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50400000002

第2章

“是个短命鬼哩。”

多年以后皋镇那些老汉们说起我二爷爷银贵,往往都是以他的短命开场。乡里乡亲打了几十年交道,语气自然不会是幸灾乐祸的戏谑,然而也丝毫没有廉价的惋惜。他们只是平淡地述说那样一种事实。这些往昔里精壮的汉子们如今都已风烛残年,他们事后诸葛般笃信银贵上年冬天就渐渐露出了下世的光景。

老人们确定预料中的事情迟早总会发生。

起初银贵还经常圪蹴在西街的墙根下取暖,明晃晃的日头照得人眼眯成了两条蚯蚓。后来,屁股底下添了个马扎,人终究还是不稳健。一阵风吹过,引来撕心裂肺的咳嗽,说话的气力也一丝丝地飘走了。

“是个短命鬼哩。”

二爷爷死后,乡人们不约而同地含糊了他的阳寿,也许是因为想起了比银贵更加短寿的我的祖父金贵。

“他哥金贵死时多大岁数?”

“四十四?四十三?……”

“差不多……谁可知道!”

“也是个短命鬼哩。”

老汉们日渐干瘪的腮唇里再吐不出别的话了,仿佛我祖辈短暂的生命随风而逝之后,仅剩的只有这一双没滋没味的数字。

老妪们就要健谈得多,她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几十年都合不上。皋镇的许多故事,都是从她们嘴里流传下来的。

二爷是祖父的二弟,即父亲的二叔。事实上,我本人并未见过自己的亲生祖父。不仅是我,连我的母亲都没见过祖父,祖父的过早离世,使他和他这位来自大城市的儿媳妇也无缘谋面。

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证一位亲人的弥留之际。那一年我十岁,妹妹七岁,在我们背起书包正准备上学的清晨,堂叔公林慌慌张张跑到造纸厂家属区传递消息,说我们二爷爷快不行了,让我和妹妹快回西街的老院去见他最后一面。

西街的老院很大,一东一西各坐落着三间瓦房。东边的房子陈旧一些,是祖父和父亲曾经居住过的。自从我们家搬到造纸厂家属区后,这房子就空了,日久天长已渐渐破败。东屋后边长着一棵桑葚树,很高,顶部的树枝已经超越房顶。院子西头,住着二祖父一家,房门自然是朝东开的,进门后先要下两级台阶,也就是说,屋内的地面反要比院子里低些,这有些奇特。房子的窗户倒是面向西方,窗外就是皋镇西街的土路,那窗户又高又小。这时候是清晨,太阳从东边升起来,房间里却是阴暗的,好像屋中还亮着一盏昏黄的铁罩灯。

屋里的家具都是深颜色的,古老而陈旧,二祖父此刻正躺在南屋的床上残喘,奄奄一息。他的四个儿女都守候在床头,大闺女爱云姑姑的眼睛红肿着,样子是刚刚哭过的。小姑姑爱香年龄比我大不了几岁,有些不知所措。两个儿子,公田和公林,垂立床头,默不做声。我没有看到二祖母,她的腿脚不便,想必正坐在北屋里。二祖父的气息非常粗重,他患有长期的慢性气管炎,此刻好像只出气不进气了。

我和妹妹紧张而又谨慎地注视着他的面容,那是一张清瘦皱巴的脸,眼睛是睁着的,涣散的目光虚无地望着屋顶。他可能已经说不出话了。屋里是那样静寂,没有人说话,甚至连一声咳嗽都没有,一切都凝住了,时间仿佛死去一般。在这样的一个氛围和环境中,我心里忽然莫名害怕起来。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甚至连动都不敢动一下。这时候,爱云姑姑用微弱的音量对我说,和爷爷说句话吧。于是我就喊了一声:“爷爷。”

接着我就发出了大哭的声音,但我并没有真正流下眼泪。可妹妹一下真正哭出来了,我知道她是被我吓哭的。这一刻,一股悲痛的气息在屋里升腾,几个大人也开始哭泣了,他们的心好像都碎了。

我和妹妹赶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上午九点,太阳已经炎热起来。一路上我走得很快,心急如焚,妹妹被远远地落在后面。我非常担心上学迟到,实际上我们已经迟到了。校园里出奇的宁静加剧了我的不安。当语文老师成守芳严厉地责问我为什么迟到时,我低头站在讲台前哽咽了几声,说我爷爷快死了。成老师像是迟疑了一下,轻轻把我领到座位上,没有再说什么话。没想到,这次我倒真的哭起来了。

二祖父临终前没有一句遗言。他的离去如此彻底,好像没有任何牵挂。此前,他的身体已被转移到摘下的门板上,置于正屋明间,这样的仪式在晋南山区被称作“挺丧”。老院里支起了锅灶,一连几天都要给前来吊唁的人做斋饭。请来的匠人正在院子里干活,棺材已经打好了,只差棺材盖。漆工开始给棺材上漆,浓稠的漆料光泽黯淡,但却散发出一种剧烈刺鼻的味道,从此长久地停留于我的童年记忆中。

大殓的那个夜晚,一个撕心裂肺的哭声在西街老院里回荡起来,那哭腔如此悲伤,字字血泪,仿佛承载了一个女人全部的哀怨。大哭丧歌的不是二祖父的任何一个子女,而是二祖母。这些都是母亲在我成年后讲给我的。

母亲还说,二祖母告诉她,她哭的不是男人,是自己。

祖父一家从豫北逃荒至山西垣县那年,他只有十四岁。那一年,豫北农村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庄稼减收了九成,接着又遭遇大规模的蝗灾,大片的田地最终颗粒无收。

他们兄弟三人,在寡母(祖父的母亲)的带领下,跟随逃荒的人群出了村。按照中原人历来的逃荒传统,他们应该往西走,沿着陇海线,西安、宝鸡、天水,这些国统区的大后方才是主流的逃荒方向。令人诧异的是,我这位没什么文化的曾祖母却凭着女人的直觉,毅然选择了向北的山西方向。要知道,晋南当时已是沦陷区,山西本身也属土地贫瘠、灾害频发地区,然而这个倔强的河南妇女看似偶然的抉择,却为祖父们创造了一条生路。

“亏你太奶,一家人都活不到现在。”

后来的事实印证了乡人的话。向西去的逃荒队伍,因为距离遥远,以百万计的流民绝大多数都在路途中因饥饿、疾病、踩踏事件而死于非命。曾祖母带领三个儿子,只走了两天两夜,就来到晋南山区的垣县皋镇。

祖父名叫金贵,是三兄弟中的长子,二弟银贵,老三铜贵,有着其他两兄弟及一般人不具备的语言天赋,到达山西后,他很快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日本话,给鬼子当上翻译,过了几年吃喝不愁的汉奸生活。三年后,日本人战败投降,我这位三爷爷从此销声匿迹。坊间对此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他在那年夏天被中条山上的游击队员投进井里淹死了,一种是说他由于深得日本军官赏识,在战败后被带回了日本。不论怎么说,此人已无踪迹可寻,曾祖母生前对这个小儿子也讳莫如深,因此他只是抽象地停留于我模糊的家族记忆中。

土改工作队进驻皋镇后,开始发动群众,分片召开斗争会议,没收了地主的土地,祖父一家分到了几亩薄田和一头耕牛。这头村里最健硕的耕牛原先是王长田家的,王家一共有田产十五亩多,工作队认为他家还有一些隐匿财产,就把王家定性成了地主。王长田的老婆不服,找到工作队理论,说她家的田地是日本人投降后1946年才置办下的,转过年来王长田还应征参加了共产党的队伍,家里现在只有一间土坯房,不应该算地主。土改队坚持认为她家地多,还有过雇工,就是地主,一点儿都不冤枉。后来,王婆上缴了二十多块银元,并主动要把耕牛分给最穷困的祖父金贵家。根据政策和王家表现,王长田家被评为“守法地主”。

这一年,祖父金贵已快二十岁,到了娶亲的年纪。性格木讷的他显然无法独立自主完成这件人生大事,曾祖母为此不由忧愁起来。她把这件事托付给平日里互有走动的王婆。王长田家的土地分给贫农后,又重新恢复了普通农户的面貌。从此,王婆以我祖父金贵的婚事为起点,成为皋镇远近闻名的媒婆,并在后来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先后促成了我家两代人的几桩婚事。

那年秋天,经过王婆不遗余力的热心张罗,很快给金贵撮合了一门亲事。

祖母就是这时候走进我们家的。

按照皋镇一些长久流传但又难辨真伪的说法,祖父正是死于祖母之手。

祖母姓申,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原先在别人家当过童养媳。那是一个比她大二十八岁的瘸腿男人。在早年的农业山区,身体的残疾基本上宣告了劳力的丧失。田间的劳作,显然是指望不上的。但他却是一名牙医,因此积攒下一些财富。至少具备了可以通过钱财收买一名童养媳的财力。祖母那狠心的父亲,在揭不开锅的光景里,为了几袋粮食,就把年幼的女儿许给了这个瘸腿老男人。

年轻的祖母十六岁后和男人圆了房,第二年就生下一个哑巴闺女。

从辈分上说,这个和父亲异父同母的女性,我和妹妹应该称之为“姑姑”。在后来的岁月里,祖母的最后一任丈夫老宋业已离世,但祖母却还健在的那段时间,“姑姑”经常主动来到我家造访,当地叫“跑亲戚”。

通常是正月里,每次到来时总会捎来二十几个新出锅的大白馒头作为新年礼物。她居住的村庄,距离母亲所在的工厂不过五里路,有时候路上走得快,到我家时馒头都还冒着热气。她来了,无非就是和我们家人一起吃顿饭,饭后,她一定要争着洗碗、打扫餐桌。然后,在那台“凯歌”牌黑白电视机前坐一会儿,也没什么可聊的——她是个哑巴呀。出于基本的礼貌,母亲让我们称呼她“姑姑”。因为陌生,也许是某种蔑视,我和妹妹都不愿意叫她。

现在回想起来,她虽然是个哑巴,却是绝顶聪明的——她甚至可以从我和妹妹的口型和表情中知道我们在说什么。有一次,我和妹妹因为一件玩具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哑巴姑姑恰好在此刻到来,我们情不禁地地把心里的怨气迁怒于她,肯定是说了一些十分不友好的话,怪她总是不请自来,没皮没脸的。哑巴姑姑显然“听”懂了我和妹妹的牢骚话,一副生气的表情。

俗话说“十聋九哑”,哑巴人多半是因为耳聋,无法学习语言。那她是如何“听”懂的呢?我的心里不禁十分惊诧。好在母亲及时补救,打了圆场,这才慢慢将她哄好。母亲问她家里情况,丈夫性格怎么样,对她好不好?哑巴姑姑连连点头,一边用手比划。母亲不解其意,她找来纸笔,写下几个字:“老实人。力气大。”母亲说:“那敢情好。”她就笑了。母亲又问她儿子有没有结婚,什么时候能抱上孙子?她看看我妹妹,走到她跟前,用手在妹妹腰间比划着,又做出其它一些手语——这次我也大致明白了——意思是说她儿子结婚后生下个闺女,已经会走路了。

关于哑巴姑姑称谓的问题上,父亲和我们站在了同一立场。每次姑姑离开后,母亲难免在父亲面前抱怨我和妹妹缺乏基本的礼貌,父亲总是有些恼怒地说:

“叫什么姑姑,不认识她!”

说这话的时期,晚年的祖母孤身一人寡居在县城里,父亲和她还没有恢复母子关系。假如没有了祖母这一层关系,他和这位异父同母的哑巴姐姐的关系又有多大意义呢?这是容易理解的。

那时候我们兄妹不谙世事,不懂得深究祖母和祖父之外另外的婚姻历史。成年后,我不止一次暗自猜想:也许生性敏感的父亲还有这一份特殊尴尬和担忧,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知道祖母在祖父之外还曾有过别的丈夫。

父亲之所以对哑巴姑姑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排斥态度,还有一个原因是,他非常不喜欢姑姑的儿子。

农村人结婚早,我和妹妹尚未成年,而哑巴姑姑已经有了第三代,这并不稀奇。在我的印象中,她的儿子是个精瘦的矮个青年。说来也有些奇怪,姑姑虽然是个聋哑人,但她的儿子却是个能言善道滔滔不绝的人,如同一个人承担了两个人的话语量。

在我们家搬离皋镇前的最后几年里,哑巴姑姑已经很少到我们家来,可能是上了些年岁腿脚不便的缘故,改由她儿子负责来跑亲戚。一次开饭席间,这家伙正在眉飞色舞地吹嘘他如何举着一块砖头追得厂长满院子跑,唾沫星子和牙间饭粒四处横飞,惹得家人都躲他远远的。父亲突然提前回来了。他立刻住了嘴,不好意思地嗫嚅道:

“回来啦,舅舅。”

父亲面露愠色,没有丝毫客气,说了一句很硬的话: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在这以后,父亲的这位外甥再也没有登过舅舅家的门。

在父亲和母亲刚结婚的早年间,每年清明之际母亲都要大病一场,已成规律。说是大病,其实就是重感冒,但却浑身酸疼,高烧持续,卧床不起。在病痛中母亲反复做着同一个梦,恍惚间一位清瘦的老汉在向她唉声叹气,口中还唤着她的名字。母亲感到非常惊讶,她想不起这位老人是谁。连篇累牍的病痛已经耽误了母亲在工厂的正常出勤。她是这家造纸厂的元老级工人——从七十年代初建厂起母亲就在此间做工——尽管如此,病假超过十天在工人们中间就有了闲言碎语,宽厚仁义的厂长杜松智脸上也面露难色。母亲是垣县轻工系统唯一的“三八红旗手”,她怎能接受别人背后的这般指指点点,不免在病痛中更加焦灼。后来,经过皋镇西街一位年长妇女指点迷津,说母亲梦见的老汉正是她未曾谋面的公爹。

母亲这才醍醐灌顶,拖着病躯起身,用一块头巾裹住发烫的额头,率领我和妹妹前去给祖父上坟。母亲的左手臂上挎着一只竹篮,装满清明祭品,右手拉着三岁的妹妹,我费力地拖着一把铁锨跟在她们后面,亦步亦趋。

同类推荐
  • 湖景房

    湖景房

    一杯热腾腾的咖啡从一个人手上传递到另一个人的手上时,会是什么感觉?感动,温暖,甜蜜,还有在心中一下子荡漾开的温软。吴君说有这样的感觉么。唐小朝说有。唐小朝说,这样感觉会一直有,可持续发展噢,如果有人总是给我泡咖啡的话。说这话的时候,唐小朝的动作与姿势总是不一样的,有时是正在扫地,那时候便是弯着腰。有时是正在厨房里,那时候手里是锅铲。有时候是正在床上,那时候是屁股落在床上,两只腿却高高地翘起,或者是靠在床头,一手捧着本书,一手是咬了一口的苹果……两人一起喝咖啡是吴君与唐小朝的习惯。
  • 狂侠天骄魔女

    狂侠天骄魔女

    本书是梁羽生武侠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亦名《挑灯看剑录》。金国统治之下的北方,义士耿仲处心积虑十几年摸清了金国经济军事情报,书成一册,临终前遣儿子耿照递交南宋朝廷以作抗金作战的参考。耿照南行前突遇惊变,出行计划泄露,其母暴死,所有疑点均指向姨父秦仲及表妹秦弄玉,姨父又不明不白身亡,与表妹暨恋人秦弄玉也反目成仇。耿遭遇金国武士,幸被“玉面妖狐”赫连清波所救并结拜姐弟。赫连清波与“蓬莱魔女”柳清瑶决斗落败,柳却为耿照疗伤。
  • 原来的世界

    原来的世界

    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一个落地惊雷惊醒了卧牛村熟睡的村民,与此同时,一对神秘奇特的夫妻白晓杨和庹观投宿在德高望重的张幺爷的家里。也就在这天早晨,卧牛村的人在祠堂开批斗大会的时候,一条巨蟒从祠堂天井里的一棵罗汉松上袭击了被批斗的张子银。
  • 我之敌

    我之敌

    刑警田浩奉命调查一起密室杀人案,在好友秦御风的协助下,他成功破解了密室之谜,却苦于没有证据而只得任凶手逍遥法外。然而,一切不过刚刚开始,一连串的密室杀人案件接踵而来,且密室设计与杀人手法一次比一次巧妙。田浩一路追查,当逐渐接近真相的时候,却发现真相背后另有隐情,而他自己也渐渐陷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 楚楚

    楚楚

    记者秋走下汽车,白花花的阳光扑面而来,一阵晕眩让他眯上眼睛,眼前飞起一篷篷黑的星星。秋想,这就是强烈吧,北方强烈的阳光。这种强烈不是南方的天地间所能感受到的,南方永远的绿色吸收了强烈,于是只剩了阳光,那阳光是温柔的和煦的。北方不同,北方干硬的黄土地是白的颜色,很少能吸热。秋想象,如果站在一个尖形的坑中,或许会被聚起的阳光烧焦呢。北方的阳光白得强烈,热得也强烈。没走出十步远,秋的额上已渗出茸茸细汗。这才是阴历的三月底,他从小生长在北方,满以为北方还是微寒的暮春,谁知太阳烈得已仿佛盛夏了。秋擦擦额头上的汗,发愁地向高远处麻点一样的贲家沟走去。
热门推荐
  • 定力

    定力

    本书将为读者提供训练和提升定力的途径。其内容涉及坚定的信念诞生强大的人生;不浮躁,沉住气才能成大器;雄心若磐,伟大是熬出来的;打拼职场,只有埋头才能出头;人生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学会爱,更要学会坚守;拒绝诱惑,别让婚姻败给流年等。
  • 宝宝娘的都市田园

    宝宝娘的都市田园

    人能又多倒霉?刚刚失业,转眼丈夫要离婚?连小小的蜗居都算计了去?婚姻搁浅,好不容易被闺蜜拉到郊外玩一天农家乐散心,却又把宝宝丢了…都市很大很繁华,可宝宝娘抱着宝宝拖着行李,却无处可去!“宝宝,只需一年,娘就给你一所温暖的房子!”宝宝娘搂着宝宝缩在漏雨的天棚里发誓!一年,房子有了!车子有了!票子也有了!两年,三年,公司资产上亿,庄园遍布神州,瓜儿也熟了,花儿也开了,看着宝宝娘忙碌的身影,宝宝悄悄转起了眼珠儿--宝宝娘的春天也该来了!*片段一:“你也不照照镜子,肥得像猪,脸黄的像土,还把着陈飞不放…带你这样的女人出去,我都替陈飞丢脸!”小三挑着细眉满脸刻薄。宝宝娘神色蛋定:“你那么热衷当垃圾箱尽管当好了,喏,这是清洁费!”话落,某宝很配合地将一张皱巴巴的十元钞票丢在小三的脸上,拉着…抱着娘亲的脖子傲然离开。*片段二:“我请你去为我的别墅做绿化…价钱随便开!不过,要专职!”富少拽的二五八万的,捏着支票簿盯着她。“抱歉,我们只卖绿植!”*片段三:“这是我让人从热带雨林中特意搜集来的珍品花卉…怎么样?嫁给我,这些都是你的。”官少指着玛莎拉蒂上栽的绿色植物,趾高气扬。“您的珍品花卉太贵了…对不起,我不能这么坑您!”*片段四:这个哥哥为什么总是偷偷地干活,偷偷地关心娘,却从来不知道争取呢?某宝咕噜咕噜黑眼珠子,贼兮兮地一笑,就这么办!花好月圆,花团锦簇,花香满襟…轻松温馨,尽量不小白,努力打造励志正剧…咳咳!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女人要学会放弃

    女人要学会放弃

    翻开本书,你会在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中,在富于深刻哲理的讲述中,轻松地学会放弃。同时,在掌握放弃的技巧、把握好放弃时机的过程中,你也会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此时,你或许正在为无法抉择而犹豫不定,或许正在被困境侵扰而焦灼不安,或许正因心灵羁绊而黯然神伤,或许正由于外物得失而懊悔不已……关于这些问题,本书都能给你以启迪和帮助,并伴你顺风远航,最终驶向成功的彼岸!
  • 田园医妻

    田园医妻

    医学教授一觉醒来成为了爱慕虚荣,嫌贫爱富的小医女。家徒四壁,两袖皆空,一贫如洗。处境虽然不尽人意,好在有一技在手,种药田,开医馆,打算靠着医术发家致富。还没撸着袖子开干,惨遭退婚。未婚夫说:“我要考取功名,你是医死人的庸医,娶你,背负污名,我仕途无望。”里正说:“你没有户籍,不是杏花村的人,如今解除婚约,赶紧搬走吧!”哪知,隔壁的穷酸书生说:“我愿娶姑娘,入我的户籍。”小夫妻两恩爱无双,日子越过越红火,引来极品亲戚一大筐。手撕极品,脚踹渣渣。
  • 风生水起系统

    风生水起系统

    这是一个现代武替穿越后系统加身,算命、看风水、寻宝、探墓、捉鬼、降妖的故事。
  • 穿越异界虐菜鸟

    穿越异界虐菜鸟

    远古修真界的遗珠,千万个纪元之后再次苏醒,来到异界虐杀四方……
  • 蒸汽江湖

    蒸汽江湖

    火药,剑客,蒸汽机。帝国经过大战屹立世界,盛世的表面下危机四伏,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少年拨开一团迷雾,走入江湖,坦荡无惧!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 绝色魔女

    绝色魔女

    八岁的李瑞雪刚逃下山,就遇到了当时十三岁的龙傲天,他的成熟稳定和温柔体贴,让她信赖和依赖不己,但回报她的却是背叛。八年后再次下山的李瑞雪,再次对他钟情不己,没想到换来的还是背叛。难道神女宫的女子真的只有冷心绝爱才不会被情所伤吗?难道神女宫的女子真的永远无法得到真爱吗?魔由心生,誓报复众人,从此她是让人闻之色变,残忍嗜血的女魔头,而他的含情脉脉,深沉如海,痴心不改,能含唤回她入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