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0400000002

第2章 导论(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宗教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一直成为人类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因而在学术界颇受重视,并已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以往的研究,特别是在宗教及其历史的研究中,主要是着重于从哲学的、文化的、思想的乃至于艺术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所进行的分析和探讨,结果所能见到的亦只能是宗教的哲学史、文化史、思想史以及艺术史,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宗教的社会发展史,这当然是针对着社会中的那些所谓的“正统宗教”——如佛、道教——而言的。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样作为宗教现象的民间宗教却长期以来始终未能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而备受冷落,对其的研究也就自然地颇显滞后了。

造成上述同为社会文化现象,对其的研究进展却不能同步——对正统宗教的研究趋之若鹜,而对民间宗教却漠然视之——的主要原因,乃是由于在中国社会里,大传统的“高级文化”一直在鼎盛的发展,而所谓“小传统”的大众文化则往往被视之为异端或迷信。如郑志明在《中国社会与宗教》一书中所说:“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绵延流传,内容丰富且具有多样性,蕴涵着各种不同的文化性质与价值体系,但是自西汉以来学术与政治的结合,文官体制的完备,经由政治权威宣导知识分子理想的文化理念,塑立了官方的教化政策与社会的文化取向。”郑志明《中国社会与宗教》,台湾学生书局,1986年,第1页。尽管他在这里所指的是传统社会,但这种“官方的教化政策与社会的文化取向”的张力和惯性也一直作用和影响到了现代社会。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认识的深化,人类也越来越意识到了这些“小传统”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性,从而宗教与社会之关系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其视野也渐渐地落实到了这些“小传统”上。就宗教研究而言,亦有此种趋向。而对于民间宗教的研究,自20世纪初叶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起参见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页。,取得了建设性的成就,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更是获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而以《中国民间宗教史》等一系列著作的出版,无疑标志着中国民间宗教的研究步入了系统化、体系化之途。所有的这一切,不但为更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亦意味着必须要有一个新的突破,方可提升中国宗教(无论是正统宗教抑或民间宗教)研究的学术水平。

但是,就民间宗教研究而言,人们所关注的仅仅是民间宗教教派本身的流变、兴衰的历史脉络,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直接作用和影响(如从邪教的角度或农民起义战争的角度),而极少关注其对于社会的潜移默化下的宗教式的作用和影响。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仅仅是把宗教看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忽略了宗教之所以为宗教,乃在于其自身的独特的宗教功能;而另一方面,则是囿于传统的偏见,将处于非正统地位的、下层民众信仰的民间宗教一概视为“迷信”,甚而被打入了“邪教”之列。因而,即使在看似稍多些的民间宗教史的研究中,虽然也有对民间宗教思想之形成和发展所作的概括性的涉略(同样亦是用以哲学的、文化的、艺术的等视角),但真正能够关注到民间宗教之思想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并从宗教学的角度对民间宗教思想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作出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遑论对民间宗教的宗教神灵思想进行重点的、系统性的研究了。因为宗教信仰的对象就是神灵、上帝、灵魂和来世,所以对神灵和上帝的崇拜,对灵魂不朽和来世生活的追求,便构成了宗教的实质和基础,可见神灵观念在每个宗教(包括民间宗教)及其思想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的研究却很少涉猎。而对于民间宗教的神灵观,更是一个极少有人探讨的问题。因此,本书研究的目的,就是尝试着从宗教学的角度,并以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教派及其经卷——宝卷为主要线索和史料依据,以民间宗教的神灵观为中心,而展开来分析和探讨民间宗教宗教思想的形成、特征、发展规律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所受到传统宗教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来复原民间宗教思想在明清时期的历史实态相,从而厘清民间宗教在宗教的社会化发展进程中的历史轨迹及其发展规律。

中国社会中的所谓“制度性宗教”自宋以降渐趋衰微且于明清时期则为更甚之说,似已成共识,佛教、道教的状况就是典型之例。但这种衰微之演变过程与结果究竟为何,却是众说纷纭,不甚明了。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无论是佛教这种异邦传入的宗教,抑或土生土长于中土的道教,都可以在日渐兴起的众多民间宗教中找到自身的影子和影响。这一切无疑是暗示了中国宗教发展的社会化和“民间化”的历史趋向。因而,对于民间宗教思想的研究,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对传统宗教思想研究的延伸和发展。对于民间宗教及其宗教(神灵)思想的全面性的深入的研究,不仅仅是关注于民间宗教本身,更是关于“制度性宗教”于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及其与社会间的关系,亦即宗教的“社会化”问题,实为宗教研究(无论是宗教史研究还是宗教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从中国传统看,所谓“制度性宗教”中,唯有佛、道教(儒教是否为宗教,尚有争议,姑且搁置)既历史悠久又影响巨大。其影响不但体现于思想、文化之层面,更是深深地融入于社会人群之日常生活当中,潜移默化着人们的社会意识,甚而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社会行为方式。加之“制度性宗教”在中国社会化发展的特殊性规律性——即中国宗教乃从“民间性”向“制度性”发展;又由“制度性”向“民间性”扩散,其间伴随着“制度性”的“衰微”,而获致“民间性”的繁盛,因而选择民间宗教的宗教神灵思想来研究和探寻中国宗教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亦颇具代表性。

纵观中国宗教的社会发展历史,其自从两汉形成开始甚至更早一些,便一刻也不停地步入了社会化之进程。伴随着其从萌芽、发展、繁荣到衰微,至明清时制度性的宗教虽然没有了昔日之辉煌,但却并未彻底“消亡”,而此时的社会,却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民间宗教的蜂拥而起。此种现象究竟是必然还是偶然?如何去认识制度性宗教的“衰微”现象,进而去探求这种现象背后之本质,从而把握宗教之社会化的发展规律,就显得非常必要;而以明清两代之时空为限,亦更具典型意义。因为,尽管在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出现和萌芽并非自明清方始,但诸多民间宗教的出现,却是于明清时代最为甚烈。

因此,本书即试以明清时期之诸多民间宗教的经卷——宝卷为主要研究材料,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来对民间宗教的宗教神灵思想作一总结和归纳,以从学理上厘清民间宗教及其思想的内在发展机制及其与社会和传统宗教的关系,即从民间宗教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中探寻到“制度性宗教”之发展脉络及其二者间的关系,并对其作出学理上的归整,从而了解和把握宗教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规律,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比之于宗教的产生,人类对宗教的真正研究,起步却很晚。尤其在中国,由于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其发展的真实脉络往往为王权政治所遮盖关于这一点,可参阅李向平《信仰、革命与权力秩序——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是故其发展之规律就往往被忽视,从而导致了某些企图消灭之的奇思臆想。因此,在明清两朝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异常兴盛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是时民间宗教之经卷文献中的宗教神灵思想的研究,从中探求到民间宗教与“制度性宗教”间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从而发现和了解宗教于社会中的一般发展规律,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文化因素方面的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无疑为本书之社会意义之所在;同时,就当今社会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宗教(特别是民间宗教、新兴宗教)及其与社会各方面之关系,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结构和内容

基于书稿的研究目的,本书在总体结构的设计上,遵循着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以现代宗教学的理论为研究的理论支撑体系,从民间宗教的信仰体系入手,以明清民间宗教的神灵思想为中心,建立起了以明清民间宗教的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为总体架构的文章内容,并照顾到其历史发展的时间和逻辑顺序,同时在每一章中,亦尽量做到以论述对象的历史和逻辑发展的起点入手。因此,本书关注的就是民间宗教在这几个领域的思想内涵层面,并顾及到传统文化(包括制度性宗教)对民间宗教于此方面的深入影响,是故在写作时是想着尽最大努力来发掘史料的深层内涵和潜在意义。为了避免浮词,并未作太多和不必要的议论和发挥,力求以实证来建构理论,以防理论流于空泛。

除了导论和结语部分外,本书全文共分为四章。这四章是以本书设计的以逻辑顺序展开的明清民间宗教思想中的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为主题的分析和论述。

@第一章为明清民间宗教的神灵谱系,亦即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信仰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以明清时期在民间宗教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佛说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宝卷》(明刊本)以及民间宗教忏经的代表作《龙华宝忏》为例,对其中所展现的庞大的神灵体系,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联系明清民间宗教兴起及其神灵体系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指出明清民间宗教神灵体系的建立,虽然深受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的影响而撷取了它们中的大量神佛的名号,因而使其体系似显庞杂、“无序”。但这只是一种表象而已,透过这种现象可以发现,明清民间宗教神灵谱系的建立,绝非是信手拈来,杂乱拼凑。而是有着深刻的宗教动因和目的:即面对“体制性宗教”日趋“衰微”,而民间宗教蜂拥而起的现实,力求以一种整合与包容的态势,建立起一个“大一统”(“万教归一”)的民间宗教教宗。这一神灵谱系的特征就是以“无生老母”为最高主神,以燃灯、释迦、弥勒(或弥陀)所谓“三世佛”为主,以众多的神佛、菩萨为基础的呈“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神系。

@第二章为明清民间宗教的神话理论,其是民间宗教神灵谱系确立和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明清民间宗教的神话理论既包括神灵创世的神话;也包括教主“神化”而创教的神话。因为,对于明清民间宗教的创教者来说,在建立起了神圣的神灵体系和神灵创世的理论后,处于高高在上、“虚渺灵界”的神灵们还必须回到现实的人间,来完成在人世间的立教和对人类的拯救,因此就必须出现对教主“神化”的神话。从神灵创世的神话到教主“神化”的神话,体现了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理论的逻辑展开和历史发展的统一。通过对明清民间宗教创世理论的阐述和分析以及对其教主“神化”之神话的探究和展示,以获得对明清民间宗教神话理论建立的机制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而这种神话理论遂成为其宗教教义的基础和核心。

@第三章是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救赎观念。创世、治世、救世、度世乃是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信仰体系的四个逻辑层次。在第一章神灵谱系的建立和第二章神佛创世神话思想的前提下,本章以治世、救世、度世为轴线依次进行展开,通过对“三佛掌教”、“五祖当极”的治世理论、“法船”与“会”的度世思想的详尽分析和疏理,论述了明清民间宗教的救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其中还导入了“三元劫数”的“末世”论以及灵异和预言的功能和作用,来为明清民间宗教救赎观念进行铺垫,以增强和提高对明清民间宗教救赎思想的觉察和认知。

@第四章是明清民间宗教的伦理思想。本章首先讲述了明清民间宗教伦理观形成的思想背景。在此背景下,明清民间宗教继承了传统的宗教伦理思想,这种就是民间宗教的忠孝观和受到佛教较大影响的报恩思想。与此同时,明清民间宗教的伦理思想也对传统伦理观实现了超越。这种超越乃体现在忠孝报恩思想中将“报世尊恩”和“报皇恩”置于了诸“报恩”行为之前列的报恩思想;并重点阐述和分析了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的女性观(女神崇拜),其中特别是对女性生理痛苦的特殊关怀。从而集中体现出了明清民间宗教伦理思想的继承性、创新性和超越性。

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和伦理思想,是具有逻辑关联和历史发展相一致的四个部分:神灵谱系是神话理论的思想源泉,神话理论则是神灵谱系的必然发展。二者同时又构成了救赎观念和伦理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之前提:即通过神灵的创世、治世,从而实现救世、度世;同时也只有在众多神灵的“关怀”和监督下,民间宗教的伦理思想的建立和实施才有保障和可能。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它们既是明清民间宗教信仰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明清民间宗教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实践行为指南。

三、研究现状及趋势

1.国外研究动态

真正对宗教以及将宗教与社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来加以全面而又深入之研究,乃是近代之事,那便是所谓“宗教社会学”诞生之后。而且由于宗教学与社会学的理论之源地均在西方,因而将宗教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之宗教社会学亦以西方之学成为嚆矢。

就对中国社会宗教研究来说,国外亦有诸多成果。如作为现代宗教社会学创始人之一的德国人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即是其中之佼佼者,其《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等系列论著就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作了社会学意义上的比较论述。但对于这些生长于基督教文化下的“外国人”来说,鉴于其“先入为主”的文化价值观,因而实际上未能也不可能深入而又全面的把握和理解中国社会与宗教之关系及其互动变化的实质与精髓,故而其阐述自然不免流于片面与偏颇。

同类推荐
  • 明智·留一个角落安放信仰

    明智·留一个角落安放信仰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所熟习的人,真的就是的确如此吗?有没有一颗时刻澄明的心能够去随时随地看透任何一个流转不息的人和瞬息万变的世界呢?当这样追问自己的心灵时,就会发现执著于自己一时一地、一人一物的幻象是多么可笑的事情。认识的主体在迁流变化,认识的客体也同样在迁流变化;我是有限的我,你也并非全知全能的你,那么为何那么确实地相信这个虚妄的、流动的自我呢?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热门推荐
  • 前路有坑:校草殿下请优先

    前路有坑:校草殿下请优先

    又名《人鱼传说之不老梦》 【悬疑+灵异+甜宠+校园+都市】 非校园文,边打怪边谈恋爱,男主已满级,不需要升级。
  • 红泥炉(全集)

    红泥炉(全集)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以游记、随笔为主,以轻松明快的文笔,描写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对生活的热爱和人生感悟。带给人以愉快的阅读享受。下册以严肃的文笔,对山西的人文历史、未来发展做了细致的分析、论述,以睿智的、深刻的思考带给读者以深思及人生的启迪。
  • THE TIME MACHINE

    THE TIME MACH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群山回响

    群山回响

    昨夜原地打转,踩死了地上的一片草。我看了一眼天空,树林将我变成了井底之蛙。我头上的蓝天,小得可怜。我伸手摸到了香烟和火机。我不经意地动了一下腿,疼。我的小腿肿了。枪还在。钱还在。油锯还在,斯蒂尔牌的。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我笑了起来,哈哈哈。我肯定没有人会听到笑。谈判?警告?都见鬼去吧。哈哈哈。昨夜究竟是被什么追?或许什么都没有,只是心理作用,我跟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战斗。我将枪插在腰间,提上油锯,一瘸一拐地继续走。我能记得大体方向,应该可以找到出路。再见,猴山。
  •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课题组于2005年8月出版了《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调查报告之后,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研究,课题终于完稿,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一成果呈献出来,它肯定会有一些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但却是我们对理论和实践作了认真思考的成果,是我们真实的见解,可以说课题组的师生,是以一颗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无限热爱和赤诚的心来对待这一课题研究的,希望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能对中国的政治改革起应有的作用。
  • 重生八零:小妻子,很泼辣

    重生八零:小妻子,很泼辣

    重生后,她回到四十年前,变成了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爷奶不喜,父亲不爱,上头还有个事事压她一头的堂姐,不怕,有疼爱她的母亲就够了。家里贫穷,乡下村姑,除了长得好看点一无是处,不怕,一双手加聪明脑子成为万元户。心机深沉,泼辣耍狠,名声坏透村里没人敢娶,不怕,那个帅帅痞痞的男朋友是个大忠犬。韩宴恒:大家都瞎了,只有我看到了她软萌可爱。
  • 快穿悲剧进行时

    快穿悲剧进行时

    人的一生那么短,世界上的人又那么多,爱上一个人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我只想守住属于自己的幸福,到底,有什么错?
  • 太古祖神

    太古祖神

    古之武者,引九虚星辰之力,结星辰印记,修炼星魂,壮大己身。武道圣贤,遨游九虚星辰,摘星揽月,为宇宙之尊。
  • 自信的树立(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自信的树立(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
  • 东园公记

    东园公记

    本书是林鹏先生新近编写而成的散文集,大部分的文章是跟林先生当兵时期的经历有关,可读性强,可供文学爱好者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