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00400000004

第4章 一颗陨星的故事

詹姆斯·杜瓦爵士(Sir James Dewar)1885

这些定期发生的流星雨,是地球通过散落于太阳系中的尘埃流时产生的现象,而这些尘埃流就如同某个曾在此处游荡的彗星撒落下来的一缕面包屑。

不可思议的时空探索之旅

1.陨石是什么?

2.流星划过天空时,光束是怎么产生的?

3.陨石的成分是什么?

4.流星雨是怎么产生的?

太空并不总是像它看上去的那样广阔得不可触摸。偶尔,外太空的一些“使者”会从天而降,摔落到地球上。在杜瓦爵士的讲座中,他将注意力集中在陨星这一令人迷醉的目标上,它们不仅会在撕开天际之时发出梦幻般的光芒,还会带来很多重要的信息,如它们曾经到过的地方。通过它们,我们不必离开地球,便可以获知很多有关太空的事。

根据1885年12月30日出版的《每日新闻》(Daily News)报道,这一年的系列讲座一如既往地受欢迎:“跟往常一样,这次讲座在开场前一小时就已经满座,由于放假在家,爱好科学的年轻学生对儿童预留专座提出了巨大需求……讲桌上的设备比过去很多次讲座摆的都要少,不过有很多陨石藏品,其中一些还是大颗的。”

除了这些珍品以外,讲座正式开始之前,我们还看到了一幅巨大的示意图。那是一张欧洲地图,显示的是陨星曾经掉落过的位置。杜瓦解释说,这些陨石其实都是从太空降落下来的石块或金属块。然而,它们只有掉落到地球上之后才会被称为陨石,当这些物体还在空中飞时,它们会被称作流星。听众此时可以看到一张讲解图,上面有很多运动物体的速度,其中重点标记出了陨石的惊人速度。一辆快速列车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90英尺(27米),同样的时间里声音可以传播1100英尺(330米);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是每秒18英里(28.8千米),然而对比之下,陨石与彗星在太空中猛冲时可以达到每秒36英里(57.6千米)与每秒45英里(72千米)。

詹姆斯·杜瓦爵士(1842-1923)

1842年,杜瓦出生于苏格兰珀斯郡(Perthshire)。作为化学家与发明家的他,最为世人熟知的,莫过于他在1892年发明的真空容器。这是现代保温容器的开山鼻祖,无论瓶中物质的温度相比环境来说是过热还是过冷,它都可以使之保持。在使用钯元素进行实验时,他突发灵感,将一个黄铜腔置入另一个腔体,以调控内部的温度。他最初制成的容器如今仍在皇家科学院展出,彼时他正在皇家科学院担任富勒化学教授[译注:Fullerian Professor of Chemistry,由慈善家约翰·富勒(John Fuller)生前赞助创立,第一个获此基金赞助的是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而詹姆斯·杜瓦于1877年起担任这一职位]。对于退休的要求,他不管不顾,一直坚守在这一岗位,直到1923年在皇家科学院的住宅里离世。杜瓦一共开办了10场圣诞讲座,总数仅次于迈克尔·法拉第与约翰·廷德耳(译注:John Tyndall,著名物理学家,他所发现的“廷德耳现象”应用十分广泛),成为史上第三。

杜瓦特别提到了一件奇闻。1860年,一颗流星不幸撞入了地球的大气层。它划破天际,在印度旁遮普地区杜尔姆萨拉(Dhurmsala)的上空发生猛烈爆炸,炸成很多碎片,比大炮齐发的声音都要响亮。任何人如果想要捡起散落的碎片都不得不立即丢掉,因为它们实在是冷得出奇。这是由于,在外太空那样一个酷寒的世界里,石块被极度冷冻,而大气的热量很难穿透到冰冷的岩石内部。杜瓦还解释,巨大的响声其实在爆炸之前就出现了,因为太空岩石在飞快地旋转。他通过一只旋转的轮子证明了这一观点——那轮子的确发出了刺耳的声音(在皇家科学院档案保存的一本笔记本上,可以看到杜瓦勾勒出的这一装置,见第26页)。

这样的事件发生时,天空中通常会伴有一道炽热的光束,仿佛飞速的流星碾碎了空气中的粒子一般,摩擦力则导致它变得过热。借助那些捆扎在车床上被设计用于模拟流星的装置,我们得以发现线速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当旋转的线速度达到每秒180英尺(54米)时,就足以让装置的温度上升了。

杜瓦给我们展示了在这样疾驰的状态之下,陨石上的物质,尤其是那些细小颗粒,会产生怎样显著的反应。使沙砾高速撞向玻璃,玻璃表面遍布的麻点就是它受损的证据。通过一台砂轮,杜瓦也给我们演示了,这样的细小颗粒相对来说更容易着火。他收集了一些火花,随后在他的显微镜下向我们揭开了它们的真面目。有一些颗粒呈现完美的球形,这是因为强烈受热导致它们彻底熔化并形成球状液滴,随后又冷却、再次固化——科学家们所称的“熔合”过程。很明显,坠落陨星的最外层就像杜瓦那台砂轮制造出的火花,经历了熔合过程。然而,这个过程在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实在太短,所以熔合层还没有一张纸厚。通过一个令人兴奋但需要一定勇气的实验,杜瓦展示了物体中心的温度可以与其边缘的温度相差极大(杜尔姆萨拉陨星这个案例也一样)。他将熔融的玻璃倒入一盆冷水,玻璃随后便开始固化。突然,他将手伸入水中,将玻璃珠取出并放到讲台上砸个粉碎。很显然,玻璃珠的内部还是白热状态,并持续发光了一段时间。这与陨星的情况正好相反。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个令人记忆深刻的证明过程。

通过将一颗陨石放入一杯水中并观察排出的水量,杜瓦证明了它大约有多重。这些陨石主要由铁和镍构成,排出的水量多于地球表面你所能见到的大多数石块。

接下来,他开始证明陨石的成分与地球的熔岩类似。此时在展示板上出现一张高倍放大的陨石晶体结构照片,随后出现的则是熔岩的对比照片,两者的相似性十分引人注意。因此,令人确信的是,这些陨星是远古火山向太空中喷发出的石块,只是在后来某个时刻又落回地球上。(不过,如今我们已经知道事情并非如此,这些太空岩石比地球的年龄古老得多。)

杜瓦在其身后的屏幕上展示了一些壮观的火山照片,并特别关注了维苏威火山(译注:Vesuvius,位于意大利南部,著名的庞贝古城在公元79年因该火山的喷发而损毁)。火山喷出的蒸气云射向天空高处,同时他指出,这些物体所到达的高度,正是人类此时刚刚企及的。1886年1月8日出版的《每日新闻》报道称:“他说,还没有人到过大气层中比5英里(8千米)更高的高度。毫无疑问,终有一天会有人升空到10英里(16千米)处,但这需要的装备与现有的迥然不同,他们恐怕必须自己带上空气,也许还得把全身包裹起来。”杜瓦说得没错,2014年,谷歌公司的高级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Alan Eustace),穿着定制的加压太空服,带着生命支持系统,从25.7英里(41千米)的平流层一跃而下,打破了此前由跳伞员费利克斯·鲍姆加特纳(Felix Baumgartner)在2012年创下的纪录。

杜瓦指出,在如此高的位置,大气要稀薄得多,但仍然可以导电。为了阐明这一点,他用气泵将玻璃瓶中的大多数空气抽出,随后给置于其中的红宝石通以电流,制造出了色彩斑斓的壮观景象。

如果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外出,或许还需要远离城市里的明亮灯光,那么你将很可能撞见偶尔划过天空的耀眼光带。它们就是流星(也被称作“飞星”)。当然,它们压根不是星体,但当它们冲进大气层时,细小的太空尘埃就会变得白热而明亮。杜瓦指出,每一年都有几次广为人知的流星雨——流星集中爆发,持续好几天。每年8月与11月的年度秀尤其引人入胜,此时地球带着我们来到了尘埃的路径上。就在此次讲座前不久,瑞典城市乌普萨拉(Uppsala)还报道了一次令人记忆深刻的流星雨,当地人肉眼可观测到多达4万颗流星。据估计,在此次流星雨期间,总共有15万颗流星闯入了大气层,但其中只有一部分被认了出来。

这些定期发生的流星雨,是地球通过散落于太阳系中的尘埃流时产生的现象,而这些尘埃流就如同某个曾在此处游荡的彗星撒落下来的一缕面包屑。然而,相比这条轨迹的尺度,我们这颗行星实在是太小了。《每日新闻》的另一篇文章提到了杜瓦此时打的比方:“这就好像是一个只有四分之一英寸(0.64厘米)厚的身体穿过一辆足有一英里(1.6千米)长的列车。当地球穿过这辆流星列车时,一些流星自然会被地球的强大引力吸引,这就造成了它们的大量坠落。”为了证明地球的引力究竟有多强,杜瓦制作了一块巨大的磁铁,那还是之前为迈克尔·法拉第特制的设备,重达2英担(大约100千克)。它将物体吸向自己,就如同地球吸引流星一般(虽然利用的是电磁力而非万有引力)。

流星发出的光芒可以用于确定它的成分,这就是光谱技术。流星产生的光线,穿过一台光谱仪(一种通过棱镜使光线变向的光学仪器),并发射出一系列彩色明线,即所谓的“发射光谱”。每一种元素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一套发射光谱,因此我们只需要将流星光谱上所看到的线与已知线谱进行对比就可以了。杜瓦通过一只电坩埚和一台光谱仪对此进行证明。他先是投入了一小粒钠,后来还放了碳,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当它们被加热时所产生的发射光谱。接着,他投入了一些磨碎的流星物质,非常肯定的是,我们看到了同样的线条。流星里肯定含有钠和碳。

在当时,科学家们开始思考,认为流星与地球之所以都由相同的物质构成,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来源。1886年1月10日出版的《劳埃德画报》(Lloyd's Illustrated Newspaper)对杜瓦的最后一场讲座进行了报道,“现代观点认为,在非常遥远的某个时期,我们所处的这整个系统,并不是以液体或固体的形态存在,而是一团气体,随后气体逐渐凝结,变得更明亮,并释放出大量热”。如今的天文学家应该会同意这一点。

好了,到了本年度系列讲座闭幕的时候了。根据《每日新闻》报道,“杜瓦教授向他的青少年听众致谢,感谢他们的关注;又向更年长的一些听众致谢,他们常常是台下的主力,杜瓦很感激他们耐心地听完了这些原本为初中生准备的讲座”。不过他还有最后一张王牌要展示。矿物学家詹姆斯·R.格雷戈里(James R.Gregory)从杜尔姆萨拉陨石上切出了很多小颗粒,然后将它们分给每一个孩子做礼物,并附送了一本小册子,其中包含了一段戏剧性的解释,也就是一颗太空岩石从天而降的那一天所发生的一切。

以下内容来自档案

虽然讲座是在130多年前举办的,但杜瓦在1885年圣诞讲座上留下的一些手工制品仍在皇家科学院的档案室里保存完好,包括一本随杜尔姆萨拉陨石一同送给参会孩子的小册子。其中,有一段于1860年7月28日送达旁遮普政府的报告,开头是这样写的:

1860年7月14日,星期六。当天下午2:00至2:30,杜尔姆萨拉观测站人员受到可怕的爆炸声惊吓,开始他们猜测这应该是一场巨大的爆破,或是站点上方某个地方的矿场发生了爆炸;其他人则猜测可能是发生了地震,或是发生了一场特别大规模的滑坡,因为坚信房子会倒塌,将他们掩埋,于是都从自己的房间里冲了出来。

档案资料里还有一本杜瓦手写的原始笔记(可以看到右图的封面,以及下一页中的一些手写内页),在本子上他潦草地记载着自己的一些想法,事关他可能在1885年讲座期间进行的示范。笔记本有轻微的放射性,那是他当时在实验室操作的其他实验导致的(放射性现象直到10年后才被发现,因此杜瓦并不知道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在其中一页上,你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勾勒的一些车床设备,他在第二场讲座中用这些设备演示了伴随流星出现的温度上升现象。在另一页上,有一幅用来解释镀锌这种化学过程的电路图,即采用薄薄的一层锌保护铁使其不生锈的方法。

同类推荐
  • 我们的冬天哪去了(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我们的冬天哪去了(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臭氧层遭到破坏,地球在发烧!海水在愤怒,冰川的消融和上涨的海水在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类的繁荣已激怒了大自然,大自然在惩戒人类,地震、海啸,鱼类的减少以及越来越多的细菌病毒和即将消失的冬天必将改变着人类,改变着人类生存的家园!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加注意,那么,若干年以后,地球将成为太阳系中又一个火星!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人类将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倡导文明城市,只要我们不污染地球环境,不浪费地球的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发展绿色经济,就能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绿色、更环保。
  • 海洋馆漫游:航海家档案馆

    海洋馆漫游:航海家档案馆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神奇植物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神奇植物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神奇植物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针对广大读者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全面编撰了世界上存在的各种奥秘未解现象和新探索发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神秘性,能够启迪读者思考、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能够激发读者关心世界和热爱科学,能够培养读者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 探索世界:寻访历史宝藏

    探索世界:寻访历史宝藏

    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帝国:这里的人民相貌普遍十分俊美,他们不需要劳作就可以过上惬意富足的生活,甚至那个时期还出现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美人鱼”“机器人”……然而,就在公元前一万六千年的某一天,这个近乎完美的帝国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 历史考证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历史考证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科学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科学难解之谜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热门推荐
  • 天天营养百味:新派拿手菜

    天天营养百味:新派拿手菜

    《新派拿手菜》对营养、可口的经典菜例,进行了详细的图文解说,书中列出了每道食物所需的材料调料以及详细的烹饪步骤,让你成为自己的家庭营养师!还有“厨房小常识”告诉你健康饮食生活的小窍门!让你科学养生,合理饮食,健康快乐每一天!
  •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绚烂的曙光

    绚烂的曙光

    天将明,曙光启。"希望您能像当年那样屹立不倒。""老张!""你们走吧!我要陪着我的爱人……""快走吧,这里已经成了地狱!""曙光!要怎么样才能强制装甲超生命战衣?"跑起来吧!快跑起来!"就凭你!带不走我的女人。""大彪!你这个臭婊子,劳资一定会弄死你!一定!"观海潮,驭天狼。"那是什么?天怎么被它吃掉了一角!""那是鱼,鲲鱼,那不是天,那是鸟,黑压压的鸟群!"铁血孤城,汹英魂!"我们不能再内耗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急急急!你到底在哪里?"没有你,我的天空就是黑色的!"他来了,带着燃烧的火焰,那是怒火,滔天的怒火。一人至千军破,山崩地裂,雷云千卷。
  • 试爱100分:吻安,亲亲检察官

    试爱100分:吻安,亲亲检察官

    他是最出色的检察官,法庭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华丽舞台。他是禁系男神,高冷霸道却爱了一个人整整二十年。“孙检,不知道你喜欢姚检什么?”孙晔伟看了一眼身边飒爽英姿的女人,对着记者回道:“我喜欢她的一切。”晚上,“你喜欢我什么?”“喜欢和你做爱做的事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暴徒

    无敌暴徒

    苏海魂穿而来,本想做个与世无争的垃圾,但世间之事又怎能如他心意,身体有问题,脑子有问题,就连这个世界也有问题,他只想做一条活着的咸鱼,不想在这个武者为尊的世界里某一天被未知的大能一挥手悄然泯灭。于是,苏海带着‘云海城第一人贩子’的美誉,无奈╮(╯▽╰)╭踏上了一条他从未走过的强者之路。
  • 掌姝

    掌姝

    从将军之女,到风光无限的皇后,她以为拥有了幸福,却输在了一个情字上。闭上眼那一刻,她百病缠身,身心俱疲,生无可恋。这一年,宫里的梅花红遍了整个院子。苏锦昭以为就此了却残生,没想到,一睁眼,又回到了十四岁情窦初开的年纪……
  • 洛克王国空间之钥

    洛克王国空间之钥

    一个黑影闯入异次元时空,对时空之钥展开攻击……“轰!”时空之钥被击败,分裂成两把钥匙,一把掌管时间,叫时间之钥;另一把掌管空间,叫空间之钥。两把钥匙陨落与两个不同的世界,其中空间之钥陨落于洛克王国从此,时空混乱,陨落于洛克王国的空间之钥最终被一个神秘的黑影夺走……
  • 废柴逆天:恃宠毒后霸凰位

    废柴逆天:恃宠毒后霸凰位

    叶家痴呆的二小姐死而复生,先休了太子,后敲诈继母――真的假的!叶家庶出的二小姐坐拥王爷,有仙人守护,有圣尊撑腰――不是吧!人称“双面狐狸”的金牌特工,穿越为丞相府中蠢笨弱懦的二小姐叶溪幼。下毒活埋又如何?嫁给双腿残废外加毁容的王爷又如何?她定要让那些算计自己的人用性命抵账!管你是嫡长女,还是皇后、宠妃,招惹她的人,她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双灭一双!收服不良阁,化身四派掌门,纵横天下无敌!只是……谁能告诉她,这个废王,怎么如花似玉,还夜夜逼她洞房!
  • 脉界天骄

    脉界天骄

    乱荡脉世,无数修炼强者在这一代集中,各族各宗,勾心斗角。边境黄泉,一人执剑扫尽苍穹,月神殿主手指明月定乾坤,白氏境域,独挡天下,白马帝国,谁能主宰?……山村少年,身附九重佛龙身,修得御冥奇术,背负他不知的使命闯入这乱世,浩瀚无垠,他可只手遮天,吾为脉世至尊
  •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这是一本女性文学读物,主要介绍了老上海二三十年代以张爱玲、苏青、阮玲玉为代表的一批为当代人所熟知的文艺界、演艺界等比较知名的女性。该书情感细腻,以动人的笔调介绍了老上海知名女性的成长经历、情感经历等,宛如小桥流水的叙述风格使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上海的知名女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该书把主人公们刻画进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中,富有一定的时代气息。阅读这本书,读者将从老上海的知名女性的经历中感受到她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