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800000007

第7章 军阀那些事儿(1)

军阀间的战争

中国近代所谓的军阀,其实彻头彻尾属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正宗产品。当时国人寻找中国弱的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觉得中国人太文弱,士大夫重文轻武;反过来,人家西方人,包括学习西方学得比较好的日本人,都很有尚武精神,从军的都是社会精英,不像当时的中国,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尚武的另一方面,是引进、仿制西式武器,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中国在引进技术层面的现代化,直到甲午战争,其实并不弱于日本,西方每有先进武器一问世,用不了多久,中国人就会仿制出来。只是武器的使用,中国军队有点差劲。虽然从淮军跟洋枪队学英国兵操开始,中国军队就学着比划,但直到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行列式走得算是齐了,但枪炮却操练得不怎么样。当然,清朝新政以后,留洋学军事的人中,有认真的,比如在日本士官学校吃苦的若干人等,比较杰出的如蒋百里、吴禄贞、蔡锷、蓝天蔚;学得一般的阎锡山、孙传芳、刘存厚,也包括没有学完的蒋介石。他们大抵从天天早起刷洗战马、给老兵打洗脚水开始,忍受日本军曹的拳打脚踢,辛辛苦苦才学得一点低层次的军事技术,只配当兵头——士官。不过,这些认真的人学成之后回国都担任高级军官,比原本应该担任的士官高了不知道多少级。加上这些人原本在国内都是读书人出身,在苦熬了若干年后,一旦回国,不免技痒,往往重操旧业,每每与一班文人雅士混在一起,因此,士兵的军事技术还是得不到提高。

辛亥革命的武汉争夺战,要算是这些按照西方操法、拿西方武器、穿西式军装、按照西方军队编制编练起来的新军之间,第一次正经八本的交战。

双方打得都十分的业余,按当时人的说法,北洋军的胜利,关键的是靠了他们有机关枪,而革命军直挺挺地冲锋,也是成全北洋军胜利的重要因素。

此后,军阀之间仗打了很多。每次战争,文的一方面的宣传攻势,所谓的通电战,要比真刀实枪热闹得多,真打的时候,基本上枪放得多,死人很少。四川军阀刘存厚和熊克武之间在成都开战,居然有大批的闲人前去观战,就像后来的四川球迷看球一样,不知道那时候是不是就喊“雄起”了。无论多大规模的仗,大抵雷声大雨点小,任他枪炮隆隆,其实死不了几个人,因为士兵们放枪放炮,都没有准头,但是放枪的速度都很快,更多的是图个热闹,跟小孩子过年放鞭炮差不多。以至于当时在华的外国人,有人恶毒地建议中国人恢复使用弓箭,说是这样至少能给国家省点军火钱。

西方人关于中国军阀间战争的另一种说法,也很恶毒,说是中国的战争不是用真正的枪炮打的,而是用另外一种枪——烟枪打,再加上一些袁大头

(银元)伴奏。这当然也有道理,中国人,尤其是军人,都熟读孙子兵法,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所以,兵马未动,烟土和银元先行。加上各派军阀之间,关系复杂,亲戚、同乡、同学,各方人士攀起亲来,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由头,给彼此的收买、瓦解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小到一个连一个营,大到一个旅一个师,甚至一个方面军,只要工作做到了家,战事一开,这边哗啦一倒戈,战斗也就结束了。

军阀间战争的另一个习惯是,无论仗怎么打,但彼此都留有余地。交战双方的亲属,无论战事多么紧张,都会留在对方的营垒里。双方的家眷,如果赶巧生活在一个租界,也依然在一起打牌。对于打败了的军阀,战胜者一般不做肉体上的伤害,甚至不动他们的财产,很有绅士风度。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四川人,一直到国民党当家时,大家依然保持各自的防区,势力大的占得多,势力小的占得少,但势力再小,也有碗饭吃。

当然,如此这般下去,一个个顶着将军头衔的家伙们,这样客客气气、温文尔雅,军队大可以变成仪仗队好了,甚至就像1920年代初期广州众多的司令部一样,有两个兵一个司令,再加上两支枪,就可以了——一支长枪给士兵站岗用,一支短枪司令自己佩戴。大概是众军头自己也意识到这里面的荒谬,于是,不知怎么一来,仗打得狠起来了。有人说是赖徐树铮,说他狠,把对手一个将军陆建章暗杀掉了;有人说是赖吴佩孚,用大刀队督战;也有人说赖孙传芳,打败了对手,居然把个对方的降将施从滨杀掉了。反正,仗越打越凶,大炮多了,机枪多了,坦克车开出来了,飞机也飞上天扔炸弹了,甚至毒气都有人放了。一战之后的西方军火商,看着中国的军阀打仗,高兴。一船一船地把军火运过来,战后的剩余军火、烂枪破炮,都找到了买家,把个中国变成了各国轻武器的博览会,连四川、甘肃都有了洋军火的身影。原本四川的刘湘,是个川军中的二等角色,但是人家占了重庆,有交通之利,不仅可以自己买军火,而且还可以截别人的,最后,居然做成了川中老大,号称有海陆空神(一些喝符念咒的神兵)四军。

仗打狠了,兵也就慢慢练出来了,只是把老百姓祸害得太惨。大家打的都是内战,跟原来军事现代化的本意,差得太远。

辫帅的人缘和地缘

军阀大抵有外号,张勋的外号是“辫帅”,因为他在进入民国之后还坚守自己脑后的辫子。其实当时留辫子的军阀还有一些,某些西北的小军阀包括北洋老将姜桂题,都拖着辫子。但只有张勋被称为辫帅,大概由于他不仅自己留,麾下一万多定武军都留辫子的缘故。

张勋在历史上名声不好。在一个进化论主导的时代,痴迷地留恋前朝皇帝,不仅在身体肤发方面身体力行,而且操练出了一场复辟大戏,弄得北京城一时间满街都是辫子,如此作为,想不挨骂,难。不过,国家大事不见得人人都关心,进化论其实只是知识精英的意识形态,中国人看人,还是人品、秉性这一套。就当时而言,在某些人眼里,张勋是个憨憨的实心眼汉子。尽管张勋净闹反动的事,但军阀圈子里很少有人说他不好。跟张勋关系最铁的,要数号称讲义气的胡帅张作霖,张勋复辟之后,成了众矢之的,只有他一直在为张勋说好话。直皖战后,胡帅在北京政府有了说话的份,就闹着给张勋平反。当然,秦桧还有两个好朋友,武夫之间的交情也许算不得数,但是,在北京的梨园,张大帅的口碑也相当不错,人人都说张勋的堂会,给钱多,和气,不耍武人脾气,不强人所难。

其实,最喜欢张勋的,是江西人,尤其是江西奉新县的人。而张勋的家乡奉新赤田村的乡亲们,男女老幼个个都爱死了他们的张大帅。民国时期北京的江西会馆、南昌会馆,都是张勋建的,奉新的会馆,居然建了五个。江西会馆要算是北京最豪华的西式建筑中的一座,不仅有洋楼花园,而且能自己发电,在里面唱戏,从来都是灯火通明。在北京求学的江西籍人士,只要求到张大帅名下,没有不给钱的,至于奉新的大学生,个个都被张大帅养着,吃穿度用,一切包圆儿。赤田村的老乡,张勋每家奉送大瓦房一座,缺什么,张嘴说话,张大帅管。每逢过年,到张勋驻地徐州的火车上,塞满了江西的老表和老表们的乡音,那是上张勋那里去拜年的喧闹。当然,乡亲们拜年不白拜,除了白吃白喝之外,还能带点银子走。

在那个时代,但凡是个军阀,都在乎乡谊。曾任山东督军的张怀芝说过,刮地皮也得在外省刮,即使做了土匪,也不在家乡作案。湖南军阀何键“非醴勿听,非醴勿用”(何是湖南醴陵人),阎锡山则“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阎是山西五台人),张作霖“妈拉巴子是路条,后脑勺子是护照”(张是营口人,妈拉巴子是营口人的口头禅,而后脑勺子是营口人的体貌特征),狗肉将军张宗昌“会说掖县话,就把马刀挎”(张是山东掖县人)。在战乱年代,作为一个军事集团的头目,借助血缘和地缘纽带,捆绑自己的集团,一点都不奇怪。不管怎么说,还是自家人靠得住,所谓的在乎乡谊,就是用自己的家乡人为自己修筑一道坚固的城墙。不过,奇怪的是,张勋对老乡好,却并不让这些人到自己队伍里来做事,换言之,他的辫子军并不是他的家乡子弟兵。也就是说,张勋跟他的同类不一样,他的重乡谊,没有多少实用的功利目的在里面。

实际上,尽管张勋混的地位不低,但始终只是一个乡下的土佬,对乡亲施恩,既是富贵还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照顾乡里的一种古老习俗。一个外国记者采访过他,回来说,张勋绝不是一个政治家,倒更像一条凶猛的看家狗。的确,张勋就是这样的一条愚忠的狗,忠于清室是愚忠,重视乡谊是愚善,所有的感情投放都有一个文化习俗划定的对象,走到哪里,爬得多高,都难以改变。也正因为张勋的“愚”,兵微将寡的他才成了督军团的盟主,自己还以为是众望所归,被大伙“忽悠”得一头扎进了北京,为段祺瑞赶走黎元洪火中取栗还不自知,以为可以借机实现自己的理想,恢复大清江山,做“中兴”第一人。待到全国一致声讨,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打回来,张勋才气得直跳脚,不仅丢了作为命根子的军队,还落了个复辟的恶名。

这样的张勋,在江西人那里,在奉新县,当然有人缘,即使他后来身败名裂,还是有人念他的好。不过,这样的人缘,我们在江苏的北部的张勋驻地,却找不到。显然,张大帅的乡情是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是由徐州和海州一带老百姓来支付的。

穿长衫的军人

清末的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外国打上门来,中国总是吃败仗,灰头土脸,割地赔款。在败给近邻日本之后,国人深刻总结教训,认为原因在于人家尚武我们崇文。洋鬼子也跟着起哄,说中国的政坛上尽是些文学之士,跟我们打仗,安得不败?

于是国人开始改辙,有识之士投笔从戎,奔外国学军事去也。首选的地方是日本,不仅由于人家打我们打得最疼,而且据说日本跟我们文化相近,学西方学得最像,有现成的经验。于是日本士官学校就塞满了“清国留学生”。为了减轻压力,日本不得不专门为中国人建了一所振武学校,作为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学制三年,平白让中国学生比日本人多花一倍的功夫,害得蒋介石没有来得及进士官学校,就因“革命需要”回了国,造成一生的遗憾。在派出留学的同时,国内的军事学校也纷纷开张,陆军大学、陆军中学、陆军小学等各种专门军事学校,再加上各地的讲武堂、将弁学堂、弁目学堂,一时间军校遍地开花。不仅军校,这个时期办的普通新式学堂,学生也大多军校生打扮,校服像军服,一律大檐帽。无论中学还是小学,跟习武有关的体操课(即今天的体育课)特别吃香,体操老师比格致(数理化)老师还难找,待遇也更高。总之,在清末民初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尤其是那些昔日穿长衫、戴方帽子、走路迈方步的读书人,很是发了一阵狠,说是要一改过去重文轻武的积习,从东亚病夫变成让世界吓一跳的醒狮。一身戎装,马靴、皮鞭、东洋刀,如果再配上一匹高头大马,是男人最酷的装扮。

过了若干年以后,这些学成回国或者毕业的武人们,没有机会在“吞扶桑”的战事中施展拳脚,反而将本事全用在了打自家人的内战上面。大打、中打、小打,联甲倒乙,联乙倒甲,无日不战,无地不战。这时候我们发现,这些学军事的武人们,包括昔日日本士官学校的高材生们,倒喜欢起了长衫,只要有机会,一律长袍马褂,而这种从前读书人和乡绅服装的变种,一直被立志强兵富国的人们,讥为“病夫服”,上不得马,打不了仗。更过分的是,这些将军们不仅穿长袍马褂,而且不骑马改坐轿子,即使行军打仗也坐在八抬大轿里走,有的人甚至带着家眷(多半是小老婆)一起。军情紧急的时候,经常发生抬轿的士兵丢下长官四散逃命的事情,好在那个时候军阀打仗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打胜打败,对将军们的身家性命尽量保全,杀俘的事很少。虽然,我们在留下来的军阀照片上看到的都是一个个赳赳戎装的尊容,不过那多半是为了展示官阶和勋章照的,在私下里,他们基本上都是长袍马褂,一副富家翁的样子。

只要在某个地方驻扎下来,很多军队中凡营以上的军官,都自设公馆,在当地找房眷属,然后躲在里面烟炮吹吹(吸鸦片)、麻将打打,基本上不到部队上去。有个湖南军阀的旅长,好不容易来趟自己的旅部,由于穿着长衫,而且总也不见面,卫兵见面不相识,就是不让他进,吵到旅部里的参谋副官出来,才算弄明白原来是旅长大人到了。这个旅长,当年也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

其实,当年脱下长衫投笔从戎的人们,原本就是打算通过强兵让民族崛起的,为了多学、甚至偷学一点东西,可以吃任何的苦,受任何的罪,甚至忍受日本军曹的折辱。没想到,这些热血青年,却在日后的政局转换中,莫名其妙地成了据地自雄的军阀,或者军阀的工具。随着内战的频仍,昔日脱下长衫的军人,再一次脱下戎装换长衫,不仅意味着他们意志的消退,而且标志着中国第一轮的军事现代化努力的失败。不是桔越淮北而变枳,不是播龙种而收获跳蚤,更不是军队没有国家化的悲剧,而是整个一代精英寻路目标的迷失。

傻人有傻福

曹锟在发迹前,是个保定府的布贩子。不过,他的贩布事业一直在可有可无之间,实际上他就是街上一个闲人。闲人可是闲人,人家一不是流氓,二不是地痞,保定府不是天津卫,在大清国那会儿是直隶总督府所在地,没天津那么多嘎牙子混星子。曹锟这个闲人,为人相当厚道,只要有人要他帮忙,出力气出多少都心甘情愿,一帮到底,只要管饭就行,人送外号曹三傻子。不过,傻子脸皮也厚,只要看见人家请客,不管是谁请谁,只要其中有他认识的,进去一屁股坐下就吃。

惹祸就惹在这个脸皮厚上了。一次,曹锟如法炮制,蹭了一顿酒饭,大概是酒菜比较好,因此多喝了几杯,出门撞上一家娶媳妇,曹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死活非要掀人家轿帘,看看新娘子长什么样。这下坏了事,人家是当地有势力的,当场就要揍人送官,幸好几个闲人拉得曹锟走得快,才没被拿住。回到家,酒醒了之后,曹三傻子越想越害怕,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他溜了。去哪儿呢?正赶上袁世凯小站练兵,他投军去也。

小站新军当时是大清国最先进的新式军队,一色普鲁士装备、编制并操法教练,薪饷也比一般勇营和绿营高上许多。招兵按曾国藩练湘军时的规矩,不招城里人,只要那些乡下土得掉渣的农民。按说,曹锟这种城里的无业游民,是新军特别忌讳的。可是,曹锟这个傻劲救了他,从外表上看,这个矮胖子看起来比农民还要憨厚。

同类推荐
  •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暨汉唐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全书从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角度,全面探讨了汉唐时代历史的魅力、汉唐盛世的历史内涵,以及汉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其的最大特点是,打破朝代断限的研究传统,探索新的研究方式,在回归原典的同时,注重新史料的整理和解读。
  • 唐时月

    唐时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偷天改宋

    偷天改宋

    中条山战役,山南绝壁之上身后是奔腾咆哮的黄河,身前枪炮相向的日寇。八百好儿男纷纷投入滚滚黄河!震颤的地面唤醒了昏迷中的韩振汉,没死成吗?怎么还有蒙古骑兵?一个男人,为了八百生死相随的弟兄寻求安逸的第二次人生,如何才能安逸,这天下纷乱何以为家。赚钱才能养家,宋人豪赌,他开了赌场,文人风流,他开了百乐门,官家爱听曲,他弄了个民乐交响乐团。忽必烈的掌上明珠成了他的使唤丫头,蒲寿庚被玩死的时候还在帮他数钱。韩振汉,肩负起八百个弟兄都妻妾成群任务的好团长。本书上架前,每日两更。每日中午12点更新一章,下午19点更新一章。加更不定时。1000点币以上打赏加一更,200条评论加一更,500收藏加一更。
  • 奋斗在红楼

    奋斗在红楼

    大周朝,雍治7年冬,美丽、傲娇的小萝-莉林黛玉刚刚进入贾府。现代理科男穿越红楼贾府庶子贾环。如果不想被贾府的猪队友们连累的抄家杀头,就要早做准备。这是一个庶子逆袭的故事。Ps:本书是架空历史爽文。非考据党、非历史正剧党、非红学党,遗漏不符、错误矛盾之处,敬请谅解。九悟书友群:312484933.进群验粉丝值。只要订阅了九悟的书即可。九悟书友V群:214808277.全订即可。---新书:恰我少年时,已经发布,欢迎诸位书友前来品尝。
  • 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

    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

    《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主要讲述了明代的三位帝王朱元璋、朱棣和朱厚照的一生,围绕他们的人生经历、治国理念与性格特点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三张不同的面孔背后是三个性格与处事方式迥异的人,而他们对明王朝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也随之不同。从开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铁腕肃清,到夺了侄子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再到明朝盛时的明武宗朱厚照,三位个性、眼界、手腕迥异的帝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定义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大明朝的这三位皇帝,在历史的迷雾与烟云中,面目早已朦胧模糊。作者以犀利、生动的笔锋,扭转时空,还原历史。三张面孔,三种人生,带领读者走进大明三位帝王的传奇经历!
热门推荐
  • 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

    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

    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并将他们的行为引向实现组织目标的道路。管理者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即组织成员在什么状态下愿意充分展现其才能并不断地自主地挖掘内在的潜能呢?这正是《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人性、人心的分析,将管理工作和心理学有机结合,真正使每一个管理方法或技巧切合人心、实用有效,使每一位劳心者有“心”可“劳”。
  • 乘鸾仙阕

    乘鸾仙阕

    还记得阳光微凉,风吹动树丛,繁叶间你投来一眼,眼神澄澈如净空。那天,我听他们说,离松未堪破五情,身堕了混沌,他们说,离松过不了美人关,情一字终成业障。那滴泪自他眼中,落在我的身上,那是一种怎样的痛,怎样的绝望……原来我在害怕,夺走你的背后,是一股多么可怕的力量。
  • 海贼之超神天赋

    海贼之超神天赋

    穿越到海贼世界,罗德得到可以抽取天赋能力的神器知识之书。剑斩天地,掌控雷霆,行走空间,信仰之力铸造地上神国!神恩如海,神威如狱。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无敌于世。
  • BOSS大人别乱来

    BOSS大人别乱来

    他是情人无数的帝国总裁,冷面毒舌,风度翩翩;她是青春貌美的小野猫,牙尖嘴利,可爱刁蛮;一次意外,她误惹BOSS,生活从此天翻地覆!“臭丫头,玩火要负责!”负你妹啊自大狂!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哪知招惹的是魔王中的战斗机,真是躲也躲不起!“女人,惹怒我的代价,你付不起!”苦命压榨正式开始……
  • 深谙大地

    深谙大地

    一片荒芜的大地上,许多不知名的野兽嘶吼着。一个个不明所以的人降临在这个世界,杀戮成了他们唯一的主题,回家成为他们唯一的愿望
  • 做生意要会算计

    做生意要会算计

    很多人总想赚钱,却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生章,有些人做生意如鱼得水,可是对另一些人却导致破产、精神崩溃乃至走上自我毁灭的不归路。在做生意之前你必须了解是否具备成功的条件,做生意成功的一般条件包括:自律、自强、识人能力、管理技能、想像力、口才、毅力、乐观、奉献精神、积极人生观、客观、推销产品(服务)的能力、独立作业的能力、追求利润的方法。
  • Howards End

    Howards E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诛天道

    剑诛天道

    他是修仙界中唯一的剑修者,他一生都在修炼剑仙之道!临死前,他只留下一句震撼世人的话语:“我的剑仙之道,从未有过逃跑,我要让这剑,只有锋芒。”当他再次睁开眼眸,世界全变了!他重修剑仙之道,剑诛天道,意碎苍穹,成就剑仙之境!
  • 曾今年华

    曾今年华

    前任女友,现任女友为何都对他纠葛不断。他不是太过花心,只是有太多的言不由衷。他不想再爱,可现实却让他欲摆不能。他的命运很坎坷,可他的桃花运却始终那么旺盛。他们之间的爱情又将如何演绎,他们的故事又将有多少的泪断横流,感人肺腑。【《曾今年华》最新卷第二卷即将发布。第一卷以纯动人,那这卷又怎么样呢?敬请观注。书友一群已满。新开二群:1*0*4*7*9*9*0*9*4欢迎各位书友】
  • 带着婚姻浪漫到老

    带着婚姻浪漫到老

    婚姻分为五个时期,分别为闭月羞花期、梦醒时分期、磨合保养期、惊涛骇浪期、云卷云舒期,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待婚姻、感情的心态及心理困惑是不同的,能够帮助读者解答心理困惑,带读者走出婚姻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