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了心灵的枷锁,打破了心中的瓶颈,才能追求一份淡泊宁静;解开了心中的疙瘩,就能释放内心的压抑,输赢得失就如过眼云烟,转眼即逝;要追求心灵的自由就得打开心窗,放飞孤独,把自己融入人流之中。
挣脱心灵的枷锁
生命像树一样,大部分人必须移植后方能开花。
一个小孩在看完马戏团精彩的表演后,随着父亲到帐篷外拿干草喂已表演完的动物。
小孩注意到一旁的大象群,问父亲:“爸,大象那么有力气,为什么它们的脚上只系着一条细细的铁链,难道它无法挣开那条铁链逃脱吗?”
父亲笑了笑,耐心为孩子解释:“没错,大象是挣不开那条细细的铁链。在大象还小的时候,驯兽师就是用同样的铁链来系住小象的,那时候的小象,力气还不够大,起初也想挣开铁链的束缚,可是试过几次之后,知道自己的力气不足以挣开铁链,也就放弃了挣脱的念头,等小象长成大象后,它就甘心受那条铁链的限制,而不再想逃脱了。”
正当父亲解说之际,马戏团里失火了,草料、帐篷等物,燃烧得十分迅速,蔓延到了动物的休息区。
动物们受火势所逼,焦躁不安,而大象更是频频跺脚,仍是挣不开脚上的铁链。
炙热的火终于逼近大象,只见一只大象已被火烧到,灼痛之余,大象猛一抬脚,竟轻易将脚上铁链挣断,迅速奔逃至安全的地带。
有一两只见同伴挣断铁链逃脱,立刻也模仿它,用力挣断铁链。但其他的大象却不肯去尝试,只顾不断地焦急转圈跺脚,最后遭大火吞没,无一幸存。
在大象成长的过程中,人类聪明地利用一条铁链限制了它,虽然那样的铁链根本束缚不住有力的大象。
在我们成长的环境中,是否也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铁链在系住我们?而我们也就自然将这些铁链视为理所当然。就这样,我们独特的创意被自己抹杀,认为自己无法成功致富,难以成为配偶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无法成为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父母、父母心目中理想的孩子。然后,开始向环境低头,甚至于认命、怨天尤人。
这一切都是我们心中那条系住我们的铁链在作祟。或许,你必须耐心静候生命中来一场大火,逼得你非得选择挣断铁链或甘心被大火吞没。或许,你将幸运地选对了前者,在挣脱困境之后,语重心长地告诫后人,说人必须经苦难磨炼方能得以成长。
除了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方式之外,你还有一种不同的选择。你可以当机立断,运用我们的能力,立即挣开消极习惯的捆绑,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投入一个崭新的积极领域中,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发挥。
你愿意静待生命中的大火,甚至甘心为它所吞,而低头认命?抑或立即在心境上挣开环境的束缚,获得追求成功的自由?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我们没有勇气去打破已有的格局。精神上的枷锁有以下几种。
一、“别人会怎样想”的枷锁
面对失败,“别人将会有什么看法呢?”这的确是一种最普遍而且最具自我毁灭性的心理状态。这种“别人”式的想法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枷锁。它会伤害你的创造力和人格,把你原有的能力破坏殆尽,使你停滞不前。为摆脱这种“别人”式的枷锁,你不妨想一想,“别人”并不是“先知先觉”,他们往往是“事后诸葛亮”。你应该记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二、“注定会失败”的枷锁
这是另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一旦失败,便将自己初始的动机统统扼杀。他们不断重复着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他们因此把自己看得渺小,无法透彻地看清自己。要知道,世上绝没有后悔药。为了摆脱“注定会失败”的枷锁,你需要改变思想,换“脑筋”,思想本身会左右事情的发展。你不妨跟自己闲谈,保持积极的态度。切莫在不经意中将自己的创新意识抛弃,它是你最珍贵的东西。想着“我将要成功”而不是会失败;“我是一个胜利者”而非“一位失败者”;寻找助你成功的方法。你会发现你能左右自己的心灵,同样能左右自己的行动。
三、“为时已晚”的枷锁
许多失败者相信自己太晚了,已无法挽回,无法再创业了,因此对未来完全妥协,尽量逆来顺受地熬日子。这种“为时已晚”的枷锁,包括各式各样的人物:一个30岁的青年做生意亏了本就认为无法东山再起;一个40岁的寡妇就自认为太老无法再婚;一位10年前没有扩大投资的厂长要想重新开始投资就认为时过境迁。为了除去这种“为时已晚”的枷锁,你可以多观察那群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人物,而不去理会“年龄的限制”,并下定决心,不断奋斗,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功与年龄无关,重新开始永远为时不晚。
四、“过去错误”的枷锁
许多人都害怕再次尝试失败,因为他们曾经失败过,而且受创很深,正所谓“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是,对每一位有志之士来说,他都必须对过去所犯的错误保持正确的哲学观,从而使他得以再求突破,再创佳绩。如果你能将自己的失败看成是很有价值的教育投资的话,那就一点也没有损失了。因此,你完全不必把“过去的错误”看得太重。其实那根本不能算做失败,只能算是受教育,它能教会你许多事情,使你更加成熟。
不管是哪一种,当你失败了再站起来,或许精神焕发,或许精神一般。但如不能站起,那就是枷锁会加重你的负担,使你步履艰难甚至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只有把它们卸下来,你才能一身轻松地去奋斗,向着你的目标勇往直前。
许多人都害怕追随自己的激情,不敢追求自己最向往的事情,因为那要冒险,甚至要面对失败。但是全身心地追求你自己的激情本身就是成功。从不做任何尝试就是最大的失败。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天地,有自己的激情,有自己的成功。
有时办公室里滴答作响的钟声,就是自己年复一年在脑海中无法宁息的恼人呼喊。
无论它是什么,最后全都归结为罗宾·艾伦生活中的有一天所发生的变化,那天她决定按时下了班,搭上计程车,去做她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跳舞。
“我对自己发誓要不顾一切地坐上那辆车飞驰而去,重新开始舞蹈课程。坐在车里,我有很深的负罪感,因为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加班,而是按时下班。但是第二次去跳舞就容易多了,以后就越来越容易了。”
在温哥华,罗宾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经济学家,她在加拿大温哥华的一家主要金融机构担任很高的职位。她有两个孩子和一个温暖的家庭。但她总感觉自己好像失去了什么,生活并不是很完美。在她16岁时,她第一次上舞蹈课,她就满怀激情地想要成为舞蹈家,虽然她不时地学习舞蹈,做一些半专业化的表演,但她始终没有显示出作为舞蹈家必备的才能。而在商务方面她却显得轻车熟路。她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建立了成功的事业。
“我父母曾教导我说,要做就做你能做得好的,如果你不能把某件事做得很好,就不要做。虽然我对跳舞有热情,但我没有成为伟大舞蹈家的天赋。我常常在心里进行无法形容的爱与恨的斗争,无法决定是否要继续跳下去。”
考虑到父母的教导,同时也是顺应了社会对她的需要,罗宾压制住自己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和工作中。可是她从没有放弃在一个完整的舞剧中创作和表演的梦想,尽管她总是说服自己是因为没有时间、能力、创造力和资金来使这件事成功。
有一次,她无意中从卫生间的镜子里看到了令她吃惊的一幕,自己仅有32岁,但是看上去却像个老妇人,也许再也不能在舞台上跳舞了,她在心中回味着不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一生。就在那时,她下了决心去练习舞蹈,搞一次表演,即使人们笑话她,即使她一个人在只有空荡座椅的剧场中跳舞,她也要将这个梦想变成现实。就在那天,她跳上了一辆计程车,怀着不可动摇的决心回到舞蹈课的学习中。
激情和承诺总能使好的事情发生。罗宾下定决心后没几天,一个朋友给她看了一篇有关安德韦·梅伊斯的报道。安德韦·梅伊斯是来自洛杉矶的舞蹈动作设计师和表演家,他将在白岩石附近开班教课。罗宾犹豫了一下,但还是鼓起勇气给他打了电话。“简直像做梦一般,我们见了面,而且一拍即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我的梦想。”
在他们的业余时间,罗宾和安德韦共同编写了剧本《不要打破玻璃》,一个关于一位妇女在舞台上和生活中步步妥协的音乐喜剧。他们编排了每个舞蹈段落,自担主角,并安排了许多演员和舞蹈家扮演其他的角色。罗宾认为安德韦就是自己最需要的老师和伙伴,“他知道怎样增强我的力量,通过高超的摄影技术,变换光线和拍摄角度使我看起来更好,他知道作为一名舞蹈者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
罗宾意识到她不必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放弃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一直以为,如果我做一些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事情,就很难顾及其他事情了,比如孩子或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他工作的参与,反而使我的工作效率更高,在工作中取得了更大的成绩。我在工作中表现出了更大的信心和自我意识,和孩子们在一起也更有乐趣和更加自然。孩子们和我一起参加到演出中,卖票,调度灯光,他们也非常喜欢做这些事。我们作为一家人所共同度过的时光也更美好了,确实更加美妙了。”
罗宾与安德韦会面的七个月后,《不要打破玻璃》在温哥华的首映便取得了成功。人们的反应非常好,罗宾和安德韦决定延长演出,将此剧在白岩石上映。“人们都能将自身经历和此故事联系起来。许多人的愿望都未实现。许多人都想有一个机会来发现自身拥有的巨大财富——这个舞剧使人们思索他们是谁,他们还可以成为怎样的人。”
在办公室和在舞台上,罗宾继续着自己的两个职业。她现在已经是英国哥伦比亚保险公司——加拿大最大的机构的总裁和总经理。作为她自己公司的总裁,她是一位深受欢迎的企业顾问和发言人;同时,罗宾仍然挤出时间制作、编写、演出了四部舞剧,大量观众观看了演出,并且好评如潮。罗宾·艾伦使她的生活更加完整,因为她善于倾听自己心灵的呼声。
打破心中的瓶颈
打破心中的瓶颈,就可以排除一切障碍。
举重项目之一的挺举,有一种“500磅(约227公斤)瓶颈”的说法,也就是说,以人体的体力极限而言,500磅是很难超越的瓶颈。499磅的纪录保持者巴雷里比赛时所用的杠铃,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实际上超过了500磅。这个消息发布之后,世界上有六位举重好手在一瞬间就举起了一直未能突破的500磅杠铃。
有一位撑竿跳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
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
他说:“我在冲到起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
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跃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他撑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跃过。
心,可以超越困难,可以突破阻碍;心,可以粉碎障碍;心,终究会达成你的期望。
所谓瓶颈,其实是心理作用。你有生活瓶颈吗?
一个人的生活罗盘经常失灵,日复一日,有多少人在迷宫般的、无法预测也乏人指引的茫茫职场中失去了方向。他们不断触礁,可是别人却技高一筹地继续航行,安然应对每天的挑战,平安抵达成功的彼岸。为了维持正确的航线,为了不被路上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陷阱困住或吞噬,你需要一个可靠的内部导引系统,一个有用的罗盘,为你在职场困境中指引出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可悲的是,太多人从未抵达终点,因为他们借助失灵的罗盘来航行。这坏掉的罗盘可能是扭曲的是非感,或是被蒙蔽的价值观,或是自私自利的意图,或是未能设定目标,或是无法分辨轻重缓急,这简直不胜枚举。聪明人利用罗盘,可以获致恒久的成功;有智能的卓越人士,沿着正确的路线,坚定地向前行进,可以摆脱周围的危险,安抵终点。
小梅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念书时,每到自然课她就如鱼得水。后来她继续升学,直到大学化学系毕业。她的第一份工作也和实验工作有关,这是让她最有归属感,也最能施展抱负的领域。小梅不仅完成了老板交付的所有工作,还自动加倍做事,她一大早就去上班,直到很晚还不下班,就连周末都跑到实验室加班。
在这个职位做了几年以后,小梅变得不安起来,是因为这个职务的挑战性并未随着她知识的增长而拓展。由于无法找到适合她的挑战,小梅决定回到校园继续深造。在研究所攻读的小梅,学到了一种新技术,这门新兴的科学令她十分着迷,她写的硕士论文便以此为题。她发表的论文让她声名大噪,一毕业就接到好几家公司提供的十分吸引人的工作机会。她接受了一家公司的邀约,因为他们让她有机会应用所学,继续进行商业性研究。小梅很满意这个职位,表现优异且绩效卓著,她的工作为雇主带来高经济效益的技术突破。为了奖励她卓越的成就,高层决定将小梅升为实验部门的主管,这是一个收入丰厚、位高权重、但也肩负重大责任的职位。
小梅新的角色是负责管理其他研究人员的工作,这是她第一次担负管理工作,包括准备工作日志、指导绩效评估、处理监督事宜、企划等。她花在实验室的时间少了,留在办公室处理公文、打电话、与人互动的机会却增多了,另外还有冗长的会议,小梅最厌恶的就是开会。她开始怀念过去的日子,觉得那时她是多么的生气勃勃又充满挑战性,金钱和名望已不足以弥补这个遗憾。
每天都有许多困惑不安的人,鱼贯进出心理诊疗室,因为他们拒绝接受人生的定律,你不可以吃着碗里的,还望着盘子的,鱼与熊掌是无法兼得的,这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小梅既想要她所热爱的有趣且富挑战的工作,又想要加薪、名望、权势,但她不可能全都得到。
我们太庸人自扰,因为我们拒绝面对一个简单的事实:世事不可能尽如人意。我们日复一日作茧自缚、陷入苦恼,因为追求一个愿望,却造成另一个愿望无法实现,还拒绝调整自己接受这个事实。
小梅的罗盘就是这样坏掉的,它同时指向两个背道而驰的方向,因此她感到困惑。小梅需要一个仅仅指向单一方向的罗盘,一个值得让她继续前进的方向。
清扫心灵的垃圾
《王阳明全书》里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名叫杨茂,他是个聋哑人,阳明先生不懂得手语,只好跟他用笔交谈,阳明先生首先问:“你的耳朵能听到是非吗?”答:“不能,因为我是个聋子。”问:“你的嘴巴能够讲是非吗?”答:“不能,因为我是个哑巴。”又问:“那你的心知道是非吗?”见杨茂高兴得不得了,指天划地回答:“能、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