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4600000006

第6章 时来天地皆同力

唐朝的建立

言及唐高祖李渊,如果没看过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没有在古代史书的字里行间追根溯源,总会让人联想起时下热播的电影、电视剧中被歪曲至极的一个窝囊老头儿的形象。

镜头一:李渊正在太原晋阳宫搂着本属于隋炀帝的美人睡觉,一脸英气的李世民与裴寂等人闯入,畅言天下大乱、兴兵起义的宏略。老哥们儿哆哆嗦嗦,翻来转去,左思右想,最后终于憋出一句:“随你吧,化家为国也由你,破家灭族也由你……”

镜头二:已在长安称帝的李渊兴高采烈,在湖上泛舟,怀里搂着美妃,抚扪鸡头肉,畅饮岭上春。忽然,大将尉迟恭一身甲胄,手持长矛,飞身从小船上一个旱地拔葱,跳上龙舟。李渊大惊,忙问:“外边有什么动乱发生吗?爱卿你来此做什么?”尉迟敬德高声回禀:“太子、齐王两人阴谋造反,秦王已经兴兵诛杀二人,恐怕有人惊动陛下,特派为臣我前来护卫。”老头子颤颤巍巍,良久,才定住心头乱跳,说:“好,好,军国大事,一切皆任秦王处置……”

如此歪曲李渊的形象,这笔账如果都算在当今的影视剧编导头上,似乎有失公允,缘何?李世民称帝后,修史的大多是昔日秦王府中的“自己人”。只有竭力削弱老爸李渊建唐的作用,只有把李世民演化成兴唐建业的“高大全”,才能化解李世民杀兄戮弟的罪过,才能诠释他夺嫡登位的合法性。

历史上的李渊,绝非一般人心目中的、被影视剧歪曲了的形象。

倜傥豁达 任情真率

太原起义前的李渊

据史书记载,李渊祖先是陕西狄道人,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代孙。此说纯属瞎认祖宗,胡说八道,史书中言之凿凿的数代“爷爷”,名字全为史臣瞎编。

李渊家族,到他祖父一辈才混出名。李渊的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大名鼎鼎的李虎,官至左仆射,封陇西郡公。

当时宇文泰赐李虎鲜卑姓“大野氏”,所以,李虎又名“大野虎”。李虎之兄名起豆,其弟名乞豆,可见李虎原名也可能是叫什么“豆”的鲜卑名。李渊生母,乃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与隋文帝皇后独孤氏是亲姐妹。李渊正妻窦氏,是窦毅之女。这位窦毅原姓纥豆陵,百分之百的鲜卑人。

可见,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皆是汉人与鲜卑人的混血。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原姓拓跋,也是地道的鲜卑人。因此,李唐王室,实在是与鲜卑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渊的籍贯,确切地说应是在武川(今呼和浩特以北)。据清人赵翼钩沉,武川这个地方是“龙气”聚集地,北周、隋、唐三代先人,皆出于武川。宇文泰四世祖、杨坚五世祖、李渊五世祖,皆以武川为家。

所以,赵翼才感慨:“区区一弹丸之地,出三代帝王,(北周)幅员尚小,隋唐则大一统者,共三百余年,岂非王气所聚,硕大繁滋也哉!”

奇怪的是,南朝的宋帝刘裕、齐帝萧道成、梁帝萧衍三人,分别生于京口、南兰陵、吴兴,相距不过数百里,抑或那一带也曾是虎踞龙盘之所?

由此,西魏之后的执政集团,多为武川镇出身的军阀势力,即陈寅恪所谓的“关陇集团”。这些人相互通婚,结拜兄弟,逐渐发展成名噪一时的政治集团势力。

西魏的八柱国大将军中,宇文泰、李虎、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五人皆出自武川。而当时,日后的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官职还不如李虎高,只位列大将军,而非柱国大将军。

北周篡西魏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李渊之父李昞,袭唐国公,做过北周的安州总管。李昞死时,李渊年仅七岁,袭封唐国公。待他长大,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很得人心。入隋后,因姨母是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属于皇亲,李渊累任大州刺史。

炀帝继位,李渊在地方和中央都做过官,广树恩德,多结纳豪杰。

炀帝征高丽,李渊在怀远镇督粮。杨玄感造反,李渊坐镇弘化,统率关右军事。

隋炀帝晚年多猜忌,一次,他下诏征这位表兄入见。李渊因病,未能及时赶到。李渊有个外甥女王氏为炀帝妃子,一次被御幸时,杨广问王氏:“你舅舅这次怎么没来拜见我?”王氏回言李渊有疾未至。炀帝若有所思,说:“这次他能病死吗?”

消息传至李渊耳中,可把这位爷吓得不轻。于是他开始沉湎酒色,纳贿自污,装成特别庸俗的样子。其实,当时隋炀帝不是特别“惦记”他,否则,正好以其“秽迹”来治罪。

隋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李渊很是出力,派李世民等人驰救。逃出生天后,杨广觉得这位大表哥还不赖,下诏李渊统领太原部兵马,与马邑郡太守王仁恭在北方防备突厥的入侵。

边塞虏劲,贼人众多,李渊起先还真不愿意前去。帝命难违,他只得硬着头皮出发。到了马邑,李渊与王仁恭合兵一处,总共不够五千人马。

盼了半天,王仁恭看见李渊才带这么少的人来,心中愈加恐惧,生怕突厥大军来袭,马邑不保。

李渊分析形势后,内心已定。他对王仁恭说:“突厥人的长处,在于他们熟谙骑射战术。这些蛮族以弓矢为爪牙,以甲胄为常服,队不列行,营无定所,本性喜于劫掠,得胜大抢,败也不惭。所以,突厥人并无我们大隋军队警夜巡昼的辛苦,也无军储馈粮的消耗。如果稳扎稳打,按照常理与他们列阵交锋,我们根本胜不了敌方。现在,我们应学习突厥人的战法,以己仿彼,然后找机会给他们以致命性的打击。”

众人深觉李渊之言有理。于是,隋军简选出精于骑射的兵士两千多人,饮食居止,一如突厥,随逐水草,远置斥候。平时,这帮“仿突厥兵”见到真正的突厥小股部队,旁若无人,驰骋射猎,耀显威武。突厥人遇见这些汉人兵士,心里也很发毛。

李渊尤其善射,每见飞禽走兽,发无不中。突厥大股部队数次邂逅李渊带队的隋军,看到这些人走马如飞,射箭精准,总觉得是自己人穿了隋军军装,常常犹豫再三,最终都不战而去。

如此数次,隋军兵士的自信心也增强了不少,军众心安,咸思奋击。

李渊见火候差不多了,隋军欲战,突厥生畏,便趁一次与突厥主力相逢之机,纵兵大击,斩首数百千级。

突厥一战丧胆,深服李渊能将兵,好久不敢南入。

可见,李渊出手不凡,是文武兼备的人物。

大业十三年,隋炀帝下敕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并遣亲信王威、高君雅任李渊的副手,一来助力,二来可以监视李渊。

当时,太原附近有不少贼众,最强的一支号称“历山飞众”,于上党、西河一带屡败官军,致使道路隔绝。隋朝军将与之争锋,丧命不少。

李渊初到任,正好拿这伙人立威,便率五千多人出城讨伐。

到了西河雀鼠谷口,两军相遇。看见对方有两万多人,隋兵隋将皆生怯意。李渊从容不畏,对王威讲:“这些人起自盗贼,习惯贪财。近来又屡屡得手,骄心满溢,我们以智筹谋,定能胜敌。所忧不战,战必克之。”

于是,李渊把隋军分为二阵,以老弱残兵居中,多张旗帜,大集辎重;以平日心腹精兵数百骑分置左右,为小队。

此时,隋军上下,皆不知李渊到底要干什么。

敌军散列横阵,绵延十几里,步步逼近。

临战,李渊派王威领大阵居前,旌旗招摇。

对方看见帅旗居前,认为是隋军主将所在,纷纷调集最精锐的部队,一齐呐喊向王威杀来。

王威暗叫倒霉,胯下马却鞭打不动,吓得他一头栽下,几为贼众生擒。

看见阵中遍是粮草辎重,贼军欢喜,个个跳下战马抢取值钱的东西。

此时,一旁观斗的李渊,忽然率领小阵左右二队,大呼而来,夹而射之。

乱箭如雨,贼众大乱。隋军因而纵击,所向摧陷,斩首无数。

经此一战,李渊在太原落稳脚跟。

后来,突厥人知道李渊回到太原,马邑只有王仁恭等人,便放开胆子又来入侵。

隋炀帝闻讯,下诏派太原副留守高君雅率兵前往马邑,与王仁恭共抵突厥。

王仁恭先前跟随李渊与突厥打过几仗,均得胜,胆子变大,不听李渊让他坚守不出的指令,也想得胜立威,不料出兵即败,损兵折将。

隋炀帝虽在江都,仍有人上告李渊、王仁恭不积极备战,说他们“纵虏为患”。

杨广大怒,派人到太原把李渊抓了起来,关进监牢,并准备斩掉王仁恭。

当时,李渊长子李建成不在身边,只有二儿子李世民在城内。小伙子性急,泣求父亲赶紧造反。李渊老辣,知悉时机还未成熟,便大讲“天命”,劝李世民不要太急于起兵。

果然,不久就有炀帝诏使驰至,宣布释放李渊与王仁恭,命其依旧统领军队。

当时,隋朝已经天下大乱,盗贼蜂起,朝廷信使往往误期,不能及时到达各处城市。这个下赦免令的使臣,一路上不逢劫掠,依程到达,众人都感惊异。

李渊乍听御使至,也是大惊。等听到赦免令,他仰天而笑,说:“此后余年,实为天付。”

至此,老英雄也下了必反之决心,只是要发未发之际,常逡巡犹豫。

推动李渊最终兴兵造反的,除李世民外,关键要属刘文静与裴寂二人。

刘文静,字肇仁,伟姿仪,有器干,倜傥而多权略,时为晋阳令。裴寂,字玄真,时为隋朝晋阳行宫的宫监。这两个人一处为官,相知甚洽,结为好友。

一夜,哥儿俩赌钱饮酒,裴寂遥见城外烽火,凄然长叹:“遭逢乱世,家道屡空,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刘文静笑道:“世途如此,时事可知。我们二人相扶相倚,还怕不发达吗?”

李渊入太原,刘、裴二人暗中观察,见其有大志,便起劲巴结这位英雄。

特别是刘文静,慧眼识人,认为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大度类于汉高(刘邦),神武同于魏祖(曹操),其年虽少,天纵之才”。

裴寂起初不信。后来,李世民假装与这位裴大叔赌钱,输给对方数百万,高兴之余,裴寂大喜,天天与李世民混在一起玩耍。李世民趁机倾诉衷怀,裴寂马上允诺“共举大事”。

不久,刘文静倒霉,因与李密(瓦岗那位爷)连姻,被炀帝下诏关入太原监狱。

李世民潜入牢中,与刘文静深谈。

“天下大乱,唐公若能兴兵一起,乘虚入关,不到半年,帝业可成!”一见面,刘文静就劝李世民。

李世民大喜,笑道:“君言正合人意。”

于是,他想方设法把刘文静先“弄出来”,然后四处部署,伺机欲发。

但是,不知父亲葫芦里卖什么药,李世民也不敢轻易动手。

刘文静诈称得隋炀帝手赦,大发兵民,以伐辽东为辞。听说皇帝又要打仗,太原城内人情大扰,众心思乱。

眼看水已经搅浑,刘文静催促裴寂赶紧鼓动李渊起兵,并威胁说:“您身为晋阳宫监,却把宫中美人送给唐公享用,此事传出,您与唐公哪个也活不了啊!”

大惧之下,裴寂屡促李渊起兵。

恰巧,马邑人刘武周结众为盗,杀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诱引突厥兵马,准备向太原挺进。

李世民、裴寂、刘文静借此机会,大发库金,分散府物,四处招兵买马。

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是炀帝心腹。他们闻讯起疑,获悉李渊父子异动,一合计,便想以到晋祠祈祷为名,把李渊父子诱至其地拘捕,一网打尽。

关键时刻,“吉人自有天相”。晋阳有个叫刘龙的土豪乡长,通过裴寂与李渊相识。李渊贵为帝亲,却与这么一个土财主一见如故。刘龙这种卑贱出身的“微细”之人,自然心中感激涕零,觉得李渊很给自己面子。同时,由于刘龙有钱,与副留守高君雅关系也不错。高君雅想“办掉”李渊,饮酒之际,自然就不拿刘龙当外人,把己谋全盘托出。

刘龙出了高君雅府门,一溜烟直奔李渊宅邸,具以实情相告。

心惊肉跳之余,李渊表面镇静,对刘龙说:“您能以此事相告,实为至诚。请不要再对别人说,我自有安排。”

李渊暗下决心,事已至此,不反也得反。

大业十三年五月丙寅清晨,李渊“恶人先告状”,大集僚属,声言王威、高君雅两人引突厥入寇。他先发制人,当众逮捕了两人,送入监牢。

两人叫苦不迭,直悔动手过晚。

更绝的是,过了两天,果然有突厥数万骑抄逼太原。这些武装蛮族纵入城郭北门,穿越城内,从东门而出。

李渊也不畏惧,派先前招降的贼师王康达部出城埋伏。

王康达等人习惯了抢掠,突厥军队过了一半,中有缺停,王康达误认为是队尾,忽然率军跳出,准备抢马。不料,后队突厥包抄,前队突厥掉头,前后夹击,把这批“新附军”包了饺子。

太原城内居民,一恨高君雅、王威“引狼入室”,二畏突厥兵马强盛,三惊城内军兵众多。忧惧之下,他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李渊周围。

李渊指挥若定。他派遣小股部队连夜偷偷出城,占据险要之地,然后,又让这些人白天大张旗鼓,大呼入城,给突厥人造成“援军不断”的假象。同时,他嘱诫军士,遇到突厥兵,恃险勿战,敌退勿追,使敌人弄不清太原守将到底要干什么。

《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突厥各队首领互相嘀咕:“唐公相貌有异,举止不凡,智勇过人。前来马邑,大胜我辈。今在太原,何可当也……不如早去,留必取死!”于是,突厥人连夜遁逃。这些记载,完全是温大雅糊弄人。

真正原因,一是突厥人在城外抄掠已足,急于回去享用“战利品”;二是李渊亲自给突厥的始毕可汗写信,称臣装可怜,并表示“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

突厥人无远谋,又贪宝物,太原城坚,一时难以攻破,自然得了大便宜就走。

李渊日后为自己脸上涂粉,向众人讲他是“屈于一人之下,伸于万人之上”,表示他是为了民众利益才如此“屈尊俯就”。

解除了突厥人“背后一刀”的最大威胁,处死了王威、高君雅两个“肉中刺”,李渊父子于七月开始正式兴兵,托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王之名,宣布废掉炀帝,立代王杨侑为帝。

代王杨侑是隋炀帝亡故的元德太子杨昭之子,当时才十三岁,人又在长安。所以,李渊明显是掩耳盗铃,不过当时天下人皆争逐帝座,没人真站出来和他在这方面较真儿。

突厥人听闻李渊反隋,也派柱国康鞘利等带数千匹好马赶来。李渊演戏很投入,很逼真,以臣礼跪受始毕可汗书信,并大赠使臣金银美女。同时,李渊心机很深,知道突厥人所携马匹不是无偿赠送,而是要用钱购买,便只拣上等好马,仅仅购买一半的马匹。

起义人众见李渊如此,以为主将惜钱,便纷纷自告奋勇,要出钱出物换购其余马匹。李渊阻止,意味深长地劝告说:“突厥人的马,像羊一样多,陆续到来,恐怕到时你们买也买不尽。胡人贪财,我们不要暴露自己有钱,现在买少量的马,表示我们很穷,也不急需战马,如此,才能稍稍抑制这些胡人的贪心。”

此外,他诫谕出使突厥的刘文静:“突厥人派兵前来,只可收纳数百骑,拿他们当幌子吓唬一下隋军。借胡人援军,可阻止刘武周与胡人联军攻打我们。如果突厥人马众多,百姓绝无生存之理,抢掠劫杀,会造成大祸。”

从这些话语可以看出,李渊不愧是老道深谋的政治家。

所以,李家之所以能化家为国,究其实,李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反经合义 妙尽机权

太原起义后的李渊

八月,李渊以四子李元吉为太原留守,以长子李建成统左军,以次子李世民统右军,自率中军,从太原向长安挺进。

李家军一路顺利,义旗之下,每日有千余人加入,来者如云,观者如堵。人人得其所,咸尽欢心。李家军很有天王巨星的风采,一路上几乎是“有征无战”,兵不血刃。

一直开到霍邑(今山西霍县),李渊才遇到平生第一块难啃的骨头——隋将宋老生。

霍邑地形险要,西北抗汾水,东临霍太山。而且,宋老生手下有精兵两万,非一般隋兵可比。同时,隋廷派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统辽东劲卒数万于河东(今山西永济),与宋老生遥相呼应。

时值秋雨淋漓,双方无法开战,战事胶着,最着急的当属李渊部队。

观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其中记载,李渊先分析天下形势,而后征求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的意见。

这兄弟俩皆表示:“(宋)老生轻躁,破之不疑。定业取威,在此一决……雨罢进军,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此段话语,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由李建成说出。何者?古人重礼,自然是长子先发言表态,然后才能轮到李世民接茬儿。到了后来,太宗臣下编史书,当然把定策的大功都记在李世民一人头上。

李渊当时闻言而喜,马上表示“尔谋得之,吾其决矣”。显示出李渊本人也是如此思忖,并非像《新唐书》《旧唐书》所载是他想窜回太原。

战前,还有一段小插曲可述:李渊忽然接到刚刚杀了翟让自立为头领的瓦岗寨李密的书信。信中语意夸诞,大谈“以天下为己任”,表示要与李渊交结合兵,纵横天下。实际上,此信既是试探,也隐含威胁。

为了麻痹李密,李渊卑辞下意,回书李密,“鼓励”对方正应图谶,并肉麻地大肆吹捧一番:“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称兄道弟,甘愿为下。

李密见信,非常高兴,并拿信向部下显摆:“唐公李渊见推,天下不足定也!”由此,他集中精力对付洛阳周围的军事势力,李渊就暂时又少了一个危险的对手。另外,李密把“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自揽上身,成为众矢之的,倒成全了“缓称王”的李渊。

在运用道教影响方面,李渊也是棋高一招。他依照“李氏为天子”“老子当度世”的图谶,尊崇老聃。当时道教的徒众很多,自然始祖李耳与李渊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而李密却忘了把自己的“李”往李耳身上拐靠。

不久,天色转晴,秋雨忽止,太原军粮及时运到。八月辛巳,李渊义军晨起行军,从山道急行军七十余里,直奔霍邑杀来。

对此,温大雅的描写既诗意又传神:“初行之,雾甚,俄而秋景澄明。”良辰美景,不能不让人心头为之一振。

霍邑一战,李渊亲自指挥,并率先统左右轻骑数百,先至霍邑城下观察敌情。立营之前,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各带数十骑驰至城下,巡视战场。

宋老生凭城眺望,认定李渊义军是想紧挨城墙扎营,就亲自率兵出城来迎,分别从东门、南门两道而出。

李渊恐怕宋老生背城不肯远斗,就先下令李建成领左军赴东门,命李世民带右军赴南门。同时,李渊下令中军往后小缩,做出怯敌欲退的姿态。

手中握有近三万生力军的宋老生见李渊兵阵回退,顿时来了精神,很想乘势迫击,一举歼敌。他远离城门口,带头冲出一里多地后,下令整队准备进攻。

宋老生领隋军直向李渊中军杀来,而当时在帅旗之下高坐的,根本不是李渊,而是李渊的部将殷开山。义军以数列方阵迎敌,与宋老生的主力中军展开厮杀。

此时,隋军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殷开山一部。殊不料,李建成、李世民两人领骑兵忽然从左右突出,他们依照李渊先前的吩咐,分别杀向霍邑东门和南门。李氏义兵齐呼而前,红尘暗合,锋刃乱交,响若山崩,城楼皆振。

隋军本来战斗力很强,忽然看见唐军骑兵从身边飞一样掠过,直奔自己老窝,皆顿时心慌。

没多久,李渊让军士鼓噪,高呼“宋老生已经被杀”。

隋军闻知大将被杀,全都乱了手脚,像无头苍蝇一样左突右撞,溃不成军,他们舍仗而走,争相奔逃回城门。但两个城门的进路,分别为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率精兵堵住,李家军迎头射箭,刀砍矛捅,隋兵死伤无数。

宋老生本人被败兵夹裹,左冲右撞。见两个大门方向都被堵住去路,宋老生腿快,跑到城墙边,仰脸高叫守城隋兵放下绳子,准备拽住绳子爬上去。

城上守兵扔下大绳,宋老生丢下手中大刀,拼命往上爬。无奈,重甲坚盔,攀爬速度大受影响。

说时迟,那时快,唐军已经追杀至跟前,一个名叫卢谔的小队长跳起一刀,斩断宋老生一只脚。宋老生因痛坠地,大叫一声,未及求饶,大刀又下,脑袋顿时搬了家。

李渊命兵士把宋老生的首级挑在长矛上,在战场上驰骋示众。隋兵大败,数里之间,血流蔽地,僵尸相枕。时已日暮,李渊见战士斗志正锐,就下令攻城。

当时并没有攻城的器械,唐军肉搏而上。如此城坚壁厚的霍邑,竟然被唐军在没有任何攻城器械的情况下,凭一股冲劲和不怕死的精神,一举攻克。

如此苦战,到了太宗史臣笔下,却变成这个样子:

太宗(李世民)恐(宋)老生不出战,乃将数骑先诣其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者,以激怒之(以显示李世民孤胆英雄)。老生果怒,开门出兵,背城而阵。高祖(李渊)与建成合阵于城东,太宗与柴绍阵于城南。老生麾兵疾进,先搏高祖,而建成坠马,老生乘之,高祖与建成军咸却(不惜把李渊、李建成描写成胆小鬼。战中坠马,死亡率近乎百分之百,即使不被敌人杀掉,也会被自己人踩死)。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

仔细揣摩,可见太宗臣下所写,水分太多。

攻克霍邑之后,李渊安民慰众,招遣降兵,对被俘的隋兵隋将一律优待。

本来隋军同唐军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那些本身是关中人想回家的,李渊“授五品散官放还”,连宋老生也被光荣礼葬,毕竟他是死于职守的忠臣。

如此一来,士兵们感恩戴德,咸思报效。

这一仗很关键:李渊不仅稳固了内部,对外又显示了宽仁。自此以后,无论贤愚贵贱,还是乡村堡坞,都远来投附。

“好事”连来。刘文静、康鞘利等人在龙门县与李渊会合,并带来五百突厥大个头儿骑兵和两千多匹好马。见此,李渊喜其兵少而来迟——突厥兵少,好控制;迟来可喜者,如果早先这些雇佣兵加入进攻队伍,一来容易造成“民族”矛盾,二来胡人肯定觉得唐兵是凭恃自己的加入才取胜,漫天要价,不好打发。

搬开霍邑这块大绊脚石,下一个目标就是镇守河东城的屈突通了。

屈突通不似宋老生轻躁,久经沙场,老谋深算,加上他深知当时天下大乱,人无固心,便不轻易出战,固守河东坚城。此城墙高壁坚,很难攻下。

唐军一路无敌,将士勇而骄,争相要再显身手,准备重演霍邑“肉搏登城”的好戏。

李渊心存侥幸,就派千余唐兵攻南城。

这次没有上次的“好彩头”,加上大雨,唐军遭到严重挫折。

幸亏裴寂、李世民等献计,唐军沿河北进,自梁山(今陕西韩城)、龙门(今山西河津)分别渡河。同时,仍留军士于河东城下,与屈突通相持,以防这位隋将蹑后追击。

此计果然棋高一招。唐军主力舍河东城不攻,不仅保存了大量生力军,还一下子顺利进入关中。

大喜之下,李渊令李建成、刘文静入据永丰仓(今陕西华阴),扼守潼关;又令李世民沿渭水急行军,直扑长安都城。

此时,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和女儿女婿(柴绍夫妇)等人纷纷率兵赶到。众人拾柴火焰高,李渊一路收降各处“贼军”,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各路唐军齐集长安城下时,已经有二十多万人,把都城铁桶一样围个水泄不通。

长安城内,代王杨侑年少不主事,留守的刑部尚书卫文升、右辅翊将军阴世师等人乃大隋忠臣,誓死守城,任凭李渊百般诱说,终不为所动。

李渊帐下诸将,皆想立功,多次攻城,均因长安城墙高坚而未得手,死伤不少人马。当然,这数次攻城败退,在温大雅笔下,皆变成是因为李渊“仁德”,不忍下令集中攻打“旧主”之都城,也不忍惊犯隋朝的七庙、代王以及宗室支戚。

即使是最后的血战总攻,温大雅也写成是各路义军“咸自逼城”,并说“帝(李渊)闻而驰往,欲止之而弗及”。

李渊明明是总指挥,倒变成他事先不知道总攻令,想阻止又来不及了。

长安城破。李渊制定纪律,果然是有教养的贵族出身,不似一般贼盗入京后大掠奸淫。由于痛恶阴世师等人凭城抵拒,又恨这些隋官奉炀帝之命挖刨自己家几代祖坟,李渊下令杀掉这几个大官(卫文升先已病死),余无所问。

众将皆推李渊为尊。

这位唐公乃老奸巨猾之人,仍旧推托观望。617年,他暂时拥立少年代王杨侑为帝,改年号为“义宁”,仍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做足了“仁义”的表面宣传功夫。

随后,他以杨侑的名义任自己为“假黄铖、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并晋封为唐王。

拾取天下 端拱而治

唐朝的建立

一举攻克隋朝的政治首都长安,李渊内心之喜,可以说是情不自禁,溢于言表。

李渊老成,善于忍耐,仍旧端着不急于马上称帝。缘何?炀帝还在江都,天下英雄蜂起,说句不太好听的话,他只是大隋境内“诸贼”中的一员,现在仍尊隋朝正朔,好歹先找个“诸侯”的感觉。

“少帝(杨侑)以帝(李渊)功德日懋,天历有归,欲行禅让之礼,乃下诏命为相国,加九锡。”

唐臣如此以“少帝”为主语,完全是文字游戏。一个十三岁的长于深宫的小孩子懂什么,整个过程,全由李渊及其属下操纵。

李渊“推让”数次,并对公卿大臣们讲:“魏氏(曹魏)以来,革命不少,鸿儒硕学,世有名臣。佐命兴皇,皆行禅代。不量功业之本,唯存揖让之容。上下相蒙,遂为故实……魏、晋、宋、齐,为惑已甚,托言之士,须知得失。”

表面上看,真是大实话,发自肺腑,弄得一帮“劝进”的公卿大臣们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虽如此,李渊已经胸有成竹,私下对亲近讲:“吾今一匡天下,三分有二,入关形势,颇似汉高祖……”既然以刘邦自居,可见李渊肯定不会满足于只当一个相国。

618年4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弑。

消息传来,李渊心内大喜,但仍假装一脸哀容,与少帝杨侑于大兴后殿为隋炀帝“举哀”。

“追悼会”上,李渊哭之甚哀,边哭还边嚷嚷:“我为人臣,不能不感悲痛!”政治家皆有上佳的表演本能,拿捏到位,该哭时哭,该笑时笑,让人不得不服。

史臣讲:“少帝(杨侑)年未胜衣,不经师傅,长于妇人之手,时事茫然。既知炀帝不存,唯求潜逊。”

唐臣此说,真没道理。霍光辅汉少帝,襁褓中小儿,仍能护持保育,冠礼成后交出权力。杨侑已经十四岁,等个三五年就可行成年礼。所以,此说十分勉强。最关键的是,隋炀帝已死,李渊最大的心病消除。国内各地数路英雄称王称帝,洛阳的王世充又把杨侑的兄弟越王杨侗立为傀儡。所以,李渊觉得时机已到,该自己披挂上场了。

618年5月,李渊以隋少帝名义出诏,要把帝位禅让于唐国;还有“文武将佐裴寂等二千人,不谋同辞,相率上疏劝进”。

为了让人相信李渊为帝是“天命所归”,裴寂等人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絮絮叨叨,高诵“歌谣诗谶”:“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西北天光照,龙山昭童子,赤光连北斗”“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只看寅卯岁,深水没黄杨”……反正就是一个主旋律:姓李的顺天应人,如不称帝,天理难容。

李渊也笑,说:“汉高祖当年讲他是诸侯所推,称帝是为天下人民,事已至此,孤王也就不好再推让了。”

于是,五月甲子,李渊于太极殿前登基,改元“武德”。

隋少帝逊位后,被封为酅国公,一年内就“因病而崩”,时年十五岁,谥为“恭帝”。很显然,杨侑是非正常死亡。

就王朝易代而言,弄死少帝是惯有之事。因为,假若人人乘乱而起,偷走这位少年,打着“兴复”隋朝的旗号,不知又会死多少人。

反观杨侑的异母兄弟越王杨侗,也被王世充立为幌子皇帝(皇泰主),这位少年也是“美姿仪,性宽厚”,起先颇想有一番作为。王世充大奸之人,当然不会任其所为。不久,王世充欲称帝,便派侄子王行本带毒酒去毒杀杨侗。杨侗自知不免,哀请临死前与母相见,不许。于是,少年焚香礼佛,发誓:“从今以后,愿不生帝王尊贵之家。”仰药之后,不能即死,被王行本以帛缢死,同其祖父炀帝一个死法。

李渊登基之后,立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半由人事半由天,诸子如虎,猛将似狼,数年之间,一统天下:

武德元年(618年)年底,李世民平灭薛举的西秦(今甘肃武威一带)。

武德二年,河西凉国李轨因部下内讧,传首长安。

武德三年,李世民打得刘武周逃亡突厥,河东之地归唐。

武德四年,李世民所部生擒夏王窦建德,击降龟缩于洛阳坚城的王世充;同年,越郡王李孝恭、李靖等人击灭企图复兴梁朝的萧铣,长江中游大部分地区为唐所有。

武德五年,李建成、李元吉给予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等人以致命打击,并处死首恶,占领河北。

武德六年,李世民打败山东徐圆朗等人。

武德七年,江淮一带最后的割据英雄辅公祏也被俘杀,大唐江山一统。

此时,高丽、百济、新罗等小国纷纷来拜,皆被大唐赐封。

这一切功勋,虽皆为诸子诸将所成就,但平心而论,皆与李渊的“英明”领导分不开。

武德八年,老皇帝李渊觉得大功告成,便在终南山造太和宫,准备住进新修的宫殿颐养天年,享受胜利大果实。

武德九年六月庚申,发生了众所周知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掉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三人同父同母),并诛除十个年少的侄子。

一日之内,二子十孙横死,老英雄惊悸惶恐,不亚于当年病榻上的隋文帝。

毕竟李渊是聪明人,八月癸亥,他下诏传位于李世民。李渊自为“太上皇”,徙居地势低洼的弘义宫(太安宫)。

虽经丧子丧孙之痛,毕竟当国的仍是自己的亲儿子。贞观九年(635年)六月,李渊善终于太安宫,时年七十岁。

“人生七十古来稀”,李渊这辈子活得还不错。唯一可惜的是,壮年时代叱咤风云的事迹,皆为二儿子唐太宗及其刀笔吏所掩,没在后世留下“汉高祖”一样的魄力十足、高大威武的形象。

另外,言及李渊,值得一提的当属其最重要的两个“元从功臣”——刘文静和裴寂。

想当初太原起兵,李渊假称王威、高君雅勾引突厥,急得二人跳脚大叫:“造反的正是你李渊,难道你想杀我们!”正是刘文静以第三者姿态“义正词严”地怒斥两个倒霉蛋,并喝令一旁不知所从的太原府兵士收捕王、高两人。由此走出至为关键的一步,唐公才能做了唐帝。

后来,刘文静豪气英雄,深入突厥虎狼之地,为李渊“沟通”这些人高马大的胡人,消除了李唐进军关中的后顾之忧。此后,刘文静与隋师屈突通手下大将桑显和潼关大战,也丝毫不畏,击败对手,平定新安以西之地。

李渊建唐后,拜刘文静为纳言。刘文静尽力辅弼,并删定隋文帝时的《开皇律》为《唐律》,通行天下。不过,薛举进侵泾州时,刘文静在李世民手下为元帅府长史,出军争利,大败而还。幸运的是,之后他又随李世民进击薛举,一举讨平,因功复爵,并拜民部尚书。

武德二年以后,刘文静自认为才干在裴寂之上,又屡有军功,而官位反在这位老友之下,意甚不平。每次廷议,这两位昔日的亲密战友多相违戾,互相给对方下绊子。

怨恨之下,刘文静酒后高言,以刀击柱,大叫:“必杀裴寂!”

刘文静的弟弟刘文超多事招祸,他招来巫师,在星下被发衔刀,为厌胜之法。正巧刘文静的一个爱妾失宠,便上告刘文静施行左道,诅咒朝廷。

李渊不顾旧情,马上派人把刘文静兄弟二人抓入大牢,并遣裴寂、萧瑀等人审讯。

刘文静只承认自己因屈居裴寂之下,心怀怨望,酒醉狂言,并不承认有诅咒朝廷之事。此外,萧瑀等人都认为刘文静没有重罪,李世民也极力救援,声称刘文静有定策大功,不会谋反。

李渊本人对刘文静的文才武略十分疑忌,裴寂又火上浇油:“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强敌,今若赦免文静,必为后患!”

此言正合李渊之意,便下令斩杀刘文静、刘文超兄弟,抄没其家。

一代智士刘文静临刑,抚胸而叹:“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时年五十二岁。

太宗继位后,恢复刘文静官爵,并让其子刘树义袭封鲁国公,还准备把公主嫁给他。但刘树义和其兄刘树艺深怨朝廷,不久谋反,被逮捕诛杀。

至于裴寂,由于他和李渊是旧时狎昵的老哥们儿,入关后,晋封为魏国公,赐良田千顷。

高祖受禅为帝,前后左右最卖力的,就属裴寂,以至于加冕礼后,李渊马上对这位老玩友说:“使我至此,公之力也。”立拜为尚书右仆射,赏赐金银财宝,不可胜计,还每天赐御膳并派人送至裴寂家里。

李渊视朝,必引裴寂同坐。下朝回宫,就把裴寂请入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当朝贵戚,没人受此超规格的对待,连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也无此“殊荣”。

但裴寂本性怯懦,并无捍御之才,出外打仗就成草包一个。刘武周等人进寇太原,他自告奋勇率军前往,一败再败,打了一路,败了一路,逃了一路。还朝后,虽遭李渊一番奚落,住了两天监狱,不久就被释放,李渊顾待弥重。

老友之间心气相通,互相看见心里就舒坦,李渊不可能严惩裴寂。

武德六年,高祖迁裴寂为尚书左仆射,又特赐其可以自己铸钱。君臣两人欢饮于含章殿,裴寂倒知道“满则溢”的道理,叩请致仕。李渊闻言,竟泣下沾襟,说:“不要走嘛,我俩要偕老安享荣华富贵,公为台司,我为太上,逍遥一代,岂不快哉!”宴毕,为安慰老友,李渊马上册封裴寂为司空,每天遣尚书员外郎一人,轮流到裴寂府内值班伺候。

太宗继位后,一朝天子一朝臣,起先还挺尊敬裴寂,不久,裴寂牵涉和尚法雅妖言惑众一案。李世民抓住这个借口对这位裴老叔不留情面,把他免官放归蒲州。

不久,裴寂在老家负气怨恨,还杀了劝他造反的妖人信行灭口。太宗大怒,下令把裴寂徙交州禁锢,不久再远流静州。

估计李世民有两件事最恨这位裴叔:一是他进谗言杀掉刘文静,二是当年在太原起兵前,太宗本人低声下气,奉迎巴结,假输了不少金钱给他。

常人爱恨,帝王不异。

幸好,当地的土著造反,老裴寂率童仆平乱,立功赎罪。唐太宗顾念裴寂对唐朝有佐命之功,征其回朝。路远多疫,老头儿走到半道就病死了,时年六十岁。

裴寂下场不算坏,死后获赠河东郡公。其子裴律师还娶了太宗之妹临海长公主为妻。不过,他的孙子裴承先下场不好,在武则天时被酷吏诬杀。

一代元勋,最后竟绝嗣。

同类推荐
  • 新疆游记(西北史地丛书·第二辑)

    新疆游记(西北史地丛书·第二辑)

    《新疆游记》讲述了1916年,谢彬前往新疆考察,历时15月,就考察所得,写成《新疆游记》,凡30余万言,是介绍西北边疆知识的专著。孙中山亲笔为序,称赞他为“有识之士”,是一个“不立志做大官,而立志做大事”的“大丈夫”,并说读了此书,“其兴起吾国前途之希望,实无穷也。”
  •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庆余年

    庆余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庆余年》同名影视剧由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等主演,11月26日起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开播。
  • 三国大榜单:巅峰对决的历史余味

    三国大榜单:巅峰对决的历史余味

    基于《三国志》的“史料三国杀”,以榜单的形式书写三国历史!三国英雄的榜单有着值得挖掘的深意,他们的强弱盛衰之别,总蕴含着内在的逻辑与通则。任何高等级的博弈,都是一场智与力的综合角逐。一旦有人做出误判,强弱的转换总是立竿见影,由盛到衰往往转眼之间,新的博弈也势必随之重建。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人,请不要因为一部小说而轻视了正史。此份三国群英榜帮你解读三国间的博弈与均衡,解读三国史!
  • 三国之黄巾贼

    三国之黄巾贼

    文有文气,武有武气。穿越到三国,成为黄巾驸马爷,能够呼风唤雨的张角,向天借命的刘宏,未死的典韦,重用的高顺,逆天改命的戏志才.......书友群:594338912期待你的加入
热门推荐
  • 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父母的100件事

    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父母的100件事

    孩子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孩子上一年级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孩子上了一年级后,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面对即将到来的种种问题,多位一线资深教师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为人父母的经历将为家长一一解答。《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父母的100件事》是一本全面、系统应对小学一年级孩子成长与学习的书,书中解答了父母最关注的幼小衔接、学习习惯、作业问题、情商教育、个性发展、身体发育、安全教育等13类问题。这100个教育细节都是作者在长期的教学中研究与提炼出来的,都是一年级孩子会遇到的问题,作者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把科学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并有优秀小学生为本书配画。
  •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是元代维吾尔族诗人纳新的代表作。为危素所编,纳新通过努力学习,充分掌握了汉民族文化,在文人才子云集的京师和江南,以诗文知名于世。其诗文以游览酬唱居多,亦不乏针砭时弊之作,风格清丽,不刻意雕饰。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对他极为推崇。
  • 蜕变:年轻人快速成长的108个秘诀

    蜕变:年轻人快速成长的108个秘诀

    本书是作者将自己历年的培训内容整理加工编撰成书,涵盖108个实操性很强的方法,助力年轻人的成长与蝶变,主要内容有人际沟通,读书方法,学习方法、职场新人注意事项、公众演说等方面,是年轻人成长之旅不可或缺的一本书。
  • 穿越之狂妃驯夫

    穿越之狂妃驯夫

    小女子是21世纪一枚有志女青年,在职业生涯中偶然发现老板包养小三,本着正义的原则毅然告发老板妻,却不幸遭到报复,被车撞穿越了,新新世界,她将书写怎样的人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老总的柳下惠老公

    女老总的柳下惠老公

    ---腐女俱乐部女主角:“我妈催我嫁人。”---投炸弹。死党一:“你女王是当定了,没有反击的可能。”---一副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样子。死党二:“什么呀?不是还有其他的吗?别将恋的选择权弄少了!”--白眼.死党三:“YOU,泥闷……煤油靠率国?”---标准的洋老外,亏了她这么长一句话错了一大半,最后两个字倒是发音相当标准。-----近墨者黑啊!众人感叹!!女主角:“洋忸说的没错,就这么定了!”-----拍板定案!
  • 不可思议:上帝是女孩

    不可思议:上帝是女孩

    新上任的上帝——我,因为太年轻而被怀疑不能管理天堂。于是被狠心T到了人间,当起了高一女学生,说是为了让我学到管理技术,让我的经验更丰富,他们还警告我不准使用法术。在人间,我各门功课都好到爆,惟独栽在了英语上。连听写作弊也会考不及格,亏我还是上帝,丢脸啊!那一天因又不及格而被玛豆老师关,就因为被关才会发生那样令人喷血的事情。
  • 佛说辟除诸恶陀罗尼经

    佛说辟除诸恶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拿走了我的安琪儿

    谁,拿走了我的安琪儿

    “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我明明还有好多好多话要对你说,还有好多好多事情都还没有做!我不甘心就这样死了!所以我真的不想死!不想死!”我抱着叶子晴,哑然无语。只能任由那泪水,湿了衣襟,侵蚀胸膛,灼伤心口。她说,她不想死……而我,无能为力……
  • 重生未来之传承

    重生未来之传承

    钟绮灵倒下的时候带着深深地不甘,她觉得以后自己要奋起,只为自己而活!可是,当她醒了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幸好有个随身空间陪着她一起面对这一切。但是谁来告诉她,为什么这个面瘫非要跟她一起传承生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好久不见傅先生

    好久不见傅先生

    一个人之所以单身,大概是心里有个不可能的人,或者,有个不会再回头的人。薄凉情,就是那个不会再回头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全世界的人伤害了她,她都可能原谅,唯独他,不可能,他早已被她关在她内心深处的牢狱里,判处无期徒刑。后来的薄凉情,怎么会,这么美呐……如同盛开到荼蘼的花,逐渐衰败,淹于尘埃。傅九胤想,他是爱她的,因为她回来后,他的生活,不再像是深渊,每天都有不同的恶灵,催促着他去深陷。他从来都不是赢家,他把最好的薄凉情,狠狠的埋葬在二十年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