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77200000004

第4章 博尔赫斯的现实

这是一位退休的图书馆馆长、双目失明的老人,一位女士的丈夫,作家和诗人。就这样,晚年的博尔赫斯带着四重身份,离开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岸,开始其漂洋过海的短暂生涯,他的终点是日内瓦。就像其他感到来日不多的老人一样,博尔赫斯也选择了落叶归根,他如愿以偿地死在了日内瓦。一年以后,他的遗孀接受了一位记者的采访。

玛丽娅·科达玛因为悲伤显得异常激动,记者在括号里这样写道:“整个采访中,她哭了三次。”然而有一次,科达玛笑了,她告诉记者:“我想我将会梦见他,就像我常常梦见我的父亲一样。密码很快就会出现,我们两人之间新的密码,需要等待……这是一个秘密。它刚刚到来……我与我父亲之间就有一个密码。”

作为一位作家,博尔赫斯与现实之间似乎也有一个密码,使迷恋他的读者在他生前,也在他死后都处于科达玛所说的“需要等待”之中,而且“这是一个秘密”。确实是一个秘密,很少有作家像博尔赫斯那样写作,当人们试图从他的作品中眺望现实时,能看到什么呢?

他似乎生活在时间的长河里,他的叙述里转身离去的经常是一些古老的背影,来到的又是虚幻的声音,而现实只是昙花一现的景色。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疑惑,从1899年8月24日到1986年6月14日之间出现过的那个名叫博尔赫斯的生命,是否真的如此短暂?因为人们阅读中的博尔赫斯似乎有着历史一样的高龄,和源源不断的长寿。

就像他即将落叶归根之时,选择了日内瓦,而不是他的出生地布宜诺斯艾利斯,博尔赫斯将自己的故乡谜语般地隐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他也谜语一样地选择了自己的现实,让它在转瞬即逝中始终存在着。

这几乎也成为了博尔赫斯叙述时的全部乐趣。在和维尔杜戈·富恩斯特的那次谈话里,博尔赫斯说:“他(指博尔赫斯自己)写的短篇小说中,我比较喜欢的是《南方》《乌尔里卡》和《沙之书》。”

《乌尔里卡》开始于一次雪中散步,结束在旅店的床上。与博尔赫斯其他小说一样,故事单纯的就像是挂在树叶上的一滴水,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和一个似乎还年轻的女人。博尔赫斯在小说的开始令人费解地这样写道:“我的故事一定忠于事实,或者至少忠于我个人记忆所及的事实。”

这位名叫乌尔里卡的女子姓什么?哈维尔·奥塔罗拉,也就是叙述中的“我”并不知道。两个人边走边说,互相欣赏着对方的发言,由于过于欣赏,两个人说的话就像是出自同一张嘴。最后“天老地荒的爱情在幽暗中荡漾,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占有了乌尔里卡肉体的形象”。

为什么在“肉体”的后面还要加上“形象”?从而使刚刚来到的“肉体”的现实立刻变得虚幻了。这使人们有理由怀疑博尔赫斯在小说开始时声称的“忠于事实”是否可信?因为人们读到了一个让事实飞走的结尾。其实博尔赫斯从一开始就不准备拿事实当回事,与其他的优秀作家一样,叙述中的博尔赫斯不会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他将乌尔里卡的肉体用“形象”这个词虚拟了,并非他不会欣赏和品味女性之美,这方面他恰恰是个行家,他曾经在另一个故事里写一位女子的肉体时,使用了这样的感受:“平易近人的身体。”他这样做就是为了让读者离开现实,这是他一贯的叙述方式,他总是乐意表现出对非现实处理的更多关心。

仍然是在和维尔杜戈·富恩斯特的那次谈话里,我们读到了两个博尔赫斯,作为“我”的这个博尔赫斯谈论着那个“他”的博尔赫斯。有意思的是,在这样一次随便的朋友间的交谈里,博尔赫斯议论自己的时候,始终没有使用“我”这个词,就像是议论别人似的说“他”,或者就是直呼其名。谈话的最后,博尔赫斯告诉维尔杜戈·富恩斯特:“我不知道我们两人之中谁和你谈话。”

这让我们想到了那篇只有一页的著名短文《博尔赫斯和我》,一个属于生活的博尔赫斯如何对那个属于荣誉的博尔赫斯心怀不满,因为那个荣誉的博尔赫斯让生活中的博尔赫斯感到自己不像自己了,就像老虎不像老虎、石头不像石头那样,他抱怨道:“与他的书籍相比,我在许多别的书里,在一把吉他累人的演奏之中,更能认出我自己。”

然而到了最后,博尔赫斯又来那一套了:“我不知道我俩之中是谁写下了这一页。”

这就是怀疑,或者说这就是博尔赫斯的叙述。在他的诗歌里、在他的故事里以及他的随笔,甚至是那些前言里,博尔赫斯让怀疑流行在自己的叙述之中,从而使他的叙述经常出现两个方向,它们互相压制,同时又互相解放。

当他一生的写作完成以后,在其为数不多的作品里,我们看到博尔赫斯有三次将自己放入了叙述之中。第三次是在1977年,已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写下了一段关于1983年8月25日的故事,在这个夜晚的故事里,六十一岁的博尔赫斯见到了八十四岁的博尔赫斯,年老的博尔赫斯说话时,让年轻一些的博尔赫斯感到是自己在录音带上放出的那种声音。与此同时,后者过于衰老的脸,让年轻的博尔赫斯感到不安,他说:“我讨厌你的面孔,它是我的漫画。”

“真怪,”那个声音说,“我们是两个人,又是一个人……”

这个事实使两个博尔赫斯都深感困惑,他们相信这可能是一个梦,然而,“到底是谁梦见了谁?我知道我梦见了你,可是不知道你是否也梦见了我?”……“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是一个人做梦还是两个人做梦。”有趣的是,当他们回忆往事时,他们都放弃了“我”这个词,两个博尔赫斯都谨慎地用上了“我们”。

与其他作家不一样,博尔赫斯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似乎有意要使读者迷失方向,于是他成为了迷宫的创造者,并且乐此不疲。即便是在一些最简短的故事里,博尔赫斯都假装要给予我们无限多的乐趣,经常是多到让我们感到一下子拿不下。而事实上他给予我们的并不像他希望的那么多,或者说并不比他那些优秀的同行更多。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叙述,他的叙述总是假装地要确定下来了,可是永远无法确定。我们耐心细致地阅读他的故事,终于读到了期待已久的肯定时,接踵而来的立刻是否定。于是我们又得重新开始,我们身处迷宫之中,而且找不到出口,这似乎正是博尔赫斯乐意看到的。

另一方面,这样的叙述又与他的真实身份──图书馆员吻合了起来,作为图书馆员的他,有理由将自己的现实建立在九十万册的藏书之上,以此暗示他拥有了与其他所有作家完全不同的现实。从而让我们读到“无限、混乱与宇宙,泛神论与人性,时间与永恒,理想主义与非现实的其他形式”。《迷宫的创造者博尔赫斯》的作者安娜·玛丽亚·巴伦奈切亚这样认为:“这位作家的著作只有一个方面──对非现实的表现──得到了处理。”

这似乎是正确的,他的故事总是让我们难以判断: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还是虚构?是深不可测的学问还是平易近人的描叙?是活生生的事实还是非现实的幻觉?叙述上的似是而非,使这一切都变得真假难辨。

在那篇关于书籍的故事《沙之书》里,我们读到了一个由真实堆积起来的虚幻。一位退休的老人得到了一册无始无终的书:

“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的注意,比如说,逢双的一页印的是40,514,接下去却是999。我翻过那一页,背面的页码有八位数,像字典一样,还有插画:一个钢笔绘制的铁锚……我记住地方,合上书。随即又打开。尽管一页一页地翻阅,铁锚图案却再也找不到了。”

“他让我找第一页……我把左手按在封面上,大拇指几乎贴着食指去揭书页。白费劲,封面和手之间总有好几页。仿佛是从书里冒出来的……现在再找找最后一页……我照样失败。”

“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画。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临摹下来,记事簿不久就用完了。插画没有一张重复。”

这些在引号里的段落是《沙之书》中最为突出的部分,因为它将我们的阅读带离了现实,走向令人不安的神秘。就像作品中那位从国立图书馆退休的老人一样,用退休金和花体字的威克利夫版《圣经》换来了这本神秘之书,一本随时在生长和消亡的无限的书,最后的结局却是无法忍受它的神秘。他想到“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地点是树林”,于是就将这本神秘之书偷偷放在了图书馆某一层阴暗的搁架上,隐藏在了九十万册藏书之中。

博尔赫斯在书前引用了英国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诗句:

……你的沙制的绳索……

他是否在暗示“沙之书”其实和赫伯特牧师的“沙制的绳索”一样的不可靠?然而在叙述上,《沙之书》却是用最为直率的方式讲出的,同时也是讲述故事时最为规范的原则。我们读到了街道、房屋、敲门声、两个人的谈话,谈话被限制在买卖的关系中……

显然,博尔赫斯是在用我们熟悉的方式讲述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即使在上述引号里的段落,我们仍然读到了我们的现实:“页码的排列”、“我记住地方,合上书”、“我把左手按在封面上”、“把它们临摹下来”,这些来自生活的经验和动作让我们没有理由产生警惕,恰恰是这时候,令人不安的神秘和虚幻来到了。

这正是博尔赫斯叙述里最为迷人之处,他在现实与神秘之间来回走动,就像在一座桥上来回踱步一样自然流畅和从容不迫。与他的其他故事相比,比如说《巴别图书馆》这样的故事,《乌尔里卡》和《沙之书》多少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现实的场景和可靠的时间,虽然他的叙述最终仍然让我们感到了场景的非现实和时间的不可靠,起码我们没有从一开始就昏迷在他的叙述之中。而另外一些用纯粹抽象方式写出的故事,则从一开始就拒我们于千里之外,如同观看日出一样,我们知道自己看到了,同时也看清楚了,可是我们永远无法接近它。虽然里面迷人的意象和感受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可我们依然无法接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象和感受总是和他绵绵不绝的思考互相包括,丝丝入扣之后变得难以分辨。

于是博尔赫斯的现实也变得扑朔迷离,他的神秘和幻觉、他的其他的非现实倒是一目了然。他的读者深陷在他的叙述之中,在他叙述的花招里长时间昏迷不醒,以为读到的这位作家是史无前例的,读到的这类文学也是从未有过的,或者说他们读到的已经不是文学,而是智慧、知识和历史的化身。最后他们只能同意安娜·玛丽亚·巴伦奈切亚的话:读到的是“无限、混乱与宇宙,泛神论与人性,时间与永恒,理想主义与非现实的其他形式”。博尔赫斯自己也为这位女士的话顺水推舟,他说:“我感谢她对一个无意识过程的揭示。”

事实上,真正的博尔赫斯并非如此虚幻。当他离开那些故事的叙述,而创作他的诗歌和散文时,他似乎更像博尔赫斯。他在一篇题为《神曲》的散文里这样写:“但丁试图让我们感到离弦飞箭到达的速度,就对我们说,箭中了目标,离了弦,把因果关系倒了过来,以此表现事情发生的速度是多么快……我还要回顾一下《地狱篇》第五唱的最后一句……‘倒下了,就像死去的躯体倒下。’为什么令人难忘?因为有‘倒下’的声响。”

在这里,博尔赫斯向我们揭示了语言里最为敏感的是什么,就像他在一篇小说里写到某个人从世上消失时,用了这样的比喻:“仿佛水消失在水中。”他让我们知道,比喻并不一定需要另外事物的帮助,水自己就可以比喻自己。他把本体和喻体,还有比喻词之间原本清晰可见的界线抹去了。

在一篇例子充足的短文《比喻》里面,博尔赫斯指出了两种已经存在的比喻:亚里士多德认为比喻生成于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性,和斯诺里所收集的并没有相似性的比喻。博尔赫斯说:“亚里士多德把比喻建立在事物而非语言上……斯诺里收集的比喻不是……只是语言的建构。”

历史学家斯诺里·斯图鲁松所收集的冰岛诗歌中的比喻十分有趣,博尔赫斯向我们举例:“比如愤怒的海鸥、血的猎鹰和血色或红色天鹅象征的乌鸦;鲸鱼屋子或岛屿项链意味着大海;牙齿的卧室则是指嘴巴。”

博尔赫斯随后写道:“这些串连在诗句中的比喻一经他精心编织,给人(或曾给人)以莫大的惊喜。但是过后一想,我们又觉得它们没有什么,无非是些缺乏价值的劳作。”

在对亚里士多德表示了温和的不赞成,和对斯诺里的辛勤劳动否定之后,博尔赫斯顺便还嘲笑了象征主义和词藻华丽的意大利诗人马里诺,接下去他一口气举出了十九个比喻的例子,并且认为“有时候,本质的统一性比表面的不同性更难觉察”。

显然,博尔赫斯已经意识到了比喻有时候也存在于同一个事物的内部,这时候出现的比喻往往是最为奇妙的。虽然博尔赫斯没有直接说出来,当他对但丁的“倒下了,就像死去的躯体倒下”赞不绝口的时候,当他在《圣经·旧约》里读到“大卫长眠于父母身旁,葬于大卫城内”时,他已经认识了文学里这一支最为奇妙的家族,并且通过写作,使自己也成为了这一家族中的成员。

于是我们读到了这样的品质,那就是同一个事物就足可以完成一次修辞的需要,和结束一次完整的叙述。博尔赫斯具备了这样的智慧和能力,就像他曾经三次将自己放入到叙述之中,类似的才华在他的作品里总是可以狭路相逢。这才真正是他与同时代很多作家的不同之处,那些作家的写作都是建立在众多事物的关系上,而且还经常是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他们必须解开上百道方程式,才有希望看到真理在水中的倒影。

博尔赫斯不需要通过几个事物相互建立起来的关系写作,而是在同一事物的内部进行着瓦解和重建的工作。他有着奇妙的本领,他能够在相似性的上面出现对立,同时又可以是一致。他似乎拥有了和真理直接对话的特权,因此他的声音才那样的简洁、纯净和直接。

他的朋友,美国人乔瓦尼在编纂他的诗歌英译本的时候发现:“作为一个诗人,博尔赫斯多年来致力于使他的写作愈来愈明晰、质朴和直率。研究一下他通过一本又一本诗集对早期诗作进行的修订,就能看出一种对巴罗克装饰的清除,一种对使用自然词序和平凡语言的更大关心。”

在这个意义上,博尔赫斯显然已经属于了那个古老的家族。在他们的族谱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名字:荷马、但丁、蒙田、塞万提斯、拉伯雷、莎士比亚……虽然博尔赫斯的名字远没有他那些遥远的前辈那样耀眼,可他不多的光芒足以照亮一个世纪,也就是他生命逗留过的20世纪。在博尔赫斯这里,我们看到一种古老的传统,或者说是古老的品质,历尽艰难之后成为了永不消失。这就是一个作家的现实。

当他让两个博尔赫斯在漫长旅途的客栈中相遇时,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在幻觉里展开的故事,可是当年轻一些的博尔赫斯听到年老的博尔赫斯说话时,感到是自己在录音带上放出的那种声音。多么奇妙的录音带,录音带的现实性使幻觉变得真实可信,使时间的距离变得合理。在他的另一个故事《永生》里,一个人存活了很多个世纪,可是当这个长生不死的人在沙漠里历经艰辛时,博尔赫斯这样写道:“我一连好几天没有找到水,毒辣的太阳、干渴和对干渴的恐惧使日子长得难以忍受。”在这个充满神秘的故事里,博尔赫斯仍然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恐惧,或者说什么才是恐惧的现实。

这就是博尔赫斯的现实。尽管他的故事是那样的神秘和充满了幻觉,时间被无限地拉长了,现实又总是转瞬即逝,然而当他笔下的人物表达感受和发出判断时,立刻让我们有了切肤般的现实感。就像他告诉我们,在“干渴”的后面还有更可怕的“对干渴的恐惧”那样,博尔赫斯洞察现实的能力超凡脱俗,他外表温和的思维里隐藏着尖锐,只要进入一个事物,并且深入进去,对博尔赫斯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正是博尔赫斯叙述中最为坚实的部分,也是一切优秀作品得以存在的支点,无论这些作品是写实的,还是荒诞的或者是神秘的。

然而,迷宫似的叙述使博尔赫斯拥有了另外的形象,他自己认为:“我知道我文学产品中最不易朽的是叙述。”事实上,他如烟般飘起的叙述却是用明晰、质朴和直率的方式完成的,于是最为变幻莫测的叙述恰恰是用最为简洁的方式创造的。因此,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这样认为:博尔赫斯的叙述“回答了当代小说的一种深刻需要──对技巧的事实加以承认的需要”。

与其他作家不同,博尔赫斯通过叙述让读者远离了他的现实,而不是接近。他似乎真的认为自己创造了叙述的迷宫,认为他的读者找不到出口,同时又不知道身在何处。他在《秘密奇迹》的最后这样写:“行刑队用四倍的子弹,将他打倒。”

这是一个奇妙的句子,博尔赫斯告诉了我们“四倍的子弹”,却不说这四倍的基数是多少。类似的叙述充满了他的故事,博尔赫斯似乎在暗示我们,他写到过的现实比任何一个作家都要多。他写了四倍的现实,可他又极其聪明地将这四倍的基数秘而不宣。在这不可知里,他似乎希望我们认为他的现实是无法计算的,认为他的现实不仅内部极其丰富,而且疆域无限辽阔。

他曾经写到过有个王子一心想娶一个世界之外的女子为妻,于是巫师“借助魔法和想象,用栎树花和金雀花,还有合叶子创造了这个女人”。博尔赫斯是否也想使自己成为文学之外的作家?

一九九八年三月三日

同类推荐
  •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作欣赏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作欣赏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作欣赏》从两万余篇文章中精选而出,名家行文,观点鲜明,功底深厚,语言生动,不拘一格,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欣赏性,值得珍藏。其内容包括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谢灵运《七里濑》赏析、南朝乐府民歌的梦幻杰作、《西洲曲》赏析、利世疾时的奇文等。
  •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宋词精品鉴赏》收录了《临江仙》、《阳关引》、《竹马子》、《采桑子》、《水调歌头》、《蝶恋花》、《沁园春》、《清平乐》、《西江月》等作品,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并对词进行解析和鉴赏,品析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二十五个关于各类美食的故事。穿插于蛋糕、甜点、意面、咖喱酱肉、鱼子酱、螃蟹浓汤、鲜蚝之间的,是女性对于生活、情感、人生的领悟和面对世界的勇气和执着。这种食物与情感交融在一起的感性文字会轻触到她们柔软的内心,让这些在都市中被迫坚强成长的女性能够通过阅读抚慰心灵的孤独与冰冷。
  •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穆孟杰,一位盲人农民,以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历经百般苦难,终于在两三年之后,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学校。他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盲人办学,帮盲人自立。他最见不得盲人被人遗弃和蔑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他要以一己之力,竭尽所能地去帮助盲人,把他们从不被公正对待乃至被虐待、被轻视、被侮辱的境遇中解救出来。
  •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世范

    世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华严经要解

    华严经要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上)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上)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对于培养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本书精选了部分中学生的作文,以阅读来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加强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提高中学作文写作有很好的帮助。
  • 庄子翼附录

    庄子翼附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崩溃

    崩溃

    菲茨杰拉德撰写的一系列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散文。1936年分为三篇发表在二、三、四月刊的《时尚先生》(Esquire)上。开篇即写道:Of course all life is a process of breaking down.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美国小说家、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他共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及一百六十多篇短篇小说,作品主要探讨青春、绝望与时代等主题。
  • 抗战之老兵重生

    抗战之老兵重生

    重历十四年抗战,从东北打到中原,敌人走马换将,我自血热刀冷!军人不惧牺牲,军魂必将永存!(建了个群,喜欢的可以加一下哦728279596)
  • 暗皇宠妃

    暗皇宠妃

    她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个悲哀,只因为她是女子,所以便注定了得不到家温暖,得不到爱。而当她终于得到父亲那突然的关爱,以为上帝终于眷恋了自己的时候,却突然莫名其妙的被带到了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遥远小国。
  • 妃去来兮之王妃要重生

    妃去来兮之王妃要重生

    四川,成都,四姑娘山。盛夏,正是旅游旺季,四姑娘山也被汹涌的人流所包围,谁让这是中国特色呢。人群中一红一黄两道身影格外引人注目。红T恤,白短裤,一身清爽打扮的燕辰星,此刻差不多整个人都挂在了身边的秦浩身上,精致的小脸红红的,额上微卷的刘海此时也被汗粘在了脸上。“哎,浩哥,早知道人这么多,就不来了。”燕辰星嘟着小嘴满脸的不高兴。一旁的秦浩全副武装,不但背着自己那个跟着他踏遍千……
  • 听香赋

    听香赋

    太康二年洛阳有人焚香引百鹤来贺世人趋之若荷传闻那娘子的香就像奈何桥头的孟婆汤问之忘生死忧愁听之通前尘往事
  • 邪魅丞相狂妄妻

    邪魅丞相狂妄妻

    在白夜飞眼里,一切没有对或错,只有随心所欲。他可因一句话不顺耳,让人永无翻身之日,也可因一时兴起,说动皇帝发粮赈灾,世人对他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他全没当回事,最近,正感觉到日子无聊的他,竟然有一个女人送上门要刺杀他那么,他不玩个痛快怎么能对得起自己呢?小姐,你只能自求多福了!一见钟情啊……原来这就是一见钟情的滋味呀!既想蹂躏她,又见不得她受虐的心情……真是有趣呢!官大如何?权大势大又如何?怎比得上挑战这个能引起自己兴趣的女人好呢太好了!好久没这么有斗志了,是先吃了她?玩玩她?还是……就这么办吧!他决定等著她……主动慢慢爬过来,看她可怜兮兮地跪伏在他脚边求他帮她太残忍了?不,怎么会残忍呢?瞧她瞧她,都到这个时候了还不认输也许……也许他该好好想想了,想想如何成为她心头一块割舍不了的肉……真是愈来愈有挑战性了!呃,始料未及,始料未及呀!他说,她总是教他心痒难耐……尤其是那骨子傲气他还要她爱他入骨……在她贫乏的情趣之下!心痒难耐?爱他入骨?可她竟然告诉他:“就那么一丁点的喜欢,不会再多,这种喜欢恰恰好。”他微微怔住,不知道她又在耍什么把戏?就……就一丁点感情?不知为何,他内心一股恼意升起。亲们,记得,收藏,投票,留言呀**********************************推荐老婆橘子香水的《古代皇帝追妻记》写的很幽默,很有味道,亲们支持一下推荐月月亲亲的《绝代女王爷》月月的女主强大呀,强大呀1推荐花若靥亲亲的《盗墓俏太后》推荐天使的叛逆亲的《无情的总裁》推荐雪柯亲亲的《混世魔王的娇妻》推荐殇然亲亲的《冷宫囚后》推荐梦熙儿《皇宫宝贝之可爱五公主》推荐海蓝亲亲的《弃后的诱惑》推荐亲亲野蛮DE灵《皇帝的调皮仙女》推荐依蓝亲亲的《风云后宫》推荐霓儿亲亲的《贡品皇后》推荐萷丫亲亲的《狼入室--梅妃》推荐星星等等的《侍寝仙妃》推荐雪若蓝亲亲的《豪门爱情》推荐晴语亲亲的《暴王【诱】奴妃》推荐大明格格亲亲的《寡妇,不当》推荐梦伊蝶亲亲的《黑道教父诱娇妻》推荐思丝亲亲的《极品囧女》———————————————————————————推荐新文《你丫抢婚有完没完》身为京城首富的秦府,一直有个最大的秘密那就是------秦老爷竟穷地连女儿都养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