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76700000006

第6章 胡瑗与孙复

宋学最先姿态,是偏重在教育的一种师道运动。这一运动,应该远溯到唐代之韩愈。韩愈开始辟佛卫道,他特写一文名《师说》。他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惑也。”此三项中,自然尤以传道为主要。韩愈之所谓“道”,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子,孟子之后而不得其传焉的道。换言之,韩愈所指,乃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之“人文道”,而非印度东来的佛教出世道。韩愈是当时的古文家,但他说:“好古之文,好古之道也。”韩愈提倡古文,所以树异于当时进士的诗赋。韩愈提倡的道,则以树异于当时崇尚的佛教。这一争辨,并不尽是文字的,理论的;而更要者则是人格的,教育的。韩愈特著《师说》,已见到这一点,而当时并没有大影响,影响直要待宋学之兴起。

宋学兴起,既重在教育与师道,于是连带重要的则为书院和学校。书院在晚唐五代时已有,而大盛亦在宋代。

因此我们叙述宋学兴起,最先应注意的,是当时几位大师的人格修养及其教育精神。胡瑗、孙复则恰是两种人格的典型。后人说:“安定沉潜,泰山高明,安定笃实,泰山刚健,各得其性禀之所近。”但他们两人的一段苦学经过,则更值称道。

胡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学者称安定先生。他自幼家贫,无以自给,往泰山与孙复、石介同学,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深怕干扰了他苦学的决心。他们当时的苦学处,为今泰山南麓栖真观,这是一个道士庙,观旁至今有投书涧,即因瑗名。当时社会无学校,无师资,他们在道士观十年的苦学,遂为此后宋学打开一出路。

胡瑗可说是宋代第一教育家。从栖真观学成归来,即以经术教授吴中。范仲淹知苏州,聘他为苏州府学教授,后又为湖州教授,前后共二十年。他所定的“苏湖教法”,后来遂为中央政府所采纳,并聘他去管勾太学。他毕生先后门人迖一千七百余,即此一端,真可当得起近代中国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始了相似于近代的分科教学法,设立“经义”“治事”两斋。经义则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则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生,讲武以御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各使以类群居讲习,亦时时召之使各论所学,而亲定其是非。或自出一义,令人人以对,而再加以可否。或即当时政事,俾学者讨论折衷。大抵经义重通才,重学理;治事重专家,重实习。他的教育法,重在各就性近,自己研修,而济之以师友之辅助,即以相互讨论为指导。后来宋神宗问他学生刘彝,胡瑗与王安石孰优?刘彝对:

臣师胡瑗,以道德仁义教东南诸生时,王安石方在场屋中,修进士业。臣闻圣人之道,有体有用。国家累朝取士,不以体用为本,而尚声律浮华之词,是以风俗偷薄。臣师当宝元明道之间,尤病其失,遂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夙夜勤瘁,二十余年。故今学者明夫圣人体用,以为政教之本,皆臣师之功,非安石比也。

刘彝这一对,可说已很扼要地道出了胡瑗讲学的精神,也可说是当时宋学兴起的精神。胡瑗的经义斋,便是要人“明体”;治事斋,则要人“达用”。晚唐五代以来,进士轻薄,只知以声律浮华之词,在场屋中猎取富贵,那不算是“用”。稍高的便逃向道院佛寺,求长生出世,讲虚无寂灭,那不算是“体”。宗教所讲,与政治所用,截然成两事。赵普告宋太宗:“陛下以尧舜之道治世,以浮屠之教修心。”修心是做人主要条件,试问:既以浮屠之教修心,又如何能以尧舜之道治世?可见上一语还是门面话,下一语则当时几乎群认为是天经地义,无可否定了。胡瑗在栖真观十年,正从当时这样的政治习惯,社会风气,宗教信仰种种问题上沉下心苦思苦学,才始得为此后宋学开新方向,为当时教育奠新基础。我们只看刘彝的一番话,便可想象其大概。

胡瑗是教育家,而孙复则可说是大师,他在当时代表着师道的尊严。孙复字明复,晋州平阳人,学者称孙泰山。时徂徕石介有盛名,为人负气尚性,因慕复,特屈节来执弟子礼。朝臣孔道辅往见,介执杖履侍左右。复坐则介立而侍,复升降拜则介扶持之。复往回拜道辅,介侍立扶持如旧。时称“鲁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嗟叹高此两人之所为。当时有退位宰相李廸,见复以五十老人,独居一室,特地要把自己侄女嫁他。复先尚力拒,后说:“宰相女不以妻公侯贵戚,而嫁一山谷衰老藜藿不充之人。这事也足以风世,我不该力辞了。”我们即据这两件事,也可想见孙复之为人,及其受当时之尊崇。

同类推荐
  •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思维方式很像一位道人,许多事都被他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充满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心待事,又以学者的视角思索生活,让人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中悟出许多道理,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谧、超然的境地。
  • 难忘家乡的红叶

    难忘家乡的红叶

    今天是清明节,窗外下着毛毛细雨。苏凤叶已备了两束花,和一些冥纸准备偕丈夫林春旺及儿女们前往银华峰下的幽谷去奠祭亡人:她的结拜妹妹李月琴,还有她的前夫陈甘雨。话说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和李月琴,他们尽是同伞不同柄,同人不同命。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三个人从小就经常喜欢在一起,自然地组合。老师、家长、同学无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情谊和爱情。从少小无猜,随着时间推移发展到爱情。他们之间形成了三角恋情。他们历经意乱情迷,孽海情天。李月琴后来揳入了他们之间的情迷,拨乱反正。
  • 梦醒与嬗变

    梦醒与嬗变

    百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悠远的时间区限,讳言说死,而称“百年之后”,祝愿婚姻久长说“百年好和”。百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活不到的年限,所谓“人生不满百”,“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百年也就成了时间久远的代名词。一件事情过了一百年,即使在节奏很慢的古代,也算是有历史的了,而一个事件过了一百年还会让人想起它,仅仅这年限就足以证明这个事件意义不同寻常。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我们今天的改革的性质与当年的戊戌维新已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在当年改革者的足迹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不少教益。比较起来,近代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没有像戊戌事件那样离我们今天的事业那样近。
  • 远去的藏獒

    远去的藏獒

    这是高原作家杨志军继长篇小说《藏獒》之后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堪称《藏獒》的姐妹篇。藏獒是高原的精灵,具有坚韧、负重、仗义、嫉恶如仇、捍卫目标、忠诚等优秀品质。在本书中,作者通过纪实、叙事、追忆及反思,对产生“藏獒”这一高寒优秀动物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了繁复、具体而形象化的铺垫。字里行间无不倾注着作者对他眼中和心中的青藏高原的浓厚情感,这种情感饱含着作家对那最后一块圣地的无限虔诚与眷恋。诗意化的叙述与表达裹挟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作者对产生“藏獒”(高原精神和高原气质的杰出代表与象征)的环境正遭受市场化的破坏的危险,以及身处传统和现代的矛盾和困惑,表现出深切的关注。
  • 诗里特别有禅

    诗里特别有禅

    本书让您于云淡风轻的古诗中,轻松了解禅文化,领悟人生智慧,享受心灵宁静。古典文学大师,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集三十余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统文化的探索于一身,对中国古代近百首诗词进行精辟品鉴和解析,使读者从中了解到中华禅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书意蕴深邃、悠远,文字优美洗练且平易近人,使读者从阅读中收获真正的宁静,升华自己的心灵。
热门推荐
  • 天如惟则禅师语录

    天如惟则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际战士列传

    星际战士列传

    希望就似黑暗中的一丝光亮。无尽的星空里,追逐光是我们的本能。
  • 有谁可依

    有谁可依

    有谁可依,真情永在。高纯,一个初踏社会的大学生,性格内向,本着“办事不求人”的思想,踌躇满志。然,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最美终究是想象,最冷最暖皆人心。 (作者另有《突出重维》,欢迎试读)
  • 唐语林

    唐语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奇迹与奇迹

    奇迹与奇迹

    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那我这种穷人中的穷人只能靠修仙了……这是一个游戏主宰一切的世界,只要你游戏玩的好,那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 爆蠢废柴:邪王的小萌妃

    爆蠢废柴:邪王的小萌妃

    千年难得一见的上古灵兽?去浇水!万年难得一见的上古圣兽?去翻土!强敌来袭,某女不知羞耻的往后退步,总觉得冲了招雷劈!某王失笑摇头:“又在卖蠢!”某女愤愤怒道:“又不是卖给你的!”
  • 剪影芳华

    剪影芳华

    桃夭,桃夭,原来,妈妈取这个名字,只是为了想要逃避一段夭折的人生。这是桃夭第一次这么深刻的理解自己的名字,那一年,白明远离开。遇见夏涵,指尖相触的一瞬间。这,就是开始。
  • 大宋宣和遗事

    大宋宣和遗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神学院之全面战争

    超神学院之全面战争

    在超神学院世界,未来的外星入侵中,对于地球亿万的人类来说,地球最后的希望雄兵连仅是杯水车薪,他们哪怕都是神,可神也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也是人造的。未来应该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放下对神的依赖,祈祷无用,唯有自强。所有的人类动员起来吧,抛弃掉所有的侥幸,生死存亡的全面战争开始了,妥协则亡,斗争则生。恶魔,天使,神河,烈阳,死神,三角体,以及虚空,以华夏之名,在此宣告,诸神止步,此乃神魔禁区!!!
  • 我是一个老1

    我是一个老1

    和平年代的普通军人,在一些有钱人眼里是穷当兵的,在一些百姓眼里又是国家高薪养的一帮闲人,有这些看法的人在我眼中是极其肤浅的,因为我知道他们其实只是一群有家不能回,有情难去守的可怜人。这群人中有无畏、豪迈的英雄,有兢兢业业的精英,有得过且过的庸人也有不思进取、不务正业的渣子。当有一天,烽烟起,和平不再,你会发现这一群人,不管是英雄还是渣子,他们全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同一件事--用生命来诠释军人这一词的真正含意。我是李白,恰好是他们的一员,如果你想真正了解这群人,就请和我一起进入老兵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