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22700000017

第17章 斗茶

第十七章斗茶

程夫人想了想,说道:“这孩子和子瞻子由性格都有不同,但是只要心地善良,就不会出什么大事。他在乡里做的那些事情,都是性情聪慧举一反三,加上精力过剩导致的。”

“那就按现在的路子,不是喜欢事功吗?便让他做去,只需引导他把聪明用到正途上就行,正好也是他的兴趣。”

程文应急道:“朝廷以文章取士,女儿你可不能耽误了这孩子。”

程夫人狡黠一笑:“耽误不了,他不是大言炎炎要改造印刷技术吗?还提出字码按部首来保存,可以方便检索。”

“呵呵呵,他大概不知道,我大宋已有五万多字,不是那么想当然的。”

“韵学是我大宋读书人第一道拦路虎,我就亲自教他,顺便试试他的心性!”

程文应沉吟了一下,说道:“要不还是送天庆观北极院?张道长的韵学教得不错,子瞻子由都是在那里读出来。”

程夫人说道:“张道长年事已高,不轻易收徒了。我先教着,等到小油正式开蒙后,也有了个基础,到时候去拜求张道长,也好说话一些。”

张道长大名张易简,苏轼苏洵韵学的启蒙老师,本身籍籍无名,历史上他似乎就做了一件事情——教学生,教出的学生里边有一个叫苏东坡。

好吧,其实还有一个,陈太初,苏东坡同班同学,那人后来——呃,成仙了。

宋代的文化知识,除了正常的士大夫,还掌握在三种人的手上,道士,和尚,妓女。

道士,和尚,那是不事生产,专业诵读经文,加上时间有多,闲的。

而妓女想要有声价,那就得有文化作为装点,音乐,诗词,茶道,总要有那得出手的才行,历史上记载翰林宰相斗茶输给名妓的事情,那是所在多有。

扯远了,说回史家庄,此时天气尚热,吃过饭,有一段歇息时间,二十七娘便拉着八娘玩刚提到那件事——斗茶。

在宋朝,上至皇室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以饮茶为生活时尚,所谓“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

二十七娘找回了一些骄傲,因为她发现苏油居然不会这个。

不过苏油也没时间看他们玩,更不知道眉山城程夫人那里有一场灾难正等着他。

他现在正忙着给史大画图纸。

他画的是两种容器,一种是小口坛子,坛口下方三寸,有一圈口沿,还有一个类似平底碗的盖子,倒扣过来,正好可以放到口沿上。

坛口上还有个倒放的碟子,可以刚好盖住坛口。

它的作用是避免在提起盖子的时候,带起的口沿水滴入坛内,污染了里边。

口沿可以盛水,可以将盖子底部淹没在水下,隔绝内外空气,抑制普通细菌生长,培育乳酸菌等厌氧菌。

这便是后世蜀州人家家必备的神器——泡菜坛子。

另一种容器是敞口盆,也有盖子,不过中间多了一根中通的通气管,盖上盖子,蒸汽通过气管进入容器内,可以将食品蒸熟,同时水蒸气在盖子上凝成的水珠会滴入容器,形成汤汁。

后世云南人的招牌炊具——汽锅。

这俩东西一点难度没有,以史家陶坊的工艺水平,完全可以做到。

耕牛摔断腿这种事情,其实史家还真不怎么放在心上,一头牛犊的价格,在五贯左右,而按一头牛出肉三百斤计算,百文一斤的价格那就是三十贯,光卖牛肉就利润丰厚。

因此才有史书上有官员向中枢建议强行提高活牛价格,让屠户无利可图的脑残建议。

不过这大小是一桩差错,所幸的是没有发生在春耕期间,要不然,从县衙到史家,都是要责罚庄头和当事人的,不会如现在这样轻轻放过。

加上苏油一番神操作,坏事变成了好事儿,说不定一年后史家的口碑就会在眉山城有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码头那是什么地方?四方辐辏之地,刷声望的最好地界!而史家现在相比其余三家,差的就是这个,这才是二十七娘对苏油的建议如此上心的原因。

因此几个罐子算得了什么,苏家小少爷就算烧了砸着玩,也由他!

苏油画完两样图纸,来到八娘和二十七娘身前,两人已经在那里斗上三轮了。

二十七娘招呼苏油:“小油来评评,我和八娘谁的茶好?”

苏油走过去一看,不由得目瞪口呆:“抹……抹茶还是……卡布奇诺?”

宋人斗茶主要是“斗色斗浮”,即以茶汤的颜色与冲出来的茶沫决胜负,茶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茶沫以“咬盏”为佳。

相应的,能出沫,质地细腻,颜色白的便被定为上品茶,庆历中蔡襄制造的小片龙茶,一斤价值高达二两黄金,合十八贯之多。

而现在建茶中的龙园,胜雪等诸般精品,那更是高达十几贯一两。

到后来,建州每年呈送给皇家的第一纲茶,名为“北苑试新”,小茶饼大小一寸左右,差不多小麻将牌大小,一饼只够数杯,价格是四百贯,折成北宋现在的物价,那也有六七十贯之高昂。

精品茶叶,和宋代文人仕女的其它高档奢侈品一样,完全是天价。

宋人现在喝的这些好茶,都叫“团茶”。即茶叶采摘之后经过繁复的工序蒸制成茶饼。

至于后世流行的散茶,那是淘汰品,满足贩夫走卒,番邦蛮夷的玩意儿。

当然,两者工艺不一样,后世的散茶是通过炒法破坏蜡质层,让茶味容易释放,这技术现在还没有。

说回当下,烹茶时,先将团茶研成茶末,置于碗底,然后用沸水冲成茶汤,同时用茶筅快速击拂茶汤,使之发泡,泡沫浮于汤面——这个过程叫做“点茶”。

后世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常常为京都的茶道体验所惊艳,其实就是这个东西。

茶末以白色者为上品,研磨得越细越好,这样点茶时茶末才能“入汤轻泛”,发泡充分。

水以山泉为上佳,“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

火候更是重要,所谓“候汤最难,未熟则末浮,过熟则茶沉”。

茶具以建盏为宜,所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甚厚,熤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最后,点出来的茶汤,以汤色纯白,汤花泡沫鲜白、久聚不散为佳。

这典雅的技艺发挥到极致,又进化形成了一种更高超的茶艺——分茶。

不少的大夫仕女,都是出色的分茶高手,他们能够通过茶末与沸水在茶碗中冲出各种图案花巧,所谓“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幻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卡布奇诺咖啡,苏油后世见得多了,不过那是静态图案。宋代分茶,那是在茶汤翻滚的动态中变化完成,其难度肯定更高,还带着生幻瞬息的禅机。

大批的文化名人,如蔡襄、范仲淹、苏轼、苏辙、梅尧臣、宋徽宗、李清照,那都是此道高手。

这其实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文化品质和精神修养的提升,也是物质生活提高后的必然,不能说是错。

要说错,就是在这方面耗费太多精力。

外敌未靖,四境未宁,百姓负担犹重的时候,居然就有胆子追求这些,从地方到朝廷,习惯了报喜不报忧,一片歌舞升平,才养成这样奢靡逸豫的风气。

谁给他们的信心?!

二十七娘瞥了苏油一眼:“你在说什么?这是建州头金,花了好大力气从江陵府搞到的,一斤八百文,在嘉州要卖到两贯!”

运输,在大宋果然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两杯茶,一杯像一只三脚卡通猫,脑袋比身子大,另一杯里是真像一只动物,不过苏油还是没法说出口。

蛇颈龙这玩意儿,估计大宋谁也没见过。

对比了半天,苏油只好说道:“分不出来,都……挺特别的。”

同类推荐
  •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本书是一部面向大众的另类民国史,另类的解读中国最混乱、最精彩的乱世乱局,解密民国大佬们的黑白人生,破译乱世的生存法则。读懂了乱世,你就读懂了历史、读懂了人生,自然会勘破英雄、枭雄的权谋野心,伟人、小人的生死心结。
  • 汉末匹夫

    汉末匹夫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看一个山贼如何在一个混乱的年代闯出一个新的天地,看李自强如何铸造一个新的盛世天朝!
  • 十全书生

    十全书生

    宁叶,二十一世纪的高材生,一次意外来到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变,那些熟悉的朝代名并没有出现,历史的人和物也相继发生了改变。不过历史巨轮并没有停止,朝代更替,国家兴亡,都被以不同的人或事所推动,华夏一族的劫难也并没有消失,历史整体趋势仍在朝着宁叶叶熟知的方向。身处历史巨轮下的他出于现代人的人道精神,希望能为这个世界的人们做点什么,并因此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内容始于610年伊斯兰教的诞生,结束于1258年蒙古军占领巴格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二、哈里发国家的变迁;三、哈里发时代的中东经济与社会生活;四、异彩纷呈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公元632年,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逝世之后,穆斯林经过百年努力,建立起一个西起大西洋、东至帕米尔高原、北迄高加索、南达阿拉伯海和亚丁湾的庞大帝国,这就是哈里发国家。在“三洲五海”的宏大舞台上,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等在岁月的磨砺中共同缔造了光彩夺目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它承前启后,汇流东西,使人类文明之薪火得以续传,使相互孤立之民族融通交流,为世界由分散走向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贞观变革

    贞观变革

    莫舒宇怎么也想不到,出个车祸却发现自己来到了大唐,而且正好穿越到了玄武门之变时期的临湖殿。尉迟恭本来来不及救李世民,刚好莫舒宇看到了就跟李元吉唠了句嗑,李元吉起身踢了莫舒宇一脚,从而救了李世民一命。从此莫舒宇和李世民过上了没羞没躁的生活。不对,是和李世民的女儿,大唐的公主过上了没羞没躁的生活。
热门推荐
  • 冷少甜妻有些萌

    冷少甜妻有些萌

    她前世怨他,躲他,甚至拿死威胁他的。一朝重生,她黏他,爱他,调戏他。剧场一“老公老公,你猜我什么星座?”“什么星座”“是为你量身定做”剧场二“老公,我怀疑你的本质是一本书”“为什么”“不然为什么让我越看越想睡。”冷千凌此生唯一的事就是:爱她,宠她,把她捧在手掌心里宠着她。
  •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本书为“大唐才子系列”中的一本,评述了实现李白豪放洒脱却又坎坷悲情的一生,书中结合他的诗作,为读者展现了少年意气风发,追求梦想,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好友,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狂放不羁,官场失利,报国无门,客死他乡的过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当代人的感慨和反思,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强的通俗读物。
  • 心链奥运:奥运故事与奥运收藏

    心链奥运:奥运故事与奥运收藏

    本书作者20多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悉心搜集了近700枚奥运会钥匙链,其中包括从1896年以来历届奥运会的纪念钥匙链,以及1968年以来所有夏、冬、残奥运会的吉祥物钥匙链。他精选了一部分藏品拍成了200多张精美的彩色照片,并编写了27个奥运会(26届奥运会,外加流产了的1940年第十二届奥运会)的历史故事,25个奥运吉祥物故事,5个奥运收藏故事,以及奥运吉祥物之最、奥运会之最等奥运资料,编辑成《心链奥运--奥运故事与奥运收藏》一书。该书图文并茂,老少皆宜,既是一本奥运知识的通俗读物,又可作收藏爱好者的收藏图书。
  • 火影旅程

    火影旅程

    这是一个逗比忍者的火影故事。这个只是为了娱乐,我不开玩笑……我说不开玩笑你就信啊……(老实说想写一本完整的火影同人,希望能坚持,大概……反正更新很慢就是了)
  • 法幢远禅师语录

    法幢远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Washington Masquerade

    Washington Masquerade

    Adam Burns, Washington Post columnist and controversial presidential critic, is dead. With no clear circumstances, speculation, gossip, and rumor flood the media—was it accident, suicide, or murder? Conspiracy theories run amok, accusing none other tha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 Adam Burns the target of a government hit squad? Did someone decide to silence his diatribes once and for all?Fiona Fitzgerald, an unlikely hero in Washington D.C.'s blue-collar, predominantly male police force, is entrusted with unraveling Burns' death. Born into the elite social circles of the nation's capital, and with privileged access to what lurks behind the pristine fa?ade of the political establishment, Fiona is determined to expose the chicanery buried under prim rose bushes and concealed within the ceaseless Washington Masquerade.
  • 不找借口找方法

    不找借口找方法

    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职业化最佳培训读本,卓越员工自我修炼必不可少的思维与行动准则。培育不找借口的员工,打造高执行力的团队。放弃借口,赢在方法。绞尽脑汁找理由,不如千方百计想方法。
  • 顶级大佬又掉马了

    顶级大佬又掉马了

    [1v1][女扮男装]七班叶昭,各科均分不过30,不学无术,是个实实在在的大纨绔。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之后的事情就变的玄幻了——刚开始是娱乐圈知名大导演点名要人;再是竞赛以压倒式胜利;就连商业大佬都对她和和气气。……全校同学都恍惚:擦,原来是王者。
  • 禅宗直指

    禅宗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精装版)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精装版)

    本书包括了林徽因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散文、诗歌和书信。林徽因兼诗人与建筑学家于一身,本来就是林徽因个人的文化特征。《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尽可能地收集了她的书信,尽管远不完全,却也涵盖了她从留学时代直到晚年的一生,而且全部是纯粹的私信,极其真切地展示了她在文学、建筑、政治、感情、家庭,以及把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的社会生活中的心路历程,有血有肉有泪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有的段落,看得出写的时候是多么急切和激动,不仅字迹潦草,甚至有点语无伦次。对于那些有意研究林徽因以及她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和文化的人来说,这是真正可靠的原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