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10300000004

第4章 前言

《大学开放天地新——一位百年学府校长的思考与探索》书稿即将交付出版,我有如释重负之感。几个月来,我黎明即起,诸事不为,连每天阅览一个多小时的报刊这一“规定动作”都暂时停掉,集中精力编辑这部书稿,现在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本书收入我2002年8月~2008年7月担任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期间所作的报告、讲话、访谈以及所写的相关文章。我把它们分为两部分五大篇。第一部分即第一篇是大学理念,属于大学的“形而上”方面,主要探讨大学“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大学的本质、大学的使命、大学发展的方向、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等这些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不要以为大学理念是很抽象的东西,实际上它对一所大学的发展具有导向、规范和前瞻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即第二篇到第五篇,属于大学的“形而下”方面,主要探讨大学“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研究大学理念的具体实现途径。一所大学面临的具体问题和要做的事情纷繁复杂,我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择其要者,概括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开放办学和学校管理四类。从第二篇“学科建设篇”中可以看到福建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六年中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和所取得的节节胜利,这里既有各院系、学科因结构调整而带来的“阵痛”,也有广大教师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付出的艰辛。作为校长,我要对全校的学科建设负全面运筹之责;作为学科带头人,则要对自己所在的学科进行具体的谋划和建设,这不仅仅是工作关系,坦率地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理论经济学这两个学科包含着我人生的价值追求和学术的全部志趣。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第三篇“人才培养篇”主要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我国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成了新世纪以来大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教育部在那几年大力推行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也许在今天来看可能褒贬不一,不过我认为,在当时确实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我自上任开始就准备迎接评估,到2007年10月评估结束,凭借评估这股东风,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四篇是“开放办学篇”,我始终认为,坚持对外开放办学、不断提高国际化程度,是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但是知易行难,这不仅要克服传统观念、现行体制等无形和有形的一系列障碍,还要承担种种意想不到的巨大风险。例如,2003年“非典”期间学校派出的全国高校第一批 (18人)汉语教学志愿者前往菲律宾进行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无论对这些学生还是对学校领导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现在海外华文教育已成为学校对外开放办学的一大亮点。在我六年的校长生涯中,很荣幸地经历了建校九十五周年和一百周年的校庆,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通过这两次校庆活动,不仅使福建师范大学进一步了解了外部世界,也使外部世界进一步了解了福建师范大学。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它既是治国之道,也是治校之道。第五篇是专门探讨学校管理的。我从上任伊始,就强调要加强学校管理,六年内汇总有十一谈,当然每次谈的内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学校管理是同观念转变、体制创新和学校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对福建师范大学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新校区建设和管理,占了该篇很大的篇幅。以开放推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使学校不断呈现出新的气象和新的面貌,这是贯穿本书的一条主线,也是两千多个日夜中我孜孜不倦所“上下求索”的。

那么,为什么要出版这本书呢?主要考虑有三。

一是为将来的福建师范大学校史编写提供一份原始资料。我在2003年9月9日学校部署新学期工作的讲话中就提到:“再过四年就是我校的百年华诞,我们从现在起就要为此作准备”;“做好与校庆有关的一些基础工作,比如校史的编写……”在2007年11月建校一百周年前夕,经过有关人员的辛勤劳作,一部比较完整的福建师范大学校史终于面世,填补了空白,堪称是校史编写上的一大功绩。但是,毋庸讳言,由于时间短促,资料缺失,所以这部校史仍稍显粗糙,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在百年校庆丛书中,有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社会历史学院一位博士写的《大德是钦:记忆深处的协和大学》,作者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梳理了福建师范大学主要前身校之一——协和大学四十年的办学脉络,包括对前后五任校长的办学思想专门作了介绍。协和大学办学距今远的即将百年,近的也有半个世纪之久,书中所涉及的材料散落在国内外,收集相当困难,因而这些材料弥足珍贵。我由此想到,到福建师范大学建校200周年的时候,那时人们要回顾21世纪学校的历史,现在看似寻常的材料将来恐怕就是很稀缺的了。与其让后人在故纸堆里费力搜寻求证,为什么我们现在就不能为他们提供一些方便呢?而且,福建师范大学的发展同时也是福建省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促使我把一大堆的材料加以整理,并付诸出版。

二是为福建师范大学的广大校友和关心这所大学的人们提供一段校情概况。福建师范大学历史悠久,在百年校庆时,我们曾对历届校友(包括前身校)作过一次全面的统计,终于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33.5万人。校友对母校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有的人称之为“情结”。我曾接待过一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大使夫人,她提出可否带她去曾经住过的学生宿舍楼看看。在宿舍楼前,她驻足良久,凝神静思,其内心之激动可想而知!我在国外访问时,从一个个校友的眼神和言谈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希冀了解母校变化的渴望以及愿为母校发展尽绵薄之力的真诚。在福建师范大学的发展过程中,校友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母校的支持和帮助,其中许多“故事”令人感动!另外,在我所接触的许多人中,有不少人总是热情地表示,他们虽然不是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但与这所大学很有缘分,因为其父母、子女或其他亲属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在我的校长任上,学校正好赶上一个千载难逢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无论在办学规模(特别是新校区建设)、办学层次,还是在社会影响上(恰逢百年校庆),都有比较大的变化,母校的广大校友和关心福建师范大学的人们从本书中可以大体了解:这种变化究竟是哪些?大家又为这些变化做了些什么?

三是为与福建师范大学具有同样命运的大学管理者提供参考。中国的大学有2400多所,数量当为世界之最。我把现有的大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所谓的“985”大学,它们的目标是赶超世界一流大学;第二类是所谓的“211”大学,属于国家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大学;除此以外的大学归为第三类。第三类大学占中国大学总数的95%左右,数量众多,情况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生存和发展都比较艰难。这一类大学的管理者们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个中的苦辣酸甜不是局外人所能了解的!我曾听一位颇有影响的大学校长这样说过:国外大学的校长是“老子”,中国大学的校长是“孙子”!这句话显然过于夸张和尖刻,我并不认同,但它多少道出中国第三类众多大学的校长在工作中经常遭逢的无奈、尴尬和困窘!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勉励深圳特区的建设者们要“杀出一条血路出来”,深圳终于迎来了今天的满园春色。深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中国大学,特别是第三类大学,应该如何“杀出一条血路出来”,实现自身追求的目标,确实是一道费解的难题。笔者多年来在大学管理实践中所作的思考和探索,相信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命运的大学管理者来说,不无益处。

我离开大学校长岗位已经四年又四个多月了,本来,本书没有这么快就面世,按原来的计划,起码要在十年以后,因为毕竟书中涉及的许多人和事,大家还记忆犹新。但是一次突发的事件改变了我的计划:2011年9月的一天,我因身体上一个零部件出了故障,差点去马克思那里报到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对我本人倒无所谓,因为“人生自古谁无死”,但对学校来说,却多少是个“无形资产”的流失:因为我保存多年的有关学校工作的几大箱材料将被当作废纸卖掉,我头脑中存储的许多有关学校信息也将随着一缕青烟散去。所以,当2012年6月30日我完成一家杂志社一篇长达两万字的约稿后,翌日便开始了本书出版的准备。这与其说是在为自己写作,毋宁说是在向历史作一个交代!

在这里,我要郑重声明三点。第一,福建师范大学在我校长任上获得较大的发展,这是学校历任领导打下的良好基础,也是时任学校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在每个学期所作的全校工作部署报告,其要点都经过了学校领导班子的讨论,因此它们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并不否认本人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毕竟是很有限的。因此在这里我要真诚感谢校领导班子各位成员和全校教职工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当然,本书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则概由本人负责。第二,本书绝大多数讲话、报告稿都出自我的手笔,或者是把我的讲话通过录音整理出来的。读者可以发现,我的文稿带有哲学和经济学的一些痕迹,这是我所从事的专业使然。当然,也有一些讲话特别是致辞之类是别人代为起草的,但是最终经过我的修改、审定,并以我的名义发布。我之所以收入本书,是因为它们确认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活动事实,仅此而已。第三,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在当时是颇为流行的,我也是赞同的,但是随着岁月的逝去,我现在可能并不赞同或不完全赞同,但为了尊重历史,我还是依原貌把它们保留下来了。

为了庆祝福建师范大学百年华诞,我们在新校区的主干道——百年大道上放置了三件很有意义的纪念物,人称“三宝”:清朝末代帝师、我校首任校长陈宝琛的座像;由海内外校友会捐赠的百年宝鼎;内藏一百件由校部机关各部处、各院系、各附校精心挑选出来的纪念品的大铜球——“宝球”,约定一百年后 (2107年)开启。在“宝球”中也有我给2107年福建师范大学校长的一封信。许多媒体曾纷纷打听和猜测这封信的具体内容,在2107年以前这当然是个谜。但是,看完本书的读者大致能猜出这个谜的谜底是什么。

我1972年11月进入福建师范大学学习,1975年毕业留校,1979年在本校在职攻读哲学研究生,除了20世纪80年代末在联邦德国访问一年外,我再也没有离开过这所大学,至今已整整四十个春秋了。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对这所度过我人生最漫长最美好时光的大学怀有深深的挚爱和眷恋!2012年恰逢福建师范大学建校105周年,本书就是献给她的一份小小的礼物!

李建平

2012年11月6日一稿

11月29日二稿

于福州金桥花园冬夏庐

同类推荐
  • 知识分子的鸦片

    知识分子的鸦片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是雷蒙·阿隆在冷战初期,针对当时法国特别是法国知识界的情况而作的一本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的著作。在《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作者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本身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是研究法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名著。在许多情况下,深刻的思想往往采取片面的姿态,左派的作品是这样,右派的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时过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阿隆的这部著作,仍会为其间的清醒与尖利惊叹。
  • 饥饿

    饥饿

    为了讲述饥饿的故事,作者走遍印度、孟加拉国、尼日尔、南苏丹、马达加斯加、美国、阿根廷以及西班牙等地进行调查。他发现有众多原因可能会导致饥饿:极度贫穷、战争动乱、健康问题、投机经济……《饥饿》就是就要讲述这些饥饿人们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在恶劣环境中忍受饥饿。《饥饿》试图发现:为什么在当今世界,依然有9亿人每天都在忍饥挨饿?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 班主任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班主任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本书所提及的每一条建议,都结合了家庭教育的实际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分析全面、论证合理、思想深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此外,在列举的故事中,吸取了大量的外国事例,令读者耳目一新,其教育方法巧妙,易于操作。不论是观念上还是方法上,对我国的家庭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 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本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热门推荐
  • 豪门泪:前妻,我离婚娶你

    豪门泪:前妻,我离婚娶你

    他在婚礼上不顾一切地离开让她成为叶家名正言不顺的长媳,留下她独自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她等他999天,他终于回来,身边带着她的好友。她以为倾心相待,他就能够回心转意。谁知在他眼中,她不过是个心计深沉的人,他将她的爱,踩在脚底。一场阴谋,他亲手送她进了监狱。她在监狱里面苦苦等待,却是等来他即将要订婚的消息。十个月的牢狱之灾,终于让她心灰意冷。“我曾经以为有朋友,可她陷害我,我以为我有家人,可他不要我。到头来,其实我什么都没有——莫如意”*新婚前夜,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被前夫囚禁。“莫如意,我不会让你嫁给我弟弟,因为你这种女人根本配不上他。”他囚禁她,羞辱她。*她十七岁的时候,他摸着她的脑袋对她说:“别怕,以后有念琛哥在。”她二十一岁的时候,他要订婚,她怨他不遵守等她到三十岁的诺言。他无奈地说:“若你到三十岁还没有结婚,我离婚娶你。”她二十六岁,一纸离婚协议,他们各不相干。*“爹地!”在机场,他听到那一声柔软的叫声,看着那一张似曾相识的小脸,满心欢喜。“你要离婚娶我么?可现在,我对别人用过的二手货已经没有兴趣了。”她牵着儿子,另外一个男人噙着笑,抱过儿子,拥着她,与他擦身而过,形同路人。他不要的爱,她收回。安安问朋友要了一个群,21629078,等着你们撒!(*__*)推荐好友的文*池塘的http://m.wkkk.net/a/369749/沐沐的http://m.wkkk.net/a/353312/若若的http://m.wkkk.net/a/386546/小C的http://m.wkkk.net/a/242536/
  • 蓬轩类记

    蓬轩类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名人名言金典:人生忠告

    世界名人名言金典:人生忠告

    这些名言警句是名家巨人心灵的直接体现,是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精髓,是人间智慧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人生的奥秘,生命的明灯,是铀,是核,必将引爆璀璨的生命火花!
  • 诗家天子王昌龄

    诗家天子王昌龄

    内容简介一个王龙标,引来两个龙标县,两个龙标县尉,两座芙蓉楼,更有两座“龙标书院”……谁真谁假,打了千年官司,双方谁也不输,都是赢家。原来,双方都由于这千年官司,导致天下扬名,大沾了名人的光。王昌龄,王龙标,“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中原文化巨人,大唐诗坛巨星,居然活跃在湘黔边陲。原来,诗坛盛名,不等于仕途上的大红大紫。只因过于豪放倜傥,“不拘小节”,遭来一贬再贬,终于踏上当年三闾大夫的路,经武陵,过五溪,来到“五溪蛮地”的腹地,以一个小小芝麻官身份,谈不上开天辟地,却可以说是在这里播种,点火。从此,中原先进文化的火种在这里点燃,大唐最繁盛时期的先进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让我们沿着一千三百年以前的古驿道,进入那山野闾巷的青色石板路,去仔细寻找这位古代文化巨人的足迹……
  • 七杀楼

    七杀楼

    江湖,一把剑,一个人,一杯酒,一颗心,刀光剑影,血洗残阳。心中有一个天下,便是一世的江湖。七杀楼,执武林之耳,杀伐独断,一枚诛杀令,澄清武林之事,自洛水大战之后,邪教被迫与七杀楼定下城下之盟,使九十多年来的中原武林未起波澜。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场猎杀,又将这平衡已久的江湖卷进了一场腥风血雨!江湖,从此又成了江湖!
  • 守护甜心之天使的一生

    守护甜心之天使的一生

    亚梦和唯世原本是特别幸福的一对,令众人羡慕,但因为一个转校生的到来,天使化作恶魔,她的痛谁懂?冰封的心又因谁而敞开?而亚梦会喜欢上谁?结局又是咋样?敬请期待,欢迎收看,谢谢支持哦。
  • 狼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狼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误入豪门:老公惹不起

    误入豪门:老公惹不起

    这是个什么世道?兼职卖个东西也会被请去喝茶……他是大人物,脾气臭得人尽皆知。一场错误的逮捕,让她落入了他的法网,更让他们直接结下了不解的“仇”!一道婚约,两人不得不被捆绑在一起,从此家务宁日,鸡飞狗跳,风雨飘摇……
  •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他们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过程中,立下赫赫功绩。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准确读懂犯罪心理有密切的关系。FBI在长期与犯罪分子交锋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宝贵的经验,他们通常会通过对方的面部表现、肢体语言、说话声调、穿着打扮等方面,捕捉对方的心理变化,从而识破他们的伪装,让真相浮出水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身边同样存在着诸多的真真假假,如何辨识他们的真伪,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FBI在破案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只要将它们融会贯通,运用到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就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受人尊重,同时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征途上少走弯路。
  • 美丽的北欧

    美丽的北欧

    2006年9月12日星期二上午11时30分,办妥了由北京飞往希腊的登机及安检手续,开始等候登机。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一派祥和气氛。这次北欧考察,从2005年春季就已开始办理各项手续,由于签证不顺利,几经周折,直到2006年9月6日才确定了行程。安排了手头的工作,9月11日下午2时乘汽车由太原出发,经太原至石家庄高速公路到北京,沿途因修路屡有堵车,正常情况下仅用5个小时的路程,足足走了7个半小时,直到晚9时30分才到达下榻的昆泰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