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1500000005

第5章 政变的开端(1)

太子李建成“谋反”

许多年以后,当鬓发苍白的唐高祖李渊被遗弃在宫城西侧那座不事修缮而且乏人问津的大安宫里,独自咀嚼生命中最后的孤独、失落和忧伤时,他将会不止一次地回想起武德七年那个燠热难当的夏天。

在老病交侵的落寞岁月里,尽管不堪回首的沧桑往事早已把这个老人的生命记忆啃噬得面目全非、斑驳支离,但是那个夏天发生的事情还是无比清晰地烙印在他的心底。对于这个从权力之巅遽然跌落并丧失了一切的昔日天子而言,似乎没有人比他更有理由确信——武德七年夏天是所有悲剧的开端。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张由欲望、阴谋和杀戮共同编织成的灾难之网,便不由分说地朝着李唐皇族的头顶罩了下来,最终酿成了武德九年那一幕禁门喋血、骨肉相残的惨剧。

其实李渊一直在努力避免悲剧的发生。

面对建成、元吉与世民之间明争暗斗的诸般事实,李渊并不是无所作为、听之任之,而是一直在他们之间尽力弥缝,煞费苦心地维持某种利益平衡,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然而,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努力一定有结果,但不一定有好结果。李渊的努力就在武德七年夏天结出了令他难以置信的恶果——庆州都督杨文幹悍然起兵,而太子竟然涉嫌谋反!

许多年后,李渊依然清晰地记得他在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愤怒、震惊与错愕。

太子谋反?

这可能吗?太子真的是杨文幹兵变的幕后主使吗?

自从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正月平定刘黑闼之后,太子李建成就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他发现自己终于在李世民的面前重拾了失落已久的自尊和自信,而日渐动摇的储君地位也由此得到了巩固。此外这次东征还让他得到了两个额外收获:其一是和四弟李元吉结成了政治同盟,一起把矛头指向了李世民;其二是与燕王李艺(罗艺)深相交结,推荐他入朝担任了左翊卫大将军,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阵营。

凯旋回朝后,李建成开始不遗余力地扩充武装力量。他私自招募长安及四方的骁勇之士两千余人,分别驻守东宫的左、右长林门,号长林兵;同时暗中派遣右虞侯可达志前往幽州,从李艺的旧部中抽调了三百名身经百战的突击骑兵,秘密屯驻东宫附近诸坊,准备进一步充实东宫卫队。

李建成之所以搞这么多小动作,目的只有一个——对付李世民。

因为他知道迟早有一天要和李世民刀兵相见。

然而,就在那三百名幽州骑兵刚刚进驻长安不久,事情就被人告发了。有人一状告到了皇帝那里,李渊顿时感到事态严重。一个储君居然背着朝廷,把一支地方军队千里迢迢地调入京师,这绝对是让人无法容忍的。李渊立刻把李建成召去训斥了一番,随后便将东宫将领可达志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市),以示惩戒。

李建成很窝火。他比谁都清楚,告密者肯定是秦王的人。可既然是自己违规操作被人抓了小辫子,他也无话可说,只好忍耐。

可有个人却不想忍耐。

他就是齐王李元吉。

这个一贯凶暴蛮横的老四,再也不想跟李世民玩暗中角力的游戏了,他频频怂恿太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他咬牙切齿地对李建成说:“当为兄手刃之!”李建成觉得时机尚不成熟,没有答应。李元吉嫌老大优柔寡断,决定自己找机会动手。

机会很快就来了。

有一次李世民陪同李渊莅临齐王府,李元吉遂命侍卫宇文宝埋伏在内室,准备刺杀李世民。李建成察觉之后,及时制止了他。在他看来,老四这么做简直就是玩火自焚——在你自己的府上、在天子的眼皮底下行凶杀人,暂且不说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就算得手了,你的手下刺客宇文宝能逃得掉吗?万一他招供了,你李元吉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就算他不招,你齐王身为他的主人,难道不要负主要责任?现如今谁都知道我和你是一条船上的人,到时候不光你身败名裂、小命不保,就连我李建成恐怕也难逃干系!

在李建成的极力阻止下,李元吉的暗杀计划被迫取消。他愤愤不平地对李建成说:“为兄计耳,于我何有?”(《资治通鉴》卷一九一)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夏天,炎炎烈日炙烤着帝京长安。

李渊发觉整座皇宫到处闪耀着令他头晕目眩的白光,灼人的热浪团团包裹着他,让他浑身乏力、呼吸沉重。除此之外,太子与秦王之间的矛盾冲突似乎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了白热化状态,甚至出现了武力对抗的苗头……这一切都让李渊感到心烦意乱。

五月中旬,位于长安以北宜君县境内的一座山中行宫——仁智宫竣工落成,李渊当即决定去仁智宫避暑散心,纾解一下连日来郁闷烦躁的心境。为此他特意点了两个儿子的名: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让他们陪同前往,同时命太子李建成留守长安,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说什么也不能让这兄弟仨呆在一起,否则他们准得闹事。

李渊觉得自己的安排很合理。把这几个小子分开,自己或许就能在这林木幽深、风景宜人的仁智宫过一个安心而清凉的夏天了。

可李渊并不知道,他的銮驾刚出长安,有两个东宫的军官随后就押着几车物资悄悄离开京城,一路向西北方向急行。

他们是太子手下的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车上装的是一大批崭新的盔甲。

二人奉太子之命,准备将盔甲运往庆州(今甘肃庆阳县)交给都督杨文幹。

很显然,这又是一次违规操作。就像前几次一样,李建成自以为这次私运兵器同样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可他绝没想到,他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秦王的眼睛。他更不会想到,这一次秦王会抓住这个把柄把他往死里整。

六月初,也就是在李渊驾临仁智宫的同时,尔朱焕一行也走到了从长安到庆州途中的豳州。

而武德七年这场震惊朝野的“太子谋反”事件,就在这一刻东窗事发。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尔朱焕和桥公山到达豳州后就不再往前走了,而且突然向豳州地方官举报,声称有重大案情要上告。豳州地方官不敢怠慢,即刻将他们送到了天子所在的仁智宫。尔朱焕和桥公山随即向李渊面奏,指控太子李建成准备与庆州都督杨文幹里应外合,趁天子不在京城之机发动兵变。

那一刻李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在他极度震惊并且满腹狐疑的时候,又有一个叫杜凤举的人也从宁州(今甘肃宁县)赶赴仁智宫告发了太子。

他的指控和尔朱焕、桥公山如出一辙。

这个杜凤举是什么角色,史书并无记载,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他和尔朱焕、桥公山的背后,一定有一种相同的力量在操纵,否则他们不太可能在同一时间发出对太子李建成同样不利的指控。

面对这接踵而来的控告,李渊再也坐不住了,他立刻找了一个理由传令太子到仁智宫面圣。无论太子谋反是真是假,李渊都必须在第一时间把他控制住。

接到天子的手诏后,李建成懵了。

出了什么事?天子为何平白无故召自己上山?

此时的李建成并不知道尔朱焕等人不但已经把他卖了,而且还给他扣上了大逆不道的谋反罪名。所以,他的第一反应只能是——私运盔甲之事又被秦王的人告发了。

私运盔甲虽然不是什么死罪,但是这一次却不太一样。因为运送的目的地是庆州,而众所周知的是,庆州都督杨文幹是东宫旧部、太子嫡系,李建成当初组建卫队时就曾经从庆州暗中征调过一批将士。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极易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何况此前可达志的事情已经是一次严厉的教训,这次又明知故犯,天子一定大为震怒,否则也不会这么急着召他去行宫。要知道,身为储君却暗中与地方将领交结,并且频频征调部队、私运军用物资,这些事情堆在一起很容易被人控以一个可怕的罪名,那就是——串通地方将领,阴谋反叛。

想到这里的时候,李建成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不知道此刻的天子是否已经起了这样的疑心,可他知道这种可能性绝对不会小。

怎么办?

幕僚们开始七嘴八舌地献计。太子舍人徐师谟提议,干脆起兵,趁天子不在把京师占了。

这显然是个馊主意,跟挖一个坑把自己埋了没啥两样,所以李建成并未采纳。

詹事主簿赵弘智则提出了一个比较理性的建议,他认为:太子应该贬损车服、摒弃随从,独自上山向皇帝请罪。李建成觉得事已至此,也只好这样了,于是带着东宫属官前往仁智宫,在距行宫六十里外的毛鸿宾堡命随从们留下,然后带着十余个侍卫上山。

一见到李渊,太子立刻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极力表明自己的清白,而且“叩头谢罪,奋身自掷,几至于绝”(《资治通鉴》卷一九一)。可李渊却一脸怒容,不为所动,一直到太子表演完了,才命人把太子软禁起来,当晚只给了他一碗麦饭充饥,并命殿中监陈福严加看管。

控制了太子之后,李渊立刻命司农卿宇文颖驰赴庆州,召杨文幹前来面圣,决定把案件查个水落石出。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宇文颖此行不但没有召来杨文幹,反而激起了他的兵变。

史书没有记载宇文颖到底跟杨文幹说了些什么,《资治通鉴》只有这么一句话:“颖至庆州,以情告之,文干遂举兵反。”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宇文颖“以情告之”的“情”到底是实情还是谎言,但是却不妨做一个推论,也就是说——究竟在什么情况下,杨文幹才会不顾一切地悍然起兵?

如果宇文颖跟杨文幹说的是实情,亦即皇帝对谋反之事只是有所怀疑而并未确认,那么杨文幹不太可能起兵造反。因为这么做只能在客观上证实李建成的谋反之罪,让太子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而杨文幹是太子的死党,他们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在皇帝尚未弄清太子谋反的事实真相之前,杨文幹根本没有理由把自己和太子往火坑里推。

由此可见,宇文颖说实话的可能性很小。既然如此,那么促使杨文幹孤注一掷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宇文颖捏造了某种事实。

也就是说,宇文颖很可能告诉杨文幹,太子已被皇帝逮捕,随时可能废黜,谋反行迹已经彻底败露,从而让杨文幹产生绝望心理,最后不得不铤而走险、悍然起兵。

如果我们的推论属实,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宇文颖为什么要撒谎?

就像尔朱焕等人控告太子的动机在史书中是一团迷雾一样,宇文颖诱使杨文幹起兵的动机同样隐藏在历史的背光处。然而,只要我们换个方式来提问,那么有关太子谋反和杨文幹兵变的真相很可能就会浮出水面。

刑侦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一起案件发生后,要锁定犯罪嫌疑人,一个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手段就是,看看有哪些人会因为某人的被害而获取利益或消除风险,那么凶手最有可能在这些人中间。

所以,我们的问题就是——在太子涉嫌谋反的情况下,杨文幹兵变对谁最有利?

进而言之,在尔朱焕、桥公山、杜凤举、宇文颖这几个看上去毫不相关的人背后,是否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一切?

杨文幹兵变的幕后黑手

六月二十四日,杨文幹兵变爆发。消息传到仁智宫,李渊勃然大怒,同时也感到极度的伤心和失望。因为杨文幹的行动等于自动承认了他与太子串通谋反的事实。联系此前尔朱焕等人的告发,整个事件已经真相大白,似乎没必要再寻找什么证据了,李渊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所有这一切的幕后主使不是别人,正是太子李建成。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李渊的难过自不待言。废立太子看来是势在必行了,可眼下的当务之急却是如何把叛乱消灭在萌芽状态。次日,李渊立刻派遣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会同灵州(今宁夏灵武市)都督杨师道出兵讨伐杨文幹。

二十六日,也就是杨文幹起兵的第三天,李渊召见了李世民。

李渊首先询问他对当前形势的看法。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杨文幹这个竖子,竟敢如此狂逆!儿臣以为,他很快就会被自己的部将所杀,即便不会,派遣一个普通将领也足以将他讨平。”

李渊摇了摇头,说:“不然。文幹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你应该亲自出征,回来后就立你为太子。但是,我不能效法隋文帝害死自己的儿子,所以,应该给建成留条后路,封他为蜀王。蜀地狭小,蜀兵脆弱,将来建成若能服从你,你就要保全他的性命;若不服从,你要制伏他也易如反掌。”

至此,整个太子谋反事件最大的获益者就站在我们面前了。

他就是秦王李世民。

杨文幹兵变最终促使李渊下定决心——废黜太子,改立秦王。

那么,李世民在这次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在背后都做了些什么?

要弄清这一点,首先必须研究一个问题:李建成有没有可能谋反?

我们的答案是: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第一,虽然太子与秦王的矛盾由来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但是李建成的储君地位始终是稳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李渊出于立嫡以长的原则和政治稳定的考虑,不可能像当年的隋文帝杨坚那样随意废立太子。

事实上,当秦王势强、太子势弱的时候,李渊也始终站在抑制秦王、扶持太子的立场上,否则也不会在刘黑闼第一次起兵时迟迟不愿起用李世民,更不会在刘黑闼二次起兵时全力支持李建成挂帅出征,建立战功。而李建成讨平刘黑闼之后,声望显著提升,势力有所增强,储君地位也随之巩固,根本无须担心被李世民取而代之。武德中后期,李渊对世民“恩礼渐薄”,而建成和元吉则“转蒙恩宠”(《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只要李建成保持现状,等到李渊百年之后,天子宝座自然就是他的。既然如此,在总体形势对其绝对有利的情况下,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李建成怎么可能会谋反?

第二,就算李建成为了防患于未然,打算彻底消除威胁他储君地位的危险因素,那么他要对付的人也应该是秦王李世民,而不是高祖李渊。因为直到武德七年,李渊仍然是李建成最大的政治靠山,而且即便是在李建成多次违规操作被揭发的情况下,李渊仍旧一如既往地对他寄予信任,否则也不会在前往仁智宫避暑的时候命太子监国,留守长安。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李建成串通杨文幹谋反的目的却是为了篡夺皇位。换句话说,他们矛头所指正是李渊本人。试问,在明知道李世民对其太子之位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李建成怎么可能动手推翻自己的政治靠山呢?除非他有绝对的把握将李渊和李世民一举翦除,否则以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和在军队中的势力来看,李建成这么做无异于自掘坟墓。

第三,退一步说,就算李建成真的铁了心要将李渊和李世民一网打尽,那么他的谋反计划也应该是首先在长安发动政变,彻底控制李渊,一举消灭李世民(在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正是一边控制皇帝一边翦除对手的),掌握了中枢大权后,再命令杨文幹在外围起兵响应,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同类推荐
  • 我在唐朝有个家

    我在唐朝有个家

    【起点中文网A级签约名品】一颗流星带走了现代渣男,却造就了大唐绝世好男人。周青,史上最倒霉的穿越者。亲爹不疼,大娘不爱,兄弟们处心积虑要置他于死地。若不是那场流星雨,或许灯红酒绿,花前月下才是他一生的归宿。如今,穿越到大唐,本想过着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悠闲日子,却不知万事冥冥之中早已有注定!
  • 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二版)

    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二版)

    从晚清的涉外人物谈起,重新梳理了晚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并由此对历史和现实中的中外关系进行论述,希望中国能真正地“走出晚清,走向全球化”。《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二版)》史料翔实,论说犀利,无论是对这段历史有独特情怀的读者,抑或研究此领域的学人,都会带来一定的启发和认识。此次修订的幅度大约在30%。
  • 墨尔本回忆录

    墨尔本回忆录

    《墨尔本回忆录》一文,便能帮助您从它起初的样子,一点点更好地认识这座城。比起晦涩抽象的史料,作为这段历史见证人和参与者的罗夫·博尔德伍德,对于这段历史有更多的发言权。他生于英国伦敦,后于1840年全家移居澳大利亚,并在墨尔本定居。他曾当过牧羊场主,后任采金场的监察官,期间一直坚持从事写作。与其说他见证了墨尔本的发展改变,不如说墨尔本寄托了他的年少轻狂的青春岁月,也因此他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生动详尽地讲述了那个时期墨尔本的故事。
  • 水浒枭雄

    水浒枭雄

    成吉思汗说:“我的帝国横跨欧亚。”张扬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朕的朝廷。”成吉思汗说:“千年后亚洲百分之八的男人是我的后代。”张扬说:“千年后世界百分之八的人都跟我姓。”
  • 明末之虎

    明末之虎

    崇祯六年夏,后金吞并明朝辽南金州后,现代大学生李啸,魂穿成金州一名普通乡下猎户。一文不名,不带系统,不带空间,没有任何特殊金手指的草民李啸,该怎样在这明末乱世,走出自已的生存与发展之路。战辽西,征宣府,据山东,筑高城,拓海疆。。。。。。在这明末的黑暗时刻,且看穿越而来的李啸,如何为神州社稷,为华夏百姓,立下这昭昭功业,打拼出朗朗乾坤!男儿只手将天补,刀马所至皆汉土!
热门推荐
  • 窥词管见

    窥词管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想做个很厉害的人

    想做个很厉害的人

    我叫霁言,一枚葬魂师(当然被坑的)。性别女,爱好美人。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身份在我有记忆以来一直是个孤儿,没人疼没人爱我是萝卜里的不甜的小白菜。我以为我这样碌碌无为,像普通人的生活会直到我死亡的那一天,可这一切都在一个夜黑风高夜的晚上改变了……
  •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很多人喜欢杜诗,杜诗有其独有的风格,本书将为你讲述吴小如对于杜诗的理解。
  • 诗集传附录纂疏

    诗集传附录纂疏

    本书收录现存元代诗经类文献。在文献整理中,选择一个好的底本,旁搜现寻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标点,同时撰写成各个著述的内容提要,对该著述作者、著作内容、特点及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做全面的介绍。本套丛书是收录现存元代经部文献的大型丛书,有助于推进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等不同专门史的研究。
  • 笑话故事

    笑话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神语

    神语

    当初的废材,交换的灵魂,一步步踏向巅峰的坚持,一次次背负死亡的悲愤,一回回生死的磨练,她终将崛起!她,韩天音,特工部精英,为了祖国不惜牺牲一切,最后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她,炎有情,神幻大陆有名的懦弱废材,为了心爱的人容忍一切,最后却因深爱之人算计惨被活活打死。灵魂交换,异世重生,当坚韧的灵魂附上懦弱的躯体,天下已注定惊起滔天巨浪!……………………………………………………………………………………神幻大陆,有萨伦帝京第一强者坐镇的炎家真可谓要风得风要语得雨,然而天不作美的是——炎家家主不但独子早死连留下的一双孙儿都是废材!孙子性格稳重又细心,虽然魂力低下不过也算有魂力吧?但这孙女炎有情也太惊人了:魂力:无!天赋技能:无!精神力:无!体质:无!天性胆怯懦弱就算了——居然还是个花痴!世人唾弃,众人嘲笑,看戏的、挖苦的、欺辱的、不屑的、打压的数不胜数,家族败落,炎家护短的家主也只能顶着一头白发独自苦苦支撑。然而,当灵魂转换,眼眸张开却已是凌厉的寒光,从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终究成为一段传奇。魂力:无止境!天赋技能:千年难得其一的幻兽师(别说我低调,多的也不告诉你!)精神力:别问,小心吓死!体质:打个几天几夜不成问题!什么?原来废材不是废材而是天才中的神才!?无数人垂首顿足,羡慕嫉妒恨却也只得红着眼睛眼巴巴看着,敢招惹?没见那些人的下场吗!片段一天空中两道翻飞的黑影,一个身影被凌空踩下,地上顿时被震出深坑。被踩之人面容扭曲濒临疯狂:“你要追我到什么时候,为什么不直接杀掉我!”她眼一眯,寒光咋泄:“这就是你伤害我的人的下场,我要一点点磨光你的信心,一点点让你恐慌畏惧,一点点让你无力绝望!一点点让你觉得——不如我!永远不能胜我!”片段二“再说一遍,放了我爷爷!”手一紧,手中之人在她手中徒然挣扎,脸色已经慢慢发紫,双眼前突眼白向上翻。她怒眼圆瞪脸上青筋毕露:“不然我定然让你家门尽灭断子绝孙,让你鸿家消失这片大陆之上,将你满门亲灵送入地狱,永世折磨!”片段三“我要让那座神殿永堕黑暗,让神度之门永为华丽的墓碑,让神国之上建立我们的城池!”她纤细的背影在苍穹中逐渐远去:”那么,走吧,跟我炎有情一起!”顿时,天地间回响起震天的齐喊:“吾等,跟随吾主!”为亲人,她算尽万物,宁负天下人亦要护卫至亲之人。
  • 相夫(婚姻治疗师前传)

    相夫(婚姻治疗师前传)

    孔家三女神,个顶个貌美如花。一姐好文艺,欲抛夫弃子去私奔;二姐工作狂,相“男神”无数,无一人能入她法眼;三妹鬼马精,倾心人气小歌手,一心要捧红个潜力股。平安夜前,三妹爱淘带着二姐爱佳,请“恋爱治疗师”宋时鱼给二姐量身定制一套速成版鉴人择偶秘籍,好让二姐尽快嫁出去,别再查收自己的“相夫伟业”。宋时鱼擅长相人秘术,足智多谋,助爱佳两小时内顺利“相”掉五位优质男,爱佳既受用又失落,爱淘看出宋时鱼没安好心。一姐爱美遭丈夫和小三联手挑衅,咬牙与情种诗人私奔。爱佳恳请宋时鱼出手为一姐相走情夫、相回亲夫。三个“姑奶奶”频频作孽,不让人省心……
  • Barrack-Room Ballads

    Barrack-Room Balla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与一只鬼的异世约会

    与一只鬼的异世约会

    西西告诉过我,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类还不知道的地方,比如有这样一个地方,生存者们吃铁锈、铁丝、胶管、建筑、砖块以及一大堆令人想也想不到的东西。而我们人类每日所食,却被他们视为没有营养价值的垃圾。在我遇见西西之前,我的生命是一片平静的沙滩;遇到西西以后,我看到一个烟火繁盛的瀚宇远方。西西是一只鬼,一个女鬼,在这个世界存在了超过万载。当我初见她时,不止一次想要离开她,可是最后,当她真正远离了我的生活,我才发现,对她的想念,已经超过了现有的时间。
  • 道门振兴系统

    道门振兴系统

    佛道之争,自古有之。然佛门大兴,道门衰败。一座破败道观,一位以振兴道门为己任的年轻道士。“无上天尊,这位居士可愿入我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