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1500000025

第25章 大匡第十八(1)

齐僖公生公子诸儿、公子纠、公子小白。使鲍叔傅小白,鲍叔辞,称疾不出。管仲与召忽往见之,曰:“何故不出?”鲍叔曰:“先人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今君知臣之不肖也,是以使贱臣傅小白也。贱臣知弃矣。”召忽曰:“子固辞,无出,吾权任①子以死亡,必免子。”鲍叔曰:“子如是,何不免之有乎?”管仲曰:“不可。持社稷宗庙者,不让事,不广闲②。将有国者未可知也。子其出乎。”召忽曰:“不可。吾三人者之于齐国也,譬之犹鼎之有足也,去一焉则必不立矣。吾观小白必不为后矣。”管仲曰:“不然也。夫国人憎恶纠之母,以及纠之身,而怜小白之无母也。诸儿长而贱,事未可知也。夫所以定齐国者,非此二公子者,将无已也。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非夷吾莫容小白。天下不幸降祸加殃于齐,纠虽得立,事将不济,非子定社稷,其将谁也?”召忽曰:“百岁之后,吾君下世,犯吾君命而废吾所立,夺吾纠③也,虽得天下吾不生也。兄④与我齐国之政也,受君令而不改,奉所立而不济,是吾义也。”管仲曰:“夷吾之为君臣也,将承君命,奉社稷以持宗庙,岂死一纠哉?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则夷吾生。夷吾生则齐国利,夷吾死则齐国不利。”鲍叔曰:“然则奈何?”管子曰:“子出奉令则可。”鲍叔许诺,乃出奉令,遂傅小白。鲍叔谓管仲曰:“何行?”管仲曰:“为人臣者,不尽力于君则不亲信,不亲信则言不听,言不听则社稷不定。夫事君者无二心。”鲍叔许诺。

[注释]

①任:保,保证。②广:通“旷”。广闲,即旷闲,空闲。③夺吾纠:夺取我们公子纠的君位。④兄:同“况”。

[译文]

齐僖公生有儿子诸儿、纠和小白。僖公委托鲍叔辅助小白,鲍叔推脱,称自己有病不愿出来做事。管仲和召忽去探望鲍叔,问他:“为什么不愿出来辅助小白?”鲍叔说:“古人以前说过:‘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亲,了解臣子的也莫过于君主。’今日君主清楚臣子我年纪大了没有什么作用了,所以才让我来辅助小白。我了解自己的情况,想不做了。”召忽说:“您若是坚决不做,就不要出来,我暂时回去说您快要死了,就一定把您免除。”鲍叔说:“您能如此说。哪有不免除我的理由呢?”管仲说:“不能这样做。掌控国家大事的人,不应该推脱工作,不应该探求安乐的生活。将来最终由谁来承袭君主之位现在还不确定。您还是出来做吧。”召忽说:“不行,我们三个人对于齐国来说就如同鼎的三只脚,没有一只脚,鼎就站不起来了。我看小白必定当不上承袭人。”管仲说:“不对。我国百姓十分憎恨纠的母亲以及纠本人,而可怜小白没有母亲。诸儿身为长子但品德卑劣,前途怎样还不知道。所以治理齐国的一定是纠和小白两公子,再也没有任何人。小白做人没有小聪明,急躁却有深谋远虑,除了我没有人了解小白。不幸上天降灾祸于齐国,让纠获得君主之位,他必然一无所成,现在除了您鲍叔来稳定国家,那还有谁呢?”召忽说:“百年以后,要是有谁违反古代君主的命令而废止他的命令,夺取纠的君主之位,他就是夺取了天下,我也不愿活着。而且,参与我们齐国的政务,接纳君主命令而不违反,使君主的命令不被废止,这是我不可推却的责任。”管仲说:“我身为君主的臣子,是受君主的吩咐,来操持国家大事,怎么能为纠个人而献身?我要为之献身的是:除了国家破灭、宗庙灭亡、祭祀绝决,只有如此,我才会献身。不是由于这三件事,我就要生存。我活着对齐国有益处,我死了对齐国没有益处。”鲍叔说:“那我应该如何才好?”管仲说:“您去接受吩咐就是了。”鲍叔应允了,便出来接纳了命令,辅助小白。鲍叔问管仲说:“如何做工作呢?”管仲说:“身为君主的臣子,不尽职尽责为君主办事则成不了君主亲近信任的人,不是亲近信任的人则君主不会听从你的话,你说的话君主不听那么国家将不安定。总的来说,伺候君主要忠贞不二。”鲍叔答应了。

僖公之母弟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僖公卒,以诸儿长,得为君,是为襄公。襄公立后,绌①无知,无知怒。公令连称、管至父戍葵丘曰:“瓜时②而往,及瓜时而来。”期戍,公问③不至,请代不许,故二人因公孙无知以作乱。

鲁桓公夫人文姜,齐女也。公将如齐,与夫人皆行。申俞谏曰:“不可。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公不听,遂以文姜会齐侯于泺。文姜通于齐侯,桓公闻,责文姜。文姜告齐侯,齐侯怒,飨公,使公子彭生乘鲁侯,胁之④,公薨于车。竖曼曰:“贤者死忠以振疑,百姓寓焉;智者究理而长虑,身得免焉。今彭生二于君,无尽言而谀行,以戏我君,使我君失亲戚之礼,今又力成吾君之祸,以构二国之怨,彭生其得免乎?祸理属焉。夫君以怒遂祸,不畏恶亲,闻容昏生⑤,无丑也。岂及彭生而能止之哉?鲁若有诛,必以彭生为说。”二月,鲁人告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请以彭生除之。”齐人为杀彭生,以谢于鲁。五月,襄公田于贝丘,见豕彘。从者曰:“公子子彭生也。”公怒曰:“公子彭生安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下,伤足亡屦。反,诛屦于徒人费,不得也,鞭之见血。费走而出,遇贼于门,胁而束之,费袒而示之背,贼信之,使费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孟阳代君寝于床,贼杀之,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杀公而立公孙无知也。

[注释]

①绌:同“黜”,废除罢免。②瓜时:瓜熟时节。③问:通告,通知。④胁之:用手拉折而杀之。⑤闻容昏生:闻客当作“开容”,开脱宽容的意思。

[译文]

齐僖公的同母弟夷仲年生有儿子公孙无知,得齐僖公的疼爱,衣服、礼数和世子同样对待。齐僖公死后,因诸儿最大,立为国君,这即是齐襄公。齐襄公继位后,废弃无知的特别地位,无知很愤怒。齐襄公曾派连称、管至父两人到葵丘去驻守,吩咐说:“瓜熟的时候派你们去,明年瓜熟的时候回来。”驻扎了一年整,齐襄公的通告还不到,两人请求回来,襄公不准许。他们便依赖公孙无知起来谋反。

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国人。鲁桓公要去齐国,打算与夫人同行。申俞谏言阻止说:“这不好。女有夫家,男有妻室,双方不相混淆,这是一种礼。”鲁桓公不接受,还是领着文姜与齐侯在泺水之地相聚。文姜私自与齐侯说话,鲁桓公听说后,责怪文姜。文姜告知了齐侯,齐侯很愤怒,请桓公吃饭,暗地里派公子彭生在扶桓公上车时折断他的肋骨,桓公死在车上。竖曼说:“贤良的人死于忠诚而查清人们的疑虑,使百姓的精神有所寄托;敏锐的人推测事理而有长远的考虑,使自己能免于祸害。现在彭生是仅次于君主的人,不尽力劝说而逢迎谄媚,戏谑国君,使我们的国君丧失了亲戚的礼仪,现又极大地导致了我们国君的祸害,造成了两国的怨恨,彭生怎么能免罪呢?祸害的源头应归属于他。国君因愤怒才导致祸患,不害怕与亲戚产生仇怨,昏愦以至灭姓,这是耻辱。难道只祸及彭生就能完事吗?鲁国如果查问罪因,必以彭生作为理由。”二月,鲁国的使者告之齐国说:“我们的国君害怕你们国君的威信,不能安定地生活,前来齐国加强以往的友好,结束了礼节却不能活着回国了,没有什么能够归咎,请以彭生来除掉这个怨恨。”齐国因此杀了彭生,以向鲁国表示歉意。齐襄公十二年五月,襄公在贝丘狩猎,出来一头野猪,随从的人说:“这是公子彭生。”襄公愤怒说:“公子彭生怎么敢出来!”就用箭射它,野猪像人一样地站立起来哭泣。襄公恐惧而从车子上摔倒下来,摔伤了足,丢掉了鞋子。返回以后,向侍臣费要鞋子,费无法找回来,襄公就鞭策他直至流血。费逃走出来,在门口遭遇了叛贼。叛贼胁迫他,并把他束缚起来。费露出背上的伤痕来表明遭遇国君的毒打,叛贼就信任了他,命费先进去内室。费把襄公隐藏好才出来,与叛贼搏死在门中,石之纷如也斗死在石阶下,孟阳假装齐襄公躺在他的床上,叛贼把他杀死之后说:“不是国君,长相不象。”这时忽然在门下面发觉齐襄公的脚,于是杀了齐襄公而拥护公孙无知为国君。

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九年,公孙无知虐于雍廪,雍廪杀无知也。桓公自莒先入,鲁人伐齐,纳公子纠,战于乾时,管仲射桓公中钩。鲁师败绩,桓公践位。于是劫鲁,使鲁杀公子纠。桓公问于鲍叔曰:“将何以定社稷?”鲍叔曰:“得管仲与召忽则社稷定矣。”公曰:“夷吾与召忽吾贼也。”鲍叔乃告公其故图①。公曰:“然则可得乎?”鲍叔曰:“若亟召则可得也,不亟不可得也。夫鲁施伯知夷吾为人之有慧也,其谋必将令鲁致政于夷吾。夷吾受之,则彼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返于齐也,必将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将受鲁之政乎?其否也?”鲍叔对曰:“不受。夫夷吾之不死纠也,为欲定齐国之社稷也,今受鲁之政,是弱齐也。夷吾之事君无二心,虽知死,必不受也。”公曰:“其于我也,曾若是乎?”鲍叔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也。其于君不如亲纠也,纠之不死,而况君乎?君若欲定齐之社稷,则亟迎之。”公曰:“恐不及,奈何?”鲍叔曰:“夫施伯之为人也,敏而多畏。公若先及,恐注怨焉,必不杀也。”公曰:“诺。”施伯进对鲁君曰:“管仲有慧,其事不济,今在鲁,君其致鲁之政焉。若受之则齐可弱也,若不受则杀之。杀之以悦于齐也,与同怒,尚贤于已。”君曰:“诺。”鲁未及致政,而齐之使至,曰:“夷吾与召忽也,寡人之贼也,今在鲁,寡人愿生得之。若不得也,是君与寡人贼比也。”鲁君问施伯,施伯曰:“君与之,臣闻齐君惕而亟骄,虽得贤,庸必能用之乎?及齐君之能用之也,管子之事济也。夫管仲天下之大圣也,今彼返齐,天下皆乡②之,岂独鲁乎?今若杀之,此鲍叔之友也,鲍叔因此以作难。君必不能待也,不如与之。”鲁君乃遂束缚管仲与召忽。管仲谓召忽曰:“子惧乎?”召忽曰:“何惧乎?吾不早死,将胥③所定也,今既定矣,令子相齐之左,必令忽相齐之右。虽然,杀君而用吾身,是再辱我也。子为生臣,忽为死臣。忽也知得万乘之政而死,公子纠可谓有死臣矣。子生而霸诸侯,公子纠可谓有生臣矣。死者成行,生者成名,名不两立,行不虚至。子其勉之,死生有分矣。”乃行,入齐境,自刎而死。管仲遂入。君子闻之曰:“召忽之死也,贤其生也;管仲之生也,贤其死也。”

[注释]

①故图:从前的谋划。②乡:归顺。③胥(xū):意同“待”,等待。

[译文]

鲍叔牙侍奉公子小白逃离到莒国,管夷吾和召忽侍奉公子纠逃离到鲁国。鲁庄公九年,齐国的公孙无知由于肆虐雍廪,雍廪杀了公孙无知。齐桓公从莒地先返回齐国。鲁国此时也发兵伐齐,要谏公子纠为君,两方在乾时那地方征战,管仲射齐桓公,射中了带钩。但鲁军打仗失败了,齐桓公继承君位了。于是齐国要威胁鲁国,要鲁国杀害公子纠。齐桓公询问鲍叔说:“将来如何管理国家呢?”鲍叔说:“得到管仲和召忽的辅助,国家便会太平。”齐桓公说:“管夷吾和召忽是我的敌人。”鲍叔因此告诉齐桓公他们三个人之前的计谋。齐桓公说:“既然如此,那么能够得到他们吗?”鲍叔说:“要尽快将他们举用才可获得他们,因为鲁国的施伯清楚管仲是有才能的人,他一定会出计谋给鲁国让他们把大政交给管仲。管仲领受的话,一定能够削弱齐国;管仲不接纳的话,鲁国清楚管仲将返回到齐国,必然会将他杀了。”齐桓公说:“那么,管仲是将接纳鲁国的政务还是不愿接纳呢?”鲍叔回复他说:“不会接纳。管仲不会为纠丧命,而是为了齐国的事务而活着,他接纳了鲁国的政事,就是减弱了齐国。管仲事奉君主忠心不二,尽管明知道会死,也必然不会接纳。”齐桓公说:“他待我,也肯如此做吗?”鲍叔说:“并不会为了君主您,而是为了古代圣王而如此做的。他对您自然不如对公子纠更亲,对公子纠他都不愿死,况且您呢?您要是想稳定齐国,就赶快把他接回来。”齐桓公说:“恐怕时间来不及了,如何是好?”鲍叔说:“施伯为人睿智但是胆小。您若这么快就去要人,他恐惧得罪齐国,必然不会杀管仲的。”桓公说:“好。”施伯对鲁国君主说:“管仲是有智慧的人,只是事业没有实现,现在他在鲁国,您应将鲁国的政权交给他掌控。他如果接纳了必定可以减弱齐国的势力,他要是不接纳就杀了他。杀了他用来巴结齐国,显示与齐国同样的愤恨,比不杀他好。”鲁国的君主说:“好。”鲁国还没来得及实行计划,而齐国的大使已经到了,说:“管仲和召忽是我国的叛徒,现在他们在鲁国,我希望活捉他们回齐国。假如得不到,那就表示鲁君您和我国的叛徒勾结在一块。”鲁君问施伯如何处理,施伯说:“君主你给他吧。我听说齐君性格急躁又很高傲,即便得到贤才,如何能一定任用他们呢?如果齐君能任用他们,管仲的事业就胜利了。由于管仲是世间的大圣人。现在他回到齐国,天下的诸侯都要归附齐国,怎么只是鲁国呢!现在假如杀了他,他是鲍叔的朋友,鲍叔由于这事而兴师问罪,国君你一定不能抵抗,不如还给齐国。”鲁君因此就捆绑管仲与召忽还给齐使。管仲对召忽说:“你畏惧吗?”召忽说:“畏惧什么呢?我不早死,是等候齐国有稳定的局面,现在已经安定了,让你做齐国的左相,一定令我做齐国的右相。尽管这样,杀了我辅助的公子纠又任用我自己,这是再次的羞辱我。你作为生臣,我作为死臣。我清楚将获得万乘的相国却自杀了,公子纠可说是有替他而死的臣子了。你存活而能称霸诸侯,公子纠可谓是有生臣了。死了的保有德行,活着的保有功名。功名与德行不能同时成立,德行也不能凭空拥有。你必定要努力,死生各有其所了。”于是就开始出发,进入齐境,召忽自杀而死,管仲于是返回齐国。君子知道这个情况后说:“召忽去世了,比在世好;管仲在世,比去世好。”

或曰:明年,襄公逐小白,小白走莒。十二年,襄公薨,公子纠践位。国人召小白。鲍叔曰:“胡不行矣?”小白曰:“不可。夫管仲智,召忽强武,虽国人召我,我犹不得入也。”鲍叔曰:“管仲得行其知于国,国可谓乱乎?召忽强武,岂能独图我哉?”小白曰:“夫虽不得行其知,岂且不有焉乎?召忽虽不得众,其及岂不足以图我哉?”鲍叔对曰:“夫国之乱也,智人不得作内事,朋友不能相合摎①,而国乃可图也。”乃命车驾,鲍叔御,小白乘而出于莒。小白曰:“夫二人者奉君令,吾不可以试也。”乃将下,鲍叔屦其足,曰:“事之济也,在此时,事若不济,老臣死之,公子犹之免也。”乃行。至于邑郊,鲍叔令车二十乘先,十乘后。鲍叔乃告小白曰:“夫国之疑二三子,莫忍老臣②。事之未济也,老臣是以塞道。”鲍叔乃誓曰:“事之济也,听我令;事之不济也,免公子者为上,死者为下,吾以五乘之实③距路。”鲍叔乃为前驱,遂入国,逐公子纠,管仲射小白中钩。管仲与公子纠、召忽遂走鲁。桓公践位,鲁伐齐,纳公子纠而不能。

桓公元年,召管仲。管仲至,公问曰:“社稷可定乎?”管仲对曰:“君霸王,社稷定;君不霸王,社稷不定。”公曰:“吾不敢至于此其大也,定社稷而已。”管仲又请,君曰:“不能。”管仲辞于君曰:“君免臣于死,臣之幸也。然臣之不死纠也,为欲定社稷也。社稷不定,臣禄④齐国之政而不死纠也,臣不敢。”乃走出。至门,公召管仲。管仲反,公汗出曰:“勿已,其勉霸乎。”管仲再拜稽首而起曰:“今日君成霸,臣贪承命趋立于相位。”乃令五官行事。

同类推荐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I卷,所收录的文章从社会主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战略、革命形势、革命条件和革命任务等问题,研究了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和现状,探讨了工人运动的历史发展,也对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
  • 简单逻辑学

    简单逻辑学

    通俗易懂的逻辑学入门读本。轻松搞定逻辑学中的概念、思维定式和规则。容易操作掌握的逻辑使用法则,不论演讲、谈判、说话、办事,都能让你做到条理、清 楚、不让人误会和不解!这是一本涵盖正式及非正式逻辑谬误的难得好书,快速提升你的推理能力,学会用清醒的头脑辨别真假,让思考变得简单,让行动变得快捷。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热门推荐
  • 群穿三百渣

    群穿三百渣

    一群废宅,基佬,农民工,保安,老师,退役军人,骗子,暴发户,幼儿园特优生....来到了一艘穿越在历史长河里的威武战舰上!好吧,谁能告诉我,为毛这艘威武战舰是一只小竹筏??为毛我们要驾驶着小竹筏去攻击维京人的海盗舰队?“告诉你,老王,我们的使命就是生存!!”“NO,新人,使命就是去解放埃及艳后!”“他们都错了,来,到我舱室来,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人生理想。”老王捂腚而逃。在一个个战争片段里生存下去!“预备!射击!”“他们跳帮了!肉搏队上!”“法克!老王,你怎么开船的!触礁了!”“老李!你傻啊!快开炮!”“要沉了!”“咕咚咕咚!”
  • 重生:强宠娇妻带球跑

    重生:强宠娇妻带球跑

    任性的名媛莫离安被最爱的人害死,却又重生到自己身世模糊的旁支堂妹莫利安身上。为了夺回家产和欢喜冤家顾之近协议结婚,展开一段复仇的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负微光

    不负微光

    我因为喜欢你,我会偷偷打听好你报考的学校,努力和你站在同一个位置。因为喜欢你,我会在你失恋时忍着内心的心痛陪你坐到天亮。因为喜欢你,我还是会在原来的地方,等着你。年少时,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不一样的经历,而这些经历,却曾带给你最美好也是最快乐的回忆。
  • 绝命哀歌

    绝命哀歌

    如果,明明知道和你爱的人没有结果,你还会像飞蛾扑向火焰般追寻吗?虞姬想她会的,哪怕和他在一起的时间万分之一秒,她也会义不容辞
  • 穿铠甲的人

    穿铠甲的人

    十二岁那年,我妈嫁给了杨青春。这是她第三次嫁人了。这一次没有了送亲的队伍,杨青春走在前面,我妈拽着我走在后面。我低声说,你放开,我不会逃跑的。她看了我一眼,拽得更紧了。我很后悔,什么留下来一个人生活,在家种地或出去打工的事,根本就不该告诉她,否则,昨天晚上,我就不会挨她一巴掌,现在也不会被她押犯人似的拽在手里。
  • 凤凰玄女

    凤凰玄女

    “借来的,总是要还的。”那一战,注定了她和他的三世的情劫,那一战,注定了她和他们的宿怨。再相逢,一桩桩,一件件,爱、恨、情、仇的纠结。到底是一念执着,还是命运如此?
  • 狐歌

    狐歌

    古有九天仙女下凡尘,今有妖族美女降人间。情场上波澜起伏,商场中纵横跌宕,战场上风起云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卿本佳人,奈何为妖……奇谋巧计,商踪谍影,修真斗法,都市绝恋,尽在狐歌……
  • 创造

    创造

    闺密们都说理惠是个奇迹,不光说理惠是个奇迹,说理惠的外婆也是个奇迹。九十岁的人了,耳不聋眼不花,一餐还能吃进去半个肘子,你说是不是奇迹?而且外婆还不糊涂,不光眼面前的事情,更远的,很远的,十几年、几十年前的,甚至民国的事情她也一样说得出来。但是外婆有个毛病,说起以前的事情,她是只说事,不说人,故事说得脉络清晰,精彩绝伦,里面永远缺少一个人物。一当外婆唠叨起来,理惠总是半听不听,打不起精神听完她的故事。外婆也不气,仍然唠叨她的,就像念一部永远念不完的经书,不管有没有听众,她是一念到底。
  • 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神赋予了他全知,也给了他所有的二次元,甚至赋予了他无上的地位与能力。倘若所有二次元世界都真实存在于同一个宇宙当中,那会是怎样的世界?当命运的大潮汐再度来临,所有生命和物种都在追求着生命层次的进化,邪恶势力却也开始苏醒!生存?进化?毁灭?作为全知且公正的化身,沐云该如何抉择和引导?(注:本书慢热,是一本二次元向的种田文,主修生命层次,管它内力,真气,查克拉还是什么修练体系,全部都只是为了提升生命层次)(沐云:全知不等于全能,但是全知可以近乎全能)(沐云:说实话,我只想当幕后的咸鱼大BOSS,无奈队友都是弱鸡啊...)群:1072906387
  • 重生缘:妃倾天下

    重生缘:妃倾天下

    一朝穿越,她竟成了人人欺负的对象,开什么玩笑?墨惜颜已经死了,现在她—夏清菱才是这个身体的控制者,要想发展,就得先生存,而且要好好的生存用脚绊她的丫环?好,哪只脚?废了全家来找她算账?好,新账旧账一并算了逼她出嫁?行,谁逼的?把她嫁了当离开那个所谓的家,孤身立在雨中,她回眸轻轻的笑了,替墨惜颜笑得淡漠......等等,事情怎么越来越不受控制了?妖孽的七王爷夜陌熙望向她的眸中竟也有了孩童般的天真:“惜颜,做我的王妃可好?”洛凡拉着她的手,那个不可一世的世子竟在她面前放下身段:“惜颜,跟我在一起,我会为你夺天下。”战无不胜的四王爷手持在她面前放下手中的兵刃,低低问她:“若我舍江山,可能得佳人?”一心复国的前朝王兄,最后却放弃兴国,只因她一句:“血染的江山,我不要。”错综复杂的纠葛,前世究竟是谁欠了谁,才落得今生的轮回?遥望,远处楼宅烟雨中,一身无事也悠然忆万世,记千秋,几度风雨几度愁#####注:此文曾发,因为网络问题不得不重新发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啊女主冷酷坚强格外彪悍男主多多剧情绝不虐结局开放推荐好友文文:http://m.wkkk.net/a/255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