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形成的参照在变得十分模糊。不是一个参照物(比如神,或自然宇宙),而是一种或多种意义框架,即象征图式。象征图式成为对生活意义认知的依据,是人们在事物、行为和生活领域辨认出意义的参照,是意义体验得以在其中构成的框架。遭遇意义框架解体之后,诗歌是一种建构情境性的意义模式的行为。一首诗不是别的,是一个可以感知的意义模型,一种不脱离偶然语境及其细节的意义感知模型。因为诗歌所处的总体语境已经失去了产生共识的意义框架,一首诗就需要在自身呈现一种意义参照,甚至是临时的、偶然情境的意义模式。一首诗即使一种偶然境遇中的意义感知,也是一种力图显现使意义得以被感知的微弱的意义框架。但一首诗并不依靠逻辑表达也不依靠话语的逻辑最终联结于事件,只是通过将细节主题化的方式,尽语言之可能的显现意义的偶然情境所关联着的、模糊的意义框架。一首诗是一种意义实践的图式,一种建筑风格,而非任何实在的神灵。一种偶然境域中的象征力量,而非确凿的论点。诗人放弃了观察与表达现实的种种意识形态结构,显现了精神内部的建筑。语言中的形式主义在其梦寐以求的自觉状态中,通向这一建筑风格。他可以借用的资源也许不仅是生活世界的偶然语境,还有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褪尽其象征功能的自然世界,即使不如浪漫主义者所说的自然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象征,正像我们被怀疑所包围,也被自然事物及其难以界定的意义感所萦绕。在诗歌似乎已经抹去了自然事物的古老象征、抹去了一再作为素材的明晰的语言,诗歌重新组织了经验与意义的关联方式。在意义图式、尤其是具有共识的象征图式与意义框架变得模糊不清时,诗歌是一种独具功能的文化实践。
同类推荐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是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在日本被称作俳圣的松尾芭蕉(1644—1694)的一篇游记。它不仅被称为是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最高水平的游记,也是松尾芭蕉文学的巅峰所在。1889年5月16日(旧历3月27日),46岁的松尾芭蕉与弟子河合曾良一起从位于江户(现东京)深川的采茶庵出发出游日本的东北地区和北陆地区,历时约150天。《奥州小路》就是这段历程的游记,松尾芭蕉以细腻的文笔和真实的感觉记录了旅程的所见所闻,并创作了大量的著名俳句。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墨竹河
《墨竹河》以作者(熊忠彦)援藏12年期间的生活、工作经历为主线,以原始日记为依据,用纪实性的笔法讲述了墨竹工卡县各项援藏建设者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1976年—1988年那个时代背景下藏汉干部群众的高尚情操和鱼水相依的融洽关系,讴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热门推荐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5)短篇小说
本系列图书精选“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分类集结成书。本书为第5册,收录第一届大赛3部小说,包括讲述梦想陷入庸常那种绝望而又心有不甘的情感故事“声声慢”,回忆生命中带来悲伤与喜悦过客的“穿过漫长岁月的遗忘”,呈现如风而行走不到最初的澄澈的往事“温暖不过是迷蒙”。“想”安无事:想得开 得自在
这是一部关于生活心理学的图书,作者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针对当下很多人在一些无关重要的事情上过于较真,身心疲惫的现实,正反比较地讲述了想得开对于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对于当下很多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全书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马尔菲公爵夫人
悲剧作家约翰·韦伯斯特所作的《马尔菲公爵夫人》恐怖而令人心碎。该剧的故事充满了血腥。寡居的公爵夫人,因与管家秘密结婚,惹怒了她的兄弟斐迪南德公爵及主教。他们让公爵夫人受尽精神和肉体折磨后将她杀死,并掐死了她的两个儿子。最后,公爵发疯,一位曾经参与折磨公爵夫人的仆人幡然悔悟杀死了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