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1200000013

第13章 第四套混战计(1)

第四套为混战计,是专门应付战争中的混乱局势的。动为阳,静为阴;乱为阳,治为阴。所以镇静和秩序,是乱中取胜的诀窍。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原文注译

[原文]

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

①敌:对抗,攻击。力:强力、锋芒。②消:削弱、消减。势:气势。③兑下乾上之象:兑下乾上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履卦。兑为泽,为阴柔之象;乾为天,为阳刚之象。整个卦象为阴胜阳、柔克刚。其卦辞为:“履虎尾,不癟人,亨。“履:小心蹑足前进。癟:咬。亨:通达顺利。其寓意是:虎为凶猛阳刚之兽,但只要以阴柔克之,小心谨慎行事,即使踩着了虎的尾巴,它也不会咬人。若占得此卦,预示事情将经历险阻而后通达,终于顺利。此处借用此卦,意在说明,遇到强敌,不要去与之硬碰,而要用阴柔的方法去消灭刚猛之气,然后设法制伏他。

[译文]

不要迎着敌人的猛劲去与之硬拼,而要设法削弱敌方的气势,采取以柔克刚的策略制伏他。

按语注译

[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①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②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③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而夺气④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⑤,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⑥乃定。乃选精兵夜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⑦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⑧为汉州通判⑨。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⑩、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曰:“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曰:敌与敌对,捣强敌这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注释]

①阳:与下面的阴相对。阴与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指贯穿于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两者相反相成,对立统一。②魄:古代指人体中依附于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以区别于可以离开形体而存在的魂。一说,魄指有精神的形体。火之魄:火赖以发生的物质。③《尉缭子》:中国古代兵书。传为战国中期尉缭所作。《汉书·艺文志》有《尉缭》三十一篇,今存五卷二十四篇。下面引文见该书《战威》篇。④夺气:削弱、瓦解敌方的气势和意志。⑤吴汉(?—44年):东汉被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字子颜。新莽末年亡命渔阳(今河北密云),贩马为业。后归刘秀,为偏将军,征发渔阳等地骑兵,助刘秀灭王朗等割据势力,并镇压铜马等部农民军。后住大司马,卦广平侯。大司马:古官名,负责掌管全国军事、汉时位列三公(司徒、司空、司马)。⑥有倾:倾同顷,短时间、一会儿。⑦不直当其力:避开对方的锋芒。⑧薛长儒(1000—1061年):宋代绛州(今山西新绛)人,字元卿。历任州通判、知州。⑨通判:官名。宋初开始,于州、府设置通判,其地位略低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汉州:今四川广汉。⑩知州:官名。宋代掌管全州政事的文官。兵马监押:宋代掌握全州军事的武官。坏垣:破损的墙。以祸福语乱卒:向参与叛乱的士卒说明利害。寻:旅即、不允。涂:泥淖。炭:炭火。涂炭:比喻极困苦的境地。

[译文]

水的沸腾,是靠的力量,即火力。猛火烧沸水,其锐气自然是不可阻挡的。干柴,是产生火力的燃料,猛烈的火势就是靠着它形成的。但干柴本身是温和而柔弱的东西,人们靠近它是不会受到伤害的。所以,凶猛的火力虽然难以阻挡,但要削弱火势还是有办法的。《尉缭子》说:“士兵勇气十足,就敢于战斗;勇气丧失,就会溃逃。”瓦解敌军气势的办法,就是要在精神上征服对方。东汉初年,吴汉任大司马时,有敌寇乘夜袭击汉军的军营。军营中因之一遍惊慌混乱,而吴汉却安然在床上静卧不动。将士们听说吴汉这般冷静沉着,情绪顿时稳定,不一会儿,军营中也就安定下来了。这时,吴汉便起床挑选了一支精兵,乘夜出击,从而大败了敌军。这里,吴汉采用的就是不与敌人正面交锋,而是先设法削减对方气势的策略。北宋时,薛长儒做汉州通判时,数百名驻守州城的士兵叛变。他们打开营门,企图谋杀知州和兵马监押。有人前来报告,知州和监押都不敢出面。长儒挺身而出,步行到军营前,从破损了的营墙翻身入营,对参与叛乱的士卒晓以利害,说:“你们皆有父母妻儿,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事情!凡策划叛乱的都站到左边来,凡被迫跟随的站到右边来。”于是,没有参与策划的数百名士兵都站到了右边,只有策划叛乱时十三个头头冲出营门逃走,分散躲进野外的村庄里,不久都被抓获。当时人们说:如果不是薛长儒挺身而出,全城就要遭殃了。这里就是用的攻心夺气的计谋。或者说:当两军对垒时,突然攻击强大敌军的弱点,破坏它即将取得的胜利,这也是“釜底抽薪”计的运用。

传世典故

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火。用在锅底下抽去柴火的办法,来止住锅内的沸水。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在军事上一般指不靠同敌人直接交战,而是切断敌人供给来源,破坏敌人所依靠的有利条件,或瓦解敌人士气的办法来战胜敌人。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经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矣北),兵力只有三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急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用计锦囊

在军事上,釜底抽薪这一计的主要内容是:面对强敌,我方不一定与其正面交锋,而是想办法消灭其赖以生存的条件,使其从根本上瓦解。在使用这一计时,关键要把握好两点:第一,要善于发现敌人的“釜底之薪”。这是实行“釜底抽薪”的前提。这里要注意的是:战争情况不同,“抽薪”的目标也是不同的。一般说,凡是影响敌人后劲的力量,就是“抽薪”的目标。第二,要善于运用“釜底抽薪”的手段和方法,要针对敌人“釜底之薪”的具体情况,去选择和运用“抽薪”的手段和方法。

运用釜底抽薪之计,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先治其本。事物都有“标”和“本”两方面,所谓的“标”就是事物的枝节或表面,“本”就是事物的根本、根源。一般的问题都是从“标”上反映出来,但是最终的原因都在其“本”上。所以要解决问题不能治标不治本,而应先治本而后治标。也就是找出事物的最基本的原因,首先加以解决。具有先断其源,才能截其流。这样做初看起来好像离开了要解决的问题,但实际上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去其所恃。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一事物必须借助于另一事物才能生存和发展,那么后者便是前者的必要条件。事物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条件,它就会自行削弱或消亡。所以我们破坏敌人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也能达到削弱或战胜敌人的目的。

3.攻心夺气。古人说:“夫战,勇气也。”是讲“士气”的重要性。又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是讲“态势”的重要性。士气和态势不是实力本身,但它对实力有放大和缩小的作用。在我们暂时不能抵挡敌人的实力时,可以转而攻心夺气,使其气虚,心乱,势消,借此减弱敌人的实力。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瓦解战术。

4.以柔克刚。用柔和的方法来制伏刚强的敌人。也就是用软的来制伏硬的。如果敌人比较强硬,我们没有与之抗衡的能力,或者虽有这样的能力,但若以硬碰硬,如同两虎相斗,会两败俱伤,我们也不会得到好的结果。假如我们反以软制硬,使敌人之“硬”无用武之地,我们既可以战胜敌人,又可以不受损害,可谓一举两得。

对釜底抽薪之计,应采取以下防范对策:

1.薪要多积。柴草要积得多一些,才能保证釜底之火连续不断地烧下去。一旦釜底之薪被抽走,也可有再加之柴。不然,所备的积薪少,即使不被抽走,也会因柴草接济不上而自消自灭。在实践过程中,就是要多准备几套方案,才能有备无患。

2.柴要再加。柴被抽出后,不能自暴自弃,消极等待。所谓“亡羊补牢,未为迟矣”。即使汤已止沸,拾起柴草,重新烧开,也仍可以扭转被动局面。甚至在锅灶被毁时,也可别处另起锅灶,总之不要轻易认输。

3.灶要严守。如果已经认识到了锅下之火对锅上之汤的重要性,对锅灶就应严密防守。不能轻易让敌人靠近,在敌人动手抽薪之前,就将其打跑。或者至少在薪被抽走时,立即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使损失过大。

4.锅要盖紧。锅要盖紧有两个用意,一是在釜底之薪抽走之后,盖紧锅盖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不致使釜中之汤很快变凉,这样赢得一定的时间采取补救措施。二是盖紧锅盖,可以保护釜内之汤不被人喝掉,汤变凉了,还有重新烧开的可能,但汤被喝光了,就无可奈何了。

第二十计浑水摸鱼

原文注译

[原文]

乘其阴乱①,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注释]

①乘其阴乱:阴,内部。全句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随》卦。随,卦名。本封为震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卦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思是说,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本计运用这一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善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随机行事,乱中取利。

[译文]

乘着敌方内部发生混乱,利用他力量虚弱且没有主见,使他顺随于我,就像《周易》随卦象辞说的:人到夜晚,必须入室休息一样。

按语注译

[按语]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①;敌蔽②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③曰搅浑:“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④,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⑤,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⑥,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⑦之得荆州⑧、取西川⑨,皆此计也。

[注释]

①依违:依,依靠、拥护。违、违背、反对。无主:没有拿定主意。②蔽:受蒙蔽、被掩盖。③《六韬》:古代兵书名。相传为周代吕尚所著。吕尚,字子牙,东海姜姓;先封于吕,从其姓。文王聘于渭水之阳,说过“吾太公望之久矣!”因号“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辅周灭纣。世传其遗有兵书《六韬》六卷。《六韬》始辑录于《随书·经藉志》,宋代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同《三略》和“孙吴兵法”并称。引文见《六韬·兵征》。④相恐:互相传播一些令人惊恐的消息。以敌强:用一些形容敌人如何如何强大之类的话。⑤耳目相属:交头接耳、你看着我,我看着你。⑥鱼:猎取对象,比喻敌人,《六韬·文师》:“今吾渔,甚有似也。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太公曰:钓有三种: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鱼也。其情深,可以观大也。”又《三略·上略》:“香饵之下,必有死鱼。”《韩非子·内储说下》:“古之人难正言,故托之于鱼。”⑦刘备(162—223年):三国时蜀汉皇帝。字玄德。涿州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幼时家境贫苦。东汉末,起兵镇压黄巾起义军,并参与军阀混战,但因没有根据地而力单势薄。得诸葛亮辅佐后,实力才逐渐壮大。208赤壁之战后,取得荆州为立足之地。后又乘刘璋集团内部分裂,于214年夺取益州全部地区,建立了根据地,同魏、吴形成了三国分立的局势。⑧荆州:其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县北。⑨西川:今四川西部。

[译文]

动乱不定的局面,存在几种冲突的力量。弱小的顺从谁或反对谁都没有拿定主意;敌方又被蒙蔽而没有察觉。我方应当立即随手把这股弱小力量夺取过来。兵书《六韬·兵征》写道:“军队多次惊慌,军心不一,又因时敌人估计过强而产生恐惧心理:互相说着泄气的话;大家互相咬耳朵、施眼色;谣言纷纷,听信假话;不怕法令,不尊重将帅。这些都是怯弱的征象啊!”这样的“鱼”,在混战的时候,应该乘机捕捉它。例如,刘备得荆州、取西川、都是用的这一条计策。

传世典故

浑水摸鱼。浑:浑浊的。摸:用于探取、捞取。把水搅浑,使鱼晕头转向之时,乘机把鱼捉来。比喻趁混乱时机捞取好处。在军事上指利用敌人之间互相混乱攻战的时机,我乘机将尚犹豫不决的弱小敌人获取过来。

同类推荐
  • 战争的艺术

    战争的艺术

    安托万·亨利·若米尼(AntoineHenri Jomini,1779.3.61869.3.22),军事理论家,法国拿破仑时期的将军,俄国步兵上将。
  • 夏天糖

    夏天糖

    《夏天糖》中的城市元素几乎一样不缺,这里有现代化的城市景观、生产方式、时尚潮流,甚至,以涤青为线索,还叙述了一群地下电影的生产群体,他们无疑是城市最为先锋的部落。但是,在田耳的笔下,更多的人群表现出一种时间、空间的错位。
  • 抗战之战神李云龙

    抗战之战神李云龙

    老司机穿越亮剑世界,成为新一团团长李云龙。从苍云岭开始,爆杀小鬼子!!!
  • 战争论(战争论丛书)

    战争论(战争论丛书)

    《战争论》是一部运用辩证方法全面论述战争基本原理的资产阶级军事经典著作。首次把西方军事思想综合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为战略决策,即国家政府部门及军事统帅如何对未来战争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制定战争计划,X终取得战争胜利,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大大推动了军事科学的建立与发展。
  • 世界军事百科之近代战争

    世界军事百科之近代战争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热门推荐
  • 废材逆天:兽妃倾天下

    废材逆天:兽妃倾天下

    一朝穿越,异世重生,谜团滚滚袭来,到底是阴谋还是巧合,到底是命中注定还是被人安排。在成为强者的复仇之路,简单而困难,却又惊心动魄,每次毙命的危险关头却又化险为夷。她最幸运的事就是在这场艰险的道路上遇见了他,是他的出现给了她无限的动力,黑暗神殿?无情殿?这两大的势力不过是给她练手罢了。有他的相伴,契约兽的相随,朋友的陪伴,这些都是她的幸运所在。一次次在死亡边缘徘徊,却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这就是她——云轻羽。[作者第一次写文,诸多不好望包含。群号:392112094输入你喜欢的人物名字方可通过审核]
  • 西游记之天蓬元帅

    西游记之天蓬元帅

    "五百年前,他陪着一只猴子离家,跋山涉水登上了方寸山。五百年前,他陪着一个少女,在月下高歌。五百年前,他救了一个小孩,拉扯着长大。…………五百年后,猴子闹了天宫,他抗住了漫天神佛,只为留下猴子一线生机!五百年后,少女囚在寒宫,他不惜掀翻了玉皇帝座!五百年后,小孩成了盖世英雄,而他,在凡尘中沉沦。"
  • 星际魂之谜

    星际魂之谜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的星际战士到称霸全宇宙,这其中他究竟经理了什么,又会有谁和他作对?无人知晓。
  • 五代秘史

    五代秘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笨婢宠儿

    笨婢宠儿

    在黑心的土地公公花言巧语下,她,穿越了……他,继承大统之身,却对她念念不忘,从江南到塞北,耳鬓厮磨,相思蚀骨。怜爱之心始终不改;他,却一身白衣,如烟而来,傲然风骨,神秘莫测,几处温柔,谁能道尽其中隐衷?边境,战乱,朝廷权位之争,在权谋和爱情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炮灰女的逆袭

    重生之炮灰女的逆袭

    村里姑娘王巧珍,被未婚夫退婚,受尽了村里人的嘲笑;进城嫁人之后,前未婚夫还在继续欺骗她,让她沦为不知廉耻的小三;在耻辱和痛苦当中悲苦的度过了一生,最后凄惨而死。一觉醒来,她竟然发现自己又重生了!这让她激动又欣喜。她发誓,这一辈子要好好的为了自己活一次!
  • 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来自现代人的灵魂,有着古代人的许多束缚,爱情终归何处?是英勇霸气的少年天子?还是年少英雄的魔教之主?抑或是情深旖旎的音辰楼主?一切尽在不言中……
  • 啤酒箱事件

    啤酒箱事件

    如我所料,那一天上午出了事情。大约十点,有数十人散布于小学校操场,当时气氛平和。汤金水从人群中走出来时没有引起特别注意,因为现场人影晃来晃去,走动频繁,该年轻人模样衣着一般,举止并不格外醒目。场上人员注意力当时集中于操场东侧旗台下方,汤金水在众人不察中采取迂回方式悄悄靠近目标,环操场绕半个圈,从校区北侧的学校食堂门外穿过,进了教学楼右侧的小便所。他在小便所停留好一阵子,在里边张望,直到旗台下稀稀拉拉那几个人走散,他才从小便所出来,低头快步,迅速走向那只啤酒箱。乡民政助理员小王在汤金水接近目标时注意到他。
  • 谈天

    谈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她出身名门,背负家族仇恨,她有将相之才,无 奈生为女儿之身。造化弄人,她辗转于朝局宫争,生 如夏花之绚烂,终归于青史行间。她就是——上官婉 儿。朱丹红编著的《上官婉儿(参差碧岫耸莲花)(精) 》为“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上官婉儿(参差 碧岫耸莲花)(精)》记述了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传奇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