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4100000013

第13章 社会政治历史的演进(7)

南庚更。南庚为沃甲之子,《纪年》说他名更。卜辞里的“王更”(《合集》10952、21371)即指南庚而言。他继位后仅几年时间可能就逊位于祖丁之子阳甲。关于南庚的卜辞有一百四十多条。

阳甲和。阳甲是祖丁之子,《今本纪年》说他名和,故又称和甲,犹河亶甲整又称整甲然。卜辞有兔甲(或释为象甲、虎甲等),一般认为即阳甲。由于阳甲是武丁的父辈,所以第一期卜辞又称他为父甲。关于阳甲(包括兔甲和第一期卜辞的父甲)的卜辞有一百八十多条。《古本纪年》说:“和甲西征,得一丹山。”古代名丹的地方很多,较古者为尧子丹朱的封地,在今豫西丹江一带,和甲西征之丹山,当以此处近是。

盘庚旬。盘庚是阳甲之弟,《纪年》说他名旬。盘庚在卜辞中作“般庚”,偶尔也写作合文(《屯南》2671、2118),也是般庚。武丁时期又称他为父庚。相关卜辞(包括般庚和第一期卜辞的父庚)共近百条。盘庚迁殷是一个著名事件,它标志着商王朝前期的终结和后期的开端。

下面,我们来研究早商时期殷都屡迁的情况。

《尚书·盘庚》:“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所谓“于今五邦”,指成汤建立商王朝之后到盘庚迁殷时,其都邑有五次迁徙。关于这五迁的情况,古书上有多种说法,比较而言,当以《古本纪年》的记载时代最早,也比较系统可信。据载,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等九王皆“居亳”。这个“亳”即今郑州商城。这以后的五迁情况,略如下述。

中丁迁嚣。《古本纪年》:“仲丁即位,元年,自亳迁于嚣。”《史记·殷本纪》嚣作隞,索隐认为两者相同,“并音敖字”。这个地方旧说多以为在今河南荥阳一带的敖仓(《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皇甫谧说)或敖山(《水经注·济水》),也有人以为在今山东沂蒙山区或郑州商城。我以为,应当引起重视的是《尚书》序正义所引东晋李颙的说法,谓“嚣在陈留浚仪县”,地在今河南开封一带。从中丁时“征于蓝夷” (《古本纪年》)的情况看,他不大可能从亳西迁,而应当是东迁的,李颙的说法或当近是。嚣作为殷都,只居中丁和外壬两王。

河亶甲迁相。《古本纪年》:“河亶甲整即位,自嚣迁于相,征蓝夷,再征班方。”这次迁都应与商王朝向东方的征伐有关。“相”的地望,一般以为在今河南内黄,但也有的说“相”为《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睢水》的沛郡相县。《元和郡县志》卷九载“故相城在县西北九十里,盖相土旧都也”,其地在今徐州市南和安徽宿州市以北的符离集。从早商时期商王朝向东经营的趋势看,这后一说较为合适。商王朝都于相,仅河亶甲一王。

祖乙迁庇。关于祖乙的迁都,史载有较大的分歧,《纪年》说他“居庇”,《史记·殷本纪》说他“迁于邢”,《尚书》序说他“圯于耿”。关于邢、耿两地名,《史记》索隐云:“邢音耿。近代本亦作耿。”学者们对此无异说。邢当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周时为邢国。

关于庇的地望,陈梦家以为即春秋时鲁国季氏之费地,引《古文尚书》“费誓”作“粊誓”为证,是费与比音近相通。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南。《纪年》明确指出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四王“居庇”,所以,庇应是当时商王朝的主要都邑。在商王朝的几处都邑中,庇是其最东者,祖乙迁都于庇对商王朝在东方的疆土开拓有卓越功勋。

直到武丁时殷人还对此念念不忘,商王朝名禽的大将有事于“东土”时,殷王就曾“告于祖乙”(《合集》7084)。在殷人心目中,祖乙是开拓和巩固“东土”的神灵,所以才向他祷告。殷人有事于某个方向而向祖先神祈祷,仅上述一例,这有利于说明祖乙所迁之庇是位于东方的。至于邢地,疑为祖乙的别都。《尚书》序说:“祖乙圯于耿”。圯的古义是毁、败,所谓圯于耿当指祖乙在邢(耿)被北方强敌打败,或者是耿地遭受古黄河水患之灾。

南庚迁奄。《古本纪年》:“南庚更自庇迁于奄。”奄在今山东曲阜。南庚、阳甲两王居于此处。

盘庚迁殷。《尚书·盘庚》:“盘庚迁于殷。”《古本纪年》“盘庚自奄迁于殷。”殷墟考古发掘材料证明这些说法是正确的,然而其中亦有纠缠不清处。《史记·殷本纪》:“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乃遂涉河南,治亳。”杨雄《云州箴》:“盘庚北度,牧野是宅。”《尚书正义》引壁中《尚书》谓盘庚五迁“将始宅殷”。这些材料表明盘庚迁殷应当有一个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推测:盘庚先自奄迁到今殷墟一带,即《尚书·盘庚》所谓的“迁于殷”和《殷本纪》的“都河北”,然后又“渡河南”到今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因为这里是“成汤之故居”,迁于此以表示“行汤之政”(《史记·殷本纪》)。这次迁徙即《尚书·盘庚》所谓的“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大概到了武丁初期,才北渡大河,定居于今殷墟一带。总之,盘庚迁于殷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此后又再次迁徙,《尚书·盘庚》上、中两篇即再次迁徙前的诰谕。

殷都屡迁的情况表明,经营东方是商王朝的一个战略重点。汤以前的商族是沿古黄河和太行山东麓,由北而南发展的。商王朝建立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殷人西方已无劲敌,故从中丁开始逐渐将都邑往东迁,以加强与东夷方国部落的联系,河亶甲和祖乙时已达到今苏北和鲁南地区,至南庚时才折返向西迁移,盘庚时复至商的中心区域。到了晚商时期,今晋境方国兴起,对商王朝构成威胁,但商王朝的东方则无甚战事。这与早商时期通过殷都东迁而加强经营东方是很有关系的。

盘庚迁殷之后,商王朝的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以王次的先后为序进行探讨。晚商时期,从小辛至纣王帝辛,共十一王,情况如下。

小辛颂。小辛为盘庚之弟,《纪年》说他名颂。他在位的时间很短,仅三年(《今本纪年》),应当与他政绩不佳,致使“殷复衰”(《史记·殷本纪》)有关。卜辞称“小辛”者有二十余条,称“父辛”者六十余条。甲骨文有讼字从耳、从两口(或省为一口),常和王字系连。由于“讼、颂古今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三篇上),所以甲骨文讼当即后世的颂。卜辞里的“王颂”(《合集》10560)“颂王”(《合集》9376)当指小辛。

小乙敛。小乙为小辛之弟,《纪年》说他名敛。由于他是武丁之父,所以在第一期卜辞里备受尊崇。他在卜辞中的名称除了小乙、父乙之外,还有内(入)乙、祖乙、小祖乙、亚祖乙等。甲骨文有敛字,其初文为两人争语之形,或省作一人急语时唾沫飞溅形,正合于敛的造字本义。卜辞中的“敛王”(《合集》9375)、“父乙敛”(《合集》19945)当指小乙敛。武丁卜辞有“王后我母娩”的记载,系武丁问其母分娩生育之事。这说明武丁为王的时候其父小乙尚在世。小乙为王时曾让其子武丁“旧劳于外,爰暨小人”(《尚书·无逸》),让他到民间锻炼,小乙年老时又将王位让给武丁。由此可见,小乙是一位很有眼光的人物。关于小乙的卜辞有五百多条。

武丁昭。武丁是小乙之子,《今本纪年》说他名昭。《尚书·无逸》说,由于武丁年青时尝受过民间疾苦,经受过磨炼,所以才能“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后来在甘盘(《尚书·君奭》)、傅说(《史记·殷本纪》、《国语·楚语》)的辅佐下,武丁勤于政事,在位五十九年,被尊为“高宗”(《尚书·无逸》)。在第二期卜辞里,他被称为父丁,第三、四期卜辞称其为祖丁,第五期卜辞称为武丁。相关卜辞共有六百多条。武丁子孝己在卜辞中称为“小王”,可见他在武丁时期曾为王。第三期卜辞有“小王父己” (《合集》28278)之称,可证小王必指孝己。小王之称绝大多数见于第一期,只偶见于第二、三期。《合集》21546片记小王田猪事,可见此小王为其生称。第一期卜辞有“(侑)小王”(《合集》5029),或据此说小王在武丁时已死,故而侑祭于他。此说似将卜辞分期绝对化了。现在所指出的第一期卜辞虽然多在武丁时期,但也可能有些延续至祖庚时期。侑祭小王之辞可能为祖庚时期所卜。祖庚、祖甲时期他被称为“兄己”(《合集》23120),廪辛、康丁时期称为“父己”(《合集》27415),帝乙、帝辛时期称“祖己”(《合集》35866)。从他不绝于祀典的情况看,亦当是称过王的。《尚书·高宗肜日》载祖庚祭祀武丁时祖己曾训诫祖庚,要他“典祀无丰于昵”,耳提面命,俨然长兄教诲小弟景况。若此,则武丁祖庚之际实际上是两王并存。这是上古时代民主政治的遗存。和孝己相关卜辞共有一百三十多条。

祖庚跃。祖庚是武丁之子,《古本纪年》说他名跃(或本作曜)。

在祖甲时期的卜辞里他被称为兄庚,第三期卜辞称为父庚,第四、五期卜辞称为祖庚。相关卜辞共有一百多条。

祖甲载。祖甲是祖庚之弟,《纪年》说他名载。《尚书·无逸》:“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继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

这些情况都和武丁类似。周公曾称赞说:“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尚书·无逸》)在周公看来,祖甲是商代名王之一。祖甲可能对商代制度进行过一些改革,周祭制度即由祖甲所创,但在其后的廪辛到文丁时这项制度却又废而不用。《国语·周语下》说:“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韦注:“乱汤之法,至纣七世而亡也。”。他在第三期卜辞里被称为父甲,第四、五期卜辞称为祖甲。第三期卜辞里的“帝甲”(《合集》27437—27439)亦指祖甲。和祖甲相关的卜辞共有二百多条。

廪辛先。廪辛是祖甲之子。《史记·殷本纪》称其为廪辛,《汉书·古今人表》和《纪年》作冯辛。《纪年》说他名先。卜辞未见“廪辛”之名。他在康丁时期卜辞中称为兄辛,武乙时期卜辞里称“父辛”(《屯南》3720、3728),文丁时期卜辞里称“三祖辛”(《合集》32658)。相关卜辞共有近二十条。这种情况与他在位时间很短且无卓著贡献是有关系的。

康丁嚣。康丁是廪辛之弟,《今本纪年》说他名嚣。在文献中康丁均伪作庚丁,这是因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康和庚极相似,它只是在庚字的下部多四小点,后世文献由此而致误。武乙卜辞称他为父丁,第五期卜辞称康祖丁,亦偶称为康或康丁。相关卜辞共有三百多条。卜辞有“王嚣”田猎的记载(《合集》28663、《屯南》637),“王嚣”亦即康丁嚣。

武乙瞿。武乙是康丁之子,《今本纪年》说他名瞿。武乙不仅酷好田猎,而且以蔑视神权著称。他曾“辱”天神,并且“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史记·殷本纪》)。武乙在河渭之间田猎时被暴雷震死。在文丁卜辞里,他被称为父乙或武乙,帝乙卜辞称为武祖乙。相关卜辞有二百余条。

文丁托。文丁(文献或误为太丁)是武乙之子,《今本纪年》说他名托。文丁时期,周的势力崛起。为了遏止周的发展,文丁杀死周王季历。文丁时洹水曾枯竭,故第四期卜辞有“燎于洹水泉” (《合集》34165)的记载。在第五期卜辞里,他多被称为文武丁,也被称为父丁或文武帝、文武等。相关卜辞有八十余条。

帝乙羡。帝乙是文丁之子,《今本纪年》说他名羡。帝乙继位以后的第十年九月甲午日,率众和侯喜等从大邑商出发征伐人方(《合集》36482),经雇、商、亳、攸、杞等地到达今淮河下游一带,到第二年五月才返回。帝乙十五年再次征伐人方。帝乙还曾用几个月的时间征伐盂方(今河南睢县南)。这些都表明向东方的经营是帝乙注目之所在。现在所确指的关于帝乙的卜辞均称其为“王”,可见是帝乙在位时所卜。至于帝辛时关于帝乙的卜辞,现在还不能确定。帝辛受。帝辛为帝乙之子,《史记·殷本纪》说他名纣,《纪年》、《尚书·牧誓》等说他名受。这大概是由于纣、受两字古音相同而通假的缘故。帝辛是一位很有天分的商王,他“姿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史记·殷本纪》),只是因为帝辛为亡国之君,所以自周秦以降,其罪名就愈益附会增加。商王朝的灭亡固然与帝辛有关,但其灭亡还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不能都算在帝辛一人账上。帝辛死后,其子武庚禄父曾受封于周,“以续殷祀”(《史记·殷本纪》)。周初三监叛乱被平定以后,周以微子代替武庚,以笼络商王朝贵族残余势力。尽管“殷祀”还保存了相当长的时间,但作为一个历史时代而言,帝辛之死则是商王朝寿终正寝的标志。《古本纪年》说:“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其所说的商王朝年数不知何所本,可能与事实相去不远。

(第三节 周王朝的强盛和衰落

代殷而起的周王朝是我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繁荣鼎盛的时期之一。从公元前11世纪周灭殷开始,到公元前249年周王朝的残余势力最终被秦灭掉,周王朝绵亘于我国上古历史达八百余年之久。虽然自周平王迁东洛邑以后周王朝的势力日趋没落,但其典章制度、思想文化却依然有着巨大影响。

一、周族的起源

周族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它兴起于“陶唐、虞、夏之际”(《史记·周本纪》)。相传周的始祖弃曾被舜命为“后稷”,“播时百谷”

(《尚书·尧典》),并和大禹一起治水(《史记·夏本纪》)。关于周族兴起的时代,没有什么大的疑问,专家们争论较多的是周族起源的地域问题。

关于姬周族的最初居地,学者们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不少人认为是在今陕西的泾渭流域。其主要根据有三项:一、《诗经·生民》谓后稷“即有邰家室”,邰地在今陕西武功县。二、与姬周族累世婚姻的姜族自来居于关中平原西部,传说宝鸡一带有姜太公垂钓处姜城堡、神农祠等。三、考古资料表明,关中地区的漆水下游有不少先周文化遗址,可见先周文化是一种土著文化。

和这种说法不同的是姬周族源于今晋境说。首倡此说的是钱穆先生,后来吕思勉、陈梦家两先生陆续采用钱说。从考古学角度对此说加以说明的有邹衡、李仲立两先生。近年,王玉哲、李民两先生又从新的角度对此说加以证实。诸家所论虽然大旨不误,亦多有发明,但因侧重点不同,故而详略取舍各自有别。总括诸家所论,经梳理补充并稍加修正,可以对姬周族源于今晋境说提出下述几项比较系统的论证。

第一,先周历史上屡有邠称。如《孟子·梁惠王下》谓“昔者大王居邠”,《逸周书·度邑》谓“王乃升汾(《周本纪》引为豳)之阜,以望商邑”等。由于邠、豳同字,所以又屡有豳称。如《诗经·公刘》谓“于豳斯馆”,《史记·匈奴列传》谓公刘“邑于豳”,《史记·周本纪》谓庆节“国于豳”。姬周族以邻相称,应当是由于它长期居于汾水流域的缘故。周厉王曾经避难到汾水边上的彘邑居住十四年之久,以至《诗经·韩奕》称他为“汾王”。周宣王败于姜戎氏以后曾经“料民于太原”(《国语·周语上》)。这些都说明汾水流域是姬周族的根基之地。后来公亶父迁岐时才将邠称带了过去,犹殷人所居之地皆称亳然。

第二,《诗经·绵》追述姬周族发祥史说:“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此“土”应当和《诗经·长发》“禹敷下土方”之“土方”以及殷墟卜辞习见的“土方”有关系。或谓土方即《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唐杜氏”之杜,或谓它在今山西石楼一带,其地望均在今晋境。《诗经·公刘》有“逝彼百泉”、“观其流泉”之句,与今晋境泉水特多的情况相合。《水经注》卷四谓:“水出汾阴县南四十里,西去河三里,平地开源,喷泉上涌,大几如轮。”陈梦家说:“此所形容,当是今万泉县东谷中有井泉百余区之地。”此地在今晋西南,公刘所视之泉,当即此处。

同类推荐
  • 泰山王

    泰山王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从河东逃出来的秦风,以外……
  •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主要内容分为七国之乱、吕后专权、文景之治等章节。七国之乱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受汉朝初期的经济影响,可以说是汉高祖刘邦分封制度的缺憾,是吕后专政、文景帝改革的产物。而七国之乱的过程又是极其复杂的,同时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沧桑分合的巨大历史变化,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 隋唐五代史(上册)

    隋唐五代史(上册)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两部,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下部是社会经济、文化史,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本书从多角度呈现了隋唐五代这段纷繁历史期间的社会、文化、政治等风貌。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4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4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骠骑大将军

    骠骑大将军

    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苏任来了。他带来了新的理念,一个可以颠覆大汉历史的理念。灭匈奴小意思,收南蛮分分钟,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卫青见了得喊一声兄长,霍去病见了得叫先生,太子刘据那是我徒弟。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犯了错,对不去!带上嫂子跟我去钓鱼吧,别总想着长生不老!
热门推荐
  • 若来风起

    若来风起

    高考后一觉睡醒居然回到了三年前?莫不是老天和我开了个玩笑?这个玩笑,方淼淼还真只能认了!努力学习,学渣逆袭学霸!乐观开朗,生活充满欢笑!解开误会,重拾家庭亲情!再次踏进高考考场,方淼淼笑了笑:原来如此!
  • 叽叽喳喳

    叽叽喳喳

    一个春末夏初的晴天,太阳特旺,湿润的地皮升腾着水蒸气,万物都在这触摸不着的蒸气中飘飘忽忽,变了原形。上班的电铃声刚响起,各组室的人员便忙乱起来。大家十分亢奋,因为今日要搬迁,要离开这怨透恨透的四合院式的祠堂。祠堂内的地皮一年四季都潮湿,尤其是到了黄梅天,地上湿漉漉的,就像露天的积水地坪一样,踩一脚,便会“咕嗞”响一声。下暴雨时,大家非得拎着皮鞋“哗哗”蹚水才能进入办公室。能不怨吗?祠堂原产权单位是地段医院,做过病房,据说每一间里面都死过人。其实在上海,建造时间上百年的老平房,哪一间没死过个把人?在浦东更是如此。
  • 丑女挑夫

    丑女挑夫

    京城有名的丑女,丞相府的四小姐,陆一一,成了全天下人的笑柄。年方十八,就已经被皇室退了三次婚,说退婚也不太完全正确,就是人家陆小姐雌性大发,一次性看上了皇帝的三个儿子,于是在一次皇宫举行的家宴上,很不脸红的当着所有名门望族的面,亲自向皇帝提亲,结果被三位皇子当场拒绝......据说,当时陆丞相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连眉毛都在打哆嗦.而和陆一一从小便有婚约的李府三公子,据说当时竟然没有发怒,反而一反常态地松了口气,因为他终于找到了推掉这门亲事的理由。于是第二天,陆一一再一次遭到了退婚,而这位陆小姐为了挽回李三公子,亲自登门道歉,结果一不小心掉进了人家的池塘,不醒人世了.当一个视财如命、心胸狭窄、腹黑强大、没心没肺的女人穿越到这样一个毫无优点、臭名昭著的女人身上,又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精彩片段一:某青楼。某年轻公子带着二十几个官兵杀气腾腾地闯了进来,“不相关的人赶紧滚出去,小心刀剑不长眼!”某女一愣,小眼眯成一条缝,突然哎哟一声,笑道:“姑娘们,还愣着干吗?大爷们包下你们了,还不快点过来伺候?”“来了......”几十个擦脂抹粉的姑娘齐声回话,甩着五彩的手帕向二十几个男人奔了过来。全场晕倒,官兵手中的刀剑瞬间掉在了地上。......精彩片段二:“一一,我...我喜欢你,让我来照顾你一生一世好吗?”某男红着脸,低着头,小声表白。“一一?”某女愣在原地,一脸疑惑地看着他,突然伸手摸了下男人的额头,又摸了下自己的额头,半晌才低咕一句,“没发烧啊?”“......”陆一一,丑女一枚,她的人生信条是:我陆一一,不就是眼睛小了点,嘴巴大了点,肤色黑了点,胸部平了点,视财如命了一点吗?应该还不是最差的吧!本文一对一,主打轻松路线,有点正据有点小白,小心肝承受能力差的,想找乐子的可以过来串串,且看长相平凡的女子如何颠倒乾坤......推荐好友文:《调教笨女人》:《大皇女》:《夫君,不安好心》:《大丫鬟》:《丑女挑夫》:《冷总裁的爱妻》:
  • 我们都不曾走远

    我们都不曾走远

    他们很早就遇见过,又很快分开了。儿时的他们没有爱情,却留给彼此永远难忘的记忆。长大的他们重新认识,而彼此相爱了。可是他们身上背负了太多的故事,当事实渐渐清晰时,爱情开始逃亡。爱情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这是童苑在表姐去世后深刻思考的问题。当秋天再来的时候,是不是还是收获的季节?我看见风吹过、云飘过,可是对你得思念却驻扎在心里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太残酷,为什么给这么好的女孩这么多的不幸,我们还怎么信任生活。可是如果你看见了那么残酷的生活,让你泪如雨下,你还会舍得不珍惜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吗?我常常站在公车上对着外面的蓝天发呆,心里默默为童苑哭泣,我才惊觉我被命运多么眷顾着才会如此幸福。
  • 如何阅读欣赏套装(全集)

    如何阅读欣赏套装(全集)

    美国备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的作品,《如何阅读欣赏套装》共3册:《如何欣赏一部电影》《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二十堂课梳理电影的各种元素,带我们踏上欣赏电影之旅;读懂小说的22个法则: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迈向文学探索之路,找到“蘑菇”,是多么容易且富有乐趣,旅行的目的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吃一顿饭也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雨雪天也不是天气预报的问题。这些文学中隐而不说的含义,借助作者阅读文学的3件法宝、20多个小诀窍、300部作品的赏析,丰富你的阅读体验!
  • 爱情离我三厘米

    爱情离我三厘米

    本书里面那个可爱的女生李薇拉和可爱的男生宁不悔是多么令人忍俊不禁的一对同桌,不仅让每个人都会不由的回想起自己曾经和他(她)的同桌时光,也是如此这般的美好有趣,或亦欢欣雀跃。这本书中有很多悬疑的地方,作者总是在适当的时候丢些疑问,让人越看越爱看,一步一步细致的看下去,欲罢不能。
  • 大汉天机之墨子密码

    大汉天机之墨子密码

    汉元朔年间,武帝刘彻在全力抗击匈奴的同时,对地方游侠豪情也展开了打击。元朔六年秋,朝廷官员接连遇刺,案情诡异。刺客青芒坠崖失忆,在惊险的逃亡过程中邂逅墨者郦诺,并在墨家行刺丞相公孙弘时将其救下,阴差阳错成了丞相门尉,随后又借职务之便巧妙营救了被困的郦诺,从而无意中卷入朝廷与墨家之争,同时与郦诺开始了一段相爱相杀的虐恋。公孙弘等人怀疑青芒,针对他的身份接连发难。青芒不仅没能查清自己的身份,反而遇到了一个比一个更大的谜团,最后发现自己竟然拥有多重身份,似乎与朝廷、匈奴、墨者、诸侯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破译人性弱点的密码

    破译人性弱点的密码

    本书分别从人性中的贪得无厌、自寻烦恼、缺乏目标、消极怯懦、沉溺幻想、优柔寡断、依赖借口、忽视细节、满腹抱怨、内心浮躁、爱慕虚荣、自私自利等几大弱点入手,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些弱点,并正视自己,审视内心,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而战胜自身最顽固的弱点!
  • 水浒攻心计

    水浒攻心计

    一枚考古女汉纸,魂穿成了水浒平行世界里的……金莲妹砸。北宋朝廷摇摇欲坠,北方金兵大辽虎视眈眈,前有伏虎,后有恶狼。但这还不算最坑爹的……“嫂嫂,你下来,武松有话说”呃,当年梦中美娇娘摇身一变,成为混迹在【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之间】的女汉纸,新一代的开山怪???撩汉子,养妹子,占山头的日子很滋润。这种糙汉子的诡谲画风是怎么回事?---------起点独发,坑品好,日更,请放心入坑。感谢支持我的作品,也感谢支持正版阅读!
  • 御天帝主

    御天帝主

    带着混沌宝塔重生异界,叶帝开启彪悍人生。别的驭兽师只能控制一只魔兽,而叶帝却可以控制成千上万只魔兽。依靠混沌宝塔特殊能力,还能将两只魔兽融合成全新魔兽。新书《狂暴平头哥》,求收藏,求推荐!!老书《惊世剑仙》,欢迎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