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9600000001

第1章

1979年年底,我生了场大病,差点儿死去。

插队回沪后,我被分进上海铁锅厂当翻砂工。农村生活八年半,做梦都想回上海,进工厂,可真回了上海,进了工厂,我开始怀疑:这上海、这工厂,是我梦寐以求的?

翻砂车间是个黑色世界。三四千平方,地上到天花板,没一寸不黑,没一寸不粘上厚厚黑粉。铁锅厂生产炒菜用的乌黑铁锅。铁锅制作靠翻砂,将熔化的铁水,浇进模具,然后冷却成形。为防止铁水和模具粘连,浇铸前,需在模具上抹一层矽粉。矽粉,是种有毒金属粉。抹上模具的矽粉,碰到滚烫铁水,会腾起浓烈烟雾,带着黑色粉末以模具中冒出,染得到处乌黑。整个车间,男女老少,没一张不黑的脸。下班洗澡,得洗好一阵,就这,鼻孔、耳朵转弯抹角处的黑,都难真正洗净。

铁锅厂,原先是劳改厂,翻砂的活儿,原先是劳改犯的活儿。

活儿很重,不是我能胜任的,但这还不是重要的。

几月后,一天发烧,医务室请了两天假,回家睡觉。睡得晕晕乎乎,起床上厕所,忽然,眼前一片黑,失去知觉,摔倒在地。

醒来,只听耳边风声、人声、车声,昏昏沉沉地睁眼,发现自己躺在一辆残疾人用的推车上,小哥推着我,正往地段医院赶。

急救室中,迷迷糊糊听医生、护士对话:“血压多少?”

“没了,到零了。”

“一点都没了?”

“一点都没了!”

“赶快发病危通知书,通知家属。”

没血压了,病危通知书都已发出,注定要死的,然而,奇迹般,我又活了过来。

查不出任何病,医生说,唯一可能是吸入太多矽粉,是矽粉中毒。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知是否有理?有的话,这理是上帝安排的。背运背到头了,却鬼门关里溜一圈,峰回路转,老天开始露出了宽容、友好、慈祥的笑,对我表现了格外的爱。

病房所有病人中,探望我的人最多,一批批不断,亲戚、朋友、邻居、同事,都有。但是,所有人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她。

她也来了。

那时她刚进复旦,周末回家听她家人一说,立刻赶来了医院。

她哥是我中学同届不同班的同学,后来插队,一起分到凤阳大溪河。因和她哥来往很多,常去她家,和她一家人都熟。

第一次见她,她还是个孩子。我们一群“插兄”去找她哥,她开的门,说她哥不在家。见她,大家愣住了,话最多的人也不说话了。离去路上,半晌,终于有人开口,是感叹:他妹妹真漂亮。然后,一个个跟着说:漂亮,真漂亮。

那时我多大?17?她呢?12?17岁的我,没将对女人的审美落到12岁女孩身上的习惯,甚至觉得,谈论同学妹妹漂亮与否,是件很不适合的事。

记不得当时有无骂人,依我年轻时的脾气,那是想骂就会骂的。

1977年高考恢复第一年,她报考复旦英国文学系,考分很高,早已过线,但因出身资本家,复旦没进成,进了上师大英文系。1977年的中国,还在被成分论控制。隔年,全国招收研究生,却因十年荒废,招到数量有限。到1979年,为广罗人才,教育部决定扩大招生面,允许在校大学生报考,于是,她跳级考研,再次报考复旦,考的是世界经济系。那时,成分论也已不再主导一切。她考取了。当时的研究生,是全国最高学历。1979年她21岁,是全国最年轻的研究生。

那时,她是个大家仰望的人。

那时,她已不是孩子。

医院见她,很开心,有种特别的安慰感。

我身边所有朋友,都是自命不凡的人。称之“不凡”,确也个个当之无愧。高考一恢复,不是考上大学,就是考上研究生,非常出挑,且后来,都是大有成就的人。所有朋友中,只有我没去考,既没考大学,也没考研。一来,觉得自己没学过数理化,不容易考上;二来,没切实特长,文学,不过喜欢而已;三则,那时大学毕业明说要全国分配,我在外地呆够了,不想因读书,毕业后再分去他乡;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出丑,怕考不上丢人。然而,没上大学的我,多少有些压抑,尤其看见昔日朋友在我面前表现出不凡,表现出春风得意时。

她是个天生懂得照顾人感受的人,是个天生没贵贱观念的人。

她来看我时,正值吃饭。因刚开始吃一点半流质,护士送来的是一碗炖蛋。她伸出手去,对护士说:“让我来吧。”

——她的意思是要喂我?

我说:“喔,不用,我自己行。”

可我手上还插着两个吊针。

她抿嘴一笑,随势接过碗,端着,拿起勺,开始一勺勺喂我。

一切发生得突然,却又那么自然。或许为避免毕竟有的一点尴尬,我做出副坦然的样,表现得习以为常;她则不断和我说话,分散我的注意,其实也是分散她自己的注意。

护士怎么看?同病房的人怎么看?没留意。但不用留意,我也知道人人都在看,都在想。

一个研究生,天之骄女,一个翻砂工,差点死去;一个美女,一个丑男;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画面,众人眼中该是极不协调。可协不协调,谁说都不算,只有老天说的才算。想必那刻,老天在这画面中读到了融洽,感到了温馨。老天的感受方法与众不同,用的不是眼,是心。

和她的认识是因她哥,但事实上,她哥1978年考取“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去了辽宁大学,他走后,该是没机会再和他妹接触的。但一切大概都是老天安排,那时我刚回上海,在家待分配,她姐之前在浙江农村投亲插队,也病退回沪,也在家待分配。因早就认识,住得又近,彼此又都在家没事,继她哥之后,我和她姐经常往来。严格地说,和她的来往,是因为她姐,不是因为她哥。

正式往来在我出院后。

那时,大多周末,她从学校回来,我们都会在一起,但一起玩的有四人,除了她姐、她与我,还有一个女生,也是我的中学同学,和她哥同班,和她哥还曾有过段恋爱。

至今,我还存有一张照片,是我拍的,照片上是她们三个,背景是海。

那次,我们四个一人一辆自行车,骑了一两小时,去上海郊区的川沙海边。

三个美女,三个真正的美女。是张黑白照,照片上的她们,衣着朴素,不施粉黛,却美丽惊人,即使今天,放在那么多配上假睫毛的整过容的脸中,也绝对一流。

她和她姐的漂亮不同,一个可亲、可爱、可近;一个高傲、冷艳、“目中无人”。那时,她姐有很多追求者,家里常坐一屋。

变化发生在那一次。

我们四人一起去南京路,玩了一下午,她姐和那女同学累了,想回去,可我和她还想再玩一会儿,商量半天,她姐说:“那我俩先回去,你俩再玩一会儿。”

我没说话,不知该怎么说。

是她接的口:“那好,你们先回去,我们再去看场电影。”

于是,分手了。四人成了两人。

这结果,是两人下意识中的等待?是冥冥中老天的安排?

单独相处,彼此有种特别的轻松感、愉悦感,好像早该到来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先去“红旗”电影院看了场电影——《拿破仑在奥茨特罗茨战役的胜利》。电影中,有个细节我特别喜欢:拿破仑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方阵地,一旁,一个将领喋喋不休地对他说着自己的见解,突然,聚精会神的拿破仑转过身来,轻藐地看他一眼,说:“我什么时候请教过你?”我被这话迷住了,被这话的气势,话中透出的自信、骄傲乃至傲慢迷住了。我一向认为,有本事的人,骨子里都骄傲。他们身上看到的一些谦虚,大多是假的,是因碰壁,因社会无形的要求,装出来的。

我这人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观上认真对待的人或事,非但不装,且会格外自然地让自己进入一种干净得没丝毫杂念的状态。

那天,我们彼此把对方当作一个朋友,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朋友。

看完电影,我们去国际饭店旁的一家餐馆吃了“两面黄”。那餐馆,她姐带我去过,那里的“两面黄”特别好吃。那天前,我和她的所有交往,要么和她姐有关,要么和她哥有关。那天后,变化了,微妙的变化。我们开始单独约会,自然而然从一群人中游离出来,而且,自然而然,谁也没把我们的单独约会告诉他人,没告诉她姐,也没告诉那位女同学。

那天开始,我们有了永远说不完的话。我们间的对话,彼此有种超凡的相互理解,任何话,只要半句,另半句不用说,对方就已明白。

我们谈思想,谈电影,谈文学,谈小说和诗歌,谈一切存在于精神领域的内容。当然,我们更多谈的是“情”,但不是我俩间的情,那时还没到那份儿上,而是存在于电影、小说、诗歌,发生在周围生活中的“情”。我们都那么看重“情”,对“情”的理解又那么相同。正是在这些具体的、切实的、细微的谈论中,彼此的感情、思想,达到了深层沟通,并因此而越发相互欣赏,相互吸引。

我们从不谈钱,从不谈利,从不谈社会流行的庸俗价值观,甚至很少指责。于我们,指责也是廉价行为,浪费时间。

每个周末都见面。已再不能不见。

那次她说这个周末可能见不了,她家来客人,她妈要她晚饭后再回学校。我说,返校时你可往我家绕一绕。她说,也许太晚了,会惊动你家人,再说,你也要休息。我说,没关系,晚,我也等你。她犹豫一下,说,那这样,你不用等,要是不太晚,我就来敲门,如果太晚了,我就直接去学校,我们下星期再见。我说,好。——说了吗?说不说其实都一样。

是冬天。整个晚上,我一直坐在靠后门的厨房。浑身感觉哪去了?都没了,只剩听觉。那一晚的听觉万分集中,万分灵敏,分分秒秒都在那一片寒风吹拂的寂静中,期待那一声敲门。大概过了十点,一个非常细微的声音,轻得像在门上碰了碰,谁也不会听到的,就算上天,也不会听到的,但我听到了,是她,她来了,知道她一定会来。打开门,黑暗中,一张微笑的脸,几分羞涩,几分惊讶。是的,是惊讶。她惊讶的是,我竟听到这一声“敲门”。这敲门真不能算敲门。冬天,过了十点,太晚了,她不想影响我,可为我为她,她都不能不来。这一下轻轻的碰门,为的是给我也给她自己一个交代。

我相信,我们有心灵感应。我感觉她一定会来,她感觉我一定会等她。

那天起,我们间的感应从没消失,彼此的等待,从不失望。

到底,我给她写了那封信。

她家在山阴路,离我家很近,她在读的复旦大学,离我家她家都不远。但她住校的日子,我们一直保持通信,一星期一两封。

因那场差点死去的病,厂里给了我照顾,把我调去软水房做水处理。很轻松,管几个开关,去车间取一次水样,做一次简单的化验。这活儿三班倒。早、中班时,两人当班,晚班时一人。这时期的早、中班,是我看书看得最多的,主要是看古文;晚班时,旁边没人,我常练笔作文。软水房中,写过几篇短文,厂广播站播出后,效果不错。每次,我都会把文章附在信中寄她,而她,每次都会认真回信,谈文章的读后感。那时我还不懂写作,写得很一般,有点时代年轻人的通病,矫情、模式化。但她是个从不伤人的人,回信总说好。那时我还跟她学一点英文。通信中,我会寄上我的英文作业让她改。

可那封信不同。

频繁的交往,无间的通信,自然而然,“仅是朋友”的关系有了变化。那封信,我是用散文诗的形式写的,写得含蓄、隐晦,其中引用了雪莱对美的看法。雪莱曾说,什么是美?当你看到时,你的心就会喊出来——就是她(大意)。我将美引申到爱情,说我的心告诉我,我看见了这个她。

信发出后,开始分分钟钟的焦急等待。终于,回信来了。她一如既往的婉转,只字不提爱情。本该是个模棱两可的回答。但信的结尾,她说最近她太忙,很多书要读,这几个星期大概都不会回家。

我将她说的“太忙”理解为婉转拒绝。

心,掉到了地上。觉得她会接受的,我们已如此接近,如此无间。

我是个不会追求人的人。我一直不懂,为什么男女间要“追”,为什么那么多人津津乐道“追”的技巧,并将之当作浪漫?我一向认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别扭,是双方不由自主向对方的靠拢,是心的呼唤心的感应,是心和心在磁的引力下的自然贴近。

似乎醒了。或许就像大家看到的,我们间差距太大?这想法让我受伤。我的心实在太骄傲;我也不能这样世俗地想她。

总觉哪里出了错。什么错?不知道。该是气恼的,但是没有,眼中出现的,依然是她甜美的笑,听到的,依然是我们一起创造的那一阵阵没丝毫杂音的发自深心的欢笑声。这一切,都和“拒绝”完全合不拢。

往下怎么办?按我的个性,有了这样的尴尬,她不回避,我也会回避。我是个自尊并知耻的人,是个拒绝死皮赖脸的人。可是,就此再不相见?算怎么回事?就因一封表白的信?曾经那么富有的开心,那一阵阵的笑声,全都作废,再无后续?这正常吗?应该吗?办得到吗?可不正常,不应该,办不到,又能怎样!

还是觉得哪里出了错。

没有杜康,只有香烟。那时我抽烟,一根接一根地抽。

那个周末刚过,碰到她姐,我问:你妹回来过吗?她姐说:很奇怪,她每星期都回来,就上星期没有,都没来个电话通知一声。

心很痛。

两星期后,就在我将所有的苦闷全都死死塞在心窝,塞到几乎再难承受,没想到的是,她出现了。

熟悉的敲门声,轻轻的。开门。见她,非常惊讶。却这惊讶,又并不惊讶,似是件该发生,早晚会发生的事。

同类推荐
  • 大波(全集)

    大波(全集)

    李劼人著作《大波》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1937年的老版本。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作者的重写本,两个版本的内容相差很大,几本没有重复的内容。本书是作者1937年版本《大波》,作为1937年版本完整呈现,分上中下三卷。主要内容为为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夏之时、林绍泉等人组织了保路同志会,遭到血腥镇压。保路运动由请愿发展为武装反抗。作品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大波》这部小说,在其浓郁的地方色彩之中,反应了一个人心浮动的动荡时代,它描摹了一个轩然大波时代的众生面相,对于研究方言文学和记事文学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 桃花寨的外来女人

    桃花寨的外来女人

    已经是暑假最后两天了,下季就要高中毕业,赵坤独自一人躲在沙河堤上一棵夜柳树下,争分夺秒地看着一本刚借来的《青春之歌》。书虽然破破烂烂无头无尾,可那年月“破四旧”把好多书都当毒草打倒焚烧了,没有什么更好的书可看,年轻人一见这些稀有的书就如获至宝。这会儿的一段正精彩:林道静已搂住卢嘉川的脖子了……赵坤感觉那卢嘉川就像他自己,是他被林道静紧紧地搂住了。在深深地陶醉中,他情不自禁,浑身发燥。就在这时来福突然叫喊一声,把他吓的几乎要跳起来。“好哇!躲到这儿看黄色小说,可让我逮住了!”
  • 相依之诗(中国好小说)

    相依之诗(中国好小说)

    世上风景万千。但倘若有一人相伴,不管是漫天黄沙,或是晴空万里,抑或是雪雨纷飞,都是人世间最独一无二的景致。所以一个人的生活过成一首诗,也许只需要细腻的心;两个人的生活想过成一首诗,就需要彼此爱的扶持。
  • 无脸恶魔

    无脸恶魔

    连环命案疑云笼罩——8月20日,又有一名女子死于非命,这是同一个杀手所为吗?当地一所重点高中转入了一名插班生岸田,入校第一天就结识了一个叫御名都的人。御名都也是插班生,因为与校花确定了“初步恋爱”关系,名声大噪。杀人事件还在继续,黑色的魔爪是否会延伸到校园里?只求平稳度日的御名都因校花女友受到威胁,还能置身事外么?假如自己的秘密被揭穿,善良而又邪恶的空洞少年又会怎么做?回答这些疑问,发挥你的想象力吧!但是,切记,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猜测,故事绝非那么简单,甚至会颠覆你的想象!
  • 中学生课外阅读:被风吹走的快乐

    中学生课外阅读:被风吹走的快乐

    这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品小小说集,从刘国芳的小小说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家对小小说这一独特文体的审美把握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精短的篇幅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容量,淋漓尽致的情感表达,读之,让人有一种审美愉悦,精神得到释放,心灵回归了本真状态,读刘国芳的小小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审美的享受,一种悦神悦志的享受。刘国芳对生活进行高度的审美把握,对生命、人性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面,创造出如此有意味的作品。著名小小说评论家刘海涛说:“刘国芳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小小说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热门推荐
  • 羽翔幻舞

    羽翔幻舞

    一个人,两个兄弟,一群朋友!身死魂斗冥中王,弃灵胜魔灭魔灵!各大势利均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其中他不缺朋友,更有着数不清的劲敌!一路上,他哭过笑过,却始终坚定地向前走,从未停滞——他的名字,只是一个标杆!
  • 雪夜龙藏

    雪夜龙藏

    他原本是一名孤儿,一名杀手,在异世重生重生,他如何一步一步登上巅峰?是强敌的来袭,还是亲者的背叛,亦或是命运的捉弄?是巨龙冲天,还是杀神临世。亦正亦邪,谁又能说得清、道得明。
  • 胖男逆袭

    胖男逆袭

    不要小看胖子,他是潜力股,从下决心要改变自己的那一刻,他就是superman!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女神,为了不再接受他人异样的眼光,为了未来对得起自己这张脸。前提是自己必须得瘦下来才行,本文讲述一个胖子逆袭的故事!
  • 燃烧的天使

    燃烧的天使

    《燃烧的天使》是俄国象征主义领袖瓦·勃留索夫最负盛名的历史小说。这是一个情境异常奇特的神话,以十六世纪的德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魔鬼、骑士和多情少女莱娜塔之间的三角爱情故事,折射了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历史风貌。这里有魔法、关亡术、招魂术;有缠绵悱恻又令人扼腕的爱情;有以考古化的语言风格模拟描绘的异域异时的“古风遗习”,以此来比兴、折射俄国社会的时代氛围,反映当时“令人放心不下的沸腾的当代生活”。《燃烧的天使》被誉为勃留索夫最优秀的小说作品,甚至为勃留索夫赢得了与普希金比肩的经典作家的声誉。
  • 借借满天星的爱

    借借满天星的爱

    15岁,她认识了他。他说:“你手中的花叫满天星。”16岁,他离开了她;他说:“墨墨,我会把每年开的最美的樱花拍给你看。”而那年,她又结识了他。他看着她喜欢的满天星,低低呢喃:“这花也配你,清淡可爱”。18岁,他咆哮着对她说:“不要叫我哥哥,我不是你哥哥!”22岁,她重逢到他;他说:“这是我的未婚妻。”但那个女孩不是她。终于有一天,他说:“周子末,原来,我真的可以不当你哥哥。”生命中,谁是谁的主角,谁又是谁的配角。她觉得自己是一株满天星,在他和他玫瑰的生命中永远只能作为配角绽放。但她只想开出自己的灿烂,不管不顾,哪怕只是作为配角的满天星,也要做最真,最美,最纯,最瑰丽的那一朵。又有谁能说,满天星的爱,只能是配角之爱呢。~~~~~~~~~~~~~~~~~~~~~~~~~~~~~~~~~~~~~~~~~~~~~群号:100677308开新坑啦,讲述机器人的故事《编号NEO7,说你爱我》http://m.wkkk.net/a/292127/喜欢的话多支持哦~~~~~~
  •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教练(全集)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教练(全集)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教练》一书,从全新的角度分析了父亲教育的重要意义,用全新的教育思维阐释了父亲教育的主要内容,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总结了父亲教育的方法、原则和技巧,是现代家庭培养优秀女孩的最佳指南,是帮助女孩的爸爸育女成才的最佳帮手!
  • 女扮男装王者归来

    女扮男装王者归来

    #无男主吧……你猜呢#浅紫色如水晶般的瞳孔是那样的梦幻,如同有着星辰大海……时刻保持的优雅温和,唇边那让人沉溺的笑容,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不,命运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当前路迷雾散去,展现在紫卿眼前的是避无可避的命运。那么,现在是选择前行?还是驻足原地?一切……刚刚开始。(注:有雷,请慎重。我有时间会再次进行修改...??°??°?朝某人企鹅号:246594632,群号895827087)
  • 快穿之我还没挂啊

    快穿之我还没挂啊

    前世的经历如同那些穿越杀手小说般而过,也拥有了一个逗比金手指001.48二系统,每一个位面不同的任务让她,嗯,一不小心变病娇了。“....我遇到了个假宿主,别人家宿主咋好好的。再不济也只是..变态....”“警告!警告!系统程序在被外来病毒篡改中!”“唔...二狗蛋,你们系统也太好侵入了吧,下个位面我要玩末世的,好久没玩尽兴了,顺便做个实验体。”大哥你这是要玩垮位面的节奏好吗。【各位可爱勿入内坑,病娇变态已出没,只差一个你来让女王大人宠爱了(在不变成尸体收藏品的前提下)】
  • 天后前妻:总裁爱妻有道

    天后前妻:总裁爱妻有道

    他爱她宠她,却在她事业的上升期,亲手把她推进地狱。神秘的男人像一道曙光照进她阴暗的世界,打着解救的名义却对她变相施压,她苦苦挣扎,最终……
  • 莫里哀先生传

    莫里哀先生传

    《莫里哀先生传》是布尔加科夫为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写作的传记体小说。莫里哀是布尔加科夫最喜欢的喜剧作家之一,布尔加科夫不仅改编过他的多部戏剧作品,还为他创作了传记体小说,用生动而富幽默的笔触记录他如戏一样“含笑谈真理”的一生。两位深谙喜剧之最高精神的大师之间,虽然生活的年代相隔三百余年,相互之间却存在着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契合。他们操着讽刺、幽默、荒诞的喜剧语言,撕下了各自时代社会和体制最丑陋的外衣。他们都在坚守自己创作理想的路上艰难前行,且从未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