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5000000002

第2章 叶文玲(1)

1.叩问灵台

叶文玲

人说如果常常沉溺于回忆,就是年老的标志。年过花甲,当然可归入老年。但我好像没有“沉”更没有“溺”——虽然因为写作,心屏常常闪烁记忆的火花,但我却不大能够真正幸福地沉溺于回忆之中。

是的,能够全身心放松地沉溺于回忆中,不管所回忆的往事是大痛苦或大欢乐,不啻是件幸福的事,就如窗前明月枕边书,总是一种心灵的休闲。我之所以说自己“不大能够”,是因为最近在长篇小说写作暂告一个段落的间歇中,忽然发觉自己这辈子活得很傻,有时候连这种起码的自我调节式的“歇闲”都不会,都不曾。六十余年的生活,抛开青年和中年为谋生存而劳碌不堪的状态自不必说,从进入专业写作开始,照理说能够清闲自在地安排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可是,“生就的性,钉成的秤”,在生命的进程中依然故我,仿佛身后老有一根鞭子在催赶着自己,三天不碰“笔”(如今是电脑),那心情,对了,就像老家一句生动的比喻:仿佛狗没有屎吃一样无滋味。

其实,这都是自己逼自己,我的生命状态,永远是一种心甘情愿的自我挤压。

但近日,忽然有了放松的机会——兄长和老伴的校友,也是本人的老朋友,著名评论家何镇邦先生的一份稿约,给我创造了一种休闲的良机——按镇邦兄的编纂要求,这种可贤、可圣钩沉往事式的回忆,使我一下子就“沉溺”其中了。

这一“沉”,就沉入了回忆的汪洋大海,这一“溺”,更教我不能不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天,我什么时候已经“花甲”了?六十年,六十年,那可是人生的大半辈子,往事并不如烟,血色更会留痕。余生也晚,虽然颇多坎坷,自是没有什么足可教人惊心动魄的经历。但是,虫蚁之辈亦有行迹,世事和阅历毕竟是一点一滴堆积的,即便是寻常人生,毕竟也有那么多往事涛起浪伏地冲击脑海,若要剥茧抽丝,真不知从哪里着手为好。

就手拿起了时代文艺出版社年前为我出的一部“人生笔记”:《六十年的原声带》。

《六十年的原声带》是我的第四十二本作品集——如果不把那八卷本文集包括在内的话。

四十二,是数字符号,但对于我,却与生年有关——1942年是马年,在这年暮秋出生的我,仿佛和马也有了一些命运的关联。

有史记载,1942的马年是个大灾荒年,但在我的故乡——鱼米丰饶的浙江玉环县,好像不曾有什么太大的动静。我对饥馑的亲历,是在青年时代,那时我在山头海角一座古庙改建的一所小学当教师。只影孤灯,食不果腹,就这般清汤寡水的清贫生活,却没教我觉得太多的困苦。因为那时文学托梦,书籍为伴,青年时期勤奋不倦的苦读,支撑并构建了我的精神世界。儿时的文学梦,从十三岁那年在县报上“将名字变成报上的铅字”起,已经愈渐美丽浓烈。自与文学结缘,哪怕命运屡屡向我展露的,是一张严峻的面孔和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却从未妨碍我对她坚韧不拔的挚爱和追求。

虽然在故乡见识的世界非常有限,但是,与她耳鬓厮磨了我的青少年时代,她自然而然地成了我感情的绿荫,创作的摇篮。二十岁时我远去河南,故乡更像母亲一样,成为我心头永远的思念和牵挂。正是这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分,使我在中原大地重圆文学梦后,结集的第一本散文集,便以《梦里寻你千百度》为题,传递着对她的呼唤,而今整理几十年磨墨生涯的结晶,血肉相交的篇什中,全是亲情的沉淀。

人的一生经历,有一定的命运因素,但往往也有更多的性格使然。也许正是“马”的属性,使我注定了像马一样不驯顺于命运的摆布,大半生负重如枷,六十余年日子,“劳碌”是基本的概括。但我亦不以身累为“累”。当在几十年奋斗的路上依次经历过学生、教师、农民、工人、干部等职业,当渐渐见识着变幻无常的大千世界、吞咽过人生所有的酸甜苦辣,当深深体味着世海沧桑安然于而今的荣辱不惊以后,我觉得自己这一生,虽然多舛却可算丰富。从常情说,人过花甲之岁家庭安宁儿孙绕膝,也堪称晚年有福。可是,对幸福有别解、与“满足”二字永不沾边的我,却依然有点“不尽然”,总觉得此生仍有太多的欠缺和不足。

这最大的欠缺和不足,便是生有涯知无涯的“知”和“识”。

书到用时方恨少。虽然自学不倦,却遗憾连书海的小小一角都未游遍;虽然也到过海内外的不少地方,却都不过是蜻蜓点水;虽然常常痴思长绳系日,总归精力有限;虽然亲人无数,却难长年团聚;虽然挚友不乏,也非早晚得晤说见就见;自己也许生活尚可,可是你的周遭、你的亲朋故友、你的邻居熟人,却有种种不幸和困顿……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就是我们的精神“常态”。当无尽的思念充溢心头,当时时陷入无以言诉的惆怅,当面对丰富多彩而又广袤多变的大千世界,你无法不叹息世事古难全,人生太有限!

有了种种叹息,便有我们的文字;有着种种感喟,便有我们的呼吁和呐喊。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完成了长篇小说《无梦谷》。我曾在题记中写道:命运之神安排了生活中的一切,却偏偏不给人们剩下一个“假如”!

现在,我想说的是:假如生活能够从头开始,我仍然不懊悔的,是我所走过的路,我不怨懑我所经历过的一切。假如生活从头开始,我愿意仍然做我自己,重新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包括所有的不幸和苦难。

这种无怨无悔,就是实践了文学之梦带来的自信,这种自信之源,正是文学的力量所在。于是,回顾人生,小结六十余年的劳碌日子,我依然认为:此生最大的幸福,是能与文学为伴。

所以,哪怕再历艰难,只要能与文学同在,我对生活依然充满希冀。

所以,哪怕再过十年八年,我也依然希冀自己起码还是一匹“渴饮一斗水,饥食一束刍”的驽马,是一匹扬镳奔驰不厌远的老马,是一匹“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的好马!

写作是我们的宿命,一本本书稿便伴随终身。但是,作家们都有一本无尽头的书,那就是录刻在他心头的人生笔记。

几年前有出版社约稿时,我觉得为时尚早。因为人生未到尽头,现在就来审视那些脚印,所用的规尺是否得当?真正想诉诸人世的话语是否合了时宜?众所周知,作品不管大小,都有一定喻世或警世的作用,我对一些板正了面孔充当教师爷的作品总是不敢苟同。君不见如今的读者大多是青年,如今的青年才俊聪敏活跃见多识广,如今有兴致读书的青年,更是一些身生绝域“自矜无匹俦”的骐骥。现在的世上很多事,特别是洋洋文学世界,青年们完全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哪里还能让上了年纪的我们一味的自以为是,充当令人讨厌的“谆谆教导”者的角色呢!

最怕的就是写成那样一本人生笔记。

人生笔记虽然不等同于个人自传,毕竟是事事亲历件件是实的“写真”,完成这么一部“写真笔记”,用心更可能用血泪。写这样的人生笔记,等于教自己重度了人生。而回忆,如上所说,是我们这个年纪该有的常情;思念,更是最能牵引感情的一瓣心香。

如是一想后,我终于从“暂且放下”的念头中解脱出来,一打开往事的心屏,记忆的金沙顿时如泉涌集。如是一想后,好像不费思索,故乡的山风海月,物产习俗;亲人的音容笑貌,悲欢苦乐;老师的教诲之恩;朋友的相挽之谊,全都化成了最简朴的“原形”,活生生地在我心头翩然而现,用不着捕捉,用不着编织,一切的一切,全然本本真真地来在眼前。而当我不无感戴地回首一个个的“他”和“她”;当我搬出那上百本影集,检视这几十年走过的山山水水,特别是凝视那些已然“作古”而音容宛在的老师同学亲朋好友时,我无法不心头滚烫而又热泪潸然!哦,此生最可宝贵的日子在刹那间融会,此生最值珍视的人与情,都在这本书里齐集,此生有关小说和散文甚至是风花雪月的“说道”,也在这里袒露无遗!于是,我终于不无感慨地明悟:这一切,就是我的一生,正是这一切,组成并丰富了我的人生。

当我终于将这些可贵的金沙一颗颗地装入记忆的小舟时,我欣然觉得:那真是一艘思念的诗船,它使我将六十年的人生“原声带”,真实地奉献在读者面前。

书写(回忆)至此,忽然又想起了另一部也在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三生爱》。我同样地感慨万端。

在北京召开《三生爱》的讨论会时,众多朋友冒着寒风来为我的《三生爱》把脉,对于这番深情厚谊,我想,只道一声感谢,当然是太轻太轻了。

但是,也只有这声最起码的感谢,多少能表达这一为我铭记的厚谊深情。

对于文学,对于几十年来矢志不倦的写作,在面对非常熟知我的创作状况的师友面前,在大家为之如此苦口婆心地论说以后,我想,无论我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浅显甚或是言不及义的。时间如此仓促,那天,在将讨论会的时间一再延长、许多评论家朋友准备了发言稿却没有来得及说的情况下,我更无法细细报告在长达五年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的万般思绪,只能趁难得的机会向师友们叙述一种心情。在巴金先生倡导并建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开作品讨论会,这心情如果归结为四个字,那首先应该是:实话实说。

我曾屡屡说过:书是我的第一情人。自与文学结缘,我就“命定”了要与它拥抱终生。哪怕这条命运之途永远荆棘丛生,也不会妨碍我对她海枯石烂至死不变的一往情深。

这段话,是我几十年坚持文学创作的“老底”,也是为什么五年前我刚放下完稿的《常书鸿》,本来想休整一下,却又一次“迫不及待”地进入了《三生爱》的创作的根本缘由。

我们无法否认,我们笔下的人物,很多时候是我们心灵的影子,我们的外部世界有着太多的嘈杂,我们的内心世界,却常常孤独无比。对于真正有定力、能够坚定地守望自己精神家园的作家来说,孤独是无形无痕的精神状态,孤独也许正是作家特有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孤独促使其更沉静地思考。所以,我很赞成这个说法:每一次写作,都是作家自己与笔下人物的邂逅和交谈。在沉淀了无数孤独而不无痛苦的思考后,终于又一次打开了心的一角闸门,任思想的洪流倾泻而出,在倾诉中再次咀嚼感悟并宣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我们的职责和良心所在。

我的许多小说就是这样的产物。《三生爱》也无例外。2003年春,我第二次出访美国。当我在“9·11”的废墟前沉重而忧伤地徘徊时,面对那抹阴霾的暮色,我突然感悟了眼前的有霄壤之别的两重世界,也感悟了人生幸福的真正要义。这种前所未有如醍醐灌顶的感悟,不光注定了本书主人公无可逃遁的命运结局,更使我郑重地省悟了人类的共同而至高无上的目标:和平。

和平是人类幸福的根基。

在这个大目标下,其他的一切欲望和追求都相形见小而微不足道。虽然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有许多惨痛的血流成河的付出,但是我相信人类最终也是最大多数的根性是趋善趋和的,必然要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而生生不息地一代又一代地奋斗。

所以,哪怕再历艰难,只要能与文学同在,我对生活依然充满希冀。多年前我亦曾以一篇小文表达过:百年了悟唯一字,这个字,就是“爱”。人类之所以绵延世界,爱是支撑一切的根基。为了和平,为了爱,我们更要鞭挞邪恶,珍爱亲情,珍惜生活。

这部小说的原名叫《无桅船》,船与桅的关系,为什么会“无桅”?书中已说得很透彻。之所以改成《三生爱》,是因为社长出于“卖点”的考虑,说服了我——小说书名最好不要太典雅,最好有一个既能吸引读者眼球又有寓意的。我同意了他的建议。这当然是外在因由,内里的因由,就是源出于我在写作过程中所深切感悟的“爱”。

三生爱,既是三生之爱,也是三代人的爱;三生爱,是爱的盟誓,更是爱的苦斗,爱的礼赞。能寻觅到真爱,能享受到挚爱的人,是多么幸福!可是,世上许许多多欲寻欲得的人,就像一位评论家深刻指出的:更多的时候,只是心灵的呼唤,只是一种“独语式的精神访问”。

也许,正因为这样,才有文学,而文学的本义,文学的宗旨,就源出于这个神圣而又艰难的字:爱。

现在,当我将这缕缕思绪归结成这篇真实而零乱的文字时,却想不出一个很好的题目。眼睛再次扫向书架,看见了兄长叶鹏前些年赠我的一本书:《灵台叩问录》。

熟知我经历的人都知道:我的兄长叶鹏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于他,特别是青少年时代,在许多时候,我都是“言听计从”的。众所周知,灵台,周台名。灵台即心灵之府,叩问灵台,即是心灵的审问,人心的探究,是真伪美丑与善恶的辨析。

鹏兄在序言中引了皮日休的话:“慎杖我心,俾平如砥。”就是讲的自我克制、自我鞭策和自我砥砺。这也是文学的一种责任。

多年前,我曾对鹏兄说,你是校长又是教授,教绩卓越,平常教惯了学生,谆谆循循;但写散文,不可总有这种理长情肃的“教师”味,否则人家不爱看。鹏兄在随后赠书的扉页中这样题写:是你教会了我写散文。我们兄妹间常有这样的友爱和调侃。但他这本以《红楼梦》人物说事的随笔,言简情浓,颇有真知灼见,更有信手拈来悉成话题的大况味,这个书名,令我佩服。于是,我也“信手拈来”,权且借用。自己老哥,不会与我打笔墨官司。

而更重要的是,我想,我们与文学,一言透底,就是要无日无休地叩问灵台。

2.千里闻铃音

叶鹏

三十年前,在那些个用辘轳把摇落红日的黄昏,我不止一次涌起这样的渴念:假如文玲这会儿来看我,她会和我一起摇这辘轳,深深的井底将映着她的两条毛茸茸的发辫,空旷的四野会飘散着她天真的笑声……然而陪伴我的寂寥的,却始终只有这大坟丘一般的邯山,这块渗透着我青春热汗的黄土地。

我爱文玲。她不但是我的众多弟妹中最教我喜爱的一个,更因为命运的独特牵连——我没想到,当我自己莫名其妙地被戴上“右派分子”的有罪枷锁时,罪枷的阴影首先笼罩的是她。

那时她才十五岁!

那时她奋发自强考上了省内的重点中学——黄岩一高,她在给我的信中叽叽呱呱地叙说着她的憧憬。她说:“大哥,再过半月,我就要去报到了,我真快活!现在,我常常有滋有味地想象着过了三年后再去报考大学的情景,我一定考中文系,我要考北京大学,北大不是比复旦还有名气吗?我一定要上北大!”

妹妹的这封信犹如报春的小鸟,每一句每一声都是快乐的鸣啭。可是,彼时我尽管为之庆幸,却无法提笔回信,挨了半个月后,我才硬着头皮告诉她:“得到你录取的消息,我很高兴,可是我不能不告诉你,在这次‘反右’运动中,我竟成了可耻的右派……”

写这封信时,正是我离开复旦的前夕。当我被驱使着在一份什么“材料”上签上名字时,连日来纠结于心的愤懑、鄙夷、委屈等,在这一刹那,一起化为麻木。我一面心如木石,一面却怀着一种异样的摆脱感,悄然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同类推荐
  • 蓬莱随笔(蓬莱文化丛书)

    蓬莱随笔(蓬莱文化丛书)

    蓬莱阁与八仙渡迤北海面上经常出现变幻莫测的海市奇观,令每个得饱眼福的人惊叹不已,“异事惊倒百岁翁”,一代文宗苏东坡大学士的感叹,正是所有目睹海市者的共同感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这一海天景象所陶醉,所倾倒。在历代文人雅士留在蓬莱的诗文中,以海市为题材的咏唱俯拾皆是,占了很大比重,充分印证了它的魅力所在。
  • 圣彼得堡:时光

    圣彼得堡:时光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两年来的优秀散文作品。作品得到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与转载,是80后作者中实力派的散文作者。文风大气,沉着,厚重,质朴,铿锵有力,充分的展示了作者的才华,缜密的思考,成熟的文字,激情的探索,是这个散文集的主要特点。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网络文学与电影文学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网络文学与电影文学论

    文学史撰述与研究无可置疑地被人们视作文学研究领域最庞大的学科,但是,这门学科真正的状况又如何呢?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 呼伦贝尔记忆

    呼伦贝尔记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一级文学创作。著有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散文集《大河遗梦》《最后的野象谷》《飘逝的绝唱》《绿色天书》等。其小说译有英、美、法、日、俄等国外文版本。作品曾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等。电影文学剧本《高山下的花环》获全国第五届电影金鸡奖及最佳编剧奖,《百年老屋》获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等。人类的记忆常是文化的记忆,人类的历史也靠文化的链环得以衔接和赓续。
  • 人物不打折扣

    人物不打折扣

    《人物不打折扣》收录了老舍先生描写人物的多篇经典散文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些作品用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语言,刻画了当时一些人物的形象,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将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及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在一起。让人在历史和现实之中品味生活人生百态。
热门推荐
  • 星空始祖觉醒中

    星空始祖觉醒中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苏静策不知道。她原以为这个世界是黑白的,然后,她遇到了他,那个别人都看不到摸不着,只有她能触碰的存在。---这个宇宙存在着数不清的时空位面,传说中它们的掌管者是时空联络部,这是一个星空种族,他们维持着时空位面的平衡,也……引导和监督着在时空位面迷失的穿越者们。---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星空一族却在不知不觉间日益式微。【我们必须寻找我们遗失的历史,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我必须找到他,因为,那是我世界里的色彩。】---“你是我的,无论你是什么人,无论你来自哪里,你都只能留在我身边。”他,就犹如黑暗中恣意妄为的戾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 石湖词

    石湖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方体育人文价值的演变及其对中国体育的影响

    西方体育人文价值的演变及其对中国体育的影响

    本书分为六章,内容包括西方古代体育的人文价值观念、西方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观、西方20世纪体育人文价值观的流变、中国近现代体育人文价值的缺失等。
  • 南潮怪谈:吾妻桥

    南潮怪谈:吾妻桥

    “我看过他膝盖上的伤了,炸伤的部分其实很小而且很新,主要是由重物撞击产生的粉碎性骨折。”我说,“而且我不是让你查了六十年前日军空袭这一带的资料么,在县志上说的只有一处被炸,那个地方就是吾妻桥。”“一个人为什么在两腿膝盖处都会遭受粉碎性骨折?为什么即使这样还天天要去吾妻桥?”我说,“我推测的可能性就是他曾经一度神志清醒,发现自己在梦游中具有危险性,为了阻止自己再伤害他人,所以才自残双腿。当他发觉自己误杀了妻子以后,又天天去吾妻桥边忏悔。”“真是扑朔迷离的案例啊。”严颜摇摇头,“对了,我查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原来那个张乡绅后来也是患失心疯而死的!居然被你说中了,一家子疯子!”“……遗传这个东西啊……”我转头望向窗外,微笑了。
  • 他的专属小甜心

    他的专属小甜心

    一次意外的邂逅,元气女生落甜心从此被一个恶魔般的少年缠住,不但要做恶魔少爷的小跟班,最后恶魔少爷居然还说喜欢上了她!池原野:“听着,你现在只有两个选择,做我女朋友,或者,我做你男朋友。”甜心:…………
  • 登生集

    登生集

    这是一个集诗歌、散文、小说于一身的美男子
  • 我想和你不期而遇

    我想和你不期而遇

    异国转机时,让她认识了年轻有为的航空公司机长唐瀚文,才知身上戴的玉佩有着惊人秘密……百年古扇展览上,他才得知是她唐笑笑让他家人多年的收藏品出现在巴黎及伦敦……为了她,他愿意放弃一切,做她背后的男人。为了他,她成为是非不分的刁蛮大小姐,只为让他逃离日渐沉重的束缚。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心动,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
  •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豆瓣最热门的情感美文集,艾明雅、毛路、陈亚豪、小岩井……十余位豆瓣红人用他们或温情、或犀利的文字带你穿透爱情的迷茫,得到自我救赎。本书是一部关于爱情的随笔集。全书围绕五个主题:初恋、单恋、虐恋、暗恋、苦恋,由24个故事组成。 有时候,爱不过是一场华丽的想象;有时候,那些突然之前发生的事,却能让你铭记一生;有时候,付出所有也换不来美好的结局;有时候,轰轰烈烈过后却没有在一起……有人说最好的爱情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的义无反顾,一个人的冷暖自知,一个人的天荒地老……但是,亲爱的,请相信一定有人敬慕你的勇敢!
  • 冷总裁的下堂妻(完结)

    冷总裁的下堂妻(完结)

    害他被逼婚真的不是自己错,他有必要每天冷着一张脸给自己看吗?虽说婚后大家各过各的,可是他为什么要当着自己的面勾三搭四?而自己竟然还该死的心疼的厉害!既然他有了心爱的人,自己放手让他离开不好吗?他却为什么火冒三丈,诬陷自己红杏出墙?!还害得自己破相!有钱了不起么?我一定要比他更有钱!这是向晓阳离开李昊天后下的决心!七年后,向晓阳卷土重来,他与她再次相遇,这一次,向晓阳会放过李昊天吗?
  • 宇宙大发现

    宇宙大发现

    人类对奥妙无穷的宇宙的认识进程,首先是从地球开始的,然后由地球伸展到太阳系,进而延伸到银河系,再扩展到河外星系和总星系,最后再回到地球上。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宇宙,丰富了宇宙的内涵。宇宙空间是浩瀚广阔的,人类研究宇宙和发现宇宙的历史相对来说还是很短暂的,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日臻积累,人类对宇宙还会有更多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