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镇人武部长郑国新是在七月初接到办公室关于组织预备役训练的通知的。他的头一下大了,好家伙,成建制训练,到哪去找人。过去都是搞入队训练,抽上十来个人,好说。现在成建制训练一下就是几十号个人,到哪去找人,乖乖。现在是和平时期,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切向钱看的年代。连农民也不在乎那少得可怜的一点训练补贴。大多数在编的预备役士兵对参训没有多少热情,甚至有些抵触情绪。至于工矿企业的工人,即便他们想去,企业领导也一百个不乐意,怕耽误生产。你还不能把他怎么样,你能很严肃的把《国防法》翻到多少多少页,然后告诉他后果怎样怎样?得罪了这些领导以后你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武装部长郑国新现在是党委班子成员,分管政法、安全生产、武装工作。他清楚他之所以能进班子首先因为他是武装部长,所以再为难他也要把武装工作的事儿办好。但是,他也明白武装工作是个既花钱又不讨好的差事。地方领导嘴上不说,心里也是不高兴的。
郑国新把训练的事在党委会上提出来了,书记说国防建设无小事,立即办。
会后郑国新把市办公室下发的文件和一份预算报告递到了书记那儿。书记看完后说:“士兵的误工补贴不是部队给吗?怎么乡里还要另外再给?”
郑国新说:“书记你说的没错,部队是给了,每人每天二十块,现在打短工一天也不会少于三四十块,镇里不补人就组织不起来。”
书记有些不高兴:“一定要按规定和政策办,不能随意提高标准,否则很多事情都不好办了。你们要多做做思想工作,投身国防事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一种荣誉,不要什么事都用钱来衡量。”
郑国新知道,再多说不仅无济于事,还会事与愿违。他说那我们尽量做工作吧。
郑国新让副部长通知预编各排所在的村委会、乡镇企业的领导到镇上开会,安排布置训练的事儿。这几个村还有乡办企业都是经济状况比较好的,集体那块有盈余,镇政府各方面有什么不好办的事都往这几个单位安排。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这些单位的村民、员工收入高,更不愿意参加训练。但是郑国新只能这样,占一头呗。
郑国新把意图一说,任务一分。下面就唧咕开了,大家一致表示出点钱可以,就是人不好抽。有一个村主任说了句玩笑话倒提醒了郑国新,那位村主任说:“你们到劳务市场去雇人呗,完了咱们发饷。”郑国新想听的就这句话,但他不能马上表态予以肯定。不但不能肯定还要坚决否定,他说大家要从支持国防建设这个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来不得一点虚假。
会议最后决定各单位能抽多少人抽多少人,按编制人数抽不够的出钱,由武装部从其他单位抽调人员。郑国新言下的这个“其他”单位他自己也不十分清楚,但在场的人又好像都十分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