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65200000010

第10章 牛刀小试 英雄埋没

1.美国鹰参战

这次,幸运之神真的向巴顿招手了。罗肯巴赫告诉他,美军准备在9月初时组织大规模的进攻,而坦克兵是不可或缺的主力之一。巴顿回去之后,加紧训练士兵,希望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帮助他们熟悉坦克战。

日历本很快翻到了9月份,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了。这次的战役被称做圣米娜尔战役,由美军负责主攻,法军配合。巴顿受命率领美国的坦克部队参战,并带领了一个法国坦克营。战役的总指挥是潘兴将军,他把新组建的坦克部队全部交给自己年轻的部下指挥。巴顿第一次指挥大规模的战斗,便是指挥美国陆军最先进的坦克部队作战。他的内心里压力很大,生怕自己指挥不当,断送了坦克部队的前程。不过,压力在巴顿这里,已经完全转化为动力了。为了打场漂亮的胜仗,他带着参谋对作战区域进行了大量而细致的侦察,甚至连一条小河沟也不放过。此外,巴顿还加紧训练自己的部下,临阵磨枪。

作为第一次登上战争舞台的美国坦克部队,要做的远不止这些。坦克兵和集团军之间需要协调沟通,而美国的部队同法国部队之间也需要紧密联系。巴顿命令布雷特和康普顿两人分别率领第一和第二坦克营。他计划兵分三路,齐头并进:由布雷特率领第一坦克营,配合第四十二步兵师到达拿萨德的预定区域;法国坦克营居中,引导第一步兵师进入预定区域;康普顿率领第二坦克营,在右路负责吸引、牵制德军,并伺机进入埃塞镇。

根据计划,巴顿准备把重点放在第二坦克营上,该营建成时间短,而且指挥官康普顿较为年轻。虽然敢打敢冲,但还是自己亲自跟着才放心点儿。

2.法兰西的战斗

9月12日早晨五点,随着巴顿的一声令下,数百辆坦克连同一万多名官兵,开始发动进攻。除了少数坦克滚入泥潭不得动弹外,绝大多数的坦克都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进。前方的坦克已经和德军交火,炮声、机枪声不绝于耳。巴顿在指挥所内无法及时得知外面的战况,这也不符合他一贯冒险的天性。于是,他带着几名维修坦克的机械师和一个警卫排的士兵冲到了前线,把副官留在指挥所里坐镇指挥。

一路上,巴顿不顾炮火的轰炸,命令司机加速前进,以便尽快赶到前线。不久,他就来到了塞什普利高地,这里的第一坦克营带领着第四十二步兵师正在向德军的阵地猛攻过去。德军无心恋战,已经开始溃退。巴顿告诉布雷特,不要管中路和右路的坦克,追着德国人的屁股,打到他们投降为止。得知了第一坦克营的情况后,巴顿又立即赶往埃塞,这里的第二坦克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遭到了德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炮弹多得像机枪子弹一样,嗖嗖地从头顶上飞过。

巴顿和康普顿会合后,命令他们立即组织坦克向德国人进攻。但是康普顿这里只有五辆坦克,其余的都失去了联系。巴顿顾不上和他生气,立刻带着这五辆坦克,准备穿过埃塞镇。一位法国士兵出现在通往镇子小桥的路上,他告诉巴顿前面炮火激烈,坦克还是不要过去了。巴顿可不吃这一套,他激励坦克手们,“前面就是埃塞,我们去买早点吃吧!”坦克兵被旅长的乐观精神影响着,冲进了埃塞镇,将德国人逼了出去。进入埃塞镇后,巴顿觉得德国人已经是惊弓之鸟了,可以趁机扩大战果。他命令坦克继续向两公里外的帕讷镇进发。虽然坦克兵们作战勇敢,可是他们的坦克却不怎么给力。等到接近帕讷镇时,五辆坦克中只剩下一辆坦克可以开动,其余的燃油都用光了。

然而,巴顿就是有一股子虎劲儿,就剩一辆坦克,他也命令驾驶员向帕讷镇进攻。他自己则带着几名士兵,坐在坦克的尾部,毫无惧色。经过一番炮战,德国人仓皇出逃,他们缴获了四门火炮以及十几挺机枪。天色将黑,燃油也快用光了。巴顿命令第二坦克营在帕讷镇休整,等待后勤补充油料。他还不忘来到第一坦克营所在的拿萨德,这里的情况和第二坦克营差不多,二十五辆坦克都是开到没油才停下来。巴顿很高兴,夸奖了布雷特他们。这一天,中路的法国坦克营也进发到预定位置,并且俘获了一百多名德国士兵。

巴顿回到临时指挥部,顾不上休息,赶紧把当天的作战情况向上级汇报。“坦克兵已经完成任务,到达预定区域,并且多占领了三个镇。请迅速派后勤部门补充燃料,只要有燃料,我们可以打到柏林去!”一贯的勇猛骄傲,一贯的巴氏幽默。

第二天的进攻要简单得多,布雷特向维尼尔斯推进,康普顿向圣伯努瓦进发,法国坦克营由于减员严重而退出了战斗序列,到后方休整去了。巴顿雄心勃勃,准备复制昨天的成功,再打一个胜仗。可是这次美国人攻得快,不料德国人退得更快。一路上,除了零星的狙击手外,坦克兵没有遇到其他的敌人。这次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此战,美军共俘获敌军一万五千人,以及四百五十多门各式火炮。初次亮相的美国坦克兵就取得了优秀的战绩,得到了各界的好评。报纸上甚至刊登了巴顿坐在坦克车尾的照片,宣扬美国坦克兵的英勇事迹。但是,巴顿还是被上司罗肯巴赫狠批了一顿,原因是擅离职守,擅自离开指挥所,将全旅置于危险的境地。不过,潘兴将军很快写了一封亲笔信,表扬了坦克兵的英勇作战精神,罗肯巴赫也知道瑕不掩瑜的道理,转而又表扬了巴顿和他的坦克旅。

战后,巴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他认为,此次战斗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一、作战指挥不灵,指挥官与士兵的联系不紧密。坦克与坦克之间的交流不便,信息传达不便。二、后勤保障不力,坦克不是被敌人击伤、击毁无法前进,而是因为燃料不足,不得已停下了追击的脚步。三、坦克兵与步兵协调不力。常常是自己指挥不动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导致坦克兵伤亡过大。

很快,新的战役就要打响了。这一次,战场在默兹和阿拉贡一线。战前,巴顿派后勤部搜集了大量的燃油,保证再也不会出现上次因燃料不足而停滞不前的状况。为了保障通信,巴顿还特意找来了信鸽,作为通信工具。凡是可以想到的、对战斗有利的方法,他都尽量提前做好。这也正符合他所谓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

德国人在默兹、阿拉贡修筑了大量的工事,纵深达十数公里,易守难攻。交叉的机枪火力点,密布的铁丝网,还有大量的阵前地雷,给部队向前推进造成很大的困难。

9月26日的早晨,浓雾弥漫,经过三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巴顿率领着坦克兵冲向德军阵地。这次,巴顿又没有老老实实地待在指挥所,而是带着几个参谋和十二名机械师向枪炮声最猛烈的地方前进。坦克兵在激战后占领了雷瓦纳镇,然后缓慢向切平镇运动。他们在通往切平镇的路上遇到了德军的反扑,加上天气阴霾,雾气重重,很快便败下阵来。巴顿集合了大约两百名步兵和几辆坦克,等炮火稍弱一些就指挥他们发动反攻。但是坦克却被几条大壕沟给挡住了去路,以致无法通过。巴顿果断下令,留下两个排阻挡德军的进攻,其余的人全部运土来填壕沟。把壕沟填平并不难,难的是在德军的炮火下填平壕沟。有一个士兵在巴顿身旁,刚把一袋子土倒在沟中,就被一颗子弹打中头部当场毙命。而巴顿对此毫无畏惧,依然坚持带领大家挖土,终于把壕沟填平。坦克轰鸣着冲向德军,士兵们正准备赶上去,机枪声又一次响起。几个跑得快的人像被收割的麦子一样,迅速地倒下了。

大多数人都趴下了,一动不敢动。巴顿想如果不及时追上坦克,自己的任务就无法按时完成了。于是他大喊一声:“为了全世界的自由,跟我来!”可是,这次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和他一样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异国的土地。连同他自己在内只有六位勇士冲了过去。这种自杀式的冲锋当然不能取得任何效果,因此很快就只剩下巴顿和传令兵安吉列了。不过,巴顿并没有退缩,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归宿是一颗敌人的子弹。

接着,一颗敌人的子弹击中了巴顿的大腿,并从腹部穿进去。巴顿倒在了一个弹坑里,血流如注。安吉列赶紧拿出急救包,为巴顿止血。这时,冲过去的几辆坦克回来了。巴顿派安吉列跑过去通知他们机枪的位置,要求他们迅速摧毁对方的机枪阵地。待德军的机枪阵地被摧毁后,巴顿才命令传令兵告诉指挥所由布雷特接替他指挥。医务兵抬来担架,要把巴顿送往战地医院。他却坚持要先去司令部向长官说明战况,然后才被送往医院。还没到医院,他就因失血过多而昏了过去。

第二天,当他醒来时,发现病房内外躺满了自己的坦克兵。由于他们担心自己的旅长有生命危险,因此一直不愿离开。这下,巴顿又一次上了报纸,标题就是《记一位躺在弹坑里指挥的旅长——巴顿》。巴顿这种受伤不下火线的顽强拼搏精神激励了广大作战官兵,虽然他住进了医院,但他手下的坦克兵却一直在他的鼓舞下坚持作战,直至战役胜利。这一次,巴顿受到了各级长官的表扬与关怀,并因作战勇敢被晋升为上校。这时的巴顿只有三十三岁,年轻有为,雄姿英发。等他养好伤,踌躇满志地准备再大干一场时,一战结束了。时间是1918年11月11日,正好是他三十三岁生日这一天。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巴顿希望永远有仗可打。可是,这种违背人类和平发展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过,一战对于巴顿来说,可谓受益颇丰。他从一位并不知名的骑兵,变成了一位坦克战专家。在他的主持下,美国建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坦克部队,并在战争中积累了经验。因为战功卓著,他被连升三级,晋升为一名上校。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作战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被美国军政界所认同。

鉴于巴顿的优异表现,他被授予“优异服务十字勋章”和“优秀服务勋章”。因为在战场上的勇敢和出色指挥,“他将一群瓦解了的士兵组织起来,冒着枪林弹雨,直至负伤,并且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把指挥权移交”,特授予巴顿“优秀服务十字勋章”。而“优秀服务勋章”则是为了奖励巴顿在坦克学校和训练中心所作出的成绩。

3.归国

历经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灾难,伤亡三千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爱好和平的人们欢呼雀跃着,庆祝战争的结束。但是,面对良辰美景,巴顿却闷闷不乐。这个一心想在战争中完成理想的男人,无法忍受平静生活的蹉跎。他认为自己再次回到了那个愚蠢的、地狱般的世界中,生活也失去了意义。巴顿热爱战争,渴望在战斗中体会乐趣、刺激和紧张。他喜欢那种紧张的战争生活,并为自己错过了最后几天的战斗而懊恼不已。

同时,巴顿也把战争看做是达到理想的手段。作家法拉格曾在书中这样写道:“他对战争的热爱,并没有什么玄妙。他没有马基雅弗利或者黑格尔派哲学家所接受的不可避免的历史循环论。”巴顿的行为让很多人不解,人们认为他是个疯子。其实道理很简单,他就是想通过战争赢得荣誉和地位。

巴顿对战争的热爱,超过了很多伟大的将军。这是因为那些人认为战争是罪恶的根源,因而痛恨与厌恶战争。但是巴顿却认为,他的才能十分有限而且特殊,就是要献身给战争。他之所以选择军人作为职业,就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才能适合一辈子搞一项狭窄的专业。由此可见,战争的结束对巴顿的打击之大。

就在此时,布雷特从美国国内运来了国产的坦克。战斗已经结束了,这些坦克也成了摆设。巴顿却很高兴,他用这些坦克做了很多大胆的实验和组装。巴顿在坦克里装上了无线电话,可以在运动中进行通信联系。他还制订了集中使用坦克突破防御,向敌人纵深发动进攻,一举摧毁敌人指挥中心的战术。这些战术在二战中被广泛应用,同时也体现了巴顿过人的战术理念。此外,巴顿还认真地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教训,广泛地收集英法等军队的坦克兵训练材料、战地研究报告和作战材料,并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探索如何让士兵勇敢作战的方法。

巴顿之所以能够在坦克的作战领域取得成功,除了熟悉坦克战术外,还具备一个优秀将领所应该具备的才能。他同部下联系紧密,在士兵中拥有着很高的威望。为了提高士气,巴顿常常冲在最前线,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孤身率领坦克穿越雷区,带领突击队发动突袭,对他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这些都使得他在军中树立了不怕牺牲和爱兵如子的形象,从而得以三军用命,心系一处。

虽然巴顿在军中一向是以严厉著称的,但是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有着钢铁柔情的汉子。对于自己的妻子和朋友,他的关怀无微不至。此外,巴顿还从生活上关心自己的士兵,比如给士兵在战斗的间隙放个小假,让他们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而且,巴顿还设立了专门的邮车,为士兵鸿雁传书,带来家乡的问候。由此可见,巴顿也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

战争结束了,美国远征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起程回国。巴顿带领着坦克兵,从马赛港起程回国。马赛的军民,听说眼前这支纪律严明的坦克部队便是巴顿的部队时,给予了热烈的欢送,这也给巴顿带来了些许慰藉。

回到国内的巴顿,首先赶回家中,去见他朝思暮想的比阿特丽斯和两个孩子,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巴顿的部队被调往马里兰州的米德军营。在那里,美国的坦克部队合编为一个师。这时,美国国内的和平主义和孤立主义思潮逐渐占据了上风,大量军队被解散,军人复员。巴顿也从上校军衔恢复成了和平时期的上尉军衔,但很快又被升为少校。最让巴顿等人不能接受的是,几个月前还被当做英雄来崇拜的军人,现在变成了人们的笑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三十多个国家、十五亿人卷入了战争。人类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沙皇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消失了,世界霸主英国也因战争的巨大伤亡和损失在经济上出现了衰退。作为战胜国的美国,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的债权国。世界的金融中心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美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同时,美国的军事工业在战争中迅猛发展。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化学工业、铁路业、汽车工业、造船业,均获得了狂飙式的发展。美国政府的经济调控,使得就业增加,人民安居乐业。他们对于刚刚结束的战争深恶痛绝。这样的人民,怎么会去崇拜战斗的英雄呢?

当和平的呼声高涨的时候,美国国内对于是否需要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美国国会以保守派领袖道奇为首的多数人,认为美国没有必要在天下太平的时候,花费纳税人的钱去建设强大的军队。他们挫败了威尔逊总统加入国际联盟的计划后,便开始着手大规模裁军。

然而,这些事情并没有消磨掉巴顿的热情。巴顿从法国回国后,并没有实际的任务。在军营闲得无聊的巴顿想到了可以消磨时光的事情——改善坦克的通信。坦克的协同作战一直是各国头疼的问题,用传令兵吧,伤亡太大不说,效率也很低。用旗语或是灯光,对天气状况又有所要求。于是,巴顿找来了一位通信专家,希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试着把通信兵的设备装在坦克上,却发现这样根本行不通。因为坦克的金属外壳,极大地干扰了通信质量。所以这条路行不通。

简单地把现有的通信设备装在坦克上不行,巴顿只能另辟蹊径。一位叫做克里斯蒂的发明家,发明了一种新型坦克,可以很好地解决巴顿的问题。巴顿很感兴趣,自费投资给克里斯蒂,让他试制坦克。等坦克试制完毕,巴顿安排了一次表演,并邀请了陆军部的七位将军前来观看。

这种新式坦克造型简朴,甚至可以称之为丑陋,但是性能却是极为超前的。当时的坦克时速一般不过32千米,作战时需要依靠铁路运输到战场上去。而这种坦克时速却高达48千米。而且它还可以直接投入到战场上,因为克里斯蒂就是开着这辆坦克行驶了250千米来到表演现场的。

为了展示该坦克的操作简便,巴顿邀请几位将军试驾,但是无人理睬。巴顿的夫人比阿特丽斯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她跳上坦克,驾驶着它绕着训练场开了一圈儿。比阿特丽斯从来没有开过坦克,但却很轻松地驾驶着这种新式的坦克自由行驶,这足以说明这种坦克拥有很强的操控性。

不过,陆军部的几位将军对此并不感兴趣,这一方案最后还是被种种理由否定了。这一重大失误,让美国人的坦克发展陷于停滞。极富讽刺意味的是,苏联人搞到了设计的图纸,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T系列坦克。T系列坦克在军械史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为抵御德国法西斯立下了赫赫战功。时至今日仍然是俄罗斯的主战坦克之一。

最让巴顿感到心痛的是国家在1920年通过的《国防法案》。对已经是摇摇欲坠的美军坦克部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它规定陆军定额为28万人,两年后将缩减为12.5万人。而坦克兵不再作为新的兵种出现,它将从属于陆军。国会之所以要取消坦克兵的建制,除了经费紧缺的问题外,还因为坦克兵司令罗肯巴赫的理论影响。他认为坦克对于每一个兵种都有着很大的价值,因此应该被大量使用,要不然就不要用。这样的理论,是官僚性的说法,含混不清。罗肯巴赫的理论是落后的,不符合战争发展的规律。一叶障目的他,没有看到坦克集中使用,向敌人纵深发展的机动能力,并直接导致美国的这一新兵种发展前途受到阻碍。

《国防法案》的出台对巴顿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坦克就像他的儿子一样,是他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为了能让坦克兵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他想尽办法,找到自己在军界中的各种熟人、关系,但都无济于事。坦克兵的建制被取消,巴顿也失去了奋斗的方向。由于他无法保持坦克兵的独立性,所以他现在不得不选择一个新的兵种干下去。

巴顿选择回到骑兵部队,因为自己毕竟是骑兵出身的,而且自己的熟人和关系都在骑兵部队中,这样也比较容易升迁。离开坦克军营时,巴顿做了一次离别演说。他说道:“坦克凝集着我的心血,我不会放弃它的。现在的分别是暂时的,咱们总有相见的一天。”

4.任职夏威夷

在1920年的秋天,巴顿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迈尔堡。在这里,他担任第三骑兵团的中队长,相当于一个营长。不过,他的任务主要是负责把各地运到华盛顿的阵亡军人尸体,送往阿灵顿公墓安葬。每天到火车站迎接运送棺木的车,然后缓慢沉重地护送着它进入墓地。日复一日地单调生活,巴顿实在是无法忍受了。实在闷得慌了,他就去打马球。这可是骑兵的看家本领。从事这项运动,需要运动员拥有强健的体魄、准确的判断力和高度的注意力。除了打马球,巴顿还广泛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网球、手球、飞碟射击,不一而足。百无聊赖的巴顿就用这种肢体的疲惫来打发精神的空虚。

除了打马球、打猎之类的活动,巴顿最喜欢做的事情其实还是读书。在家时,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就是躲在书房里看书。他觉得只有智勇双全的人,才是真正的军人。头脑简单,只会冲锋的人是不配称做军人的。为了提高自己的军事水平,巴顿还参加了迈尔堡高级军官培训班,在堪萨斯州的利文沃斯堡指挥与参谋学校进修。圣诞节前夕,比阿特丽斯发来电报,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巴顿很高兴,学习起来也更有劲儿了。期末时,他还被评为优秀学员,并被分配到参谋团任职。

从指挥与参谋学校毕业后,巴顿被分配到了风景如画的夏威夷军区。夏威夷,是太平洋上的一颗璀璨的珍珠。它由八个大岛和星罗分布在周围的一百多个小岛构成,被认为是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和美国重要的作战中转基地,拥有很高的战略地位。

到达夏威夷后不久,巴顿便结识了岛上的贵族阶级,同他们打得火热。例如迪林海姆,岛上的房地产大亨,便和巴顿私交甚密。他们都爱好打马球,并因此而结缘。巴顿在夏威夷军区主要担任情报处长一职,这是个闲差,平时事情不多。巴顿就借此机会,经常外出参加当地贵族举办的酒会,打发时间。即便是这样,巴顿也不忘记经常捅出点娄子来。

在1935年8月举行的夏威夷全岛马球比赛中,由迪林海姆率领的瓦胡岛队迎战巴顿带领的陆军队。两人都是争强好胜的人,赛场之上无兄弟,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上半场快要结束前,迪林海姆所骑的马撞到了巴顿的马。比分正落后的巴顿很不高兴,大骂道:“迪林海姆,你这个混蛋,我要把你赶下海!”

巴顿天生是个大嗓门,他离看台又很近。他的上司德拉姆怕引起不必要的纷争,于是把巴顿队长的职位撤销,并禁止他参加比赛。不过场上的其他人可不领这个情,迪林海姆和毛伊岛队的队长来到德拉姆面前。他们抗议道:“将军,我们没有听到什么不当的言论。如果巴顿不能参赛,我们也将退出比赛。”德拉姆自己闹了个大红脸,被迫让巴顿再次上场。

除了日常的工作外,巴顿还制订了一个所谓“确保内部安全和审查”的计划。他对于日本人一直心存芥蒂,认为他们是二等民族。这项计划就是为了防止美日开战后,日本侨民可能会从事破坏和颠覆活动的。巴顿通过论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因此,他拟定了一份名单,一旦开战,立即拘捕一批人。这既反映了巴顿灵敏的政治嗅觉,也反映了他对于其他民族的蔑视和种族主义。

此外,巴顿还根据搜集来的各方材料,得出了日本极有可能进攻夏威夷的结论。为此,他特意写了一篇文章,研究如何防御日本的进攻。文章中指出,日本若是突然袭击珍珠港,对美国海军将是致命的打击。历史的发生,证明了这一点。

5.二战爆发

1937年6月,52岁的巴顿结束了在夏威夷的任职,返回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他已经不是那个33岁就被任命为上校的年轻军官了,现在,是时候考虑退役的事情了。

但是,巴顿并不甘心就这样退出自己钟爱一生的部队。他以过人的政治敏感度,判断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当此之时,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凡尔赛条约》,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在金融危机到来时,懦弱的资产阶级无法解决问题。希特勒带领着纳粹党,跳上舞台。他鼓吹《凡尔赛条约》是德国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应当废除不平等的条约。纳粹党迅速获得了德国人的支持,希特勒在竞选中获胜。掌握了政权的希特勒更加嚣张,他提出德国人口过多,土地不足,需要向外获得生存空间,并以此为借口悍然退出《凡尔赛条约》,大规模扩展军队。希特勒得到了德国容克大地主阶层的支持,通过宪法赋予了总统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特殊权力来执行公务的权利。这使得希特勒可以越过议会,实行实际的独裁统治。

地中海的意大利,掌权的是法西斯分子墨索里尼。他们看出了英法等国的懦弱,发动了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5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悍然发动了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在德国的支持和英法的纵容下,埃塞俄比亚很快被吞并。第二年,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撕毁《凡尔赛条约》。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德国和意大利明目张胆地支持佛朗哥叛军。

亚洲的日本,侵略的脚步进行得更早。他们早在1931年就炮制了九一八事变。日本的关东军炸毁了中国东北沈阳柳条屯一段铁路,却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他们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军营。这次事件是日本蓄意已久的阴谋,企图以此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与中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让日本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1937年7月7日夜,日本驻华北方面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宣告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1937年11月,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了柏林——东京——罗马的三国轴心集团。战争的策源地最终形成,战争的阴云又一次笼罩在了世界人民的头上。

第二年,巴顿调任得克萨斯州克拉克堡的骑兵团长,并晋升为上校。在赋闲多年后,他又重返野战部队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巴顿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已经不是骑兵打天下的年代了。他甚至对部下说:“不管你是否相信,以后我们是不可能骑着马参加战斗的。”经过巴顿长期的分析和考察,他认识到依靠骑兵打天下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巴顿在训练士兵的时候,利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把骑兵团分成若干机枪队。在克拉克堡,巴顿组织部下进行野外演习。他命令他们步行,长途跋涉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时的美国,还处于歌舞升平的状态中。巴顿的做法往往不被理解,他还得到了“战争狂人”的称号。

但是,1939年的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立即对德宣战。然而,英法却没有信守自己和波兰签订的保障波兰安全的条约。他们躲在坚固的马其诺防线后面,不管波兰人的死活。德国人依靠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和空军,使得战争迅速结束,不必拖延时间。这时候,巴顿却调离骑兵团长的位置,来到了迈尔堡担任要塞司令。

同类推荐
  • 鲁豫有约:男角

    鲁豫有约:男角

    此书收录14位影视界的大腕、名角不为人知的成长故事和他们的爱恨情愁。这些明星人物包括梁家辉、刘德华、黄秋生、张学友、李宗盛、崔健、曾志伟、罗大佑、任贤齐、钟镇涛、秦汉、成龙、吴若甫,罗家英等。鲁豫相信,没有一个男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
  • 梁漱溟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梁漱溟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本书以梁漱溟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为基本线索,着重叙述了其学术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作为国学大师的梁氏对20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发挥和独特的贡献。
  •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是百年前辛亥革命时山西起义的重要领导者,起义于十月二十九日以突击形式攻击山西巡抚衙门,一举成功,遂推选其任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而且,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 路遥新传

    路遥新传

    路遥本是凡人,活在平凡之中,亦在平凡的世界里逝去。然而不甘平凡的他却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写下不平凡的一笔。一部《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为路遥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路遥走了,他直面人生的勇气,是除了文学之外,留给世人的另外的精神财富,他让人们在平凡的世界里,用心活着……
  •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传奇的一生。
热门推荐
  •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但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未可限量的。正如2006年8月教育部下达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 身边有鬼

    身边有鬼

    听包车师傅说我们村子被泥石流埋了,我只当是吓唬人的,后来才知道……
  •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本书所选的鲁迅散文稍稍远离了他耿直、犀利、斥责黑暗现实的主色调。它记录的是鲁迅对于人生的思考与反思。
  • 疤界

    疤界

    桥西一曲流清河,岸隔浮萍漫月痕。她,自小父母双亡,被舅母卖至伊人苑,毁了容颜,便在伊人苑当琴师,与他相遇后,便开始了一世的牵绊。所有隐隐作痛皆由情生,自古造化愚弄世人,红尘曲,清平调,唱不尽人间长恨歌。书中人似乎都有一道道疤痕,或深或浅、或隐或现。
  • 打入公司主流圈

    打入公司主流圈

    这是一场站上中层的游戏,游戏中的每个人都削尖脑袋、挖空心思、极度悲催地渴望挤入这个圈子,成为制定游戏规则的人。也许你并不这么想,但你内心很期待。在这个竞争无所不在、出头之日遥遥无期,又恐别人不理解但内心极度渴望站位的时代,谁都不想浪费青春,那么又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站上中层主流圈呢?《打入公司主流圈》详解如何发现主流圈,如何唤起主流圈的关注,如何在主流圈展示自己的才华,如何不紧不慢站上中层,触摸主流圈的天花板……
  • 妈妈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妈妈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讲述月亮升起来了,在这美妙的、无忧无虑的童年里,孩子们又可以赖在爸爸妈妈身边听故事了。《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中全世界的孩子们在用不同的文字阅读着这些流传百年的经典故事。因为唯有经典才能永恒,才值得珍藏,才能让小孩子受益一生。
  • 太上宝篆

    太上宝篆

    太上,道也。太上者,大道之主宰,至高之道祖,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源于末法世界,手持神秘玉符,降临九洲浩土,少年追逐太上位业的修行之路。本书QQ群:7-0-9-7-8-1-1-4-2(三清天)新书《玉宸金章》已发,喜欢的书友可以收藏一下。
  • 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父母的话,是植入孩子心中的一粒种子,会深深影响孩子的一生。有效的亲子对话,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的学业进步大有帮助。本书以大量鲜活的实例,详尽介绍了父母在各种情况下与孩子说话的方法和技巧,是一本家庭常用、实用的教子必备书。
  • 都市强无敌外挂系统

    都市强无敌外挂系统

    本身是个挂逼的白亦剑原本一心准备当个家里蹲,苟在家里躺着就成为无敌强者。谁知道狗血的突然冒出个未婚妻,而以为对方是来退婚的他刚欣然应下才发现自己搞错了,然后闪婚得到了大美女老婆。接着就在他为了突然出现的老婆头疼时,又冒出一个地下城职业的系统外挂,一时间他的平静生活被打乱了。这是一个超级挂逼行走各界的故事。书友群‘298859630’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进来一起和我讨论剧情。
  • 奇怪的女病人

    奇怪的女病人

    女病人约我包厢见面,假装酒醉,事后却发现这位女病人有些不同寻常,一系列诡异之事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