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1900000005

第5章 颁度牒大僚争空额 接谕旨阁老动悲情

自张居正告假南归,内阁并不因为他的不在而变得冷清,相反,这密勿深禁机枢之地,较之往日却要闹热得多。一来是新增了马自强与申辅时二位阁臣,治事规模相应扩大;二来往日因张居正对属下过于严苛,各衙门官员除了应召之外,一般都不会主动到内阁来请示政务。现在张居正不在了,主动要求四位阁臣接见的官员竟比先前多了好几倍。

这天上午,张四维会见了三拨官员,谈了边防又谈郡治,最后接着谈甘肃茶马司的人员增额问题。都是调剂增加饷银赈粮的麻烦事,三轮谈下来,已是精疲力竭脑袋发胀。中午内阁膳事房为阁臣们准备了便餐,张四维嫌不好吃,每日午时过半家里准时送食盒来。清清爽爽六菜一汤,他看了也无胃口,胡乱扒了几口然后倒头便睡,过了半个时辰醒来,精神气儿又提起不少。房役揪了块热毛巾递给他擦把脸。这时,书办进来禀告,说是礼部度牒司主事褚墨伦求见。按常例,除了有事关本司的要事阁臣需要垂询而破例召见外,一个六品主事断没有主动求见阁臣的理由。皆因这褚墨伦是张四维的山西老乡,又受过他提携,攀了这点乡谊,故褚墨伦敢于主动跑来内阁找张四维禀事。张四维吩咐书办喊褚墨伦进来。

顷刻间,书办领进一个身穿鹭鸶补服的官员,只见他长得肥砣砣的,才三十多岁就已过早发福腆起了肚子,这人就是褚墨伦。他是隆庆五年的进士,放榜后补了两任知县。去年,礼部度牒司主事李贽被张居正看中,升官两级外放云南任姚江知府。张四维便荐了褚墨伦进京接任此职。

褚墨伦一进值房行过揖礼坐下后,张四维问他:“你有何急事要说?”

褚墨伦答:“卑职求见阁老大人,为的是和尚给牒的事。”

“你照章办理就是,这种事也值得跑来内阁?”张四维显得有些不耐烦。

“若能照章办理,卑职就不来这里了。”褚墨伦显得紧张兮兮的,似乎有一大堆苦水要诉,“这次和尚给牒,弄得不好,怕要出岔子。”

“怎么呢?”张四维略略一惊。

褚墨伦便说出事情原委:洪武皇帝开国之初,鉴于天下寺庙自行披剃的僧人太多,遂于礼部专设一个度牒司管辖此事。和尚最初的定额是大府五十名,小府三十名,州二十名,县十名,不准超额。每位僧人需有度牒司颁发的度牒作为凭信以备官府查验。凡查出没有度牒的私自剃度的僧人,一律拘押审验发边外充军永不诏赦。度牒每三年颁发一次。全国各地寺庙僧人,需经当地官府核准,持官衙文书来京经过考试领取度牒,所考内容无非是佛家戒律丛林制度菩提经义之类。每次发给度牒数额以一千人为宜。凡持度牒者,官府例免丁银伕役。居宫道士,比照僧人办法管理,只是数额尤少。此项法令一出,度牒便奇货可居。不管什么人,一入寺庙便有人供养,又免了伕役税赋之苦,何乐而不为?于是不但天下流民,就是寻常百姓人家,也莫不想人上托人保上托保钻路子挤进缁衣羽流之中。弄一张度牒,于暮鼓晨钟之中过那种不耕不稼风雨无欺的清闲生活。洪武之后,虽朝代更替君王好恶不同,但度牒却永远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圣纸”。洪武初年,每领一张度牒须交本银一两。到嘉靖时,这本银涨到了十两,依然是万人争抢。尽管朝廷增加了度牒数额,孝宗时增至每届三千名,嘉靖时减少,亦有一千五百名。但不管增额多少,总是一个供不应求。许多人为了弄到一张度牒,不惜花大本钱去贿赂当事官员。久而久之,发放度牒也成了炙手可热的权力。多少当路政要都染指其中。万历元年,深知个中弊端的张居正,恼恨度牒发放太滥,一来助长了民众的好逸恶劳之心,导致劳力减少;二来不法官员借此机会从中牟利。因此他奏明皇上,将度牒发放由三年改为六年一次。上一次发放度牒是隆庆六年,一晃六年时间过去,今年该发放度牒了。一过春节,礼部就移文各省,申明今年发放度牒的要求及各省名额。张居正请示皇上,将此次发放度牒的名额控制在两千人,并让阁臣张四维督责此事。张四维指示主办的度牒司将其中的一千六百个名额分到各省,而留下四百名作为机动。他知道这种事儿断不了有说情的,先留下一些空额,以免到时被动。但是,待各省按规定于三月十五日之前将预备领牒的僧人聚到京师,人数竟达到了五千余人。除每个省都有大量超额之外,还有一些僧人拿着这官那官的函札前往度牒司寻求照拂通融。这些拿条子走捷径来的,竟也不止一千人。褚墨伦感到不好办,于是跑来找张四维讨主意。

张四维早就料到度牒发放不会一帆风顺,但没有想到一下子多出这么多人来。他知道这些多出的人每个人后头都有猫腻。前天夜里,山西省领队前来办理此事的官员跑到他府上拜望,希望他照顾家乡,多给一百个名额。张四维嫌他要得太多,只给了他八十个名额,那官员倒也识相,当下就留下了二千四百两银票。张四维假意推辞一番,然后说一句“下不为例”就算笑纳了。一个名额卖三十两银子,这还不包括中间人的好处,试想一下,两千张度牒能卖出多少钱来?地方上的抚按藩臬郡邑守丞,恐怕都会从这里头赚一把外快。京城各衙门的官员,凡有权势的,也莫不想插上一手。想到这一层,张四维瞅了褚墨伦一眼,定了定心神,才笑着问:

“这几日,恐怕你褚墨伦的家里,门槛都被人踩烂了。”

“张大人说得不假,”褚墨伦一开口说话就显得语气生硬,他想说得缓和一些,结果声音更难听,“只要卑职散班回家,一跨进门槛儿,就见屋子里头像开堂会似的堆满了人,相识不相识的都凑一堆儿朝咱作揖,大家什么都不说,但都心知肚明,谁都是为度牒的事,咱心里烦透了,却又不好开赶。”

“为啥?”

“既然敢登门,必定都有后台撑着。”

张四维正想知道详情,便把身子俯过去,低声问:“都有哪些人?”

“最不能得罪的,咱给您张大人数三位。”褚墨伦的表情越发古怪了,他扳起指头数着,“第一是皇上的母舅,武清伯李伟的儿子李高,他差管家来,点明要一百张度牒……”

“他口气这么大?”张四维插话问。

“是啊,谁叫他是国舅爷呢!”褚墨伦感叹着,一副沮丧的样子。

“第二个呢?”

“第二个是冯公公的管家徐爵,他要的数也是一百。”

“唔,第三个呢?”

“第三个嘛,”褚墨伦下意识扭头看了看值房虚掩着门,轻声问,“马大人是否就在对面?”

“是啊,”张四维的值房对面正是新任阁臣马自强的值房。他忽然像是明白了什么,用手朝对面一指,问,“你是说,第三个是他?”

“不是他,是他的小舅子,这个口气小一点,开口要的是五十个。”褚墨伦做了个鬼脸,双手一摊,无奈地说,“马大人刚刚离开礼部尚书的位子,又荣升阁臣,说什么着,卑职也不能过河拆桥哇。”

张四维点点头,不禁由马自强想到新任礼部尚书万士和,此公从南京礼部堂官任上调来,很得张居正信任,于是问道:

“你们新堂官万大人是何态度?”

“卑职请示过他,他只说按章办事,余下再也不肯听卑职禀报。卑职猜他的心思,这件事是在他上任之前定下的,当时的礼部尚书是马大人,自应还由马大人负责。再加上首辅大人亦把此事交给你张阁老督责,他万大人就干脆不伸手,落得清闲。”

“万大人知道这是一团浑水,所以不肯搅和,”张四维说话素来不带感情,因此听不出是褒是贬,这会儿他接着问,“你说的紧要人物,就是这三个?”

“是。”

“阁臣里头,再没有人打招呼了?”

“没有,吕调阳大人向来荤腥不沾,申辅时大人谨小慎微,加之他从来与礼部没关系,所以说不上话。”

张四维问话的目的并不是指吕调阳与申辅时,听了褚墨伦的回答,他干脆挑明了问:

“首辅身边有什么人找过你吗?”

“没有,”褚墨伦说着,朝张四维挤了挤眼言道,“张大人,听说去年冬上,首辅因他的管家游七娶了户科给事中孟无忧的妹妹做了小老婆,顿时冲冠一怒,动家法打断了游七的一条腿,还把孟无忧连降三级调往云南。管束如此之严,首辅的身边人哪里还敢造次。”

张四维信奉“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对张居正的做法大不以为然,但他不肯在褚墨伦面前表露,便转了个话题问:

“上次拨出二十个名额由你处置,都用完了?”

“甭说二十个,就是二百个也不够呀,”褚墨伦苦笑了笑,又感激地说,“不过,卑职很知足,张大人就是一个名额不赏,咱还不得办事?”

“你嘴巴倒甜。”

张四维一言未了,两人都会心地笑了起来。不过,张四维很快就收敛了笑容,忧心忡忡地问:

“五千多名僧人齐聚京师,争抢二千张度牒,僧多粥少,稍一不慎,就会惹出祸事。”

“正因为如此,卑职才急着来向张大人禀报,”褚墨伦顿时又紧张起来,把双手交叉放在凸起的肚皮上,那样子看上去很滑稽,他焦急说道,“这些僧人敢来京师,肯定都是使了大把的银钱,如果使了钱又弄不到度牒,包不准会有人寻死放泼打官司告状。别看这些秃驴平常敲着木鱼一口一个‘阿弥陀佛’,真正逼急了眼,一样变成疯狗咬人。”

“这种事情最好不要发生,”张四维沉吟着问道,“你是执事者,你想到什么好主意没有?”

褚墨伦晃了晃臃肿的身躯,言道:“卑职想了一个主意,但不知是不是好主意。”

张四维手一指:“你讲。”

褚墨伦说:“卑职想给皇上写一份折子,请求再增加一千份度牒,把京官们的那些条子对付过去。”

这个主意早在张四维的意料之中,但是他感到把握不大。他抬手揉了揉酸涩的眼皮,问:

“增加一千份度牒,该照顾的就都能照顾,但是,皇上会同意吗?”

“皇上听三个人的,第一是李太后。咱们当朝的圣母到处捐资修庙,多剃度几个和尚,料想她不会不同意。第二个是首辅。现首辅正好回家葬父,他即便不同意,也与皇上说不上话。第三是冯公公。他的管家徐爵插手了这件事,谅他也不会站出来杀横枪。”

张四维听了褚墨伦的话,在心里头反复权衡,觉得办成此事最大的障碍还是张居正。以他一贯奖勤罚懒的思路,他肯定不会同意增额。但转而一想,多增加一千个和尚,放在全国范围来考量,终究是小事一桩。如果皇上真的同意增额,张居正日后知道,也未必会为这件小事与皇上翻脸。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决定就此事先去请示吕调阳。张居正走后,内阁由他临时牵头,一旦取得他的同意,就等于找到了一面挡箭牌。主意一定,他便对褚墨伦说:

“你这主意不妨一试,你先回去写折子,咱这里瞅空儿,也与吕阁老先行通气。”

褚墨伦刚走不一会儿,张四维就来到吕调阳的值房,他刚推门进去,就发现吕调阳蜡黄的脸上泛了一点喜气出来。

“吕阁老。”张四维喊了一声。

“啊,是凤盘兄,来,请坐。”

吕阁老说着起身离开文案后头的坐椅,踱到前面来与张四维对面行揖而坐。这吕调阳长张四维八岁,已经六十岁开外,一年到头总是个病蔫蔫的样子,说话做事都打不起精神。不过,这老头子待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哪怕再熟的人,一天见过多次,每次也不少一点行揖逊让的礼敬。吕调阳刚坐定,又起身从文案上拿出两张内阁专用文纸递给张四维,说:

“你来得正好,不谷这份条陈,正想请你过目,帮我斟酌斟酌。”

张四维接过文纸,只见上面写道:

世之筑城,必建谯楼。此乃汉之遗风。谯楼者,谓门上为高楼以望也。谯楼内每悬巨钟,昏晓撞击,使城民闻之而生儆惕之心。天下晨昏钟声,数皆一百零八,而声之缓急、节奏,随方各殊。杭州歌曰:“前发三十六,后发三十六,中发三十六,声急通共一百八声息。”蓟州歌曰:“紧十八,慢十八,六遍凑成一百八。”益州歌曰:“前击七,后击八,中间十八徐徐发,更兼临后击三声,三通凑成一百八。”此三种击法,为天下南北谯楼鸣钟击奏之蓝本。大内紫禁城谯楼之击法,与蓟州击法,庶几近之。

击钟之数,为何一百零八,此乃暗合一年气候节律也。盖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者相加,正得此数。释氏念珠数亦一百零八,转借此义也。又紫禁城谯楼每次击钟前,必先奏以画角之曲。曲有三弄,乃曹子建所撰。初弄曰:“为君难,为臣亦难,难又难。”次弄曰:“创业难,守成亦难,难又难。”三弄曰:“起家难,保家亦难,难又难。”此画角三弄,盖提醒君臣,不忘创业守成之义,一言一行,必欲尽忠国事。

张四维将这文章从头到尾细细阅读一遍,却不知来由,便狐疑问道:

“吕阁老,您说这是条陈?”

“是啊,是给皇上的,尚未定稿。”

“皇上为何要这个?”

吕调阳便说了事情的起始缘由:昨日,皇上遣乾清宫值事太监魏清到他的值房传达圣谕,说王皇后每夜闻听紫禁城谯楼钟声,都是一百零八响,这里头有何讲究,望能告之。吕调阳接旨后不敢怠慢,翻箱倒柜地找书搜证,忙乎了一天后,才写出了这份条陈。

张四维弄清了事情的来由,不由笑道:“亏你吕阁老学富五车。不然,断然写不出这份条陈。王皇后这问题看似平常,实很刁钻。不信,就这谯楼钟声的来历考考百官,恐怕没有几个人答得出来,不说别人,就说咱自己,也是两只眼睛看锅底儿,一抹黑。”

“其实也没有什么难事,多翻书就行。”吕调阳脸上显出一种怡然自得的神情,“就这份条陈,不谷查找了曹昭的《格古要论》,郎瑛的《七修类稿》,甚至佛氏的《楞枷经》等书,才找出敲钟的根由。”

张四维一半是奉承一半是实话,赞道:“吕阁老学问博洽,阁臣中,恐怕只有前朝的李西涯可以与您相比。”

吕调阳仿佛触动了什么心思,叹道:“当初洪武皇帝废除宰相而设内阁辅臣,其本意是替皇上拟制文告,回答皇上一时想不清的事体,实际上是备顾问之职。阁臣用自己的学问取信于圣主,因此都是大学生的出身。可是到后来,这阁臣的职责变得混淆不清。到近朝,特别是夏言、严嵩之后,简直就同宰相无异。洪武皇帝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张四维从吕调阳的话风里,听出某种难以言表的怨气。这也难怪,他自隆庆六年被张居正荐拔入阁,这六年来,基本上是在张居正的阴影中讨生涯。前朝内阁,虽然以首辅为重,但余下阁臣分职其责,都有一块实打实的权力。即便如高拱这样威权自用的宰揆,依然让张居正分管了兵部与礼部。这张居正却大不一样,京城各大衙门,天下各府州县,哪个衙门要办的大事,必欲经过他的同意才可行文。无权并不等于清闲,一些无关痛痒诸如调解是非行文建制的小事,都堆在吕调阳头上,让他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这种局面的形成,固然同张居正怙权有关,但也不全是他的责任。在小皇上的脑子里,“一切听凭张先生做主”的观念已根深蒂固。这次增加马自强、申辅时两位阁臣,皇上干脆谕旨他们“随元辅入阁办事”便是明证。身为阁臣而不能参与决策,吕调阳的尴尬可想而知。他虽然自甘淡泊隐忍为先,但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难堪的事发生多了,心中的芥蒂也就越聚越多。特别是去年冬,“夺情事件”发生后,翰林院一帮词臣穿着大红袍子跑到内阁向吕调阳拜贺,意为张居正若去职,吕调阳可顺理成章迁升首辅。这事儿本与吕调阳无关,但毕竟发生在他身上,张居正知道后极为不高兴,好长一段时间见了吕调阳都紧绷着脸,害得吕调阳亲登张居正的家门主动检讨,张居正的态度才稍有缓和。张四维入阁不到两年,对张居正牢牢控制权力不肯让人分享的感受,比吕调阳更为强烈。但慑于张居正的威势,他从来都不敢有一丝半点儿的表露。这会儿听了吕调阳的牢骚,他也只是皮笑肉不笑地答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子又何尝不是一朝制度。当今皇上登基时才十岁,自然得有一个勇于任事的宰辅担当摄政的角色。”

“是啊,这也是天意,”吕调阳无可奈何地感叹一声,脸上又显露他惯有的漠然。

扯了半天“撞钟的事儿”,张四维并没有忘记自己前来的目的。于是,他变着法儿引出话题:

“吕阁老,你在条陈中说,释氏的念珠之数,是因钟声的一百零八响而借用。这一点,恐怕大多数和尚都不知道。”

“和尚们也不必知道。”吕调阳笑道。

“这次和尚给牒,要出题目考他们,我看,就把念珠之数的来历这道题加进去。”

“这是偏题,不能这样考他们。”

“题目不出难一点,让多数人顺利过关,恐怕事情就更难办理。”

“为何?”

“吕阁老大概有所不知,今年共有五千名和尚聚集京师,来考度牒。”

“怎么有这么多?”

“往常三年颁一次度牒,现改成六年,积下来的人数就多。方才度牒司主事褚墨伦跑来找我,诉说难处,主要是名额太少,难以照顾。”

“照顾,照顾谁呀?”吕调阳不解。

“唉,当今皇上的生母李太后笃信佛教,天底下想当和尚的人就多,还有一些当路政要,有权势的人物,也想借此机会做功德,都写条子到褚墨伦那里要度牒出家。”

吕调阳虽然迂板,但也知道度牒发放中的幕后交易。从一开始议这事,他就躲得远远的。他现在的心态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张四维既然找上门来,不管怎么着总得搪塞一下,便说:

“首辅让你分管此事,该拿什么主意你就拿呗。”

“褚墨伦的意思是,能否上折恳请皇上增加名额。”

“如此甚好。”

“那么,吕阁老同意如此办理了?”

“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你定夺就是。”

吕调阳一味推诿,但既有了这个口风,张四维也就满足了,正欲起身告辞,忽见有人撩起了门帘儿。两人扭头一看,进来的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张宏。

“啊,是张公公,”张四维站起来一揖,笑道,“自那天在真空寺你代表皇上设宴给首辅饯行,一晃五六天了,都没见着你,这一晌忙些什么,每天早上的云雁功,你还在练吗?”

“练,怎的不练,”张宏顺着做了一个云手,大模大样回答,“我早年落下个结肠的毛病,内火重,常常一连几天拉不出屎来,现练了半年云雁功,竟把这毛病给练好了。张阁老,咱劝你也练一练。”

“好,等啥时有空儿,请你来教我。”

张四维说着,打了个稽首就要告辞,张宏忙拦住他,道:“张阁老不要走,皇上要奴才来对吕阁老和你传达谕旨。”

张宏一进门就和张四维唠嗑子表示亲热,吕调阳一旁看着心里很不舒服,他早听说张四维同宦打得火热,这下算是眼见为实。但当他乍一听到“谕旨”二字,便也顾不得再作他想,立马就从椅子上弹起来,一掸官袖提起袍子就要跪下接旨,张宏伸手将他拦住了,一笑算是表示了敬意,言道:

“吕阁老不必行大礼,皇上着奴才传的是口谕。”

吕调阳便局促地站在那里,张宏瞄着他,用传旨时的那种严肃口音一字一顿说道:

“皇上口谕:说与吕阁老、张阁老知道,元辅张先生离京归乡葬父这三个月内,凡遇各衙门所奏一应大事,你们不得擅自处置。重要奏折要传给元辅看,由他秉断。”

说到这里,吕调阳以为口谕已完,便躬了躬身子,蹙着眉头说道:

“臣吕调阳遵旨。”

“吕阁老,还没有完哪,”张宏接着又道,“第二道谕旨,说与内阁:朕大婚之后,尚未赏赐内臣,着你等知会户部,调银二十万两入内廷宝钞库,钦此。”

“这……”

吕调阳一下子愣住,张宏传旨完毕,没来由地高兴起来,一拍巴掌,盯着吕调阳几乎全白的胡子说道:

“吕阁老,调银子的事万不可耽误,咱们一万多名内侍,都等着皇上的赏赐哪。”

张宏说完朝张四维挤了挤眼,然后高打一拱飘然而去。吕调阳盯着他的背影,忽然一跺脚,怒气冲冲言道:

“皇上大婚,你一个奴才,凭什么得赏银。”

“正因为是奴才,才想着要得赏银呀!”

张四维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嘲弄,吕调阳白了他一眼,咕哝道:“皇上这道旨意,思虑欠妥。”

“为何?”张四维问。

“太仓银用于国事,若调去赏赐内臣,岂不变成了皇上的私房钱?”

“是呀,此旨一出,定会招致非议。”

“如此说,不谷须得写一道抗疏。”

“写给谁?”

“写给皇上。”

“吕阁老,葫芦在墙上挂着,您何必非要摘下来挂在自己脖子上呢?”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皇上的第一道口谕,你忘了吗?”

“哦?”

吕调阳像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张四维冷笑一声,悻悻然说道:

“说到底,皇上只信任首辅一人,咱们在内阁,都只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啰。”

“是呀,”吕调阳长叹一声,凄凉言道,“不谷老了,不中用了,明日就给皇上写手本,请求致仕回乡。”

“吕阁老,皇上对你还是信任的,不然,怎么会问你谯楼上的钟声呢?”

“如果首辅在,皇上就不会问我了。”吕调阳枯涩的眼眶忽然湿润了。他垂下脑袋闷了半天,又抬起来问,“凤盘兄,皇上要银子,你说这事该如何处置?”

“这样大的事情,你我怎能做主,还是让首辅做主。”

“他不在啊?”

“这个好办,”张四维讪笑了笑,眼眶里射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刻毒的光芒,“按皇上的旨意,凡有重大决策之事,将奏本移文等一应公函,一律六百里加急传给首辅。”

吕调阳想了想,摇摇头叹道:“看来,也只有如此办理了。”

同类推荐
  • 两个农民工

    两个农民工

    过年回家,高明堂没事就坐在高喜子炕头,双腿骑住炉火,满面红光地诌侃。运料你知道,就是把柱子啊、梁啊、坑木啊弄到工作面上,也不需要啥技术,有力气就行。活儿沉不沉?说沉也沉,说不沉也不沉,为啥?你看啊,说沉吧,它是真沉,工作面上用啥,你得往里搬啥,不敢耽误,一耽误就影响生产了。搬运的那些物件,死沉死沉,就说那钢梁吧,少说也有一百多斤;说不沉吧,真的是没觉得多累,班上有班中餐,见天不重样,吃着班中餐,嘻嘻哈哈,一会儿就歇过来了。
  • 凝固的时间(科幻故事空间站)

    凝固的时间(科幻故事空间站)

    喜欢外星人的故事?这里有8个超自然现象故事,轻科幻,小悬念。情节曲折、脑洞大开;浮生动心、眉间惊魂。家里有一把能开启天堂之门的钥匙,没想到竟然和外星人有了联系;出租身体挣外快,没想到被判强奸,原来身体被外星人占据,他们用人类的躯壳四处游玩,侵犯女性……眼看外星人想要占领地球,作者刘峰如何努力寻求真相?
  • 代号十三钗

    代号十三钗

    军统特务遭遇铁血玫瑰,一场情与义的较量即将展开……热播谍战剧《麻雀》编剧海飞力作,热播电视剧《代号十三钗》同名小说。《代号十三钗》根据韩雪、李超、张光北、徐百卉联袂出演的热播剧《代号十三钗》改编而成。讲述抗日战争初期,军统高层指派顾雪峰为新任军统上海站站长,赴上海组建代号“十三钗”的女子别动队,以完成抗日锄奸任务的故事。由于她们胆色过人、能力超群、热血爱国从而被中共地下党员郭春光相中并最终将她们吸收到中国共产党抗日队伍中。
  • 爱情天空

    爱情天空

    薛友津,江苏省徐州市某机关干部,徐州市作协副主席,国家二级作家。1984年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发表文学作品近三百万字。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女人不言梦》,中短篇小说集《小镇女流》《嘶风》《在爱情边缘徘徊》《浊血》,长篇报告文学《小康离我们还有多远》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摘自领袖语录。任航行与赵红心是在一次学习毛著积级分子报告会上认识的。赵红心是演讲者,任航行是聆听者。当时任航行是与团支部书记许宝迎一起去参加报告会的,许宝迎是任航行的徒弟,任航行比许宝迎大不到两岁,可这并不影响他们师徒关系的存在。
  • 母亲

    母亲

    小说的主人公原本是个逆来顺受的普通劳动妇女,在从事革命事业的儿子巴威尔的影响下,思想迅速成熟,逐渐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部小说第次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群众革命斗争,反映了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过程。
热门推荐
  • 仙界盗墓贼

    仙界盗墓贼

    当计明披着星空下穿越轮回的光辉降临在这个仙神来往的大时代,他望着眼前处处隆起的仙坟搓了搓手。“开墓是一门艺术,让无数蒙尘的明珠重现光明。”这是一个倒斗的地球穿越者在仙界干回老本行,并一步步被人称之为魔的故事。“啖食众生者是魔行?”仙界的人摆摆手,“不,计明出现便是魔行。”“倒自己的斗,让别人无斗可倒。”——计明·托尔斯泰
  • 玉米玫瑰

    玉米玫瑰

    发现新事物新感觉是好的,似乎觉得在旧的事情上又有了一点新的意思更是深厚的甜蜜。
  •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除病保健按摩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除病保健按摩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除病保健按摩》分别从按摩基础知识,内科常见病按摩疗法,外科常见病按摩疗法,妇儿、泌尿科常见病按摩疗法,五官科常见病按摩疗法,保健科按摩疗法6个方面广泛地介绍了一些保健按摩的原理、方法和知识。《你不可不知的100种除病保健按摩》编者陈福林是多年从事临床医学、专业按摩的一线医护工作者,具有深厚的工作经验。然而,保健按摩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又希望能够以简洁明了、方便阅读和使用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在每篇中都有穴位图示,并增加了准确取穴的文字说明。
  • 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

    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

    《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共分15章,分别从美德、学习、性格、交际、修养、气质、关念、能力等方面为父母设置了一套立体式的教育方案,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全方位地给家长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帮助家长在教育女孩时发挥孩子的优势特征,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如何把怯弱的小丫头培养成充满自信、有个性的阳光女孩?如何把脆弱、爱哭的“玻璃美人”培养成敢于直面挫折的坚强女孩?如何让害羞、内向的女孩变得善于交际?……这一切都是父母关心的问题,而《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一书将全面解答家长心中的困惑。
  • 妖孽教主的田园妻

    妖孽教主的田园妻

    李朵朵,现代社会一直霉运缠身的人,连雷劈这种小概率事件都碰上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劈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成了,嗯,据说跟男人乱搞昏在了路上的农家女。从此,她就成了花家村的耻辱,要不是这里没有河沟,她早就被浸猪笼去了。老爹是个妻管严,什么都帮不到她。后母嫌弃,姐姐欺负,色鬼异母哥哥居然想轻薄于她。挺着个大肚子,花朵看着那一帮子落井下石的人,眼眸一眯,非常可爱的草泥马在心中奔腾了一遍又一遍。你们以为老子稀罕住在这里,老娘搬出去还不成?左选右选,尼玛,这村子也太那拥挤了吧,一跺脚,拍拍垫着的大肚子,“孩儿乖,娘亲我找个大大的房子给你住”。于是,某女踏上了那全村子人都惧怕的怨鬼林,找上了那个看似很厉害的妖孽“男鬼”。“醉月死鬼,帮我个忙,让你那些鬼子鬼孙给我盖间房。”某只妖孽祸水型男鬼慵懒地坐在一棵老槐树上小憩,听着女人的话,淡淡挑眉。“好啊。”从此,“怨鬼道”旁,有了一间三舍的精致小竹屋,里面住着个大肚子的妇人。花朵开始了她的幸福种田生活。只是,当某只踏进某“鬼”一步步设下的温柔陷阱之后,悲催地抱着怀中的娃儿,欲哭无泪。儿啊,这尼玛居然是你爹啊!片段一:村中的灯火慢慢熄尽,待早出晚归的农人都进入了梦乡。怨鬼道上开始亮起一盏盏的红灯笼,带来一点点昏黄的光亮。“大伙儿幸苦了,真是太感谢了哈。”花朵坐在躺椅上,吃着瓜子,喝着薄荷茶,悠闲地看着在地里劳作的“男鬼女鬼”。她的身旁,某只妖孽正拿着一只橘子,动作优雅地剥着皮。“来,娘子吃瓣橘子。”某女眯着眼,满足地吃下那送到嘴边的橘子。“谁是你娘子?少给老娘乱喊,人鬼殊途懂不懂?”终是反应过来,她白了一眼身前人。某男嘴角一勾,但笑不语。这就是一个妖孽相公陪着自家少根筋的娘子演一场“倩男幽魂”的故事,最后,男主角“还魂”,两人终于幸福滴生活在一起的故事。至于有没有像“燕赤霞”这类惩恶扬善的“捉鬼之士”,不好说,不好说。
  • 纽伦堡之旅

    纽伦堡之旅

    黑塞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个性的著名作家。他擅长以象征的艺术手段,从精神、心理方面,对人的心灵所遭受的刺痛作深层的解剖。黑塞一生向往印度和中国的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特别有缘。他非凡的诗人气质和“东方情结”浑然一体,使他的作品在激情洋溢的背后,透出几许超然。本书收录了黑塞创作于中晚期的散文代表作,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这位文学大师的深刻思想和非凡造诣。
  • 这是我们的船

    这是我们的船

    本书详尽介绍了麦克尔.柯维风行西方企业界的“优秀士兵/员工成长法则”。在全世界,已有上千万人参与分享了麦克尔.柯维的这一成功经验。对于所有意欲成为“卓越企业”的公司和机构来说,本书将给予他们巨大的启发,而对于所有意欲成为“优秀员工”的个人来说,本书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 爱情回归

    爱情回归

    菱果说:过客终究会擦身而过,你只是比别人多了次回眸!小米说:我减肥是为了给洪水一个机会,这么多年不管多大的水都冲不走我!叶子说:女人如水而我是一锅沸水,最擅长的是让人受伤而且是受内伤!李礼说:聪明的女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聪明的女人还心狠手辣!辰宇说:戒爱比戒毒难多了!莎莎说:我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我赚钱的目的是为了赚更多的钱,结果我被钱给害死了!李源说:女人如同毒酒,虽有不同,但每一杯都是致命的!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葛后传

    诸葛后传

    十几年前的阴谋,一个难以逃脱的命运,让一个本迷失在乱世的年轻人明白了生存的意义,为了伟大的梦想,三国之后真正的乱世才刚刚开始!君主们心中的小算盘,征服与背叛,奇攻妙计,强横的军队并不一定可以战胜少数人的智慧,和平的愿望是否可以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