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87200000001

第1章

打锣锣,烙馍馍。

鸡儿叫,狗儿咬。

舅舅来,吃啥哩?

吃白面舍不得,

吃黑面羞得很,

吃荞面胀得很,

吃豆面豆腥味。

宰公鸡叫鸣哩,

宰母鸡下蛋哩,

宰鸭子看门哩,

……

我们齐声唱歌,因为我们看见对面的土路上那个推自行车的人,向着我们的村庄走来,那是我们的舅舅。那是碎舅舅熟悉的身影。

我们村庄的地形是一个狭长的扇面状,西边的入口是扇子的把儿,东边脚下依次铺开的平坦土地,是扇子的面。绵延起伏的远山,以蓝天为背景,划出一道道波纹,恰似扇子轻轻一挥,扇出了缕缕清风的波痕。

西南那边的山口,悠长狭窄的土路上,一个人影缓缓走来,下了山,再沿从西向东的大路往我们村庄的方向走来,那个人推着自行车,一身青衣,头上是白白的小帽子。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碎舅舅来了。

碎舅舅姓李,在他们那个庄里,李家是大户。我母亲是大户人家出身,却嫁给了当时最穷的贫下中农。我父母成亲时已经到了70年代的末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针还没有实施,不过可以相信已经在酝酿中了。人们对于成分的重视有所改变。

土地承包到各家各户之前,我们家里的情况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穷。如水洗了一样的穷。远在三十里外的李家,光景远比我们好。李家庄居民一律姓李,是一个老先人传下来的子孙。李家历来家教严,风气淳朴,当年定成分时,李家庄没有一个地主,都是贫雇农、贫下中农、中农,最坏的也只是划成了富农。

舅舅家理应定为地主的,是大家集体庇护了这个够得上地主条件的人家,都是一个李家,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他们不愿意上演骨肉相残的苦戏。等到我们的外爷爷社教中在劳改的砖厂里,大家对李缠头这一支血脉后人更是呵护关照。母亲记事起家里就一直比较好,日子苦巴,可远远没有撒马庄马家人困难。

母亲说她来到这个家里,虽然早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还是被这家的贫穷吓着了。

我母亲的嫁妆极为丰厚,是他们那个年代李家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当木匠的大舅舅亲自动手,给小妹子打家具。一对漆成大红色的大木箱,每个箱子的四个角上都包了黄铜色的梅花,前面画上三幅图画,一个箱子上的三幅画分别是喜鹊登梅、鸳鸯凫水、燕子闹春。另一个箱子上的三幅画依次是杏花图、双鱼嬉水、梨花图。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见这些图画了,总是觉得好看,却看不懂是啥名堂。现在看得懂了,箱子早就旧得不堪,画面暗淡褪色,是经历日月后的沧桑迹象,及不上童年记忆里那些画面的鲜艳色泽。

从母亲的嫁妆上,我们可以看出大舅舅是个心思细密的人,对他妹子的嫁妆也很重视,啥都做得细致精巧、结实耐用。两个箱子,十几年来一直盛装衣物,外面油漆剥落,箱子的样式结构却完好如初,没有丝毫走劲散架的迹象。除了箱子,母亲的嫁妆还有一大堆零碎,一对粉盒,木雕的,桃木的木质纹理赫然可见,做工小巧精致,状如核桃,里外磨制得光滑细腻,捏在手心,一股淡淡的温润感油然而生。母亲的脂粉就装在里面。那时使用的是一种称作银粉的硬块脂粉,包在纸里,买回来装进粉盒,粉盒就永远散发一股幽幽的脂粉香。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长大,早一天出嫁,要母亲将她的粉盒当作嫁妆,陪送给我。小时候,母亲的粉盒总是搁在高处,不允许我们把玩。粉盒里就盛了一个女子的梦想,幽幽的粉香,细腻的桃木质地,细巧的花纹,梦境五颜六色的,绚烂而质朴。等到我真的长大出嫁,早就不兴粉盒之类的小玩意,都是穿金戴银,嫁妆远远比当年的母亲丰厚昂贵。母亲的粉盒早就不知丢到哪儿去了。

大舅舅做给他妹子的还有梳子、篦子、簪子、鞋楦子……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是一个新媳妇生活里居家过日子的物件。今天看来,没有一样是值钱的。可那时,母亲说他大哥忙活了好一阵子。

一对木箱子算得上最阔气的嫁妆。还有二舅舅的那份哩。二舅舅是毛毛客,农活稍闲就坐下给人缝制皮衣皮裤皮帽子,以赚取一点手工费。母亲出嫁的时候,二舅舅的手艺已经在李家庄方圆有了名气。二舅舅倾尽所能,给他的妹子缝制了一个翻羊毛的“干衣”。这种衣裳我记事那些年里还流行,老人穿,男人穿,青色的面子,里面是二毛羔皮。这种皮子穿着暖和体面,是难得的上好衣物。二舅舅其实明白他妹子不可能舍得穿,就缝得宽大一些,早就准备好给妹夫穿了。果然这上衣后来真让我们父亲穿了,一穿好多年。二舅舅还给母亲缝了个小巧贴身的羊毛背心,这是真正给母亲的,父亲就是想穿也套不到身上。记得到1994年的时候母亲还穿着它。

母亲是很体面地嫁到撒马庄马家的。可是,父亲这边的贫穷还是叫她吃惊不已,难以接受。

父亲是个腼腆的小伙子。其实他们早就见过面,那是七八岁的时候。他们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了。

那时候,母亲随她的母亲来撒马庄走亲戚。我们外奶奶的娘家就是太爷这一门。细究起来,却又不是真正的亲娘家,是一个马家的后代。可能他们的祖父母那里能攀得上具体的血脉关系。

是女人总得有娘家。外奶奶没有娘家,就认了太爷这一门做娘家。

说起外奶奶认娘家,有一段叫人嗟叹的往事。外奶奶小名七女,她在家里姊妹中排行老七。七女的父母一口气生出七个女子,看看年过半百,才最后生出个儿子来,真的是老来得子,喜坏了老两口。看看儿子将近一岁,就在一家人商量给儿子过周岁的那个冬天,地摇了。那是一场罕见的大浩劫。外奶奶说她们的父母睡在老院右边的窑里,她们姊妹在左手的土窑里,入夜不久,为了省油灯,大家早早就睡了。

大地摇开了。七女从睡梦里惊醒过来。世界黑乎乎的,摸不着身边的姐姐们,油灯早不知去向。四周似乎全是土,大块的黄土几乎要将她埋起来。她在土里揣,揣姐姐,踹被子。

一阵接一阵天旋地转的震颤从身下传来。天地就要颠倒,星星在头顶上眨巴着寒咻咻的眼。她才预感到出事了。摸到压在土下的姐姐,身子软软的,喊,她们就是不吭声。隐隐听到村庄里四处传来的哭声、狗叫声、羊叫声。外奶奶回忆说羊的叫声在半夜听来,那个怵人,死鬼一样。

七女摸出的姐姐都是死人,不是断胳膊就是少腿。手上摸出一把一把的血水,湿乎乎的,她就四处乱抹,在泥土和血水中往外拉姐姐的身子。有一个还活着!七女一摸她头上的辫子,断定是四姐,哭喊:四姐,四姐!

四姐一阵挣扎,说快跑,七女你快跑,地摇了。四姐就昏过去了。七女抱住她喊,任凭她喊破嗓子,四姐就是不再应声,反倒渐渐冰冷下去。

借着星星的微光,她隐隐看清楚,土窑的顶子早就不知去向,四下全是黄土,院子倒塌成一片残骸。她们姊妹睡觉的土炕好像从窑里挪到了当院子,炕还好好的,她的光腿子还盖在被子里。父母歇息的窑洞黑乎乎地张开来,像一张大口。她哭喊着奔过去找寻父母。窑顶塌了,黄土压得死死的,她刨不开。

黑狗挣脱了绳索,跑过来,跟在她身后呜呜吼叫。一阵眩晕,她差点栽倒。残余的土院墙哗啦啦倒下一堵又一堵。她还在土崖下的黄土堆里刨,她确信父母就压在下面。黑狗扯住她的后衣襟,死死往后扯。她绊倒了,跌得满脸满眼泥土,爬起来哭喊着刨,黑狗愣是将她拖出一大截子。等她爬起来还要去寻找,哗啦啦窑又塌了,黄土埋得更厚。她惊呆了,坐在院子里的炕上哭,一直哭到后半夜,才昏昏沉沉地睡过去。

外奶奶说她看见了奇异的景象。

名叫七女的女子,独自坐在倒塌的土炕上,身边是六个尸身残缺的姐姐。她抬头望着夜空,博大辽阔的夜空,深邃、幽冷。那些星星,仿佛没有看见人间发生的浩劫,兀自一颗颗地闪烁着,发出微微寒光。余震还在持续,没有人告诉她怎样躲避灾难,四姐叫她跑,可她咋跑?黑漆漆的夜里,跑到哪儿去呢?唯一可以相依为命的黑狗也蹿出墙上的豁口,不知去向。

恍惚中,她看见,遥遥的夜空里,一道亮光在西边打开,依稀有一扇门打开,好多人在排队,往门里涌去。一个老人在门口手握拐棍,一下一下点拨着,就有人不断被拨出来,滚落而下。人头黑压压的,连起来,像搓成的一条黑色麻绳在游动。

她望着那奇怪的景象,一直看到睡着。

那时,七女刚刚六岁。

后来,我查阅了相关资料,那年正是1920年,那场浩劫就是震惊全国甚至世界的海原大地震。西海固人在这场地震中遭受的是灭顶之灾。打击是致命的。

天亮之后外奶奶看见了自己的父母。窑门塌了,自中间断裂,她从土堆上爬进去,刨开土,看见父母睡在炕上,颜面如生。周岁的兄弟睡在母亲怀里,他们三个人是在睡梦里离世的,身子冰凉后还保持着睡着的姿势。

村庄的人大半遇难。活下来的仅一小部分,其中还有一部分变成了残废,缺胳膊少腿儿,歪鼻子瞎眼,啥样的都有。大家埋葬了亡人。在塌废的原址上重新挖窑、盘炕,开始过日子。

七女是家里唯一的幸存者,我太爷的大哥收留了她。太爷一家死的人是:大嫂子,二哥三哥四哥五哥和他们的妻儿。大哥是外出贩卖皮子,才躲过了浩劫。

外奶奶一家亲人的坟园就在撒马庄的下庄子,每当舅舅他们来了,头一件事就是洗上小净,去下庄子坟园给老人上坟。

有些人埋在窑里,埋得太深,挖不出来,也就不再挖,把那一块地方当作坟园。以后上坟的时候就跪在老窑的门前点香,念。

我们家玉米园子下面那片陡坡,据说就是当年太爷们葬身的地方,那里有一排窑洞,弟兄五人,每家住一眼窑。太爷年小,随大哥大嫂子过。他们还有一个小兄弟,属少亡,埋在玉米园子的上面那片坟园里,坟头已经塌平。

我们的祖爷爷当时睡在一个装粮食的窑里,那个窑塌得不严重。只是土台阶上搁置的一个大瓦罐,装着满满一罐蜂蜜,地摇时瓦罐滚下来,端端跌在祖爷爷的心口窝里,祖爷爷就这样没命了。

名叫七女的外奶奶认了我们的太爷做巴巴。外奶奶就是在太爷家里长大,并出嫁的。

外奶奶记着太爷弟兄的恩情,把这里当亲亲的娘家看,有空就来走动。

我母亲小时候随着外奶奶来过我们家。她说那时她根本就看不上我们的父亲。问缘由,母亲嘴巴一憋,说没见过那么窝囊的娃娃,一点没有儿子娃娃的模样。

也就是这时候,奶奶问七八岁的女子,你给我家麻蛋当媳妇吗?

父亲居然有一个这样随意的名字。母亲说她听见谁喊麻蛋她就来气。好像他真会成了自己的碎女婿,就极力想摆脱他,不想看见他。

这个名叫麻蛋的少年长得格外瘦弱,高个头,瘦脸颊,走路悄没声儿。母亲说她们坐在奶奶的炕上拉闲,他悄悄进来,低着头,去窑里拿了啥,又小心翼翼低头出去了,始终不敢抬头看看炕上的亲戚。奶奶拉住他,说炕上这是你姑姑,李家庄的,给说个色俩目。麻蛋涨红了脸,憋了半天,就是听不到从他口里说出色俩目来。

奶奶放儿子出去,和外奶奶扯磨,说来说去,就说到了娃娃长大以后的事情上。两个人说碎女长大了就是麻蛋现成的媳妇儿。说完,她们嘀嘀咕咕笑,就是没有顾及一边碎女的感受。碎女又羞又气,自此对那个男娃娃怀了一种说不清的想法。

少年碎女这一回去,就再也没有到奶奶家来过,说起那个害羞的少年,满脸鄙夷,就是看不上他的胆小。

我父母的亲事最终还是成了。

提亲的是太爷。外奶奶来浪娘家,和太爷坐在上房炕上,仍旧说起娃娃们的事情,太爷说碎女长大了吧?这女子这些年咋不来浪浪,就给麻蛋当个媳妇儿吧。外奶奶很是乐意,这等于把女儿嫁给了娘家侄儿,她乐意。

母亲一开始就抱着抵触情绪。把她嫁给那个窝头窝脑的男娃娃,这是她担心了好多年,却终究无法躲过的事情。还是少女的母亲肯定极为郁闷。别人都为她准备嫁妆,热火朝天地忙,她自己没事人一样,冷眼看着忙碌的人。

母亲对于撒马庄的印象坏极了。她记起稍大些的时候,李家庄隔三岔五来几个讨饭的娃娃,都那么大了,还精着屁股,穿不起裤子。连女子娃娃都光着屁股。毛头娃娃到门上来,拥挤成好一堆,讨要吃喝,要是不打发,他们就不走,赖在门口,惹得狗汪汪叫,不断扑咬,愣是甩得铁绳哗啦啦响。外奶奶给每个人打发一点馍馍,摸着他们的光头问你们是哪个庄里的?娃娃们异口同声答:撒马庄的。

后面又来一拨,再问,还是撒马庄的。大家猜测,撒马庄一庄人都那么穷啊,咋都在要饭呢?

外奶奶心里难安,拾掇一点面食,背上去撒马庄看她的巴巴,真担心巴巴一家挨饿。

我太爷一家日子确实不好过,要饭的娃娃里就有他的小儿子小女儿。

其时正是母亲聘给父亲之后。母亲的郁闷程度可想而知。她存了心眼,听到门外狗咬,料定又有娃娃要饭来了,跑在别人前头开门去看,给几个光屁股娃娃一大块馍馍,求他们答应一件事,要是有人问你们打哪儿来的,就说是温塘的、马家湾的、刘家沟的,总之不要说是撒马庄的。

为了叫娃娃们改口,母亲费了好多馍馍,她真恨那些屁仔娃娃,恨那个叫麻蛋的窝囊少年,甚至恨撒马庄。母亲说她那时候就一个想法,撒马庄把自己给毁了,她这辈子算是完了。

同类推荐
  • 茉莉花与臭豆腐

    茉莉花与臭豆腐

    “什么怪味?这么难闻!……有点象臭鸡蛋味儿。”睡过午觉,小梁第一个推门走进基建科设计组办公室。他那患过鼻窦炎、嗅觉本来就不太灵敏的鼻子,却一下嗅出办公室内的空气成份突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心里嘀咕着,转动灵活的黑眼珠象两台雷达上的扫瞄器,立刻对办公室进行一番扫瞄。一切如旧,未见异常。小梁坐到自己办公桌前,铺开图纸,取出绘图工具,开始伏案工作。这是他大学毕业以来第一次单独搞设计,虽然是项挺不起眼的工程——与矿俱乐部配套的公共厕所。
  • 侠女奇缘(下)

    侠女奇缘(下)

    侠义公案小说之所以在我国长期流传不衰,深受各界阶层人士欢迎,主要是因为侠义公案小说中塑造的名臣官吏多以正直廉洁的形象出现,他们刚正不阿,不畏权豪,体恤百姓,不少人还被作者予以神化,成了“超人”;而侠客义士形象贴近民众,他们劫富济贫,铲除贪官污吏,成了正义的化身,是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救星,是社会安定太平的希望所在。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奸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
  • 脸面(中篇小说)

    脸面(中篇小说)

    2009年盛夏。杨巧杏一家四口人坐着一辆满载着乘客的班车,行驶在通往榆钱的国道上。国道两边的山水树木人羊狗都向后甩去。在她的眼里,这些山是美的,树是翠的,水是清的,人是和蔼的,羊是可爱的,狗是诚实的。她的心情好极了,全因她的儿子韩华考上了榆钱市重点高中。今天,是开学报名的日子,他们一家人正往学校赶呢!班车到了市运输公司汽车站,一家四口人下车。杨巧杏的老汉,一个农民,韩贵山把铺盖卷扛起下了车。韩华背起大大的书包,紧跟着跳下车,三跑两步赶上父亲,和父亲并排走起。
  • 连环罪:心里有诡

    连环罪:心里有诡

    接连不断的名人死亡案件,警察局经过周密调查作出自杀认定!难以掩盖的真相,若有似无的联系,诱引着警察暗中追踪。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是自寻短见还是死于非命?连环自杀事件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是阴谋?是利诱?还是残酷的现实让他们无能为力?让我们一起揭开这神秘的面纱,走进他们诡异的内心世界……
  • 舍身崖

    舍身崖

    《舍身崖》是一部10部短篇小说的汇编集。小说题材广泛,既有作者对童年轶事的描写,也有对农村风土人情的介绍;既有借古人轶事来达到教育今人的良好愿望,也有对现实社会好人好事的歌颂,文字虽朴实却另有新意。
热门推荐
  • 幻影之王

    幻影之王

    一款崭新的游戏《幻影战神》横空出世,瞬间席卷了全国。热血的战斗,烧脑的战术,诡异的剧情,无敌的怪物,绚丽的神器,丰富的任务,热烈的友情,危险的劲敌。谁才是这个游戏里最强的存在?玩家?亦或是NPC?谁才能击败最终BOSS"幻影战神"?谁才能赢得至尊的"幻影之王"称号?林晓峰,北皇高中二年级学生,才华横溢的游戏天才。他将在游戏中探索并成长,最终在游戏中亦或是现实中,解锁终极奥秘。
  • 逆转苍穹

    逆转苍穹

    一代家奴,他原本只活在最肮脏阴暗的角落里,可是因为她而站了起来!毁灭她,还是拥有她?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宁做小人不为奴!邪恶开始为他颤抖,正义开始为他而颠覆,信仰因他而崩溃!浩浩乾坤,风起云涌!
  • 红楼之碧水盈玉

    红楼之碧水盈玉

    无穿越,无玄幻,单纯的一篇红楼同人,白水般淡淡的感觉。水玉一直是主角,这次也不例外。一张地图,牵出了野心,三分天下,鹿死谁手?慈爱的祖母为何渐行渐远,亲情的温暖如何竟昙花一现,骨肉血亲抵不过万丈权柄谋算,最初的呵护已淡淡消散。只,那一双眼眸为何还会在梦中出现?沉静的心波澜不宁,却是心头萦绕已久不曾?原以为自此陌路,不料却再次相见…兜兜转转,真真假假,水玉缘自有天定…—————————————————————————————————黛玉,聪慧善良,美貌无双。一出惊天阴谋,使她不能再安享闺中无忧无虑,面对国难家仇,弱女子又有怎样的担当。水溶,谜一样的王爷,摸不到头绪,身为皇室长子,重任在肩。与黛玉偶然相遇,情陷其间。莫梨阳,暴脾气,高傲小姐,有些超前的思想,与帝王青梅竹马,却无法说服自己接受那祖制规定的三宫六院,终选择离去。水晴川,帝王一枚,钟爱梨阳,却不觉得三宫六院有何不可,面对爱人的远去,他又该怎么做?......《穿越之溶心傲玉》《穿越之寻到红楼去爱你》——————————————————————————-————————长河晨日《情牵红楼绛珠魂》心随碧草《红楼之禛心锁玉》
  • 悠悠,此心

    悠悠,此心

    【女追男!不好看你打我!1v1身心干净】再相见,江临已是IAP最年轻有为的物理学家,与国民女神出双入对,却抓着她的手腕问:“段子矜,我们是不是以前就认识?”*凡是六年前在A大上过学的学生,一定都听说过那位才惊四座的江教授,和日日纠缠他的小尾巴,段悠。她变着花样追他,他都无动于衷。最后一次,她却被他反压在墙上,“恭喜你,表白成功了。但不是因为你感动了我,而是我觉得,我可以喜欢你更多。”传言,江教授心口有一颗朱砂痣,他曾爱她入骨。传言,那女人是个离过婚还带了个孩子的“破鞋”,他却将她视如拱璧,数次求婚遭她拒绝。传言,IAP中枢数据库破译密码时,竟译出了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识过予新

    识过予新

    路识真跌跌绊绊长到十六岁,这年重遇父母离异后分居的哥哥,又喜欢上了在福利院帮助孩子的学长,可是到底是谁先遇到谁?如果路识真是阿新的良药,那谁又是学生会狐狸会长的玫瑰花?
  • 梨城叛徒

    梨城叛徒

    《梨城叛徒》是作者对“我”二叔李牧叛变的历史之谜及揭示复杂的人性,揭开梨城那段黑暗岁月的真实情况,向我们传递出对“叛徒”这个词的复杂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洞悉。尽管《梨城叛徒》中有较为复杂的历史解读与人性的叙写,但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主题却极为鲜明。
  • 邪天霸帝

    邪天霸帝

    新书《最强魔尊奶爸》10月10日正式发布,请大家多多支持!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权谋天下之为后

    权谋天下之为后

    一朝重生,她弃了荣华与富贵,生来呆滞,她被亲生父亲视为灾星,母亲早亡,她只待笈?之年便可踏出家族的牢笼,怎奈姊妹横刀夺爱,断了她命中良人,巇险之世,步步惊心,究竟她该何去何从....“如果命运,从不曾淡薄,我又何来丑戏一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奇宝贝之小夜

    神奇宝贝之小夜

    作为世上少有的女杀手的她,来到神奇宝贝世界后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浪呢?小夜:(摊手)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训练家,可惜有些人不想呀~那怎么办?去吧,我的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