登陆注册
1078600000005

第5章 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2)

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它是思维的其他品质高度发展的结果,表现为能迅速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思维的速度和效率上不循序渐进,而是保持较大的思维跨度,以最快的速度攻克未知。思维的敏捷性还表现在善于抓住时机,加快对信息的吸收、筛选和运用,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

三、科学思维的含义、特征与核心

1.科学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活动。思维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属性,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科学思维是一种链条式、环环相扣的递进式的思维方式。它是近代在自然科学的研究、探索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迄今为止,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科学思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赵致真概括为:“科学使我们睿智和旷达,更加富有洞察力,有利于对人生和世界建立起更客观、清晰的概念,有利于在全面视野下关照科学,并触类旁通获得灵感和启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科学思维源于顿悟;联想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创新思维来自观念的联想;精神分析学派采用升华作用的观点解释创造行为;人本主义者以个人自己的意愿为根据揭示创新的动因。尽管目前对什么是创新思维还未形成一种为大众所公认的解释,但研究者们的成果却已揭示出了科学思维的一些共性。

从内涵上看,科学思维是指在激烈的创新意识下,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在事物的现状和科学的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并使认识超出现有水平,从而达到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境界。科学思维的方法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方法基础,是科学思维的艺术载体和力量所在。

从外延上看,科学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科学思维是指人们直接形成创造性成果的思维活动,即主要运用直觉、想象、灵感、顿悟及多种逻辑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广义的科学思维是指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以及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产生新成果起积极作用的思维活动。

探索宇宙的奥秘十分艰难。在艰苦曲折的科学研究中,往往经历几十次、成百上千次的失败,最后才能取得成功。科学思维,无论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都要研究,特别要研究如何由失败走向成功,这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很有价值。通过对科学思维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把握其具体内涵:

(1)科学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科学思维就是人脑在创造活动中选择与调整所需要的各类思维形式与方法,使其达到有效、辩证统一,从而突破旧思路,以渐进或突变的方式对大脑已储备的各类信息重新组合、扩展与升华,最终产生出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的高级思维活动。

(2)科学思维的结果是实现了知识即信息的增值。它或者是以新的知识(如观点、理论、发现)来增加知识的积累,从而增加了知识的数量(即信息量);或者是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分解与组合,实现了信息的新的功能,由此实现了信息的结构量的增加。所以从信息活动的角度看,科学思维是一种实现了知识即信息量增值的思维活动。

(3)科学思维本质上是面向未来,打破传统或常态思维定势的思维方式。在传统思维方式中,人们在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时,思维常常遵循着“是什么→为什么→谁来办→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时间、地点办”的形式。在这样的思维形式中,包含着人们对思维对象即问题、问题的性质和意义、解决问题的人员、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的认识和确定。

2.科学思维的特征

科学思维作为人的一种综合复杂的高级思维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思维的特点。其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1)客观性。客观性是科学思维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科学思维是人们在科学实践(观察、实验等)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而达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活动,目的是为了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科学思维的客观性就是指科学思维中存在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科学理论是科学思维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其最初是以科学假说的形式出现的。而科学假说的提出必须要有一定的客观根据(事实材料)。

科学思维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更不是形而上学思维的产物,而是通过总结、吸取、揭示、反映、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得出的,即用整体的、动态的观点看待社会发展所获得的成果。它贯穿于科学思维探究的全过程。

华佗与“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的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90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2)预见性。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实际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具有前瞻性,要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人们着重思考的是过去的经验,如农民种田多是因袭祖辈的传统,土地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到了工业经济为主的社会,人们想得更多的是现在,资本、技术和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在今后的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社会,人们则会十分注重未来,即关注知识目标和战略,知识成为财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对未来的前瞻性思考,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我们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可以对未来有所预见,未来的发展虽然有某种不确定性,但也有某种程度的确定性,对事物的未来发展,总有征兆可循,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现象可供思考,所以预见未来不是不能做到的。科学理论由预见、假说发展为科学的真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精确性。科学思维具有精确性、严密性的特征,没有精确性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在科学研究中,不仅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分析,而且要对它进行定量分析。对任何事物的科学研究都要重视质与量的结合。马克思说过:“一切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更加速了科学数学化的趋势。

“精确定量”是“科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因为自然科学向来被称为精密科学,其“精密”之处就在于:可以借助于严密的定量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可见,“科学语言”是科学思维的外壳。

(4)普适性。科学思维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普遍性,所以,科学思维也具有普遍性特征。

科学思维描述的不是某一时刻、某一地点、某一对象的特殊状况,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超越特定的时空和对象的限制,反映普遍的规律性。例如,牛顿运动定律所讲的“每个物体”、“任何运动”、“每个作用(力)”都是泛指而不是特指,所以,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在适用范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强大的科学生命力。

(5)可检验性。科学思维必须是可检验的。科学思维坚持纠错机制,不迷信不盲从,即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提出的科学假说,也要经过科学实践的严格检验。人们正是在科学实践的严格检验中辨别真伪,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实践检验分为证实和证伪。证实,就是肯定正确的认识,坚持真理;证伪,就是否定认识中的谬误,修正错误。总之,科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逻辑性。列宁指出,“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因此,科学思维就是逻辑思维。不合逻辑的思维一定不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的过程,就是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科学概念,组成科学命题即“判断”,进行科学推理,构成逻辑上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

任何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逻辑性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一致性,即无逻辑矛盾,不能既证明A真,又证明非A真;二是简单性,即追求用尽可能少的逻辑元素(概念和原理)去解释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的伟大目标,就是“要从尽可能少的假说或公理出发,通过逻辑的演绎,概括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

3.科学思维的核心

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或许不再需要自己记住那么多具体的知识,无论何时何地遇到问题,大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寻找到答案,但是要谨记,无论科技多么发达,我们都必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在学习中自然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本质及发展规律,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力。人生随时随地面临着各种选择,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作出选择的依据都不应该是抽签算命,而是科学知识。只有掌握了科学理性分析问题的知识体系,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有效解决遇到的一切难题。科学思维,为我们在新世纪应对各种挑战,进一步认识、提高自己,更好地肩负起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1)科学思维是创新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知识创新时代呼唤科学思维,创造者只有学习并掌握了科学思维,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开拓思路,发现并创造新事物。思维方法是构成思维方式的实质性因素,在思维方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思维方式的核心就是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是提升创新力的灵魂,科学思维方法是提升创新力的重要因素。

詹姆斯?哈格里沃斯与“珍妮纺织机”

“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国发明家)是一个普通工人。他既能织布,又会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个善良勤勉的纺织能手,她起早贪黑,一天忙到晚,可纺纱总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紧张又劳累的样子,总想把这老掉牙的纺车改进一下。

一天,他无意中把家里的纺车碰翻了,他看到原来水平放置的纺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仍在不停地转动。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启示: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了吗?他说干就干,终于试制成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并给它命名为“珍妮纺织机”。这项发明比旧纺织机效率提高了几十倍,被恩格斯称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

(2)运用科学思维完善创新体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该民族的创造力水平。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有较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国民的创造力水平比较高。

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美国、德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举,尤其是美国,自1946年以来美国人获诺贝尔奖占世界各国人数的一半。近几十年来,西方世界一些最主要科技成果的60%是由美国首先研制成功的,70%首先是在美国应用的。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称,美国在27个关键技术领域中取得24个领先地位。正因为如此,美国经济发展水平良好,综合国力名列世界首位。日本、韩国一向的传统是“技术立国”,由于缺乏知识创新的基础,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美国,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日本政府调整国策,提出“科技创新立国”战略。英国则注重科学研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强调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可见,国家创新体系是否完善、科学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低等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3)科学思维是知识经济的迫切需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是知识、无形资产、知识型劳动者(人力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蕴含在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向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之上,知识已经被认为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知识从何而来?唯一的途径是创新,没有求异独创,推陈出新,就没有知识。科学的创新程度越高,知识的价值也越高,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动力,是知识经济的源头。现代社会知识的生产速度越来越快,有学者估计,现在世界知识大约每7年翻一番。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急剧增长,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已成现实。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唯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使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企业、个人,都将失去生存的根基。

(4)科学思维为新世纪的思想解放提供了方法论保证。21世纪,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是前所未有的。要应对这些挑战和考验,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就要求我们的视野一定要开阔,思想一定要解放。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思维体现的面向世界的开阔视野,有助于我们从就中国的问题来研究中国问题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进而把中国的建设放在世界大格局中来考察,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联系。紧跟时代的科学意识,有助于我们在新世纪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实践一再告诉我们,只有创新,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4.培养科学的思维品质

同类推荐
  •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

    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你感动的故事,以顿悟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带给你与众不向的感受,助你的人生更上层楼!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在人们的心目中,成就就格外出色,以致平常的事一经他手,就似乎成了破石惊天之举。纵然存在一些缺点,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肯于承认自己的缺点,积极努力超越缺点,甚至可以把它转化为发展自己的机会。
  •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是一个法制化国家,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现在的青少年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在。对广大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教育应根据其认识水平,从纪律教育入手,让他们从小建立起规则意识。而且要明确所在学校的校规,所在班级的班规;要了解学校的各种制度。由学校的一些纪律制度,推而广之,让青少年对必要的社会公共秩序的规定也要有所了解。同时,要青少年明白人小也要守法。本书力争做到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和优良素质,进而开创一个让公众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这是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 心态的构建(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心态的构建(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寻找理想的工作都是一件既难得又易求的事情。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择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已成为许多择业者关注的焦点。
  • 谁是你的客户

    谁是你的客户

    本书主要帮读者树立这样一种理念——你的老板、下属、同事和外部客户都是你的客户,你应该在工作中为这些人做好服务,在服务老板、下属、同事和外部客户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本书所倡导的服务精神是作为一名优秀职业人所必需的,为职业人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提供切实可用的指导和建议。
热门推荐
  • 传说:鸩羽伊人千寻玉

    传说:鸩羽伊人千寻玉

    其实对于鸩星久来说穿越是个技术活,要不是因为伊星无那个祸害,她也不至于一个香蕉皮穿越了。其实对于伊星无来说,倒霉也是门学问,明明离家出走的是鸩星久被抓的却是自己。鸩星久盗了个墓,不小心盗出了千年前的魔尊,伊星无揍了个人不小心揍了千年前的上神,然后,一段搞笑的故事就被这四个祸害演了出来。许久后,只剩传说。
  • 重生之我有极品仙草

    重生之我有极品仙草

    池曼不知道自己是命好还是命苦,重生就重生吧,偏偏遇到一个暴脾气的仙草,还在她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和她签订什么死了才能解除的鬼契约~还遇到一个对她死缠烂打,要多不要脸有多不要脸的死胖子,虽然后来变成了死瘦子,可是她还是想说能不能让我清静点啊……不过幸好还有一个贴心的的旺财~
  • 说话演讲好口才

    说话演讲好口才

    说话演讲好口才》对于商务领域及现代职场中经常遇到的社交应酬、商务演讲、生意谈判等需要施展口才技巧的环节,逐一进行了精当的讲述,充满了智慧的点拨。语言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说话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的资本。好口才会给你带来好的运气和财气,所以拥有好口才,就等于拥有了辉煌的前程。
  • 隐形情人:南少的心尖宠

    隐形情人:南少的心尖宠

    囚鸟不知海,囚鱼不知天。她曾是他爱到心窝里,宠到指尖上的少女。而他亦是囚她于臂弯,以一种王者姿态俯瞰所有的少年。南司夙有多爱云吻,云吻便有多恨南司夙。那是她狂傲不羁的岁月,少年以主宰者的身份闯入她的眼帘,将她囚于心间,一遇便误了终身。他说:“阿吻,是不是我太爱你,让你忘乎所以。”云吻只得哑笑。都说南城公子南司夙的左手腕有道疤,很深很深,几乎要了他的命。当时过境迁,少女猝不及防出现在双眸之中,他以近乎病态的痴恋将她再次囚于指尖。“阿吻,是不是只有抽掉你的手脚筋你才会乖乖待在我的身边。如果是,那么我会。”后来,你走了城毁了,我自囚了。
  • 宠妃有道:战神王爷欺负人

    宠妃有道:战神王爷欺负人

    从今天开始,你,李琉璃,就是本王的女人,至于婚礼什么的,不是不重要吗?某王霸道抢亲时的台词。既然你咬了本王,那本王不回礼岂不是我不对!某王厚颜调戏自家侧妃。你当本王是什么人了?很抱歉,告诉你,你对本王,丝毫没有吸引力。某王欲擒故纵如是说。穿越来的侧妃也不是吃素的,如果我说喜欢你呢?先是柔情攻略。答应我,以后不要离开我,好吗?再是小鸟依人。某王一腔铁血也化绕指柔:琉璃,过来我这。终是对这替身侧妃动了真情:琉璃,若不是你这张脸,我恐怕也不会爱上你吧?可心一旦选择,就再难逃开:离儿,别怕!对不起,琉璃……他的王手持利剑穿过她身子,帝王将相本就无情,她终于明白了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款款深情待你如初

    款款深情待你如初

    林希子站在沙滩上,任由海浪轻拍着她的脚,手执着一只白色的笛子,放在嘴边缓缓的吹着……“我……喜欢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占据了我心里的一席之地,除了你,不会再有其他人……
  • 大唐的裂变 华夷天下

    大唐的裂变 华夷天下

    石敬瑭驾崩后,其子石重贵耻于向辽人称臣,与辽国开战。然而因其用人失当,辽人得以南下乱华,刘知远则趁机在太原建立后汉,随后赶走辽人,入主中原。刘知远驾崩后,其子措置失当,被郭威夺得皇位,建立后周。郭威驾崩后,其养子柴荣励精图治,先是威服后蜀、南唐,后又连胜辽国,正在他要夺回“燕云十六州”之际,却得暴病而卒。禁军统领赵匡胤趁机篡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内生技术进步模式
  • 渔娘

    渔娘

    掉魂当傻子多年,尝尽艰辛。一朝魂魄归来,小渔娘背靠大海来发家。吹笛异能御兽有方,天灾人祸极品一锅端。只是人家召唤的是野兽,这个热血男儿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各位亲们,新文元旦要上架,下个月请大家帮忙留一下月票,先谢谢大家了!
  • 从晚清到民国

    从晚清到民国

    长江三峡的曲折动荡,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带。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二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的序幕。在史学大家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年的一场战役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潮流中的长河,尤需历时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进入壮阔的太平洋。唐德刚交融三峡史观与人文探索于本书,成就一部客观而深入的中国近代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