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300000011

第11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3)

(2)华严宗的圆融哲学。华严宗主要在陕西终南山一带形成。真正创始人为法藏,着重于建立庞大的华严学哲学体系。[注释:法藏的同代人、华严学者李通玄(635~730)在山西五台山一带阐发经义,应用《周易》来解释《华严》,并主张从自己的身心中找佛,着意追求成佛的实践方法,在法藏一系之外,别树一帜。]法藏华严宗哲学体系的中心是阐述佛所在的境界,强调佛境原为众生心地所具有,并指出观照佛境的方法。法藏的师父智俨首先以一与多(一切)相即相入的观点阐发成佛的境界——觉证的世界。法藏继承与发展师说,用“十玄”[注释:“十玄”,指阐明佛教的十个玄妙法门。法藏认为这些法门是彼此互相关联、互相摄入而又周遍圆融的,进而说明宇宙万物之间也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错综复杂的统一关系。]、“六相”[注释:“六相”,指事物的总相和别相、同相和异相、成相和坏相六种相状。法藏认为六相之间也是相即相入的圆融关系,以说明一切事物虽有自性,但又是融合无间、没有差别的。]等法门,系出理(本体、性空)、事(现象)、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四法界说,阐明宇宙万物,相依相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重重无尽,即世界万事万物大圆融、大调和、大统一的情景。澄观还把华严宗终南山系和五台山系的学风结合起来,并开创了融合华严与禅的新风。他在智俨、法藏的唯心说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万有即是一心,一心容万有,推进了华严的唯心学说。宗密继承澄观的思想和学风,更加强调禅教的一致,并调和佛与儒、道的关系。他还提出以灵知之心为宇宙万物本原的观点,给宋明理学以重大的影响。唐代华严宗哲学广泛地涉及了宇宙生成论、现象圆融论、认识论和主客体关系论等内容,思想丰富、深刻,形成了中国佛教理论思维的一座高峰。

(3)禅宗的顿悟哲学。禅宗尊奉相传在北魏时来华传授禅法的菩提达摩为初祖,传至五祖弘忍后,分为慧能南宗和神秀北宗两系。后来北宗衰败,南宗特盛,南宗实为禅宗的主流。慧能禅师的思想纲领是性净自悟,就是说,人人本性清净,只因被妄念的浮云所盖而不能自悟;一旦妄念俱灭,顿见真如本性,自成佛道。这也就是慧能《坛经》的核心思想。慧能还提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悟道途径,要求排除一切杂念,不执著外界事物的相状,不在任何事物上定住,执为实有,从而灭除妄念,顿悟成佛。慧能的众生心性论和成佛方法论对尔后的整个中国思想界都发了重大的影响。此后的禅宗南岳的青原两系都循此道路前进,在悟道实践上作出多姿多彩的发挥。南岳一系偏于倡导“触类是道”的禅法,强调人在禅修生活中的任何行为都是佛道的自然流露。青原一系则偏于提倡“即事而真”的禅法,主张在禅修时从个别的事象中去体悟真理。前者是从理看事,后者是从事看理,通过不同途径,达到理事圆融的境界。

从上述介绍可知,隋唐佛教哲学是中国佛教哲学的巅峰,与以前佛教相比,其特点是:第一,佛教哲学体系化。隋唐一些重要的宗派都建立了博大的哲学体系,与以前多数佛教哲学家的学派缺乏哲学思想体系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前也有形成哲学体系的,如僧肇、道生等人,但他们的体系只是由一些论文组成,规模不大。隋唐佛教宗派(除早期禅宗)都有相当数量的著作,内容涉及哲学的各个方面,而且十分系统,对于人生的本质、价值、解脱方法、思想境界以及相应地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学说。隋唐佛教宗派还吸取南北朝两地佛教之长,构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体系,这也显示出隋唐佛教哲学体系全面性的优点。第二,佛教哲学中国化。隋唐佛教宗派以我为主评判印度佛教经典的高下,禅宗甚至还在相当程度上贬低印度佛教思想。隋唐佛教宗派根据中国文化的总方向,吸取儒、道思想观念;又独立于儒、道之外,自主地创建佛教哲学体系,其哲学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正是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突出表现。第三,佛教哲学深刻化。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不仅具有结构体系和内容中国化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思想深刻化的特点。如天台宗的直观认识论、华严宗的圆融世界观和禅宗的心性论及直觉论,都具有相当的理论思维深度,反映了我国古代哲学家思维的深邃的精湛。

心性哲学的合流

自唐代中叶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向后期转变。从五代至近代一千多年历史的总体来看,统治阶级着重提倡的是儒学,对于佛、道两教则时而扶植时而限制。经过对三教的长期比较和深刻反思,新儒学——理学被确定为社会正统的主导意识形态。理学家们吸取佛教的心性理论,援佛入儒,更加内倾于心性的探求与修养,着意建构一种新型的主体人格理想,以适应维护社会纲常秩序的需要。

五代是中国佛教由盛变衰的转折期,其后直至近代是佛教的延续期。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引起了佛教宗风、学风的历史性转变。在佛教内部,由繁芜转入简易,由义理与修持并重转为侧重修持,由分歧、争辩趋于融会、调合。在佛教外部关系上,则更自觉、全面地融摄儒、道。在这种学风的推动下,佛教理论的兴奋点越来越集中于阐述心性问题,并归结为与儒、道合一的心性论。佛教学者在所谓“不昧本心”的共同思想基础上,阐扬儒、道、佛“三家一道”的理论,把佛教与儒、道合流的佛教道德精神境界论,这成为五代以来佛教哲学思想的中心论题。

五代以来的佛教哲学思想,比较重要的是:

(1)文字禅与看话禅。禅宗思想在宋代的重要发展表现为出现文字禅与看话禅。在禅教一致思想和文人学士的影响下,宋代禅师走上从文字上追求禅意的路子。禅师们既要用文字解说禅意,又要避免直截了当地道破语中真意,于是创造了所谓“绕路说禅”的方法,即竭力在文字语言技巧上下工夫来解说禅法,这就是文字禅。看话禅是把祖师语录中的某些语句作为“话头”(题目)来参究,以求真解。这是矫正文字禅只从文字中求理解的方法,倾向于自发地产生觉悟的非理性主义。当时还有一种反对看话禅的默照禅,主张静坐看心,求得心地的解脱。

(2)两种“观心”法门的对立。宋代天台宗分裂为山家山外两派,其原因主要是在“观心”问题上的理论分所致。山外派受华严宗的影响,认为事物的实相就是真心,观照实相就是观心,是真观心;离开实相去观心,是妄观心,是不对的。山家派则认为,观心是把所要观的道理集中到心上来观,也就是以无明妄心为对象,来观照佛教妙理,即主张妄心观。两派笔战不休,波澜起伏,后来山家派影响超过了山外派,成了天台的正宗。

(3)三教同心说。儒、道、佛三教合一说流行甚久,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说法。大约在唐代以前,多是从所谓不同功能的角度,即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来立论的,或是从培养理想人格——成圣、成仙、成佛可以相通来立论的。唐代以来,儒、道、佛三家各自为了重建新的理论,在心性学说上交流、交融日益增多。宋、明时代,佛教学者不仅重视与《周易》、《老子》、《庄子》三玄的融通,而且特别注意与论及心性问题的《中庸》、《大学》等“四书”的沟通。他们还进一步在同心的基础上统一了儒、道、佛三教,真可说:

学儒而能得孔氏之心,学佛而能得释氏之心,学老而能得老氏之心,……且儒也、释也、老也,皆名焉而也,非实也。实也者,心也。心也者,所以能儒能佛能老者也。……知此乃可与言三家一道也。而有不同者,名也,非心也。[注释:《长松茹退》,《紫柏老人集》卷9,31页,钱塘许灵虚重刊本,1878。]

如上所言,儒、道、佛三家所不同的是名称,相同的是心,是本心。心是成就儒、佛、道理想的共同根据,三家都以“不昧本心”为宗旨,以“直佛本心”为同道。由此看来,所谓三教合一的“一”就是指“本心”。把三教最后归结为本心的同一,的确是从根本上调和了三教,真可谓消除了三教的实质性差异。

(4)唯识新论。由于一批散失了的唯识学典籍重见于世的推动,以及将佛学与自然科学相比附思潮的影响,唯识学在近代得到复兴,并成为一代佛教学者和研究者探研与争论的热点。欧阳渐把大乘有宗的唯识和法相加以区别,得到章太炎的赞赏,却受到太虚法师的批评。章太炎作自视“一字千金”的《齐物论释》,以唯识释齐物,以齐物明唯识,遭到了熊十力的批评。熊氏提出“新唯识论”,援儒入释,又受到欧阳渐等人的否定。太虚也欲建与熊氏不同的“新唯识论”,以调和唯识学与现代科学理论,十分有趣的是,谭嗣同竟论定儒家典籍《大学》是“唯识之宗”,把唯识学的八识与《大学》的致知、诚意、修身、正心等一套主张比附融合,成为沟通儒、佛的典型论述。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就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得出以下一些看法:

(1)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形成、鼎盛和衰落三大阶段,凸现出一种博大的哲学体系由低潮到高潮再退潮的普遍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宗教哲学在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所经历的曲折道路。

(2)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决定于深刻、多元的内在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文化环境和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构造原则、发展方向、民族风貌和时代特色。中国佛教哲学思想无疑是中国佛教学者经过长时期消化,真正把握印度佛教的基本精神之后的巨大创造,但其所以能够超越外来的佛教,重构哲学思想,创造出中国化的宗教哲学理论,其内驱力则在于中国历史的需要,其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的土壤。

(3)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主旋律和真精神,在于成就人生最高的价值理想。印度佛教哲学的基调是宣传一切皆空,否定存在(包括个人生命内在)的客观性、真实性。这种思想与中国固有哲学的基调——承认存在客观性、真实性是旨趣迥异的。天台、华严和禅诸宗的大师们,自觉地吸取了中国固有的思维方式,运用圆融的思想方法,把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统一起来,强调理想寓于现实之中,主张回归现实,从现实中实现理想;也就是立足现实,消解对立,超越现实,成就理想。这也正是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4)要成就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关键在于认识、重塑和完善主体世界,也就是认识、改造和提升人心、人心的本质(本性)。这样,心性论就日益成为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重心。在中国佛教史上,先后展开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大体是因果报应之辩、神灭神不灭之争、佛性问题的纷争、真心说与妄心说的对峙、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对立,最后统一为主张与儒、道两家同一本心的三教心性合一论。这基本上是围绕心性问题而展开的。

(5)中国佛教心性论是阐述心的本性(自性)的理论,它的重心不是论述心的本性是净还是染的心理和生理问题,而是阐明成佛的可能性和开悟人心的理论根据。因此,天台、华严和禅诸宗都重视“观心”、“见性”,或观真心,或观妄心,或明本心,复本性,尽管法门不一,但贯穿其间的其同点是较多直接的感悟,也就是直觉方法。可以说,富有理智的直觉思维是中国佛教的心性论基础上构筑主体理想价值世界的基本方法。

同类推荐
  • 卜子夏考论

    卜子夏考论

    本书稿在搜集传世古籍、出土文献、地方志书和家谱族志中所有关于子夏的资料,仔细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用共计四章十四节的篇幅,深入系统地研究、考证、论述了孔子高徒子夏的家乡人文地理,卜氏家学渊源,孔门求学经历;他在孔子逝世后“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传授《六经》“发明章句”,作《毛诗序》、《仪礼·丧服传》、《子夏易传》(至少为第一作者,其后学陆续有所补益)等经典的历史性业绩;特别是他参与主编《论语》总结孔子教弟子怎样做人的教育思想,全面继承和部分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由是论证子夏(还可以类推到曾参、子游等孔门高徒)实为中国教育史、中华文明史上承上启下的一流大师级人物。另:李慎明院长同意为其作序。
  •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综观女性主义的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本书对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流派、女性主义论争和女性主义之后的思潮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堪称一本女性主义的重要读本。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古往今来,人类无数次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关于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真实,你才能准确地、深刻地对人生进行一次思考。生活,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探索。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 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本书是法国当今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重要论著《技术与时间》的第一卷。作者在书中,综合以西蒙栋、吉尔和勒鲁瓦-古兰等学者的技术进化理论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生存现象学理论,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通过阐释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和爱比米修斯兄弟的故事,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
热门推荐
  • 你们

    你们

    这年冬天,因为体质下降,也因为大柳的事,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我过得很抑郁,而且不住地感冒,一个医生朋友建议我去洗洗三温暖,隔几天蒸一蒸,排排毒,说不定对改善体质大有好处。这个好办,我很快就成了一家三温暖的常客。有一天,我正躺在小房子里熏蒸,门被推开了,进来了一男一女,透过浓重的雾气,我认出了那个男的,他是高锐,旁边那个女的,明显年纪比他大,也比他丑。我悄悄侧过身,不让他们看见我的脸。
  • 他是朝暮也是归处

    他是朝暮也是归处

    午后阳光正好,睡不着觉,舒晏对他道:“你唱首歌给我吧。”“好,你想听什么?”“就唱你最擅长的那一首吧。”梁昱行眉眼清澈温柔,搂着她的腰,在她耳边浅唱低吟。舒晏搂着他的脖子,靠着他的胸膛,能感觉到他的胸膛微微震动,即使她听不见,她也依然觉得这是这个世上最动听的声音。初次见面,舒晏以为他是个四处漂泊的流浪歌手,可后来才发现原来他并不是。当我抬头仰望这个温柔而又强大的你,我才发现,我对你的爱,已经胜过我的生命。
  • 神秘海底人

    神秘海底人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路小果、罗小闪和明俏俏跟着生物学家陆浩天爸爸来到了东海舰队,却遇到了神出鬼没的“幽灵潜艇”。幽灵潜艇究竟是图谋不轨的敌对势力,还是友好的外星朋友,抑或是传说已久的神秘海底人?三个小伙伴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冲破重重机关,探索神秘的海底国度。这个暑假注定不平凡!
  • 纣临

    纣临

    这只是个,关于一名平庸的、普通人的故事。
  • 大般若经第二会

    大般若经第二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外公陆定一

    我的外公陆定一

    本书系统记述了陆定一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革命战争时期的奋斗历程、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华彩乐章、“文革”中遭受的种种冲击和苦难,记述了陆定一同志与唐义贞烈士的生死情恋,展现了陆定一同志虽历经磨难而依旧信念不改、信心不减、追求不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 女老总的柳下惠老公

    女老总的柳下惠老公

    ---腐女俱乐部女主角:“我妈催我嫁人。”---投炸弹。死党一:“你女王是当定了,没有反击的可能。”---一副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样子。死党二:“什么呀?不是还有其他的吗?别将恋的选择权弄少了!”--白眼.死党三:“YOU,泥闷……煤油靠率国?”---标准的洋老外,亏了她这么长一句话错了一大半,最后两个字倒是发音相当标准。-----近墨者黑啊!众人感叹!!女主角:“洋忸说的没错,就这么定了!”-----拍板定案!
  • 事迹

    事迹

    杨娟说,高林是在几个月前出的事。关于这件事始终是一个谜。后来公社和县里也曾来人调查过,却一直没有查出结果。事情的起因是这一年的春天高林被村里安排去开拖拉机。我们村里有一台四轮的“东方红牌”拖拉机,但只有20马力,由于功率太小不适合农耕,就一直被村里当作运输工具使用。高林的父亲是多年的卡车司机,因此,高林对机械方面的事也略懂一些。他负责开拖拉机以后,对车很爱惜,只要没事的时候就将机盖打开,擦拭里边的每一个部件。
  • 娱乐玩童

    娱乐玩童

    李昊平穿了,成为一个三岁多的小孩子肖遥。爷爷是演员,父亲是歌手,已去世亲生母亲是模特,后妈又是演员,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肯定是要进娱乐圈玩玩的。问题是,怎么玩?书友群:584370176,五八四三七零一七六,伍捌肆叁柒零壹柒陆
  • 高僧摘要

    高僧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