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5000000002

第2章 叶文玲(1)

1.叩问灵台

叶文玲

人说如果常常沉溺于回忆,就是年老的标志。年过花甲,当然可归入老年。但我好像没有“沉”更没有“溺”——虽然因为写作,心屏常常闪烁记忆的火花,但我却不大能够真正幸福地沉溺于回忆之中。

是的,能够全身心放松地沉溺于回忆中,不管所回忆的往事是大痛苦或大欢乐,不啻是件幸福的事,就如窗前明月枕边书,总是一种心灵的休闲。我之所以说自己“不大能够”,是因为最近在长篇小说写作暂告一个段落的间歇中,忽然发觉自己这辈子活得很傻,有时候连这种起码的自我调节式的“歇闲”都不会,都不曾。六十余年的生活,抛开青年和中年为谋生存而劳碌不堪的状态自不必说,从进入专业写作开始,照理说能够清闲自在地安排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可是,“生就的性,钉成的秤”,在生命的进程中依然故我,仿佛身后老有一根鞭子在催赶着自己,三天不碰“笔”(如今是电脑),那心情,对了,就像老家一句生动的比喻:仿佛狗没有屎吃一样无滋味。

其实,这都是自己逼自己,我的生命状态,永远是一种心甘情愿的自我挤压。

但近日,忽然有了放松的机会——兄长和老伴的校友,也是本人的老朋友,著名评论家何镇邦先生的一份稿约,给我创造了一种休闲的良机——按镇邦兄的编纂要求,这种可贤、可圣钩沉往事式的回忆,使我一下子就“沉溺”其中了。

这一“沉”,就沉入了回忆的汪洋大海,这一“溺”,更教我不能不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天,我什么时候已经“花甲”了?六十年,六十年,那可是人生的大半辈子,往事并不如烟,血色更会留痕。余生也晚,虽然颇多坎坷,自是没有什么足可教人惊心动魄的经历。但是,虫蚁之辈亦有行迹,世事和阅历毕竟是一点一滴堆积的,即便是寻常人生,毕竟也有那么多往事涛起浪伏地冲击脑海,若要剥茧抽丝,真不知从哪里着手为好。

就手拿起了时代文艺出版社年前为我出的一部“人生笔记”:《六十年的原声带》。

《六十年的原声带》是我的第四十二本作品集——如果不把那八卷本文集包括在内的话。

四十二,是数字符号,但对于我,却与生年有关——1942年是马年,在这年暮秋出生的我,仿佛和马也有了一些命运的关联。

有史记载,1942的马年是个大灾荒年,但在我的故乡——鱼米丰饶的浙江玉环县,好像不曾有什么太大的动静。我对饥馑的亲历,是在青年时代,那时我在山头海角一座古庙改建的一所小学当教师。只影孤灯,食不果腹,就这般清汤寡水的清贫生活,却没教我觉得太多的困苦。因为那时文学托梦,书籍为伴,青年时期勤奋不倦的苦读,支撑并构建了我的精神世界。儿时的文学梦,从十三岁那年在县报上“将名字变成报上的铅字”起,已经愈渐美丽浓烈。自与文学结缘,哪怕命运屡屡向我展露的,是一张严峻的面孔和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却从未妨碍我对她坚韧不拔的挚爱和追求。

虽然在故乡见识的世界非常有限,但是,与她耳鬓厮磨了我的青少年时代,她自然而然地成了我感情的绿荫,创作的摇篮。二十岁时我远去河南,故乡更像母亲一样,成为我心头永远的思念和牵挂。正是这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分,使我在中原大地重圆文学梦后,结集的第一本散文集,便以《梦里寻你千百度》为题,传递着对她的呼唤,而今整理几十年磨墨生涯的结晶,血肉相交的篇什中,全是亲情的沉淀。

人的一生经历,有一定的命运因素,但往往也有更多的性格使然。也许正是“马”的属性,使我注定了像马一样不驯顺于命运的摆布,大半生负重如枷,六十余年日子,“劳碌”是基本的概括。但我亦不以身累为“累”。当在几十年奋斗的路上依次经历过学生、教师、农民、工人、干部等职业,当渐渐见识着变幻无常的大千世界、吞咽过人生所有的酸甜苦辣,当深深体味着世海沧桑安然于而今的荣辱不惊以后,我觉得自己这一生,虽然多舛却可算丰富。从常情说,人过花甲之岁家庭安宁儿孙绕膝,也堪称晚年有福。可是,对幸福有别解、与“满足”二字永不沾边的我,却依然有点“不尽然”,总觉得此生仍有太多的欠缺和不足。

这最大的欠缺和不足,便是生有涯知无涯的“知”和“识”。

书到用时方恨少。虽然自学不倦,却遗憾连书海的小小一角都未游遍;虽然也到过海内外的不少地方,却都不过是蜻蜓点水;虽然常常痴思长绳系日,总归精力有限;虽然亲人无数,却难长年团聚;虽然挚友不乏,也非早晚得晤说见就见;自己也许生活尚可,可是你的周遭、你的亲朋故友、你的邻居熟人,却有种种不幸和困顿……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就是我们的精神“常态”。当无尽的思念充溢心头,当时时陷入无以言诉的惆怅,当面对丰富多彩而又广袤多变的大千世界,你无法不叹息世事古难全,人生太有限!

有了种种叹息,便有我们的文字;有着种种感喟,便有我们的呼吁和呐喊。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完成了长篇小说《无梦谷》。我曾在题记中写道:命运之神安排了生活中的一切,却偏偏不给人们剩下一个“假如”!

现在,我想说的是:假如生活能够从头开始,我仍然不懊悔的,是我所走过的路,我不怨懑我所经历过的一切。假如生活从头开始,我愿意仍然做我自己,重新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包括所有的不幸和苦难。

这种无怨无悔,就是实践了文学之梦带来的自信,这种自信之源,正是文学的力量所在。于是,回顾人生,小结六十余年的劳碌日子,我依然认为:此生最大的幸福,是能与文学为伴。

所以,哪怕再历艰难,只要能与文学同在,我对生活依然充满希冀。

所以,哪怕再过十年八年,我也依然希冀自己起码还是一匹“渴饮一斗水,饥食一束刍”的驽马,是一匹扬镳奔驰不厌远的老马,是一匹“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的好马!

写作是我们的宿命,一本本书稿便伴随终身。但是,作家们都有一本无尽头的书,那就是录刻在他心头的人生笔记。

几年前有出版社约稿时,我觉得为时尚早。因为人生未到尽头,现在就来审视那些脚印,所用的规尺是否得当?真正想诉诸人世的话语是否合了时宜?众所周知,作品不管大小,都有一定喻世或警世的作用,我对一些板正了面孔充当教师爷的作品总是不敢苟同。君不见如今的读者大多是青年,如今的青年才俊聪敏活跃见多识广,如今有兴致读书的青年,更是一些身生绝域“自矜无匹俦”的骐骥。现在的世上很多事,特别是洋洋文学世界,青年们完全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哪里还能让上了年纪的我们一味的自以为是,充当令人讨厌的“谆谆教导”者的角色呢!

最怕的就是写成那样一本人生笔记。

人生笔记虽然不等同于个人自传,毕竟是事事亲历件件是实的“写真”,完成这么一部“写真笔记”,用心更可能用血泪。写这样的人生笔记,等于教自己重度了人生。而回忆,如上所说,是我们这个年纪该有的常情;思念,更是最能牵引感情的一瓣心香。

如是一想后,我终于从“暂且放下”的念头中解脱出来,一打开往事的心屏,记忆的金沙顿时如泉涌集。如是一想后,好像不费思索,故乡的山风海月,物产习俗;亲人的音容笑貌,悲欢苦乐;老师的教诲之恩;朋友的相挽之谊,全都化成了最简朴的“原形”,活生生地在我心头翩然而现,用不着捕捉,用不着编织,一切的一切,全然本本真真地来在眼前。而当我不无感戴地回首一个个的“他”和“她”;当我搬出那上百本影集,检视这几十年走过的山山水水,特别是凝视那些已然“作古”而音容宛在的老师同学亲朋好友时,我无法不心头滚烫而又热泪潸然!哦,此生最可宝贵的日子在刹那间融会,此生最值珍视的人与情,都在这本书里齐集,此生有关小说和散文甚至是风花雪月的“说道”,也在这里袒露无遗!于是,我终于不无感慨地明悟:这一切,就是我的一生,正是这一切,组成并丰富了我的人生。

当我终于将这些可贵的金沙一颗颗地装入记忆的小舟时,我欣然觉得:那真是一艘思念的诗船,它使我将六十年的人生“原声带”,真实地奉献在读者面前。

书写(回忆)至此,忽然又想起了另一部也在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三生爱》。我同样地感慨万端。

在北京召开《三生爱》的讨论会时,众多朋友冒着寒风来为我的《三生爱》把脉,对于这番深情厚谊,我想,只道一声感谢,当然是太轻太轻了。

但是,也只有这声最起码的感谢,多少能表达这一为我铭记的厚谊深情。

对于文学,对于几十年来矢志不倦的写作,在面对非常熟知我的创作状况的师友面前,在大家为之如此苦口婆心地论说以后,我想,无论我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浅显甚或是言不及义的。时间如此仓促,那天,在将讨论会的时间一再延长、许多评论家朋友准备了发言稿却没有来得及说的情况下,我更无法细细报告在长达五年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的万般思绪,只能趁难得的机会向师友们叙述一种心情。在巴金先生倡导并建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开作品讨论会,这心情如果归结为四个字,那首先应该是:实话实说。

我曾屡屡说过:书是我的第一情人。自与文学结缘,我就“命定”了要与它拥抱终生。哪怕这条命运之途永远荆棘丛生,也不会妨碍我对她海枯石烂至死不变的一往情深。

这段话,是我几十年坚持文学创作的“老底”,也是为什么五年前我刚放下完稿的《常书鸿》,本来想休整一下,却又一次“迫不及待”地进入了《三生爱》的创作的根本缘由。

我们无法否认,我们笔下的人物,很多时候是我们心灵的影子,我们的外部世界有着太多的嘈杂,我们的内心世界,却常常孤独无比。对于真正有定力、能够坚定地守望自己精神家园的作家来说,孤独是无形无痕的精神状态,孤独也许正是作家特有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孤独促使其更沉静地思考。所以,我很赞成这个说法:每一次写作,都是作家自己与笔下人物的邂逅和交谈。在沉淀了无数孤独而不无痛苦的思考后,终于又一次打开了心的一角闸门,任思想的洪流倾泻而出,在倾诉中再次咀嚼感悟并宣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我们的职责和良心所在。

我的许多小说就是这样的产物。《三生爱》也无例外。2003年春,我第二次出访美国。当我在“9·11”的废墟前沉重而忧伤地徘徊时,面对那抹阴霾的暮色,我突然感悟了眼前的有霄壤之别的两重世界,也感悟了人生幸福的真正要义。这种前所未有如醍醐灌顶的感悟,不光注定了本书主人公无可逃遁的命运结局,更使我郑重地省悟了人类的共同而至高无上的目标:和平。

和平是人类幸福的根基。

在这个大目标下,其他的一切欲望和追求都相形见小而微不足道。虽然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有许多惨痛的血流成河的付出,但是我相信人类最终也是最大多数的根性是趋善趋和的,必然要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而生生不息地一代又一代地奋斗。

所以,哪怕再历艰难,只要能与文学同在,我对生活依然充满希冀。多年前我亦曾以一篇小文表达过:百年了悟唯一字,这个字,就是“爱”。人类之所以绵延世界,爱是支撑一切的根基。为了和平,为了爱,我们更要鞭挞邪恶,珍爱亲情,珍惜生活。

这部小说的原名叫《无桅船》,船与桅的关系,为什么会“无桅”?书中已说得很透彻。之所以改成《三生爱》,是因为社长出于“卖点”的考虑,说服了我——小说书名最好不要太典雅,最好有一个既能吸引读者眼球又有寓意的。我同意了他的建议。这当然是外在因由,内里的因由,就是源出于我在写作过程中所深切感悟的“爱”。

三生爱,既是三生之爱,也是三代人的爱;三生爱,是爱的盟誓,更是爱的苦斗,爱的礼赞。能寻觅到真爱,能享受到挚爱的人,是多么幸福!可是,世上许许多多欲寻欲得的人,就像一位评论家深刻指出的:更多的时候,只是心灵的呼唤,只是一种“独语式的精神访问”。

也许,正因为这样,才有文学,而文学的本义,文学的宗旨,就源出于这个神圣而又艰难的字:爱。

现在,当我将这缕缕思绪归结成这篇真实而零乱的文字时,却想不出一个很好的题目。眼睛再次扫向书架,看见了兄长叶鹏前些年赠我的一本书:《灵台叩问录》。

熟知我经历的人都知道:我的兄长叶鹏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于他,特别是青少年时代,在许多时候,我都是“言听计从”的。众所周知,灵台,周台名。灵台即心灵之府,叩问灵台,即是心灵的审问,人心的探究,是真伪美丑与善恶的辨析。

鹏兄在序言中引了皮日休的话:“慎杖我心,俾平如砥。”就是讲的自我克制、自我鞭策和自我砥砺。这也是文学的一种责任。

多年前,我曾对鹏兄说,你是校长又是教授,教绩卓越,平常教惯了学生,谆谆循循;但写散文,不可总有这种理长情肃的“教师”味,否则人家不爱看。鹏兄在随后赠书的扉页中这样题写:是你教会了我写散文。我们兄妹间常有这样的友爱和调侃。但他这本以《红楼梦》人物说事的随笔,言简情浓,颇有真知灼见,更有信手拈来悉成话题的大况味,这个书名,令我佩服。于是,我也“信手拈来”,权且借用。自己老哥,不会与我打笔墨官司。

而更重要的是,我想,我们与文学,一言透底,就是要无日无休地叩问灵台。

2.千里闻铃音

叶鹏

三十年前,在那些个用辘轳把摇落红日的黄昏,我不止一次涌起这样的渴念:假如文玲这会儿来看我,她会和我一起摇这辘轳,深深的井底将映着她的两条毛茸茸的发辫,空旷的四野会飘散着她天真的笑声……然而陪伴我的寂寥的,却始终只有这大坟丘一般的邯山,这块渗透着我青春热汗的黄土地。

我爱文玲。她不但是我的众多弟妹中最教我喜爱的一个,更因为命运的独特牵连——我没想到,当我自己莫名其妙地被戴上“右派分子”的有罪枷锁时,罪枷的阴影首先笼罩的是她。

那时她才十五岁!

那时她奋发自强考上了省内的重点中学——黄岩一高,她在给我的信中叽叽呱呱地叙说着她的憧憬。她说:“大哥,再过半月,我就要去报到了,我真快活!现在,我常常有滋有味地想象着过了三年后再去报考大学的情景,我一定考中文系,我要考北京大学,北大不是比复旦还有名气吗?我一定要上北大!”

妹妹的这封信犹如报春的小鸟,每一句每一声都是快乐的鸣啭。可是,彼时我尽管为之庆幸,却无法提笔回信,挨了半个月后,我才硬着头皮告诉她:“得到你录取的消息,我很高兴,可是我不能不告诉你,在这次‘反右’运动中,我竟成了可耻的右派……”

写这封信时,正是我离开复旦的前夕。当我被驱使着在一份什么“材料”上签上名字时,连日来纠结于心的愤懑、鄙夷、委屈等,在这一刹那,一起化为麻木。我一面心如木石,一面却怀着一种异样的摆脱感,悄然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同类推荐
  •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石评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小说、游记、戏剧、书信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石评梅的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大,因此本书内容的重点侧重于对其散文、诗歌作品的遴选上。
  • 冯霞是谁?

    冯霞是谁?

    一辆小车出太原驶向阳曲县中社北国书画院。我对赵学文说:“赵总,我们这次有点像是一次打捞行动。”近些年,蓦然间时兴起一个词:打捞。打捞思想界的失踪者,打捞文学界的失踪者,打捞科技界的失踪者等等。有遮蔽就有打捞,有遗失就有打捞,有边缘就有打捞。赵学文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公司的老总,麾下分管着十三个期刊两份报纸。多年来致力于发现人才推出人才,其中作为《名作欣赏》别册推出的书画界人物,已经出到第72号。
  • 吉尔尕朗河两岸

    吉尔尕朗河两岸

    本书以一条静静流淌在天山腹地伊犁大草原的吉尔尕朗河为背景,通过作者十年住居生活的亲身体验,以细腻浪漫的笔调和田园牧歌式的行吟,全景式的描绘了吉尔尕朗河两岸广阔的牧场、田园、林区、山脉等四季变幻的迷人风景,并对生活在此的游牧民族的独特文化、风俗、节庆、民歌等做了深入详实的了解与记录。全书充溢着作者对这片远离都市喧嚣的原生态土地上山川风物的热爱与眷恋,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清醒与重返健康田园生活的提倡,以及对生态文明的现状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
  •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我们渴望成长,父母却在我们的叛逆中渐渐老去,或许你早已在忙碌中忘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但在品读一路开花文字的同时,总能让你忆起那些尘封心底已然模糊的画面。《目送您老去的背影》为当红青春作家一路开花最新力作,以爱之名,体悟人生。作者以平凡却感人的故事,质朴又温暖的笔触,向我们展开了生活中那绚烂深情的亲情画卷。你有多久没有回家?有多久没有看望父母?本书带你重回心灵最柔软的角落,找回那份久违的感动,学会如何爱,如何表达爱。
  •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该书精选凌叔华文学创作中独具风格的代表之作,各文体均有涉猎,具有较高的欣赏与认知价值。精选凌叔华小说、散文及自传作品,作品多取材于女性生活与情感世界,笔法细腻,情感动人,并流露出宝贵的女性意识,至今读来仍有较大的艺术魅力。并附有同时代人回忆凌叔华的文章,力图展现一个全面而丰富的才女凌叔华。
热门推荐
  • 图解卡耐基成功学大全集

    图解卡耐基成功学大全集

    《图解卡耐基成功学大全集》囊括了卡耐基励志著作中最经典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和《语言的突破》五部分内容,浓缩了卡耐基成功哲学中所有的的思想精华,旨在帮助读者解决生活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社会交往、商务活动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大敌——忧虑,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如何在公共场合表现突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赢得听众的赞赏和尊重。
  •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我们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是面向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欣赏、评判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整体文化修养,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大学语文课程的重心,必须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培植和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上。应该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吸收文化精华,得到思想熏陶,提高综合素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无论是体例的设立,还是篇目的选定,都遵循着“求精”、“求新”的原则,力求探索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
  • 都市修真狂仙

    都市修真狂仙

    前世,叶天是人口中的废物,机缘巧合之下修行五百年,如今重生归来,那些曾经欺负过我的人,伤害过我的亲人们,这次回来,我就要让你们明白,我叶天,要将你们踩在脚底下当奴仆。
  • Letters on Literature

    Letters on Literatu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爷独恋之爱妃别逃

    王爷独恋之爱妃别逃

    “你在干什么?”“我在做男人都会做的事!”话毕,一张炽热的唇覆了上来。“哎呦,你干嘛打我!”男子眼睛黑了一块,脸上微微愤怒。女子乾笑起来:“自然反应,谁让你这么突然,我习惯了。”说完女子翻身把男子押在身下,邪邪笑道:“为了避免你再次被打,我便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吧!”女子俯身正想亲上去,男子又翻身把女子压在身下:“这件伟大的工程还是由我来!”男子把女子禁锢在怀里,不让她再有逃走的可能,他等待今天已等了很久……
  • 哲理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哲理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云雾月明

    云雾月明

    云里雾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他,当朝皇帝第四个皇子,七岁那年,皇帝把他送往梁国当质子。现实告诉他,不能信任何人,也不能爱上任何一个人,可偏偏他遇上了她,让他着迷。而她,将军府六小姐,十五岁那年,她入宫,她遇见了他,被他萧声吸引,他吹萧,她抚琴。一曲完毕,她上前,看到他的侧脸,他的背影,他的笑容,无不在透露他的凄凉,心酸。不知为何她为他心疼。为他,从一个娇滴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成为一个女诸葛,为他出谋划策,辅佐他成为一代明君。他以他的命护她,不惜把他一切赌在她身上,只因为他爱她,她信他。即使负了天下也不负她,爱江山更爱美人。一生所爱
  • 傻王的嗜血魔妃

    傻王的嗜血魔妃

    机缘偶得的一块血玉凤凰佩环,使得月琉璃一个仙帝后期剑修遭到仙界仙帝及他修仙者的封杀,不甘却无可奈何,最后运用自身最后一丝灵力自爆而亡。寒眸睁开,冷光四射。重生异世,很好。既然上天多给自己一次机会,欠我的债迟早是会要还回来的。嫁给傻王,很好,这样就不会有人烦,可以专心修炼。只是为何看到那傻子被人欺负自己会心痛呢?既然,是名义上的夫君,那也是我的东西,他人休想染指。敢欺负我的人,嫌命长了是吧!本小姐不介意送你们一程。
  • 重生之废材崛起之路

    重生之废材崛起之路

    纵身一跃本以为一切苦难都结束了,却不想这才是个开始。前世的路已经难走,这一世却更是异彩纷呈
  • 法医娇妻:总裁老公靠边站

    法医娇妻:总裁老公靠边站

    她是冷静沉着的女法医,他是大家族的太子爷。当霸道少爷遇到冷静女法医,谁又是谁的劫?贺邵恒:你不是喜欢剖人吗?来,剖开这里,我的心给你!白伊雪:喂,你疯了?快放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