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7700000008

第8章 书家对自然的复归(1)

全世界古往今来的文字,都是一种符号。符号的组合构成章句,成为人类思想语言,以至所有人文作品的载体。一般讲来,文字是没有成为审美对象的条件的,即使人文初开时的象形文字,也不能视为造型艺术。而惟有中国的书法是一个特殊的例外,文字不但能由一个无情的符号世界走向造型的有情世界,而且,中国书法奠定了中国绘画雄殿的基石,这其中深刻的道理何在?如果说“道法自然”要寻找一种最合宜的艺术作为诠释,那便是书法。书法,即使有象形的因素,但也是经过高度抽象的。在它的点划流美之中,你所看到的、体味到的乃是生命的状态、运动的感觉、物质的消长和不可名状的意味,而且,书法竟能那样奇妙地反映书家的个性、命运乃至生命力的旺盛或衰败,这正是书法成为一种崇高艺术的原因,在中国,它具有与绘画同样尊贵的地位。

甲骨文为中国文字的滥觞,或者也可以说是中国书法的源头。

那时用以占卜的甲骨文,是用尖利的工具刻于龟甲或兽骨之上的,在那喑哑的符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虔诚和神秘,但那是缺少热情的记录,内容和形体都没有太多的艺术感觉。周秦之世,中国的书法才真正诞生。由此可见,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与所谓象形关系不大,而是和用笔之包含宇宙大美有关。中国书法家历两千多年孜孜矻矻的努力,将目之所察,心之所悟,一一收入笔底,在点划之中将荣衰生灭、存在状态和运动法则高度抽象。文字本为符号,而有造型的符号就有可能成为广阔的感情世界。

书法艺术,是真正法天法地法自然的,人们往往以大自然的变幻和状态,和老子书所谓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来评述书法的奇美:钟繇如“云鹤游天”;王羲之如“虎卧凤阙,龙跃天门”;卫夫人有《笔阵图》以万岁枯藤比垂笔、以高峰坠石喻点笔。孙过庭在《书谱》中更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这里所讲的“异”、“奇”、“姿”、“态”、“势”、“形”,都是万有的生命与运动状态,这其中充满了艺术的想象,是书法家受自然大慧智的启发而能体悟到的意象。在书法的点划之中,有着老子所谓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老子·第十四章》)。书法家的心灵倘使受到这冥冥之中宇宙本体的震动,也必能化入那“惚恍”之境,那么他的书法也就接近了宇宙的大美。书法而近乎道,则有“书道”,这是一种直抒胸臆的艺术,即使我们今天读千百年前书法家的作品,仍然能与书家之脉搏共跳跃,能与古人共享他们对大自然的陶醉和他们对人生的判断、对悲欢的寄托。譬如我们读颜真卿的《祭侄文》,我们会对那种破坏了人生和谐的荼毒,产生共同的震栗,从而我们也会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书法艺术比它本身的魅力更能使我们不断地去追逐宇宙的和谐。

没有一种艺术家像书法家那样更富联想力,因为书法的语言极其单纯,它没有绘画的色彩,没有音乐的鸣奏,然而它却包含着五色的绚烂、五音的繁会,它的绘画性和音乐性是潜在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为什么文与可“见蛇斗而草书进”?为什么怀素“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书苑菁华》)?为什么张旭“观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新唐书》)?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叙》中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中,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书家所感悟的正是从事物的表象直抵其内在的精髓、内在的神韵,这同样可以用九方皋相马的故事来说明,最能切中要害。

当书家与大自然目遇神会而忘怀得失的时候,那种状态是毫无伪饰的,非功利的。甚至他们有时如颠似狂,那实在是最纯净而无挂碍的状态。当他们对别人的观感和社会的宠辱弃置弗顾,不会“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老子·第十三章》)时,他们才能“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才能真正“放浪形骸之外”。唐窦冀述怀素之狂草云:“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见《怀素自叙帖》)。半醉之时,忘却了世俗的礼仪约束,回归天然的本性,醉后的大叫,则可一扫愁眉,那必有一种自足的快意,这种快意如睫在目前,稍纵即逝,把握这短暂的快意,正是中国书画必须即兴神驰的原因。据称日本画家作画,节节而描之,叶叶而绘之,每天工作十四小时,二十年完成一墙壁画,这种画法不可能有风发的才情、跌宕的用笔和豪纵的气象,在苦役般的劳作之中,人类自然的本性泯灭,而由于过分着意的描画,使画面失去气韵的浮动流布,而没有气韵的作品则形同槁木,不会有生命的节律在其中跳动。中国的书法用笔,本身来自造化,不是处于二维的平面,而是“其笔力惊绝,能使点划荡漾空际,回互成趣”(包世臣《艺舟双楫》)。当中国书画家能遣笔纵横于三维空间的时候,那就做到了石涛的“试看笔从烟中过”、“笔含春雨写桃花”。当笔墨做到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的时候,“墨分五色”就非徒托空言了。当书法家用笔“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能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孙过庭《书谱序》)的时候,那有情的世界正在腕底“素练霜风起”,这不是来自天宇的浩然之风、来自海澨的回荡之风吗?大自然的春温和秋肃是和谐,惠风和畅与飙风顿起是和谐,波平如镜和狂澜排空也是和谐。我们静听天穹浩荡的协奏,笔底的所有感悟都是来自道法自然。

在书法史上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之说,此后又进一步演化出卑唐崇魏的审美倾向,认为唐以前的字浑朴自然,而唐以后的则法立而朴散,失去了魏晋时代的韵味,这其中宋代姜夔的《续书谱》和近世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是此论的代表。康有为说:“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妍态,构字亦紧密非常……譬如江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自蕴蓄古雅,有后之学士所不能如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唐代书法的格法渐趋森严,亦宛如唐代近体诗之格律已达完备,本是艺术发展的规律,即由无法而有法,然而艺术上的法则,倘驾驭者力所不逮则容易偏离自然之大道,而走上因循守旧僵化之困境。康有为激赏不为礼法所拘的江汉游女之风诗,“风诗”者,男女情爱之诗也,古人用“风”字,不仅涉及男女两性关系,马牛牝牡之相诱,亦称“风”,这是一种天然的本性,而本性的描述,则必近自然。我们读《毛诗·国风》中的不少诗,那些怀春少女对爱情直率、热烈的追求,那是天然去雕饰的、真挚无邪的。康有为认为魏晋的书法正是如此,书法有了一个“真”字,那虽不是出自学士名人之手,也必有其内美大美在。康有为又说:“欧虞褚薛,笔法虽未尽亡,然浇淳散朴,古意已漓,而颜柳迭奏,澌灭尽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他认为自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杰出,淳厚的古风已经稀薄,而大朴自然的韵味也已消散,古意越来越淡,而到了颜真卿、柳公权,那古意连一点影子也不见了。对唐代书法的贬损,可说是康有为的偏执之见,然而他崇尚魏晋,却确有至理。

同类推荐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庄子叫我们想开点

    庄子叫我们想开点

    庄子之所以活得那样逍遥、自在,是因为他把利益看得很轻,把功名看得很利淡,所以他才能够真正做到“乘物以游心”,并达到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如果我们也像庄子一样,凡事也想开一些,那么我们也可以让自己在喧嚣中拥有一份宁静,在忙碌中拥有一份悠闲。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有一个庄子。有人仰慕“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有人秉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处世态度,也有人心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洒脱性情。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 论语通解(二)

    论语通解(二)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热门推荐
  • 不忘流年愿相思

    不忘流年愿相思

    她志向大如天,却被他的一个愿望,坑入这繁华乱世。他本是她惜昔相印的同学,却不料再见到时却变成了这副坑人模样。也罢,当是倒霉催的,可,为何命运会如此殊途,一切都要因为这个坑货。“别想着自由。”“我不。”“那你走吧。”他冷笑一声,她被送入人间地狱。再见面时,又成了最初模样,但她不甘,“小子,这次,我不会走,你也休想逃,老子受的苦要千百倍的还给你。”“你敢。”她笑,“你看我敢不敢。”
  • 十二惊惶

    十二惊惶

    江湖中曾经一时出现过十二个年轻的绝顶高手,百晓狂生将其命名为「十二惊惶」,若干年后,曾经年少的惊惶们已经成长,在江湖中掀起一场风波。初入江湖的少年孙若愚,无意间卷入惊惶们的龙争虎斗,从此,他的一生将要改变……欢迎加入十二惊惶交流群,群聊号码:649125386
  • Seven Discourses on Art

    Seven Discourses on 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神住楼上

    大神住楼上

    你有没有一个爱了八年却从未见过的爱人?翻唱小透明秋竹芫暗恋某曲作大大八年,一次合租,她偶然发现房东竟然是某知名coser,而楼上那个高冷的大学音乐老师竟然就是那个曲作大大。从一开始大大便知晓她是谁,他隐瞒身份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 重生后死对头看上我了

    重生后死对头看上我了

    前世纪流苏在渡劫期的最后关头被雷劈死,死后她的本命法宝被她死对头给抢走了。为了取回本命。纪流苏不得已拜入死对头所掌管的门派下。然而法宝还没取回,她的死对头就先把她给认出来了!纪流苏:WTF?!!!——你丫怎么还不飞升?!——为了等你。——现在我回来了,你快飞升吧!——现在你回来了,我更舍不得飞升了。前世纪流苏一心向道,只盼的能早日飞升成仙,前往大千世界,不料自己在渡劫期被雷劈死了。今生纪流苏依旧一心向道,然而死对头非要拉着她谈恋爱。离殷:三千年前没能拥有你,这回无论用尽何手段,也定要你留在我身边。纪流苏:别,我只想飞升。————————————PS:1V1女扮男装浪到飞起的女主(纪流苏)×斯文败类腹黑深情的男主(离殷)PPS:前世今生两条线,有回忆杀!PPPS:渣文笔,作者玻璃心,不喜勿喷,拒绝人参公鸡,也不要特意留言告诉我,电脑点右上角,手机点左上角,咱们江湖再见。PPPPS:祝大家看文愉快!
  • 医手遮天:踹了邪魅王爷

    医手遮天:踹了邪魅王爷

    前世被在自己亲近的堂姐背后偷袭,含恨而终。重生后她下定决心:宁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白莲花的闺蜜,看本小姐撕破你的美人画皮。欺软怕硬的纨绔,看本小姐把你打趴下。那个传说中面目丑陋的鬼王,你能离本小姐远点么?本小姐还要重振侯府,还要寻找失踪的亲人,没有空跟你这个“鬼”谈情说爱啊哎呀!那个美男,你要往哪里去!快到本小姐的碗里来!什么?你就是那个鬼王?那还等什么?洞房花烛夜,良宵苦短时啊!
  • 邵兰荪医案

    邵兰荪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居间

    居间

    一部折射新千年中国楼市变迁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一部描写楼市波谲云诡的众生相的小说。揭露了中介行业不为外人所知的重重内幕和经纪人的悲欢离合。2001年,正是中国彻底废弃福利分房制度,住宅进入市场化的第四年,也是中国楼市大爆发的前夜。几位年轻人同时进入了房地产行业的一个分支——二手房行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利好下,他们在楼市中各有机缘,有的成为其中佼佼者,一路成长,历经沉浮,收获了美满的爱情,获得了巨额的财富,终于成为叱咤一时的房地产大鳄;有的成功后迷失自我,最终淘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
  • 快穿之反派又作妖了

    快穿之反派又作妖了

    [1vs1双洁]君妖月本来好好的当着她的郡主殿下,莫名其妙被系统报给绑定就算了,怎么每个世界的攻略对象都动不动就挨她这么近。绝世妖姬把她抵在墙上,邪邪一笑:“殿下,对我这么好,莫非是因为喜欢我?”看似纯白的少年紧紧的抱住她:“软软你千万不要离开我...”病娇徒弟更甚,还妄图囚禁他。“好,永远不离开。”攻略对象的要求肯定是答应啊,万一黑化了好感度怎么办。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际关系扑朔迷离,错综复杂,要进入世界政治与经济这个学科的大门,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认清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必由之路就是熟悉国际关系的历史经验,掌握有关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是资本主义列强争霸和扩张的历史,也是国际社会的秩序和准则逐步形成、国家行为得以规范的历史。西方国家的学者从西方立场和角度力图探究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主张,推动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