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0900000117

第117章 问政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唐·李贺《出城寄权璩(qú)杨敬之》

周朝有一条规定,贵族诸侯的城墙不得超过十八尺(合今三米六至四米左右),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各诸侯王的实力,防范他们日后造反难以攻打。

到了春秋后期也没人顶真,鲁国的三位国相“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掌控国家大势,更是对这条规定置若罔闻。

王室式微,加高城墙也不是很严重的违纪,但“三桓”的僭越周礼做法引起一个人的不满。

这个人刚刚被提拔为大司寇兼理国相,并且有参与国政的职责,听说他上任不久,就把扰乱鲁国政事的大夫少正卯给杀了。

参与国政才三个月,鲁国贩羊卖猪的商人就不再加讨虚价,行人男女都各守礼法分开走路,路上见了别人掉落的东西也不捡回去;四方旅客来到鲁国的,不必向管事官吏请求,管事官吏都会给给他们宾至如归般的照顾。

这个人就是孔子。

为了加强君权,孔子联手国君鲁定公开始了“毁三都”行动,也就是推掉“三桓”家里多出十八尺的部分。

刚开始行动很顺利,孔子派子路推掉其中两位国相的城墙,正准备推最后一位国相城墙的时候,鲁定公急忙喊停,因为齐国军队守在了鲁国境外不远处,如果推掉最后一位国相的城墙,齐国就会进攻鲁国。

原因很简单——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迎来大治,“毁三都”看似削城墙守规矩,实则是削“三桓”强公室,借机对鲁国继续实行革新,实现“鲁一变,至于道”的政治抱负,重致周礼、复兴周公之业。

齐国认为如果孔子主政下去,鲁国必会强大称霸,必然会威胁到自身利益。

随后,齐国给鲁定公和“三桓”送去八十名善舞的美女,花翎马一百二十匹,日后君臣迷恋歌舞,长期不理朝政,“毁三都”行动就此半途而废。

顺便说一下,这八十名美女没有孔子的份。估计他很生气。

孔子不仅没有分到美女,在不久之后的鲁国郊祭上,身为二把手的孔子也没分到祭肉,这表明鲁定公和“三桓”不想再任用他了。

遭受排挤的孔子心灰意冷,不得不中断仕途和救国理想,离开生他养他的父母之邦,和弟子们一起疲马凋车,踏上了周游列国的道路,寻求新的施展抱负的机会。

行道迟迟,一步三回头,那一年(公元前497年,楚昭王十九年),孔子五十有六。

鲁哀公曾经问孔子“当今之君,孰为最贤”时,孔子对曰:“当今贤君,我还没见到过,卫灵公可以算一个吧?”对卫灵公的评价非常之高,此时的卫国在卫灵公的治理下,政局稳定、民物殷阜,倒还有点太平景象,也具有“一变至道”的优点,于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便是卫国。

“鲁卫之政,兄弟也”,来到卫都,卫灵公给孔子很高的礼遇,让他享受上卿待遇——“奉粟六万”。

但是卫灵公并不是眼光长远之君,并没有给他任何官职,也不让他参与任何政事,他优待孔子不过出于“爱贤”美名,并不真是对孔子的学问感兴趣:

孔子重礼轻刑,他却问战阵之事;孔子轻视女人,他那妖冶淫荡的夫人南子却私下招见孔子;特别让孔子难受的是卫灵公与南子坐首车,让太监陪着孔子乘次车,招摇过市。

孔子对卫灵公非常失望,于是有“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之叹,“谓卫灵公之无道”,于是又带着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刚从卫国出来,经过匡地(在今河北长桓县西南),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又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为孔子就是阳虎,将孔子师徒死死围困。

面对危险,孔子相当自信,安慰弟子道:“文王虽已死了,文化道统(指周礼)并没有丧失,现在不都在我们身上体现吗?上天如果要绝灭文化道统,就不会让我们能够认知并负起传承的责任。天意既然是不绝灭这个文化道统,那匡人又能对我怎么样?”

孔子在危急时刻,没有考虑个人安危,这是值得肯定的。在任何时候,一个人应当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自信,这种超越自身安危的使命感和立心天下、立命苍生的济世精神,成就了伟大的孔子。

但此时此刻,古代文化唯一的传播者、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继承者、被围困五日的孔子,也不能抵挡饥饿难耐的感觉,于是派了一个随行弟子向卫国大夫宁俞求情,才才得脱险离开。

跑到蒲地不久,却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

孔子不仅学问好,逃跑功夫也是一流的,不几日,孔子师徒又找了个机会逃离蒲地,觉得还是卫国最温暖的,便返回了卫国。

卫灵公不计前嫌,从心底里还是很敬佩孔子,“闻孔子来,喜,郊迎”。国君“郊迎”在春秋时代是一个很隆重的礼节,可惜的是,卫灵公此时已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再次回到鲁国。

公元前493年(楚昭王二十三年),孔子又由鲁国来到卫国,没过多久,卫灵公去世,孔子在卫国待不下去,又离开卫国西行曹国。

就这样,孔子最终也没能在卫国推行他的治国理念。

此时的曹国国君曹伯阳正在做争霸中原的打算,是的,你没看错,小小的曹国很有雄心壮志,单方面撕毁与晋国签订的一切合同,打算同晋国争霸,并且计划也十分的周全,没时间理睬孔子。

孔子觉得待在志向比他还远大的人身边,迟早朝不保夕,带领弟子迅速南下去宋。

孔子与宋景公同宗同族,宋景公也知道孔子是天下闻名的圣人,门下有数十名文武兼备的弟子,如果把他们师徒长久地留在宋国做事,便可使宋国不再受大国的欺凌。

就在宋景公准备迎接孔子的时候,大司马桓魋(tuí)怕孔子会取代他,便一板正经的对宋景公说:“孔丘在鲁,父母之邦,官为大司寇,兼摄相事,位极人臣,然而却要辞官出走,可见其野心非小。孔丘在卫五年,卫灵公敬而不用,可见卫君早有戒心。宋不及卫大,不若鲁强,如今孔丘师徒不速而自来,狼子野心,岂不昭然若揭了吗?”

宋景公被桓魋说得将信将疑,说道:“孔丘乃当今闻名于世之贤德圣人,未必能做出那犯上作乱之事,眼下宋国既小又弱,正需这一般文武干才,对外开疆拓土,对内安邦定国……”

桓魋在宋国擅权专政、不可一世,这时竟不待宋景公说完,拔剑在手,双眉一挤,恶狠狠的说:“只怕我桓魋容得了孔丘,这柄剑却容他不得!”说完,便带领手下去驱赶孔子。

孔子师徒一直未见宋景公派人前来召见,早已不抱希望,只是有个容身之所就很满足,每日带领弟子在宾馆大院的大树下演习社祭、郊祭、禘祭等祭礼,没想到祸从天降,招惹了桓魋。

桓魋见孔子纷繁复杂的演礼,奚落孔子道:“您在鲁国时,官居大司马兼摄相事,权位不可谓不高,何以不能使鲁国臻于富强之境?这一点,您能及得上管仲和晏子吗?既然弃官而去,却不隐居山林,终日东奔西走,乞求别国的赏识和任用,这方面,您及得了伯夷、叔齐的清高吗?”

孔子一边收拾祭器,一边不慌不忙的答道:“丘出仕于鲁时,使君臣有位,长幼有序。乡党尊老敬幼,升降揖让,都中规中矩。人人知耻达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执法听讼,无私无纵,从此鲁国大治,邻邦仰慕而前来观摩,络绎于途,想必大司马必有所闻,我也不必多说。至于我弃官而去,乃因君、相溺于声色,屡谏不听,乃不得不出此下策,但心中仍希望在我去后,君、相能够醒悟,从此远色亲贤。我时时以国邦为念,未敢或忘。”

桓魋本想当众羞辱孔子,孔子却侃侃而谈,在场的人无不叹服,都竭诚希望孔子久留宋国,改革政事,翦除奸佞。

桓魋气急败坏,命人砍伐大树,毁坏祭品,并且威胁要杀掉孔子。

弟子们见状都劝孔子快走,孔子不走,还很硬气:“上天既然赋了使命给我,桓魋他又能把我怎样”。

话虽如此,但命还是最重要的,在桓魋一伙的驱除下,孔子仓皇而逃,弟子四散,狼狈之极。

子贡不见了孔子,四处打探,路遇一郑人,郑人说:“听你这么一说的话,我倒想起来了,郑东门口似乎有一个人符合你们的描述,这个人如果单单看他的额头,还以为他是五帝之一的唐尧再生;即便是单单看他的脖子,也能从中感受到上古掌管刑法的理官皋陶的威严;再看他的肩膀,我差点以为他就是我们郑国有名的子产大夫呢。可是仔细一看,个子似乎有点矮,至少要比治理洪水的大禹矮上三寸。而且现在那个人没精打采的,非常狼狈,好像一条丧家犬!”

当子贡找到孔子时,就如郑人所形容的一样,哈哈大笑,将此话转达孔子,孔子非但不生气,反而在沉思良久后,感慨道:“世上之人,谁不是‘累累若丧家之犬’呢?”

公元前492年,孔子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陈国。

陈国地处中原偏隅,难得有博学之士来访,陈国国君陈湣(mǐn)公听说孔子来了,十分高兴,立即派人迎接。

正因陈国弱小,孔子想把陈国作为重致周礼、实现远大抱负的试点,但陈湣公把孔子只看做是一个博学的人,一个春秋时代的“度娘知道”,并不想让孔子用他的思想来治理国家,所以孔子在陈国也没能推行他的治国理念。

陈湣公其人又很平庸,治国不善,经常遭受吴楚等大国侵凌分割,就在孔子在陈国期间,吴国进攻陈国,夺去了陈国三个邑。

面对风雨飘摇的陈国、金戈铁马的场面、世风日下的社会,孔子的儒家学说无能为力,更不是久留之地,遂告别陈湣公,向蔡国进发。

在东去蔡国途中,孔子信心满满,认为背靠吴国这座大山,蔡国应该是一个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完美国度,并且总结了这几年周游布道失败的教训,给自己立下信条:

“危邦不入,乱邦莫居。”

蔡昭侯听闻孔子到来,也很高兴,十分热情的接待了孔子一行。没过多久,蔡昭侯即将入吴,向吴王夫差汇报工作,顺便向其引荐孔子。

但人算不如天算,蔡人担心蔡昭侯入吴又要提议迁都一事,于是派刺客刺杀了蔡昭侯,蔡国又陷入混乱。

孔子无奈,只得再次启程,但天下之大,何处又是安身立命之所呢?

在他的眼里,姬姓诸侯国都是保存、继承礼乐制度最完整的国家,但这一路奔波,所见所闻皆是礼崩乐坏、诸侯纷争、人心不古,仁义道德荡然无存。

去楚国吧!

听说从楚庄王开始,南蛮楚人崇尚礼乐之风,周礼传承较为完整,曾经是王子朝指定避命之处,但自命清高的孔子能够在天下人斥责中出仕南蛮子国吗?

左右为难的孔子只得一路西行,在负函(今河南信阳县境)暂住下来。

此时是公元前490年,孔子已经六十三岁了。

负函在楚国的势力控制之下,到了这里也就等于到了楚国。没过多久,暂住在此的孔子果然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叫做沈诸梁。

沈诸梁,字子高,柏举之战时英勇牺牲的左司马沈尹戌之子,因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也就是成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

历史上真实的叶公绝对是一个才德兼备、方正贤良的大夫,他在叶地治水开田、兴修水利、勤政爱民,颇具治绩,受到楚国朝野以及周边国家诸侯的敬重。

之所以有“叶公好龙”这个故事,是因为叶公在兴修水利工程时,竹简不适合画水利施工图,他只能将自家的墙壁作为图纸,画沟绘渠,整面墙上布满了水系图,又考虑到龙王是主管行云降雨的灵异神物,叶公便在每个出水口画上龙,并称之为“水龙头”,以求风调雨顺。

这些密密麻麻的水系图看起来就像一群张牙舞爪的长龙。

凡来到叶公家里的客人见到这些“群龙图”,便认为叶公喜欢龙,叶公也幽默答道:“我只是引龙出水而已。”然后指着一条条“长龙”道:“开凿一龙需粮万斛,百姓不堪重负,所以需谨慎而行。真来了龙,谁不怕啊。”

本来是一句玩笑话的话,后人却以讹传讹,到了战国时代,韩国宰相申不害在《申子》一书中编造了一则“叶公好龙”的寓言,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这则寓言后来被汉代的刘向在《新序》书中引用,一时间广为流传。

清代王士祺曾为叶公蒙受不白之冤鸣不平,感慨道:“地下子高应一笑,世间谁解好真龙?”

孔子特意由蔡及楚,也与叶公政绩显赫有关,周游列国已近十年,拜访君臣七十余人,无一不是进佞退贤、骛高自大之徒,而叶公的作为,正符合心中仁德标准,他仿佛在叶公的身上看到了复兴周礼的基础和构架,感受到中原文化已深深融入南蛮文化,正逐渐形成楚国特有文化的趋势,孔子也希望借叶公这块跳板,来楚国碰碰运气。

叶公对孔子这位来自北方的名人也很仰慕,他十分清楚明白孔子不愿前往叶地,便前往负函拜访孔子。因叶地纳入楚国版图不久,其又为楚国方城之外的军政重臣兼边防守将,叶公便与之交流治国方略。

孔子想了想,曰道:“政在来远附迩。”

意思是为政的道理在于招纳远方的贤能,使近处的人归服。

叶公不解,继续询问,孔子又曰:“楚国地广但都城小,凝聚力不够,民众还不是十分倾向于楚国,所以要招纳远方的贤能,使近处的人归服。”

叶公见孔子语出惊人,很有感慨地说:“这就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啊,能达到这样的局面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会听从您的教诲,努力去做。”

孔子仿佛看到了希望。

在此期间,叶公不仅向孔子“问政”,而且还同他讨论了伦理道德的标准问题。

一次,叶公同孔子讨论:“在我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却站出来告发了父亲,您是如何看待这件事?”

孔子历来主张以孝为本,听了叶公所言子告父的事情,十分反感,便说:“在我家乡,正直的人却与他不一样,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也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这时两人的观点就相反了,叶公认为父亲偷羊,儿子作证,这是“直”;孔子却认为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直”本身就在其中了。

这本是后来的“法儒”之争,但当时学派划分还不是那么清晰的时候,却让叶公对孔子品行产生了怀疑,他找了一个机会,偷偷的向子路询问孔子的为人如何,子路不知从何说起,便没有回答。

孔子听说此事后,对子路道:“仲由,你为什么不说‘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等等。”

子路不语。自从孔子见过卫灵公夫人南子之后,子路便对孔子有了看法。

由于政见不同,叶公也没向楚昭王推荐孔子,孔子心知肚明,不久也带领弟子离开负函,准备去吴国碰碰运气。

一路上,为缓解尴尬,孔子的弟子嘲笑叶公喜欢墙上画的龙,当真龙(指孔子)来的时候,叶公却吓得走了。

在去东吴途中,有一个狂放之人从孔子车旁走过,大声唱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己而己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意思就是劝解孔子别瞎折腾了,现在世道的德行都衰退了,你周游列国宣传自己政治主张的做法是徒劳的,希望从现在起就不要再过问政治,和他一样归隐山林,享受山野之趣。

孔子听罢,忙问弟子是何人,弟子回“此乃楚狂接舆。”孔子急忙下车追上接舆,有礼貌地想与他谈谈,可是接舆避之不及、也无意攀扯,急匆匆地走开了。

与执政者的理念相左、弟子的不认可、遁世者的嘲讽,让孔子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十年来,他任凭环境多险恶,打击多大,他都信心百倍,毫不退缩,甚至还乐在其中,传道授业不息。

他曾经对弟子说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他学六艺、知天命,进而形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人格,这是“知之”;他周游列国,以匡扶周礼为己任,这是“好之”;在求索过程中,虽处处碰壁也不气馁,这是“乐之”。

人有穷通,世有否泰,不论世人如何看待孔子行为,他都守道弥坚,追求越笃。尽管颠沛流离,而志不稍贬,学不暂停,坚持不懈地教学和布道,始终吸引着一大群弟子,随他南北东西,出生入死。

这种精神,曾引起遁世者的不解和讥笑,他在蔡国迷路,长沮、桀溺拒绝为他指路;荷蓧丈人骂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楚狂接舆在他后面狂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但他汲汲救世、百折不挠,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孔子不改初心,持之以恒地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不断地走下去,他相信,只有在坚持与努力之中,才会最终取得相应的收获,也才能取得至高无上的历史荣誉。

“天将以夫子为木择!”在即将经过蔡国的时候,孔子接到楚昭王的口谕,邀请他到楚国宣扬仁义礼乐,教化天下。

山谷雷鸣,音传千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同类推荐
  • 我的三国有些乱

    我的三国有些乱

    三国,三国,是每个热血男儿都挥之不去的一份情怀。无论白马银枪的常山赵子龙,还是挥扇间百万雄师灰飞烟灭的美周郎,都让人心驰神往。三国归晋之后的五胡乱华,让后人每多唏嘘。于是乎就有了这些许自言自语般的文字。(ps,纯属臆想,勿以正史为例喷之,更不必考究之。)
  • 宋货郎

    宋货郎

    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朝政昏暗,为建万岁山,大兴花石纲,拆毁桥梁,凿坏城郭,百姓苦不堪言。后世学生凌空穿越而至,凭借一手高雅清丽的绘画,风流倜傥卓立于世,混迹于波谲云诡的官场,驰骋于金戈铁马的疆场,汇聚天下财富于一身,馈送万千货物与万民,救民于水火之中,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人称宋(送)货郎
  • 汉世尘

    汉世尘

    重臣之子不学无术为人烦,一朝明悟痛改前非刮目看;入得江湖化虎化豹心难安,风起云涌锋芒毕露绝内患;子承父业镇守皇朝四敌暗,龙城守将傲然天地汉永存!
  • 大唐烟雨

    大唐烟雨

    周云原本是一个新世纪的都市小白领,每天在公司和家之间来回徘徊着,单调乏味的生活让周云突发奇想的给自己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想到这次的旅行直接把自己和他的二哈一波带走,来到了这个陌生又熟悉的朝代。贞观元年四月,那一年,在周云跟着某位袁姓无良道士踏入长安的那一刻。原本应该沿着历史轨迹前行的大唐因为周云这只小小的蝴蝶而发生了小小的偏离……
  •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本书以世界历史为主干,以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进步,民族革兴、工业发展等事件为多姿多彩的枝叶,使读者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既读了历史,又长了知识,更开了眼界。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像一条千丝万缕拧成的线,世界史则更像一幅由不同画面构成的巨幅长卷,它们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在这幅画卷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创造史事实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革命,当人类登上月球不再是梦想,当踏上宇宙已成为现实,当先进的交通工具将人们之间的距离缩得越来越短,当人类生存的环境及未来命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时,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作为村民的我们每一个人,了解世界历史和世界历史大事就是在了解我们的身世。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至尊姊妹

    重生之至尊姊妹

    欧阳海默,本是欧阳家身体羸弱却文采绝绝的小姐,哮喘病发,心肺衰竭,醒来竟然胎穿成了女尊国朝日的五皇女邵棘心,只是那个双生阿姊迷雾重重。徐子衿,因为情伤,她亲自尝试低温疗法,结果意外死亡,活过来变成了襁褓之中的朝日四皇女邵凯风,蜚语流言传来,那个双生皇妹问题多多。一起上书房,斗后宫,进朝堂;一起遇美男,平叛乱,论天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共享共担,亲力亲为,同喜同悲,姊妹同心,其利断金,终于一个是睥睨天下的女皇,一个是谈笑风生的尊亲王,在这异世,成了至尊姊妹。棘心为她,苦心孤诣,呕心沥血,步步为营,助她于危难,扶她于困窘。她为棘心,用心良苦,机关算尽,如履薄冰,救她于水火,惜她于乱世。******************************************************************他与四皇女定亲,却阴差阳错与五皇女结缘,朝日也罢,异世也好,愿生生世世只与你相伴,见证一生一代一双人的誓言,他是太傅孟侯爵之孙【孟林诺】。他是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主将,是恋水国工于心计的摄政王,他也是一厢情愿爱到偏执的可怜人,他说既然我的孩子身体里注定不能流着尊亲王的血,不如让我的外孙身体里面有我们两个人的血,他是邻国皇子【澹台香薷】。一场文字狱,两家断肠人,吴家独子流落风尘,与棘心相识,为她远嫁,沦为细作,无怨无悔,只是斯人已逝,又该何去何从?他是【吴西】。李家独子,逃得开仇恨,逃不开命运,一洗江湖气,从此高墙人,他是【谷悦】。天灾中失散,市井中长大,与她博弈,跟她斗法,他是【胡恪之】妙手回春,仁心仁术,他是她得力助手的儿子【卢歌】。他是朝日第一个男官,即使被她猜忌,也与她交易,听她吩咐,为她谋划,误会解开,肱骨之臣当如是,他是【徐图】。
  •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开光眼

    都市开光眼

    机缘巧合之下,赵翔得到神秘木珠的传承,获得窥测他人命运的神奇秘术,从此,他的双眼便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ps:本书渣男,慎入
  • 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寻找失散的姐妹(1998年~2005年第三辑)

    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寻找失散的姐妹(1998年~2005年第三辑)

    《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寻找失散的姐妹(1998年-2005年第3辑)》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范小青,女,苏州人。现为江苏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1980年起发表文学作品,以小说创作为主,著有长篇小说十七部,代表作有《城市表情》、《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等,中短篇小说二百余篇,代表作有《城乡简史》、《我在哪里丢失了你》等,电视剧代表作有《费家有女》、《干部》等。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 十二星宫

    十二星宫

    神话时代!诸神降临人类,统治和奴役人类,在压迫和反抗中人类诞生了十二位绝世强者,身穿黄金战衣,带领人类经过数万年的战斗,成为大陆的主宰,但是为了防止诸神再度降临人类大陆,这十二位强者分别坐守大陆十二处,建立传承,成立十二星宫!至万年以后,十二座星宫!成为天下战士的朝拜圣地!这十二座星宫分别为:分别为白羊星宫、金牛星宫、双子星宫、巨蟹星宫、狮子星宫、处女星宫、天秤星宫、天蝎星宫、人马星宫、摩羯星宫、水瓶星宫和双鱼星宫。
  • 杨八娘

    杨八娘

    拥有前世记忆的杨八姐不求杨门可歌可泣,只盼杨家众人平安
  • 我的系统是废柴

    我的系统是废柴

    系统:【你觉得超能水晶怎么样?】司徒易:“这个……可以让人有念力,很了不起的宝贝啊,不错!”系统:【那龙元呢?】司徒易:“唔……吃了能有千年功力,最重要还是长生不老,绝赞!”系统:【那无限宝石呢?】司徒易:“可以说是漫威第一神器!集齐全部,基本可以自称为神了。不过这么好的宝贝,都弄来给我的话……真的不会遭天谴吗?”系统:【想太多……是你弄来给我!我有这本事还找你当我的宿主么?】………………………………司徒易仰天长啸:“我的系统怎么可能这么废柴!!!”简而言之……这是一个需要宿主自力更生,需要宿主帮忙的废柴系统的故事!PS:新人,新书,求收藏,求票票。
  • 让我爱你,永远为期

    让我爱你,永远为期

    五年前失去了记忆的兽医沈浅,来到相邻的大都市找工作,一次意外中她养的公犬让一只导盲母犬怀孕了,母犬的主人是曾经风光一时的飞行队队长尤然。作为“肇事犬”的监护人,她只得照顾怀孕的导盲犬直到它生产完,顺道还得照顾失明的尤然。一次偶然中,沈浅遇到曾经的暗恋对象秦昊,更得知秦昊原来是尤然的表弟。三个人的相处总是会有些奇怪。到底她要什么时候才会知道,有个人为了爱她,连光明都放弃了。
  • 佛说时非时经

    佛说时非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神的黎明

    天神的黎明

    为了找寻失踪的好友,绯樱姬决定前往充满未知黑暗的死亡之眼冒险,却无意中收获了十二个俊美如神邸的伙伴。当分别代表了速度、力量、黑暗、光明、海洋、天空、司法、空间、死亡、生命、时间、和梦境之神的十二位或是清雅如画,或是暴躁如火,或是妖孽腹黑的翩翩美少年环绕在周围,互相嫌弃,彼此调笑时,充满未知的冒险也将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是一个血肉横飞的杀戮世界,也是一个为了伙伴可以背弃全世界的热血故事,更是一个布满了无数阴谋,血腥,探险,泪水,欢乐的大冒险!“众美男听令!”某女纤指一竖,霸道张扬之极。“樱姬,你这家伙又要干嘛啊?”俊美少年们懒洋洋的围在她的周围,脸上却露出了温柔宠溺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