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章回小说》2006年第02期
栏目:新人佳作
正白旗的佟老三不知道自己的祖上有多少辈儿是耍钱的人,也说不清自己是从多大开始学的耍钱。他只记得在每一次耍钱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阿玛先上,他后上。牌场上,人们就不再称呼他阿玛为佟先生,只叫佟先,而管他叫佟后。他在家谱上排行第三,所以又叫佟老三,大号叫什么,连他自己都想不起来了,后来在初级社?高级社?生产队记工的时候就写“佟三”。
据说,他的一位祖上贫困潦倒,没钱过年,就骑上一匹瘦马出去借钱。瘦马易乏,又赶上是一个冬季里的小阳春,天儿不冷,他祖上就歇马抽烟,靠在乱尸岗子的一座坟上眯了一会儿,那坟里埋的就是一个耍钱鬼。耍钱鬼给靠在他坟上的人托了一个梦,传授了好几招耍钱的绝活儿。
到了年根儿底下,佟老三的祖上赶着四匹马的一挂大车,拉着满车的年货回家了。全家人过了个好年不说,还开起了一间油坊。打那以后,他们住的屯子便从“正白旗的窝棚”正式定名叫做佟家油坊。
有人好奇,打听他家发财的经过。佟老三的那位祖上也不隐讳,说是照那耍钱鬼教的几个招儿,卖了瘦马,赌了一个月的钱,场场赢。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接着赌了,他说:“耍钱鬼儿,耍钱鬼儿,耍钱的都有鬼儿,是鬼儿就见不了大天儿。你看那些耍钱的谁把赌桌摆在当院子里明刀明枪地玩儿了?有点钱了,就不能再干那种损人的事儿了。”
打那以后,有不少人跑到那乱尸岗子里去睡觉求艺,可都不太灵。
佟家油坊养着佟家的人,但是,那位建起了油坊的佟家祖上并没有立下一个禁赌的家规。
到了佟老三他爷爷那一辈儿的人,在佟家油坊当家的是哥儿三个。大当家的耍钱,不管家事,输了不少钱以后自觉得没法回家,就上江北给人家“拉帮套”去了,渐渐地断绝了来往。二当家的是一门心思扑奔在油坊上,起早贪黑地忙活。三当家的也就是佟老三的亲爷爷,也好耍钱。三当家的管着油坊的外事,经手的钱多,输的也多。二当家的劝不住他,只好去找本家的穆昆达。佟家是京八旗人,家里的规矩大,穆昆达也有权威。他说:“既然是老三不着调,那就赶紧分了家,等到他把油坊都败坏没了,再想分家就晚了。”结果,在穆昆达的主持下,三当家的分到了房子和地,也分到了不少钱。过了些年,三当家的去世时,家里的人是五口:佟老三的阿玛?额娘,佟老三的姐姐,还有一个比他姐姐大几岁的小姑姑。地还有一些,房子已经旧了,余钱早就没有了。
就在那前后,佟老三开始跟着阿玛常年出去耍钱。家里的地由他的额娘?小姑姑和姐姐侍候着。
几年过去,地没有了,开始租种别人家的土地。房子还剩下了两间偏厦子。
也是熟能生巧,一年一年地过去,佟老三耍钱的招数越来越多,搞鬼儿的手法也知道了不少。但是,他自己从不搞鬼儿,因为他亲眼见到有耍钱搞鬼儿的人被人家把腿给打折了。一般的赌徒也都不敢在他面前耍鬼儿,他能看出来。有一回碰上了一个耍鬼儿的,坐在他的对家,让他点破了以后,也没容人家辩解,一菜刀抡过去,直奔那人的脑门子。亏得那人躲得快,砍下了一只耳朵,砍破了棉袄,又在肩膀上留下了一道大口子。那个人跪地求饶,把身上的钱全留下以后,落荒而逃。
佟老三能看出别人耍鬼儿,而自己不玩儿鬼儿。这样的人在那一行里有一个名讳叫做“花脸子”。一般来说,“花脸子”赌品正,赌得直,同行的人也都愿意跟他玩儿。
耍钱的人知道,点儿再背也有赢的时候,所以,他们才能坚持不懈地耍下去。耍钱的时候总是有人输有人赢,输的想赢回来,赢的还想赢得更多,这才能够使得这一个古老的行业得以延续下来。
这一年的春天,佟老三和他的阿玛因为没有了赌本儿,又意外地多租到了五垧地,便老老实实地在家里积肥?整地。
眼看着樱桃树的花开了,紫燕子飞回来了,还有两只小燕子在他家低矮的房檐下垒了窝,这可是好久不见的新鲜事了。
正在经营着佟家油坊的佟老三的叔伯四叔叔给他家送来一些钱。四叔对佟老三的阿玛说:“哥哥,我看你也有正事儿了,给你拿来一点儿钱,去整一套牛具,也省得家里的大大小小都挨累了。”
第二天,佟老三就和阿玛一起走了,而且走的时间很长,走得没影了。他的那位叔伯四叔悔得直跺脚,说:“我这不是造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