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芳草·文学杂志》2012年第03期
栏目:中篇小说
作者简介:王倩茜,一九八五年出生,毕业于湖北大学。此篇为小说处女作。
欧阳杏是被一串不歇气的电话振动声吵醒的。手机放在床边的床头柜上,等她准备伸出手去接时,振动停了。对于欧阳杏的职业来说,电话的多少深深地意味着业绩的好坏。可是昨天的一单生意让欧阳杏沮丧心烦,她索性偷了个小懒,放任自己没去在意这个电话。
屋里一片静默,欧阳杏感到被窝通凉,那是一股沁到骨头里的凉,像一阵诡异的妖风,在身体的各个通道里没有出路地钻啊钻的,直到她的身体彻底僵冷才善罢甘休。她抬头看了看客厅,客厅已经是通亮了,阳光温和地散落在地板上,金黄的暖色调让欧阳杏的寒意减掉了不少。昨晚听天气预报说,今天会是这一段持续阴冷的季节里阳光最好的一天。
雪大概是昨天晚上下的,至于是几点,欧阳杏没有去留意。雪不大,一直下得轻飘飘的,拂到了地上就没了影子。自从来到了H这座南方城市,欧阳杏是很反感冬天的。南方的冬天大多是阴冷的季节,屋里屋外都得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围巾、帽子、手套,装备齐全。不像在北方,回屋就能一头扎进柔热的暖气中。
欧阳杏伸出手快速地把电话拎回了被窝里,她蜷缩着把头也埋了进去,看了看手机屏幕,十点。她同时还发现手机里有五个未接来电,虽然是陌生号码,但是来电的归属地竟然全是同一个地方。欧阳杏渐渐感到心跳快了起来,是S城,——这座熟悉的北方城市一刀一刀地划入了她的眼中。欧阳杏感到身体一阵燥热,她心一横回拨了过去。
关机!
也好,少了一些自己不想遇见的尴尬。欧阳杏索性从被子里钻了出来,借着这股热气穿起了衣服。
尽管在S城曾有不少旧友,但欧阳杏还是第一个想到了那个人,会是他吗?欧阳杏在去公司上班的路上,那串号码还在脑子里横冲直撞。路面上灰白的化雪已经被环卫工人一摊一摊地用铲子堆砌着了。也有不少湿答答的雪水,灌在行人大小不一的深浅脚印里。欧阳杏不由放慢了脚步,踮着脚小心翼翼地在路面上走着。
刚过完街,欧阳杏就碰上了张一迅。张一迅是端着一碗拌面从后面赶上来的,他看见欧阳杏踩高跷般的古怪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调侃着说:“欧阳白领啊,干我们房产中介这行的,做什么都要风风火火,不然哪有客人愿意等你!”
张一迅是一个年近三十岁的老好人,欧阳杏刚进公司时,就是跟着张一迅学做房地产经纪人的。张一迅骑着辆电瓶车,带着她风里挤,雨里窜,挂着笑脸替顾客张罗着租房买房卖房。
近几年来,H城的房价一路上飙,新楼盘价格猛烈得让人望而却步,又有不少房主小房换大房、旧房换新房,使得二手房的房屋中介店老板喜笑颜开。因此更有不少人也顺势趋之若鹜地开始了买卖。于是,中介店便像跳蚤一般,东一处,西一家,挂个招牌就随时开张了。
张一迅每次带着欧阳杏跑业务时,总会忍不住发点类似的牢骚:“光是这条街上,最近就又新开了三家,瞧瞧,这边街面有五家,那边街面有六家,哎,生意不好做了,僧多粥少啊……要好好留住每一个顾客,有了房源就要……争取。要二十四小时开机,要保证服务最到位……明不明白?”
欧阳杏记得张一迅经常会在一处顿了顿,然后才挤出“争取”两个字。她后来才忽然领悟到,张一迅的嘴型,其实是想说“抢”字的。大概是看欧阳杏还是个细皮嫩肉的小姑娘,所以分外注意措词吧!
刚开始坐在张一迅的电瓶车后,欧阳杏充其量是张一迅的助手。套近乎,端茶倒水,四处探路,和挑剔的顾客好言好语相劝,被顾客临时“放鸽子”,天大的情绪冷暖也用不着欧阳杏担着。尽管这样,在跑下来几圈之后,欧阳杏就开始惨白着嘴唇,一副病塌塌的模样了。
张一迅快速地把面吸溜完后,便伸手在上衣口袋里摸索着。欧阳杏心领神会地从包里掏出一包纸巾,抽出一张递过去,开着玩笑说:“张总啊,我只求混口饭吃罢了,哪里有您那么大的抱负啊!上个月,您又是公司业绩最好的吧?张总多帮帮我这个徒弟啊!”
两人一路说笑就进了公司。
大半年前,欧阳杏很狼狈地落脚到了H城。
在离开北方那座叫S城的火车上,午后两点的太阳在车窗外肆意刺着,周围的乘客都昏昏地睡着了。S城,这是一座生活了八年,却最终爬满了伤痛的城市。在一片静谧中,欧阳杏开始尝试着让这阵子即将爆满的晦气一点点地泄放。可是她发现这对于自己来说无济于事,后面到底路过了多少个站,来来往往过多少个神色不同的旅客,她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H城是终点站。等到欧阳杏下火车时,已经是零点时分了。同车厢的乘客都操着本地话麻利地收拾着行李。他们要回的是温暖的家,而自己呢?欧阳杏苦涩地想着。
站在路边等的士时,她看了一眼大行李箱,箱子里只装了一些欧阳杏应急的日常用品,其他的大包小包,欧阳杏拿不动,只能等着物流慢慢运来。她使劲捏着大行李箱的手柄,心里一阵空冷,像被抽空了一般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