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43500000003

第3章

参谋长叫他休息的“那边”,是一辆大客车。部队救援的这个地方,叫映秀湾发电总厂,那堆废墟就是发电总厂的办公大楼。据发电总厂的幸存者说,这辆客车是厂里接送职工上下班的班车,地震时正停在院子里,所以完好无损。可是驾驶员们都死了,地震时,厂里所有的驾驶员都在一楼的休息室里喝茶聊天,几秒钟的工夫大楼就“坐”了下去,一楼陷入地下了,二楼成了一楼,三楼成了二楼……大楼“坐”下去后,凡是呆在一楼的人哼都没哼一声就完了。部队现在营救的,都是二楼以上还活着的被埋人员。

还多亏有了这辆车,成了34名官兵的临时营房,要不然,只有搭帐篷睡野外了。

他上了车,疲惫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每个座位上都乱七八糟地堆着战友们的行李,其实也没有什么行李,只是一只挎包,一条薄军毯,出发的时间紧迫,每人只带了几只面包、十几根“金锣”牌火腿肠、简单的洗漱用品、一个喝水用的茶缸。当然也有大件,却都是些救援工具,什么无齿锯、钢筋速断器、锤子、凿子、安全绳等等。部队还专门拨出五名战士负责给养,每人都背了一箱矿泉水,两箱方便面。

车门车窗都开着,雨,时下时停。一阵风吹来,他又闻到了那股难闻的味道,这是尸臭味。15日进了映秀镇,他就闻到了这样的味道,不过当时味道还算轻,一天过去后,味道开始浓了一些。废墟下的遇难者已经被埋四天了,天气又热,还时不时下雨,尸体开始腐烂很正常。但这股味道让人受不了,自从进了映秀镇,闻到这股味道,他每顿饭就只啃面包,再也不吃火腿肠了。不光是他,34名官兵竟都和他一样,每顿饭要么啃面包,要么干嚼方便面,一堆火腿肠放在车上没一个人去动。

但谁也不说不吃肉的原因,参谋长也不说。昨晚那顿饭,参谋长一手提一瓶北京二锅头来了。饭前,参谋长发话了:“同志们,光啃面包身体抗不住啊,不要忘了,咱们是来救援的,任务很艰巨,身体垮了还救个屁!我现在命令,这顿饭每人必须吃掉两根火腿肠,吃一口肠,喝一口酒送下去,谁要是不吃,谁就是违抗命令!”

参谋长身先士卒,把两根火腿肠从中间一折四段,一下子全塞进嘴里,接着,拿起酒瓶喝了一大口酒,胡乱嚼了几下就咽了下去。这一大口高度白酒把参谋长辣得眼泪都出来了。然后,酒瓶子在每个战友手里传递,官兵们都学参谋长,把两根火腿肠从中间一折四段,一下子塞进嘴里,再灌一口酒,嚼几下匆忙咽下。有一个战士,喝了酒也不行,恶心得想呕吐。参谋长说:“让他喝水,决不能吐出来!今天豁上了,就是毒药也得咽下去!”战友们连忙把一瓶矿泉水递过去,那战士仰起脖子,咕嘟咕嘟一下子灌进去半瓶,这才平静下来。

他想,今天晚上这顿饭,不知参谋长还强不强迫吃火腿肠了,关键是参谋长还有没有酒了,没有酒,谁也咽不下去。这股子尸臭味越来越浓,别说火腿肠,弟兄们恐怕啃面包也没了胃口。

他向车窗外望去,天色昏暗下来了,目光所及,到处是残垣断壁,一轮斜阳就要隐落在西边的山下,那山,因为泥石流滑坡,原先郁郁葱葱的植被不见了,裸露的石块、黄土就像一大块被揭去皮肉的伤疤,在夕照里显得有些血淋淋的。

他摸出一支烟,点上,大口大口吸着。他平时不吸烟,进入映秀镇,闻到尸臭味,那些吸烟的战友们一支接一支地吸烟,说可以抵挡尸臭味,也竭力怂恿不吸烟的战友抽。开始,他和那些不吸烟的战友半信半疑,接过一支烟点上试试,结果还真管用,嗅觉系统里立马充满了烟味,尸臭味淡了许多。现在,部队34名官兵,无一不吸烟。

进川两天了,吸烟的官兵们从部队驻地带来的烟成了紧俏货。打个比方,原先10个人吸烟,每人每天吸一盒,一条烟能维持十天。现在是34人吸烟,原先不吸烟的官兵出发时没带烟,只能瓜分别人的,货源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他这盒烟是“哈德门”牌的,还是特勤三中队副指导员在进入映秀镇第一天上午给他的,现在只剩下五支了。好在他没有烟瘾,吸烟只是为了抵挡尸臭味。

今晚就吸这一支了,烟盒里的五支烟留给明天吧。他看着手里的烟盒,恍若隔世,明天,盒里的五支烟吸完了,烟盒就扔了,成了垃圾。要是不地震,要是部队不进川救援,这个产地在几千公里之外一座海滨名城的“哈德门”牌空烟盒,无论如何也不会混进映秀镇的垃圾队伍里。

他又想起部队从都江堰出发,向映秀镇徒步行军的情景。17个小时啊,真是惊心动魄!通往映秀镇的公路被震碎震断了,部队只能翻山越岭。山上根本就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所谓的“路”,是平日山民们采药打猎踩出来的羊肠小道。有的山上连羊肠小道也没有,部队只能扯起安全绳,一个一个地攀爬上去。

他永远忘不了在岷江边上遇到的那悲惨一幕。15日凌晨,天蒙蒙亮。部队刚刚翻过一座山,又进入了另一座山。这座山紧靠着岷江,一条一米宽的小路在悬崖陡壁下蜿蜒着,路旁就是万丈深涧,深涧下是奔腾湍急的岷江。部队沿着这条路往山里走,一些灾民从山里往外走。军民相错的时候,部队便列队站在小路靠近深涧的那一边,让灾民贴着相对安全的山根走。

大约是五点半左右,迎面又走来几个灾民。这时候,山体滑坡了,部队和灾民都停住了脚步,相错的两拨人距离二十几米远。当时,参谋长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紧跟在参谋长的身后。

他紧跟在参谋长的身后,是因为他在这次救援行动中是参谋长的警卫员。部队从驻地出发时,支队长和政委就指定他当参谋长的警卫员。按说,消防支队各支队领导都没有警卫员,可现在是特殊时期,相当于战时吧。参谋长又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上前线也应该有个警卫员照顾一下。再说了,他平时看那些表现战争年代的电视剧,发现我军团职干部都有警卫员嘛。所以,参谋长走到哪里,他就得跟到哪里,寸步不离。

部队呈一路纵队行进,人与人前后相差约一米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突然,他看到,一块拳头大的石头从山顶滚落下来,正好砸中了一名灾民的头。那名灾民没有预防,被石头击中头部,失去了重心,身子一歪,腿一曲,一下子跌入深涧。

他惊呼起来,叫声刚刚出口,参谋长转身抬手,一下子就捂住了他的嘴。参谋长脸色铁青,眉头紧锁,对着他直瞪眼。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还手指着前面试图想和参谋长说刚才发生的事。参谋长伸出食指竖在嘴上示意他不要出声。参谋长压低声音对他说:“我也看到了,现在队伍里就你和我看到了。谁也不要说这事,假装什么也没发生,听明白了吗?”

他茫然地点点头。

参谋长又说:“这事现在不能说,完成任务后也不能说!因为我们完成任务后,还要走这条路回都江堰,听明白没有?”

他又点点头。

滑坡停止了,部队照例站在靠近深涧的路的一边,让对面的灾民沿山根走过。他观察到,这些灾民脸上的表情僵硬、生涩,似乎刚才跌下深涧的不是他们的伙伴,而是一块石头或者木头。由此他猜想,可能这次地震的毁灭性太大了,幸存者们看到了太多的死亡,基本都麻木了。

翻过那座山就进入了映秀镇。这两天的救援任务很紧张,但他一直没忘了那个被石头砸中,跌下深涧的灾民。想来想去,他明白参谋长的良苦用心了。参谋长不让透露这件事,是怕影响部队的士气。部队其他人如果知道了这件事,谁还敢走那条山路啊?就是万般无奈走上了,双腿也得打颤。

上午九点,部队进入映秀镇。镇抗震救灾指挥部一个蓬头垢面的负责人闻讯迎了出来,见到一队身着橙色救援服的消防官兵,竟“哇”地一声哭了。他双手捶着胸,哭喊着:“你们可来了啊!你们可来了啊……”

官兵们哪见过这个阵势?连忙围了过去,安慰那位负责人:“同志,有话慢慢讲,慢慢讲。”

那名负责人刹住了哭声,用脏兮兮的手抹抹眼泪,说:“我不用说什么了,你们看看这里都成什么样子了。”

官兵们这才抬起头,四处张望。目光所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一些废墟旁边,还横七竖八摆放着遇难者的尸体,经过太阳晒和雨水淋,这些尸体已经开始膨胀。凡是空地,都搭起了奇形怪状的帐篷。这些帐篷是当地百姓搭建的,很简陋,支几根棍子,上面搭上草席、雨衣、被褥等等,就算是栖息处了。官兵们看到这些惨相,个个惊得发呆,木桩似的站在那里,半天回不过神来。就在这时,官兵们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尸臭味。

在镇抗震救灾指挥部,部队领到任务,到映秀湾发电总厂救援。有人报告,映秀湾发电总厂倒塌的办公大楼废墟底下还有活人,喊话还应声呢。

部队领到任务,跑步来到映秀湾发电总厂。

同类推荐
  • 诗学第三辑

    诗学第三辑

    20世纪80年代,"归来"或"朦胧"又一次开启了中国新诗繁芜而动人的局面。但短暂的二十多年之后,激情澎湃的诗歌之音似乎早已游离人们的耳畔;那些关...
  •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是文学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词盛行于唐宋,而现代诗歌则是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而开始发展的。诗歌没有散文那种细腻淡然,也没有小说的迭宕起伏,但它却以最简炼的语言囊括了最丰富的情感。诗境富有大胆的想象,诗意具有悠远的意味,还有力求避实就虚的空灵。文字优美、富有韵律,常给人以“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的美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亦真亦幻,似远似近的诗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编者,走入诗歌鉴赏的艺术大堂……
  • 南河古话

    南河古话

    全书共16万字,收录了《南河谣》、《刺猬告状》、《猴王抢亲》、《罗大人的亲家》、《蜘蛛精深潭捞金船》、《大雁往南飞》、《牯牛坟》、《驴头狼》等作品,荟萃了鄂西北地区的风俗、语言、自然环境、民间传说等。作者写得亦真亦幻,妙趣横生,可谓一部百读不厌的民间神话集、鄂西文化集。
  • 寂寞深处的风景

    寂寞深处的风景

    西海固永远是一块出产优秀诗人的沃野,这其中的奥秘大概与地气、方言、接受力等诸多现象有关。特别是文化的冲突更容易在一个诗人的笔下产生灵性,更容易在灵魂的层面上叩问自我。
  • 上海因为想念谁

    上海因为想念谁

    《上海因为想念谁》是一本诗集,它包括50多首清丽的小诗,过去与现在、梦想与现实、春风与明月……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化成了一首首诗与歌的爱恋。
热门推荐
  • 三千扬花说不尽

    三千扬花说不尽

    [甜宠~]在现代时,古月然是众所周知的大小姐,大家竭尽所能想交攀的对象。然时有不测风云,骄傲如她,被自己最信任与最爱的人联手至死。但上天眷顾她,让她重新再活一次,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朝代。虽然穿越了,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别人穿越都是魂穿,本小姐是直接整个人都穿了过去???所以上天这是要她所有都重来一遍吗?晕死.....【倒霉篇】别人穿越都是魂穿啊各种大小姐,到了她这,她就先不说身穿这件事了,这穿越地点就不能给她选好一点吗!!!【甜宠篇】古月然闹小脾气了,子琈彧哄;古月然闹着不肯吃饭,子琈彧又哄又喂;古月然调皮了,子琈彧跟着一起调皮;古月然炸了别人的家,子琈彧帮着再炸一次.......
  • 洪荒女主要逆袭

    洪荒女主要逆袭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女大学生,重度起床困难户,就因为模仿网络段子‘我已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华丽丽地穿越到洪荒,成为十二祖巫之一的后土。洪荒天地,杀机四伏,腥风血雨,圣位之争,道统之争,气运之争,争斗无止无休。鸿钧天道、盘古三清,西方二圣、圣母娲皇,谁是她的友?谁是她的敌?最终,谁能陪她在漫看洪荒倾世风华?入坑提示:这是一本洪荒文,专属于女主的洪荒文,女主精于算计,工于心计,杀伐决断,阴谋算计一环扣一环,不喜慎入!QQ群:152714510
  • 炮灰修仙当自强

    炮灰修仙当自强

    车祸身亡胎穿到修仙世界,居然这个世界还是看过的一本女强文小说。冷血特工女主就算了,这个重生恶毒女配是怎么回事?!我特么穿成个炮灰,谁说炮灰一定要翻身?我只是想好好活下去避开所有的死亡flag有这么难吗?!看她这个炮灰如何在修仙界立足。本书又名【身为炮灰的我该何去何从】
  • 猎恋之九尾郎君

    猎恋之九尾郎君

    千世轮回,爱而不得,一怒撕下生死簿,从此由她做主。一朝丧母,其父所为,一怒立下千年咒,从此谋筹天下。且看今生,三界六道,谋得彼此十丈方圆。猎妖天师,九尾狐妖,痴缠过后,谱写繁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笙歌落琉华

    笙歌落琉华

    顾笙歌原是要许给丞相公子李言清的,只是被混不吝的七皇子华王爷叶琉华看上,非要抢过来当他的华王妃。顾笙歌重活一世,暗中积攒力量报仇雪恨后也只是盼自己这一世能做个吃喝无忧的米虫。嫁给暗流涌动的皇家确实非她所愿。奈何皇权大过天,那就嫁呗,好歹华王府的菜肴点心是出了名的精致美味不是?若是不如意,休夫逃跑的本事也还是有的。叶琉华这十八年来面上过的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整个叶秦国上下还有谁比他更潇洒恣意?怎么如今要娶个媳妇儿这么难?怎么媳妇儿娶回家了要相亲相爱也这么难?自己的小王妃爱美食?那就把全天下的美食都送入王府总能留下她了吧。
  • 虐爱:历少的逃跑小娇妻

    虐爱:历少的逃跑小娇妻

    她爱他,不顾一切去爱他,可爱变成一把杀人的匕首,深深的刺入她的心脏。我曾再风中等你,你又在哪逍遥?
  • 灯影戏

    灯影戏

    我答应你的事一定会做到,等我来接你!年少时的承诺让埙桓等了五年,以为再次重逢可以不再分离却造化弄人。他是一位明朝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木匠皇帝,内有伐异党同,外有后金的虎视眈眈。朱由校是否就如表面上的昏庸无能?她是朱由校的妃子,史书上对她只有寥寥数笔。他与她的重逢与结局能否如初见时单纯而美好?撇开历史上的成见,讲述不一样的明朝天启年间。
  • 情有余温

    情有余温

    "连翘在路邵谦新婚夜爬上路邵谦的床。她爱路邵谦,她愿意为他付出一切,乃至生命。他包她两年,夜夜羞辱,逼她喝药,对她杀母仇人宠之入骨。也恋她护她,为她打架逃婚,终生不娶。“连翘,你就是死,也得死在我家里。”“路邵谦,你放过我吧,我想出去晒晒太阳。”…………时过境迁,再相遇时已物是人非。连翘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她脸上那道伤疤触目惊心。路邵谦看的眼眶湿润,他想起来七年前连翘怀孕被那个女人开车撞飞,想起来那个人绑着连翘,匕首划过她的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广告张爱玲:一个作家成长的市场经验

    广告张爱玲:一个作家成长的市场经验

    在众生喧哗的“张爱玲热”中,人们每每用“说不尽的张爱玲”来概括其生平创作。确实,张爱玲富实而孤寂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财富,不仅其荒凉的生存方式、心理征候、艺术性情不断挑逗起人们好奇的探究欲望,其研究极冷极热的发展过程与商业化色彩也给人们持续提供着不竭的时尚话题。张爱玲研究是愈来愈细微化了,也愈来愈泛化了。广告是繁华与奢靡的代名词,它不仅是现代物质生活最形象的展示,也是现代精神生活最直接的注解。簇拥在张爱玲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广告,既是现代都市的某种象征,也是张爱玲作品中的文化代码,或隐或显地透露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脉象和文化追求。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