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武汉成为国军从大后方进军华东、华北和东北的战略枢纽。国军先后占领鄂中、襄西、鄂东南、豫中、豫西等地,企图打通他们向华东、华北和东北进军的通道。
1946年5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定》,但1946年6月26日,停战协定被撕毁,由刘峙指挥的10个整编师,约30余万人的兵力,对中原军区部队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中原局向中央报告了突围的计划,要点是主力部队向西突围,经伏牛山北渡黄河到太岳。如不成,则在武当山、伏牛山、秦岭打游击,必要时转甘南创根据地,或到陕甘宁边区会师。
中原解放军的主力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王树声率一纵队(缺第一旅)为南路。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中原局、中原军区直属队和二纵队主力为北路……
楚雄就是北路中的一员。
那种战斗的决心是空前的。
1946年6月26日晚,刚刚来到湖北才半年时间的楚雄,离开了他首次参军的地方,开始他人生中的第一场、也是最重要的、唯一的一场战役。
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夜晚,位于鄂北宣化店街南端的中原军区司令部,气氛紧张又充满了压抑的宁静。确切的消息大部分的军官们并不知道,他们只是简单地整理了行装,再次依依不舍地凝望着这充满感情的小街。这是一个鄂北邻河南的小镇,景色优美,交通便利,中原军区司令部所驻扎的3进3间的旧式建筑原为宣化店商会公寓,十分古朴庄重。加上1946年1月时中共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全部移驻于此,使这座古朴的小镇顿时显得重要起来,同时又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毛楚雄刚来,看到那伟岸的建筑,感受到那么多可敬的首长和同志们的关怀,他的心就像始终沐浴在阳光中。3月,董必武首长代表中共中央来慰问中原军民,5月,周恩来副主席又偕同美蒋代表前来视察,进行了举世闻名的“宣化店谈判”。当时毛楚雄作为一名光荣的军人,标准立正地站在队伍之中。他爱这种氛围,他看到敬爱的周恩来副主席,身材高大、神采奕奕、宽容幽默,他就想到和他在一起的大伯,是的,他从来没有见过大伯。甚至连父亲也没有见过,可是,他似乎对他们却很是熟悉,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似乎不仅仅出现在他们家的相框里,也总在他的心里演练,那著名的挥手之间,大伯他是如此地充满风采。
一切都在静默中进行。行军都是悄悄的,没有一句哨声、吆喝声,只听到整齐划一的脚步,穿过部队驻扎地附近的竹竿河,在夜晚的中原大地上传的那样遥远、那样喁喁切切,仿佛大地的低语。
按照预定的时间,6月29日,他们兵分两路从柳林、李家寨神奇般地突破了国军第一道封锁线,快速越过平汉铁路,实现了首次战略转移的胜利。
7月1日,北路军进至浆溪店、朱家店一线,国军获悉后,慌忙命令刘峙全力追击。刘峙调第十军、六十六军等七个军赶到天河口、商城西北和西南。但是,我军再次跳出了包围圈后,向西突进……
楚雄清晰记得,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经历了多少次战场的洗礼。后面有追兵,天上有飞机侦察和扫射,而北路军成功地突破了伏击、阻截,不顾劳累,以日行一百几十里的速度赶在敌军前面跨过苍台,飞渡唐河、白河,跨过豫西南平原,插入伏牛山南麓……
正是在这里,军队喘息未定,而部队首长们却以高瞻远瞩的战略与胸怀,对部队重新进行了规划。7月11日,为了分散敌军兵力,北路部队再次在内乡以南师岗地区兵分两路,是为要让敌人形成一个概念,满野都是中原军,中原军打不垮、分不开、分头并进,最终还会会合。
战友们洒泪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