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97100000002

第2章 致力于种族和谐

作为一个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的社会,新加坡各民族之间能成功和谐相处,主要是政府平等对待各种文化所产生的作用。这也是李光耀治国方略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新加坡人口组成成分看,全国300万人口中,华人占77.5%,马来人占14.2%,印度人占7.1%,其他民族占1.2%。这些人分别信奉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讲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和英语。这样一个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组成的各民族国家,一般是极难治理的。新加坡独立前,各民族人心目中也没有完整的“新加坡人”意识,华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马来人认为自己是马来亚国人,印度人则认为自己是印度国人,特别是华人,由于掌握了新加坡经济实权,常常以为自己是优秀民族,充满了高人一等的感觉,从而使马来人对华人产生强烈的反感。华人和马来人之间多次爆发种族冲突。李光耀曾语重心长地呼吁:“把一切关于种族仇恨和报复的流言蜚语砸得稀烂,让我们代之以和平和友好的工作而前进吧。”

新加坡独立后,深知民族团结重要性的李光耀,决心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民族和睦相处的伟大目标。

李光耀认为,要消除种族矛盾,首先要消除种族之间的经济差距,消除种族矛盾的经济根源,特别是华人与马来人之间的经济差距。

不过,李光耀同时认为,消除经济差距,绝不可抑制华人在经济上发展,也不能把华人的财产拿来与马来人平分,而是要给马来人提供机会,让他们尽快富裕起来。

然而,在历史上,新加坡的马来人不仅经济上不如华人,教育水平也远不如华人。于是,李光耀一上台,就指示他的政府着力提高马来人的经济和教育水准。在教育和求职机会等方面,政府给了马来人以极大的照顾。1967年6月,李光耀在一次马来人举行的群众集会上表示:“政府获得非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的支持,而准备把他们若干资产给予马来血统的市民。为了要把新加坡建设成为工业国家,要寻找各种机会让马来人学得技术和谋生技能。”“我们要竭尽所能使马来人懂得学习科学技术和参加现代企业经营,是实现他们改善生活的理想的唯一途径。”

在另一次和马来人士的对话中,李光耀指出,政府会照顾新加坡所有人民的利益的,包括马来人。他饱含深情地说:“他们必须在建筑行业中培训,他们必须被培训为熟练的技术人员。适合于小学毕业生的工种是不够的,如当邮递员、勤杂工和其他非熟练工等。但是,做工厂和工业中装配工、木工、泥工和半熟练工的机会是有的……如果他们准备接受培训。”李光耀指出,他渴望调整和消除各族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一部分人落后于其他部分人,国家的统一和完整就会受到损害。马来人之所以落后,主要就是教育、就业和住宅的落后,而这三者之中,关键的一点是教育的落后,教育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李光耀这样认为:“一旦马来人也像其他人那样受到教育,具有才能,那么他们就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业,拥有享受更高生活水平的能力。”

在李光耀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新加坡政府早在1960年2月就制定了如下专门倾向于马来人的法律:凡出生在新加坡的马来人,或父母已成为新加坡市民的马来人,凡到公立及政府援助的中学就读,全都能免费接受中学以上到大学阶段的高等教育。新加坡小学虽然没有实施义务教育,但小学教育全部免费。

然而,尽管李光耀想方设法提高马来人的素质,但人的素质的提高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马来人就业状况仍然不如华人和印度人。

不过,马来人已经发现了学文化、学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马来人家庭开始想方设法让子女上职业学校,不少马来人开始从马来语学校转往英语学校就读。从1970年到1979年,马来人中学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的比例从1.5%增加到4%;接受职业训练的马来人也从1975年的13%增加到1979年的22%。在1966年,马来人中学毕业后再上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和大学的比例仅为0.7%,而到1978年,这个比例却增加到4%。到1977年,马来人在公务员就业中的状况也有了显著提高,马来人占全部公务员的比例从1967年的17.1%上升到了20%,而且重要职位的马来人公务员也越来越多。就此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社会问题代理部长阿哈马特·马达作过如下论述:“在华人占大多数的情况下,人民行动党不诉诸‘中华思想’或狭窄的民族利益,而提倡复合民族主义。同时得到华人支持,尽量提高马来人的教育和生活水准,希望能早日与其他种族并驾齐驱。马来人的根源出自贫穷。新加坡的马来人,在人民行动党政权成立初期,也有若干苦劳,故得在政府的教育哲学下,接受应得的利益。”

为了进一步提高马来人的素质,李光耀和新加坡政府还积极改善马来人的居住条件。这之前,以从事渔业、农业为主的马来人大多居住在郊区村落,居住条件比较落后,在政府提倡工业化政策和都市开发政策后,马来人才开始离开村落,迁到高楼大厦。政府在出租或出售新建组屋时,充分考虑马来人的经济状况,并且按各族人口比例公平分配,而且各族居民杂住,以减弱各民族的种族意识,加强共同的“新加坡人”意识。这样,不论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以及其他民族,大家居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特别在中小学里,各民族儿童一起读书,共同游戏,这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多元民族共存,是一项极其有效的措施。

对各民族的政治和宗教信仰,李光耀和新加坡政府坚持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在人民行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新加坡政府内阁,均有各民族成员,就连党和政府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成员中,也注意到各民族人数的平衡。在宗教信仰上,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坚持把宗教和信仰分开,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一律平等,各族人民都有信仰本民族宗教的自由。对于希望设立所谓“国教”的人的建议,李光耀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他认为:“新加坡是个复合民族的国家,我相信对于国家来说,建立没有国教的国家比较有利。如果采取相反的方针,不但会危害东南亚的居民,而且也会招致大国的介入,以致变更意识形态,危害国家利益。”

1988年12月13日,李光耀在新加坡佛教总会的一次活动上,畅谈了宗教容忍对维系多元种族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并认为宗教团体应把人民对经济和政治的需求,让给非宗教团体处理。他这样分析道:

“在我国人口中,回教徒和兴都教徒的百分率保持稳定,信仰基督教的百分率却有显著的增加,从1980年人口普查报告中的10.3%增加到1988年的18.7%;无宗教信仰者的人数也从1980年的13.2%增加到1988年的17.6%。研究所得的结论是:基督教对受英文教育者和女性较有吸引力,无宗教信仰者多数是受华文教育者和男性。有25%受英文教育者是基督教徒(10%是天主教徒,15%是新教徒),只有7.5%受华文教育者是基督教徒(2%是天主教徒,5.5%是新教徒)。”

“基督教对文化水平较高者(占30.8%)和大学生(占41%)的吸引力最强,其次是无宗教信仰者。在无宗教信仰者中,文化水平较高者占28%,大学生占23%,他们并不一定反对宗教,而是他们自己也不晓得应认同哪个宗教,因此觉得自己不属于任何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教导信徒们的道德价值和规范,也照顾信徒们的精神、道德和社会福利。但是,宗教团体必须把人民的经济和政治需要留给非宗教团体,如政党,去处理。这是因为如果任何一个宗教团体设法确定我国人民的社会经济议程并通过‘社会行动纲领’来动员基层的话,其他宗教团体也会纷纷效法。一旦人民基于对宗教的虔诚而在社会经济问题上被动员起来,结果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我希望在我国占大多数的佛教徒和传统宗教信仰者能够给其他宗教树立一个好榜样,把宗教和政治分开来。各宗教信仰之间的互相容忍,在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新加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的领袖认为,由于华人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7.5%,人民行动党和新加坡政府的领袖人物又多是华裔人士,因此,防止和克服华人的“大民族主义”就成为种族和谐的一个关键。

1966年2月12日,在南洋大学毕业生大会上,李光耀指出:“我始终感到我们与其说是华侨,不如说是华裔。没有人能改变这一点:中国是中国,而我们是我们。尽管如此,我们有时必须注意别人是怎么想的。”“时常有人问起我这个问题:在各方面疑心重重的情况下,在东南亚这一部分的几百万中国人怎样能存在下去?而我的答复是:建立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在那里一个种族集团帮助并尊重其他种族集团。”“如果你要一个中国沙文主义社会,那么,失败是肯定的。新加坡必然会孤立……我们一定要牢牢地保住我们在东南亚的这一角落。这是没有什么可以谈判的。但是,我们必须尽力建立一个基于平等原则的、模范的、多元种族的社会。”1978年11月,李光耀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新加坡的华人,具有和中国大陆完全不同的经验和历史。因此,新加坡的华人不同于中国人。”

为培养“新加坡人”的“新加坡意识”,克服华人讲华语、马来人讲马来语、印度人讲泰米尔语造成的语言障碍,李光耀政府规定,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除拥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外,还要以英语作为各民族共同语言,推行两种语言政策,而且,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英语则为行政用语。1966年8月26日,李光耀在人民协会的一个学术讲座上,做了《双语保障华校前途》的发言,李光耀深入浅出地谈到推行双语政策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重要性。

李光耀曾经指出:“精通一种语言的人,会在语言上形成排外主义者或顽固的信仰家。他们只能用一只眼睛看世界。因为他们无法用两只眼睛看世界,所以不知道其他语言的优雅,及其表现的生动与雄辩状况,以及另一个世界的经验与知识。他们也不能理解用其他言语所表示的另一种文明。两种语言政策,似能用更开阔而深远的姿态观看世界。”1961年8月5日,李光耀再度指出:“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我们应该好好地培养他们,使他们不但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骄傲,同时也对我们正在建立的各种族和平共处的新国家而感到光荣。一个国家的人民之间免不了会有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观点,但是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做到:保证将来如果人民有分歧的意见,还不至于因种族的界限而使整个国家陷于四分五裂。在这一方面,我们一定要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培养一个不分彼此的民族的工作失败了,我们的前途将非常暗淡和不堪设想。所以,无论走向国家效忠和民族统一的道路怎样困难、怎样缓慢,我们都必须继续勇往直前。”“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推进共同语言,培养共同感情。”

新加坡采用了以英语为本国各民族通用语言的方法,这一方面是为了利于对外贸易,引进西方资本和学习西方尖端技术;另一方面是李光耀政权不想让某一种族的语言占主导地位,而导致其他种族抵制的情绪产生。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新加坡各族的子弟纷纷进入英文学校。现在,由于两种语言政策的推行,几乎所有的华人、马来人、印度血统的人都上英文小学,而将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列为第二语言。

同类推荐
  • 希拉里传:我想成为那个冠军

    希拉里传:我想成为那个冠军

    作为第一个在韦尔斯利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的学生;第一个罗斯律师事务所女性合伙人;第一个在联邦法院大陪审团前作证的“第一夫人”;第一位竞选公职的“第一夫人”;第一位纽约州女性参议员;第一位竞选美国总统的前“第一夫人”——在以前“第一夫人”身份走进美国国务院后,希拉里又开始了角逐总统的历程。本书通过探寻希拉里每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生细节,编织与众不同的人生节点,勾勒出客观真实、主观倾向的希拉里,旨在带你认识不一样的美国,了解人前人后最真实的希拉里。
  •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他被许多人认为是无耻、腹黑、阴鸷的小人然而他又是清末的治世能臣,民国的开国总统,中国现代军事的开创者。他是一个谜,一个今天史学家也很难盖棺定论的谜。通过对他不断的发挖可窥见大变局时代政客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以及官场的潜规则。
  •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这本书里,有着26位唐宋文人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们的185首(篇)传世作品。26位文人的生平轶事里,有历史,有政治,有战争,有风俗,让你对一千年前那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和那群站成不朽的人们有一个全新而完整的认识。而那185首(篇)作品,作者带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感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跨越时空将它们娓娓道来。
  • 孔祥熙全传(上)

    孔祥熙全传(上)

    自称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裔孙的孔祥熙,青年时期经贸有术,在家乡山西太谷拥有一定资财。1927年4月投靠蒋介石集团,并促成蒋介石宋美龄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孔主管财政达11年之久,对币制改革、支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及支撑抗战财政,有过一定的贡献。但孔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一再受到舆论的指摘,1944年11月即被迫去职,从此离开政坛。
  •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成七位名士,他们常在竹林中聚会,因此得了这个雅号。在混乱黑暗的时代,竹林七贤把老庄哲学的无为、尚真与返归自然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自由解放的新气象和不伪饰、不矫情、顺其自然的新的道德风尚。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影响逐渐传播开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已成为魏晋时期文人精神理想的一种象征。
热门推荐
  • 后马其顿征战史

    后马其顿征战史

    一部展现军事智慧与斗争经验的史诗级作品。马其顿王国的崛起,由弱转强,四面征战达到巅峰,进入帝制。正义、力量与现实。那是冰锋血刃的年代......勇气、荣誉与传统......
  • 故乡的候鸟

    故乡的候鸟

    《故乡的候鸟》是作者创作的一系列短篇作品集。内中包括了10个章节。内中的10个故事以不同的人、事、物为切入点,如伊犁河、水磨坊、汉人街、伊犁大曲、歌剧院这些景物,以及新疆民歌手、手风琴手和织地毯的手艺人等人物,从不同的角度详细的刻画了新疆伊犁的人们所经历的各形各色的生活,又以此引申出新疆大地上的风土人情,以及时代变迁中新疆大地所经历的各种变化,极具时代气息。
  • 怪玩宠物店:水边的阿多尼斯

    怪玩宠物店:水边的阿多尼斯

    喵哆哆编著的《怪玩宠物店水边的阿多尼斯》是魅力优品系列之一,《怪玩宠物店水边的阿多尼斯》讲述了:能让天才美少年画家露出笑容的神秘礼物,竟然是破烂的布偶熊娃娃,外婆留下的陈旧薰衣草戒指,为什么会被古怪又神秘的宠物店老板收藏,倒霉又贫穷的柳美奈为了偿还五十万债务,惨遭传说中的神秘占卜师骗钱,又被卷入纠结的四角恋。更悲惨的是她竟然知道了一件被隐藏了十多年的豪门秘密,有可能会被狠狠地报复。天啊,难道宇宙聪明无敌、天真可爱的美少女柳美奈只能眼睁睁地等待噩运降临吗.
  • 青青葱葱的岁月

    青青葱葱的岁月

    一些年青人,青青葱葱,朝气蓬勃,从天南海北走到同一个校园,这里有刺激,有辛辣,有宁静,有安逸,有甜蜜,也有悲伤。年轻的生命共同演绎了一段美好的校园时光。时隔多年,让我们一起打开尘封多年的通讯簿,吹掉上面的灰尘,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和电话也从纸上飞舞起来,在眼前晃动,引领着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回到那段青葱岁月。
  • 游戏

    游戏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君主独宠淡漠妻

    君主独宠淡漠妻

    他,乔氏帝国创造者乔以藤,冷漠果决,不易亲近。殊不知,冷漠总裁也有柔情似水细致入微的一面,但只对她,尹依然。当五岁的他初遇四岁的她,一米阳光,一抹微笑,换的她华丽转身人生逆转更换得他一往情深一世宠爱。十八年来,他默默守护,伴她走过最美的青春岁月。直至大学毕业前夕,她竟离奇失踪,使他判若两人。接手公司,急速扩张。他风生水起,只为站在世界顶端指引她回家的路。三年后,她意外归来。青梅竹马变身亲密夫妻。幸福生活背后,一个掩藏多年的惊天阴谋渐渐揭开…
  • 大宫女

    大宫女

    褚云香,一不小心穿了;虽然穿成了冷宫宫女,可小日子倒也平平静静,她不求大富大贵,但求无妄无灾,早日找到天机穿回现代;后宫争宠,干她何事?可为何每次她躺着也中枪?!这些对于她来说,都不是最最倒霉的;遇上某只小霸王,这才是她躲不开的情劫;争风吃醋?鸡飞狗跳?成了她生活的真实写照……然后……褚云香泪:……【本文慢热,后面精彩,走过路过不要忘记支持啊,收藏啦收藏啦!】
  • 爱在唐诗,情在宋词

    爱在唐诗,情在宋词

    因为喜欢唐诗宋词里的文字,所以我在那里邂逅了一场场倾城之恋。待繁华落幕,待经年流尽,爱却仍在唐诗,情也仍在宋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诗里的爱,宋词里的情,一经读过,便深入骨髓,想要忘记,怕是很难了。因为这里的爱和情,是契合到人的心灵深处的。那些诗词里的爱情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山无陵……天地和,乃敢与君绝!”千古传颂着的爱情,让我们读到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优美,也为结局“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而肝肠寸断。
  • 三生不幸遇“贱”你

    三生不幸遇“贱”你

    不是冤家不一家!她武胜男上辈子到底做错了什么摊上了这么个侄子?身为家中“小三”的武胜男同学一直处于中二期狂躁症,偶然一次打架事件救了美男学长许陌舟,并对其一见钟情!为了变成学长喜欢的乖乖女形象开始发奋图强!努力向上……武胜男一改往日的疯狂形象开始了一段从高一到研究生的漫长之路,八年后又遇见学长,此时他是高高在上的龙头企业CEO,而她只是个地下工作室的配音小演员!虽然身份差距巨大,但是武吴胜男一点都不怕,现在的武胜男可不是以前那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胜男,艰辛的追“男”之路开始漫长上演!可是偏偏半路总会杀出个程咬金侄子,精心设计的情节都被她那个倒霉鬼侄子破坏掉,简直是够了!
  • 大方等大集经

    大方等大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