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300000018

第18章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4)

这是具体阐明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五道的成因。这里,郗超以是否持戒、持戒的多少、行恶行善来决定五道的区别,认为人是前世持五戒的结果,而不同人持戒的多少又决定其尊卑寿夭的差别。这就把人的命运与佛教戒律即宗教道德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为劝导人们信佛持戒提供了依据。

中国佛教学者除了从戒律实践揭示众生轮回的原因以外,还越来越强调心(精神)的主体作用,从心的思维活动和原本原义义来阐明众生轮回的根源。

早期中国佛教学者如郗超就根据佛教心作六道轮回的思想,强调“凡虑发乎心,皆念念受报”[注释:《奉法要》,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18页。]。后期中国佛教学者进一步认为心的念头生起即入轮回中的不同种类。如云:“一心未生,凡圣皆不可得,……一心既生,则圣凡判然,……凡念头起处,当知自己所入所堕之界。”[注释:《法语·示法灯》,《紫柏老人集》卷4,10页,钱塘许灵虚重刊本,1878。]又如:“一切圣凡,善恶因果,依正庄严,皆由一心之所造。然此一心非别,乃吾人日用现前,分别了知之心也。”[注释:《法语·示徐清之》,《憨山老人梦游集》卷10,江北刻经处本,1879。]这里所说的心是指思维作用、认识作用。人心一念的善恶,直接决定了生死流转的不同方向。

极端重视心在轮回中的决定作用,导致了双重结果:一是在佛教修持过程中,重视行为动机的纯正,道德意识的修养;二是以为心不起思维、认识、了别作用,就不会有轮回。杨度作偈曰:

前偈:心心复心心,一心幻万轮。轮轮似生灭,非灭亦非生。

后偈:无前亦无后,无去亦无来。本无生灭心,何自有轮回。[注释:《轮回偈序》,《杨度集》,672页。]

这是运用体用一如的观念,把心分为体和用两个方面,从心的用来看,似有生灭心相,故有轮回;从心的体来看,本来无生灭心、无心也就无轮回。心的本体、体性是空无的,是无生灭、无轮回的,所以,如前所引,他认为“放下此心,轮回立尽”[注释:《轮回偈序》,《杨度集》,672页。]。这实际上是以追求主观心体的空寂为超脱轮回的境界。

四、对儒家反轮回说的回应

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儒家学者一直对佛教因果报应论包括轮回说持否定态度,其直接反对轮回说的论点主要有:

(1)批评人与其他动物“并为众生”说。晋宋之际何承天根据儒家的“天地之性人为贵”的观点,在《达性论》[注释:《弘明集》卷4。]中指出,“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灵”,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与天地“相须而成”,人能够广泛利用自然物,加工制作,为人类生活服务,而和其他动物不同。又说:“人以仁义立”,人具有其他动物没有的仁义道德。由此他突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指出人“安得与夫飞沈蠉蠕并为众生哉?”“飞沈蠉蠕”,指禽兽虫鱼之类。认为怎么能将人与禽兽虫鱼并称为“众生”呢?人既不能和其他动物并称“众生”,也不可能轮回转生为其他动物:“生必有死,……奚有于更受形哉?”何氏坚持儒家关于人的崇高地位的价值观念,抨击“众生”说,并依据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否定“轮回”说。

(2)反对轮回转生的“鬼神”论。宋代理学家张载说:“浮屠明鬼,谓有识之死受生循环,遂厌苦求免,可谓知鬼乎?以人生为妄[见],可谓知人乎?”[注释:《正蒙·乾称》,《张载集》,64页,北京,中华书局,1978。]张载从气本论出发,认为鬼神是气运动变化的形态,气聚显而成物为神,气散隐而为鬼。又说阳气主伸为神,阴气主屈为鬼,这既否定了鬼神的人格神的性质,又否定了鬼神灵魂的永恒存在。他据此批评佛教把人生视为苦命,因厌苦而力求避免死后轮回转生为鬼,是既非知鬼,也非知人。

(3)指斥轮回说是“怖”、“诱”之术。儒家认为:“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注释:慧琳:《白黑论》,《天竺迦毗黎因传》,《宋书》第8册,2390页。]佛教的天堂地狱说教不如儒家的义理道德实践,是“近欲未弭,远利又兴,……永开利竞之俗”[注释:慧琳:《白黑论》,《天竺迦毗黎因传》,《宋书》第8册,2390页。]。又说:“佛经怪诞,大而无征。怖以地狱,则使怯者寒心;诱以天堂,则令愚者虚企。”[注释:道安:《二教论·教指通局十一》,《广弘明集》卷8。]程颢也说:“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注释:《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一》,《二程集》,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这都是指责地狱天堂说是对怯者的恫吓,对愚者的诱惑,使前者战栗畏惧,令后者产生虚幻的企望。

(4)抨击轮回说是鼓动“买福卖罪”式的交易。晚唐文学家杜牧指出,官吏巧取豪夺,工商百般敛财,自知有罪,于是“奉佛以求救”,竞相布施财物,建寺塑像,祈求“有罪罪灭,无福福至”,是一种“买福卖罪”[注释:《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全唐文》卷753,第8册,7809页。]的交易行为。朱熹也说佛教“以其有生死轮回之说,而自谓可以不沦于罪苦也,则世之傭奴爨婢、黥髡盗贼,亦匍匐而归之。”[注释:转引自刘谧:《三教平心论》卷上,《大正藏》第52卷,787页上。]

佛教对儒家学者反轮回说的挑战作出了回应。它强调轮回是众生行为必然带来的生命转化,是道德和自然相结合的法则。中国佛教学者应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着重援引儒家等典籍的有关记载,以论证生死轮回的确凿存在。如元代刘谧作《三教平心论》,其卷下有两大段话是专门回应张载和程颢反轮回说的,文云:

《南史》载,梁武帝梦眇目僧执手炉入宫内,欲讬生王宫,觉而后宫生子绎。幼即病目,医疗不效,竟眇一目,是为元帝。《名臣言行录》载,范祖禹将生,其母梦一伟丈夫立于侧曰:“我汉将军邓禹也。”觉而产儿,遂名祖禹,以邓禹内行淳备,遂字之曰淳夫。以是证之,则儒家之书,固有轮回之说矣。……《隋史》载,开皇中,大府丞赵文昌死而复活,云:“于冥间见周武帝受罪。帝谓文昌曰:既还家,卿为吾向隋皇帝说,吾灭佛法罪重,为营功德,俾出地狱。”文昌奏其事,文帝遂敕天下僧尼为周武帝诵《金刚经》。《名臣言行录》载,王荆公子名雱,所为不善,凡荆公悖理伤道之事,皆出于雱。及雱死后,荆公仿佛见雱荷铁枷立于门侧。于是舍所居之半山为钟山寺,为其追冥福。以是证之,则儒家之书,固有地狱之说矣。乃谓释氏地狱之说为无有,何其未及思也。[注释:《大正藏》第52卷,791页中、下。]

地狱之说,前既言之矣,至于死而变为畜生,见于儒家之所纪者非一。鲧为黄能,彭生为豕,载于《左传》;褒君为龙,载于《史记》;赵王如意为犬,载于《前汉书》,是中国未有佛教之前,记载于儒书者如此,非释氏创为此说也。[注释:同上书,794页上。]

刘氏引证的例子,多系说梦和传说,他据此得出儒家也早有地狱畜生轮回之说,自然是儒家学者所不能同意的。但这些有关记载畜生轮回之说,自然是儒家学者所不能同意的。但这些有关记载确也有利于论证佛教轮回说,因此仍被佛教学者利用为构筑儒、佛调和论的素材。儒家反对佛教轮回说,而佛教学者则尽力沟通儒、佛的对立思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佛教与中国固有观念由冲突而转向融合的思想发展轨迹,体现了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趋势。

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

以上我们论述了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内容,这里,我们将进一步分析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哲学内涵和社会功能,并揭示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基本特色。

一、因果报应论的哲学内涵

从理论思维的层面考察,因果报应论所蕴含的哲学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其要点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人生本原论。佛教因果报应论认为,人是生死无常的、不自由的、痛苦的,而痛苦的原因在于人的无明和贪爱,在于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即认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决定人自身命运的根源。这是佛教对人、人生、人类的一个基本看法。因果报应论强调人的一切都取决于人们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既非上帝的主宰,也非天命的安排。人是自作自受,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原则上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排除了神造论和天命论。与此相联系,佛教认为“万类纷纭,唯人最灵”[注释:真可:《法语·勉马大之》,《紫柏老人集》卷4,20页。]。六道之中,天,贪图享乐;阿修罗,脾性不好;畜生,太愚蠢;饿鬼和地狱,罪恶过于深重;唯有人最富有智慧和灵性,能够修行成佛,最终摆脱轮回之苦,是六道众生升沉的枢纽,实际上,六道轮回说是以人为中心的升沉学说。

同类推荐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道德进步是如何发生的?社会是如何摒弃那些长期沿袭的不道德习俗的?在《荣誉法则》一书里,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探讨了一个长期受到忽视的改革动力。阿皮亚审视了以往道德革命的实例,并且对当代反对残忍习俗的运动作出描述,揭示了一个道理,即理性、道德或者宗教都不足以推进社会的改革。只有在不道德习俗与荣誉发生冲突之后,不道德习俗才会最终消亡。阿皮亚拥有讲述故事的天赋,以及哲学家的严谨态度,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探讨了与道德相关的问题。从满人废止中国古以有之的缠足习俗,到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在伦敦与废奴运动领袖们的会晤,《荣誉法则》一书揭示了道德革命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本书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将其新创的道德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特别是孟子的良知学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对道德意识的三种来源即内心的、外在的和超越的起源,也即对道德本能、社会伦理和神学伦理进行了区分和描述,尤其对道德本能之所以是自然本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回答“我们为何以及如何意识到善?”的问题。
热门推荐
  •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人气作家水木丁畅销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姊妹篇——从情感、生活、阅读三个角度,讨论在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书中收录关于情感、生活与阅读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延续《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风格,作者从现实生活里、从情感经验之中、从阅读思考之间,引发出有关生命、成长和自由的讨论。每一篇都闪耀着智性的光辉,记录了一位理智与感情并存的作者,挥别青春的脆弱与伤感,臻至成熟温暖的过程。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共同问题的答案:在这个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
  • 刀剑乱舞之我的本丸好特别

    刀剑乱舞之我的本丸好特别

    关于种花家的一只兔子经历了穿越、穿越后再次穿越到了刀剑乱舞的世界,也许?可是,为什么她的本丸有点特别呢?在此声明本人是新婶一枚,本文里但凡写到的刀剑都是我有的,我没有的刀剑绝对不会写出来,我还有很多刀剑男士没有捞到,本文涉及暗黑本丸所以里面的人设可能和你们认为的不太一样,也许你们会觉得他们崩掉了,可这就是我想写的刀剑男士,本文集小白圣母狗血于一身,,接受不了的请不要观看,我不会接受你们任何的所谓科普,不要用游戏来审视我的文接受不了的千万不要看。我的小说交流群:14775946
  • 总裁的妻子

    总裁的妻子

    【全本完】五年后!在一场名为“m.wkkk.net”的婚纱时装秀上,她牵着三个精致绝美的小宝贝,亲密的挽着另外一个男人,出现在了电视上!而他,在电视那边,紧紧地盯着那个笑容甜美的人!******一场大火,让她家破人亡。被初恋情人出卖,她将身心都献给了一个带着半张面具的男人!为了复仇,她不惜赔上所有,包括她自己!她,是萧氏集团最底层的婚纱设计助理。他,是日日折磨她的神秘男人。他,是流连花丛,桀骜不驯的总裁少爷。一件神秘的婚纱,将他与她,她与他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一次意外,她凭着对时尚的嗅觉,一跃成为了婚纱设计界的新起之秀!可命运却再次的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当她整个人消失在了他的世界时,他跪在地上,悔恨袭上了他的心头……
  • 娘子往哪跑

    娘子往哪跑

    【本文半价,走过路过的不要错过了,跳楼大甩卖了啊!!!只要两块多钱哟!】中央情报局的主要骨干,代号“L”,成绩优异,获过一等功.为了搜集情报,俨然进了疯人院。不仅要装成精神病,还要做出一些精神病的事情。只是情报得手时,意外出现。再醒来时,却变成了一个六岁小破孩身上。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哪?穿越!古代!还架空!对天狂笑,伸手一指,玉帝,如来,耶稣,我哪得罪你们了啊啊啊~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只能好好在这异世生活。还好,干的是老本行,只不过换了千年老古董做上司。眼前这个美少年,现在十四五岁的样子,过几年就变成美青年,然后是美男。自己是不应该先下手为强呢。手里拿着刚刚不知道在哪摘下的红色鲜花,眼中带着浓浓的深情,“帅哥,做我男朋友吧,我会宠你一辈子。”美少年看了看我手中的花,并不接过去,美少年的桃花眼中全是戏谑,“噢?怎么个宠法。”什么?这美少年是自己的主子?那我刚才的话能不能收回。接到任务,到武林世家里面‘拿’点东西,扮作即将成为这武林世家好太太的贴身秘书,可是谁料到,这好太太和情人跑了,任务还是要继续的,只能委屈自己当这个好太太到那个被戴绿帽子的相公家走一遭。“娘子,偷了为夫的东西就想走。”武林世家传人,拦在前面的人,依旧是平时温文尔雅的样子,现在看起来像个无赖痞子。“相公,我只是借去看看,以后还你。”我缩着身子,带着谄媚的笑,对着自己的‘夫君’讨价还价。又是任务,到邪教教主那‘借’点东西,这次顺利,混个小侍卫,可是这邪教教主,竟然是只玻璃。“小夜夜,过来给主上我亲一口。”邪教教主,细细的丹凤眼挑起,朝着自己抛了个媚眼,邪魅的样子,女子比之都不如。“教主,属下不好这口。”自己被这人妖勾的心痒痒的,但是更加看中自己的小命。****************************************************【弑情】
  •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噬九霄

    剑噬九霄

    一梦回到四十年前,洛枫以古神器自碎剑心,破而后立。报血仇,灭强敌,所向披靡。因剑重生,吾当为无敌剑主,剑噬九霄!
  • 空舰导弹科技知识(上)(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空舰导弹科技知识(上)(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导弹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的效果。也就是说,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北京有多少个部队大院?很少有人能说的清楚,仅在城区一条著名街道的几公里地段内,就有六七个紧挨着的、分别生活着几千上万人的部队大院,一个大院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部队大院戒备森严,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民道、官道,都是学问;家事、国事,皆有文章。作者从军35年,主要任职于解放军总后勤部,常年生活在北京某部队大院。本书就是他品读人生、总结军旅生涯的心灵体悟,第一次原生态地展现北京某部队大院生活的小说集。不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号召,本书着眼于个体生命的细致把握,展现新时期下部队大院人们的生活状态。
  • 能控制情绪的人,方能控制人生

    能控制情绪的人,方能控制人生

    一本让人告别负面情绪的实用读物。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真正的心想事成一帆风顺,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各种琐事杂事意外之事层出不穷,让我们生气、烦恼。那么,如何正确地去解决,便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实际上,当负面情绪到来时,明智的做法是,找出问题本质,剥离负面的不好的情绪,让情绪为己所用,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做情绪的俘虏。面对负面情绪,如果一味地逃避、怨怼甚至暴跳如雷,人就将变得更加消沉,最后可能会陷于极大的危机之中无法自拔。因此,要想更好地应对种种问题,拥有良好的情绪就成了不可忽视的元素。本书通过旨在教给读者怎样摸清情绪的规律,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从而让读者明白,能控制情绪的人,方能控制人生。
  • 赛尔号之师尊的专宠将军

    赛尔号之师尊的专宠将军

    这神灵大陆,分为四个宗“天”“神”“人”“妖”“天代表了:天魔宗魔君苍璩(qu)”“神代表了:墨玄宗称为师尊慕君泽”“人代表了:千泽宗宗主顾渊帝”“妖代表了:妖魂宗宗主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