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8000000003

第3章 序

中国文化史在秦汉时期进入重要阶段。在大一统政治格局形成之后,不同区域社会文化面貌的异同为人们所关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最后一次出巡,来到吴越地方。据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立石刻,颂秦德”。这一篇幅仅次于琅邪刻石的政治宣言写道:“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彰。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洁,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会稽刻石当然首先体现了“颂秦德”的政治宣传原则,所谓“皇帝休烈”,“德惠修长”,“秦圣临国”,“圣德广密”,都是高度自我颂扬的文句,但是其内容特别表现出重视风俗的主题,这与秦始皇此前各地刻石是明显不同的。所谓“宣省习俗,黔首斋庄”,似乎提出了新的行政任务。具体的要求,包括:“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直指与秦地最为遥远的地方,风俗“淫泆”与道德“廉清”的严重对立。秦始皇提出的“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以及“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的要求,是要以国家力量约束风俗,修正风俗,改造风俗。琅邪刻石曾经说到“匡饬异俗”。而会稽刻石明确强调“男女”“内外”等具体规范,以“法”“令”“轨”“则”等行政方式强行要求遵守。另一方面,指出“黔首修洁,人乐同则,嘉保太平”,以及“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告知全社会“习俗”与“太平”“常治”的关系,也就是“风俗”与政治的关系。这是相当深刻的社会认识,也是相当高明的政治理念。

越文化的风俗形式与秦文化的风俗形式究竟有怎样的不同,是否有明显的高下差异,现在并没有明朗的历史事实可以说明。以为会稽刻石有关“宣省习俗”“禁止淫泆”的内容指向越地风俗的落后,这样的认识已经为林剑鸣先生著文澄清(林剑鸣:《秦始皇会稽刻石辨析》,《学术月刊》1994年7期)。党超再作考论,指出“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语,说明相关规定“是对全国生效的”。这样的理解,我们是同意的。

“汉承秦制”的说法较早见于《后汉书》卷四〇上《班彪传》、《续汉书·礼仪志中》刘昭注补引《魏书》、《续汉书·舆服志上》与《舆服志下》,又有《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就执政集团的风俗观念而言,汉王朝也是明显地继承了秦王朝的。

“风俗”被执政者看作行政成败的重要背景。《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说到对地方“风俗”的熟悉,是执政的重要条件。晁错就明确说过,“知其习俗和辑其心”,是民众管理的基础(《汉书》卷四九《晁错传》)。“使行风俗齐同万国”(《汉书》卷一八《外戚恩泽侯表》),也曾经是中央王朝考察地方、管理地方的行政方式。

党超研究秦汉风俗史、风俗观念史,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思考。将政治建设和国家管理方面有关风俗的内容,认真分析,综合考察,当然可以有新的发现。由此也有益于认识秦汉时期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秦汉政治发明与制度创成阶段的历史主流或许可以由此得到更真切、更具体的认识。党超以“社会软控制”的语言方式总结相关历史文化现象,可能是合理的。《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下》说,河西地方民众构成复杂,“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誖逆亡道,家属徙焉。习俗颇殊,”然而地方官管理,以边防军事为先,“保边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是以其俗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班固总结说,此“俗”之“和气”与“政”之“宽厚”有关:“此政宽厚,吏不苛刻之所致也。”所谓“宽厚”,“不苛刻”,也许就可以实现成功的“软控制”。

“习俗颇殊”,《三国志》卷五三《魏书·薛综传》的说法是“习俗不齐”。薛综所谓“山川长远,习俗不齐”,可以与《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下》“五方杂厝,风俗不纯”,《后汉书》卷六四《史弼传》“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对照理解。

有的古代民俗史学者、文化人类学学者愿意以“礼俗”一语指称社会规范与民间习俗。“礼”往往被正统政治力量利用,借取政治强势,以政治文化、政治道德的力量,对民间社会“俗”的方面实现引导、限定甚至压抑的作用。也就是秦始皇时代政治语汇所谓“防隔”“匡饬”“禁止”。《汉书》卷二四上《礼乐志上》说“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天下尝无一人之狱矣”,即“礼乐”“教化”成功制约“习俗”,则可以实现大治境界。而相反的情形,即秦政的失败,是由于“习俗薄恶,民人抵冒”。颜师古对“抵冒”的解释是:“抵,忤也。冒,犯也。言无廉耻,不畏惧也。”也就是说,“习俗”“风俗”控制的不理想,则容易诱生对政治权力的“不畏惧”,甚至导致暴力反抗。《礼乐志》所谓“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又见于《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董仲舒还说:“古以大治,上下和睦,习俗美盛,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吏亡奸邪,民亡盗贼,囹圄空虚,德润草木,泽被四海,凤皇来集,麒麟来游。”也就是说,“习俗美盛”,又是“大治”的表现。他的另一说法是“教化行而习俗美”。

这里所说的“习俗”,似乎已经杂入了“上下和睦”即“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吏亡奸邪,民亡盗贼”等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可以读作政治“风俗”的。

但是,“礼”也包括非政治因素影响而生成的规范。“俗”同样也有颇多与行政管理并没有紧密关系的内容。党超的研究主题是“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以更宽广的视角考察风俗现象、风俗观念,自然有更宏大的学术空间。我们看到,《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和《汉书》卷二八《地理志》都重视地方风俗的记述。《货殖列传》直接出现“风”字7例,“俗”字21例。《地理志》出现与我们理解的“风俗”有关的“风”字17例,“俗”字31例。而《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言“风俗”,更多关注“风俗”与地理生态条件的关系,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关系。而《汉书》卷二八《地理志》言“风俗”,则更多关注“风俗”与政治文化风貌的关系,与国家行政管理的关系。两位伟大史学家的“风俗观念”已经存在明显的差异。

党超《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研究》一书分四章论说:第一章,汉以前的风俗观念;第二章,两汉风俗观念在政府统治思想变迁中的演进轨迹;第三章,“齐整风俗”:汉王朝对社会文化的软控制;第四章,两汉风俗观念的政治文化特性及历史价值。当然,学术视线所及,未必能够全方位考察。但是就所讨论的内容而言,已经基本做到了大致全面,比较深入。现在面世的这一成果,可以丰富我们对于汉代风俗史、汉代意识史、汉代行政史的知识。对于汉代社会史和汉代文化史较宽广层面有学术兴趣的读者,也可以通过这部书拓展视野,或者受到有益的启示。

祝贺党超的《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研究》出版。也希望党超今后继续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合理安排时间,立志创新,积极进取,奋力工作,取得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

王子今

2018年1月1日

于北京大有北里

同类推荐
  •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这是一本没有多少故事的回忆录,其中大多是历史记载,我将它看作电视系的教学辅导读物。当然,如果读者对于中国的体育电视以及与其有关的历史有兴趣,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阅读的乐趣。
  • 实用策划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策划文书写作大全

    策划文书概述第一节策划的含义策划是根据现有的资源信息,判断事物变化的趋势,确定可能实现的目标和预算结果,再由此来设计,选择能产生最佳效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方案,进而形成决策计划的复杂思维过程。本书详细介绍了策划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公文写作速成手册。指点迷津,提供标准的格式、现成的思路、规范的词语。现查现用,快速写成权威、规范、正确的公文。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佳航同志的专著《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研究》即将付梓面市。作者经过悉心淬炼,对其毕业时获得好评的同名博士论文加以梳理、充实和提高,以更具科学性、系统性的论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和书稿第一读者,我深为自己所带的第一个学生的刻苦精进和可喜收获而感到欣慰。记得初次与佳航见面时,她刚从媒体调入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踌躇满志地要从记者、编辑转型做新闻学学者。三个春秋过去,她虔敬地捧出这本十几万字的著述,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人生角色的转换,其间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热门推荐
  •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喜欢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吗?喜欢那些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吗?喜欢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吗?喜欢探究答案的快乐吗?这里有你喜爱的故事,这里有你喜欢的故事结局,这里有你想要的快乐,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
  •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作者品评的八位女性,均在上个世纪留下过深刻的人生印记。她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姿态和生存际遇,仍让今天的我们萦怀于心。顺着作者的笔触,品读她们的命运和人生,竟会是如此的苦涩而又温馨,仿佛有干愁百结,欲罢不能。
  • 魔碑

    魔碑

    本书是一部侦探悬疑小说,本书中戴安娜陷入了极大的危机,托瑞通过伦敦警察局总长莱特打探到戴安娜去了上海,于是托瑞、海莉和雷蒙三人离开伦敦前往上海,并取得雷蒙的老朋友的支持之后,托瑞开始设计让两个秘密社团相互攻击,给当地执法机关制造机会,把他们一网打尽。戴安娜终于和托瑞等人团聚了。
  • 一代女皇: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一代女皇:武则天》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一生。
  • Poems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父母应知的经典教子故事

    父母应知的经典教子故事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从古到今,无数杰出人物和优秀人才的成功都与其接受的良好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和人的一生成长中,都具有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 邪道倾城

    邪道倾城

    故事发生在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是一个片被称为衍铠大陆的时代,传说中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一种奇特的体制,通过修炼都可以凝聚出一副属于自己的战铠,从而拥有近乎无限的战力。且看一个出生平民窑,丝毫不起眼的少年,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极限邪道。邪道,带你走进全新的玄幻世界,领略不一样的故事情节!"
  • 启发小学生智慧的寓言故事

    启发小学生智慧的寓言故事

    这本书无论从故事的结构、内容还是语言上,都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专门为你们量身打造的,会让你们耳目一新。这些小故事,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有小朋友们感兴趣的,生活在神秘大森林中各种动物的故事,也有王国里国王、王子和大臣们的故事,还有许多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也许就是发生在你周围的故事。在这些看似短小、简单的故事里,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宝藏,正等着你去挖掘呢。
  • 一曲清歌赋

    一曲清歌赋

    她是凉国公主,幼时母妃被人构陷,惨死于深宫之中,从此之后,她为了给母亲报仇,走上了完全不同一条路。他是南国质子,从小俊美聪慧,却被送入凉国苟且活着,而他忍辱负重,一步步策划一步步隐忍,终是夺回自己的一切。从最初以心为饵,步步利用,到最后执子之手,生死不离。 宫权谋夺,天下之争,皇室秘闻,真假太子,圣女辛秘。 他们一步步走来,却逃不过命运的捉弄,最后又该何去何从? 这是第一次正式写古言,很多地方都做的不好,但是毕竟也是自己的心血,希望大家多多收藏,非常感谢所有阅读过本书的人。
  • 迷藏Ⅲ·幻梦迷城

    迷藏Ⅲ·幻梦迷城

    昏迷醒来后,青苗的身边只剩下萧源一人,而他们竟然进入了凶残巨鸟的巢穴!就在他们要被怪鸟围攻的时候,一个叫苏夏的男生救了他们。可让青苗疑惑的是,苏夏一行人似乎对她充满了敌意——原来,哥哥许蓝宇背叛过苏夏!青苗不相信哥哥会是那种不择手段的人,为了弄清真相,她决定与苏夏一起行动。从苏夏那里,她知道了“地葬图”的真实意义:原来,它居然是一份记录着神秘宝藏的传古密卷,而青苗似乎与传说中的四大护宝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有危险的虫群,有迷失心智以至于互相伤害的同伴。许青苗始终坚持向前,却不幸掉入了地面的裂缝之中!她以为等待她的会是死亡,却没想到,等着她的,竟然是行踪诡异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