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芬终于要出书了,对她来讲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我真为她高兴。还记得她2011年刚刚加盟我的团队的时候,既没有专业背景也很少讲课,决心要朝职业讲师方向发展,并且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了情商和压力管理方向。当一个人对自己未来的愿景有清晰的画面时,他的内在动力就被激发了。几年来,陈爱芬就钻研一个领域,每年阅读五六十本书,讲几十天课。她经常来我办公室跟我一起复盘她的情商课,讲她自己的情绪与压力管理的故事。我几乎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她的进步。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有持续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践机会,还能够持续复盘反思,一定处于一种持续成长和进步的正循环中。
我认为情绪与压力管理的理论并不高深,也不难理解,难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实实在在地做到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干预和管理。陈爱芬在用友大学被公认为情商专家,我知道她戴着这顶帽子其实对她成长帮助很大,这要求她首先能妥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与压力。知与行的距离往往是很大的,从知道到做到背后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很清楚陈爱芬这本书的素材部分来自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情绪故事,部分来自课堂上学员分享的情绪经历。很多真实的情绪经历我们都在一起复盘过,而且越是对自己真实的情绪经历复盘,领悟越深刻、透彻。
陈爱芬最难能可贵的是坚持对自己及朋友的情绪故事进行深度剖析,这个剖析过程恰恰是把情绪管理理论与日常实践深度结合的过程。她这本书正是现身说法的典范,因为情境多是亲历或身边人的故事,所以带入感极强,很能打动人的情绪,又不乏深度的剖析,能挖出在这些寻常的情绪故事背后起作用的深层次心理学依据。因此,她的文字不仅可读性强,而且视角独特,思想性也较强。我想,这也是陈爱芬的课以及个人公众号都很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在跟陈爱芬一起共事的五六年中,我也从她身上学到很多。她刚加盟用友大学的头一两年,那时我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情绪对团队工作状态的影响,总是对下属很严苛,经常严厉地指出他们的课程不是建构主义的,他们的教学不是真正的五星教学,经常对团队发飙而自己并没有觉察到有何不妥。陈爱芬曾经说最初两年有的下属在向我汇报工作的时候会紧张到腿发抖。后来随着我自己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才意识到情绪是促人改变的关键因素,意识到我的领导方式并不是最有利于团队成长的方式。在我决心改变的时候,我意识到我的团队里有一个现成的情商教练,那就是陈爱芬。于是,在最近的三四年里,我刻意练习我自己面对压力和冲突时的表现,也经常把我的情绪经历和觉察与陈爱芬进行分享和复盘,她也常常给我一些有益的反馈。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的管理风格大变,几乎不再因为工作的事情上火了,有意思的是,工作并没有因为我的放手而丝毫受损,反倒因为激发了团队的能量而增色不少。团队的这些变化也成为我后来写《赋能领导力》的主要动因,管理者带领团队的本能方式是控制,然而与控制如影随形的是团队的抵抗,势必带来团队整体能量的内耗和氛围紧张、情绪低下。相反,充分的授权和默默的支持会激发团队成员更大的动力,当他们带着自我成长的原动力,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的时候,状态和绩效会远远超出管理者的预期。而我的这一重大管理风格的改变,部分得益于陈爱芬这位团队情商教练。
一段好的工作关系一定是领导和下属双双成长的。看到陈爱芬今天的成长,我本人也很有成就感,可以说她是我在“做赋能领导者”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带领团队的样板下属。领导者的成功体现在下属的成功上,每每为我下属的作品写序,便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和喜悦感油然而生。陈爱芬这本全然取材于工作和生活,用多种情商管理理论对这些事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做了深度剖析,又用多种常见情商管理工具做应对示范的书,既接地气,又见功力!
是为序!
田俊国
前用友集团副总裁
前用友大学校长
易明教育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