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48300000001

第1章

泉兰街不是街,只是东海边双屿岛上的小村子。

村子依山临海,山不高,蜿蜒成“V”字形,把小村轻揽怀中。村子在岛的中部,岛方圆不过数十公里,形状像一个“丸”字,村子就在“丸”字那一“点”的位置上。村子只有九座青石瓦房,十三户人家,七八十口人。房子分成上下两排,我家在下面一排,离海边仅四五米,大潮汐时,遇上暴风,浪头都会打到门口。有一年大台风,风浪把我家房顶的瓦片都卷到了海里。

村子前面是个天然避风停靠良港。晚上坐在家门口,可看到点点渔火,明明灭灭,像群星闪烁的夜空。海中间有座灯塔,塔顶一闪一闪的指航灯,在漆黑的夜里,像双明亮的眼睛,不停地眨呀眨。

我家的青石瓦房,三间两层,是村子里最大的房子。说是青石房,其实仅前面的墙由棱形青石筑成,两侧和后面,都是各色各样的杂石,形状不规则,颜色也有青有黄还有米色的。石头上有天然纹路,仔细瞧去,能看出许多内容,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海螺,靠近窗户的那块石头上,黑灰的纹路,活脱脱是一只正要跃起的蚱蜢。

西厢房楼上,是我姑姑的卧室,窗户正对着灯塔。晚上,灯塔上的灯光会把梧桐枝叶的影子打在白色的纱帐上,像一幅时隐时现的江南水墨画。我和小妹都喜欢跟姑姑一起睡,夏夜里,进出港的渔船灯光从窗外投射进来,一闪而过,落在纱帐上,像一根柱子,一伸一缩,特别好玩。我和妹妹躺在床上,玩抓灯柱的游戏,比赛谁在灯光射进来时先伸手做抓的动作。明明是抓不住的光,却为输赢争得面红耳赤,大呼小叫,姑姑好脾气地看着我们闹,笑着当裁判。

平日闲暇,村里跟姑姑年龄相仿的英婶、云婶,常常来找她一起去溪边洗衣,一起去海边挖牡蛎、拣蛤蜊,偶尔也把自家的渔网拿到我家织。三个人并排坐着,一手端着竹片做的网板,一手拿着卷着网线的梭子,上下穿梭,梭尾打在网板上,嗒嗒作响,鱼网颤抖不已。三双手在翻飞,嘴上还闲不住地说着话,有时说着说着,三颗脑袋就凑到一起,声音低下去,低下去,然后嘎嘎地笑了,掩着嘴,面红耳赤。更多的时候,英婶会央求姑姑,让姑姑讲孟丽君和皇甫少华的故事。多年后,我依然记得那个场景,夏日的午后,骄阳如火,在屋和屋之间的阴影里,三个青春女子,身着青花土布衫,海风吹成麦芽色的脸上,有淡淡的红晕,眼睛清澈如碧波荡漾的水面,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地鼓噪着,树叶已由青翠变得苍绿,偶有一阵风夹着丝丝咸腥的味道,轻抚过来,那佳人才子的故事,在姑姑舒缓的叙述中,让人神往。

那时,姑姑二十二岁了,婚事却还没有着落,与她同龄的人孩子都好几个了。小姑待嫁,急坏了我爷爷奶奶。奶奶生了五个儿子后,才生了这个小女儿,所以爷爷特别疼爱她。在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的海岛渔村,爷爷是重女轻男的典范,姑姑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家里最好的,她还念了六年私塾。因此姑姑在村里很特别,村子里的老少爷们、媳妇婆姨,喜欢拿未出嫁的姑娘开荤玩笑,可对姑姑却是从来不敢的。说不清他们对她是什么感觉,有点敬畏,有点爱怜,也有一点妒忌。可念了书长了见识,似乎却成了姑姑婚事的障碍。

在村里,我爷爷是第一个转行的人。他有一条白底船,先前一直用它捕鱼养家。后来,泉州商人老金来了,运木材比捕鱼赚钱多,爷爷就改行跑运输。跟老金合作了几年,也积下一点家业。爷爷每次从泉州运货回来,都会捎点糖果或衣料给姑姑。有一回,带回几本线装古书,姑姑高兴得像拾到元宝似的,一有空就抱着书安安静静地看,干活时也会把书摆在一旁,偷空瞄一眼。那时,常有媒婆来说亲,但不是爷爷奶奶看不上,就是姑姑不中意,婚事被一次次耽搁了。有年中秋,爷爷带回一个他相中的后生,是一起跑运输的船家的儿子,相貌、年纪、家境都与姑姑相配,人也老实本分。进门后,他就一直盯着桌面看,始终不敢抬头。姑姑端茶给他,他的脸变得通红,鼻尖上的汗珠子一颗颗冒出来,头更低了。她逗他:桌上有花吗?他慌慌张张地看了她一眼,说:桌、桌子,太太干净了,红木桌面涮薄了可惜。姑姑扑哧一声笑了。她有点喜欢他的憨样。可当他家要来下聘,她却死活不答应。

爷爷着了急,每每叹息说,实在不行就过继一个侄子给她,再备份厚实的嫁妆给她养老。奶奶去妈祖庙里求了又求,用卜筘占卜、抽签,都明确表示有好姻缘等着。找算命先生来算,算命先生一番掐算,告诉奶奶一个好消息,说不用着急,不日便会有人来迎娶,子息甚旺呢。奶奶欢天喜地地付了厚酬,只等那月老来牵红线。这一等又过了一年,姑姑二十五岁了,在当年,算是“齐天大剩”级的剩女了。

姑姑心里有人的事,奶奶是听英婶说的。

那一年,台风过后,姑姑挑着一竹篓的衣服到溪边浣洗。溪水又急又大,她像往常一样把竹篓里的衣服倒到溪边岩石上。正蹲下来洗,有件衣服竟被风刮到溪里,绿莹莹的溪水像顽皮的孩子,卷着它就跑了。她拼命去追,英婶和云婶也帮着去追,却追不上,急得她直哭。那衣服是她新做的绸子贴身小褂,玫红的绸子,绣着乳白的玉兰花,她一针一线绣了整整一个月,衣服的料子,是从泉州带来的。村里有个风俗,女孩子十六岁了,就要开始穿贴身小褂,表示成人了,可以结婚和生儿育女了。溪水一卷一卷地翻着细小的浪花,像一群小无赖,挟持着那团红红白白的绸子,不由分说地逃开去,边跑还边喊,来啊,来追我啊。眼看那衣服就要落入入海口的深潭里,姑姑不顾一切地跳进溪里,伸手去抓,那衣服像泥鳅一样,滴溜溜地从她的手边滑了过去,她奋力向前一伸,脚底一滑,整个人都跌入湍急的溪水,呼啦一声,滑入了深潭。她虽长在海边,却不会游泳,手忙脚乱地在水里扑腾几下,就沉了下去。英婶和云婶也不会水性,只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像两只呆木瓜。这时,一个男人从山坡上冲下来,跳入潭中,把奄奄一息的姑姑从潭里捞出来,平放在潭边的青草地上,压出一口口水,又往她的口中吹气,她才幽幽醒来。这个男人,就是刚巧路过的金泉,老金的儿子。

金泉二十七岁,清瘦,秀气,戴着眼镜,像位教书先生。我姑姑曾见过他,那时他还没接手他父亲的生意,只是偶尔帮老金跑趟船,老金说儿子不喜欢这个小地方。一天他来家里找我爷爷谈生意上的事,姑姑端茶时和他打了个照面,他彬彬有礼,有种特别的气质,跟她所见过的男人很不一样,便多看了一眼。回里屋后,她不经意间听到他对爷爷说,想不到岛上还有这么漂亮的女子,似有倾慕之意。她听得脸红心跳,只觉得这人恁轻浮,这种话也好说出口,心慌慌的,却又有三分甜蜜。但他在泉州有老婆孩子,我爷爷便不接话头,假装没听懂。村里的孩子从小就会唱一首童谣《乞鸟歌》:乞鸟乞溜溜,你翁(丈夫)去泉州,泉州好所在,爱去不爱来。泉州在海岛人心里,意味着离情别意,甚至薄情寡义,更何况还是做小的。她暗暗叹了口气。

溺水事件后,姑姑的心事重了。梦时醒时,都是他的影子,他的气息。几回梦中,他好像真在她的唇边吹着气,醒来后,她脸红心跳,蒙在被子里,气都透不过来了,也不敢掀开被子来。再见他,她拼命躲着,有时远远看到,就闪到一边。有一回,她一个人在家切猪草,他来找爷爷,她忙不迭地闪进里屋,他一把拉住她的衣袖,低声说,你那绸褂子我捡回来了,几次想还你,你却躲着我。她的脸红透了,女人家贴身的褂子,多么私密的物件,却在这个男人手里。玉兰花绣得真美,他又说,针脚密细,你自己绣的吗?她点点头,始终不发一语,他也呆呆站着。良久,她一扭身,进了里屋。

这次见面后,他请媒婆来提亲,但爷爷又摇了头。之后,隔三岔五,也有不错的人家来提亲,姑姑都不同意。

他呆在岛上的时间多起来了,沙滩上,码头上,溪水边,家门口,时不时能碰到他。他神情索然,完全没有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得意样。后来,他从父亲手里把这边的生意接过来了。房子也在慢慢加盖。他更有兴趣做木材以外的生意,商品更繁多了,村子俨然成了一座繁华的商贸码头。

他再来提亲时,已是两年后,姑姑的恨嫁,给了他勇气。提亲时,他许了诺,要把原来的房子加盖成带天井的五进大宅,她不用跟他回泉州,只需在村里帮他照看好生意。他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这边做生意,倒不算委屈她。爷爷本不愿意,但他再三请求爷爷去问问姑姑的意见。奶奶这时也发了话,女大中不留,好留不如赖嫁。这婚事才定了下来。

他迎娶她时,已是来年的春天。他紧赶慢赶,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迎娶她的种种事宜,泉兰宅也终于完工,崭新精致。他对她说,以后,这大宅里,一间间住满他们的子女,他在这里没有亲人,她得帮他生一大堆孩子。那一日十里八乡与他有生意往来的,都来道喜,村子里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全部到场。流水席从早吃到晚,光酒就喝了百来坛。是夜,东厢房里,一对镏金红烛,灯花噼啪。屋子里,杉木的清香,新被褥的芳香,还有新娘子的脂粉香,四处弥漫,让人沉醉。新郎的酒高了,却未醉透,他颤抖着掀去红盖头,她低着眉眼,眼睫却像蝶翅轻拍。他轻捧她的脸,细细端详着,俯身去吻,却只轻轻地触她的颊。他像饥饿了很久的人,突然站在一笼热气腾腾的白馍馍前,闻着阵阵小麦香,心底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欢喜和得意,饥饿感神奇地消失了。他只深深地嗅着轻轻吮着,不忍张口去咬。她身上的红绸嫁衣,铺展开来,像一朵花,轻轻绽开了最外的一层,她的中衣也褪下了,花瓣又绽开了一层,他的呼吸便急了,那件在他手心里柔软过许多年的绸子小褂,此刻包裹着她玲珑有致的身体,乳白色的玉兰花蕊挺立在高耸的枝头上,随她的呼吸微微颤动,她像一簇花蕊,在红色的花瓣簇拥下,轻轻颤栗,他更醉了,像蜂蝶没入花丛,喃喃地,像是叹息:真香啊。

同类推荐
  • 龙脉

    龙脉

    这几天,大辽河边沙岭古镇的冯家大院里,鼓乐喧天,白幡飘荡,老东家冯春乔病逝了。冯家在关东是名门望族,冯春乔早年做过皇帝的老师,还乡后购置山林,经营多家商号。去年冬天,冯春乔在县城的鸿宝楼和各商号的大掌柜们吃罢了年夜饭,回来后便觉身体不适,当时以为天冷染上风寒,经过医家百般调治,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最后竟撒手人寰。冯春乔死了,两个儿子为了坟地发生了争执。冯家的老坟苍松翠柏,紫烟缭绕,风水先生都说那是块风水宝地,更有人说,那儿头枕医巫闾山,脚踏大辽河畔,有龙脉气象,不但主子孙兴旺,家业兴隆,三代之内必出显贵。
  • 我的爱与你无关

    我的爱与你无关

    年轻的辽大心理学女老师沈沉渔,一次在酒吧中,她兴起给同住的小女生雷丝表演勾男术,却不料招惹的男生是辽大新入学的研究生谢超。开学后,沉渔最不想遇见谢超,却偏偏狭路相逢。雷丝的老师温明轩传说为情跳楼自杀,这个举动一下子俘虏了沉渔的心,使她对温明轩未见便已钟情。
  • 白云和青草里的痛

    白云和青草里的痛

    我出生在山里。老君山。位于川东北宣汉县北部,属大巴山余脉。再往北是万源,与陕南安康接壤,东、南毗邻重庆,重庆往东是湖南湖北。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川”,宣汉是必经之道,举家迁徙之众,分明再辛苦些日子,就能走到沃野千里的川西,至少能走到有“小成都”之称的邻县开江,但双脚起泡,两腿抽筋,对未来的没有把握,更让他们不敢盲然而持久地在路上奔波;毕竟,作为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必须停下来,停下来才可能拥有一份产业,也才有一个家。于是以族群为单位,在群山之中驻足,“插占为业,指手为界”。
  • 前生1

    前生1

    青年女作者王晓燕最新长篇小说《前生》,以其特有的视角与简练的文笔将一个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把都市里职业男女的爱恨情仇描写的淋漓尽致。评论家称,在这样一个小说家已经被贬为毫无意义的故事复述者的年代里,王晓燕所坚持的叙述方向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之外的寓意与叙述的技巧,其作品叙事诡秘,没有随传统或流行叙事的方式而自成格调。
  • 花叶死亡之日

    花叶死亡之日

    南洋富商席有仁远赴日本与恩人会面,却不料刚到日本,身边就接二连三地发生命案——先是独居老人被绞杀,后是地方政客的侄子中毒身亡,紧接着他的恩人竟然也因煤气中毒而死!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杀人案件,凶手却未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揭开真相的关键到底在哪里?但是真相总会大白。只是当拨开重重疑云之际,那份历经岁月蹉跎的情感,不知是否依然和从前一样隽永甘醇……
热门推荐
  • 快穿女主男神乖乖别黑化

    快穿女主男神乖乖别黑化

    (1v1)作为一个从小到大吃个泡面都会没有调料包的悲惨人类,遇到可以让自己变幸运的系统君,还说什么呢?愉快的绑定吧。只是这位男主,请不要黑化好吗,我只是一个不幸的小虾米啊.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3:激战北洋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3:激战北洋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辛亥革命,大浪淘沙;民国初年,风云际会。激烈的血战,惊天的权谋,让民国历史更显悲壮!孙中山角力袁世凯,双峰并峙逐鹿中华。宋教仁创建国民党,功业未成身先死。对于过往之事,蒋介石为何极力掩盖?首义元勋恃功生骄,黎元洪暗施黑手。身居总理高位,唐绍仪弃官私逃为哪般?巨匪白狼流窜各地,北洋名将全力围剿……大民国时代,英雄辈出,乱云飞渡。熙熙攘攘的历史长河,奔涌向前。在长河深处,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 捡了一只老妖王

    捡了一只老妖王

    内心里,百里茉还是觉得不要脸的妖王是个变态,否则一个万年老妖怎么会看上几岁的小娃娃,到底是小娃娃太可爱还是老妖王太变态?
  • 掌故演义(残缺本)

    掌故演义(残缺本)

    清代小说《掌故演义》七回。小说从明末写起。朱明王朝日薄西山,海内大乱,山陕地区出了两人造反。一个李自成,一个张献忠。不仅内乱四起,而且外患迭连。最使明廷头痛的是东北满族的侵扰,最终导致萨尔浒明军的惨败。展现了历史风云,值得阅读。
  • 追爱总裁:萌妻酷宝揽入怀

    追爱总裁:萌妻酷宝揽入怀

    五年沉淀,再度归来,他步步紧逼,她一退再退……等到退无可退的时候,她咬咬牙,转身投向别人的怀抱。“呵,女人,想带着我的儿子嫁给别人?你的胆子很大嘛。”某总裁眸光危险。某女人勾唇一笑,语带挑衅,“其实我的胆子还可以更大一点。”“不怕告诉你,这里还揣着你闺女。”
  • 结络网君心之浮生长乐

    结络网君心之浮生长乐

    千万年前的一段旧时光,早已定下的缘分。千百年后的轮回,她依旧是她,他也依旧是他。芙蓉树下海棠开,笛声扬起把剑舞,蛟跃龙门寻妻路,千百年后的今天,他们是笑谈古今,还是举杯沉默呢?这是一本关于修炼爱情的书,一段暖到心田的故事!
  • 自在王菩萨经

    自在王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 致命视觉

    致命视觉

    "你有没有留意过,在公众场合被一个陌生人呆呆地注视着?仿若霎那失神。那不是真的走神儿,而是有东西,正透过那个陌生人的眼睛,静静地看着你......"
  • 禅林宝训笔说

    禅林宝训笔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