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公子鲍弑君自立后,宋国整体也算消停。
楚国攻打萧国的时候,宋国胆敢发兵救援,这惹恼了楚庄王。公元前596年夏,楚庄王率军伐宋,至于战果,《左传》并没有记载。
去年的清丘之盟,晋、宋、卫、曹四国参加,虽然级别不够,也算正式订立盟约。宋伐陈,没有哪个国家出手帮助,卫国甚至背叛;如今楚伐宋,也没有哪个国家来救援。
可以说,清丘之盟,是个彻底失败的约定。
只有宋国很守信,继承了宋襄公的风格,却被拖入战争。当初参加盟会的华椒,也受到指责。
‘邲之战’的失败,郑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故而晋国人耿耿于怀。而且郑国投靠了楚国,影响晋国的霸业,这让晋景公难以接受。晋国的霸业,不能在自己手中丢失,这是原则,否则百年后如何面对地下的列祖列宗?
公元前595年夏,晋景公正式通知诸侯,准备伐郑。
诸侯到达,在晋国边境举行阅兵,然后各自回国。这是荀林父的一次计谋,原本也没想开战,他说:“给他们看到我军队伍的严整,让他们自己好好考虑未来。”
这就跟今天的联合军事演习一样,主要是威慑,给世界人民看一看,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郑襄公吓坏了,亲自到楚国求助,并且让子张代替子良当人质,因为子良做事合于‘礼’,帮助自己决断大事。
总这样凭借武力打来打去,也不是办法,楚庄王想与齐、晋和好,减轻郑国的压力。他派遣大夫申舟,出使齐国,同时派遣公子冯,出使晋国。
出使齐国必须经过宋国,出使晋国则必须经过郑国。
按礼,使者出使别国,中间借道必须有官方文书,提前打个招呼,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但是,楚庄王刚刚打败晋国,威震诸侯,增长了霸气,也产生了戾气。而且他心中,对宋国很不满,先后救萧伐陈,破坏自己好事,显然没把他这个霸主放在眼里。
他对申舟说:“不用向宋国借道。”同时,也通知公子冯,不用向郑国借道。
郑国刚刚被楚国打怕了,对楚庄王俯首帖耳,即使楚国人没有国书借道,只能忍气吞声;但宋国就不一样了,一直依附晋国,而且这两年与楚国关系紧张。
更糟糕的是,申舟(申无畏)与宋国还有一段私怨。
当年楚穆王组织‘厥貉之会’,宋昭公邀请他在孟诸打猎消遣。头一天宣布,准备好打猎的工具,结果宋昭公没准备齐全。申舟根据军法,鞭打了宋昭公的御手,以示惩罚。
如今已经过去二十余年,对宋国却也是一段耻辱。
现在,去齐国必须经过宋国,如果没有国书,明显不合国际惯例。他不是商人,不是游客,是楚国的使者,没有国书就想通过,把宋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