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40000000001

第1章

于二嫂与儿媳妇美云打了一架,结果当然是于二嫂败了。

美云是有些过分。邻居都这么说,你说说不就晚起了一会儿床吗?怎么能薅起头发就打?打就打了,还扬言谁拉架打谁,这还有王法吗。

有没有王法,邻居们说不好。小东庄本来人就少,现在的年轻人又都喜欢外出打工,他们没过正月十五就全都插翅膀飞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女人和孩子,老人女人和孩子哪里懂什么王法。

美云也想跟大伟一起去深圳打工,就像香香与小树一样,小树走到哪儿,香香就跟到哪儿。

香香过年回家时,来美云家串门,香香趴在美云耳边说,男人就不能一翅子放出去,外面的世界花着呢,外面的女人啥样的都有,就看你家男人喜欢啥样的,喜欢啥样的就结合啥样的,方便得很。

美云夜里就沉不住气,她试探着问大伟外面说的临时夫妻,大伟好像有意回避她,不是装睡就是装没听见,大伟越躲躲闪闪,美云就越发起疑,怎么想大伟在外面能守着都有些不可能,大伟那方面要求一贯强,在外头谁知道会怎样。

美云心里有些堵,就懒了心意,翻个身子朝外睡,她想自己要是能跟着大伟一起去打工就好了,自己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悟性高,人也长得不赖,还会做一手好饭食,随便到哪个工地上也能找到一份工作,除了养活自己还能多赚点儿,将来莱莱一定不会比城里娃儿差。可是看看家里,大伟是绝对不会同意让她跟着去的,婆婆快六十岁了,莱莱才九岁,让她想一想也是不可能。

唉!美云叹了一口气。

大伟探过身子来,把美云搂进怀里,被自己的男人呵护地搂进怀里真暖啊,美云鼻子酸酸的,心里的委屈就像破了堤的洪水。她紧紧地迎合着他,把他狠狠地狠狠地嵌进肉里去。

伟,俺想你就回来吧,庄里这几年也在搞种植养殖什么的,免费用地,自主投资,就是只种粮食也有补贴呢,你回来吧。这十年,你挣的钱,让咱们翻盖了老宅,莱莱也上了实验小学。这就够了,咱年后不回去打工了行不?

大伟并不答话,他在美云身子上忙活着,美云就这点不好,大伟一年回不了两次家,一次在秋收,一次在春节,每次回来最多也就待个七八天,像这个春节能待上半个月算是最多的,回来不易,他就想趁夜里多做几次,可每次他在做的时候,她都在絮叨着家里的事,与他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等她说够了,起了兴致后,他却累了,俩人之间便有些不和谐。

大伟终于忙活完了,他软下身子来,倒在美云旁边,头一挨到枕头便睡着了,瞬间呼噜声响成一片。

美云咬着嘴唇,努力隐忍着对大伟深深的失望,她眼睛大睁着看着满屋子的黑,黑得真彻底呀,伸手不见五指,她听到东屋里有婆婆翻身的动静,也听到莱莱的熟睡声,她听到院子里那棵梨树上孤零零的几枚枯树叶儿飘然落地的声音,她听到笼子里芦花鸡咕咕的声音,南屋平房顶上用铁链拴着的大黄呜咽地哼哈着,它是被婆婆牵上去,婆婆每天上平房顶只喂它一顿,婆婆说它一天只吃一顿就行,哪能跟人一样一天三顿。大黄肯定饿得难受,正围着那方猪食槽子转圈儿,小白呢?它饿不着,婆婆一天连半顿饭都不会喂它,婆婆说猫是奸臣,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让它自己吃去吧。

喵呜喵呜喵呜。好像是回应美云一样,小白蹿上了堂屋窗台,前腿一趴,后腿藏在肚子下面,身子蜷成个半圆,把自己一身的白隐进了无边的黑暗中。

美云的眼睛渐渐地乏起来,刚要睡着的时候,砰一声擎天炮把她惊醒了,这肯定是香香与小树出门,他们俩是每年过年后走的最早一对。年初六,到年十二还有六天,美云扳着手指头又算了一遍,离大伟出门,还有六天。

初十那天,大伟用了一天时间摆了两桌酒,把于家的男爷们儿请家来吃酒,于家在小东庄属于小户,两桌酒把十二三岁的半大孩子都整上了桌。

大伟端了一杯酒对于富贵说,大爹,俺爹走了快二十年了,娘把我们三个孩子拉扯大费尽了心血,这些年娘待在咱老于家真是不容易。自从两个姐姐远嫁后,我又长年在外面打工,不在家的这些年,多亏了大爹您和叔叔哥哥们照顾,这两桌酒是表示感谢的。

于富贵接过酒杯,他与于二算是同父的兄弟,于家几支人脉中属他家这一脉不旺,他的娘生了他大出血没挨过一夜就死了,他的爹又续来了后母,后母来时是个大肚子,三个月后,后母生了于二,后母把他和于二一起揽进了怀里,说他是吃着于二的娘的奶水长大一点儿也不为过,就为这他也应该与于二是亲兄弟啊。

于富贵说,大伟你这样说话就太见外了啊,在我心中你与大同小同是一样的,有你大同小同哥的就有你的,以后再不许说这见外的话了,后天你该出门就出门,该打工就去打工,家里的事不用你管,你娘你媳妇你闺女的事就是咱家自己的事,放心吧!于富贵说完一仰脖子把酒杯里的酒干了。

大伟站起身来忙又斟上第二杯,好事成双,于富贵又一仰头干了,大伟斟了第三杯,三三不断,这是小东庄敬酒的规矩。

这个感谢酒花了大伟将近八百块钱,于二嫂有些心疼,这八百块可是大伟一块钱一块钱挣来的。再说给于富贵吃,怎么想怎么有些不值。

没事,没事,娘,这钱花的值,以后我不在家什么的,老于家的男人们会帮衬着你们哩。我想换一个地方打工,我有个工友是吉林的,他邀我一起去内蒙煤矿,他有同乡在那里,说矿层丰富,挣钱也多,我寻思着后天我就找他去,一起下内蒙。

于二嫂心里一惊,她看了一眼大伟,儿子大了,再不是那个事事都要娘拿主意的小人儿了,于二嫂就有些伤感,大伟,我的儿,你爷爷在着的时候就常常说,咱家男娃子要一辈子不下窑,不当窑伙子。

是呀,大伟,我也觉得煤矿不担事儿,你想去内蒙的事,怎么没有提前说?美云一下子睁大了眼睛。

这不说了嘛,不说,还不是怕你们不同意。娘,美云,我跟你们说,这煤矿与咱这里的煤矿不一样。那里的井浅煤层厚,好挖,我想趁着年轻再好好干几年,攒攒钱,等我回家后买车跑运输,不去打工了。

你真的在外面没有人吗?最后一晚在床上,大伟又要忙活,美云冷不丁问。

大伟停了一下,接着又急慌慌去扯美云的胸衣,没有,没有,我说了,没有,你咋就是不相信呢。

美云闭上了眼睛,大伟已经跟她生疏了,俩人在床上除了干那事外,没有共同话题了。而她想要的,不仅仅是干那事,还要他与她一起说说话,聊聊天,唠唠她内心深处的那些茫然和无助,他太忽略她了。她有了些隐隐的担心。

大伟这次走后,果真就没了讯息,每月固定向家里寄的钱也没有了着落,收不到大伟寄来的钱,美云就有些慌,近来她觉得身子越来越乏,步子也越来越重,心情无端地就会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就想发脾气,就想放开声大哭一场。

四月里,美云就显了怀,于二嫂把家里里里外外的活全都包了下来,大伟一去杳无音讯,她比美云还要着急,她向大伯哥于富贵说过几次了,希望大伯哥能帮她给问上一问,问哪里呢?原来工作的地方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吧。

于二嫂拿了一千块钱出来,她对于富贵说,他大爹,我拿钱,你能不能让大同或是小同去深圳跑一趟?

这一趟是大同去的,大同跟工厂请了三天假,大同回来说大伟没在深圳,听他原来的工友说他从头半年就不在那里了,这么说其实他过年回家来时早已经大半年不在深圳了,乖乖,这个大伟能耐得很呀,什么也没让大家伙儿看出来。

于富贵说,怎么没看出来?我早就看出来了,从他年初十摆酒宴,我就看出来了,他在外打工这些年了,凭什么早不摆酒晚不摆酒,偏偏今年摆了酒,还要我们于家继续照顾他娘和媳妇和孩子,他这是托付啊!

于二嫂听不得大家分析,越分析越乱,越乱越让她害怕,大伟呀大伟,大伟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

美云的肚子向外挺着,好像一夜之间被吹足了气。她艰难地用右手托着腰,靠着凳子坐下,她对大家伙儿说,不用找了,别再浪费钱,该回来时他就会回来的。

大同媳妇就悄悄地问美云说,大伟过年时与你在一起就没表现出个异常来?但凡男人有了外心,其实身边的女人应该是第一个就会感知和发觉。

美云摇了摇头,没有,他跟平时一样。大伟平时是个什么样,她或许早已忘记了吧。

大伟就这样没了音讯。

同类推荐
  • 杀之链

    杀之链

    吴鸣叔叔被杀的第二天,我收到了父亲的书信。展开信纸后并没有很讶异,心情反而出奇地平静,继而涌上一股难以言说的冰冷感觉——不单单缘于腊月的天气,大概也与信中对鸣叔死相的描述有关。父亲在这部分写得很详细,我并没有细读,草草收拾一下后便踏上返家的火车。吴淞离上海并不算远,即便是脚力不好的马,大概也只需要大半天。火车自然要比马快上好几倍。但是淞沪铁路修建于1876年,算来已有六十多个年头,铁轨老旧,这铁箱子也不敢肆意妄为。到头来,反而和骑马没有太大区别。不过这对于我倒没什么关系。路上刚好可以把父亲的信件再读一遍,或许能找出一两条线索。
  • 姥娘土

    姥娘土

    《姥娘土》这部作品集里,作者采用的是传统的写法、传统的语言、不求表面华美,不求所谓新潮,没有花花梢梢,不慌不忙,娓娓道来,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贯穿于每一篇作品中,显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高远的追求,引人入胜。
  • 苯毒流入松花江

    苯毒流入松花江

    哈尔滨市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松花江突然遭受“苯毒”污染,滋养冰城的血脉被迫立即切断——四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骤然面临空前而奇特的大水难——大恐慌、大停水、大饥渴、大考验……本纪实披露“水难”期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小道消息”——大传播2005年11月19日,立冬后的松花江涌动着冰块缓缓流淌着,蜿蜒流过哈尔滨……然而,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也从松花江上游流传进冰城,迅速在民间传递蔓延。
  • 傅山故里文丛·小说卷(上)

    傅山故里文丛·小说卷(上)

    《傅山故里文丛》是由太原市尖草坪区文联和尖草坪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编的一部大型丛书。共分诗歌、散文、小说三卷,约100万字,有诗歌200首,散文180篇,小说80篇,入选作者80人。作品反映了尖草坪区近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风貌。本书为小说卷。
  • 路边草

    路边草

    健三从英国留学回东京后,带着满腔热情致力于做学问,但每个月的薪水只够一家人勤俭度日。而落魄的岳父、穷困的养父母、重病的哥哥和姐姐,都把留过学的健三当作“主心骨”。虽然自己的生活窘迫不堪,但碍于情面,健三多少都接济一些,因此经常和妻子闹矛盾。健三为生计疲于奔命,又不善于交际,无法排遣精神上的孤独与迷茫。夹在金钱与理想之间,他一边反思人生的意义,一边艰难地坚持着理想。
热门推荐
  • 大学开放天地新:一位百年学府校长的思考与探索

    大学开放天地新:一位百年学府校长的思考与探索

    本书是作者在担任具有百年历史的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期间对中国大学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内容既包括大学的本质、使命、特色、发展方向这类探讨大学“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抽象理念问题,也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开放办学和学校管理这些旨在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具体办学实践问题。本书融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于一体,综合应用于作者所任职大学的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体现了知与行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大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本书对各类学校管理者,特别是高等学校的领导者以及高等教育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THE CONDUCT OF LIFE

    THE CONDUCT OF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河南河北行知书

    河南河北行知书

    那种走马观花型旅游(奢侈豪华的炫耀性旅游)、暴殄山水型旅游(没有环保意识的野蛮旅游)、木然参观型旅游(没有探索欲只追求到此一游)、随波逐流型旅游(对旅游没有独特感动,跟着人多的地方走),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都是我们自觉地加以拒绝的。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行走,意味着本套丛书资讯的向度、内容的特质以及丛书的风格。我们所认同和提倡的自助旅游理念是:真实、朴素、简单并且寻求一定意境的行走。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本套丛书能够传达一种更为朴素的方式——贴近大地行走而非来回飞机、进出打的,更为新锐的旅游观念——旅游求自由。行四方,知风物;探幽深,会人文;踏艰险,悟精神……
  • 霸道王妃:公主不好惹

    霸道王妃:公主不好惹

    血染皇宫,她亲眼看见自己的亲人被人折磨至死。一朝重生,一向矜持的大公主竟然主动请旨赐婚当朝最残暴的王爷?谁说女子就不能干涉朝政?她偏偏要破了这规矩让所有人看个清楚。挖她心,割她肉。凤凰浴火,涅槃重生。所有伤害过她的人,她都要让她们百倍奉还。
  • 混沌力量

    混沌力量

    本应是手足的师兄弟,竟然成了夙敌;成了夙敌的师兄弟,竟然又不得不携手合作。屡遭风险,时有奇遇的两人,在神魔两族都无力回天的时候,能得到传说中最强大的混沌力量吗?
  • 若我不曾忘记你

    若我不曾忘记你

    一场意外的小车祸,将许多年前原本已经断开的年少时光再次连接,她步步远离,他则步步为营,一切不过是因为曾经藏在心里的小小暗恋,已是盛如艳阳的爱意。只是她从不曾预料到,被阴谋包裹的蜜糖,却也是他处心积虑的善意守护,到最后,她才明白,如果这世上还有一个人,能够越过山川海洋,青丝至白头,却只为拥抱她的影子,那个人,只会是他。
  • 你的温度,我的幸福

    你的温度,我的幸福

    相恋四年的男友陆河忽然和自己先后进入业内有名的星澜公司工作,钟情为公司拉到一笔大投资,却在庆功会当晚得知陆河与星澜公司老总女儿订婚的消息。星澜老总突然病危,星澜交由老总女儿石星掌控,来到公司第一天,就直接解雇钟情,而陆河在此时全无影踪……钟情受到星澜的竞争对手卓晨公司总经理黎邵晨的青睐,在他的帮助下成为卓晨新晋的技术总监。在争取一家公司代理权的过程中,钟情和石星针锋相对,各自为了公司利益展开竞争。卓晨总经理黎邵晨对于钟情照顾颇多,两个人在工作过程中渐渐产生好感。而随着事件的发展,钟情发现,陆河当初的背叛似乎另有隐情,而她一直以来深深信赖的好友李茶,似乎也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
  • 退去的时光

    退去的时光

    从20世纪的七十年代未开始,在中国的乡,镇,市有这么一群人,在老百姓眼里,他们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打架斗殴,有的欺行霸市,有的坑蒙拐骗……这些人俗称“混混”,在南方某些省市称之为“流子”。本文讲述的是和我村里的一个青年从“小混混”,渐渐地成为名震一方的“大混混”的一系列故事。
  • 王爷的倾城小琴妃

    王爷的倾城小琴妃

    乐小纯一朝穿越成为架空大陆丞相府不受宠的病娇千金。一道圣旨她无奈嫁给了三妻四妾的黎王。莫名卷入皇权争斗也就罢了,某王爷还总是来招惹她。“王妃,你很怕本王吗?”某王爷步步紧逼……”王妃你该还债了。“某王爷捏住某女的下巴……“王妃,还欠本王一个条件……”“王妃……““王妃……””纯纯……“…………“行了,别鬼叫了。”…………”好,都听你的。“……
  • 戊戌喋血记(下)

    戊戌喋血记(下)

    1898年,满清皇朝已风雨飘摇,在内忧外患的逼迫下,年轻的光绪皇帝大胆颁布“定国是诏”,锐意变法维新,谭嗣同作为国家栋梁应诏进京了……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宏富,史料最翔实、叙写最详尽的描写戊戌变法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再现了1898短短一年中,发生在腐朽皇朝的所有大事件:中日海战、公车上书、强学会、百日维新、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侵、权贵亡命、自立军起义,塑造了大批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为中文学的艺术画廊增添了无穷的光彩!谭嗣同等人喋血在菜市口,维新变法最终失败了,但谭嗣同那振聋发聩的“今我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吼声,一直激荡着百年中的所有志士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