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5900000007

第7章 太极推手——刚柔并济的智慧游戏(6)

在吴国侍奉勾践的日子里,艰苦的岁月并没有掩盖范蠡的才能,吴王夫差也发现越王身边的这个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一次,吴王夫差召见勾践,范蠡侍于勾践身后。吴王夫差对范蠡说:“寡人曾闻,‘贤妇不嫁破落之家,名士不仕灭绝之国’。如今勾践无道,国家将亡,君臣沦为奴仆,羁于一室,先生不觉可耻吗?先生如能改过自新,弃越归吴,寡人必当赦免先生之罪,委以重任。”勾践听了,唯恐范蠡变节,伏在地上暗自落泪。这时,范蠡委婉推辞说:“臣闻,‘亡国之君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言勇’。贱臣在越不能辅佐勾践行善政,以致得罪大王。今侥幸不死,入吴养马扫地,贱臣已很满足,哪里还敢奢望富贵呢?”吴王夫差也不再多言,仍让勾践、范蠡回到石室,并派人暗暗探察他们的所作所为。但见他们竭力养马、洒扫,昼无怨恨之语,夜无嗟叹之声,吴王夫差便以为他们诚心降服,无心还乡复国,放松了对他们的警惕。

有一天,吴王夫差登姑苏台游憩,远见勾践夫妇端坐在马粪堆边歇息,范蠡恭敬地守候在一旁。吴王夫差说:“勾践不过小国之君,范蠡无非一介之士,身处环境险恶之地,不失君臣之礼,也觉可敬可怜。”伯炆在一旁讲情说:“愿大王以圣人之心,哀怜穷困之士。”从此,夫差便有释放勾践回国之心。

以范蠡的才能,在越王兵败事吴期间,范蠡完全可以找到一份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的好差事,况且他的才能还受到了吴王的赏识,可范蠡偏偏没有这样做,这不仅说明了范蠡高洁的品德,也说明在范蠡的心中,屈身事吴并不是他和越王的终点,而是越国强大的起点。范蠡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自信能使局势向有利于越国的一面转换,这使得他在吴国的一切行动都有了目标。

勾践在吴国侍奉吴王不知不觉已有数年。一次,吴王夫差染病,范蠡知道是寻常疾病,不久即愈,便与勾践商定一个计策,让勾践去尝粪卜疾,取悦于吴王夫差。勾践求见吴王夫差,探视他的病情。勾践伸手蘸起吴王夫差的一滴大便,放在口里咂了咂,大声祝贺说:“大王之疾,近期即可痊愈。”吴王夫差询问其缘故,勾践依照范蠡所嘱,说:“臣曾跟人学过医术,只要亲尝一下病人粪便,可知生死寿夭,大王粪便味酸而苦,与谷味相同,由此知道大王之病不必忧。”吴王夫差听其言、见其行,心里十分高兴,立即决定:勾践夫妇搬出石室,可住附近民房,仍然养马。

不久,吴王夫差病愈。正如范蠡预料的那样,吴王夫差决定释放勾践回国,并命人在文台置办酒席,隆重地欢送勾践还越。伍子胥大怒,对吴王夫差说:“勾践尝大王粪便,是吃大王之心。”吴王夫差不听,如期释放勾践回国。

“狡兔死,走狗烹”的非凡远见

勾践七年(公元前490年),勾践事吴约3年后回到越国。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准备建都会稽,命范蠡建造新都城。范蠡观测天文、察看地形,筑造新城,将会稽山包括在内,外筑城墙并修城门,还特在西北方向增修一座城门。范蠡等人宣扬说:“如今越已臣服于吴,不能阻塞通往吴国进献纳贡的道路。”吴国正是位于会稽城的西北方向,吴王夫差听说后,大为高兴。实际上,越人是为了不忘耻辱,为了出兵伐吴进取之便。

回国之后,勾践一日也没有忘记过在吴国所受的屈辱,便向范蠡请教振兴越国之道。范蠡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天时、人事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制定方针、政策要因时、因事而定。万物生于大地之上,大地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它总摄万物,是一个整体,禽兽、庄稼等始终不能离开大地。万物不论美恶,大地都一视同仁,使之生长,人类也依赖大地以养生。然而万物生长又各有定时,不到一定的时机,是不可能勉强生长的;人事的变化也一样,不到最后的转折点,是不可能勉强成功的。因此,应该顺乎自然以处当世,等到机会到来的时候,就会把不利于己的局面扭转过来。”

范蠡接着说到了对复兴越国内政方面的建议。他强调要调动、保护老百姓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富国强兵。他规劝越王本人应拿出时间来与老百姓做同样的工作,越王的夫人也应从事一些像纺织这样的具体劳动。不要使百姓旷时废业,而应让他们勤于耕作,这样生活就会日益富足,国力也会日益强大。

◎ 伺机灭吴

在对外关系中,范蠡主张要礼待弱小国家,对于强国,表面上应该采取柔顺的态度,但骨子里不能屈服。至于吴国,要等待或促使他走向衰落,等到时机成熟了,才可一举灭之。范蠡最后说:“但愿大王时时勿忘石室之苦,则越国可兴,而吴仇可报矣!”勾践听了,连连称赞。他立刻命文种主持国事,范蠡治理军旅。勾践也苦心劳身,发愤图强,不用床褥,积薪而卧。又悬苦胆在坐卧之处,饮食起居,必先取苦胆尝之。夜里常常暗自流泪,喃喃自语道:“你忘了会稽之耻吗?”同时,他尊贤礼士,敬老恤贫,以求得百姓拥护。他还奖励生育,积聚财物,演练士卒,厉兵秣马,始终不敢懈怠。对吴国,表面上依然极尽奴颜之态。除此之外,范蠡亲自到民间选了美女西施、郑旦,遣香车送给吴王,同时引诱吴王夫差大兴土木,建造楼台馆所,使他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另外,越国暗中亲楚、结齐、附晋,最大限度地孤立吴国。

勾践十二年,也就是勾践归越5年后。此时的越国国库充实,经济实力逐渐强大。于是勾践便要报复吴国,一雪会稽之耻。范蠡认为时机尚未成熟,进谏说:“我国虽然尽心人事,但时机不成熟,勉强去求成功,对己不利。”大夫逢同也劝阻勾践伐吴。勾践只得接受群臣的意见,依旧隐忍不言。

勾践十三年,吴王夫差准备发兵攻打齐国。越王正希望吴国劳师费饷,便推波助澜,亲率官员前去朝贺并赠送大批礼物给吴王夫差。吴国君臣享此荣耀,颐指气使,人人自喜。唯独老臣伍子胥闷闷不乐,劝谏吴王夫差应放弃攻齐,早日击越。吴王夫差不听,遂伐齐,败齐于艾陵。吴王夫差凯旋,更加踌躇满志。他见到伍子胥,深恨伍子胥反复饶舌,竟然口啐其面,严厉斥责。伍子胥愤然说:“大王不听劝阻,过不了3年,吴国必然会被越国攻破。”吴王夫差听了大怒,赐伍子胥一把宝剑,命他自杀。

伍子胥的死对越国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吴王夫差从此宠信佞臣太宰伯炆,朝政更加腐败昏乱。这时,勾践召见范蠡,问道:“吴王已杀伍子胥,阿谀之徒日众。可否伐吴?”范蠡说:“反常的迹象虽然已经显露,但从天地的整体看,吴国灭亡的征兆尚不十分明显,所以现在还不可伐吴。”

越王勾践十四年,吴国遇到天灾,没有粮食,民不聊生。勾践又想乘机伐吴。范蠡说:“天时已至,人事未尽,大王姑且等待。”勾践闻言大怒:“我与你谈人事,你以天时应付我;现今天时已至,你又借口人事来推诿。你究竟是什么意思?”范蠡回答说:“大王勿怪。人事必须与天时、地利互相参错,方可大功告成。现在吴国遭灾,人民恐慌,君臣上下反而会同心协力,来抵御内忧外患。大王宜照旧驰骋游猎,歌舞欢饮。吴国见此,必然不修德政,待其百姓财枯力竭,心灰意懒,便可一举成功了。”于是勾践强压复仇的怒火,依然等待时机。

据文献记载,这年越国获得丰收,勾践采用了文种的一条毒计,奉还吴国1万石蒸熟了的粮种。吴国见种粒肥大,认为是良种,留做种子,结果颗粒无收,酿成大灾。

勾践十五年,吴王夫差不顾国力渐弱的国情,竟然带精兵北上,到卫国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会诸侯,国中仅让太子及老弱病残留守。勾践和范蠡认为时机已到,率兵从海路迂回进入淮河,然后登陆直捣吴都姑苏。越兵训练多年,武器精良,范蠡等皆为宿将,双方交锋后,吴军大败,吴国太子被杀。

夫差在黄池闻此噩耗后,不敢张扬,暗派使臣,一如越国当年兵败夫椒一样,卑辞厚礼,请求勾践赦免吴国。范蠡对勾践说:“现在还难以使吴国灭亡,大王且准和,伺机再给予吴国毁灭性打击。”于是勾践赦吴,班师回国。

◎ 二次伐吴

姑苏一战4年后,越王勾践再次北进伐吴。吴军慌忙应战,惨败于笠泽。越军乘胜前进,将吴都姑苏团团围住。越军按照范蠡的战略,高筑营垒,围而不歼,竟达3年之久。吴王夫差战守俱艰,无奈之下,几番遣使求和。勾践一度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否同意吴王的求和。这时,范蠡进谏说:“大王想到的是吴国的宗庙社稷,如果不慎在郊外失手,那怎么可以呢?故暂且不可决战。我听说,得到时机,不要疏忽大意,因为时机失去就不会重来;上天给予的却不获取,反而会成为灾祸。如果不能沉着应对,贸然进军,则取舍之间,变幻莫测,可能前功尽弃。天道本来如此,我们的策略已经定妥,就不要随便变动了。”

关于作战的战术思想,范蠡对勾践说:“用兵之道,有一定的规律,不能违反上天的准则。太阳走到尽头,第二天会重新升起;月亮到了盈满之时,就开始一点点亏缺。打仗作战处于被动地位时,固然可以用阴柔之术,但也不宜过于退缩不前,以致屈居人下,无法还手;占上风时,固然可以用阳刚之术,但也不可过于显露,以免被敌人窥破虚实。当采取守势一方的潜在力量尚未耗尽时,看上去虽似柔弱也不可贸然进逼,与之发生正面冲突,以免出现无谓的牺牲,付出惨重代价。用兵之道固然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但总是要严谨周密、从容沉着才能稳操胜券,无懈可击。”勾践采纳了范蠡的建议,依据双方形势,以我为主,打打停停,久围不懈。

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吴国终于被越国的持久战拖垮,不战而败。吴王夫差派使臣跪行至越军大营,向越王乞求罢兵言和。勾践欲许和议。范蠡劝说道:“当年大王兵败会稽。天以越赐吴,吴国不取,以致有今日。现在天又以吴赐越,越国怎么可以逆天行事呢?况且,大王早朝晏罢,全是为了一个吴国。难道您已经忘记昔日所受的耻辱了吗?谋划22年,一旦捐弃前功,伐柯者就在眼前!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勾践显出不忍之色,范蠡当机立断,对吴使说:“越王已属政于我,使者如不尽快离开,我将失礼,有所得罪了。”说着击鼓传令,大张声势,使者无可奈何,涕泣而出。不久,越军灭吴。勾践玩弄假仁假义的权术,封夫差于会稽以东的海中小岛,使其君临百家,为衣食之费。夫差蒙受此辱,悔恨交加。他深悔当初不听伍子胥之言,才有今日之耻。夫差没脸在黄泉下再见忠良,于是以麻布蒙面,拔剑自杀。随后,勾践诛杀了佞臣伯炆,并且洗劫了吴国。此后,越国称霸江、淮,成为春秋争雄于天下的一霸。范蠡也因谋划有功,官封上将军。

◎ 急流勇退

越国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勾践却面无喜色。范蠡观察到这一细节,立刻引起深深的思索:勾践为了灭吴兴越,不惜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如今如愿以偿,功成名就,他便不想归功于臣下,猜疑嫉妒之心已见端倪。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如不急流勇退,日后恐无葬身之地。

于是,范蠡在灭吴后不久的一个晚上就带领家属仆隶不辞而别,驾扁舟,泛东海,浪迹天涯,隐于江湖。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范蠡跳出是非之地,又想到风雨同舟的同僚文种对自己曾有知遇之恩,于是投书一封,劝说文种急流勇退:“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文种见书,如梦初醒,便假托有病,不再上朝理政。但是为时已晚,不久勾践便诬害文种图谋作乱,赐剑一把,令其引颈自杀。

范蠡在齐国,更名改姓,化名为鸱夷子皮。他与儿子们耕作于海边,齐心协力,共治产业。由于经营有方,没过多久,他的产业竟达数十万钱。齐人见范蠡贤明,想要对他委以重任。范蠡却喟然叹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终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范蠡散尽家财,分给亲友乡邻,然后带着少数珠宝,离开齐都到了陶,再次变更姓名,自称陶朱公。范蠡每日买贱卖贵,没过多久,又积聚资财巨万,成了富翁。

范蠡最终老死于陶,他一生三次迁徙,都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实属罕见。范蠡一生所经历的荣辱,恰好印证了权力这把双刃剑的特点。从追随兵败的越王入吴受苦到大业得成之后的理智引退,范蠡在面对不同局势时的冷静和决断时高明的智慧让人不可思议。智慧如文种者最终没有认清权力这把双刃剑的真正威力,也没有认清自己忠实侍奉的君主在面对不同局势时所表现出的两面性。文种一生对战事、国事的把握都恰到好处,唯独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局势。但范蠡却做到了在权力这座危险的天平上巧妙地掌握平衡,永远不多一点儿,也不少一点儿,既能留得英名也让自己毫发未伤,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历史上除了范蠡,确实再找不出几个来。范蠡非凡的平衡技术和审时度势的智慧,让人回味无穷。

同类推荐
  • 崛起于锦绣

    崛起于锦绣

    穿越到一个叫大宣的朝代,原本他只想在广陵城的青楼中做个安静的小厮。命运却偏偏安排他崛起于市井,造就一副锦绣盛世。
  • 再世武圣

    再世武圣

    当关羽在拥有比以前更好武艺同时还有现代的记忆,会发生什么?当历史上命运凄惨的貂蝉,蔡琰,甄宓在改变的历史中碰到关羽,她们的人生还会和以前一样吗?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历史,弥补历史的遗憾。平四夷,征欧洲,笑傲天下。让大汉立于世界之颠。
  • 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史

    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是指从20世纪初到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主要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科学技术和文化。
  • 极简中国史

    极简中国史

    本书以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时间为线索,以生动客观的语言为载体,收录了从三皇五帝起,历代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及优秀人物的事迹,全方位介绍了历朝历代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等各个领域。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让读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真切而直观的感受,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此外,本书严格尊重史实,公正评述历史人物与事件,注重故事的文学性、趣味性,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读者阅读历史事件时如亲临其境,感同身受,既能从中学到历史知识受到教育,又能得到文学陶冶。
  • 茅台故事365天

    茅台故事365天

    本书艺术地记录了茅台酒的千年史,从不同的侧面,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全维呈现了茅台酒的成长和发展。所收故事成稿以三种方式构成:一是作家自己的故事,二是从公开征集的茅台酒故事中择优选取的别人的故事,三是从茅台酒集团公司获取和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与茅台酒相关的民间传说、外交轶闻等历史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唐朝地主爷

    唐朝地主爷

    徐清是一名理科生,发传单中暑晕过去,竟然穿越到了大唐初年,成为一个小小的府兵,跟着扫荡土匪立了军功,朝廷赏了土地钱粮,阔宅马车,还有两个小妞作仆人!正当徐清想腐败到底,安安心心当地主的时候,居然被李渊看上,当了守门大将,而这扇门居然是——玄武门!伴君如伴虎,从此徐清的现代知识被榨的一干二净,地主也越做越阔气......
  • 苔丝(经典译林)

    苔丝(经典译林)

    《苔丝》是作者最优秀的作品。纯朴美丽的农村姑娘苔丝曾遭富人奸污。新婚之夜她向新郎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但新郎不能谅解弃她而去。为生计所迫,苔丝只好与富人同居。后新郎回心转意愿与苔丝言归于好。绝望中的苔丝认为富人毁了她一生幸福,便杀了他,自己也被处死刑。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揭露了正是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造成了苔丝的不幸。
  • 小寂寞

    小寂寞

    9篇散文,9个故事,9个女人,分别讲述了自己与寂寞相处的日子,有关爱情、亲情、友情,有关职业、未来和梦想。在纷繁杂芜的世界里,用深情流淌的文字刻画出对现世思索,苦楚中另见希望,欢笑中饱含热泪。
  • 哈怂王爷捣蛋妃

    哈怂王爷捣蛋妃

    “衠王爷!自重……”“本王爷调戏自己的王妃,还用自重……”“如果没错我应该还叫你一声皇叔吧,衠王爷”“反正本王爷跟那皇帝老儿又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个挂名的王爷罢了!”说完就把阿九压在了身下。“衠椠,你这样欺负我真的好吗?”“娘子难道不是拿来‘欺负’的吗?”“……”“问你个问题你说不说?”“不说,你又能把我怎么滴!”“信不信老子当场把你上了!”“有种你就来呀!谁怕谁?谁人不知你有龙阳之癖,TM的不举!”“……”就这样本姑娘手撕了当朝宰相一家,顺道捉了位夫君在家养着!
  • 小小宝贝逃不开

    小小宝贝逃不开

    大二那年,顾夏认识了林宇,是她幸福的开始,也是她不幸的开始萌动,暗恋;分手,心伤。她绝望过,也想过放弃,却不曾成功;时光荏苒,她以为时间可以让人忘却不想提起的曾经,但,直到他再度出现,顾夏才知道,这样的想法,不堪一击!他曾经占据了她的眼他的心,现在,依旧。七年光阴,她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家,但——她遭人绑架,陪在身边的却是他,那个她想忘记却不曾忘记的男人,她满身伤痕,他却已昏迷不醒。她举行婚礼,新郎新娘天作之合,他再度出现,大闹婚礼…片段一:“顾夏,让我以后保护你!好吗?”紧了紧扶住她肩膀的手,到了这个时候还是担心她会不答应。“嗯…”声如细丝,心像是喝了蜜一样甜。林宇毫不掩饰的轻笑出声,目不转睛的看着她,问:“那你是答应当我女朋友了?”“嗯…”错开他渐渐变得炙热的目光,嘤咛一声。片段二:林宇急得瞪眼,她的手在流血居然不在意,一闪身跑到了她身边,将她的手腕牢牢抓住,紧张的吼道:“有没有事儿?受伤了怎么不包扎?”顾夏一双眸子毫无波澜,淡淡的看着他,说:“心里的伤都还没包扎哪里顾得上它。”
  • 半路新娘,捡个豪门老公

    半路新娘,捡个豪门老公

    披着最华丽的嫁衣,在去婚礼的路上,她被新郎推下婚车。她是S市的第一名媛,出嫁当天,也成了第一弃妇。“小姐,需要载你一程吗?”她狼狈至极,他恰好路过,这是他对她的第一句话。“既然你想嫁,我想娶,不如,趁着今天黄道吉日,我们结婚?”车行半个小时,恰好路过民政局,这是他对她的第二句话。于是,一面之缘,两语之分,她披着嫁衣跟一个陌生人照了结婚照,领了结婚证。自此,陷入他的宠婚蜜爱中。被人推进江水,他奋不顾身将她救上来,她问,“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替她裹上大衣,他回,“你是我的妻。”五个字,言简意赅,却同时,更深情不悔。遇上他,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嫁给他,是她这辈子最美的决定。
  • 幽冥主宰

    幽冥主宰

    昔日,无上剑帝一剑戮神,天地飘血。曾经,绝世战帝乘青铜战车,横推万万里,碾压诸天神魔。如今,天才少年崛起莽荒之地,得后土化轮回道景,开辟六道世界,掌控天地轮回,一路碾压,终成幽冥主宰。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雄才伟略的政治家(4)》本书分为英迪拉·甘地、弗朗索瓦·密特朗、李光耀等部分。
  • 爵迹之王者无畏

    爵迹之王者无畏

    传说中的奥丁大陆分为东南西北四国。在这个世界里,充斥着神秘莫测的魂术。由于每个国家的属性不同,分为水、火、地、风,循环相克,因此在这个世界的每个国家都有七个被称为〔王爵〕的魂术师,他们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巅峰,决定着阵营的强弱。故事开始于在南方面积最大而又最神秘的埃尔斯帝国,负责清理叛乱七度王爵樊天和使徒司正去往索罗城平息叛乱。四度王爵雷欧娜公然挑战三度王爵藏(zang)川,此时火源二度王爵熵烬恰巧对逃入地源的大天使米凯尔进行杀戮,纷争一触即发。从而逐渐揭秘出了各大帝国的统治者心中累计以久的远大报复,随之而来的是爆发了一场史诗级的战争,战争过后是重归原始,还是走向新的文明的开始……
  • 1987我不知你会降临这个世界

    1987我不知你会降临这个世界

    如果我回到1987年,我会阻止自己的出生吗?第一个念头,当然是,会,如果我不曾存在于这个世界,我就会少了许多的烦恼可是,转念再一想若我真的得到这个阻止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机会我会不会真的这么决绝?我真的会吗?怀疑令人不知所措,思考令人杂念丛生,不如,就把谜底交给这部小说让它带我们去刺破人生中那些又美丽又痛苦的泡沫1987,我不知你会降临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