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0900000066

第66章 郑成公

鄢陵大战前一年(公元前576年),宋共公去世,宋国陷入内乱,宋左师鱼石、大司寇向为人、少司寇鳞朱、大宰向带、少宰鱼府等5人闹事,被执政大夫华元驱逐,迫不得已逃奔楚国,要求楚共王出兵攻打宋国,助其回国

楚共王还在犹豫之际,不料郑国为了表达自己亲楚决心,主动去攻打宋国,才引发了鄢陵之战,伐宋一事也被束之高阁。

鄢陵之战后,楚国军民萎靡不振,高层也意志消沉。

但凡这种时候,只需一场军事上的胜利,就可以重建楚人的信念,消弭内心的阴霾,恰好这个时候,吴兵来犯。

公元前574年春,舒庸国(今安徽六安市舒城县)决定趁机欺负下吃了败仗的楚国,于是引吴兵围攻楚国巢地,攻打驾、厘(今安徽无为县)、虺(huī)三地,气焰十分嚣张。

落水的凤凰不如鸡,连一个小小的舒庸国都不把楚国放在眼里,让楚令尹子重大怒,亲自领兵出击,大败吴军。

另一方面,楚公子槖(tuó)领兵攻打舒庸国,舒庸军本以为有吴国撑腰,也没设防,结果被公子槖攻破都城,其后,公子槖一不做二不休,对其国君及其宗族大臣屠杀殆尽,舒庸国灭。

后来发生的事情在前面都介绍了,晋国郤氏被夷,陷入内乱;之后晋厉公被杀,晋国内乱加重。与此同时,铩羽已久的楚共王觉得重新挺进中原时机已经成熟,与郑成公组成联军,准备攻打晋的与国——宋国。

公元前573年六月,楚、郑联军从汝阴之地出发,兵分两路,进攻宋国。

一路由楚共王和郑成公亲自率领,抵达宋国曹门,占领了朝郏(今河南夏邑县);一路由楚国子辛和郑国的皇辰率领,入侵城郜,占领了幽丘(今江苏铜山县)。

然后两军合并一路,直抵彭城(今江苏徐州),并将鱼石等人安置在了彭城,留下三百乘战车帮助戍守后,方才撤军。

此战声势浩大、气势如虹,楚、郑联军像两把单刀一样直插中原腹地,攻势凌厉,其他诸侯噤若寒蝉。

鱼氏、向氏、鳞氏源于宋桓公一脉,属宋公族,随时可取代宋平公,在楚共王的安排下,鱼石等驻守的彭城有如一个小宋国一般,随时威胁宋内政安全,让宋平公寝食难安,准备同楚国求和。

宋大夫西鉏(chú)吾劝阻宋平公暂缓行事,他认为楚国高层贪索无厌(“大国无厌”),即使把宋国送给他们,他们也会不满足,现在楚国把鱼石等人安置在彭城,就是准备钻宋国的空子,使得国家离心,他们也会借机获取更多的利益,建议宋平公发兵攻打彭城,并肯定到时候晋国一定会来帮忙。

宋平公听信了西鉏吾的话,命司马老佐、司徒华喜为将,于次月发兵攻打彭城。但是西鉏吾的判断并不准确,晋军不仅没出兵驰援,还使得宋军久攻不下、损兵折将,司马老佐战死。

但楚国还存在另一种情况,西鉏吾确是一针见血的道出了实情,这种情况也使得楚国后来众叛亲离,也是导致楚国中衰的根本原因——腐败。

关于楚国高层内政腐败一事,我查了一下,在《左传》襄公二、三、五年均有记载,右司马公子申和令尹子辛均因受贿被杀,甚至我觉得舒庸国引吴人侵楚,也是受不了楚国高层剥削,从而铤而走险,最终导致灭国。

彭城对于楚国来说,是同东方诸国构兵最直接的地方,地缘优势相当重要,同年十一月,楚共王命令尹子重率军伐宋,以解彭城之围。

宋军已将彭城围困三月有余,眼看就要破城告捷,不料这个时候楚军来犯,宋执政大夫华元不想前功尽弃,马上派人赴晋求救。

此时,晋国的国君晋厉公已死,接替国君位置的是他的侄子——孙周。

孙周,姬姓,名周,为晋襄公少子桓叔捷的儿子惠伯谈的次子,也就是说,是晋厉公最厌恶的公族成员。

还没有继承晋国国君之位的时候,孙周按晋国“不蓄群公子”之国策,一直居住在东周。

孙周少时起就师侍单襄公,聪明伶俐、博闻强识,虽然年幼却颇有贤名,据说其“有争国之望,尝揣窥晋之心”,以至于受到晋厉公的猜忌,后被栾书利用,诬陷郤至,成为晋厉公对郤氏痛下杀手的导火索,可见当时毫无权势的孙周却早已在天下诸侯之中声名鹊起。

虽然晋厉公很不喜欢孙周,但栾书很喜欢,因为晋厉公被弑的时候,孙周还很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对于阴险狡诈、手段毒辣的栾书来说,十四岁的孙周不管其身份如何,就是任人摆布的一颗棋子,任你有“争国之望”也好,还是“兼君、相之才”也罢,在我的手里也翻不起一丝浪花。

但这个浪确实翻起来了,还很大。

公元前573年春,栾书派遣荀罃、士鲂到成周迎接孙周回国继位。

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来说,孙周所面对的一切是一个连久经宫斗的权臣都无法面对的复杂局面;对于众卿们来说,他也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大孩子。

但是孩子也有孩子的好处,那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

不久,孙周一行进入晋国境内,抵达清源,晋国诸卿大夫在栾书的组织下已在清源行宫恭候多时,以排山倒海的阵势向孙周跪拜示威,场面之大,仿佛在提醒孙周,谁才是晋国真正的领导者。

显然,孙周虽幼,但是不怯场,本来栾书准备安排文武百官给孙周一个下马威的,但孙周硬是将客场变成主场,并借势发表就职演说,阐明自己从没想过回国做国君,既然来了,就是天意,既然我是国君了,我就要自己做主,最后发个申明:“要让我做国君可以,你们得听我的,如果让我当傀儡的话,就另请高明吧!”

一番话让在场的卿大夫们猝不及防,本来是被栾书逼来捧个场子的,没想过还要表态,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

栾书也大为恼火,国内公族基本被屠杀殆尽,能想到的也只有孙周和他哥哥好控制一点,他哥哥又是个傻子,连豆子和麦子和麦子也辨别不了,自然不能立为国君,但这个孙周也太机灵古怪了点。

如果栾书知道,他选的这个接班人是春秋时期除了楚庄王最伟大的君主之外,估计就好想一点了,不过目前他也面临其他诸卿大夫所面临的问题——表不表态?

当着群臣的面,栾书也不敢造次,只能隐忍,隐忍是他的本性,从默默无闻到权倾朝野,靠的就是口蜜腹剑般的隐忍,于是栾书再次发挥特长,带头表态,群臣见状,也俯首再拜:“唯君是从!”

但是栾书教科书似的隐忍仿佛对孙周不起作用,因为孙周不仅要求群臣表态,还要群臣签订协议,并当面盟誓,终身不得反悔。

这下栾书快要发疯了,协议一签订,就等于说君主和群臣之间构成了直接的用人关系,自己的正卿便成了摆设,当即表示反对。

双方相持不下,直到孙周表示签订了协议,你栾书还是正卿,兼任中军将,这才让栾书极不情愿的与诸卿大夫盟于伯子同氏。

公元前573年二月初一,经过半个月的激烈斗争,年仅十四岁的孙周在众臣、国人的拥戴中,走上朝堂,正式继晋侯之位,是为晋悼公。

晋悼公即位首日,即责晋厉公之难,“逐不臣者七人,碟杀程滑”。其后,重组八卿,按照协议,栾书仍为中军将,但不到半年,“栾书旋死”,怎么死的史书没说,估计不得好死,一代权臣就此消失。

栾书死后,晋悼公硬将已侍晋灵、成、景、厉四朝的忠直老臣韩厥扶为正卿。

韩厥此人不谙权谋之术,但其人果敢坚毅、克己奉公、稳重严谨,此时,在晋执政大夫华元的求援下,韩厥果断建议晋悼公出兵驰援,并主张“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强,自宋始矣”。

晋悼公欣然采纳了韩厥建议,亲自领兵奔赴台谷以救宋国,晋、楚两军在靡角之谷(当在彭城附近)相遇。

晋军刚从内乱中恢复元气,加上新君刚继位不久,本无战意,又担心楚军趁机追杀,于是按照谋士雍子的计策,装出要大干一场的架势,并且故意放走楚国俘虏,以示决一死战。

楚国方面也没考虑到晋军能来的如此迅速,见晋军来势汹汹,己军也孤军深入,担心有伏击,于当夜撤退,晋军遂解宋国之围。

但此时宋的彭城之围还未解,同年(公元前573年)十二月,晋悼公、宋平公、鲁仲孙蔑、卫献公、邾宣公、齐崔杼等人在虚朾会见,策划救援宋国。

次年正月,晋、宋、鲁、卫、曹、邾、滕、薛等八国联军围攻彭城。彭城将破,绝望中,鱼石等5人投降,晋下军将栾黡(yǎn)将其带回晋邑瓠丘(今山西垣曲)囚禁。

至此,持续半年之久的彭城之战宣告结束。

在前面讲过,彭城(今徐州)襟带河、济,屏蔽淮泗,地势开阔,地理位置对楚国而言相当重要,管仲死的那年(公元前645年),楚文王曾经将彭城一带据为己有,为后来的楚庄王围宋一役发挥了重大作用。

“不得彭城,无以窥江东”,在江东吴国崛起的时期,历史更是赋予了彭城新的使命,一旦被楚控制,楚即可直趋曹、卫,进逼齐、鲁,钳击吴国。

如今彭城已成宋地,导致楚国对长江以东及两淮下游区域失去绝对威慑权,史载,“楚失东夷”(《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首战大捷,南风不竞,在晋悼公看来,“楚失东夷”是不够的,“楚失华夏”才是其最主要的目的,实现“楚失华夏”最主要的一步就是使郑国不敢面南,然而此时的郑成公因为鄢陵一战楚共王瞎了一只眼睛的关系,铁了心的跟定楚国,拒不通晋。

谈不拢就打,同年(公元前572年)五月,战火便很快烧到了郑国,晋国韩厥、荀偃率领诸侯之师进攻新郑,在洧(wěi)水击溃郑军步兵师,迫使郑军收缩攻势,减轻了联军军事压力。

稍作休息,晋军离开新郑,与宋、鲁、齐、曹、邾等国军队在鄫地会合,晋悼公莅临孙氏,令韩厥率兵入侵楚国的焦、夷二地和陈国,耀武扬威一番扬长而去,然后折返围攻郑国。

不到半年,晋军破彭城、围新郑,攻焦、夷、陈,声威大震,打得楚共王措手不及,自召陵之盟百余年来,楚国本土首次遭到北方敌国攻击。

战火的不断南移,标志着中原战略主动权正向晋国偏移,但庆幸的是,兵临城下,郑成公始终坚持忠于楚国。

秋季,楚国不甘失败,更不想失去郑国这个盟友,令子辛避实就虚,入侵宋国的吕、留二地,以解郑国之围。

其后,郑国也不甘示弱,解围之后马上派兵配合楚军入侵宋国,占取了犬丘之地。

次年(公元前571年)春,楚国又令郑国攻打宋国,但郑军行军中途被迫回国,因为楚国朝夕共处的革命战友、同甘共苦的阶级斗士——郑成公身染重病,奄奄一息。

按理说,郑成公这一辈子不虚此行,至少历任郑国第15、17两任国君,不过在这背后,也是委屈和心酸——当年是公子的时候,被楚所囚;好不容易当国君了,又被晋所囚,尊严和颜面可谓是尽失。

这不仅仅关乎个人的荣辱问题,更是处在两个大国之间身不由己的悲哀,但是在郑成公执政后期,尤其是鄢陵之战后,郑成公对亲楚还是亲晋的问题上终于不再摇摆。

在郑成公病重之际,子驷向其表达了想要服从晋国意愿,但是被郑成公否决,同时非常诚恳的对子驷曰,楚君是个很重情义的汉子,为了救我郑国,眼睛被射中了吭都不吭一声,如果我们连这样的人都背弃,等于说是无视了人家的功劳和自己的誓言,以后还有谁来信任我呢?

郑成公一番话至诚至恳,但是彭城之败,确实对楚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郑成公病逝后,晋荀罃利用这一时机,与宋华元、卫孙林父、鲁仲孙蔑、曹国大夫、邾国大夫等人在戚地会见,商讨征服郑国的办法。

郑国新任国君郑僖公表示无惧,坚持亲楚国策。

同年冬,上述卿大夫及齐崔武子,滕、薛、小邾国的大夫在戚地会见,又一次商讨征服郑国的办法,准备在虎牢筑城“以逼郑”。

虎牢地处郑国北部,距新郑仅数十里,如果晋国踞虎牢筑城而伐新郑,大军朝发而夕至。

当郑僖公得知联军已在虎牢修建城池以作长期驻守时,有如晴天霹雳瞠目结舌,只得放弃成公遗嘱,最终与晋媾和。

至此,楚国自“失东夷”后,继“失华夏”。

俗话说祸不单行,对楚国而言,“失东夷、华夏”仅仅只是楚国霸业落幕的前奏,更让楚共王头疼的是,东边的吴国也开始蠢蠢欲动。

同类推荐
  • 换个世界做皇子

    换个世界做皇子

    几百年前,北藩大陆赫然鼎立于世界八大家族,薛家称王“那代表着薛家的野心,那是一个足以改变世界的秘密”几百年后薛家没落,族人分裂,但却暗中密谋,誓要重振族风几百年后陆羽穿越成四皇子来到这里本想着开开心心做皇帝未曾想这四皇子身上居然有如此多的秘密当一层一层揭开真相大白的时候究竟是,真有此事,还是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陆羽将如何在这个时代里面历经人世险恶“乱世复生,问鼎苍穹!”
  • 汉冠

    汉冠

    一个历史系高材生,不小心到了西晋末年。 清谈论玄,纵横捭阖。 王敦、卫阶、江应元。 潘安、贾谧、贾南风。 这是理智与荒唐并存的时代。 这是一个寒门在高门大族中崛起的故事。 (前期种田,后期争霸。).......................作者已有百万字老书《曹魏》,人品有保证,可放心收藏!轻松作,勿较真。
  • 重生大唐之李治

    重生大唐之李治

    简介:这是一本纯yy小说跟历史接轨不严重!各位大大就当是一个架空的时代相似的朝代吧嘻嘻。孙乐婷怎么也想不到这逛个街都能赶大流的穿越了,穿越到哪儿不好还非要穿越到唐朝,对于一个不懂历史,不懂政务,不懂兵法,不懂女工,甚至可能连着理教都不懂的,一二三四五……不懂得小白怎么生存下去!啊!什么我老爹是李世民?什么?我是个小弱鸡!什么?我是李治?!老天啊你能不能不要这么玩啊!老娘是女汉子!不是汉子啊!你给我、你把我送回去好吗?,某宫殿内一婴孩苦着脸哇哇大哭起来!(简介无能,捂脸……请见谅)
  • 睦宋

    睦宋

    敢与皇帝抢女人,是作死吗?敢与赵匡胤谈条件,是作妖吗?······请看一个九岁穿越者的别样人生······
  • 重新发现上海

    重新发现上海

    上海滩的霞飞路,这个在近代历史中闻名中国的街道,就坐落于一个叫天平的社区。在天平社区的梧桐树之间,曾经来来往往地走过一些人,发生过一些事。这些人与这些事,或显赫轰动于当时,或幽幽影响于后世。在这梧桐之间,寓涵着与中国现代化转型息息相关的历史脉络,这里是历史的交汇点,可以说,它既是上海的小标本,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热门推荐
  • On the Generation of Animals

    On the Generation of Anima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女配翻身日常

    重生女配翻身日常

    徐燕婷以为重生好好过一辈子就算完事。可到头来发现,自己重生成好恶的恶毒女配。这女配专给人使绊子不说,有夫之妇还常看上别的男人,自作孽把自己作死了。徐燕婷握了握爪,她的目标当然是珍爱生命,远离女主。嗯,日子会好的,她也会翻身的。------------ps:求月票!求推荐求收藏求包养啊!爱你们么么哒~QQ群号:281888933,欢迎大家来催更和玩耍哈~推荐完结书:《农家地主婆》
  • 灵魂出窍

    灵魂出窍

    在我十三岁那年原本打算去给老师偷一匹马作为生日礼物。遇到东斯大军攻击斯特林城。急于回加麦城通报敌情迷失在丛林中,后来我看见有东西从天而降,是个奇怪的圆盘怪物在空中盘旋。
  • Bucolics

    Bucol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云集

    西云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恶童

    恶童

    这些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了。记忆是细碎的,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的,骗人的。我不敢说它们有什么意义。首先浮现在脑海的是房子,最重要的事情在此处上演。相邻十来间一款一式的房子,前后七八排:楼高四层,灰水泥墙,暗朱红漆木门和窗框。巷子平整,不见哪一户凸出或凹进。如果站在半空,会觉得这一区的“切边”整齐。房屋前门带小园子,杂花绿叶藓苔从墙上蹿出,但人们多从后门出入。至少,我们是这样。因之,我对“自家”后门、别人家的前门是熟悉的。后来,记忆淡漠、变形了,但别人家二楼三楼阳台的石料护栏上幽绿的菱形图案,还有些许印象。
  • 血路救世

    血路救世

    对好人就要善,对坏人就要恶。救人救世的路上,不介意十指染满坏人们的鲜血。灭一个坏人可以救一个好人,那是值得的;灭一群坏人,救一群好人,那就是功德;灭所有坏人,救一个星球,那就是神迹。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中国平安保险

    中国平安保险

    为了更好的探究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找出其成功秘笈,本套丛书主要从平安的管理模式与企业规划、企业文化与团队管理、营销模式与品牌管理三方面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