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0900000034

第34章 战争

滑国(今河南睢县西北),周朝姬姓封国,爵位为伯爵,为郑国东边的一个小国。由于国家小,经常受到临近的国家欺负,不得已,就成了郑国的附庸国。

后来,郑国投奔了楚国,滑国觉得自己也成了蛮子一党,清高之下也拉不下面子,觉得旁边的卫国人不错(“卫多君子”),也是一个好的归宿,就投奔了卫国。

郑国觉得滑国这种行为是背叛,于是攻打滑国,被迫让滑国重新服从自己。

滑国虽然名字里面有滑字,但做国一点也不滑,相反还很固执,等郑军撤回国后,滑国又再一次的倒向卫国。郑文公很气愤,觉得滑国做国不守诚信,等楚成王将宋襄公送走后,郑文公又一次的攻打滑国。

好久没活动筋骨的周襄王看不过眼了,他觉得郑国也是墙头草,今天亲齐,明天向楚的,后天指不定又会向谁抛媚眼,比滑国好不到那去,于是正义感爆发,派使臣去劝说郑文公不打了。

郑文公此时仗着楚国撑腰,觉得自己的国事,轮不到周天子来指手画脚,一不做二不休的将使臣扣押了起来。

这下子惹了大麻烦了。虽然平时大家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表面上毕恭毕敬的供着,私底下还是我行我素,除了郑庄公射了天子一箭外,大都没有什么出格行为。

但只要是谁敢欺负周天子,那等于是背石头上山——自找麻烦。

郑文公扣押天子使臣,等于说是绑架了周天子,也绑架了道义,这下给好事诸侯抓住了把柄,不管他们之间有什么私人恩怨,这个时候一定会联合起来对付他,一时之间郑国成为众矢之的。

表现最为积极的就是宋襄公。

郑文公去年在盂地会盟上,第一个举荐楚成王,让自己错失盟主之位不说,还眼睁睁的让自己成了楚囚,忍辱之下才逃离魔爪,活成了一个大笑话。这次又仗着楚国这个后台,把周天子的使臣给扣押了,完全是把周王室不放在眼里。

宋襄公很义愤填膺。

公元前638年夏,为给周王室出口气,更主要的是要一雪前耻,宋襄公组团卫、许、滕三国,伐郑。

郑国还是老样子,向楚国求救。

楚国也还是老样子,去救郑。

几年前,齐桓公率联军来打郑国的时候,楚国采取的是围许救郑,那个时候同齐联军正面对抗还是有不小压力的。

自从齐国国衰,中原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同楚国相抗衡的军事力量,楚国犹如一只浑身散发火焰的凤凰一样,燎原中国。

这一次,楚国没有照搬原来的做法,采取围攻其他的国家来救郑的间接战法,当他得知宋军主力倾巢出动的消息后,矛头直接对上了宋国。

消灭了宋军主力,等于把同自己竞争霸主的对手从名单上抹去。

宋国得到消息,马上从郑国回防,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县)东岸排兵布阵,等待楚军来临。

楚军到达泓水西岸,看见宋联军在东岸严正以待,自己也排兵布阵,等待联军过河对决。

两军坚持良久,谁也不过河,都等着敌方过河,然后在渡河中途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歼灭。

又坚持良久,楚成王对宋襄公喊话,让宋襄公过河来战,楚军绝不乘人之危。

宋襄公上过一次当,任凭楚成王如何打保票,都坚持不过河,并且让楚军过河,自己发扬礼仪,也绝不乘人之危。

楚成王仔细一想,检讨了下自己曾经做的一些事情,确实不被人信任,就同宋襄公口头约定,等楚军过河拉开阵势以后双方再行对决。

宋襄公满口答应下来。

这年头谁都不傻。

等楚军开始渡河的时候,大司马公孙固凑到宋襄公耳边,说自己兵少,面对面的打是打不赢的,让宋襄公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击溃楚军(“彼众我寡,可半渡而击”)。

宋襄公自信满满,认为楚兵甲有余,但仁义不足,自己兵甲不足,但仁义有余,宋军是仁义之师,宋国也是大商后裔,虽然亡国了,但风骨犹在,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宋襄公认为,同强大的楚国打仗,一定要在“仁义”的层面打败楚军,如果“击其半渡”,即使赢了,也胜之不武。

何为“仁义”层面?宋襄公在战争中通过实际行动做了具体诠释——“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以阻隘也”。意思是说仁义之人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捉老人,不凭借险隘地势取胜。

以现在战争的思维方法,我们很难理解宋襄公当时的想法,这也不能怪他,当时也没有所谓的“兵者,诡道也”之类的说法,因为商和西周早期的的战争观是“以仁为本,以义治之”,双方打仗,不仅约定了地点,还要约定时间,这样双方才能打起来,所谓“结日定地,各居一面,呜鼓而战,不相诈”(《司马法》),类似我们上学时打群架的概念。

另外,当时的战争受周礼的影响,也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中就曾说“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战争,有时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离不开礼的约束。”

《左传·曹刿论战》中就讲了一个例子:公元前684年,齐国攻打鲁国,齐军三次击鼓进军,鲁军不应战。按照现在的做法,管你应不应战,打了再说。但齐军被“礼”约束,刀剑都出鞘了,跑过来一看鲁军不接招,只好退却重新进军。

鲁国接连搞了三次假动作,搞的齐军士气懈怠,斗志全无,被鲁军找准时机,“遂逐齐师”,然后“齐师败绩”。

这场战役便是著名的长勺之战,也是成语“一鼓作气”的来历。

这里提到的“礼”,就讲究公平、仁义、道义,实际上就是古代战争中的贵族精神。所以战斗的过程中带着很强的礼仪性和程序性,比如,说好出拳绝不使脚,说好打脸也绝不会踢裆,你受伤倒地了也没人补刀,你年纪大了我还让着你,你逃跑累了我扶着你歇歇,大家按照既定的规矩进行战争游戏,没有尸山血海的惨烈,也没有白骨沃野的惨状。

可以说,春秋中前期的战争往往是象征性的,是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地盘、或者讲道理说不通的情况下而进行的军事展示,战争的目的只是要打赢你,点到为止,让你听话臣服即可。这样的战争烈度不大,规模和过程都比较短,伤亡也比较小。即使是灭国,也只是灭了祭祀,人还是给你留下。

直到本次的泓水之战前,战争都是一种争霸游戏。

直到楚军全部渡河,布列阵势完毕后,双方击鼓交战。

宋军不杀伤重之人,不杀老人,楚军不管这一切,不管你是伤重还是老人,整咽气再说,杀了人再把首级割下来,首级多了装不下,就把左耳割下来方便再战,一气呵成,绝不含糊,这也是楚国在征服长江流域野蛮部落的常用手法。

宋军那里见过如此血腥的战争场面,说好的“仁义”之战呢?只见楚军将宋军砍得人仰马翻,血流成河,伏尸百里,惨不忍睹。

这个时候,中原人才意识到,战争的性质变了,战争不再是贵族之间的仪式和游戏,不再是高阶武士的专利了,而是关乎胜利,关乎消灭一切有生力量,关乎所有人你死我活的残酷搏杀。

当楚成王把俘虏、首级和左耳炫耀给郑文公和文芈(郑夫人、楚成王的姐姐)看的时候,战争也成为了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残酷,是一种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野蛮行径。

泓水之战后,兵者诡道和攻城灭国变成了战争唯一的手段和目的,为了美化战争,政治家甚至将战争人为的艺术化,升华战争成为标榜实力大国的一种自我认同方式,当某些国家用飞机炸弹等人间杀器催生爱国情怀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一切的痛苦。

宋襄公在此仗中就失去了军队,失去了信任,失去了霸主,失去了生命,更失去了他对于战争的幻想和童话。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楚成王,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一个漠视生命的野蛮时代,一个将战争演绎的如此残酷,“堕其城,毁其国”、“掠于饶野”,也如此的影响深远。

此时的楚成王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被郑文公奉承的忘乎所以,走的时候还不忘将郑文公和文芈的两个女儿、自己的两个侄女带回楚国纳为妾室,郑国大夫叔詹叹息道:“楚王恐怕不会得到善终了。”

公元前637年,宋襄公箭伤发作,不治而死,葬于襄邑(今河南省睢县),儿子王臣即位,是为宋成公。

当一个社会以“成王败寇”为评判标尺而罔顾规则,漠视人道,大谈功利主义时,世道就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后世关于宋襄公评价很多,大多说他墨守成规、行为迂腐,不审时度势,不顺应形势发展而调整外交和军事策略,面对豺狼楚国,陶醉在自我设想的温文尔雅的贵族风度氛围中,其结果只能是以悲剧结局。

有一位伟人评价宋襄公的“仁义”是“蠢猪似的仁义道德”,我不太认可,相反,在礼乐崩坏、人心不古之时,我却从宋襄公身上看到了秉持礼让的精神。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恰恰是许多像宋襄公这样“愚蠢”的人,才让中华礼乐成为文化的核心,才让中华文明成为我们的骄傲。在我们很弱小的时候,就是这份骄傲,让我们有了文化的自信,才让泱泱大国有了腾飞的可能。

古之侠者,重大义,轻生死。这是一位旧贵族最后的操守与德性,就如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在守护着心中那份不为人知的传承。

宋襄公,一个坚守道义的失落贵族。

反观得意的楚成王,宋襄公死了后,宋国臣服于楚,楚国势力直达黄河流域,黄河中游国家,尽皆服楚,楚国也成为当时最强大的霸权国家。

上面所述“当时”这个词的语义背景,是全世界。

小兵张嘎说过,别看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泓水之战的第二年,有一个将来给楚成王拉清单的人,正在赶往楚国。

同类推荐
  • 称霸原始兵王

    称霸原始兵王

    一代狂兵误入原始社会,凭着超强IQ,正义和武力。做美食,造武器,战猛兽,抢领地。带领部落在满是危机四伏的原始寻求生机。
  • 兄台,我们可否做壕友

    兄台,我们可否做壕友

    兄台,我知道你对我有意思,但我们只是纯粹的战友情谊好吧?什么?这还不够,还要更进一步?好好好,你最多做我的基友,再有别的要求,可就过分了昂。
  • 元代:武功第一

    元代:武功第一

    《元代——武功第一》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位面三国争霸

    位面三国争霸

    风风雨雨,英雄儿女,磕磕碰碰,今生为你。各位读者,位面三国争霸,就是一部书写猛将如云,战斗疯狂,谋士如妖,点指江山,红颜陶醉,一曲,双眼朦胧泪珠流,英雄战场,抬手间,尸骨片地,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英雄儿女的书友,欢迎你来到位面三国争霸。
  • 五城志

    五城志

    华夏大地经历沧桑巨变最终剩余以五城为中心的格局五城自远古城主举行会盟仪式后便形成了四从一的格局直到现在
热门推荐
  • 女娲神卷

    女娲神卷

    世人皆知,天下最显赫的身份不是皇族,而是术师。鲜有人知,天下最精妙的武法不是五行武法,而是女娲神卷。
  • 东都赋

    东都赋

    南夏国女将为光复旧国,化名江寒入东朝,与东都君臣之间见招拆招,大玩政坛无间道,一路绿灯直通,走上人生巅峰。
  • 你们是我的世界

    你们是我的世界

    朋友、室友、同学,一个个奇葩都值得我们去珍惜,那是我们的青春
  • 傲娇慕少的忠犬之路

    傲娇慕少的忠犬之路

    他,S市鼎鼎大名的花花公子慕少,出入情场,却片叶不沾身,虽每次身侧总是流连各种美女,但从未将薄唇上的初吻送出去。她,S大的校花,法律系高材生,对待男人宛如秋风扫落叶,毫不留情。他第一次见她"三个月,我保证你会爱上我。"她冷笑,"慕少,话别说的太满,不然期限过后,啪啪打脸。"于是,鼎鼎慕少开始了漫漫的追妻之路。
  • 斯大林与文学

    斯大林与文学

    研究斯大林作为政治家的生平和活动的著作不可胜数,而“斯大林与文学”还是一个新课题。本书是研究斯大林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的专著。内容包括: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即斯大林的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关于文学的主要论述;斯大林领导文学的活动,其中包括他制定和实行各种文学政策的过程以及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评论;斯大林与作家的关系,包括斯大林与老一代作家和诗人的交往,与苏维埃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的联系,对“同路人”作家的态度等。
  • 深宫胭脂乱

    深宫胭脂乱

    她是侯府嫡女,亦是当朝皇后。十六岁,代姐出嫁,嫁给至高无上的男人。容启恨她入骨,恨她为嫁宫门,逼死姐姐,逼死他的挚爱。宫闱之中,勾心斗角片刻不得安宁。夫妻之间,相敬如冰丝毫不见恩爱。她为他挡去一剑,得到的不过是他居高临下而立——“乔楚戈该还的债还未还,你若敢死,我便叫乔家所有人陪葬。”“我乔家,早就没人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给大爷出殡

    给大爷出殡

    麦子放下镰刀的一个下午,天气闷热,一丝风也没有,五点多钟,五哥正在地里忙着,五嫂惊惊乍乍地跑来了,急辣辣地对五哥喊,孩他爹!咱大爷倒头了!五哥的五脏六腑像被人掏空了似的,激灵一个战栗,泪水就下来了。我大爷是个有社会身份的人。1940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享受厅局级待遇的离休干部。这种参加过二战的老战士,活在人世上的已经非常稀少了,各级领导都非常关心他们的生活。我大爷离休后的管理,不归我们市,也不归我们县,更不归我们镇。但十多年来,我们镇逢年过节慰问老干部,从来没落下过我大爷。
  • 憨哥

    憨哥

    从乡政府所在地回来,一路上心事重重,眼前全是翻着红肚皮的死老鼠。吃了毒米的老鼠,先是慢腾腾地挪动,然后突然抽搐不已,仰面朝天,翻着红肚皮。就这么想着,想着,惴惴地跨进了家门。确切地说,是妻子樊英的家门。29岁的年前“嫁”给了39岁的樊英,心中说不清是啥滋味。大名米德贵,家居大别山南麓的一个山冲。那是个人均耕地不足四分的穷山沟,解放了四十多年,仍修不通一条直通山外的公路。年年修,年年被山洪冲毁。责任制后,村民又难召集,这公路便只是每年乡村人大代表提案上的几行字。
  • 红粉世家

    红粉世家

    民国时期,淡泊名利的画家于水村迁居南京附近,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因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歌女桃枝,两人陷入热恋,后因误会导致分手。桃枝财气答应某老板的求婚,嫁与他作妻。在两人的结婚喜筵上,老板夫人大闹喜堂,多亏水村出面自认,化解了局面……
  • 创世降魔录

    创世降魔录

    天地之始,一片混沌,鸿钧老祖创造万物,植神树,造众神灵,又以四气哺育万物生灵。天地有形,生灵有智,天地逐渐脱离混沌,上有日月,下有厚土,创始元灵以无上法力化道身而主宰天地,不想曾经一恶念化形,遗留世间,成为后世弟子心中魔障。创始元灵为消除自己所留魔障,创造一子名天降子,来到世间。天降子身负先天造化神功,吞天地灵气,夺日月精华,修为进化极快。进化期间,结交异兽兄弟,交好远古诸神,亲见天地之开拓,乾坤之演化。联合诸神,战天斗地,降伏天魔老祖,开拓异空间,带领魔族诸神脱离九重天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