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60200000001

第1章 爆竹声声(1)

来源:《时代文学·上半月》2018年第02期

栏目:美文在线

1

不用父亲喊,一大早醒了。腊月二十七,年前赶最后一个柴沟大集的日子。东方微白,父亲就开始准备赶集的口袋了。收拾妥当,坐上院落水井旁垫高的石头,点燃旱烟卷,深吸一口,烟雾和哈气喷出去,也是微白的,直直地冲向眼前的柿子树,烟气被或粗或细的树枝分为几股,扩散开,消散了。他在等我。

在乡下,赶集是稀松平常的事,但腊月二十七的柴沟大集对我有不同的意义。这天,父亲允许我跟随他,到集上转转,说是见见光景。那时候,我七八岁的样子。如今回忆,绝大部分光景已很难浮现,依稀可见的只有那个爆竹市。因为在爆竹市看卖爆竹的、听绵绵不绝的爆竹响声正是柴沟大集对我的吸引。

家距离柴沟集市七里多路。四十多年前的父亲也许已预见到当今的汽车时代,所以他挖空心思,一毛一毛攒钱,舍不得买大金鹿或凤凰牌自行车。父亲背起空口袋在前面走,我紧随其后,甩开大步,往集市赶。那条路在我的记忆中不断伸展,像当年的日子一般窄瘦并泥泞。泥土的路,由坑坑洼洼串联,起起伏伏,弯曲如蛇行。大雪封盖了田地,远望近看都是白。村庄变得遥远,如生锈的图钉按在雪地上,时而有时而无。如果没有这条被脚踩车轧黑的道路,人行其中会茫然无助而迷失方向。父亲总是很小心地避开雪和雪水结的冰,近乎跳跃式地踩着泥土往前赶路,空口袋在他背上像破旧的门帘起伏着。我则相反,专门走被风吹皱的有雪的波浪的地方,为的是听到雪层因挤压从脚底发出的“吱吱”声,或干脆在雪水的冰上打个滑溜,双臂张开,像鸟一样享受片刻的飞翔。偶尔,父亲回身望一眼,有点担心,但并无话说,扭头继续赶路。

路上并不只有我们。路两边或远或近的村庄的人们也在往这条路上汇集,虽然通往柴沟大集的路不止一条。大家大步流星,蚂蚁般奔向集市。间或驴车、马车经过,车厢内拉年货,赶去集市兜售,无非是些蔬菜、家常器具、对联等,这是那个年代的商户,算有钱的人家。每当车辆通过,我们便让到路边,站定,目视他们远去。遇见认识的,相互打个招呼,也就“赶集啊”、“这么早”之类的话,车辆并不停顿。

跟随人流,我和父亲来到集上。我心里只装着去年的爆竹市,它们早已在我脑海炸响,恨不得让父亲径直把我带到那儿。但是程序并不是这样。父亲要先选购对联、窗旁、过门签、年画、蜡烛、香、烧纸,有时还有轴子等。之后专门用去一些时间选购筷子。筷子每年更换一次,大年夜全部用新的,包括给被迎进家门供奉在堂屋的已故祖先供桌上的筷子。这个传统自我记事起就有,只是说不清为什么。也许是对新生活的某种寄托,也许希望有新的可喜的事情发生,也许为了家丁兴旺。只是新的事情在农村永远是偶然事件,生活总在平铺直叙、淡而无味地到来又远去,与筷子的新旧毫无瓜葛。

最后挑选蔬菜。年关销售新鲜蔬菜的并不多,那个年代物资紧缺,不像现在,物流发达,南方北方的时令鲜蔬应有尽有,甚至不需要预先买好,想吃,开车去趟超市即可。父亲买蔬菜比较挑剔,总是看了又看,选了又选,价格谈了又谈,试图找到那最好最便宜的。我竖起耳朵,听到隐隐约约传来的爆竹声,心急如焚,汗水渗出,顺着裤裆往下流,流到大腿变凉甚至结冰——再晚一点,那卖爆竹的人是否还在呢?但父亲并不急,千挑万选后,终于买下一小把韭菜、一扎菠菜、几根芹菜,装进已经鼓鼓囊囊的口袋,在他将口袋扛到肩上的瞬间,我看到世界原来一片光明,人生烂漫如花。

日上三竿后的时光属于我,节奏由我掌控。我穿过人隙,向集市西部飞奔。说是飞奔,其实只是提高了步伐的频率,比平时稍微快了些,但我心里是想推开人墙飞奔的。父亲扛着一米多长、直径六七十公分的口袋,搜寻我的身影,他显然有些吃力,可我还是希望他再快点。

爆竹市到了,黑压压一片人海,人声鼎沸,是只这个时刻才会呈现的热闹。黑是因为几乎清一色的男人,穿清一色的黑棉袄,他们将手揣在袖管内,有的抱在胸前,有的倒背身后,嘴里吐出热气,脸上的皱纹在兴奋中莫名的抖动,眼珠旋转,寻找刺激神经的所在。人头上面,寒冷气流里,起伏震荡着白中泛青的烟雾,是爆竹炸响后起的青烟,是我梦寐以求的颜色,它在岁末年前,开启了我对美好事物的憧憬。青烟袅袅上升,漫过垂柳和白杨,向更高的地方飘浮,最终消失在树梢顶端。

对了,应该向您描述爆竹市的环境。人群之外,零零散散的人家,房屋低矮,隐藏在高大树木下。树干拴着马、驴、骡等,它们或站或卧,间或嚼几口干草,一脸茫然,那大大的眼睛却清纯可爱。木制板车东倒西歪,匍匐于树丛,属于贩卖鞭炮的人家。车内存放着已经空了的纸箱,所有鞭炮早已搬到市场,赶完这个集,他们也要回家过年了。那里的安静与市场的热闹对比鲜明,几乎不见大人,只有几个如我这般大小的孩子逗动物玩,持续不了多久,他们也跑去爆竹声声的市场了。

爆竹市其实是占用了一个干涸的大坑,我们叫它湾。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个湾,除了大小,没有别的区别,旱季用于蓄水,雨季用于排涝,因此,湾一般位于村庄中部低洼地带,是过去村庄的标准配置。柴沟爆竹市的湾非常大,呈鹅蛋形,也够深,却无积水,底部黝黑,长满野草,干枯后,积了厚厚一层。湾四周的树木特别高大,一般为杨树、柳树、榆树、梧桐等,夏季阴凉浓密,是纳凉消夏的首选场所。如今,湾底存蓄了雪,覆盖了野草,被众人踩踏后,黑白交织,狼藉一片。

湾沿一圈,满是卖鞭炮的商家,各自独立又挤靠,几乎没有间隔。他们的外围和湾底,站了密密麻麻围观和购买鞭炮的人。外围的,多是大人,湾底的,多是孩子。大人静观商家竞争,看好哪一家,便上前问价,合适满意便掏钱买几挂,笑眯眯地离开,再看一会儿,急匆匆往家里赶,算是结束了一年中最后一个柴沟大集。湾底的孩子们,前呼后拥,抢夺那些没有炸响的鞭炮,我们叫它哑炮,捡到后,仿佛得了宝贝,迅速放进口袋,用手牢牢摁住,生怕被人抢走。口袋满了,也不愿放弃搜寻争夺,瞄见岸上的父亲火了,才十分不情愿地爬上去,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我钻进人墙,到达湾沿处,环视所有的鞭炮商家。比起捡拾哑炮,我现在更渴望看到此起彼伏的鞭炮燃放。因为离大年只有三天了,鞭炮卖家今天上午希望将存货全部出手,下午便可往家里赶,有的商家距离遥远,要用一天一夜甚至两天两夜才能到家,因此,这个集他们兜售得特别卖力,也更情愿多燃放一些,吸引购买。这个上午,是鞭炮齐鸣的上午,对于我,是名副其实地过年。它让我心花怒放。

那个又矮又瘦又黑的男人站起来了。我认识他。他去年也在这里。他站上一只大木箱,嘴角叼着烟卷,烟雾从另一只嘴角喷出去,气度非凡。他环视四周,并不着急喊话。他的眼光像鹰,锐利,钻心。他放眼世界,整个湾安静了,但他依旧不说什么。我兴奋地盯着他,他就在我对面,隔着宽大的湾。窒息是我此时的感受,手指几乎戳破了棉袄口袋。他立在木箱上,玉树临风,像鹰展开翅膀滑翔着巡视田野。他的双手握紧足足有六米长的竹竿,左右略微摆动,像要分开寒冷的北风。之后,他将竹竿探向湾底,探向那个在湾底手拿一挂鞭炮的同伴,同伴将鞭炮利索地挂在竹竿顶部的铁环弯钩上,长长的一挂,足足有五百头。他并不着急让同伴点燃爆竹,而是举起来,竹竿下弯成月牙形,仿佛钓鱼竿钓到了一条大鱼。他将鞭炮左右摇晃,向所有人展示这挂鞭炮的雄姿。我爱死了这挂鞭炮,希望它永远在那里摇晃。他猛地吐掉吸了一半的香烟,那个烟头,用一条漂亮的光弧,飞向湾底。他开始吆喝,声音嘶哑,是最流行的烟酒嗓,穿透力如两块毛糙钢板的用力摩擦:“老少爷们——光说不放是假把式,又点上了,路过听响不要钱,买回家过个红火年了——”喊毕,示意同伴点燃,眼睛依然逡巡四周。同伴用烟头往爆竹引信一戳,引信爆开光焰,引响第一个爆竹,因为竹竿未及时抬到高处,爆竹在接近湾底爆炸,一声闷响,如重物相撞,释放一团电光。这是我期待的声音,爆竹市最大的声音,震耳欲聋。围抢哑炮的孩子们捂紧了耳朵。

他的表演并未结束,这个小个子男人,将鞭炮高高举起,几乎到达了树顶,他先是向左伸至最远,在极限处停顿,即将站立不稳时,由左向右慢慢移动,鞭炮在高空,在同一个水平面爆炸,一团团火焰像水上踩出的水花,却比水花明亮、耀眼。不一会儿,到达极远的右边,停顿后,再向左移动,他的嘴唇依然在动,哈气飞扬,但我已听不见他在吆喝什么,我听见的只有内心的春天鲜花的绽开声。

还沉浸在这无与伦比的表演时,父亲抓起我的手,走出人墙,绕过半个湾,挤进这家鞭炮摊,砍价,购买,与往年一样,父亲只买三挂鞭炮,头数不多不少的那种。大年那天,一挂用于傍晚迎财神,一挂午夜迎接新年。最后一挂存放几天,因为新年一过,还需用爆竹的炸响,追赶着送走它。

2

大年三十中午,吃了水饺,与家人围坐,喝茶唠嗑。茶是父亲精心准备的,虽不是什么上等好茶,也是父亲尽了最大能力买来的。记得小时候一般是花茶,茉莉花香比日常喝的浓烈。茶叶依旧是碎的粉末,茉莉花掺杂在碎茶叶末里,如夜空的繁星,闪亮并飘出沁人的清香。父亲仔细解开捆扎茶叶的牛皮纸细绳,再打开发黄的包装纸,半斤花茶和他的笑脸便呈现在茶几上。父亲偏好喝浓茶,总是先抓起一大把、再犹豫着用三根手指捏几捏投进白瓷茶壶,注入开水,盖上壶盖闷几分钟,然后倒进茶碗。茶水浓厚,黑如清咖,也像韩国料理店的大酱汤。父亲看看我,鼓励我喝一口:“好茶,尝尝,很香。”于是,与其说是我陪父亲不如说是父亲陪我喝起这种浓茶,一喝就是十几年,直到我离开高密故土。大学毕业后辗转于南方几个城市二十多年,每当遇到大酱汤,便会想起父亲的茉莉花茶。于是,隔段时间给父亲寄些茶便成了我的使命。每次回家过年,喝着三十下午的年茶,父亲总要回忆他的茉莉花,再好的茶,在父亲的口味里,总不如那浓烈的碎末茶香,其实他品的是对早已远去的中年时代生活的点滴记忆。

喝着三十的年茶,也是为等待下午三点去河东上坟这个时刻。上坟即是祭祖,是为了把埋入黄土的先祖们请回家一起过年。这段时间,母亲总是愿意参与进来,聊聊东家,再聊聊西家,最终总会聊到村里一年中又去世了多少人,因为什么原因去世,家里还剩下几个人等,直至聊到唏嘘难抑。我总是极力从记忆中搜寻母亲提到的去世不久的人们的影子,有的记忆犹新,有的早已模糊。对那些模糊了的人,母亲不厌其烦地说起过去的事情,希望我能清晰地记起此人的一切,在母亲的提示下,那些故人便真的出现了,一一从我眼前走过。

我出生的村庄在一条河的西岸,村庄不大,人口也不多,与高密的其他村庄一样,依河而居,平凡又普通。河的名字叫五龙河,河面不宽,宽阔处也不过百米。河的西岸高于河流东岸,岸边树木高大,沿堤岸的斜坡长满低矮的野枣树。儿时的五龙河,四季有水,水流清澈,冬天结冰,可破冰取鱼。西岸下,是一户一户的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代,日子如河水,静静地流淌,极少有波澜。新人出生,老人离世,是村庄最大的事,每一次,几乎惊动所有人家。无论老幼,去世的人,都被送往河东一片果园下葬,如今,果园没了,种植了单一的白杨,丧葬的习俗却没有改变,黄土堆积的坟头不断增加,站在西岸望去,石质的墓碑林立,规模已不小于村庄。

三点左右,结伴去河东上坟的近亲陆续聚集到父亲这里,再喝过一杯浓茶,父亲起身准备上坟用的烧纸、酒壶、鞭炮,装进一只宽大的黑色手提包内。我则扛起早已准备好的放鞭炮用的竹竿,与亲戚们一起出门走去河东。这个时间,家家户户穿着新衣的晚辈们几乎都走在去河东上坟的路上,手提大大小小的包裹,肩扛竹竿,互相寒暄问候,走下河堤。

五龙河早已今非昔比。每年一次回到故土,每年一次走去河东,每年一次趟过五龙河,感觉变化最大的是这条河流。过去布满松软黄沙的河床,如今只有绵延不绝的大大小小的凹坑,沙子早被提前觉醒的有经济头脑的村民挖走卖掉了。河水已经成为资源,被上游层层截流,从我们村开始,宽阔的河流蜕变为干涸的沟渠。河流的堤岸,也成为寸土必争之地,铲平、变卖、租赁、抢占,植被被严重破坏,满眼狼藉,风光不再。只有挣扎于沙砾之中的野草,枯干着身体,摇晃在沿河刮过的寒风之中,像一首首哀歌。不知道深埋在河东的祖先们如何看待今生今世之人的作为。

同类推荐
  • 残阳如血

    残阳如血

    重庆朝天门码头,象征着扬帆起航的船头形态的广场空旷、宁静,三三两两的游人漫不经心地闲逛着。这时是下午四点多钟,九月的重庆,暑气还没有完全消退,一般要到晚上七点多钟的时候,广场上的游人才会渐渐地多起来。一位年轻女子随意选择了一张三人座椅坐了下来,面朝着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含义的广场雕塑,目光呆呆地凝视着,从别人的眼里望过去,不知道是她在注视着雕塑,还是雕塑在注视着她。后来有人真的希望是雕塑在注视着她,记录下她的一举一动,注视着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
  • 蚁族:北京生存日记

    蚁族:北京生存日记

    来京刚满一年的北漂青年车厘子,励志告别“火柴盒公寓”。她打算整租一套三室一厅,做二房东,并为此押上了全部积蓄。就在找房成功,交付订金的第二天,车厘子丢了工作。一手租房子,一手找工作,车厘子的“滑铁卢七月”就这样开始。在这个过程当中,车厘子遇见了挣扎浮沉在北京的各色人等……林林总总,众生百态,共同组成了一个漂泊者眼中的北京。
  • 蜗婚

    蜗婚

    《蜗婚》讲述了苏遥是带着孩子的单身母亲,因为种种原因依然和自己的前夫顾原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苏遥为了早日独立,便换了新工作,却没想到新上司竟是曾经的恋人徐东阳。徐东阳想要将她争取回自己身边,无意中发现了苏遥和顾原的婚生子女居然是自己的骨肉。同时顾原也想要留住苏遥,两人虽已离婚,居住在一起却弥漫着暧昧危险的气息。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弥补,当真相披露时,一个女人,两个男人,三个家庭,婚姻大战由此打响……
  • 杰克,只是开膛手?(4)

    杰克,只是开膛手?(4)

    2012年8月8日玛丽·格林工作的敬老院距离爱德华和多蕾丝以前居住的房子很近。爱德华开车去敬老院的时候,必然会从他们从前的“家门”前经过。才几天没有人照管,这栋充满了生机的小楼就铺满了枯萎和衰败。外墙上的爬山虎和园中的玫瑰看起来是染了虫病,叶子枯黄,花瓣凋零,仿佛冬天提前来临。多蕾丝以前最在意这些花草,像养宠物一样对待它们。
  • 大漩涡

    大漩涡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角色。爱情、事业、友谊,人生在带给我们巨大的困惑与苦难时,也让我们享受到爱的幸福。迷失者*终知返,贪婪者*终得到惩治。肉体的苦难与心灵的疾患,已经危机到现代人的生存,可多少人却浑然不知。本书通过商场、情场多方的博弈,讲述了周培扬、方鹏飞、木子棉、陆一鸣等人在事业与爱情上的挣扎与突围,同时也展现了乐小曼、林凡君、魏洁等不同年龄段女性面对婚姻危机时做出的选择,对婚姻尤其中年婚姻危机做了深刻探究。著名作家许开祯在这次创作中,一改往日创作风格,文字深沉凝练,对现实问题剖析深刻,是一次在畅销文学与纯文学间的有力探索。
热门推荐
  • The Conflict

    The Conflic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台东州采访册

    台东州采访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湖变脸刀

    江湖变脸刀

    骷髅国被帝国使臣所灭,几十年后,骷髅国的遗老遗少仍然心怀古国,不顾人心思定的现实,他们打着骷髅的旗号,实则是为了传说中骷髅国留下的巨大的宝藏,于是江湖中血雨腥风骤起,杀戮......
  • 从拯救咖啡店开始

    从拯救咖啡店开始

    穿越到疑似二次元的世界,随身携带拯救系统做福利。能够通过增加熟练度的方式提升等级?完成任务后的抽奖能够获得各种物品以及能力?还需要前往更多二次元世界完成拯救任务?好吧,在此之前李亚林最需要考虑的,还是如何赚够一个亿的债款,守住那承载着少女梦想的咖啡店。一切都要从这里开始……
  • 聊斋剧作三种

    聊斋剧作三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本书遴选了2014年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上的优秀诗歌,全面展现了2014年的诗歌创作成绩及美学风貌。在选编和评选过程中,编者坚持艺术性、思想性和文学的良知。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把具有广泛影响,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评选出来。
  • 傲世毒后阵法师

    傲世毒后阵法师

    她是杀手界的阵法之王,挥手间灭千人性命万人臣服。她是凌天大陆席家六小姐,废物之名命满天下,懦弱性子遭人欺凌。当她成了她,废物?懦弱?她冷冷一笑,纤手一指,辱我者杀,欺我者诛,叛我者——挫!骨!扬!灰!她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一手逆天毒术诛尽天下伤她之狗,废物也能将凌天大陆搅的风起云涌。那些曾经看不起她的人赶紧擦亮他的眼,看看她是如何傲世苍穹,俯视世人。======================================当她带着一颗冰封的心,与他相遇,一张绝世冰颜就此闯入他的心房,面对她的冷心冷情,他又将如何去温暖那个让他如此深爱的人儿。。。。。。精彩片段:【虐人篇】“你不过一介废物,有什么资格”蓝家长老满脸不屑,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女子轻哼一声“是吗?我倒是忘了我是个废物……”“哼,你知道就好……”蓝长老话音刚落,女子启唇轻笑,细碎的笑声从红唇中溢出,她缓缓朝前踏了一步,纤手快速画出一道绞杀阵,手臂轻扬,兰长老感觉一阵狂风袭来,还未做出反应,只觉全身上下如同被利刃一刀一刀割过,他凄厉的哀嚎一声,那种钻心的疼痛,让他的五官扭曲到一起,样子极为骇人。【男主篇】“梦儿,我此生绝不会负你”夜冥歌挡住她的去路,很是认真的凝视眼前之人。女子不由嗤笑“是吗,很多人这样说过”声音带着凄凉听的夜冥歌心都揪在了一起。“我不是那其中的”“那你也不是例外的”绕身走去,只留下一道孤寂的背影。“。。。。。”【属下篇】“小哥哥,你长得好壮实”“小哥哥,你看奴家美吗”一个扭动着如水桶般粗壮腰身的老妈子羞答答的朝她抛了个眉眼。某人顿觉胸口一阵翻腾。“呕~~~~~~~老大,救我”本文一对一
  • 布衣神族

    布衣神族

    北木雨,南萧霄,木雨龙武艺平平,却在江湖上有通天的名气,同时他的一举一动也受到人们的监视,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为了寻找自己的仇家他接连的奇遇,且总是受到各路高手的保护,到底他的真正身份是什么?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宇宙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宇宙篇)

    浩瀚宇宙,我们所生存的太阳系不过是沧海一粟。太阳、月球和太阳系中其他众多星体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动都会对地球造成重大影响。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地球并不是宇宙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的星球,所以,作为宇宙中的智慧生物,我们人类并不孤单。
  • 仙侠奇兵

    仙侠奇兵

    一世末爱俩绵绵,悲情断肠曲音鸣,七月中元鬼魅飞,永无轮回终不悔,爱,本无缘由,只是在错的时间里,遇见了对的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地初开,远古时期,仙魔大战,宣起一场浩劫,狼烟四起,六界生灵涂炭。数千年过后,少云被父母送到池州,九华山,古仙洞拜一位神秘老者华阳道长为师,十八年后,清闲告知寻指天剑拯救苍生一事,便和紫凝一同下山,寻剑途中认识了知己良友,塔江湖,闯地府,上妖山,诛邪魔,一起经历了生死磨难,也和紫凝有了一段难忘的生死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