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600000015

第15章 希望在无产者身上

如果有希望,温斯顿写道,希望在无产者身上。

如果有希望,希望一定在无产者身上,因为只有在那里,只有在占大洋国85%人口的被忽视的成群的民众中,才有可能产生摧毁党的力量。党不可能从内部被推翻。党的敌人,如果有的话,不可能聚集起来,甚至不可能认出对方是自己人。即使传说中的兄弟会存在——这是有可能的——也很难想象它的成员能大量聚集,最多三三两两而已。反叛只是一个眼神,一个语调的变化;最多只是偶尔的一句耳语。但是,如果无产者能以某方式意识到自己的力量的话,他们根本不需要密谋。他们只要站起来,像马抖掉身上的苍蝇一样轻轻一抖就行了。只要愿意,明天早上他们只要吹口气就能把党粉碎。他们总有一天会想到这么做的吧?可是——!

记得有一次他走在一条拥挤的街道上,从前面的一条小街上传来几百个声音——几百个女人的声音——在大声叫喊。那是一种可怕的愤怒和绝望的叫喊,那低沉响亮的“NFDA1!—NFDA1!—”声好像大钟的轰鸣在不断回响。他的心剧烈地跳了起来。开始了!他想。是暴动!无产者终于解放了!到了那儿,只见两三百个女人挤在路边市场的货摊周围,表情好像沉船上的乘客一样凄惨。但是这时,集体的绝望已经变成了大量的个人争吵。看来有一个摊子在卖铁锅。那种锅又薄又不结实,但任何炊具都是抢手货。现在,供应已经出人意料地结束了。买到的女人被别人挤来挤去,想拿着锅离开,几十个没有买到的女人围着摊子大吵大闹,说摊主开后门,说他囤积惜售。又有人一声叫喊。两个身材臃肿的女人,其中一个披头散发,正在抢同一个锅,想从对方手里夺过来。两人抢来抢去,突然,锅柄被拉掉了。温斯顿厌恶地看着她们。然而,片刻的功夫,那从几百个喉咙里发出的喊声蕴含着几乎可怕的力量!为什么他们的喊声从来不用在任何重要的事情上呢?

他写道:

只有觉醒之后才会反抗,只有反抗之后才会觉醒。

他想,这简直像从党的教科书上抄下来的。当然,党声称已经解放了无产者,使他们不再受奴役。革命前,他们被资本主义者无情地压迫着,挨饿挨打,女人被迫去挖煤(事实上,女人现在还在挖煤),孩子六岁就被卖到工厂去干活。但是同时,按照双重思想的原则,党又教育人们无产者天生下贱,必须像对付动物一样,用几条简单的规矩使他们服从。事实上,人们对无产者知之甚少。没有必要了解太多。只要他们继续干活,不断生育,其他的活动一概不重要。由于像阿根廷平原上的野牛一样无人管理,他们又回到了古老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们在贫民窟出生长大,十二岁开始工作,度过短暂的妙龄青春和纵情岁月后,在二十岁结婚,三十岁步入中年,大多数人在六十岁死去。他们的脑子里只有繁重的体力劳动、照顾家人和孩子、与邻居拌嘴、电影、足球、啤酒、还有最重要的——赌博。控制他们并不难。他们之中总有一些思想警察的密探在散布谣言,发现并除掉其中的危险分子;但从来没有试图向他们灌输党的思想。无产者有强烈的政治感情不是件好事。他们只需要具有朴实的爱国之情,每当需要他们加班加点或者减少物资定量时,这种感情就会发挥作用。即使当他们心中不满的时候——他们有时也会不满——这种不满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没有高屋建瓴的观点,只能就小事发发牢骚而已。更大的弊端他们从来注意不到。绝大多数无产者的家里没有电幕。连民警都很少干涉他们。伦敦城里犯罪猖獗,形形色色的小偷、歹徒、娼妓、毒贩和骗子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小社会。但是,因为这一切都发生在无产者之间,所以无关紧要。在一切道德问题上,他们都可以按老规矩办事。党的禁欲主义没有应用在他们身上。滥交不会受到惩罚,离婚也是允许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甚至宗教信仰都可以许可,如果无产者表现出这种需要的话。他们不值得怀疑。正如党的一句口号:“无产者和动物是自由的。”

温斯顿伸手小心地挠了挠他的静脉曲张性溃疡。又痒起来了。人们总是回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根本不可能了解革命以前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从帕森斯太太那里借来的儿童历史课本,把其中的一段抄在了自己的日记里:

在旧社会,在光荣的革命发生之前,伦敦并不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这个美丽的城市。那时伦敦是一个黑暗、肮脏、悲惨的地方,几乎人人食不果腹,成百上千的穷人没有靴子穿,甚至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年纪比你们还小的孩子要为残忍的老板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手脚慢了就要挨鞭子,他们吃的是陈面包屑和水。但是,在这一片可怕的贫穷之中,却有几座富人住的高大漂亮的房子,伺候他们的仆人甚至多达三十个。这些富人叫资本主义者。他们肥胖、丑陋、长相奸诈,就像下一页上的那张画一样。你们可以看见他穿着黑色长外套,叫做礼服大衣,戴着一顶奇怪的、亮闪闪的、像烟囱似的帽子,叫做大礼帽。这就是资本主义者的制服,别人不许穿。资本主义者拥有世上的一切,其余每个人都是他们的奴隶。他们拥有所有的土地、房屋、工厂和钱财。如果有人不听他们的话,就会被送进监狱,或者被解雇饿死。任何普通人在和资本主义者讲话的时候都要卑躬屈膝,脱帽鞠躬,称呼他们‘先生’。所有资本主义者的领袖叫做国王——

他知道记载中的其他内容。有穿着法衣的主教,穿着皮袍的法官,颈手枷,足枷,踏车,九尾鞭,市长大人的就职宴会,和亲吻教皇脚指头的惯例。还有一种叫“初夜权”的东西,儿童课本里也许不会提到。那是一种允许每个资本主义者和他工厂里的任何女工睡觉的法律。

你怎么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撒谎的成分?也许,总的来说,现在的人们确实比革命以前生活得更好。唯一的反面证据就是你骨子里无声的抗议,你本能地感到眼下的生活难以忍受,在其他某个时候,日子一定与此不同。令他吃惊的是,现代生活的真正特点不是它的残酷和不安全,而只是它的贫瘠、暗淡,和百无聊赖。你只要看看周围就会发现,生活不仅与电幕里流出的谎言没有相似之处,而且与党试图达到的理想也没有相似之处。即使对党员来说,生活的大多数领域都是中性的、非政治的,无非是完成沉闷的工作,挤上拥挤的地铁,织补穿破的袜子,讨来一片糖精,省下一支烟头。党的理想是某种巨大的、可怕的、闪闪发亮的东西——一个钢筋混凝土构成的世界,一个庞大的机器和可怕的武器构成的世界——这是一个好战分子和狂热分子构成的国家,人们整齐划一地前进着,想着同样的念头,喊着同样的口号,永远工作着、战斗着、胜利着、迫害着——三亿人长着同样的脸。而现实却是破败肮脏的城市,饥饿的人们穿着漏水的鞋匆忙来去,住在草草修缮过的十九世纪的房子里,闻起来总是有白菜和厕所的味道。他似乎看见了伦敦的图景,像一个庞大的废墟,一个上百万个垃圾桶组成的城市,其中还能看见帕森斯太太的脸,她满脸皱纹,头发稀疏,正在无奈地摆弄着一个堵塞的下水管。

他又伸手挠了挠脚踝。电幕日日夜夜用数据轰炸着你的耳朵,证明人们今天拥有更多的食物、更多的衣服、更好的住房、更好的娱乐——人的寿命长了,工作时间短了,比五十年前的人更高大、更健康、更强壮、更幸福、更聪明、更有文化。这一切既无法证明,也无法反驳。例如,党声称,如今百分之四十的成年无产者都有读写能力:而革命前,据说这个数字只有百分之十五。党声称如今的婴儿死亡率只有千分之一百六十,而革命前是千分之三百——诸如此类。这像一个有两个未知数的等式。历史书上的每一个字,甚至人们深信不疑地接受的一切,很可能纯粹是胡说八道。就他所知,可能从未有过“初夜权”这种法律,从未有过资本主义者这种生物,也从未有过大礼帽这种服饰。

同类推荐
  • 亡灵再现的卧室

    亡灵再现的卧室

    本集19篇小说,均以猎奇搜异见长:青天白日,人们怎么会在众目睽睽下,齐齐地亲眼看到死去了的亲人的形象?深更半夜,独居山野小屋,是谁一次次在门外敲门?又是谁整夜就在你的床底吭吭地咳个不停?《天才小黑客》《送你一只间谍手机》《家庭电脑警察助理》等篇,更是综合了当今网络时代的崭新元素,给当代少年朋友提供了展现智慧的舞台,从而使本集集中展现了发生在中小学生中传统与前卫、科学与迷信、古老与新潮激烈冲撞下的生存状态。
  • 完美谋杀

    完美谋杀

    沈秀兰被凌晨1点43分的电话惊醒。在那一秒钟内,她以为是丈夫吴敬泰打来的电话,心里尚有一点埋怨,但还是拿起了话筒:“喂——”“请问你是吴敬泰的家人吗?”电话里的那个声音冷静而威严,听得出是一个惯于发号施令的人。“是的,我是吴敬泰的妻子沈秀兰。请问有什么事吗?”沈秀兰不知怎的,有些紧张。她本能地觉得,这个电话绝不是无聊的骚扰电话,这个陌生的声音将带给她的可能是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我是市公安局刑警队的叶诚,我们有些情况需要向你求证。请问你的住址在哪儿,我们将派车过来接你。”
  • 蜘蛛网中的女孩

    蜘蛛网中的女孩

    因《千禧年》杂志投资方改组而再次陷入事业危机的记者布隆维斯特接到意外来电,打电话给他的是世界的计算机工程师法兰斯·鲍德,对方声称自己有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急需当面告知布隆维斯特。而当他赶到鲍德家中时,迎接他的却是一个血淋淋的命案现场,鲍德被专业杀手谋杀于家中,布隆维斯特自己也险些命丧枪口。而目睹整个事件的目击者,是鲍德患有自闭症却拥有奇特“照相记忆”的儿子。此刻,布隆维斯特只能求助于已经失联很久的莎兰德。另一方面,莎兰德凭她无与伦比的电脑技术入侵了美国国安局的系统,获得了国安局加密档案。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鲍德的意外死亡和美国国安局的秘密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塞罕坝祭

    塞罕坝祭

    这是当时全中国知识分子最集中的林场,146名大学生响应党的号召齐集此地,为改变京津地带的风沙危害植树造林,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创业乐章。只是当初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由于政治风云的无情席卷,他们自身的命运从此也发生残酷转折……在这里,最丑陋的季节是春天。没有鲜花,没有绿草,没有鸟鸣,没有流水,只有高高低低、明明暗暗的残雪,像一片片灰灰白白的癣疥……一直到5月底,消融的冰凌伴着纤弱的溪水,才开始弹拨起春天的琴弦。仿佛是一夜间,落叶松们、云杉们、白桦们悄悄披上了明亮的新绿,但此时分明已经进入夏季了。
  • 泥工王明礼

    泥工王明礼

    不想弄点别的事做么?在城市里你能做的事多着呢,不一定非要做泥瓦工。想想老刘狗日做的事,既是教训,又是经验呢。你要是也能这么弄一次,一生就不愁了。王明礼沉默了一会儿,说,我还是做泥瓦工,不想弄别的。泥瓦工也能做出名堂,我们林总不就是做泥瓦工做出来的么?那你就做你的泥瓦工去吧。刘金标阴沉着脸,又说,刘明辉狗日的事我给你打听着点。一有消息,我就告诉你。王明礼就用林大栓送给他买车票的那点钱一直捱到了农历正月末。在这段时间里,王明礼始终住在林大栓的工棚里。他天天都到街上去,但他连刘明辉的鬼影子也没见到。
热门推荐
  • 久等了,机长大人

    久等了,机长大人

    机长:你是我的今天,以及所有的明天。顾曾:冲上云霄,无论多高多远,我都是你着陆的机场,延误时,我会成为你的管制员。初次相见,在催眠室,她昏睡着,他清醒着。三年后,在长虹机场PEK控制塔的语音通话里,认出彼此的声音。禁欲系高冷机长,被誉为亚特兰大空军部的奇迹,战机十三甲,战无不胜。再见她时,他放下所有荣光,在刚刚好的时刻,成为温柔如水的人。他成了她的,就只会是她的。
  • 无上魔帝行斗破

    无上魔帝行斗破

    这一世!我还是魔!这一世!我当再登凌巅峰!睁开沉睡已久的双瞳,看着这个拥有斗气的世界,他醒了,他是魔帝!他是萧千殇!“倘若你们挡我的路!不管你们是谁!我的剑都会落下!”(无敌文!)(非无限流!)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荷塘月色》一书收录的都是朱自清最为经典的名篇佳作。其中“第一辑:人生·追忆似水年华”收录的是朱自清经典写人、叙事散文,其中不乏《背影》《阿河》这样的经典名篇;“第二辑:游思·荷塘月色”收录的大部分是写景抒情散文,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春》《匆匆》《荷塘月色》;“第三辑:杂论·读书与做人”收录的是作者的杂文名篇,极具启发意义;“第四辑:旅欧·欧洲杂记”收录的是作者旅欧游记,既是游记,又是散文,情之所至,感人至深,篇篇经典。
  • 这只史莱姆有毒

    这只史莱姆有毒

    《巨龙大陆》明明是个龙为霸主的游戏世界,怎么玩着玩着就变成史莱姆世界了呢?应该不关哥什么事吧……
  • 学校永远不教的30堂感恩课

    学校永远不教的30堂感恩课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孩子及其关心下一代成才的人,让孩子从感恩的心对待人生。
  • 占王为妃

    占王为妃

    楚家嫡女,克父克母克未婚夫,人称扫把星转世;嗜血厉王,杀兄杀弟杀未婚妻,人道七杀星临凡。皇帝大笔一挥,天造地设,佳偶天成!什么鬼!她是来自末世的一缕孤魂,初临异世,唬庶姐、怼渣男、讹赔礼,正过得风生水起;他是安和大陆的残暴王爷,威势震天,震君主、摄群臣、除异己,正活得嚣张肆意。这时候赐婚?来来来,赌坊开赌,买定离手,就问这两人谁先弄死谁!楚纤尘:厉王,来相克啊!万俟东渊:爱妃,本王只想生,不相克。
  • 我为龙族

    我为龙族

    他本来就是一条龙,跨越了时空来到都市。从一个平凡的小兵开始,一步一步苏醒着本来的记忆。当红尘袭过,一个又一个红颜知己出现在身边,他,要何去何从。李向前的故事,从坐上火车的一刻开始了……
  • 重生之七小姐不好惹

    重生之七小姐不好惹

    前世,她是人人可欺的废物,天生没有魂力,不能修炼。在以武为尊的云巅大陆上,强者被人尊敬,弱者只能被人欺凌。她,21世纪的高材生也是一名医生,一场车祸让她成为了丞相府的废物七小姐。既然她成为了这个世界的叶千霜,那么她就会让那些曾经欺负过原主的人加倍偿还,害她的人挫骨扬灰,恨她的人生不如死。
  • 路边草

    路边草

    健三从英国留学回东京后,带着满腔热情致力于做学问,但每个月的薪水只够一家人勤俭度日。而落魄的岳父、穷困的养父母、重病的哥哥和姐姐,都把留过学的健三当作“主心骨”。虽然自己的生活窘迫不堪,但碍于情面,健三多少都接济一些,因此经常和妻子闹矛盾。健三为生计疲于奔命,又不善于交际,无法排遣精神上的孤独与迷茫。夹在金钱与理想之间,他一边反思人生的意义,一边艰难地坚持着理想。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哈佛和耶鲁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