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200000008

第8章 对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挑战

意识形态是人的意识的表现和表述形式,意识是人脑的重要技能,它是人类通过感官系统所形成的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知,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各种社会观念的综合,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应,它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但同时对于社会存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随着虚拟社会的发展,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受到挑战。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种文化权力,也是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长期以来,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借助于政权的力量,通过宣传灌输等方式实现的。而随着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网络技术、网络意识等“网络分子”依靠自身的特质和力量,以无知无觉的方式渗透到主流意识形态之中,以“分子渗透”的方式进行着对传统意识形态的侵蚀。[ 《网络挑战意识形态领导权》,杨文华著,《党政论坛》2011年第2期。]

一、虚拟社会信息传播模式造成传统意识形态权威消解

首先,虚拟社会信息传播和网上言论表达的高度自由导致意识形态中心权力的分散。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大众被动地接受信息的方式,人们可以自主地在网页上自由地搜索自己希望接受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接受,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网络话语没有绝对的中心,用户可以自由、公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评论。BBS、新闻组、聊天室等言论场所人人都可以进入,真正地实现了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分权”被视为网络社会的一大特质,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成为明日黄花,“意见的自由市场”成为了现实。互联网消解了信息中心,颠覆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它使信仰的质疑、裂变进一步演变为信仰的危机。

其次,虚拟世界网络的无国界性和各国网络话语权掌控能力的差异导致意识形态中心的转移。信息化是21世纪全球竞争的焦点之一。这种竞争既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也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竞争。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指出,“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在信息时代对一个主权国家而言,谁先掌握了技术和信息资源库,谁就掌握了先机;而失去了信息控制权,其政治、经济、文化命脉就会在无形之中受人牵制,只能在意识形态上陷入被动防御的地位。[ 《网络挑战意识形态领导权》,杨文华著,《党政论坛》2011年第2期。]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主动利用互联网在全世界大力推行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与其在网络信息化发展方面“先走一步”并获得巨大的战略优势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信息资源来看,目前全球近70%的网页是英文网页;从信息网络化的承载主体来看,在全球最大的网站和互联网公司中,谷歌、雅虎、Facebook等美国网站和企业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目前全球与互联网有关的最重要的发明和技术业务创新几乎都是由微软、因特尔、谷歌等美国的网络通信行业巨头所主导的。在互联网上,美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成为美国政府鼓吹和推动美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念的得力助手。

第三,虚拟社会信息传播过程难以人为控制降低了政府对意识形态的掌控能力。信息传播过程难以控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传播源头难以控制。网络是一个兼容体系,它包容了完全由个体参与、互动的大量信息,网上的信息难以追查其真实来源和核实其可靠程度。自由化、个体化是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二是传播过程难以控制。网络传播的都是数字化信息,数字化信息一经产生,即被某种特定的符号所代替。这样,信息的传播实质上就成为某种符号的传播。在网络环境下,这种符号是易于复制的,当一个信息传播过程完成后,信息传播并未终结,而是开始了下一个信息传播过程。匿名、无政府、碎片化的网络信息传播削弱了政府的控制力,极易为各种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所利用。[ 《网络挑战意识形态领导权》,杨文华著,《党政论坛》2011年第2期。]

二、虚拟社会中的网络舆论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冲击

网络舆论是指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民众围绕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的总和。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路径一般是:一定社会群体由于受社会现实影响而产生某种社会情绪→这种情绪激发一些社会事件→这些社会事件通过网络传播引起更多人关注产生某种社会情绪→这种社会情绪在共鸣与互动中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这种思想观点又进一步指导相关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使其影响扩大并形成巨大的舆论力量→一种新的网络舆论诞生。遵循着这样一种路径产生的网络舆论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民众情绪和心理,它从多重角度消解着主流的意识形态领导权:

首先,网络舆论则缺乏公众舆论的理智性,它通过网络,将某些社会情绪和观点迅速发展为主导性意见。这种主导性成立的前提不在于合理不合理,而在于道德不道德。舆论汇聚源自道德的价值感召,而不是来源于认知判断。这就使网络舆论的理智性大为降低,它没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固阵地,却表现出明显的批判色彩。网络舆论的批判性集中体现为参与者对社会资源分配状况的不满、对社会权威的质疑、对主流观点的对抗。在极端情况下,网络舆论中还会出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向解读和对抗式解读,为获得高点击率而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观点屡见不鲜。这些舆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权威。

其次,网络的出现增加了公众政治参与的渠道,尤其是它使弱势群体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能够团结更多的力量,增加政治影响力。在我国,农民、低收入者与青少年在网民总数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他们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现实社会,他们话语权没有得到充分保证,网络的出现就有可能成为他们宣泄情绪的途径。在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中,身处群体中的弱势个体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感,网络的空间延展性又使这种力量感迅速膨胀。与此相对应的,是对本能的放任和不加节制。集体是无名的,人们不须为之负责,因此那种一贯控制个人的责任感也就不复存在了。一旦极端的情绪占了上风,无主见的群体成员就会被偏激的观点所感染,造成人多势众的局面。表现在网络舆论中就是语言暴力的泛滥,对他人乃至对社会的攻击在网络论坛、BBS、个人博客等网络空间中普遍存在。[ 《网络挑战意识形态领导权》,杨文华著,《党政论坛》2011年第2期。]

最后,“沉默的螺旋”规律导致现实世界中的主流舆论在虚拟世界中弱化。“沉默的螺旋”是由德国社会学、传播学者诺埃勒·诺依曼提出的,诺依曼在分析上世纪德国大选民意调查结果时发现,舆论具有社会约束力的特征,当个体的意见脱离社会主流舆论时他们会产生恐惧和不安感,因此个体在表达观点是总是倾向于评估社会主流舆论的观点是什么,并在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时选择沉默。在越来越多的少数派选择沉默时,反过来就强化了主流舆论的强势地位,从而形成了一个螺旋机制。利用这一规律分析近年来我国的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可以发现,近年来网络上的各种消解社会主流价值观、否定现行体制和意识形态、对政府和各类公权力运行主体持全面批评甚至攻击态度的言论之所以拥有很大的受众市场,并逐渐在网上形成一股重要的舆论力量,很大程度上与民间舆论场上的正面舆论空间受到压缩、宣传肯定党和政府的工作成绩、维护党群干群关系的正面舆论成为“沉默的螺旋”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种网络民间舆论场的结构失衡使民众的“仇官、厌官”情绪进一步发酵,从而严重毒化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三、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敌对宣传

在网络虚拟世界,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使各种思潮、各种观点,像洪水一样泛滥,在世界范围内恣意交流、交融、交锋,互联网已经成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各种政治势力都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社区”,找到了自己的阵地,网上意识形态斗争和思想观点的争论、争吵日趋激烈。同时,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全球权力在网络中的作用,它通过象征性的行动对媒体、政府和民众施加影响——乃至全球性的影响。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竭力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渗透。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断言:“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在这场交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凭借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方面的强大优势明显处于有利地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遭到各种质疑,我国社会上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迷惘、道德失范乘虚而入等种种问题。网络已经改变了政府的执政环境,我们务必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给我们国家、我们党带来的政治风险和执政危机。[ 《执政面临的网络挑战及其应对策略》,熊忠辉、陶静著,《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第6期。]

同类推荐
  • 世界秩序

    世界秩序

    近一年多来,乌克兰乱局,卢布危机,日元欧元暴跌,美军撤出阿富汗;而同一时间中国也频繁出手——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美洲运河开凿,一带一路高调推进,亚投行创建…… 世界格局迎来大洗牌。在全球事务上,各个地区和国家奉行着各自的秩序规则,结果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混乱和无序。 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问题。
  •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作为一个基层工会工作者,无论是基层工会主席,还是普通基层工会干部,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的同时,更要重视提高工会工作的一般知识,比如基层工会的日常工作、基层工会的建家工作、基层工会的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基层工会的文体娱乐活动工作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搞好基层工会工作。
  •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一脉相承。《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所揭示的谶纬对东汉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帝国的日常运作及其意义、东晋南朝文化的特点和来源、十六国北朝的胡族政策、唐初对周边民族文化的整合、中晚唐对南朝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赵宋“祖宗之法”的基本精神、宋代士大夫对为政之道的探索和实践、元明政治的君主集权专制特征、宋明之际传统政治文化嬗变等,已大致显现出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政治文化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脉络,提出了一些有新意、有价值的观点,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基础研究有所贡献。
  •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本书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之作。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十余位经济学大家重新检视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的道路,详细回顾和梳理40年的成就、经验和教训,系统阐述了为什么改革开放被称为“伟大觉醒”“活力之源”“重要法宝”和“必由之路”,进而从市场化改革、发展与转型、三农及城市化、行政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对外开放、专项改革等方面,深刻剖析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对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作了系统研究,为即将开启的新的改革探索积累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探讨下一个时期的改革之路。
  • 跟奥巴马学从政

    跟奥巴马学从政

    为官从政,细细说来,无非还是关乎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这些道理,比起平凡人来说,更具有影响力和社会普及性。当然,在做人处事上,也就自然要比平凡人的要求和准则来得严格和高标准。奥巴马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自己要求都很严格,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所有从政人员,以及我们普通的社会群众学习和借鉴。
热门推荐
  • 赤颜

    赤颜

    赤,红色,是鲜血,是革命……进化的革命。我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但活着终会明白;我也不知道我将去向何处,但我走过的地方是历史的轨迹。文明的更替,谁会成为历史的尘埃;百族争霸,谁能在尘埃里引吭高歌。我以明灯照亮诸位前行路!
  • 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

    夏威夷、马尔代夫,风情万种的海湾里,风情依旧。这些众人向往的人类休闲胜地,休闲者依然在休闲,但在温柔绚烂的光影里,它们同时成为人们向往的购物店、阅览室、会议室、写字间。今天,那些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任意地方和时间工作的人们,正描绘出新时代的工作样态。在美国,不在特定场所工作的人,已经占到整个美国工作人口的 1/3,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着。
  • 重生之不朽传奇

    重生之不朽传奇

    重生归来,再走修真路。低调装逼,乱入花丛中。败强者,斗苍天,逆天改命,纵横世间。废柴涅槃变苍龙,九霄龙吟惊天变。看苏牧如何一步步从自卑无底线的小人物,成长为傲视修真界的天之骄子。
  • 大道论

    大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与海之狼鱼劫恋

    星与海之狼鱼劫恋

    他是天狼星的守护者,在星球上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球人无法想象财富与异能。她处境艰难,为了家人,奔波在人世中,甚至不惧太平间的诡异,去找死人讨账……他为使命,为无意中掉落地球的镇星至宝,与从来未曾见过面的母亲来到地球。也许冥冥中自有注定,他打开了她封存的记忆与身体的本能,她竟身世离奇,往事原来如此锥心,而此时,星球之乱也随之出现,双方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是兄妹相恋,还是另有蹊跷? 欲海中沉沦,绝望处可还有生机?他与她的情感,将何去何从,敬请期待……
  • 动物杂记

    动物杂记

    一般人家养鸡,要有个正经鸡窝。我的四伯父是心灵手巧的木匠和泥瓦匠,他亲手盖的房屋,已经是半个上庄,盖个鸡窝何难?可他不盖,用不着。他家的鸡,每到黄昏,纷纷上树,上到屋西那棵核桃树上,每个树杈间一只,乍看画上去一般。四伯父家的鸡上树,仿佛天生的,老的能,少的也会。小鸡们翅膀一硬,就能腾空而起,准确地落在它自己选定的那个树杈上。后来,四伯父索性在核桃树上绑了个荆条筐,鸡们连下蛋也在树上了。母鸡带着即将落生的又沉又硬的蛋,居然也一下子飞上去。
  • 撕谎晓爱

    撕谎晓爱

    一个人七年的默默付出是否抵不过一张皮相,一见钟情的冲动是否胜过两个灵魂的交流?爱情,究竟是一种简单吸引的感觉,还是在岁月浸润下慢慢衍生的感情?披着另一人名义的爱情是否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亦或是,终是绿叶,公主现身终究夺去王子的目光,转身成全?意想不到的婚礼背后,生活才真正展开?究竟是谁给了谁谎言?善意的谎言背后是否就不会带给彼此伤害? 一本日记里,记录的究竟是可怕的报复计划,还是一段在心海里沉浮才逐渐明白的爱? 一段归途的开始,是带我们揭开心中的心结,还是更深的伤害和失望?亲情究竟该如何诠释? 如无意外,每日一更。
  • 四分戒本疏食

    四分戒本疏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赡养人类

    赡养人类

    一个职业杀手的经历,一个看似荒谬的故事。财富和技术向着少数人集中,各个方面的贫富差距变大。突发的状况,使得富人开始向穷人抛洒财富,甚至需要“雇佣杀手来消除不愿拿钱的人”的地步。是什么使他们抛弃自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