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500000004

第4章 弹·恋爱(2)

观摩会那天我换了一身冷色调的衣服,独自一人搭着公交往群艺馆赶去。迈入表演大厅后我很熟悉地找了个靠前的座位坐下,而后盯着头顶上那七彩的光晕直发呆——一年前我还是那舞台上的演出者,肩负着一个神圣的职责;一年后我却只是这看台上的旁观者,扮演着一名匆匆的过客。

开场没多久后杜老师便在我旁边的位置坐下来,向我点了点头。我恐怕妨碍了台上的表现,便尽量压低声音地朝她问了句好,并说:“那个,那个童子军什么时候出场?”

杜老师把一缕秀发搁在耳朵上,用着我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我们把她的节目放到最后,因为她本人有一些话要说。至于说话的内容,你就待她上场时听她要说什么吧。”

我揉了揉右眼,心想时间啊你就过得快一点吧,最好就直接跳到最后一个节目。而在整整一年前,我和佟芷筠都会在化妆间里祈祷时间要慢一点过,最好永远也没轮到我们登台表演的时候。

在很多张稚气未脱的面孔相继退场后,便到了倒数第二个节目了。这个节目是由一对比我略小约三四岁的男女同学来演奏保留节目《拉德斯基进行曲》,可惜今年这曲子已不再是压轴出场了。在他们的整个演奏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但最大的不足便是他们之间的默契尚欠火候,乐章之间难以体现出其相互间不言而喻的心底交流来。

四手联弹的演出刚完结,老天爷便很是矫情地落下了一场毛毛细雨。座位靠后的某些家长正为着这样那样的原因躁动着,而我则急切地希冀着那个阔别了几近一个年头的佟芷筠能立马出现在我眼前。

上苍倏忽又很无理取闹般放了一个响雷,吓得伫立于台上的小主持人登时忘了词儿,竟呆在原地不知所措。与此同时,或许是听见台前司仪停了声响的缘故,我发现佟芷筠已经从幕后走出来了,弄得那位小主持人满脸通红地撤回化妆间。

那一天的佟芷筠也穿着一身暗灰色的及膝连衣裙,套着一双如她身旁钢琴般黑得锃亮的长靴,戴着粉红色头箍,一头散落在肩上的长发。我正欲抬起手来鼓掌,一旁的杜老师却拍了拍我说:“甭急,她有话要说了。”

我至今仍深刻地记得,那阵子会场的灯光很诡异地暗淡了下来,同时舞台左右两侧的大音箱也稀罕地播送着往前在演出期间不曾插入过的伴奏。舞台中央是一个依稀能照亮佟芷筠与身边的三角琴的光圈。

此时佟芷筠手中正紧紧地攥着麦克风,落落大方地说:“很庆幸我还能为大家作自己在国内的最后一次演出。在四个月前我爸爸顺利地在英国曼城的唐人街开了一家华人餐馆,如今他决定把我和妈妈都接去那儿定居。我一直在想,往后恐怕我就再没有参加观摩会的机会了,因此我决定抓紧留在这儿的最后一点时间来好好练琴,从而准备着我在故乡的压轴登台。”话音刚落,便是一片片迷糊而且漫长的不知是来自台上抑或是台下的哽咽声。

我强忍着快要涌出眼眶的泪,装作从容地听着佟芷筠半哭半诉地说下去:“我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艺术气息缭绕着的舞台上,首先得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每周四都风雨无阻地把我送到琴行去学琴;倘若没了含辛茹苦的他们,也根本不会有我,以及我今天的美好生活。其次我要感激一直以来教我钢琴的杜老师,在我学钢琴的这些日子里,她不仅教会了我识谱,教会了我弹奏,还教会了我人生路上的许多不可多得的东西。”说毕我观察到佟芷筠把麦克风轻轻地挪开,情难自禁地哭出声来。而坐在我身旁的杜老师早已经泣不成声了。

佟芷筠极力控制着自己的失态,继而道:“在这些默默为我付出过的人当中,我还要感谢一个名叫淮晓梓的比我大一岁的男孩。我不知道他今天到底有没有来现场,但我却一直想对他说句:谢谢你,我很喜欢你。我俩因为钢琴、因为合奏而从素未谋面走到了一起,我想这也算是一种缘分——我们之间曾有过矛盾、抱怨、固执和自私自利的情绪,但最终我们仍能弹出那起码在我看来,是空前绝后般完美的四手联弹。不过,在今年的演出里,我却只能单独一人来完成自己在群艺馆里的最后一丝回忆——因为他已经在好几个月前决定不再学钢琴了。杜老师曾经给我找过几个四手联弹的拍档,我承认他们当中的确有人琴技比淮晓梓精湛,但是你知道吗,那就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样,纵使他们当中也有因被用得过多而劳累,又或是因被用得太少而嫉妒,过后它们依然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一旦你用假肢来换掉了其中一只,那么另一只虽然会觉得自己的地位啊什么的都没太大的差别,但全盘生活却业已完全变味了。”

我内心一倾而出的情愫使我无法自控地抽噎起来。杜老师朝我递来了一包纸巾。

我拼命地咽着口水,想把满腔的回忆堵住。杜老师自始至终都在擦着眼泪,而一双大眼睛早已被感动印染得红红的。我身后的观众席上偶尔又泛起了一些嘈杂的声响,没猜错的话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高喊“宰了那小子”。

佟芷筠俄而深情地朝前方鞠了一个躬,我认为她尚未表演不该那么快地赶着鞠躬,但细想一下后才发现她仿佛已经置身于表演当中了。她用左手手背擦拭了一下云集着泪珠的下巴处,又把麦克风凑到嘴边说:“披头士乐队在解散的时候,唱了他们组合的最后一首单曲,那首歌叫Let It Be,我非常喜欢这首歌——今天作为临走前的演出,我把这首属于现在却缅怀过去的歌送给大家。这些天我都在很用心地排练着这首英文歌,希望大家喜欢。”

佟芷筠深呼吸着走到了庞大的三角琴前,整了整裙摆后便缓缓地坐下。她把架着的麦克风移到了嘴边,先是微闭着双眼地敲了一段前奏,而后沉浸其中般跟着背景音乐自弹自唱起来:

When I find myself in times of trouble,

Mother Mary comes to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And in my hour of darkness,

she is standing right in front of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我瘫坐在座位上,脑海中登时闪过许多似有幻无的景象。歌曲的高潮弹得是那样的轻柔,但我仍觉得在佟芷筠手指按下的起伏不定的琴键当中,没有一个音符不是绽放得铿锵有力:

Let it be,let it be,let it be,let it be.

Whisph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当这首Let it be的余韵渐渐在我的大脑皱褶中消褪时,我才意识到佟芷筠已经久远地离开了。我当初曾给她发过一封很幼稚的情书,但结局就如同那位昔日跟我一起暧来昧去的佟芷筠一样难以寻觅,而且再也没能回到我的身边。

我终究没能在她登机飞往曼彻斯特城之前与她道别,并亲口告诉她:我喜欢你;而她也无法得知被自己视作初恋的我在她的最后一演时到底在不在群艺馆的现场。我们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朦胧而且羞涩的小学时期的爱情,高潮发生在她在舞台上用自己的初吻来换取我的初吻,而后又在飞往英国的航班上戛然而止。佟芷筠带给我的故事只是上天注定的大合奏里一段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尽管旋律被赋予得忒为动听,但总是要消亡在小节末端的休止符以前,就像披头士乐队唱的:Let it be,let it be.

直至发稿前我都未能碰到佟芷筠,彼此的联系更是离谱得一次都没有过——因为我们自以为相爱的时分太过年轻太过幼稚,通信方式以及很多东西都没来得及留下。更多的是我相信缘分这种东西往往是不可预见,只可遇见的。倘若还要我对那位曾带给我人生一段美好剧情的佟芷筠说些什么的话,我会由衷地希望她能够在大不列颠的天空下,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初一上学期结束后我便甚少再去碰家中那台沉重的钢琴了。我觉得这台大家伙给予过我好多,例如跟佟芷筠相互间的故事;但又剥夺过我好多,诸如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每当我掀起盖子触及琴键时,总发现这钢琴上已经被岁月无声无息地铺满厚重的灰尘了。

我从来不厌倦灰尘,因为它总是适时地把陈旧的东西给密封住,譬如记忆,不让其轻易地逸去又或是溜走。如今我正拍打着在琴键上占据一方的微尘,宛若拆卸着一个装载着许多鲁莽与童话的陈年包裹,回忆起我和佟芷筠彼此端坐在钢琴前面,很是天真烂漫地弹奏起《拉德斯基进行曲》来。

同类推荐
  • 盛开: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散文卷)

    盛开: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散文卷)

    《盛开: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散文卷)》中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者的优秀作文范本。新概念作文大赛为深受学生读者欢迎的全国作文比赛,获奖者均为同龄作者中的佼佼者,创作能力出众。这些作品文采飞扬,独树一帜,立意新颖,文思精巧,可以让学生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汲取优秀作文精华,快速成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中学生读者来说,本书既是一本作文“圣经”,又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对名著的速读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速读使你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具体到本书来说:假如你想了解作者的情况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你可以阅读“作者简介”和“作品档案”部分。假如你想了解一部名著的主要情节,你可以阅读相关篇目的“内容概要”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中的主人公,你可以阅读“主要人物形象”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本身的艺术成就与名家对作品的评价,你可以阅读“文学成就”和“名家点评”部分;假如你想记一些名著中的精彩篇章,你可以阅读“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假如你读了这几部分而起了阅读原著的愿望,“名家点评”“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则指明了原著的精华之所在。
  • 梦醒黄昏

    梦醒黄昏

    柳萌不仅“为他人作嫁衣裳”编辑出版了许多好文好书,自己也勤于写作,出版文集二十余种。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他文如其人,为文为人都是有情有义。《梦醒黄昏》收集了柳萌近年来的经典散文百余篇,分为远年回声、四十风情、心海波澜、文苑赏花、艺文情事、友谊链接四个部分。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
  • 解放太原(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太原(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1949年4月20日零点,我军正式向太原城外发起总攻。首战汾河西,巧取卧虎山,强占双塔寺,激战小北门。攻入太原城奇袭鼓楼,浴血巷战直插敌人老巢。阎锡山金蝉脱壳先走一步,戴炳南,孙楚等被俘虏……
  • 山羊之歌

    山羊之歌

    《山羊之歌》是中原中也的第一部诗集。中原中也(なかはら ちゅうや,1907-1937),旧姓柏村,昭和时期诗人、歌人、翻译家,被誉为“日本的兰波”。有350多篇诗作流传至今,其中一些诗作被选进日本的国语教科书,主要作品有诗集《山羊之歌》(1934)、《往昔之歌》(1938),译诗诗集《兰波诗选》。
热门推荐
  • 薄暮

    薄暮

    穿越时光的藩篱,静默地踏上记忆之旅。岁月赋予我们的征兆以及感怀,被十指翻阅。薄暮过后,漫漫长夜终会被破晓的晨光所终结。时间迁徙,冷暖交替,一支蘸满深情的笔在细细勾勒。这是一个关于生命泅渡长河的故事。侧耳聆听的少年,化成一艘纸船,溯游岁月长河,直抵遥远彼岸。这不是钟点,不是仇恨的死穴,祭奠无法补偿和释怀的一切,化成一朵凝重暖煦的希望,撑起整个生命的光亮。
  • 天桥上的邱弟

    天桥上的邱弟

    马季设座本期“大家雅座”依旧由著名评论家马季先生设座,邀请的“在座作家”是谁?曾以“北北”等笔名发表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小说的著名女作家林那北是也。林女士近来创作走向若何?文学思索的兴奋点何在?列位有心的看官仔细了。一邱弟非常不喜欢一个叫开喜的人。开喜年轻时很结实,肌肉一块块东垒西鼓。过了五十岁他开始胖,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他头与肩的距离越来越短,直至现在,圆滚滚的脑袋直接粘到肉乎乎的肩膀上,中间缺了一截竖立的脖子。
  • 符魄zero.零舞

    符魄zero.零舞

    在一个十分久远的年代里,久远到人类还没有用“公元”来记年,久远到人类早已忘却了这个时代,天际任然一片灰暗。这里有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们。不过,好在还有忠臣不二的他们。这里,这个飞沙走石一度年轻的战场,就是【异次元空洞】。这异次元空洞的统治者居然是是女神女娲?!哦,难道你还不好奇这飘落的传说?欢迎进入【异次元空洞】!
  • 淑女本色

    淑女本色

    她们是自称淑女的都市女孩儿,三个女人,三种性格。会贪财,会世俗,会虚荣;会装傻,会任性,会耍小心思;有女人的粉红梦,有女人的小聪明,也懂女人的小手段;有爱情,有亲情,也有友情。尝一枚酸酸甜甜的爱情果,体验现代淑女的本“色”生活。
  • 我女朋友重生了

    我女朋友重生了

    她一朝重生变成普通女学生,分分钟学霸上身,虐渣男除渣女,天赋异禀,却意外俘获冰山男神的芳心。护妻狂魔已上线,动手虐渣由他来,撩她爱她任他宠【女强男强,身份神秘】
  • 给我漱口盂儿

    给我漱口盂儿

    在歇马山庄,要是有人在大街上喊:“给我漱口盂儿——”那肯定是在嘲笑我的奶奶。漱口盂儿,奶奶用来漱口的一只杯子,瓷的,你可能没见过,它样子挺怪,粗肚子细脖子,鸭舌头样的口儿,肚子上印满了云雾一样朦胧的花。我从来不叫它漱口盂,儿,只叫细脖子杯。那是我们家的老古董,就像奶奶一样。奶奶却说它比奶奶要大至少五百岁。奶奶今年八十二岁,按她的说法,这只细脖子杯已有五百八十多岁了。
  • 春耕的牛事

    春耕的牛事

    春耕的声名远播源于一次惊心动魄的意外。那天,春耕正拿着挠子给他的黄牛梳毛,忽然街上传来声嘶力竭的尖叫和呼喊声,呼喊声有男有女,令人心惊肉跳。春耕冲出院子,跑到街上,几个女子尖叫着跌跌撞撞地沿着大街往东跑,街上横七竖八地倒着几辆自行车。其中穿红衣服的玉兰尤为显眼。一头健壮的种牛偏愣着脑袋,拖着缰绳,由西向东疯狂地奔跑着追过来,震得街面都跟着颤动。六十多岁的臭粪在后边一边跑一边喊着什么,突然就跌倒了。春耕看出,这是臭粪牵着他的种牛到湾边饮水,种牛突然看到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受了刺激,挣脱缰绳冲了过来。
  • 紫夜瞳

    紫夜瞳

    你是属于我的......从我第一次遇见你一切都已经注定......地狱么......只要有你......
  • 剑逆

    剑逆

    一个墨族的少年,被传说中的西门家族的神秘强者带走。少年相信总有一天,他会用他的剑证明自己,问鼎天下!古老的封印,可怕的棋局,一切都可能是某个通天强者一手操控。这个墨族少年体内又会有怎样可怕的力量呢。血染天界,共敌魔界入侵,暗潮涌动,一阵阵腥风血雨尽在此时!诛仙斩圣!斗转轮回!逆转剑道!唯我独尊!
  • Crediting Poetry

    Crediting Poetry

    The Nobel Lecture Seamus Heaney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1995 'for works of lyrical beauty and ethical depth, which exalt the every day miracles and the living past'. Crediting Poetry is the first publication of the lecture he delivered at the Swedish Academy on 7 December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