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84600000002

第2章 何所依

那年的上海,似乎还在睡,似乎已经醒了。

烟波浩渺的黄浦江天际,露出霞光,是即使能撕破天边的利箭,也破开散不开的浓雾。一路照到蜿蜒流转的苏州河。上海就这样被南北一分,霞光虽普洒,但南北还是有别的。

南边多是红瓦老虎天窗与霞光街头接头,齐整,也料峭,朝一个地方耸立——是霞飞路上暗堡似的石库门。规整得一丝不苟,远看,也像鸽子笼。

这里的人们,大多斯文,过着摩登都市里敦实的生活。男士们有体面的工作和体面的社会身份,每天按时拿着公文包上下班;女士中有独立的现代摩登人儿、不甘在男人之后的,也有安分于一所小石库门中的。

这里还有一些思想进步的人,在霞光初露之际,察觉到不安,他们焦躁彷徨。这一方天地太小,他们是要挣出去的。

不管怎么说,这里的主人大多是新派的,家里或还留着旧习,招个苏北来的女人作佣人,统称之为“娘姨”。于是在早晨,这些粗壮的娘姨用劳作开始为石库门的清晨奏序曲。

狭窄的弄堂会首先热闹,娘姨们努力而勤恳,就为这方寸间的安身之地。

她们同南北难民一致,是九一八事变以后,蜂拥来这十里洋场的。

大家都传“上海遍地是金子”,离开了家园,躲开日本人的飞机大炮,都愿意来上海拣金子。可一到上海,哪里有金子?宽宽的南京路、爱多亚路、霞飞路,条条名字滴溜响当,座座招牌霓彩璀璨,看久了要头晕,可连容身之处都没有。

这里的马路终日有扫街夫清洁打扫,整得比家里的客堂间都要干净。逃难的人有的实在太累了,把铺盖一滚,想就着这温暖的太阳在干净的地头睡个午觉,立刻就有穿制服的印度阿三来赶人,挥舞警棍,敲在背脊上,就是一条深深的红印子。

于是,他们又仓皇地南北分散。

有的被石库门收容,有的就被赶到了苏州河的北边。朝霞初起,也会照到这里——闸北大片空地上黑黝黝的蚕茧似的“滚地龙”。

上海人要捏着鼻子叫这名儿。

这里终年潮湿,散发腐败气味的小窝棚,是把几根毛竹用火烘弯成弓形,插入泥地里当作架子,盖上芦席搭成的。这种窝棚没有窗,挂个草帘当门,只能弓着背进进出出,屋子里面除了睡觉的铺盖便没有别的东西了。

但总算也是个落脚的地方。

这里的人们大多是无暇学习新派的,生存是更大的压力。男人们大多去码头做扛包工,或是人力车夫,都要卖力气的活儿。女人们也必须有活儿干,胆子大手又巧的编织草鞋,挂了满身,去南京路附近的人多的地方售卖;只安于住家方圆内的便聚集在某一处石库门弄堂口,拿着针线给人缝缝补补,做“缝穷婆”。

世道虽然艰难,但有一席安身地,能平静度日,他们就能意足。

上海滩上,也有人没有安身地。

是孱弱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他们只有石库门弄堂转弯拐角处能收容。用捡来的竹竿和麻绳搭一个小小的担架,腾空搁在那些能避雨的檐廊下,乞讨些破棉袄旧棉絮铺在上头,也能当作一个避身的小小的天地。

小云的“小天地”是这大上海中千千万万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们中的一个。她的“小天地”搭在四马路会乐里一个有转弯角的弄堂口。这个地方人烟稀少,是小雁找了很久,认定是个很妥帖的地方才安置了小云的。

睡在这“小天地”里的小云正发烧,身上裹着旧的棉衣,破的棉被,满身都是棉絮,但又处处漏风,在这水露似的清晨,冻得抖霍霍。小小的脸颊红彤彤,嘴唇青紫紫,几乎开裂。

她并没有睡实,紧紧皱着眉头,恍然之间度过几个噩梦,只无力地喃喃呼唤着“小雁,小雁”。

小雁这时候正在会乐里的一个石库门的天井里升煤炉,通天的烟,熏得自己直打喷嚏。

她在给这石库门的唐倌人熬菜粥。在火旺的煤球炉上放上小铜锅,注了水,把青菜、塌菜、鸡毛菜的碎丁子与大米一起放在锅内煮。唐倌人喜欢在菜粥里加个蛋,才来四天的小雁就记得在粥将沸之时敲个鸡蛋进去,用筷子往粥里划两下,心里却盘算怎么把这锅子可口且内容丰富的菜粥盘剥一点给小云带去。

幽蓝的火苗在扇子的作用下上下蹿动。她小小的心里也上着火,担心着睡不实的人儿,不由下了重手用蒲扇掀起一阵升腾腾的火焰。

火焰迫人,小雁赶紧用扇子挡着眼前的焰火。

她怕这焰火。

那天,长春的初秋已经萧瑟得像深秋了。她的家起了腾腾的大火,远远的就像火龙的舌头,也有逼迫人的炎热。

她被爹紧紧抱在怀里,奔进了断壁残垣又绫罗锦绣的“上海绸布店”。这里的料子是给女人们做旗袍的,如今被人从矮柜子里扯出来。

矮柜子用来躲人。

那些拿刺刀的,像进了村的黄鼠狼似的的日本兵,在街上扫荡。每个人脸上都有兴奋到了极处、五官纠结到一起的、像见到肉骨头的狗似的的神情。

他们躲的柜子之中,有个萝卜短腿的日本兵压在绸布店掌柜的年过四十的二姨太的身上,一下一下,起伏自己的身子。

小雁听到他发出属于野兽的嘶吼,怕得要尖叫,但是嘴巴被爹紧紧捂住。

千辛万苦,爹爹带着她逃到那艘逃难船上。船被挤得满满当当,满眼皆是愁眉苦脸。

爹告诉她,这船将要去上海,上海有金条。

天空里,日本鬼子的像灰色蝙蝠一样可怕的轰炸机不时“隆隆”开过。船上的难民都蹲下,抱着头,也抱着全副家当。她的爹爹只抱着她,将她护在自己身下。

日本轰炸机阴魂不散,盘旋着,呼啸着,卑鄙地吓唬着这船上已经流离失所的中国难民。船上倒是静得出奇,无人叫,也无人胡乱奔跑,屏息静气,任由日本轰炸机吓唬。

他们的家都在东北,几天前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他们不知道军政界的头脑们如何焦头烂额,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家一夜间就没了,亲人也少了。

日本人像豺狼一样扑进来,撕碎一切。

自此以后,他们看到那上唇两撇小胡子,绿豆小眼珠子里发出绿莹莹的像坟场幽冥的光的日本人,就会攥紧拳头,咬牙切齿,恨不能狠狠咬下一块肉来。

然,举家仍要生存,便带着有限的家当往南逃。最好的目的地是上海,拼死也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去。终有人忍受不了日本轰炸机无休无止的恐吓。

一个粗犷的东北汉子站起来,指着天空,大声骂道:“我操你大爷,小日本,你给我轰炸弹,你轰,你爷爷我化成灰都要索你祖宗十八代的命!”

小雁问爹:“日本鬼子的十八代祖宗不是早就成鬼了吗?还有命可以给这个大叔索吗?”被自己的爹喝了一声“闭嘴”。

炸弹是顷刻间下来的,落在船的四周。船上的人恐慌起来,大声尖叫着寻求生机。

那只是一小会儿,船便被炸开了,小雁的意识也飞了。

周围一切是混沌的,再醒过来的时候依然在船上。但,似乎是另一艘。周围陌生的人群里,没有爹。这是另一艘满载难民开往上海的船,经过原先遭遇日军轰炸机袭击的难民船时,他们发现竟还有个小女孩抓着一块小木板,漂在水面上。

孩子没有死,只是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这艘船靠在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

小雁病恹恹地、迷惘地望着这码头,和码头外如云的人潮,就是没有爹。

她糊糊涂涂不认路地到处乱走。

为什么上海这样大?这脚下的青石板路好像总也走不完。

小雁学着一路上看到的路边的小乞丐,伸着手向来往行人乞讨。有时能得一点残羹冷炙,运气好一些还会有一两个铜板,她可以买到包子吃。

上海人的包子小小的,还有一面是焦的,时间长了,她听懂上海人叫这种包子作“生煎”。

生煎,生煎,为什么要叫生煎?

她每天饿着肚子,衣不蔽体,漫无目的地在寒冷的街头徘徊,才叫活生生的煎熬。

谁可以把她从这种煎熬里解救出来?

有一天,小雁饿得脚下打飘,一个倒栽葱,仰倒在路边。

她望着眼睛上方的湛蓝的、白云朵朵的明亮天空,澄澈得没有任何污点。心想,这个爹常说的大上海,也就这片天空真的好看。

当她醒过来时,眼睛上方看到的是小云那黑溜溜滚滚圆的大眼睛。那眼睛好像充满无限生气,雀跃地、欣慰地迎接她的醒来。

她欢悦地叫:“爹,这个姐姐醒了!”喜滋滋地从简陋的矮几上端出一碗放着腐乳的泡饭,喂小雁吃。小雁饿了多天,一碗粥吃得狼吞虎咽。但小云并不见怪,待她吃完后,还摸出一条雪白的小手绢给她擦嘴。小雁羞涩地接过手绢,看着这个小自己两三岁的小女孩,小大人似的慰帖人心。

她的眼,温润了,说:“妹妹,你对我真好,我也要对你好!”

小云晃晃两条大辫子,羞涩地笑,笑起来有梨涡。

她被小云和小云的爹救回了这个黑黝黝蚕茧似的滚地龙。

滚地龙里因为多了小雁,小云的爹只好睡在外面,那个有着和小云一样漂亮眼睛的南方男人说:“不要紧,再去找些毛竹和芦席又可以扎一个滚地龙了。”

这个看似柔弱的南方男人也要做码头扛包工,每天回来累得直不起腰,让小云给捶捶。小云搬个小凳子,坐在父亲背后,扬起小拳头认真地捶,口里还唱新学的市井儿歌给父亲解闷。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是娇柔的南方小女孩的脆嫩嫩的嗓音。

糖粥啊!多么奢侈的盼望!

上午,小云带小雁去附近的小学帮着校工扫地,酬劳是一天四个铜板。不过她们可以在扫地的间歇倾在教室窗前听老师讲课。

学校叫做“民醒小学”,讲古诗的老师在讲台上念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老师是个老夫子,念这词念得白胡子一撅一撅,满眼都是老泪。小云对小雁解释:“你的家乡长春被日本鬼子占领了,这就是‘靖康耻’。”是小云的那个文弱的父亲教给她的。

“民醒小学”门外有个画报栏,美术老师画了招贴画贴在那里,画的是一群弯腰提刺刀的日本鬼子,狗头缩颈地冲进已经被轰炸成废墟的城镇。可是,靖康耻,犹未雪,隆隆炮火继续轰进上海滩。

这是小雁熟悉的硝烟味道,她甚至懂得拉着小云躲到屋檐转角处避这怕人的轰炸。

炮火渐歇的时候,她们回到闸北的滚地龙,那里只剩深深的坑,燃着白烟,没有人。

“爹——”

小云得不到父亲的回应,含泪昏厥在小雁的怀里。

第二次的流浪,是小雁背着小云,沿街乞讨,还要躲过那些狂轰滥炸。

一片硝烟过后,上海仍然静静地伫立在黄浦江边上。

小雁背着小云走到四马路的会乐里,撞上弄堂里头摇摇欲坠走出来的唐倌人。

唐倌人是浙江人,细挑的柳叶眉,懒洋洋的细长目,从脸面到脚踝都一色白岑岑的。所以她的大名唤作“唐白仙”,把名号做成圆牌子挂在会乐里的上空,很是生辉。

唐倌人叉着水蛇腰,望住撞了她的小乞丐。

小雁的小瓜子脸隐在蓬乱肮脏的发下,小眼珠子雾蒙蒙的,好像能把人的魂吸进去。左眼下有一颗小小的泪痣,让这张小脸带上可怜兮兮的媚态。

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哪里会有媚态?唐倌人以为是错觉。

实则正巧,她缺一个小孩服侍,身边只有两个年纪老迈的仆媪,在身价气势上就比不上其他长三了。虽是战乱年代,但要买个资质好的小孩子花费可不会少,唐倌人为了自己的体面正做这个打算。

这下碰到小雁,她觉着眼前这个秀丽的女孩子很合适,且模样还不错,更重要的是这笔交易不要钱。

但小雁拖着一个像要病入膏肓的小云。

唐倌人不开慈善馆,她对小雁说:“我可以收留你,给你饭吃,也允许你留一口饭给你家小妹妹吃。但我这儿是尊贵地儿,沾不得病人气。”

小雁记下来,也懂了。

唐倌人石库门里的一位李阿婆指点小雁:“你找几根竹竿去,再问人要些旧的棉衣棉裤棉被,给你这小姐妹在后弄堂口那壁角里找个地儿吧!”

小雁是个伶俐的孩子,在这战乱之中养成的挣扎着生存的伶俐。她从这弄堂里每个长三的石库门里收破旧的棉被棉衣棉裤,整了些许,给小云在弄堂口搭了这个小天地。

小雁烧好了菜粥,由李阿婆拿去服侍唐倌人。趁着无人,偷偷用小搪瓷碗留下一小碗,匆忙跑去后弄堂口。

小云半梦半醒,被小雁摇醒,迷迷糊糊地叫“爹”,醒了会,看清楚是小雁。

小雁用搪瓷小调羹舀起碗里的菜粥,仔细喂给小云。

小云小心喝着,知道这是好东西,一口都不愿浪费,也不让嘴角剩下残渣。

喝完粥,小雁陪着小云。

她知道唐倌人在睡房里伺候家里开米厂的周小开,伺候的方式她也知道。与绸布店里不堪的记忆重叠,一回想就阵阵恶心。

但周小开出手很阔绰,昨天给送茶的小雁一块大洋打赏。

小雁瞪着那饱满而灿烂的大洋怔了好一会儿。

唐倌人笑她没见过世面,“快谢过周少爷去,乡下孩子没见过大洋?”

小雁俯身谢过周小开,将银洋紧紧攥在手里,离去。

远远听到周小开说:“你哪里得来了那么标致的一个小姑娘?长大可要抢你风头的。”

唐倌人懒懒地道:“毛都没长齐的丫头,你都能看上?吓,你周小开的口味可真稀奇啊!”

不由得毛骨悚然。

小云把头歪在小雁肩膀上,瞪着屋檐上累积的陈年黑垢。

“小雁,我们绍兴的屋檐子和上海的很像的。”

小云和她爹从绍兴逃来上海,有着和上海相似的乡音乡语。小云一口软糯的南方口音尤其好听,不像她,还是板直的东北官话。

最近唐倌人要李阿婆教她说上海话,她的舌头转不溜,总生硬着。

“我们长春的屋子都是很高大很宽敞的,上海的屋子又小又挤,阴森森的,我怕鬼。”

小云“扑哧”一笑,她一直爱笑,也爱说笑:“我要是死了,也变成小鬼,跟在你身边,别人要欺负你,我就帮你吓唬他,于是在这个上海滩就再也不会有人欺负我们小雁。”

笑话不好笑。小雁抱着这身子一日差似一日倒全不放在心上的小云,听她拣好笑的讲出来安慰她。小云的爹也是一样,虽是每天扛包扛得苦哈哈,回来以后一定笑眯眯对两个女孩说:“今天在南京路看到一个黑人,墨墨黑黑的,你们要是不乖啊,全都要被黑人抓过去。”

两个小姑娘装作被吓得哇哇乱叫。小云的爹才转入正题,“黑人还拿着一本书,人家也是爱学习的。你们啊,也要好好学习,学好文化啊!”

一对乐观的父女。

小雁眼圈红了,紧紧搂着小云。

“你别说这些丧气话,你要好起来,还说要带我去逛上海呢!我都没有去过南京路呢,你说过南京路就在四马路旁边的。”

小云靠着小雁。

“上海啊,有那么大。”用手抱了一个圆,“我一个人带着你是逛不完的。”然后抑起头看小雁,“小雁,你还是想飞回家吧?”

小雁点点头。

小云忽然又唱起了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小雁说:“上海一点也不美丽!”

小云哀伤,“爹说过,哪里的日子都不好过!”

小雁却坚定,“小云,我要让你住好屋子,睡木板床,吃大米饭。”

小云又想到自己失踪的父亲,鼻子一酸,眼泪扑簌簌就掉下来,“我只想我爹回来,我什么都不要!”被小雁搂得更紧,两个孩子把泪流在一处。

哭了一阵,小云咬着牙,说:“我好恨日本人!”

“我也恨日本人!”小雁握着小云的手渐渐紧了,她问:“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不是就是说我们要报仇雪恨?”

小云停住抽泣,她的年纪太小,她的父亲也未教她这《满江红》中最杀戮血腥的句子,她只能呆呆地看小雁,看她那雾蒙蒙的眼睛里透出的似懂非懂的仇恨之火,烧得无休无止。

两个孩子,互相依偎着。

这一年,上海人都不知道过了今日,明朝又将如何。

但人总是好奇的,有的带着不怀好意的又有些好意的好奇,琢磨着身边的人、事。

李阿婆向小雁建议:“你这个小姐妹看来不能再拖下去。浙江那里新来了一个文戏班子,住在新闸路那里的,他们戏班子里有个台柱子新认的干娘是唐倌人的麻将搭子。有回说班主的独养儿子出水痘,请来的毛脚道士说要娶个童养媳去冲喜才能大好。不但得亲自去花钱买个生人儿,还得是原籍的。”

小雁听得认认真真。

李阿婆继续说:“那班主原籍是绍兴,我就插话了,真是巧啊,我们唐倌人新招的小丫头有个小姐妹就是绍兴来的,还是个没有爷娘的落单。”

小雁懂了,“李阿婆,您是要我把小云给他们家做童养媳?”

李阿婆一拍大腿,“对啊!你昨天不是得了周小开的一块大洋吗?明天我们把你的小姐妹送去仁济医馆打针,她病好了,正好给她找这个好归宿。”

小雁想,这对小云来说,确实是最好的一个归宿,再追问:“他们家有大屋子,有木板床吗?”

李阿婆笑道:“这戏班子原在绍兴唱出名过,有些积蓄的,在新闸路那里可有整栋石库门独居呢!不单单住着自己一家人,还有琴师、学徒,你看可有没有家底?”

小雁盘算着,道:“那是最好了。”也就放心同意了。

唐倌人听了李阿婆的汇报倒是也赞成,只说:“这事情做成了,倒是我们的一桩福祉。”便也落力地叫了黄包车送小云去看病。

许是小云小小年纪到处流浪,狠打海摔的,抵抗力老早就练得坚强,也或许是本能的求生意志太强烈,身体十分配合治疗。在医院里打了针,吃了药,吊了几天点滴,便去了烧,只是脚底下仍是飘浮浮的,走起路来头重脚轻。

但李阿婆已经等不及了,小云出院那天,她便领着戏班子的班主和班主太太到唐倌人的石库门里看人。

小雁扶着小云,两个人站在天井里面,散落的阳光斜斜洒在她们两个人的头肩上,是久违的温暖。

小雁小声指导小云:“做得体面一些,李阿婆说他们是好人家,跟着他们你就再也不用做小瘪三了。”小云点头,早在医院时,小雁就把这宗事的来龙去脉给她讲了又讲,怕她不肯似的。其实小云心底也清楚,这是摆在自己面前不得不选择的一条路。

十一二岁的女孩,带着半点天真和半点被这个世道逼出的认命般的顺从。

戏班班主姓杜,他的太太被大家唤作庆姑。

杜班主瘦瘦的,戴着副秀才眼镜,脸面凹陷进去,饱经风霜的样子,像个落魄的老秀才,这倒是跟小云的爹有些神似。

庆姑梳着髻,一脸的爽净,只额头有些细细的纹路,看出些年纪。一身青色的短衣长裤,脚底一双带绊的黑布鞋。

她慈爱地笑着对小云招招手。

小云怯怯地回头看小雁,被小雁猛力往前推了一把。

她不得不跨出那一步,走到庆姑跟前,叫了一声:“太太。”

庆姑捂嘴笑,慈善的面容竟是如释重负,说:“哪里来的这样尊贵,还叫我作太太。”又拉着小云的手,仔细端详她的品格容貌,很满意,“真是个好模样。”就再问:“叫什么名儿?”

小云乖巧地答:“小云。”

庆姑越看越爱,转头对杜班主说:“你瞧瞧,这孩子比归凤那丫头都要标致几分呢!”

杜班主笑,饱经风霜惯了的,笑也似苦笑,“这也是我们家展风的福气。”然后向唐倌人拱手,“姑娘费心了。”

唐倌人正嗑瓜子,听这话,停住手,摇起了扇子,客气几句:“哪里哪里。这小姑娘到处流浪怪可怜的,现下好了,到了杜班主家可有好日子过了,算是孩子从观音菩萨那里修来的福分吧!”

杜班主并不想在这长三堂子内多待,见妻子一眼相中小云,便从随身的包裹里拿出一卷被红纸包住的大洋,递给唐倌人,“我们可否今天就带这孩子走?”

唐倌人示意李阿婆收下,李阿婆急吼吼地撕开红纸看,心里默点了一遍。

刚刚好十块。

十块大洋,够上海的普通四口之家过一个月,也够买一个无依无靠的流浪儿。

唐倌人便不留客了,“这当然可以,往后小姑娘就是你们家的人了。”

庆姑欢喜地牵着小云的手,“今晚跟我回家?”

小云点点头,再转头看小雁,她也笑着,眼里含了泪,朝她点点头。

杜班主出门去叫黄包车。

唐倌人招招手,把小雁招到跟前来,伸手抓了红纸包里的五个大洋出来,塞到小雁手里。

“这是你的,可不要全部被人贪了去。”

说得旁边的李阿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嗫嚅道:“倌人这是说啥话,这钱还是要服侍倌人来用的。”

小雁缩手,不想要小云的卖身钱。唐倌人哪里容她拒绝,硬是塞进了她的手里,“这钱我是不会要的,你自己留好,以后自然有用处。”

小雁听住了,便捧好这五块大洋。

唐倌人起身,打个哈欠对李阿婆说:“我去困午觉了,这钱你老人家还是留着吧!”

杜班主招来黄包车,唤庆姑和小云上车。

小云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看着小雁。

在这不得不分离的时刻,她的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

“小雁。”她叫。

小雁抓住大洋,飞奔到小云面前,拿出三个,塞进她手里,“你三个,我两个,以后我们再见面的时候,就用这大洋做记号。”

小云用力点头,握牢三个大洋——她自己的卖身钱。

庆姑已经在催促小云上车了。

小雁推搡小云到黄包车前,再道:“以后我们还会再见的,不要哭哭啼啼。”

小云被杜班主抱上车。

她朝小雁拼命挥手。

小雁用刚刚学会的第一句上海话,叫道:“再会!”

小云回头,看着小雁拼命挥的手,想,这样大的上海,她们就要天各一方了,还有机会再会吗?

同类推荐
  • 腹黑恶少我投降

    腹黑恶少我投降

    “捕妻令:木水灵,限你三个小时,乖乖回到我的身边!”各个机场屏幕、各国家报纸报道着追妻令,她瞬间成了名人,“该死!你到底想怎样?”他嘴角扬起一个邪恶的微笑,伸手搂过她,在她耳边轻吐,“卖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山万水,不离不弃

    千山万水,不离不弃

    26岁那年,沈南晞与程微枳去民政局办了离婚登记,曾在半年前还风光举办婚礼的两人,这时已经到了非离不可的地步。12年前,在沈南晞在最黑暗和绝望的时候,身为警察的程聆以收留了她,她同时也认识了程聆以的弟弟程微枳。沈南晞喜欢程聆以而不得,而程微枳虽然有女朋友,却在朝夕相处中,慢慢喜欢上了沈南晞,后来,两人在你追我躲、你进我退的过程中,终于在一起了。故事情节饱满曲折,全篇采用穿插倒叙的叙述方式,深刻鲜明地塑造出有担当敢爱敢恨的男主和因为错爱一个人但最终醒悟的女主形象,而他们携手排除万难努力在一起的美好故事,也给青少年读者带去关于爱情的美好憧憬,并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迎接爱情的到来。
  • 花样女生

    花样女生

    据说这口学校里有N+N只帅男,也许真的是吧,可这关她什么事啊?她又不是为了捉他们才考进来的……轻松,幽默,浪漫,感动,曲折的校园故事。
  • 魅都:萤红之卷

    魅都:萤红之卷

    “拥有地狱新娘的项链,和死神一样玩冒险游戏……是惊悚连连的“死神来了”?还是智慧PK的悬疑《天机》?此刻,无人岛的秘密将与你一起揭晓……新衣街的古董店,老费在琢磨一颗异常光亮的红色琥珀石,那是传说中地狱新娘的项链,谁想拥有它谁想毁灭它?心理医生莫颜的家里住进来一位从天而降的住客,与死神一起玩的游戏惊悚又冒险……”
  • 全民星宠

    全民星宠

    曾遭封杀的女星江乐颜回国发展,第一个找的是前男友,DP中国区的CEO成律。她开场白是生疏的“好久不见”,成总没怪她;她破例来要剧中角色,成总依她,条件是,和他结婚;她婚后梦中还在低唤前前男友的名字,成总大度没追究。在他帮她搞定竞争对手、摆平绯闻、消除恋爱阴影后,这位前女友还没看透他的猎爱目的,这,成总都能说服自己要耐心等待。但是,一厢情愿认为他的求婚别有目的,简直是对他的侮辱!怎么办?继续宠她呗。
热门推荐
  •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永振体

    末世永振体

    当出现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对此通常有两种安排:一是神学,二是天外。但大多数人却忽略了一个地方。……仲析得到永振体后,却发现并不仅有自己一个人具有。仲析所要做的就是干倒其他永振体的携带者,吞并他们的永振体。但当仲析深入了解这件事时,却发现正常人类、丧尸、突变兽乃至自己,远不是表面那么简单。…………书友群:820663836(进来瞅两眼?没人进岂不是很尴尬 ̄ω ̄=)
  • 神应经

    神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杂曲歌辞 盖罗缝

    杂曲歌辞 盖罗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誓光之刃

    誓光之刃

    冒烟的断梁,焦黑的残垣,脆裂的瓦砾不断在皮靴下咔咔作响,直到皮靴的主人――身着哨所卫兵制服的黑发少年停了下来,小屋废墟中只剩下滴水声。
  • 向前三十圈

    向前三十圈

    夏虹,三甲医院的一名优秀护士,美丽而又好学。在与医科大实习生赵子非相恋后,为了爱情,成了众多北漂人群中的一员。经历了感情的变故和工作的瓶颈后,从青春纯真的女孩变成成熟世故的女人。小说讲述了她在北京的大环境下发生的一系列蜕变、她周围最初那些对梦想充满激情的同龄人的成长和变化……她开餐馆亏损、将一个皮包公司慢慢经营得初有规模,随渐步入剩女的行业,渴望婚姻带给自己一个家,却又对爱情不抱希望。三十岁的时侯,面对一场婚姻最后的选择,看着周围一起成长的同龄人的经历,让她明白了这一切就是一场经历,也明白了自己最后想要的不是女强人的光环、不是多金的爱情,而是在这个充满变故的世界里,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内心和追求。这是一个女人十年的成长史,一个人性、理想、爱情、价值观矛盾纠结的故事,这本小说是即将或者已经进入人生三十圈的这代人生活的真实缩影。
  •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百味》丛书,陆续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讲述与生命伴生而来的种种快乐和烦恼、种种酸甜与苦辣,讲述我们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丰富与多彩。
  • 汽车江湖

    汽车江湖

    《汽车江湖》收录了来自北京交通广播的《汽车江湖》栏目的经典案例。对于刚刚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来讲,汽车市场还是一个风云莫测、变化多端的地方。同时由于最初的利益追逐,导致一些汽车企业迅速地扩张经销商,从而后备力量不足,致使目前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节目开播到现在,正是因为主持人始终坚持以公正、客观的报道角度,以多方沟通交流的节目播出方式,为广大消费者、汽车厂商和经销商建立起了一个互通的平台,并最终解决了困扰听众的各类问题,所以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 机械神皇

    机械神皇

    一个术士支配一切的主物质位面里面。强大的术士拥有翻江倒海的恐怖力量。他们抓捕神灵、奴役恶魔、殖民支配了一个又一个的位面,繁华鼎盛到了极点,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繁华璀璨,强大无比的术士皇朝。第八术士皇朝没落之后,强大的神灵、邪恶的恶魔、狡猾的魔鬼、禁忌的妖魔一个又一个恐怖的种族蠢蠢欲动。杨锋带着一个曦族的智能机器人穿越到了这个主物质位面之中,以炼金术士的身份,踏上了术士之路,追寻永生的奥妙。已经完本《异世之虫族无敌》《神卡》《神魔系统》《神魔无双》vip群262012178需全订阅普通群300847271
  • 二心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二心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