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66400000004

第4章 克服妒忌心理:怎样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也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它扎根于每个人的内心,阅历丰富的成人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能在嫉妒产生时,借助一定的自我疏导,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理智地控制自己的嫉妒之心。可也有一部分人由于情绪失控,甚至采取过激的行为寻求自己的心理平衡。嫉妒心理可以有,但一定要把它控制在笼子里。行为主义者认为,要想彻底解决嫉妒问题,就需要了解嫉妒产生的根源,于是,行为主义者把研究回归到了幼儿时期。由于幼儿时期的认识水平有限,他们普遍认为夸奖别人就等于批评自己,而且不能把超过别人和自己的不断努力联系起来。他们受到表扬就会沾沾自喜,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就会愤懑异常,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这种早期的影响如影随形,成为嫉妒的滋生地。既然行为可以产生嫉妒,同理,依靠行为也可以克服嫉妒。

1.“妒忌”是什么?

除了习得的和非习得的各种形式的情绪行为以外,还有两类情绪引起了行为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妒忌和害羞。到今天为止,对于这两类情绪,行为心理学家还几乎没有或者极少进行研究。在我看来,妒忌和害羞是个体本身所具有的情绪行为。也就是说,它们是内在的情绪行为。

行为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其他情绪行为如愤怒、悲伤、忧愁、恐惧、仁慈等,是比较简单的。在他们看来,上述情绪行为都是以各类简单的非习惯行为为基础的上层结构。但是,我们认为,妒忌和害羞与那些情绪行为不同,应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众所周知,我们所得到的任何一个结果,都需要有确实的事实为依据,但我不得不承认——这也是我觉得非常遗憾的——直到现在为止,对于害羞的第一次出现,以及它的发生性成长,我还没有机会观察到。其实,我比较认可这样的观点,也就是从某种程度来讲,它与第一次明显的自慰有联系,而且,在这次自慰中有了性欲高潮的体验。自慰的刺激使得个体血压升高、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也就是人们说的脸红,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反应。我们都知道,个体在童年时期就被教育不要自慰,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这样一来,对于有关性器官的任何情形,包括言语或是触摸,都可能使人脸红或低下头的动作被条件化。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更多可以拿来和大家探讨的,因为这一说法只能是我自己的一种思考和推理,并没有真正的事实依据。

我想在这里说点与妒忌有关的问题。对于妒忌,我做了一些观察和实验。

妒忌到底是什么?它是由怎样的刺激产生的?它的反应形式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我问了任何一组个体,他们都没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对于“引起这种反应的非习得(无条件的)刺激是什么?”“这种非习得(无条件的)反应是什么?”这个两问题,我们所得到的都是不科学的回答。很大一部分人说,妒忌纯粹是本能。因此,我们无从真正得到想要的答案。

虽然我们不清楚妒忌,但不能忽视的是,它至今确实是个体结构中最有力的因素之一。

人们的很多行为都与妒忌有关联:婚姻中的矛盾冲突乃至关系破裂源于妒忌;抢夺他人财物和谋害他人性命,也往往出于妒忌心理。可以说,个体的整个行动系列几乎都有妒忌的因素,因此人们认为它是一种天生的本能,也是正常的事。但是,当我们想了解这种东西,然后去观察人们的行为,并假设妒忌产生于某种情况及其行为的详细情况时,就会发现情况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十分复杂,并且这些反应都是高度组织的(习得的)。基于此,我们对它的遗传根源持怀疑态度还是有必要的。

2.妒忌的反应及其引起的情境

妒忌行为要有针对的人,也就是妒忌必然是涉及他人的行为,所以说,妒忌的情境自始至终都是社会性的。那么,妒忌都涉及哪些人呢?我们认为,是那些能引起我们产生爱的条件的人,也许是父母、兄弟或姐妹,也许是丈夫、妻子或情人等。妒忌的对象不分男女,可能是同性,也可能是异性。在引起强烈的反应方面,妻子—丈夫的情境仅次于情人。

这一考察结果,对我们理解妒忌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帮助。这种情境始终是可以形成条件反射的,它涉及引起爱的条件反射的人。假如我们的概括没有错,那么我认为,对于妒忌的研究,我们应从遗传的行为形式中跳出来。

我曾经对儿童和成人的大量案例做了笔记,发现成人的反应有很多种。首先,我们拿成人的反应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案例A:A娶了一名比他年轻的姑娘,而且长得很漂亮,他们结婚已经两年了。A是一名“具有强烈妒忌心理的丈夫”,他们两个人会经常参加一些聚会。

(1)如果妻子跳舞时与舞伴挨得比较近。

(2)如果妻子没有跳舞,但在和一个男人低声地聊着什么。

(3)如果妻子突然一时冲动,在众人面前问了另一名男子。

(4)如果妻子和其他女人外出购物和用餐。

(5)如果妻子邀请朋友来家里聚会。

当上述刺激出现时,A产生了妒忌行为,并引发以下反应:

(1)拒绝和自己的妻子谈话或跳舞。

(2)牙关紧闭,眼睛眯起,颌骨“发硬”,全身的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

随后,他与人不告而别,离开聚会场所。当时,他的脸色由通红转向紫黑,十分难看。一般情况下,这种行为发生后,往往会持续好几天。对于自己的心事,他不会向任何人诉说,就算有人从中进行调节,他也不会说——妒忌状态似乎自己会逐渐消失。在这期间,无论妻子怎样向他表明自己的爱意,怎样为自己的行为辩解都无济于事,而任何的道歉和对他所表的忠心,也不能使情况得以好转。而事实是,他的妻子对他一心一意,绝没有一点对他人想入非非的念头,对于这一点,他在不妒忌的状态下也是承认的。如果在一名没有受过教育、缺乏教养的人身上,这些反应可能会变得更加外显,也就是他可能会对妻子使用暴力。或者真有入侵的男性,他会对其进行猛烈攻击,甚至杀死他。

接下来,我们再以儿童的妒忌行为为例,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案例B:我们是在儿童B大约2岁时,记录到他的首次妒忌迹象的。每当这个孩子的母亲与他的父亲行为亲昵时,如拥抱、接吻等,他就会表现出妒忌行为。直到他2岁半的时候,父母的亲密行为都没有对其回避过。这时,母亲拥抱父亲时,他就开始攻击父亲,反应如下:(1)拉扯住父亲的衣服;(2)大声喊,“那是我的妈妈”;(3)站到父母中间,将他们隔开。假如孩子的反应行为没有奏效,父亲依然亲吻母亲,孩子的情绪反应就会表现得很鲜明。每天早上,特别是星期天早上,孩子起床后来到父母的卧室,父亲会把孩子抱到他们的床上,这时父亲会受到欢迎和奉承。不过,虽然孩子只有2岁半,但他却会问父亲:“你今天上班吗?”或者直接对父亲说:“爸爸,你快去上班吧。”

这个孩子在3岁时,与他的还是婴儿的弟弟一同被送到了外婆家,在那里由一名保姆照看。和母亲分开了一个月的时间,他之前对母亲的那种强烈的依恋逐渐减弱。所以,当父母去看他们时,尽管还像以前那样,在他面前做一些亲昵的行为,他也没有再表现出妒忌的行为,那时这个孩子37个月大。为了观察孩子的妒忌行为最终是否会再产生,父亲故意在他面前长时间地抱住他的母亲,可他的反应仅仅是跑过来先抱了会儿其中一个人,然后又过去抱了会儿另一个人。这个试验一共重复做了4天,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当父亲看到运用原来的刺激方式,已经无法再唤起孩子的妒忌行为,他就转换了一种情境——攻击孩子的母亲,拉扯她,打她,母亲则假装哭泣,并进行回击。当孩子看到这种情形时,只忍耐了几分钟就奋力地扑向他的父亲,对其进行猛烈攻击。不停地踢打他父亲,又哭又喊,直到吵架结束。

接下来是母亲攻击父亲,父亲显出一副挨打的状态,母亲对其腰部进行猛烈击打,父亲疼得弯下自己的腰。父亲的样子丝毫没有装出来的迹象,但是,孩子仍然跑过来攻击父亲,不停地对他击打,甚至在父亲已经毫无招架之力时,依然不罢手。不过,这时候孩子已经真正受到困扰,实验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但是到了第二天,尽管父母亲在孩子面前调情、亲昵,孩子都没有再表现出妒忌行为。

3.孩子何时会出现对父亲或母亲的妒忌?

妒忌到底从何而来,其根源在哪里?为了弄清这一事实,我们进行了测试,测试的对象是一名11个月大的男孩儿。这是一个完全没有条件性恐惧且营养良好的孩子。但是,他非常依恋他的母亲,却对自己的父亲毫无依恋。因为这个孩子喜欢吮吸自己的手指,而父亲看到这种情形就会打他的手,以阻止他的吮吸,并用各种办法干扰他,打破他的宁静。这个孩子在11个月大的时候,已经能够迅速地爬行很长一段距离。

对于父母亲的相互拥抱,这个孩子毫不理会。可以说,在孩子的幼年生活中,从没把这当作一回事。这种情境经过反复实验,孩子都没有表现出一点向他们爬过去的意思,更别说去挡在他们中间了。

当然,我们的实验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安排孩子的父母相互进行攻击,以观察孩子的行为反应。当时,房间的地板上铺着地毯,因此打斗的声音并不大,母亲(或父亲)的呜咽声也比较低。但是,父母亲打架的声音还是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孩子马上停止了爬行动作,凝视了母亲很久。大家注意,在这里,孩子只是凝视母亲,而没有注视父亲。他在注视了一会儿后,并没有要参与其中的意思,也就是说,他没有帮某一人打架的打算,只是发出了呜咽之声。在这里,父母打架弄出的声响,二人拉扯导致的地板抖动,以及孩子看到父母的脸,这些视觉刺激,与孩子被打时的视觉刺激几乎无二,所以当他看到这些时会啼哭。也就是说,是这一系列的刺激,让我们观察到了置身于这种情境的下孩子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恐惧类型,其中有一部分形成了视觉性条件反射。显然,在这个实验中,这个孩子的父母不管是相互拥抱,还是大打出手,我们都没有从孩子身上看到妒忌行为。所以,我们认为,作为一个11个月大的孩子,他因为太幼小而无法出现妒忌行为。

4.哥哥会妒忌弟弟吗?

关于妒忌行为到底出现在何时,研究者们有不同说法。很多弗洛伊德主义者认为,一个儿童出现妒忌行为,是在他有了一个弟弟或妹妹后。他们指出,虽然孩子的年龄很小,不到1岁或刚过1岁,但实际上,其妒忌行为已经充分发展起来了。那么,他们的结论的正确性是否得到过验证呢?据我所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弗洛伊德主义者对自己的理论做过实际的实验测试。

为了弄清妒忌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做了很多观察,而且,我本人还曾经有机会去观察一名儿童接受他新生弟弟的情形。这之前,我曾向大家介绍过一个实验者B,也就是那个2岁半的孩子,大家应该还记得,他已经有了明显的妒忌行为,而且他的妒忌行为指向他的父亲。2岁半的时候,他对自己的母亲已经有了强烈的依恋,后来又对他的保姆产生了强烈的依恋。但是,在不到1岁的时候,他对任何孩子没有形成有组织的反应。那时,他母亲因为生产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这期间,负责照顾B的是他的保姆。在他母亲回家那天,保姆让B在自己的房间玩耍,直到我们将测试的一切条件都布置妥当。

我们为B安排一间照明很好的起居室,进行实验的时间是中午。当时,母亲正在给刚出生的婴儿喂食,她敞着胸前的衣服。在场的人,有B的父亲、母亲、新生儿,还有他的祖母以及一位训练有素的保姆(B没有见过这个保姆)。B已经两个星期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了,在大人的允许下,他从台阶上走下来进入房间。我们早已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要保持安静,而且尽量让当时的情境保持自然。B走进房间后,来到母亲身边,依偎着母亲的膝盖,然后说:“妈妈,你好。”除此之外,他并没有再进一步的行为。也就是说,他并没试图去拥抱或亲吻母亲,对于母亲敞开的胸前的衣襟和她怀里的婴儿,也并没有去注意。差不多30秒之后,他看到新生儿,然后说:“呀,小孩儿!”接着,他开始摸婴儿的脸蛋,拍他的小手,然后对着婴儿说:“那小孩儿,那小孩儿。”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的小嘴凑过去亲吻婴儿,可以说,他丝毫没有妒忌的意思。在这一过程中,他一直表现得温柔亲切。这时,那个保姆(B不认得他)将婴儿抱了起来,见状,B立即做出了反应,对他母亲说:“妈妈,抱好孩子。”大家请注意,这里B对婴儿做出了反应,这一反应就像母亲情境的一部分。这是他的第一次妒忌反应,可是,他的反应所指向的正是将母亲怀里的某些东西夺走的那个人(阻碍了他母亲的行动),而这是一种典型的非弗洛伊德主义者的反应。但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种反应对婴儿显然不是不利的,尽管是他使得自己不能被母亲抱着。

保姆将婴儿抱进了婴儿自己的房间,并将他放在小床上,B也跟着走了进去。等到他出来后,父亲问他:“你觉得吉米怎么样?”他说:“我很喜欢他,他在睡觉。”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过程中,B一直没有注意母亲敞开的胸脯,事实上,他除了在保姆抱起婴儿的那一刻想到了母亲,其他任何时候,他对母亲的关注都是非常少的。而他对于婴儿的积极反应也没有持续很久,只是几分钟而已,然后就去关注其他事情了。

第二天,父母亲告诉B,让他把房间腾出来给弟弟住,听到这这件事情后,他有了积极反应。他的房间有很多书和玩具,为了尽快将房间腾出来,他帮助大人收拾自己的东西,将那些书和玩具都挪到另一个房间。当天晚上,他就睡在了自己的新房间,并在这之后由保姆陪他睡觉。从我们对他的观察结果看,自始至终,B对婴儿行为的指向中,都没有表现出哪怕是一点不高兴或妒忌的迹象。从那时到现在,我们对这两个孩子已经持续观察了一年时间,可以说,他们没有表现出一丝妒忌迹象。现在,B已经3岁了,弟弟也1岁了,他对待弟弟的态度和他第一次见到弟弟一样,还是那么充满爱心和关切。而对于父母亲和家中保姆抱起弟弟爱抚时,他也没有一点妒忌的意思。可是我们的观察始终都在进行,也在想办法激发他的妒忌行为。一次,保姆就差一点成功激起他的妒忌心了,保姆说:“吉米是乖孩子,而你就不如他,你很调皮,所以我喜欢吉米更多一些。”接下来的几天中,B显示出了妒忌的苗头。不过,由于保姆没几天就被辞退了,B刚刚露出的妒忌心也随之消失了。

我们发现,对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依恋,不存在足以干扰的条件。但当弟弟不在旁边时,他也会像1岁的弟弟那样依偎在母亲身边;而当父母亲惩罚弟弟时,比如打他的小手,致使弟弟哭叫,3岁的B就会对父母发起攻击,而且一边打他们,一边说:“不要打吉米,他是个好孩子,不能让他哭。”

同类推荐
  • 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为什么有人能够看见自己“灵魂出窍”?为什么有人会患上“恋童癖”,对儿童欲罢不能?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会激发出更大的潜力和能量……其实这些行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以预测。此书将为读者解读许多怪诞行为,探秘其中的怪诞心理,“以怪制怪”,化生活的“非常态”为“常态”。。
  •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为什么有五种本领还输了——学会克服“贪婪”心理、随手将“金子”丢进海里——学会面对习惯心理、爱找借口的狼——改正“找借口”的错误心理、蚂蚁的追星梦——改正盲目崇拜的错误心理等。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4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4

    “一个人完全可以用心理学的方式来彻底解剖。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在家庭中承担什么角色,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心理学始终是对你最有帮助的一门学问。”本书荟萃100多个问题,配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全面介绍了心理学领域的基础知识,让你一学就通!
  • 执行的效力(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执行的效力(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开掘心理,发挥潜能,追求人生的最大成功和幸福,这就是全面推出这套书的主旨。
  • 说话心理学

    说话心理学

    一开口就紧张、一聊天大脑就短路、一插话就冷场?——从现在开始本书告诉你:怎么说都受欢迎!不会接话题、不会夸人、不会察言观色?——从现在开始本书告诉你:如何掌握读心术攻心术洗脑术说服术搭讪术。
热门推荐
  • 一本书读通文学典故

    一本书读通文学典故

    华夏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本书旨在普及国民的文学常识,尤其是培养青少年的文学素养、增加国学知识,系统地汇编了课本内外的文学常识,从上古时代的神话到先秦诸子散文,从两汉辞赋到魏晋风骨,从大唐盛世到元代戏曲、杂剧和明清小说,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在扩展阅读的同时,又可作为辅助国学学习。
  • 妖精女皇

    妖精女皇

    “跟我走吧!”晕,这个突然出现的女人有病吧?她干嘛要跟她走。这里有疼爱她的父母,还有数不尽用不完的钱财,跟她走,她才有病呢可是为什么她还是被拉走了?好吧,据说是去当女王,勉强同意一下。可是......上帝啊,这是什么鬼地方啊?一个东倒西歪、乱七八糟的宫殿?还有这些长得奇形怪状的.......人?什么?是妖精?!她要疯了。那个该死的女人是不是忘了说这个重点了。她被骗了,可不可以退货阿?好吧,好吧,不能退,那她就玩,她是女王呢,谁敢管她?有,他敢管,妖精族最年轻的长老。他说什么?还有任务!首先,修炼,已唤醒沉睡在她体内的女王本能。这个不错,她喜欢。第二,强壮本族,可以接受。似乎第一件跟第二件可以同时进行。原来长老也是笨蛋,哈哈哈。呀,被瞪了,正襟危坐。女王本能恢复前,还是很怕怕阿。忍了!第三,讨伐东鲁。兽人!可是他们的王很帅呢,还可以自由转换人兽形态,可不可以不打阿?第四........停!她已经好累了,休息一下。............我的群号55690337敲门砖书中任何一个人物的名字
  • 黑化快穿:花式撩男神

    黑化快穿:花式撩男神

    黑化大作战。温情竹马√腹黑世子√邪魅教主√高冷大神√病娇弟弟√傲娇校草√谪仙神医√呆萌侄子√蛇精师父√病弱少年……不就是不小心摔下了楼吗?这个坑货系统是个什么鬼?某女一脸凌乱。不就是找个任务者吗?这个神经少女是怎么回事?某系统一脸黑气。“系统君,你好坑。”“宝贝儿,是你太蠢。”从此踏上了一条撩男神的不归路。
  • 用心理学搞定你的“混蛋”上司

    用心理学搞定你的“混蛋”上司

    不管你是职场新人还是已混迹于职场多年的老江湖,职场心理学都将是你避免成为炮灰的宝典。本书是一本绝不枯燥的职场生存手册!它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职场中的种种注意事项,让你加薪、升职、成为领导眼中的红人便不再是一件难事。
  • 无可奈何桃花落

    无可奈何桃花落

    等若三生桃花源,自现桃花缘第一世:张白宇x许容第二世:张白宇x陈阿娇第三世:张白宇x许容一位冰心如玉壶,长像不凡纯情少年。一位坚韧不拔,逆境成长清秀姑娘。一位千古一帝,助攻皇帝……(现已更第一世)
  • 独家专宠:贺少慢点追

    独家专宠:贺少慢点追

    一场婚姻,言卿宁输了一切,于是她发誓,一定要拿回自己的一切!为了复仇,她不惜与虎谋皮!从决心成长那一刻开始,踏上自己的华丽之路,斗渣男,虐小三!只是……那个一起谋皮的,喂喂!请放开好吗?我们只是合作关系!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

    本书分为爱国励志、遵纪守法、学会学习、崇尚科学、热爱劳动等八大类。每例设计,均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准备和详细的程序,始终围绕知、情、意、行开展活动,集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趣味性于一体;在活动方式上,有讨、讲座、演讲、竞赛、模拟、相声、小品、咨询和现场参观访问等。
  • 阴楼诡雾

    阴楼诡雾

    传说这种东西,并不全是空穴来风。总会有那么一两件听上去很平常的事情,被人漫不经心的一说,回头细细想时却觉得充满蹊跷,甚至在沉闷夏夜也会不由自主地打起寒颤来。关于岭南何家那栋阴楼以及地下室暗洞的诸多传闻,多年以后,孤身一人重回秦岭山中的陆安,暗中望着后山里一批批舍命求利的正人君子,无奈与厌恶之余,也会淡然一笑地想起何延凌和周猛来。如果那个压抑沉寂的暴雨之夜,他能在何家姑娘的房间里多停留片刻,他们也不至于陷入今天这样被动和绝望的境地。这个时候,他只能信命。
  • 满江红

    满江红

    淡泊名利的画家于水村迁居南京,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因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歌女桃枝,两人陷入热恋,后因误会导致分手。桃枝赌气答应某老板的求婚,嫁与他作妻。在两人的结婚喜筵上,老板夫人大闹喜堂,多亏水村出面自认,化解了局面。不能忘情的桃枝追随病重的水村来到船上,恰逢渡船起火,桃枝与水村调换衣服,使水村被解救妇孺的小船载走,自己却被烧死在火中。得救后的水村沉浸在伤痛中不能自拔,偶然看到一出剧《满江红》,讲的正是一女与情郎易装救人的故事,终于因伤痛过度,在郁郁中死去。
  • 每夜一个鬼故事

    每夜一个鬼故事

    每夜都有一个诡故事!收录了百十个发生在乡村城市的离奇故事。风门灵异事件,根据鬼村风门村事件改编,凶宅事件,根据某地十几年前的三大悬案改编,真实还原当年悬案,灵宠物语,生活中那些动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或离奇古怪,或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