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4600000003

第3章 前言

“有恩典,但不完全”,这是自奥古斯丁(St.Augustine)以降西方哲学思想史的一条主导性纲领。它不仅主导了基督教思想史关于恩典和自由的阐释进路,而且构成“神正论”和“人义论”彼此呼应与互动的逻辑,也构成中世纪哲学对近现代哲学产生巨大道德影响力的本源问题域。中世纪哲学的合法性首先在于其道德性。中世纪道德哲学之所以可以得到阐释,并且可以被有效阐释,均基于“有恩典,但不完全”这一纲领。

“有恩典,但不完全”,是中世纪哲学的内在思想机制。“有恩典”,这是基督教的确然信仰,作为基督教信仰法则保障了基督教的基本原则——上帝的正义。同样,恩典“不完全”,不但表明,实现上帝的恩典是人这一上帝肖像之受造物永恒不懈的努力目标,而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阐释人的在世责任。

对这条纲领做出哲学阐释的首推奥古斯丁。他在论述原罪时指出,上帝赋予人行善的自由意志和认识的理性,但上帝并没有赋予人不可能犯罪的完全恩典。也就是说,上帝给予人恩典,而人可能成就善,也可能作恶。但上帝的恩典是一件创造的事业,其目的是成就正义,或者按照奥古斯丁的话说,上帝按照自己的肖像创造人,赋予人以行善的自由意志,为了人能够正当地生活。也就是说,人赖以正当生活(善生)的根据就是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是恩典,是被给予的一件礼物。自由在西方思想史上之所以如此“神圣不可侵犯”,如此崇高并且作为至善被不断地辩护和捍卫,皆出于此。从希腊的自主自愿到奥古斯丁的自由决断,这一里程碑式的思想转换成就了西方自由之思的逻辑,构成西方自由观念的真正本源。

自由神圣不可侵犯,这一信仰经过一个个时代的洗礼,都未曾改变,已经成为自明的公理。正如中国儒家思想关于孝敬父母、关爱子女的“教条”一般,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条公理无须证实就被“信以为真”,比任何可证实的原则更具有无可比拟的确定性和可靠性。因为有恩典,所以自由才神圣而不可侵犯。

然而,西方的自由之思,这一事业绝非单纯的信仰之事。有恩典,却不完全。人赖以正当生活的自由虽然是上帝的恩典,但这一恩典并不完全。这意味着,上帝的恩典需要人实现,需要理性去呈现、证明。原罪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理性的视野。人的原罪来自意志的自由决断,原罪“反证了”上帝的恩典并不完全。上帝创造了人,给人以行善的自由恩典,但没有封闭人自由地运用自己的决断这一可能性(能力)。人能够自由运用意志做出自己的决断,这同样是恩典的体现。人可以运用自由意志,这表明人可能犯罪,但并不违背上帝创世的目的——让人成就正义。成就正义,并不违背人犯罪的可能性,仅就犯了原罪之后的亚当受到上帝的惩罚来看,似乎是违背了,实则不然。

自由意志是上帝的恩典,而意志的自由决断则是恩典不完全的证明,或者说是对上帝恩典的实现。自由决断意味着人自己做主,人为自己做主付出了受罚的代价。无论对基督教的原罪做何种解释,都要以对上帝的信仰为前提,这是一个自明的前提。自由意志是上帝的恩典,上帝给人恩典是为了人正当地生活,上帝惩罚人类的根据正是意志的自由决断,人之受罚也是因意志自愿而起。人禀受了上帝的恩典,又需要不断实现和完善上帝的恩典,这构成西方哲学思想的内在张力。西方近现代哲学对人的自主力量的倡导彰显了这种张力。毫不夸张地说,近现代主体性的“人义论”恰恰肩负了实现上帝恩典的使命,理性地证明并成就了“人是上帝的肖像”这一基本信仰。

概言之,哲学的自由观念具有神圣的本源,从自由与恩典的辩证法来看,中世纪的自由之思贡献给后世的持久有效的影响表明:自由是有限的,自由有其本源的限度和边界。

对中国人而言,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作为道德哲学阐释以后更容易被理解。一方面,中世纪哲学本身蕴含无数的道德性真理,像自由、至善、爱、普世责任、金规则等;另一方面,对正在张开双臂拥抱现代性观念,完成启蒙这一现代化任务的中国人而言,无疑需要在全社会塑造(或重塑)和普及人的自由意识、权利意识,特别是责任意识,需要被教化自主意识和自我决断精神。然而,这种现代性观念和自主的自由或许需要以另一种接受式的自由观念为依托。特别是在现代技术宰制的时代,在因无限度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而招致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这一痛苦经验面前,提倡自主自由和接受自由两者的融贯,就显得必要而迫切了。当然,接受的自由本身需要做出理论阐释。“自由的根据:自主性还是接受性?”[1]这种阐释之可能的路径是生存论解释学的,围绕人在现代技术时代的生存状况进行阐释,阐释的关键是重新规定人类自由的界限和范围。正如 G.安德尔斯(Günter Anders)[2]所言“物是自由的,不自由的是人”[3],传统上的那种人论已然过时,也就是说,作为身处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即便我们的历史课题是推进现代化,需要大力倡导人的自由和自主,也亟须时刻保持一种谨慎的乐观主义和谦卑的自我意识,需要重新理解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重新确立权威与理性、服从与自律,甚至他律与自律的关系。

中国人对古希腊思想特别是对苏格拉底(Socrates)的思想比较了解,加之中国人日常道德意识中强调中庸与谦虚的美德观,都有助于我们对中世纪哲学进行道德阐释。同时,现代解释学的成果也有助于这种阐释,比如,伽达默尔就将解释学在本质上界定为“可能出错的艺术”[4]。不单单是解释学,几乎所有真正、真诚的哲学都是如此,其智慧之处在于教会人们学会谦虚。的确,谦虚和学会谦虚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种自然的质朴的生活态度,源于传统与习俗的积淀和传承,而后者则需要理论的熏陶与训练方可达成,解释学是这样,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也是这样。

对中世纪哲学进行道德阐释可以提供如下启示:正确并且谦卑地理解上天(帝)给我们的馈赠,善待周围环境,感恩大自然,怀着深刻的同情与他人共处,与周围世界同甘苦,这当是普适性价值观应有的“与他人共在”的维度。从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世界观来看,人的心灵需要经历两次转向。其中,第一次转向是关键,是自外而内的转向,和人的原罪解释有关,即不再从外在的方面寻求罪的原因,而是从心灵内部去寻求,罪的原因不是任何物质的世界,而是心灵内在的自由决断。从表面上看,这是人的心灵从上帝这一最高的善转向外物,转向更低级的善,但这种转向的原因分析才是我们所言的心灵的第一次转向,也就是说,原罪的原因才是转向的契机。所以,原罪论的实质在于澄清一个事实:自由决断导致了这种对上帝的背离和向世间之物的归向。心灵的第二次转向是神圣的转向,是由内而上,从自身转向上帝。这不仅是心灵的自然归向问题,而且还是阐释中的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之道德向度。[5]我们结合中世纪心灵转向的分析研究,依然可以普遍化为理解西方自由观念的一个方法论线索,进而成为我们理解哲学之思的那种纯粹、自由与神圣的三重维度。

回到主题“有恩典,但不完全”,其中显示的是自主意义上的自由。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肖像创造的万物之灵,从不完全的恩典到人的自由实现,这是中世纪哲学贡献给近现代哲学最基础的道德资源。近现代的正义论,实质上就是从中世纪的“人义论”中发展、演变来的。

当然,仅仅指出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人义论”必然还受“神正论”的本源规定,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直面“神正论”和“人义论”的互动。人的正义、自由与责任最终还是为了彰显上帝的恩典与正义。人在实现上帝恩典、完善人的正义形象时,始终秉承上帝的恩典,是恩典使人如此这般。所以,还要看到另一方面,即人对不完全恩典的进一步实现,这恰恰体现了上帝的恩典。换句话说,人的存在是一个应当事件。生存就是善生,自由乃是服从。因为,当初上帝赐予人自由意志这一恩典时的目的乃是人能够善生。“善生”意味着正当生活。人如何正当地生活,不单单是伦理学的问题,而且是哲学本身(Philosophie überhaupt)的主题。“善生”就是爱智慧。什么叫“善生”、为什么要善生、如何善生、什么叫智慧、什么叫爱、如何爱智慧等诸多问题就构成中世纪哲学道德阐释的核心环节,任何阐释的动机都是立足当下。

本阐释的当代意义就是面对当下的。中世纪道德哲学的当代阐释意味着,这种前现代的道德学说对充分反思当前中国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如思想领域的前现代症结、技术和制度方面的现代性缺乏、环境方面的后现代危机等困境)具有“当下”意义,本阐释对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困境,进而走出困境具有重要的反思与借鉴意义。而且,我们正在遭遇的这个“当下”不仅仅是中国的当下,也是世界的当下。从中国的当下看,现代性话语占主流,同时现代性危机也日益凸显,不仅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恶化,如生态危机等,而且人与人的关系也空前紧张,如贫富之间、官民之间关系紧张,另外,地域性的种族危机、恐怖主义,这些都在挑战着我们的神经。从世界的当下看,霸权主义、大规模恐怖主义、民族主义愈演愈烈。因此,如何弘扬普世主义观念,克服民族主义这一人类弱点,就成为当今世界普遍遭遇的高难度课题。反观中世纪道德哲学,仁爱、普世关怀、对自然的责任,都是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如何认识这些资源的价值,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曼德拉式的领袖,在民主对话中自由地共建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与爱心,不仅是本课题的理论目标,而且是本课题的现实关怀所在。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 古希腊罗马讲演录

    古希腊罗马讲演录

    本书是作者2006年在西南政法大学给研究生举办的五次系列讲演的录音整理稿,尽可能地保留口头讲演的现场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非哲学专业的听众描述了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尤其着重于各个哲学家思想内在的及与其他哲学家相互的逻辑关联。本书的特点是简洁、清晰,以最短的篇幅完整地呈现出这一段哲学史丰富而复杂的内容,既便于记忆,也有助于提高读者对哲学思想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水平,是广大西方哲学爱好者和研究生备考人员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热门推荐
  • 海洋:海洋的深潜计划

    海洋:海洋的深潜计划

    我们看到海洋表面平平坦坦,那么海底是不是平的呢?其实海底并不是那么平坦的。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探测海洋到底有多深,花费了不少心思。在1920年以前,人们用绳子系上重锤探测海洋的深度。这种古老的方法用来探测浅海还可以,探测深海就不实用了。后来人们学会利用回声探测才对海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 胎产指南

    胎产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全能明星学霸不太易

    重生之全能明星学霸不太易

    有谁有她悲催,别人重生要不是学霸,要不就是绝世美女!怎么自己就那么悲催!莫名其妙一撞,就到了另外一个平行世界也叫许含的身上,脸还是那副大众脸,呜呜,能不能重新重生,人家想成为绝世美女……还好没被嫌弃完,明星养成系统看中了自己,啊!NO!确定不是坑人,大众脸成明星真的要学这么多吗,……这根本不可能完成……系统你出来,保证不打死你!本文是一篇爽门,没狗血没宅斗,就只有简简单单的学!学!学!
  •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恶魔诱宠妻

    恶魔诱宠妻

    夜幕将至,天空很沉,一般豪华的轮船上,一对男女相对而坐,不难看出他们是一对情人。女子的纤手执起酒杯,轻轻摇晃,看着对面的男人,樱唇轻启:“卿,明天我就要走了,你会等我吗。”“会。”官瑞卿看着眼前的人儿,坚定的出声,无论多久,他都会等的,只因她是他的挚爱,永远的挚爱……轻柔的音乐缓缓的响起……官瑞卿优雅的站起身,伸出手对着童天恩说道:“误落凡间的仙子,……
  • 表达极简:一句顶一万句

    表达极简:一句顶一万句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离不开表达——写东西、说话,要尽可能简单、直接、清楚。若信口胡来、口无遮拦,自以为洋洋洒洒。其实在不经意中,这些语言中透露出的情绪,就会令自己的风度尽失。本书教你用最准确、最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最委婉的言辞软化对方强硬的态度。让语言有逆转风云的力量,有感化人心的魅力。
  • 有一种梦想叫足球

    有一种梦想叫足球

    梦想这种东西,7岁的时候你会写在作业本上,17岁的时候你会埋在心里,到了70岁你会从故纸堆里捡起,对着它泪流满面。这是一个关于少年追求足球梦想的故事。
  • 盛皇财团:云少惹不起

    盛皇财团:云少惹不起

    “大少爷,你不能进去!”门口忽然有人喊道。“我的家我为什么不能进去!都给我让开,我要看……
  • 如果来生有缘

    如果来生有缘

    有些人,有些事,不是要刻意去忘记,而是努力去想起,时间会抹平一切,让记忆也变得苍白,或许在某年某天,我害怕再也记不起你的哭、你的笑,你给过的温暖,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