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继续解释道:“按照当年开国天师周玄龄的建议,唐祖皇帝曾在六百年前设立了江湖井。目的是为了牵制江湖人士的动乱,好让朝廷能够更方便的掌控这群游侠武夫。”
李嗣深以为意的点了点头:“江湖井朕也是听说过的,只不过这件事情一直以来都是由紫武山的人来操办,锁匠你也是紫武山出来的,先起来吧,”李嗣缓了缓情绪朝太监摆了摆手道:“和朕好好说说这江湖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谢皇上,”太监诚惶诚恐的行礼起身道:“当年天师在辅佐唐祖登基之后华夏九州皆是处于百废待兴之态,虽说兵乱已定但是民乱却未平。而民乱之根本就在于这些江湖游士,他们这群人天性散漫不服管教,全然不顾天下之大体。当时的民间江湖大派有十七座,名门有六十二家,小宗小教更是不计其数,武夫以武犯禁,方士以术蛊民,文庶以文争胜,侠士以游忌安。”
“当时的乱民与朝廷作对的资本无非两者,一为武,二为文。对于学文者周天师向唐祖皇帝在长安设立寒学府,大收天下文庶寒士入国都进学,并且只给虚职不赋实权。让这群文庶只能皓首穷经青春作赋,却不能入仕登堂左右朝政。此举一方面保护了氏族显贵之利益,另一方面也好似让那批底层文庶见到了升迁庙宇的希望从而稳定了人心。此后六百年文庶百家争鸣之场面早就在寒学府的招揽和打压下不复存在,如今便成了儒术独大的一家之局。”
“而乱民之中最让人忧烦的确是武者,武者之修为由周身脉门感应天地气机而壮大,武道修为极高者可以靠着天人感应移山搬海,且当时海宇之内武学名门林立不乏根深蒂固的氏族名流。当年天师作为修证武道第一人,甚至江湖传闻天师离着仙人飞升只差那一步之遥,因此天师在江湖上有着极高的名气和威望。于是天师以朝廷之名义招揽了多家武林名门,将其根基迁入紫武山之中。为了提高紫武山在江湖之中的影响力,周天师结合多个为朝廷效力之武道巅峰者在紫武山设了一口井,这口井便是此前提到的‘江湖井’”
李嗣扶着自己的龙须问道:“那这江湖井到底有什么用?”
白发太监继续道:“习武之人一生之中的第一个分水岭是在他习武后是否能够感应到气机的流动,若是习武者感受不到天人之应察觉不出脉门周身的气机,那么习武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强身健体的一项运动罢了,反之若是能够贯通脉门,借用气机运络周身则说明此人已经跨过了俗人的门槛,能够进一步证武登峰了。”
“而江湖井之用处在于能够借太阳东出之紫气,环宇夜空之星辰凝聚紫武山中的气机流动。这样一来便能够提高习武者在紫武山中产生天人感应的几率,并且其修行的速度相较于紫武山下至少能快出三倍之余。而当下皇上不乏能为朝堂效命的武者也正是归功于周天师的紫武山和江湖井。”
李嗣听完爽朗一笑道:“哈哈哈,果然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了。”
皇帝龙颜大悦神色放缓,可白发太监却依旧不敢显露任何得意之色。
果不然李嗣眼神一凛,轻巧巧的瞥了一眼白发太监继续追问道:“说了这么多屁话,还是给我道不清试武大会。”
刚起身还没有多久的白发太监此时已经是第三次跪在地上了,他以额贴地颤巍道:“奴才愚钝不懂简明扼要,耽搁了皇上的军机政事,奴才该死。江湖中人在听说了江湖井对于修炼武道的奇效后便对其趋之若鹜,纷纷想要投靠紫武山。经过了三百年的发展,虽然周天师已然仙逝但是紫武山却成为了江湖人士所拜服的圣地。而也渐渐有了井上江湖和井下江湖一说,紫武山下的江湖便是井下江湖,而紫武山上便是井上江湖。这试武大会便是一场井下江湖人士企望登上井上江湖的试炼,只要挑战者众最后胜出的人能够赢下守井人便可以登上紫武山进行修炼。”
“可试武便试武,为何要选在余杭临安?”皇帝眉头一皱问道。
白发太监刚想开口回答,门外侍者却入殿报道:“禀报陛下,两位大人已经在门外候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