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7800000100

第100章 三贵

齐桓公重用管仲,网罗人才,称霸中原三十多年。

凭着经验,每个帝王身边,总会有个别奸佞谄媚之辈,难道英明的齐桓公身边没有吗?答案是必须有。

与许多帝王一样,每天日理万机,没人夸奖,太枯燥,太累。齐桓公也需要放松,需要溜须拍马阿谀奉迎之辈,说几句好听的,调一调自己胃口。其中著名的有三个人,分别是竖刁、易牙、开方,《东周列国志》中称之‘三贵’。

竖刁,也称竖刀,寺人貂。他原来姓什么?不知道。为什么称竖?过去对太监或小人物都这么称呼。‘寺人’,就是被阉割的人,也就是大家熟悉而痛恨的——太监。

现代人都讲究挣个第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得艾滋病的人……至于谁第一个来到地球上,一直没有结果。为此有俩兄弟创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搜集天下所有的第一。

竖刁也有一项第一,他是史书中有记录的第一位太监,也算是太监的鼻祖吧。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太监最著名,坏事做绝,仁人志士喜欢骂之阉竖,往往把他们气的暴跳如雷,恨恨不已。

竖刁这个人,最初也算有理想、有抱负、有雄心的青年。但他水平有限,胸无点墨,不是治国栋梁,只好看着别人高高在上,内心充满‘羡慕嫉妒恨’。

他有一样是正直的大臣所不具备的:擅长溜须拍马。但光靠嘴皮子不行,齐桓公身边不缺这种人才,必须拿出点特色,拿出点诚意,得到齐桓公的绝对信任,这样才有出头之日。

因此,竖刁一狠心,竟然自己把自己阉割了。

在那个医学条件有限的年代,冒着感染殒命的风险,这绝对是个壮举。不像现代,想体验当男人的感觉就当男人,想体验做女人的滋味就做女人,可以变来变去,甚至以此成名,幸福无比。真特么恶心!

从此,竖刁得以接近齐桓公,深得宠信。齐桓公认为,竖刁爱自己超过了爱他本身,允许他随意出入深宫,据说还让他管理内宫。

为了能靠近齐桓公,得到国君青睐,竟然不惜损伤身体,甚至以生命为赌注,去搏取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够狠!

这不禁让人想起,后来禅宗二祖慧可断臂求法的故事。当然,慧可是为了求取真理,明晓顿悟大道,值得赞赏。那距离春秋时期,还有上千年的时光。

公元前658年的贯地之盟,竖刁开始背叛国家,把伐楚的军事机密,泄露出去。

易牙,也有称呼雍巫、狄牙,我们习惯就叫他易牙。雍,古代是执掌宫中烹饪的官员;巫,似乎夸赞他的烹调技艺,已经达到巫师的神奇地步。

此人品质实在不咋地,简直是恶劣至极,但烹调手艺却及其高明,做出的菜品,让人口齿留香,被公认为烹调界鼻祖。后世认为,今天被列入‘四大菜系’的‘鲁菜’,易牙功不可没。

如果想当高水平的厨师,掌大勺,必须先祭拜易牙。

其实,在他之前,也有很多著名的烹调大师。比如商朝宰相伊尹,也是烹调界高手;但他以治国著称,烹调之道,只不过当做末流的调味品。

易牙的烹调水平高到什么程度?说出来各位可能不信。《吕氏春秋》记载,孔子甚至认为,即使淄水和渑水混合在一起,易牙尝一尝,就能分辨出来。

这有点夸张,那可不是区别酱油和醋,除非这两条河流分别被不同的化合物污染。

孔夫子距离易牙的时代,已经过去百余年,他也没有亲口尝过易牙的炒菜,这么夸张,也是道听途说。但可以看出,除了后天努力,易牙的先天品味能力,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易牙,作为厨师,如果真的那么高超,其烹饪技术简直逆天。

俗话说:‘青蛙找蛤蟆,乌龟找王八’,易牙也有自己的朋友——竖刁。竖刁知道易牙的烹调水平高超,主动‘荐贤’,把他推荐给了齐桓公。

据说,从那以后,齐桓公会盟诸侯,必带易牙,没有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齐桓公偶尔生病,吃了易牙调和的饭菜,病情就能好转,也算开创了最早的食疗方法。

如果在现代,他去竞争‘食神’,别人就是陪衬。

能在‘盟主’身边当个御厨,是许多大厨梦寐以求的光荣的事。安心做好饭菜,调香口味,让国君吃的高兴,也算人生一大乐事。

自从成为齐桓公的御用大厨之后,易牙的野心不断膨胀。他可不甘心整天围绕厨房转圈,只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厨师,他要介入政治,介入诸位公子的挣储之列,给自己谋取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易牙除了烹饪技术一流,为了讨得齐桓公欢心,甚至达到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有一次,齐桓公开玩笑地对易牙说:“山珍海味我都吃腻了,只有人肉没尝过,你会不会做呀?”

这本来是句玩笑话,就是想故意刁难一下易牙,寻个开心。但齐桓公的话,却成了易牙的一块心病,那是圣旨,如果做不到,还怎么在盟主身边混。

他沉默了,怎么办呢?

回家后,几番挣扎,他一狠心,竟然真的杀死自己三岁的孩子,做成美味,送给齐桓公品尝。

领导关心下属,下属支持领导,这是人之常情,但以儿子的性命为诱饵,过分的失去了人性。我们常说‘虎毒不食子’,面对自己的孩子,易牙真能下的去手,此人内心多么残忍狠毒?畜生不如。

如果在现代,一定是心理变态型,或者被划入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监狱过后半生吧。

齐桓公尝完易牙做的美味,连连夸奖,好吃,太好吃了!然后,才奇怪询问:这是什么肉?

听到国君的夸奖,易牙没有一点儿悲痛,反而感到很欣慰,自己的一番苦心,没有白费。他没有一点儿悲痛,告诉齐桓公,是用自己儿子做成的美味,特意孝敬国君。

什——么?原来是人肉,人肉啊!

现代人如果知道自己无意中吃了‘人肉’,恐怕立刻恶心的发疯。去医院,洗胃,洗两遍,不,洗一个月,即使翻肠倒胃,躺在床上,还得做一辈子噩梦。

古代吃生肉,可以理解,吃人肉,已经过时,茹毛饮血的时代早已过去。齐桓公没有呕吐,只是心中过意不去,没想到自己一句玩笑话,却害了一个孩子的性命。造孽啊!

他觉得,易牙对自己实在太好了,竟然杀了亲生的儿子,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从此,易牙在齐桓公心里,占据重要地位,甚至要把齐国政权交给他。

竖刁和易牙,都是齐国本土的‘人才’,狼狈为奸;‘三贵’之中还有最后一位,就是前面所说的卫国太子开方。

开方,姬姓,现代开姓先祖。

各位还记得那位好鹤亡国的卫懿公吗?开方就是他的大公子,卫国太子。原本要继承卫国全部家当,位列诸侯,统领一国,但是,他却放弃一切,成了齐桓公的心腹。

他何时投靠齐国?后人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公元前666年春,应周惠王命令,齐国伐卫。齐国打败卫国后,见好就收,取得一些贿赂就回国了。

据推测,开方作为使者,前去拜见齐桓公,被他的威仪气势慑服。于是放弃卫国的一切,从此死心塌地、鞍前马后的跟随齐桓公,父母去世都不看望。

另外,也有人认为,由于北狄灭卫,致使卫国残破不全,故而开方投靠齐桓公,从此再也没有回归卫国。

因为据《韩非子》、《管子》等记载,管仲临去世前,齐桓公提出要重用开方。管仲对他说:“齐国与卫国之间,不过几天的路程;他侍奉您十五年了,却从来不回家看望母亲一次。连母亲都不爱,还能爱您吗?”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根据时间前推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660年,那一年,卫懿公因好鹤亡国,开方没有回国祭拜一次。

总之,开方投靠齐桓公之后,再也没有回到卫国,没有去看望父母,没有在父母的坟前烧纸祭拜。

这种人,敢信吗?

开方侍奉齐桓公后,听说他好色,毛遂自荐,把自己两个漂亮的妹妹,推荐给齐桓公,深得宠幸。根据年龄大小,把她们分别称为长卫姬和少卫姬。长卫姬生了公子无亏,挣位不久被杀;少卫姬生了公子元,就是后来的齐惠公。

因此,齐桓公认为他关心自己,胜于父母,也把他引为心腹。

开方这个人,还是有点水平,在《管子》中,管仲评价他:聪慧敏捷,不能持久而善于创新。

易牙、竖刁、开方,三个人,一个提供美食,一个提供美言,一个提供美女,围在齐桓公身边,把他伺候的跟神仙一般。

但小人永远是小人,他们没有什么爱国之心,没有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胸怀,付出,是为了更大的回报。当齐桓公老的不能动的时候,这几个家伙的嘴脸,就完全暴露出来。

然而,许多年来,他们并没影响齐桓公的霸业。并非齐桓公教导有方,而是因为管仲,一直在不声不响的提防着他们。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没有人可以离间,‘三贵’,只不过是小丑而已,被管仲压制的死死的。

当管仲去世后,这三个家伙终于咸鱼翻身,为了各自利益,开始搅乱齐国。

同类推荐
  • 捡到一本三国志

    捡到一本三国志

    新书《捡到一只始皇帝》,希望各位能来看看!东汉延熹九年,年仅九岁的刘宏,从河中钓起一只金鱼,剖开其腹,得天书一卷,其名曰《三国志》!于是,大汉拥有了一个不一样的灵帝,不一样的天下。书友群:932493822vip群:168673501验证两千粉丝值以上。
  • 新潮涌动(1910-1919)

    新潮涌动(1910-1919)

    本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晚清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面。
  • 古埃及与阿拉伯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古埃及与阿拉伯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小说家千态万状竞秀争奇,何止汗牛充栋,然必有关惩劝、扶植纲常者,方可刊而行之,一切偷香窃玉之说、败俗伤风之辞,虽工直,当付之祖龙尔。统阅《说呼》一书,其间涉险寻亲、改装祭墓,终复不共戴大之仇,是孝也﹔救储君于四虎之口,诉沉冤于八王之庭,愿求削佞除奸之敕,是忠也。维忠与孝,此可以为劝者也。至庞氏专权,表里为奸,卒归于全家殄灭,其为惩创,孰大焉?维遐及史册,其足以为劝惩者,灿若日星,原无庸更藉于稗宫野乘,然而史册所载,其文古,其义深,学士大夫之所抚而玩,不能挟此以使家喻而户晓也。如欲使家喻而户晓,则是书不无裨于教云。乾隆四十有四年,清和月吉,滋林老人出于西虹桥衅之罗翠山房。
  • 慈烺攻略

    慈烺攻略

    是谁说主角是太子的历史文都不好看?大明最后一位太子朱慈烺不服,非要逆袭给你们看!
热门推荐
  • 35岁单身女子的沙发客之旅

    35岁单身女子的沙发客之旅

    本书的沙发游是她8年来运用自驾游、背包游等各种穷游方式游历生活后的新探索。书中不仅包括了她旅游中的经历、风景,也讲诉了她与宿主间的友谊、交流,还有面对孤独、伤感时调整、面对的过程……欢迎大家与猫猫一起体验她的旅行过程,陪伴她经历各种我们平常生活之外的传奇。
  • 隐婚大BOOS:前夫请别挡道

    隐婚大BOOS:前夫请别挡道

    一场交易,他需要人、她需要钱。从此她便爱上了一个霸道腹黑薄情的男人。她从青涩一步步的蜕变,只为更有资格站在他身边!就在她以为她和他的幸福可以得到长久的时候,一桩桩一件件事把她逼上了绝路……让她不得不离开……四年后再见,是否可以原谅?
  • 大智若愚的点滴(心灵感悟书坊)

    大智若愚的点滴(心灵感悟书坊)

    “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可谓浓缩了中国儒家和道家为人处世的智慧。《大智若愚的点滴》从大量的故事中精选出了大智若愚、充满智慧的小故事,还有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每一篇都有着非常深的寓意,相信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寻常的感受和对情感新的领悟。
  • 三世甘堕桃花劫

    三世甘堕桃花劫

    三万年前,上神梦瑶是神族唯一的正神,女娲氏后人,与魔皇之子陌离情投意合,琴瑟之好,却因那场神魔大战香消玉殒,一缕孤魂入驻轮回之镜。三万年后,婴胎受灵而生,天生的神灵,仙与魔的相遇依旧是正与反的对立,三万年前的结局是否会重演?“大叔,你认错人了。”“大叔,梦瑶上神与我很像吗?”“你到底有……有没有喜欢过我?喜欢过我……柳灵雪?”三万年后的再相逢,他误认了她,却发现一具身体两缕灵魂,她究竟是梦瑶还是灵雪?可当真相揭开时,结局会如何?时光逆转,倾覆所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生百态:小说系列(套装共4册)

    人生百态:小说系列(套装共4册)

    一个彝族年轻母亲向我们昭示的,信念在命运中的强大力量三个孩子,上万里的人生之旅。洞彻世相百态亦嗔亦笑,烛照民族性格画心画骨一部触及灵魂的人心史,一曲透彻心灵的世道歌《青春野蛮生长》以文笔幽默,语言诙谐,快节奏的叙述,流畅至酣然,塑造了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草鱼身上带着一种讨人喜欢的坏。他的身上,凝聚了80后一代叛逆,自我的特征,以及青春期少年独有的青涩,懵懂,迷茫,自以为是,他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引发一代人的共鸣。
  •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灾难性大地震。此次地震强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是历史罕见的。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在地震发生后,人们在第一时间想到灾区人民需要救援,需要医药、帐篷、食物等物资。于是,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奉上自己的爱心,这爱心迅速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爱心催人奋进,支撑着灾区人民勇敢地面对灾难。
  • 武脉至尊

    武脉至尊

    我欧阳云心中敬的是父母,怀的是忠义,爱的是美星,练的是至尊武脉!
  • 风暴来临(1920-1929)

    风暴来临(1920-1929)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 大通篇 (下)

    大通篇 (下)

    没有文化,历史上不会有永存的事物。历史和文化是地域的灵魂,是一个族群集体的记忆,是无形的根,无价之宝。北川大通是青海河湟先民的栖息地,也是河湟多彩文化的发祥地,承载着五千多年的厚重历史和文化积淀,物埠民丰,人杰地灵。在离高原夏都最近的地方,在生态环境最纯净的地方,在水流最清澈的地方,在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在声声梵音飘过古丝绸南辅道的地方,大通犹如一块鲜亮的翡翠,承载着青海河湟五千年的文明发祥史,踏着新时代最强劲的发展音符和节奏旋律。
  • 锦上花

    锦上花

    南城政府为了发展南城经济,要求招商局引进大量外资。招商局局长许岩找到海外花商齐家,邀请齐家回南城投资。齐家女儿齐梦涵也随齐家一起回到南城,她通过许岩的儿子许易风,结识了同是花匠后代的古彦清和沈希音。并从古彦清口中了解到了花魂传说……古彦清面对父母离婚,父亲坐牢,恋人远走等诸多的不幸,处在迷惘和彷徨中。在这时候,花镇的一位开拓者小茶找到古彦清。小茶的出现让古彦清想到花族图腾,他打算回花镇认祖归宗,并借助花镇的种花技艺,让父亲的公司起死回生。尽管认祖归宗失败,但他总算劝动花镇人,并破除了花镇自我封闭的陋习,在花镇人的帮助下,古彦清重振旗鼓,让南城花卉产业有了新的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