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49600000001

第1章

1932年12月,上海老牌报纸《申报》的副刊“自由谈”实行改组,由原来的旧文人主编,改为新文人主编,鲁迅、茅盾、郁达夫、老舍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陆续出现在“自由谈”上。这是新文学作品走出象牙塔走向市民社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由此,一个刚刚从法国留学回来、年仅二十八岁的青年走入人们的视界,他就是《申报·自由谈》的主编黎烈文。

当时有人把鲁迅、茅盾称作《申报·自由谈》的两大“台柱子”,黎烈文顶住压力,大量发表鲁迅的杂文,鲁迅也十分支持和关爱这个年轻人。他在文章中,谈到黎烈文的个人遭遇也充满关切和期待。鲁迅说:“不久,听到了一个传闻,说《自由谈》的编辑者为了忙于事务,连他夫人的临蓐也不暇照管,送在医院里,她独自死掉了。”(《〈伪自由书〉前记》,《鲁迅全集》第5卷第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我是后来读到黎烈文在《崇高的母性》中的那些忧郁、沉痛的悼亡文字,才多少体会到他的心境:经过十年漂泊,他们夫妇深情相爱,有了家有了孩子,偏偏这时,其中一个人撒手而去,这完全打乱了一个正当年的人的生命节奏。所有的悲哀化作眼泪,滴成文字:“我独自睡在你临终的床上,我用着你临终所用的被和枕,我总望你给我一个梦,可是没有,天亮了,我只好倚枕呜咽,对着你的照片垂泪。冰,你忘了我吗?”(《写给一个在另一世界的人》,《崇高的母性》第3页,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2月版)

这个时候,来自长辈的温暖简直就是照亮内心的眼光。他一个大男人抚养小孩在很多地方常常力不从心,有一次到鲁迅家,看到海婴的绒织衣服很好,黎烈文无意中赞美了几句,问购衣处,没想到鲁迅说是许广平织的,并立即让他选定颜色,让许广平织一套送给黎烈文的孩子,“后来,又觉得单是秋季的还不够,并叫许先生连冬季的一套也代我织了。这两套衣裳,可以说是我的小孩穿过的两套最美的衣裳,这里面不单是包藏着许广平先生的优良的手艺,同时也织入了一位伟友的真挚的友情。”(《真是一个好老先生啊》,《黎烈文全集》第13卷第433页,作家书局2011年9月版)那些与鲁迅交往的细节,在黎烈文的头脑中历历在目:

每次到他家里去了,我常是被他和许广平先生的殷勤的招待,弄得有些惶惑。在爱留朋友吃饭一点上,我觉得鲁迅先生很像我们家乡的一些亲戚长辈。四五点钟的时候到他家里去,他要留吃晚饭,那是不用说的了,有时,我因为不愿太多扰他,特地选着距离晚餐时间很远的两三点钟去看他,结果也一定给他留着长谈,等你要走时,他便说:“我们提早吃饭。”还是叫你吃了晚饭再走。(同前,第433页)

一个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这样的师长关爱、扶持,哪怕是呵斥,那是何其幸运的事情啊。难怪黎烈文、萧军、萧红、黄源这些人一辈子都忘不了鲁迅。当然,还有巴金。巴金与黎烈文从相识到相知也与鲁迅有着直接关系。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1933年,黎烈文为《申报·自由谈》托人向巴金约稿,两个人渐渐成了朋友。巴金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过《薛觉先》、《游了佛国》、《三等车中》等“旅途随笔”。后来黎主编《中流》,巴金收在《短简》中的很多自述文章,如《我的幼年》、《我的几个先生》、《我的路》、《答一个北方青年朋友》、《答一个“陌生的孩子”》等都发表在这个刊物上。然而,真正将这批年轻作家聚拢在一起的是鲁迅巨大的精神感召力:“那时几个熟人都在编辑文学杂志,在《作家》(孟十还主编)、《译文》(黄源主编)、《文季月刊》(靳以主编)之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也创刊了。这些人对文学和政治的看法并不是完全一致,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情,就是对鲁迅先生的敬爱。烈文和黄源常去鲁迅先生家,他们在不同的时间里看望先生,出来常常对我谈先生的情况,我有什么话也请他们转告先生。据我所知,他们两位当时都得到先生的信任,尤其是烈文。”就这样,“到了1936年下半年我们就相熟到无话不谈了”(巴金:《怀念烈文》,《巴金全集》第16卷第20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他们两个人还共同起草了《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拿去请鲁迅和诸位朋友签名后发表。当“两个口号”引起轩然大波时,又是鲁迅站在前面替他们遮风挡雨(关于《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起草情况,可参见巴金《谈〈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起草经过及其他》等文,收于《巴金全集》第19卷)。

在黎烈文、巴金这一辈人的记忆中,一定都有着一个30年代的梦,那是他们风华正茂、才华大展的岁月,他们用青春书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辉煌篇章。1975年9月尚未获得完全自由的巴金,在信上谈到“30年代”旧梦犹存:“你这次来沪,相聚的时间并不多。路远,车挤,还有上了年纪,热情衰减,要是在30年代,路再远,一天还要跑几次。但究竟晤谈了好几次,使我又想起在鲁迅先生周围的那些日子。我们当时的那种热情,多么值得怀念!”(巴金1975年9月14日致黄源信,秋石、黄明明编《我们都是鲁迅的学生——巴金与黄源通信集》第86页,文汇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萧乾也念念不忘那时的生活:

那是很热闹的两年(指1936、1937年——引者):孟十还编着《作家》,靳以先后编着《文季》和《文丛》,黎烈文编的是《中流》,《译文》则由黄源在编。我们时常在大东茶室聚会,因为那里既可以畅谈,又能解决吃喝。有时芦焚、索非、马宗融和罗淑也来参加。我们谈论各个刊物的问题,还交换着稿件。鲁迅先生直接(如对《译文》)或间接地给这些刊物以支持。当时在处理许多问题上,我们几个人都是不谋而合的,例如我们的刊物都敞开大门,但又绝不让南京的王平陵之流伸进腿来。(《挚友、益友和畏友巴金》,《萧乾文集》第4卷第254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大东茶室”相当于一个文艺沙龙,聚集着当时文坛上一批生机勃勃的文学力量,直到抗战的烽火打碎了他们的沙龙梦,大家不得不各奔东西。

1938年10月,巴金和黎烈文在香港还有意外的相遇:

但我这次在九龙和香港的一星期勾留,却也并非全没值得留恋的地方,和巴金靳以分别已经好几个月了,这次竟以意外的机缘,在这南中国的海岸邂逅相聚,怀着感慨不尽的心情,同游了宋皇台和九龙故城,同在香港幽僻的山道上作了一回远足散步,这都是我们近年少有的盛事。……我现在追记到这里,那边澄碧的海水,蔚蓝的天空,还依稀映在我的眼底。(《战时旅况》,《黎烈文全集》第13卷第79页)

此后,巴金辗转广州、桂林、昆明、重庆等地,写书、印书;黎烈文则在福建主持改进出版社,“他做了官,但官气不多,思想也还不是官方的思想”(巴金:《怀念烈文》)。而再一次相见差不多要等上十年了。

同类推荐
  • 姜椿芳文集(第三卷)

    姜椿芳文集(第三卷)

    本书汇集姜椿芳已发表、出版的著译及部分未刊手稿,按照收录作品的专题和体裁,分为十卷。本卷主要收录有《俄罗斯问题》、《花园》、《列宁在十月》等9部作品。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遴选出近200篇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中外 散文名篇。本书选文作者多为名家。中国作家中有蜚声中外的现代散文家鲁迅、朱自清、周作人、梁实秋 、丰子恺等,当代散文家季羡林、刘白羽、秦牧、贾平凹等;外国作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如萧伯 纳、纪伯伦、雨果等,又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聂鲁达、川端康成等。《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将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兼收并蓄,力求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阅读需求。
  • 名人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名人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前寄左省张起居一百

    前寄左省张起居一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佬的重生

    大佬的重生

    本文变身入替、末世、玄幻、大佬战争、光明向,讲述莫得感情的大佬重生的故事。群聊号码:188187719PS:注意了,变身文,不喜勿入
  • 王牌婚约,总裁聘金12亿

    王牌婚约,总裁聘金12亿

    陌生的触感伴随着强烈的羞耻感从体内撤离,严颜颤抖着紧抓住冰冷的检查床扶手。“不错,很干净!”男人凉薄的声音,带着满意的口吻,无关赞赏与欣喜。一纸契约,她成为他的代孕新娘。她的存在,只为给他生下孩子!她是个好的商品,而他是她的买家。她的肚子一天天隆起,一切感官也随之退化,一同随之迷失的,依稀还有那颗沉沦的心。十月怀胎,他终于如愿以偿。那个华丽高贵的女子归来,她尚处在产后痛中没能恢复。而他,再没踏进他为她打造的家,当初的一纸婚约,换成了面前的离婚协议!颠沛流离,她尝尽了辛酸与落魄……三年后,他再度进入她的生活。“我找了你这么多年……”男人的话语温情四溢,听在她耳里却是无比讽刺。咬紧牙,指甲嵌入手心,刺破皮肉,严颜笑着说:“啊,对了,当年的钱款,你还没有付清!”
  • 愤怒的苹果

    愤怒的苹果

    九年前,亮气刚来的时候,书记王旗红嘻嘻哈哈陪着他,又是讲黄段子又是拍膀子亲热得了不得,还亲自卷了裤腿陪他过了南边的那条河,河水真凉。他们往南走了好远好远,南边都是坡地,留不住雨水,不好种庄稼。“这么大一片地我都想包了。”亮气指了指周围的坡地对书记王旗红说,书记王旗红说亮气你随便,这地你想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就像使唤你老婆,你使劲使,不使劲使你就是个脓包!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根利箭,“嗖”的一下子九年就过去了。
  • 随相论解十六谛义

    随相论解十六谛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菀菀道来

    菀菀道来

    青菀的文章有趣,阅读起来自然舒服,少了女孩儿的扭捏,多了一份经历之后的坦然,用她的视角娓娓道来,所写的人和事充满烟火气息,这些事和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我有时会以为下一刻这些人会出现在我身边,会产生那些事可能会落在我身上一般的错觉。
  • 红马

    红马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嘘,别惊扰了那年华

    嘘,别惊扰了那年华

    他是她的邻家哥哥,他是她的青梅竹马。父逝母离,她住进了他家,却和他打得火热,一场病魔,他选择守护,等她醒来;他选择远离,为她赚钱;却不曾想,卷入一场车祸中,他变作他人,他无辜受责;青春离乱,是谁的劫难,又是谁的际遇?经年已过,曾经沧海是否抵得过青梅竹马?
  • 虐情后宫:皇上,放过我

    虐情后宫:皇上,放过我

    十多年前她遇见皇上,为了他甘受劈尾之苦,而三年前因缘巧合终于进得宫来,却毕竟只是一头小兽,就算拥有人形也阻止不了皇上对闻氏的宠爱,多年来浸淫在宫斗之中,她早已麻木,现在却不得不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而向当年赐予自己双腿的劈尾师凌霄恩将仇报。
  •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字前,苏德两国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1939年8月15日晚上8点,德国驻苏联菲斯科大使舒伦堡求见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向他转达了希特勒的旨意,称德国外交部将到莫斯科谈判,以解决苏德关系紧张的局势,此时的苏联已经注意到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意图,并十分着急地想和其他几个欧洲大国,像英国、法国等建立同盟,以阻止德国继续扩张,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是英法两国仇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苏联几次提出的建立同盟的建议,都碰了“软钉子”.......本书带你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