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间团圆的中秋节将到。但那不属于巴山打工仔,这圆圆的月亮于他们其实是不圆的。他们还得在异乡流大汗,企盼挣得一个囊丰袋满的春节再回家乡哩……
但陈二娃却来找王哥请假,说要回家过中秋节,这在巴山打工仔中还是第一次!
二娃的此举是“别有用心”的,他回乡不是“团圆”,而是“圆房”。按家乡所传,久婚无子最盼花好月圆中秋夜,在那如盘似银的大月亮下,先拜送子观音,然后双双上床,有那月下老人促进,有那观音菩萨保佑,唯此才能瓜熟蒂落……对此举,二娃并不太相信,因为他已经如此地履行过两次却并没有呱呱坠地。但他仍将此看得最重,舍此其谁?
当然,这是不好意思告诉王哥的。
二娃对王哥说他实在舍不得虎子,中秋节一过就返回。这当然要取走工钱了,七个多月按一个半人算,扣除其它花费,他将领到八千元。八千元呀!这在这大巴山可是何等的一个天文数字呀!但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王哥竟说出这么一句话:“那工钱是一分钱也发不出来的。”
多么标准的癞皮言论!
陈二娃突然明白,他又遇到一个“癞皮老板”了,原来,这王老板的一切“好”都是装的,这也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
他一下子将谋财害子的仇恨集中到眼前这一个癞皮老板身上,他要向王老板扑上去,让他尝尝大巴山的铁拳……但是,他并没有动,他想起了那一个对付癞皮老板的共识:马上拍马奉迎,逗得他放松了警惕性,再伺准机会……
小不忍则乱大谋呀!
而王老板还在说:“你这一走虎子谁管……”
陈二娃立即咬紧牙关不与王老板争吵,反而堆出了一脸的笑,虽然笑得生硬,毕竟笑比哭好,说:“王哥我听您的。”“除非你把虎子带回大巴山去!”二娃知道这是王老板挖苦他的“锐儿话”,是拿一件绝不可能是事来“量死”他……却猛然心动,是呀,何不把虎子带回去并且一去不返呢?你不让我中秋节回家“做”孩子,我就将这现成的捡一个!我的娃儿就栽在癞皮老板身上,为啥子不让你们把娃儿还回来?好吧,好吧,我一不拿你值钱的东西,二不把你痛打一顿,但是,我要……此刻,大巴山的血气突然在二娃的胸中激荡,一个“大谋”涌上心来,他赶紧对王老板说:“王哥,我不回去了……”
王哥笑了:“这还差不多。”
二娃觉得王哥的笑脸分外狰狞,他这才弄懂了“笑里藏刀”这个词儿。
而他也进一步地“笑里藏刀”了。
之后的几天里,二娃对“王哥”格外亲热,总是对王老板嘿嘿地笑,干活也格外地卖力,王哥看在眼里,乐在心中,也成天对二娃呵呵地笑,共同营造出好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氛。中秋节那天,二娃特地请王老板去小饭馆大吃了一顿,要的都是他平日里决不敢问津的好菜:红烧全鱼、凉拌鸡块、清炖狗肉,还足足地打了两斤高粱酒。这是二娃生平第一次宴请“上司”,以前在大巴山老家,就是队长村长也没这样地沾过他的光。一顿饭下来,王老板醉乎乎的,满脸通红,满嘴酒气。二娃虽也半醉,心里却十分明白,他格外地买了15个大蒜,送王老板7个,自己留下8个,说是用这蒜儿“给王哥醒酒”,心中却恨恨地说:“你有七算(蒜)我有八算(蒜),你煮稀饭我把裤腰带胀断。”这是大巴山流传甚广的一句老话,说的是旧社会那长工对付刻薄地主一个招儿,虽然新旧社会两重天,一个是给地主打工的长工,一个是给老板打工的工人,但二娃觉得两者完全一样。而那王哥哪里知道这大蒜的深意,手捧7个大蒜,心里十分感动,重重地拍着二娃的肩膀说:“真是好兄弟!”
二娃却在心里咬牙切齿地说:“等几天你就知道我是谁了。”
如此高档的聚会,虎子当然少不了。看见“叔叔”与“爸爸”在一起亲密接触,他就非常高兴,一会儿跑过来搂住二娃的脖子叫“爸爸”,一会儿跑过去搂住王老板的脖子叫“叔叔”,将宴会当作了一场快乐的游戏,将“爸爸”与“叔叔”当成了他的两个玩具。当他看见两个大人分蒜时,他也要一个,二娃坚决不给,心中说:这蒜可不能给你,对你可不能算(蒜)了,我一定要把你领回大巴山去。
就在宴后的第二天,二娃与虎子突然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